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屆高考政治第十一課尋覓社會的真諦考點專項復習教案
第四單元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
第十一課 尋覓社會的真諦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么樣的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②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社會意識能夠反作用于社會存在,落后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展起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提示】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1)從根本上說,社會意識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社會存在決定作用第一位);(2)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有時會落后于社會存在,有時會先于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3)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不能說社會意識可以脫離社會存在。這種獨立性是相對的,從根本上說社會意識還是由社會存在決定的。也不能說社會意識有時(或在某些地方、在一定條件下等)可以獨立于社會存在。意識、認識的相對獨立性的同此道理。【拓展】歷史唯物主義(唯物史觀)和歷史唯心主義(唯心史觀)的區別:唯物史觀唯心史觀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關系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決定社會存在社會歷史的真正創造者人民群眾偉大人物社會有無自身的客觀規律有自身的物質運動規律無規律可循2. 運用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分析、解決問題。原理: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關系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推動作用;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阻礙作用。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之一。方法論:生產力與生產關系辯證關系原理要求生產關系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的狀況。3. 運用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分析、解決問題。原理: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上層建筑反作用于經濟基礎。當上層建筑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當它不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革。當上層建筑為先進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它就促進生產力的,推動社會進步;當它為落后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則束縛生產力的發展,阻礙社會前進。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之一。方法論: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辯證關系原理要求上層建筑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的狀況。4.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是貫穿人類社會始終的基本矛盾。【提示】社會基本矛盾與社會主要矛盾的關系區別:(1)社會主要矛盾是在某一社會歷史階段,對社會發展起著領導和決定作用的矛盾。它規定著社會的本質,支配著社會發展的過程,是人們應該首先或者著重加以解決的矛盾。(2)社會基本矛盾,是指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這兩對矛盾互相聯系、互相作用,共同構成社會有機整體,反映社會的全貌。聯系:(1)社會基本矛盾和社會主要矛盾兩者之間是普遍和特殊、一般和個別的關系。(2)社會基本矛盾是整個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自始至終的根本矛盾,它規定著社會發展全過程的本質,也規定著社會的主要矛盾;而社會主要矛盾則是社會基本矛盾在不同發展階段的直接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