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熱點“大力振興文化產業”
【背景材料】
1.XX年7月22日,國務院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會議指出,文化產業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載體。在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新形勢下,在重視發展公益性文化的同時,加快振興文化產業,對于滿足人民群眾多樣性、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擴大內需特別是居民消費,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具有重要意義。
《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指出我國振興文化產業的基本原則: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堅持以體制改革和科技進步為動力,增強文化產業發展活力,提升文化創新能力;堅持走中國特色文化產業發展道路,學習借鑒世界優秀文化,積極推動中華民族文化繁榮發展;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加快推進重大工程項目,擴大產業規模,增強文化產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堅持內外并舉,積極開拓國內國際文化市場,增強中華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2.XX年3月5日,國務院總理在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大力加強文化建設。政府要更好地履行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的責任,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和權益。要繼續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扶持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文化產業,鼓勵文化創新,培育骨干文化企業,生產更多健康向上的文化產品,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文化需求。積極開展對外文化交流,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3.XX年是中國電影史上一個重要年份,以新中國成立60周年為主題的獻禮影片和年底扎堆的賀歲檔電影,形成XX年國產電影的兩大風景。XX年的國產影片無論公映數量還是生產總量均超越往年,預計票房總額將達60億元人民幣,比XX年的43億元增幅近40%。與此同時,電影的類型、規模、市場、投資等均有所擴展。
4. “國學熱”在XX年仍然持續升溫。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易中天、袁騰飛是XX年“聚光燈”下的“主唱”。易中天穿梭于全國各地,上節目,做講座。一樁“毒舌門”事件將易中天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史上最牛歷史老師”袁騰飛以一種“麻辣”和充滿“無厘頭”話語的語言風格講述歷史文化,比易中天和于丹更強烈地體現出20世紀90年代以后大眾時尚文化的特點。他的出現,吸引了更多年輕人對國學的關注,使得原本陷入沉悶的《百家講壇》再度變熱。
【命題角度】
1.運用文化作用的知識,說明出臺《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依據。
思考角度:①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交融,文化對經濟有反作用,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產業振興有利于提高文化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促進生產力的發展。 ②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作為發展中國家,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為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任務,提高國家“軟實力”,增強國際競爭力。 ③振興文化產業,能夠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2.從經濟生活角度為振興我國的文化產業提出幾點建議。
思考角度:①必須提高文化自主創新能力,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穿到文化建設的各個方面,建設創新型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