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一輪復習學案•經濟生活
⑸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和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為保護全球氣候作出新貢獻。
⑹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優化國土開發格局。縮小區域發展差距,必須注重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引導生產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要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突破行政區劃界限,形成若干帶動力強、聯系緊密的經濟圈和經濟帶。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扶持力度。幫助資源枯竭地區實現經濟轉型。更好發揮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在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中的重要作用。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形成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
⑺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健全現代市場體系。
⑻深化財稅、金融等體制改革,完善宏觀調控體系。
⑼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又好又快發展的著力點是深化改革。
體系建構
1.本課知識體系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5個“成為┅的國家”
增強發展協調性
經濟建設的新要求 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
貫徹的必要性:重要指導方針、重大戰略思想
第一要義(發展)、核心:以人為本(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科學內涵 基本要求:全面協調可持續
根本方法:統籌兼顧(八個統籌)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戰略任務)(具體
措施:一道路、一方針、三轉變)
統籌城鄉發展,推進社義新農村建設(重中之重)(具體措施:
加強農業基礎地位,走 道路,建立 機制,形成 格局)
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基本國策、建設 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