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的量[第一課時]
6.有關物質的量的計算是本節的另一個重點。需要通過一定量的練習使學生加深、鞏固對概念的理解。理清物質的量與微粒個數、物質的質量之間的關系。
--方案一
課題:第一節 物質的量
第一課時
知識目標:
1.使學生了解物質的量及其單位,了解物質的量與微觀粒子數之間的關系。
2.使學生了解學習物質的量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學生了解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涵義。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并通過計算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運用、鞏固概念。
情感目標:
使學生認識到微觀和宏觀的相互轉化是研究化學的科學方法之一。培養學生尊重科學的思想。
調動學生參與概念的形成過程,積極主動學習。
強調解題規范化,單位使用準確,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
教學難點: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
教學方法:設疑-探究-得出結論
教學過程():
復習提問:“ ”方程式的含義是什么?
學生思考:方程式的含義有:宏觀上表示56份質量的鐵和32份質量的硫在加熱的條件下反應生成88份質量的硫化亞鐵。微觀上表示每一個鐵原子與一個硫原子反應生成一個硫化亞鐵分子。
導入:56g鐵含有多少鐵原子?20個鐵原子質量是多少克?
講述:看來需要引入一個新的物理量把宏觀可稱量的物質和微觀粒子聯系起來。提到物理量同學們不會感到陌生。你們學習過的物理量有哪些呢?
回答:質量、長度、溫度、電流等,它們的單位分別是千克、米、開、安(培)
投影:國際單位制的7個基本單位
物理量
單位名稱
長度
米
質量
千克
時間
秒
電流
安[培]
熱力學溫度
開[爾文]
發光強度
坎[德拉]
物質的量
摩爾
講述:在定量地研究物質及其變化時,很需要把微粒(微觀)跟可稱量的物質(宏觀)聯系起來。怎樣建立這個聯系呢?科學上用“物質的量”這個物理量來描述。物質的量廣泛應用于科學研究、工農業生產等方面,特別是在中學化學里,有關物質的量的計算是化學計算的核心和基礎。這同初中化學計算以質量為基礎不同,是認知水平提高的表現。在今后的學習中,同學們應注意這一變化。
板書:第一節 物質的量
提問:通過觀察和分析表格,你對物質的量的初步認識是什么?
回答:物質的量是一個物理量的名稱,摩爾是它的單位。
講述:“物質的量”是不可拆分的,也不能增減字。初次接觸說起來不順口,通過多次練習就行了。
板書:一、物質的量
1.意義:表示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多少的物理量。它表示一定數目粒子的集合體。
2.符號:n
引入:日常生活中用打表示12個。“打”就是一定數目的物品的集合體。宏觀是這樣,微觀也是這樣,用固定數目的集合體作為計量單位。科學上,物質的量用12g12c所含的碳原子這個粒子的集合體作為計量單位,它就是“摩爾”
閱讀:教材45頁
講述: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數叫做阿伏加德羅常數。是為了紀念偉大的科學家阿伏加德羅。這個常數的符號是na,通常用它的近似值6.02×1023mol-1。
板書:二、單位――摩爾
1.摩爾:物質的量的單位。符號:mol
2. 阿伏加德羅常數: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數,符號:na,近似值6.02×1023mo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