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一輪復習學案•經濟生活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的養殖業體現了一種生產與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關系,d項符合材料,其它說法與題無關。
例3.(•海南單科5)二十世紀末,我國基本實現了小康,但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國要實現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是 ( )
①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的必然結果 ②本世紀頭二十年要實現的奮斗目標 ③我國所有制改革的必然要求④實現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第三步目標的重要步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解析 ①③的說法顛倒了與材料的因果關系,因而不選。
例4.(•上海單科共同部分13)實現國民經濟的信息化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信息化有利于 ( )
①實現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 ②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 ③高起點上加速實現工業化 ④充分發揮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信息化的作用主要針對傳統的工業化,進而提升整個社會生產力的跨越發展,與④說法無關。
例5.(•全國ⅰ)近年來,我國蔗糖產業逐步由福建、廣東等地向廣西、云南等地轉移。“東蔗西移”、“東糖西移”一方面為東部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空間,另一方面也在西部形成新的蔗糖業基地,提升了我國蔗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這一事例表明東部產業向西部轉移有利于 ( )
①促進東部地區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 ②通過東部地區工業化帶動西部地區農業產業化 ③加強西部地區加工工業的基礎地位 ④西部地區合理利用本地資源形成優勢產業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材料沒有體現東部的工業化對西部的影響,故②不選,③的說法本身錯誤。
例6.(江蘇卷34)材料一: —XX年江蘇農民人均收支狀況(單位:元)
材料二:由于農產品價格上漲,XX年我省從事農牧業生產的農民得到的收入有所增加,但流通環節的弊端及農資漲價吞食了農產品漲價帶來的一部分收益。與此同時,因食品等價格上漲,農民生活成本在增加。消費額在增長,實際購買量下降。同年,蘇南、蘇中、蘇北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分別為6989元、4784元和3534元。
(1)結合材料。簡要概括我省農民生活消費狀況。
解析 分析材料要注意全面性和整體性,在此基礎上再分析材料中的差異性和相關內容的內在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