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學的學習過程
第2節
知識拓展——立志成為科學家
所有的科學家傳記都不會像明星傳記那樣吸引公眾的眼球,但dna 雙螺旋發現者之一沃森的自傳《雙螺旋》卻是個例外。其中沒有枯燥乏味的公式,沒有艱深難懂的推理,有的只是戲劇化的情節和人物:克里克(雙螺旋發現過程中的另一主角)因其滔滔不絕的大嗓門而遭人嫌;鮑林、查伽夫等精英科學家輪 番登場,他們全都在為dna而暗中較勁;還有一個孤傲的獨 身女科學家富蘭克林,她似乎是這個團體中的另類;此外,還有各類輕松的晚會、異國情調的旅游和美貌女郎的出現作為陪襯 ?茖W發現原來是如此輕松愉悅,科 學家也不是只會在實驗室里擺弄儀器、在大街上走路不小心就會撞到電線桿上的“老古董”。相反,他們也像我們這些蕓蕓眾生一樣, 怕苦怕累且笨手笨腳。沃森公開坦承,在芝加哥大學念書時,他盡力不去選修任何有點難度的化學或物理學課程。而當用一只 煤氣燈直接加熱苯以后,他從此便遠離了化學, 因為比起再來一次爆炸,驅逐一個無知的博士要安全得多。借學術會議之名而享受豪華旅游的經歷使沃森悟出一個與科學有關的真理,即科學 家的生活不僅在智力活動方面豐富多彩,而且在社交活動方面也可能趣味盎然。
背景練習
1.初中生物課中講述了植物細胞,它的結構如何 呢 ?在光學顯微鏡下能否看到這些結構?
答案:植物細胞在初中講述的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四部分。
在光學顯微鏡下,細胞壁和細胞膜緊貼在一 起不容 易區分。
2.你知道,顯微鏡下蛔蟲卵是什么樣子嗎?
答案:顯微鏡下蛔蟲卵呈棕黃色,圓形或橢圓形的小體。
知識鏈接
初中階段學習有關植物細胞 、動物細胞結構方面的內容比較淺顯,植物細胞結 構只介紹了細胞壁、細胞膜和細胞質、細胞核;動物細胞結構只介 紹了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教材分析
評價指 南
1.解析:建議列表比較雷迪與巴斯德、實驗步驟設計的異同,所持的觀點是什么、結論如何。
2.解析:可以此組織一個探究學習課 程,讓同學們先課堂上進行選題,教師給予參考和指導,設計探究學習方案,然 后課下布置同學們去查閱相關資料。
學習目標
1.說明學習生物科學 需要正確的方法。
2.嘗試像科學家一樣的思考。
學習提示
追尋生物學科的發展歷程, 了解生物科學的學習方法。
例題解析
【例題】湯水長時間加熱煮沸能殺死微生物的主要原因是 。
解析:高溫使微生物的蛋白質和核酸結構變化影響其生命活動。
答案:高溫破壞了微生物的蛋白質和核酸的結構
規 律發現
了解高溫殺滅微生物的原理。
課堂自測
1.細菌培養基常在121℃壓力鍋中滅菌,如果只是在100℃的溫度下將細菌培養基滅菌,以下哪一種生物 仍會存活( )
a.大腸桿菌 b.一種青霉
c.枯草芽孢桿菌 d.沙門氏菌
解析:芽孢承受較高溫度和壓力,在接近100℃時(超過6 0℃)芽孢仍能存活,而其他菌會死亡。
答案:c運用初中學過的知識,在高溫下微生物的芽孢不容易被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