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時牛頓第二定律
a.據 得到:要使物體在短時間內速度的改變很大,即加速度很大,就必須給物體提供 。 b.競賽用的小汽車,要求起動后幾秒鐘內速度由零達到60m/s以上,他們為什么要裝備功率很大的發動機? 2:加速度和質量的關系: (1)實驗裝置同上; (2)說明與前次實驗的不同。 前一次實驗中,我們是保持小車質量不變,而改變小車所受力的大小,來研究加速度和力之間的關系的。 本次實驗是使兩輛小車所受拉力相同,而在一輛小車上加放砝碼的,以增大質量,研究加速度和質量之間關系的。 (3)實驗現象: 在相同的時間里,質量小的那輛小車的位移大。 (4)分析推理,得到結論: 在相同的力作用下,物體的加速度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即a1/a2=m2/m1或a∝ 3:牛頓第二運動定律 (1)綜合上述實驗中得到的兩個關系,得到下述結論: 物體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且加速度的方向跟引起這個加速度的力的方向相同。(2)公式表示:a∝ 或者f∝ma即:f=kma a:如果每個物理量都采用國際單位,k=1; b:力的單位(牛頓)的定義:使質量為1千克的物體產生1m/s2的加速度的力叫做1牛頓。 (3)推廣:上面我們研究的是物體受到一個力作用的情況,當物體受到幾個力作用時,上述關系可推廣為: 物體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放心跟合力的方向相同。即f合=ma。 (4)介紹f合和a的瞬時對應關系 a:只有物體受到力的作用,物體才具有加速度。 b:力恒定不變,加速度也恒定不變。 c:力隨著時間改變,加速度也隨著時間改變。 d:力停止作用,加速度也隨即消失。 4:例題分析(課本例題) (1)學生閱讀例題內容 (2)分析: 要求物體的加速度 質量m已知 必須先求f1和f2的合力,而合力的大小可以用作圖法求解,也可以用計算法求解。 (3)用投影片展示解題過程: 如圖所示,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把力f1和f2分別沿x軸和y軸的方向分解f1的兩個分力為: f2的兩個分力為: f1y和f2y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互抵消,f1x和f2x的方向相同,所以: 已知合力f合和質量m,據f合=ma,即可求得: 三:小結 1:本節課的研究方法——控制變量法 2:牛頓第二運動定律確定了a和f之間的大小關系,也確定的a和f的方向關系 3:求解合力時,可采用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將各個力沿x軸和y軸分解,最后求合力的方法。四、作業課本p53練習二五、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