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冬景 [蘇教版必修1]
專題解說:諦聽天籟——表述自然之美,《江南的冬景》、《西地平線上的落日》;
感悟自然——體會自然風物引起的人生感懷,《赤壁賦》、《始得西山宴游記》;
湖山沉思——思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方式,《寂寞》、《像山那樣思考》。
文本分析:本文是一篇景物意境非常優美的散文。作者用飽含深情的筆調從各個角度描寫江南的冬天,抓住江南冬天“晴暖溫潤”的特點,描繪出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畫,抒發了深深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培養學生對自然的觀察、感受能力和文本閱讀的審美感知、發現、鑒賞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交流探究,品位文本意境美。
情感與態度:熱愛自然,提升審美品位,加強生態保護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學習對比的修辭技巧,琢磨避實就虛的寫法,體會文章渾然天成的意蘊。
【教學方法】
文本研讀,比較賞析法,師生合作、探究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
【教學時數】1課時
【教法、學法設計】
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行為
一、導入新課我們曾經學過毛澤東的《沁園春?雪》,詞中詩人把北國風光寫得那么的壯麗多姿,給我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江南的冬景給郁達夫留下的總體印象又是什么?(板書課題)設計意圖:快速瀏覽找出文眼,訓練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生快速閱讀,齊答:“江南的冬景是一種明朗的情調。”
二、文本對話,整體感知
1、文是一篇寫景散文,請同學們聽老師朗讀課文,注意思考兩個問題:a、注意文中多音字的正確讀音。b、郁達夫筆下的“江南”指哪些地方?
2、在冬季里,作者發現了江南什么樣的美景?請把這些景點找出來。(顯示幻燈圖片)
3、江南的冬景有什么特征?運用什么手法?
設計意圖:通曉文意,初步把握作品內涵。學生自主學習,教師糾正明確。
a、給予、剝花生、泊船、月暈、擱筆b、指江浙地區(第6小節),而不指中國極南地區閩粵地區。
教師提示:寫了屋外,寫了植被,寫了江南的雨,雪,無雨無雪時冬郊的閑步。
學生討論明確:屋外曝背談天圖、午后冬郊圖、農村冬雨圖、江南雪景圖、旱冬閑步圖學生討論明確:a、特征:溫潤晴暖優美b、對比:與北方冬景、江南秋景、閩粵地區的冬景等的對比 。
三、突出重點、比較鑒賞以“江南雪景圖”為例:我們學習過老舍的《濟南的冬天》,同是寫雪景,與《濟南的冬天》比較,《江南的冬景》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出示幻燈文本:《濟南的冬天》中雪景段落)設計意圖:比較閱讀,更有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所呈現的豐富內涵。
學生討論交流:不同:《濟南的冬天》更多的是在進行直接的描寫。而《江南的冬景》是引用詩句、避實就虛地寫江南的雪景。
教師小結:引用詩句、避實就虛的寫法,是郁達夫散文常用的筆法,他常在散文中插入一些舊詩,以補散文里沒有說盡的余意,沒有抒發的情愫,使文章在整個行文上顯得跌宕多姿,也增加了文章的詩情畫意。
四、品味語言、深入思考
1、朗讀文本,思考:評論家認為郁達夫的寫景散文充滿了詩情畫意,哪些文字能體現這個特點?談談你感受。(出示右邊幻燈文本)
2、作者對江南雪景有沒有作實景描繪,為什么?
設計意圖:品味語言所體驗的內涵或表達效果,通過朗讀使學生的理解更具個性化。引用的詩詞:若是冬天來了,春天也馬上會來。暮雨瀟瀟江上村。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五彩的文字:灰云、霜白、紅葉、雪白的桕子、赭色的草根邊帶綠意、青天碧落、白雨、淡墨背景、烏蓬小船、紅黃的垂暮天學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