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五年級第十冊語文《望月》教學設計(通用12篇)
蘇教版五年級第十冊語文《望月》教學設計 篇1
《望 月》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亮產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將繼續學習第21課.讀題.
2,通過上堂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指名說說
3,今天就讓我們先來欣賞欣賞月下的江景吧
二,學習第一部分:"賞月"
4,聽課文錄音,想象:這是怎樣的一幅畫面
5,交流: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
6,想不想看看這一幅月下江景圖 (映示畫面)美嗎 讓我們來品味品味這種美吧
指導學生看看畫面,自由讀讀課文第二節,挑自己喜歡的句子反復讀讀,品味品味,你喜歡的句子中,哪些詞寫得特別美.在這些詞下面加點.
月亮出來了,安詳地吐灑著它的清輝.月光灑落在長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動的江
水中,有千點萬點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動.江兩岸,蘆蕩,樹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處隱隱約約地伸展著,起伏著.月光為它們鍍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
交流要點:
一,"安詳"和"吐灑"兩個詞把月亮當作人來寫,給人一種親近感.
二,"……流動的江水中,有千點萬點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動"這句話寫出了月亮下的
江景具有一種動態的美.
三,"……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處隱隱約約地伸展著,起伏著.月光為它們鍍上了一
層銀色的花邊……黑色剪影"和"隱隱約約"寫出了月光下江景的朦朧美,"伸展著"和"起伏著"寫出了月光下江景的動態美,"黑色剪影"和"銀色的花邊"寫出了色彩美.(逐句交流,逐句指導朗讀)
7,美麗的月下江景圖,多么令人神往!誰愿意讀讀這一節,讓大家盡情地享受這種美.(配樂朗讀課文第二節)
8,這段文字實在太美了,想記住它嗎 我們來背一背吧!指名背
三,學習第二部分:"誦月"
看到這幅美景,高明的畫家會揮動畫筆,欣然作畫;高明的攝影師,會按動快門,留下美好的瞬間;歌唱家會激情昂揚,引吭高歌;詩人會詩興大發,大聲吟誦……
古往今來,留下了多少吟誦月亮的詩篇啊!就讓我們借用古人留下的詩句來吟誦吟誦美麗的月下美景吧!
1,自由讀讀第二部分課文,劃出詩句,反復讀讀,同桌交流交流詩句的意思.
2,就詩意質疑問難
3,指名讀詩句.
4,讀讀第二段,你還喜歡哪些句子
"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調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頭凝望著天上的月亮出神了.(你覺得小外甥的眼里,月亮象誰 )寫月亮的詩多如繁星,他眼睛一眨就是一句.
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使我們沉醉在清幽曠遠的氣氛中.(沐浴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
分角色體會朗讀(教師讀旁白,男同學讀趙麗宏,女同學讀外甥(配樂:春江花月夜)
四,學習第三部分:"論月"
剛才,我們借用詩篇來誦月,小外甥的好學,愛幻想,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外甥對月亮還有哪些獨特的幻想呢 我們來學習第三部分"論月"
1,快速讀課文,思考:"我"和小外甥在談論什么問題
2,(月亮像什么 )你覺得月亮像什么 (自由交流)
3,交流,映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指名讀句子,不假思索是什么意思 這句話應該怎么讀
4,了小外甥的話,我覺得怎么樣 (驚訝)映示句子:他的比喻使我驚訝.為什么我
會覺得驚訝
5,小外甥的眼里,這到底是怎樣的一雙眼睛 自由讀讀第19,20節,畫出有關的句
子."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大一次……月亮困了,睜不開眼睛了."
