高三政治一輪復習學案•經濟生活
c.提高加工組裝產品的出口價格
d.加大研究與開發力度
9.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必須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之所以要落實科學的發展觀,是因為它是:
①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②加快現代化建設步伐的重要保證
③我們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理論創新的重大成果
④能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和和諧社會建設的全面發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10.綠色gdp是把資源和環境損失因素引入國民核算體系的計算方式。建立以綠色gdp為核心指標的經濟發展模式和國民核算新體系,有利于:
①促進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②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提高經濟效益
③全面提高經濟的增長水平和質量 ④更實際地測算一國或地區的經濟生產能力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11.近年來,“中國制造”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問題。在制造業方面,中國被越來越多的人稱為“世界工廠”,但缺乏核心技術仍制約著我國制造業的發展。這說明
a.制造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
b.自力更生原則要求我們避免從國外引進新技術
c.我國制造業的出路在于大力發展科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d.我國已經實現了工業化和現代化
12.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目的是:
a.擴大生產規模 b.增加就業崗位
c.提高經濟效益 d.減少環境污染
二.簡析題
13.入世后,我國傳統行業面臨著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某市率先改造紡織行業,投資建起了紡織制版中心,引進國際上先進的電腦模擬用于新產品開發,新產品上市從過去需要20多天縮短為3天,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產品競爭力。在高污染的造紙、鋼鐵、化工等行業引進先進的治污設備,治理污染的技術和能力大大提高。同時,對傳統行業的改造促進了以電子信息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1)該市的發展出現了什么特點?是怎樣體現的?
(2)這樣做有什么意義?
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5分)
材料一 XX年,我國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達1億多人,外出務工收入增加額占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額的25.9%。據不完全統計,其中來自東部、中部、西部的農民工分別為3484萬人、4251萬人和2833萬人,而在這三個地區就業的農民工則分別為7404萬人、1569萬人和1572萬人。
材料二 東中西部地區人均gdp(單位:元)
年份
地區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XX年*
東部 11334 12811 14159 16207 18217 23768
中部 5892 6395 6691 7757 9481 1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