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
一、教材分析
本部分教材內容由三大知識塊構成,即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和細胞呼吸的意義,按照教學層次要求,均要求“理解”。在教材構成上,除以文字描述為主外,還有一圖一表,圖表都簡明扼要闡明了教材的重點內容,在本內容中有三個重要的名詞概念,細胞呼吸代替了原教材中的生物呼吸,強調了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單位。在有氧呼吸過程的圖解中增加了反應物水的變化,有氧呼吸(高等動物和植物細胞呼吸的主要形式)和無氧呼吸是細胞呼吸的兩種類型,也是兩個重要的名詞概念,均由細胞呼吸這一概念分化而來,故此細胞呼吸是一個重要的基本概念,在教學中不能忽視。根據細胞呼吸的概念理解呼吸的本質:有機物氧化分解,釋放能量,形成atp。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的識記與理解方面
記住細胞呼吸的概念和類型,理解有氧呼吸的過程及其圖解(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識記無氧呼吸的反應式和概念,理解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區別和聯系。
2、教學方法與能力的培養方面
在本內容的課堂教學中,突出圖解與表格相結合,讓學生學會用圖表結合的方法來描述生物體中的生命現象,強化圖文轉化和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學會用比較法來區別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嘗試概念的推導式,探索式教學,學會理解和分析概念的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
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比較,求同存異,進一步理解發生在細胞內的這些生物化學反應,是生命物質運動的高級形式,也是生命物質的特殊性所在,同時更是發生在生物體細胞內的有規律的化學變化,正確運用發展的、運動的觀點來認識生命的存在。
三、教學思路及學法指導
教學流程:細胞呼吸的概念→有氧呼吸(利用圖解學習過程、總結反應式、歸納概念)→無氧呼吸(利用圖解學習過程、反應式、概念)→比較有氧呼吸的無氧呼吸→細胞呼吸的意義。
1.細胞呼吸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本節的開篇資料和問題探討,理解呼吸作用和物質燃燒的區別和聯系,本節內容就以葡萄糖為例來說明呼吸的過程;氧化分解,無論是有氧氣參加,還是無氧氣參加,只要是氧化還原反應,失去電子則為氧化(脫氧則為氧化);得到電子為還原(得氫則為還原)。有機物只有在被氧化成簡單的有機物或徹底氧化為co2和h2o時,能量(有機物中的化學能)釋放,一部分以熱能散失,另一部分被adp捕獲形成atp貯存起來。歸納出細胞呼吸的實質:氧化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形成atp。故此細胞呼吸又叫生物氧化。
2.有氧呼吸
為適應推導式概念教學的需要,在教學中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材知識的編排順序:分步板圖→有氧呼吸的過程→總反應式→有氧呼吸的概念。
教學過程說明:在教師的指導下識圖(有氧呼吸過程的圖解,教材72頁圖5-9),讓學生思考圖中各個階段的反應產物,再讓學生閱讀教材中有氧呼吸過程的文字說明,思考三個階段中物質的變化和能量釋放以及發生這些變化的部位,教師再板書三個階段的反應式如下:
1.c6h12o6→4[h]+2ch3cocooh(丙酮酸)+能量(少量) 細胞質基質。
2.2ch3cocooh(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少量)線粒體
3.24[h]+6o2→+能量(大量) 線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