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時《大氣的受熱過程》備課教案
學習目標 運用圖表說明大氣的受熱過程。
一、大氣的受熱過程
1.根本熱源:①__________。
2.地球大氣接收與轉化太陽輻射能的環節:太陽輻射穿過②________―→太陽輻射到達地表―→地面吸收太陽輻射增溫,同時把熱量傳給③______。
二、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1.不同層次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不同,具體表現如下:
代號
削弱作用
成因或特性
a
反射作用
大氣中的云層和較大的塵埃對④________的作用
b
散射作用
大氣中的⑤__________或細小塵埃對可見光的作用
c
吸收作用
具有⑥______性:⑦______強烈吸收紫外線;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⑧________
2.影響:使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由低緯度向兩極⑨______。
三、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1.大地暖大氣:上圖中d為⑩__________,幾乎全部被大氣中的?______和二氧化碳吸收。所以,?______是大氣的主要的直接熱源。
2.大氣暖大地:上圖中e為?____________,對地面起到保溫作用。
3.影響
基礎達標練
考查點1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1.下列地理現象和形成原因,按其內在聯系敘述正確的是( )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黃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氣的反射作用
b.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會有霜凍——大氣逆輻射作用
c.夏季天空多云時,白天不會太熱——大氣的散射作用
d.城市上空的霧比郊區多——空氣中的水汽多
2.各國交通部門都規定“紅燈停,綠燈行”,其科學依據是( )
a.與大氣對不同波長的散射有關
b.與大氣逆輻射有關
c.與大氣對不同波長的光的反射有關
d.與大氣對不同波長的光的吸收有關
考查點2 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3.下圖中a、b、c、d四地,晝夜溫差最小的是( )
4.霜凍多出現在晴朗的夜晚,主要是因為( )
a.大氣輻射增強
b.大氣逆輻射增強
c.大氣逆輻射減弱
d.地面輻射增強
方法技巧練
方法一 圖示法理解太陽輻射能是地球上的能量源泉
下圖中甲、乙兩地的緯度相同,a、b兩地海拔高度相同。讀圖完成1~2題。
1.a處氣溫比近地面氣溫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面是大氣的主要直接熱源
b.太陽輻射是大氣的主要直接熱源
c.a處大氣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強
d.a處的太陽輻射比近地面弱
2.b處氣溫比同緯度平原地區低的主要原因是( )
①到達b處的太陽輻射少 ②b處的地面輻射弱 ③b處大氣吸收的地面輻射少 ④b處大氣的保溫效果差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方法技巧
方法二 圖解法分析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3.下圖為“晝夜太陽輻射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b是____________作用,d是__________輻射。
(2)白天多云時,由于云層對太陽輻射的__________作用增強,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強度__________,所以地面溫度比晴天時________(高或低)。
(3)夜間多云時,由于云層__________地面長波輻射,并使大氣的____________作用增強,所以地面溫度比晴天時要________(高或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