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屆高考時政熱點歷史學科解讀:我國互聯網用戶達3.6億 寬帶用戶達9933萬
XX屆高考時政熱點歷史學科解讀:我國互聯網用戶達3.6億 寬帶用戶達9933萬
【背景材料】
11月3日舉行的“中國互聯網大會”上獲悉,截至9月末,我國互聯網用戶到達3.6億,普及率達到27.1%,移動互聯網用戶已達1.92億,境內網站達到320萬個,我國互聯網發展已處于關鍵時期。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說,我國網絡用戶的規模正在進一步擴大。截至今年9月底,我國電話用戶總數達到10.44億戶,其中固定電話3.24億戶,移動電話7.2億戶。我國境內網站數達到了320萬個,國際出口帶寬達到了730g。移動互聯網用戶達到1.92億,同比增長了62.7%。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管理局局長韓夏表示,去年以來我國互聯網保持了用戶和市場規模的雙增長。
截至9月末,互聯網用戶將達3.6億,普及率達到27.1%;寬帶用戶達9933萬。互聯網基礎資源規模不斷擴大,ip地址達到1.23億個,為全球第二;cn域名注冊量達500萬,為全球第一。在市場規模方面,XX年我國互聯網產業規模接近1500億元,帶動相關it、制造業、軟件與數字內容業產值超過億元。
【課標鏈接】
1.古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1)概述古代中國的科技成就,認識中國科技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
(2)概述漢字、繪畫起源、演變的過程,了解中國書畫的基本特征和發展脈絡。
(3)知道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文學成就,了解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文學特色。
(4)了解京劇等劇種產生和發展的歷程,說明其藝術成就。
2.現代中國的科學技術與文化
(1)列舉新中國成立以來科技發展的主要成就,認識科技進步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討論在貫徹“雙百”方針過程中取得的經驗和教訓。
(3)了解我國教育發展的史實,理解“國運興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義。
3.近代以來世界科學技術的歷史足跡
(1)了解經典力學的主要內容,認識其在近代自然科學理論發展中的歷史地位。
(2)簡述進化論的主要觀點,概括科學與宗教在人類起源問題上產生分歧的根源。
(3)以蒸汽機的發明和電氣技術的應用等為例,說明科學技術進步對社會發展的作用。
(4)知道相對論、量子論的主要內容,認識其意義。
(5)以網絡技術為例,理解現代信息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知識鏈接】
一.大眾報業的發展
1.歷史淵源: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出現報紙的國家之一,發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報》,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報紙。
2.大眾報業出現原因:(1)進入19世紀,單一的官方報紙與落后的辦報方式越來越不能滿足時代的要求,社會呼喚著適合普通民眾閱讀需求的大眾報紙的產生。(2)西人辦報潮流的推動。
3.近代中國大眾報業的興起與發展:(1)1873年,在漢口出版的《昭文新報》,開創了國人辦報的先例。(2)維新運動中,國人辦報形成高潮,其中影響較大的有《中外紀聞》、《強學報》、《時務報》等。(3)辛亥革命:《民報》。④新文化運動:《新青年》。
4.通俗性報刊特點:(1)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2)取材世俗,運筆淺顯,滿足了市民消遣娛樂的需要。(3)根據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實現了專門分工。
二.廣播影視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