6,同桌一起讀讀,結合這些句子想想,小外甥的這個比喻新奇在什么地方 (指導學
生體會小外甥眼里,月缺,是天在閉眼,月圓,是天睜大眼睛,他的想象和月亮變化緊密聯系,體現了自然界的變化規律,月光被云絮遮住,小外甥說月亮困了,睜不開眼了,其實是他自己想睡了.小外甥的想象確實新奇)
7,多么新奇的比喻,誰來學學小外甥,讀讀這些句子.指導朗讀這些句子
8,分角色朗讀課文
五,學習第四部分:"想象"
a) 小外甥回艙了,我的心卻難以平靜,讓我們一起來讀課文的最后一節,體會體會我此時的心境.
b) 齊讀.
c) 同一個月亮在不同的人的眼里是不一樣的.清朝大學者王國維曾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即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眼里感受是不一樣的.關鍵看人所處的環境,人的心情如何.古往今來,詩人留下了許多吟誦月亮的詩句,其實,細細品味,這些詩句各不相同,下面,我們就來,讀讀這些詩.
d) 映示文中詩句的原詩,齊讀.
e) 你還搜集了哪些寫月亮的詩,交流,領讀.
六,作業
背詩
板書設計:
望月
賞月 美
誦月 多
論月 奇
蘇教版五年級第十冊語文《望月》教學設計 篇2
《望月》是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十冊中的一篇課文,語言雋永,思想深邃,是一篇構思獨特、感情真摯的散文詩,文章主要寫“我”在甲板上欣賞月亮時,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以及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像。
《望月》教學實錄
教學過程: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將學習現代著名作家趙麗宏寫的一篇課文題目是《望月》,一起讀課題。(生聲音響亮)
師:這樣讀課題,老師感覺這月亮也太刺眼了吧?好好想想,你平時望見的月亮是怎樣的?想好了誰來再讀一讀課題
生讀(聲音柔和多了)
師:對了,這才是月亮的聲音,月亮的感覺!(出示:江月圖)看,有月的夜空是多么的寧靜而優美,望著畫中的月兒在想象中沐浴著它的清輝,讓我們一起輕輕的讀課題!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將走進這一片江上月色,請同學們把書打開,老師先來了解同學們的讀書情況。(指名學生讀課文隨時幫助學生正音,并指導讀好文中的詩句)
師:同學們預習課文的時候你有沒有發現,在這篇課文中分別寫到了哪些人眼中的月?
板書:“我”詩人小外甥
師:我眼中望見的月是怎樣的?我們先來欣賞,讀讀。
cia出示文中第二自然段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課堂聲音比較的嘈雜)
師:看來,聲音這樣嘈雜的讀,是很難欣賞到真正的月色,這是一段優美的文字,要能靜靜的品味才會讓人動心動情,讓我們在書上靜靜的讀一讀這段我眼中望見的月色,邊讀邊想,從文字里想像出一片月色,慢慢欣賞!
學生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師:如果讀了讓你心動的句子心動的詞,應該及時畫下來,再細細的品味,或許這些詞句會領著你觸摸到作者藏在文字里的那些微妙的情思。
師:讀書有時就得這樣靜下心來品味,想想,假如用一個詞來形容今晚這江上的月光,你會用上哪一個詞?
生:我會用上“優美”,優美的月光。
師:美的就像一幅畫!我們都感覺到了。
生:我會用上“朦朧”,朦朧的月光。
生:我會用上“寧靜”,寧靜的月光
師:你從哪感覺到寧靜的?讀出來
生:(讀)在江兩岸,;蘆蕩、樹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處隱隱約約地伸展著,起伏著。
師:是不是沒有一點聲音呢?你聽(讀)江面被照亮了,流動的江水中,有千點萬點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動。聽到了什么聲音?
生:流水的聲音。
師:有了流水的聲音,還能用上“寧靜”嗎?
學生有的說可以,有的說不可以
生:我認為也是可以的,正因為周圍很寧靜所以才會聽到流水的聲音。
師:對呀,聲音有的時候更能襯托出寧靜。還記得《推敲》那篇課文嗎?“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敲”是有聲音的,而“推”是無聲的,但“敲”卻比“推”更顯得寧靜!
生:我用上“安詳”,安詳的月光。文中說“月亮出來了,安詳地吐灑著它的清輝。”
師:“安詳”可是個讓人心動的詞,它本是形容人的神情的詞,一種溫情,從容的神情,用在月亮的身上,讓我們感覺到什么呢?
