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
《重力》教案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知道重力是由于物體受到地球的吸引而產(chǎn)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會用公式g=mg(g=9.8n/kg)計算重力。
3、知道用懸繩掛著的靜止物體、用靜止的水平支持物支持的物體,對豎直懸繩的拉力或?qū)λ街С治锏膲毫Γ笮〉扔谖矬w受到的重力。
4、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勻物體中心的位置。
二、能力目標:
1、讓學生自己動手,找不規(guī)則薄板的中心培養(yǎng)學生自己動手的能力。
2、通過"重心"的概念,讓學生知道等效代替是研究物理學的一種方法。
教學重點:
1、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2、g=mg中,g值因在地球的不同緯度而不同。
教學難點:
1、"重心"概念的理解
2、"重心"不一定在物體上的理解。
教學方法:
實驗法、分析法
教學用具:
彈簧秤、鉤碼(二人一組)質(zhì)地均勻的不規(guī)則薄板、細繩(學生準備)、木圓環(huán)、直角三角尺(教師用)重錘線(演示用)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日常生活中我們跳起來,總會落回地面,扔出去的東西,也都要落回地面,懸掛物體的繩子靜止時總會指向地面,這都是因為在地面附近的物體都要受到重力的作用。下面我們來探討有關重力的知識。
板書: 第二節(jié) 重力
二、新課教學
1.重力是怎樣產(chǎn)生的?
學生在預習后回答:地球上的一切物體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所以人跳起來總會落在地上,扔出去的東西總要落回地面。重力是由于地球?qū)ξ矬w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
提問:有的同學說物體的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到底是不是呢?
學生猜疑:有的說是,有的說不是。
教師釋疑:嚴格地說,重力并不是地球的吸引力,而是吸引力的一個分力,以后才會學到這些知識,現(xiàn)在知道就行了。所以說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而不能說地球的吸引力就是物體的重力。由于兩者相差很小,通常可以用重力代替吸引力的。
提問:物體所受到的重力的實例物體是誰?
學生:是地球。
強調(diào):物體只要在引力范圍內(nèi),就會受到重力的作用。
2、重力的方向和大小
(1)實驗:重錘線的方向總是豎直向下
從靜止釋放的小石塊總是豎直下落,分析球的受力情況,由二力平衡知重力豎直向下。
歸納: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
強調(diào):豎直向下不能說成垂直向下,豎直向下指的是與水平地面相垂直,不能籠統(tǒng)指垂直方向。
(2)學生動手實驗:
提問: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彈簧秤來測量,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