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一輪復習學案•經濟生活
西部 4687 5007 5473 6187 7219 9338
注:X年的統計口徑與其他年份的統計口徑略有差異。
(1)根據材料一、二,指出農民工流向的特征,并簡要分析形成這種特征的經濟原因。(6分)
(2)針對材料二所反映出的問題,從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角度提出解決思路。(9分)
三.探究題
15.(•興化模擬考試)材料一:xx大報告提出,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大對縣鄉基層投入力度,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材料二:近年來,江蘇省的經濟發展一直走在全國的前列,但也存在著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XX年國慶期間,某中學高三年級學生圍繞"蘇南、蘇北農村居民家庭消費水平差異"的選題,開展了研究性學習。結合材料回答以下問題:
(1)此項研究需要獲取哪些數據?簡要說明其經濟依據。
(2)獲得這些數據的途徑有哪些?
(3)政府應該采取那些措施促進經濟發展?
參考答案:
考點一填空 (低水平的 不全面的 不平衡)
考點三填空 (發展 更好地發展 以人為本 全面協調可持續 統籌兼顧 )
誤區點撥判斷
題號 1 2 3 4 5 6 7 8
判斷 × × × × × × × ×
能力自測
一.單項選擇題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b a d b a d a b b c c
二.簡析題
13.(1)該市發展走了一條新型工業化道路。該市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形成了信息化和工業化相結合的模式;該市引進先進設備,積極進行技術創新,不斷開發新產品,提高了經濟效益;該市先進治污設備,加強污染治理,堅持了可持續發展戰略。
(2)有利于促進高新技術的發展,加快工業化進程;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有利于實現經濟、資源、環境的持續協調發展。
14.(1)材料顯示,農民工大多從中西部流向東部。原因在于東部與中西部經濟發展不平衡,東部經濟較中西部發達,且東中西部的差距呈現逐漸拉大的趨勢;東部較中西部有更強的吸納農民工就業的能力。
(2)材料二表明,我國東中西部經濟發展不平衡,這不利于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統籌區域發展。在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的同時,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形成東中西部共同發展的新格局,促進國民經濟均衡發展。
三.探究題
15.答案 (1)①兩地農村居民家庭的人均純收入。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人們的可支配收入越多,對各種商品和服務的消費量就越大。收入增長較快的時期,消費增長也較快;反之,當收入增長速度下降時,消費增幅也下降。
②兩地物價水平。物價的變動會影響人們的購買能力。一般來說,物價上漲,人們的購買力普遍降低,會減少對商品的消費量;物價下跌,購買力普遍提高,會增加對商品的消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