生:我感覺月亮仿佛也有了生命,有了溫情。
生:我感覺月亮仿佛也像母親一樣讓人親切,溫暖!
師:多好的感覺,這就是作者藏在文字里的一處微妙而美好的情思!
師:你看,從這段優美的文字里,我們品味出今晚的月光在我的眼里是寧靜的,安詳的,朦朧的,這是多好的感覺呀!這段動心動情的文字,你覺的最適合咱們班誰來讀?
生:我推薦紀玉玲讀,因為她的聲音柔和,有月光的感覺。(笑)
師:大家想聽嗎?我也想!老師為你配上音樂。
生讀,聲音動聽優美。
師:還有誰自己推薦自己的?
一生舉起了手,師走到該生旁鼓勵說:把你的名字響亮的告訴大家!
生:王義成!
師:好好讀,老師也為你配上音樂。
生讀抑揚頓挫聲音響亮。
師:同學們聽出來了嗎,如果說紀玉玲同學的聲音里,月光是柔和的,寧靜的,那王義成同學的月光卻是皎潔的,安詳的,其實這段文字適合每一個同學讀,只要有所感,有所悟,你的聲音里就會有一片獨特的月光。沐浴在這明月的清輝下,作者今晚是睡不著覺的,而今夜難眠的不只是我一個人,還有誰呀?
生:小外甥
師:誰來讀一讀我與小外甥比賽背詩的對話?
生讀課文5-12自然段
cia出示文中的詩句: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野曠天底樹,江清月近人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師:你看這每一句詩詞里,都鑲嵌著一輪明月,詩人最是多愁善感,在有月的夜晚,詩人也是睡不著覺的,詩人借月在訴說著什么呢?你能從上面的詩詞中看出來嗎?
生:我從“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看出詩人望月思念著故鄉。
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望著他鄉的月,離鄉的游子怎能不想起故鄉的月,故鄉得人!
生:我從“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看出詩人小時候特別的天真,有趣。
生:“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我看出詩人特別的愁,詩中有“對愁眠”。
師:憂愁的夜晚,憂愁的詩人,這漫漫長夜該怎樣的熬到天明呀!
生:“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是詩人蘇軾在中秋的夜晚寫給他弟弟蘇轍的詞,我看出詩人思念著他的弟弟。
師:思念卻不能見,詩人把酒問青天,青天能回答詩人嗎?
生:不會。
師:寒夜無語空凄切,而舉杯消愁愁更愁!
生:“野曠天底樹,江清月近人”我看到詩人望著水中的明月,也在默默品味著孤獨與憂愁。
師:月亮還是那個月亮,可在詩人的眼里卻有著不同的情思,你看,她有時是詩人孤獨惆悵的哀思,有時又化作一片美麗的鄉愁,有時又變成詩人的天真與童趣,有時又是詩人郁郁不得志的人生感嘆!月,在詩人的眼里是多情的,奇妙的。我們來一起有感情的吟誦這些多情的詩,多情的月!
師:有月的詩多如繁星,我們也來學著比賽背有月的詩,好嗎?
生: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語氣較平淡)
師:在這一首詩中,詩人眼中的月是苦悶,孤獨,憤怒的,背誦時要吟誦出詩人的情,詩人的淚,詩人的恨!你再來吟誦一遍
生:(動情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師:對,這才像詩人眼中的月。老師為同學們配上音樂,你聽(音樂《春江花月夜》)
生:森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生: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師: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生:思君如滿月,夜夜減清輝。
生: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
師:看來,多情的詩人在有月的夜晚個個都失眠了,要不然怎么會有這么多有月的詩在人間傳誦。月光下吟誦有月的詩,有時能使我們沉醉在一種清幽曠遠的氣氛中。不過現在我們還是回到江輪的甲板上,看看,在小外甥的眼里月又是怎樣的?誰來讀一讀
生讀課文15-18自然段
cia出示:小外甥想了一會兒,說:“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的睜大一次……”
師:這可是小外甥繪聲繪色的說的,水也來繪聲繪色的讀一讀
生讀語氣中有了趣味
師:挺像的,如果表情再調皮些更有趣味了!
