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
1 --理念
本教學內容需2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學習酶的發現和酶的概念以及酶的特性;第二課時學生進行探究實驗活動: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本文主要介紹“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的--與實踐。
由于在第一課時學生已經學習了酶的發現和酶的概念以及酶的特性,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提出預期,讓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探究,觀察思考,進行討論,由學生自己總結出結論影響酶活性的因素:酶最適宜的溫度和ph值。這樣的--能體現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研究方法,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2 教學目標
2.1 知識目標 理解酶的特性。
2.2 能力目標 ①通過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②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③培養學生實驗操作能力;④提高學生收集資料和語言表達能力。
2.3 情感目標 ①通過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精神和合作精神;②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和嚴謹的科學態度;③激發學生對生物科學的興趣和熱愛,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
3 課前準備
3.1 實驗材料的準備 ①制作兩種豬肝研磨液:新鮮豬肝研磨液和煮熟的新鮮豬肝研磨液;②實驗前教師配制ph分別是2、5、7、9、13的緩沖溶液。
3.2 尋找資料 請同學上網或上圖書館找資料,內容為:酶與社會的聯系,酶與人類生活的關系,酶的活性與動物體內環境的相對穩定有什么關系。
4 教學過程
4.1 設置探究情景,提出探究課題 教師設置探究情景:提出問題,把新鮮豬肝研磨液煮熟,過氧化氫酶是否還有活性?演示實驗:把豬肝研磨液滴入過氧化氫溶液中,結果沒有氣泡的產生,說明把鮮肝液煮熟后即不能催化過氧化氫的分解。據此可知高溫使過氧化氫酶失去活性,從而聯想低溫是否影響酶的活性,提出探究課題:設計一個探究溫度影響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實驗。從溫度這一因素,進一步提出另一外探究課題:ph對酶活性的影響。
4.2 介紹科學探究的方法,引導學生設計探究實驗方案 因為我校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差,平時課上又很少進行探究實驗,所以教師明確地把科學探究的步驟告訴學生: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實驗探究→闡述和交流實驗結果與結論。有利于學生按照正確的研究的思路去分析和解決問題,使學生更好地學習科學方法。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課題進行思考,對于溫度影響酶的活性的課題,應設定哪幾個溫度?怎樣將不同溶液的溫度分別調到設定的數值?對于ph對酶活性的影響的課題,應設定哪幾個ph?怎樣排除ph和其他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干擾?設計實驗方案并繪制數據記錄表。
教師應該介紹對照實驗的方法,即研究某一因素(如溫度)對某一特定反應(或事物)的影響時,要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條件下進行,觀察該因素的不同情況(如不同的溫度)對特定反應(或事物)的影響,以便對實驗結果進行科學的分析。
4.3 學生分組討論、設計實驗方案 學生在討論、設計實驗方案時,教師要進行指導。各小組完成設計方案后,教師組織全班進行交流。學生設計了表1、表2、表3的實驗方案來探究酶的活性與溫度的關系:
表1 探究酶的活性與溫度的關系
編號
1
2
3
4
5
溫度
0 ℃
室溫
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