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
高考熱點1. 時事要點:
(1)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達成的《哥本哈根協議》維護了《聯合國氣候化框架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確定的“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并就發達國家實行強制減排和發展中國家采取自主減緩行動作出了安排。
(2)中國確立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XX年下降40—45%是根據國情采取的自主行動。
2. 層次分析:為什么?怎么樣?注意探究類
3. 考點角度分析 : (1)經濟生活:宏觀調控手段;消費觀念;科學發展;經濟全球化等; (2)政治生活:政府經濟、公務職能、宗旨、原則;黨的性質、宗旨、地位與科學執政,國家利益,主權及權利、對外政策等; (3)一切從實際出發,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聯系觀點、價值觀等。
發展低碳經濟、建設生態文明
1.問題的提出(1) XX年9月22日,國家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發表題為《攜手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重要講話。……大力發展綠色經濟,積極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研發和推廣氣候友好技術。” (2) 國務院總理xx11月2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決定到2020年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XX年下降40%-45%,并提出相應的政策措施和行動。XX年8月12日,國務院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并審議了發改委關于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情況的報告,研究部署應對氣候變化有關工作和措施,審議并原則通過《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條例(草案)》。會議強調,妥善應對氣候變化,事關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中國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努力實現節能減排。氣候變化既是環境問題,又是發展問題,歸根到底是發展問題。氣候變化事關人類生存和各國發展。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充分認識到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主張通過切實有效的國際合作,攜手努力,共同應對。會議要求,努力實現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可再生能源比重提高到10%左右、森林覆蓋率達到20%等目標。 XX年12月7-18日,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第15次會議召開,來自192個國家的談判代表就未來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行動簽署新的全球減排協議。中國積極為全球氣候變化承擔“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中國政府決定,“到2020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XX年下降40%-45%,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做出巨大努力。
2.問題的核心觀點 (1)中國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基本框架,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2)我國政府確定減緩溫室氣體排放的目標是我國根據國情采取的自主行動,是對我國人民和全人類負責的,不附加任何條件,不與任何國家的減排目標掛鉤。
3.問題切入 (1)為什么“低碳經濟” 新概念會被廣為接受?低碳經濟”符合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有利于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符合人類的長遠發展需要;有利于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的作用,有利于我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有利于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