師:你看,這小外甥眼里的月與“我”眼中的月,詩人眼中的月可就大不一樣了,小外甥眼里的月讓我們感覺到什么?
生:特別的有趣。
生:也像一個調皮的孩子。
師:是呀,就像一個現成的童話故事,不過你好好再讀讀,發現了沒有,它也像一首詩,一首童話般的兒童詩。ㄉx)
師:你看老師不該一個字,只要把這句話重新編排一下,就是一首詩
cia出示:
這是
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歡
看我們的大地
所以
每一次閉上了
又忍不住
偷偷睜開
每個月都要
圓圓的
睜大一次
……
學生在配樂聲中有感情的吟誦這首兒童詩。
師:我們也和小外甥一樣的年齡,一樣的調皮可愛,一樣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讓我們也插上幻想的翅膀,可以靜靜的想一想,也可以試著寫一寫?
生:月亮像小嘴,生氣了就抿著不說話,高興了就老是張著嘴笑個不停。
生:月亮像媽媽做的甜餅,小朋友每天都咬上一口
師:吃得也太慢了,一個月才咬完呀!(生笑)
生:月亮像媽媽,每天都要照看著她的孩子,滿天的星星。
師:都辛苦呀,你看,每個月月亮媽媽都累彎了腰,但累著也是高興的,所以呀,我們常常看到媽媽圓圓的笑臉!
生:月亮像調皮的孩子,一會兒爬上樹梢,一會兒有滾進草叢中不見了。
師:悄悄告訴我月亮在草叢中干什么呢?
生:捉蛐蛐
生:捉迷藏呢!(笑)
…
師:你看,月亮在我們的眼里也和小外甥一樣多趣,多變,而在作家的眼里卻是多姿,多彩,在詩人的眼里又是多情,多愁的,為什么同是天上的一輪明月,一落在人間,落在人的眼睛里,為什么就不一樣呢
生:可能,每個人的心情不一樣,望見的月亮也就不一樣了。
師:是呀,月兒本無情。情在人心間,你有一顆怎樣的心,就有一輪怎樣的月,眼中的月,就是人們心中的月呀!這就是(板書):以心觀物,萬物皆有情。
關于"月"的詩句:
好山好水看不夠,馬蹄催趁月明歸。——岳飛《池州翠微亭》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蹲右箙歉瑁ㄈ┣锔琛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畎住盾娦小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潛《歸田園居》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盧綸《塞下曲》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李賀《馬詩》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境未磨!獎⒂礤a《望洞庭》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蹙S《竹里館》
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丁妒率迦铡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娛献印顿x新月》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拙右住赌航鳌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魇鍌悺短m溪棹歌》
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Z島《題李凝幽居》
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究帐铩督寮词隆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畎住对孪陋氉谩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建《十五夜望月》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对乱埂 劉方平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对乱箲浬岬堋 (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望月懷遠》 (張九齡)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端隆 (李商隱)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中秋月》(蘇軾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 劉禹錫)
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熳郧澹骸逗商猎律
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
——《月光曲》
靜美的月亮,自然是母親了。我半夜醒來,睜眼看見她,高高的在天上,如同俯著看我,我就欣慰,我又安穩的在她的愛光中睡去。
——冰心《寄小讀者·通訊十二》
