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
讓學生將上述三個反應式左邊加左邊,右邊加右加,消去兩邊相同的部分,得到一個總的反應式為: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大量)
讓學生將這個反應式與課本對照,在教師的引導和提示下,根據反應物和生成物的變化及反應的條件,并與細胞呼吸的概念對照,順其自然就得出有氧呼吸的概念。同時還可比較細胞呼吸和有氧呼吸的概念適用范圍(前者大、后者小,后者由前者分化而來)。教師在講述中還必須注意:
(1)把學生在識圖能力和圖文轉化能力以及表達能力的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放在首位。要讓學生把圖理解透徹,這樣也有助于歸納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推導式概念教學法讓學生在學習枯燥的概念時真正“活”了起來。
(2)在推導出總的反應式中,不能兩邊同時消去,因為在第二階段必須要有水參加反應,才能生成[h]和co2;與第三階段水的生成不同,此水非彼水,不能抵消;丙酮酸也應交待清楚。
(3)反應式用“→”,而不用“=”,其含義不同,在有氧呼吸中有許多中間的化學反應。
(4)第二階段的反應式中,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系數,兩邊都不能同時除以2,第三階段也不能同時除以6。
(5)教師應強調,有氧呼吸中有機物氧化分解徹底,其標志是有水的生成,能量全部分步釋放。在引導學生對概念推導中,教師特別注意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的變化,使學生對概念的理解更為完整。
3.無氧呼吸
以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教學的切入點,教師寫出如下兩個反應式:
根據上述反應式,由于形成不徹底產物(乳酸或酒精)中,都含有更多的能量,因此釋放了少量的能量。引導學生根據上述反應式,對比細胞呼吸和有氧呼吸的概念,推導出無氧呼吸的概念,教師加以補充,使概念更加準確和嚴密。然后讓學生閱讀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相關知識,自行設計表格,進行創造性學習,比較兩者的異同(教師提示:反應條件、進行的場所、物質的變化、能量的變化,也可以從概念所包含特征去區別)。
4.細胞呼吸的意義
讓學生閱讀,要求學生用濃縮法進行歸納,以方便理解和記憶,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概括能力,說出自己提練的精華,教師點評并板書意義:提供能量;提供原料。并對全部內容作總結性講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