蘇教版五年級第十冊語文《望月》教學設計 篇3
吉首市馬頸坳中心完小 黃勛(13574379273)
《望月》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趙麗宏的作品。課文是一篇散文,寫的是舅甥倆在望月中愉快交談。背景是“夜深人靜”的月夜在行進的江輪甲板上,靜謐的月色,頗增幾分童話色彩。按照文本的教學要求,重點是感受望月的樂趣及小外甥的聰明好學、想象力豐富。
通過我對文本的研讀,我自行將教學的重點定為感悟事物以心,萬物皆有情。在教學設計中,我將文本分為三大部分:“我”眼中的月、詩人眼中的月、小外甥眼中的月。從這三部分展開教學。在學生初步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我提出問題:“這篇課文分別寫了那些人眼中的月?”在學生的回答中,只注意了“我”和小外甥。那我就按照學生的理解先來學習“我”眼中的月。在我的朗讀中,讓學生靜靜品味今晚江上的月光。我提出:假如用一個詞來形容今晚江上的月光,你會用上哪一個詞?這樣深入進行教學。如此美妙的月夜,當然不能讓“我”獨享,小外甥也來了。這時舅甥倆在干嗎?(斗詩)由此引出詩人眼中的月是怎樣的。在此讓學生從古詩中讀出詩人的情與愁。這時教學的重點。用時達二十分鐘左右。接下去,最后過渡到小外甥眼中的月的教學。到了這個環節,我提問:“課文分別寫到哪些人眼中的月?”學生就能弄懂了課文寫了“我”、詩人、小外甥他們眼中的月。那么這三類人眼中的月是不是都是一樣的?[不一樣。“我”眼中的月寧靜、安詳、朦朧。詩人卻是充滿了思鄉離愁、憤懣現實。而小外甥眼中的月卻和孩子一樣調皮有趣。]及時指出:月亮本是一個自然存在的天體,無所謂有感情。但是人是有血有肉的,你有一顆怎樣的心,就有一輪怎樣的月。眼中的月,就是人心中的月。這就是以心觀物,萬物皆有情。從這里引導學生領悟人們對秋寒的菊、冬雪的梅的思想感情同樣源自“以心觀物,萬物皆有情”。
縱觀整個文本的教學,我上的最吃力的是第二部分“詩人眼中的月”。第一、有學生根本不明白詩句的意思,就談不上去體會詩人的哀愁。第二有學生盡管明白詩句的意思,但是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愁卻讀不懂看不穿?傊瑢W生與詩人的感情達不到共鳴。二十分鐘的教學艱難得很,學生氣氛沉悶。我知道就這一段的教學是失敗了。同樣是古詩,為什么《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得輕松自在,而對于描寫關于月圓月缺的離愁別恨古詩卻教得沉重。我想除了上述總結的兩點原因外,學生年紀小,實際生活內容貧乏,對于世界認知的情感悟性偏低,尤其是他們作為孩子,內心世界中幾乎缺乏細微的情愫。故而,難以理解人的復雜的內心世界。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此我想,作為語文老師不應該“語文”而已,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用他們純真、空白的兒童心靈去感悟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激發他們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體味人類感情的真善美,促進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的形成。這也是語文新課標對于語文教師的要求。
怎樣解決類似今天教學中遇到的難題,我打算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在課堂里注重拓展知識,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利用現有的現代教學手段,從各藝術領域拓寬學生的眼界,培養學生感悟世界的能力。例如:觀看一些經典影視劇、話劇、歌舞等,從中領悟藝術作品中包含的主題思想。第三、加大寫作能力的培養,每周要求學生必寫一篇作文,而且作文自由命題、不拘題材,只要求寫真話,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切記杜絕假話、空話、大話。本期課外閱讀的資料:一、電影《泰坦尼克號》,重點感悟自由、平等、盡職、無畏、堅韌;電影《閃閃的紅星》和《長征》,體會艱苦中的革命意志,樂觀的革命精神;科教片《自然》第一部,明白蘊含的科學知識,了解解說的布局謀篇。這部分的閱讀材料安排在五月完成。二、欣賞宋祖英《金色大廳——維也納演唱會》,初步感悟民族音樂的美;結合語文教學,學習歌曲《長征組歌•四渡赤水》、《紅軍不怕遠征難》、《為了誰》和《一個真實的故事》,讓學生明白音樂創作和文學創作同樣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美是藝術家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關鍵就在于發現。這部分內容安排在六月完成。
那就試著去做吧,及時反思,找出對策。
蘇教版五年級第十冊語文《望月》教學設計 篇4
《望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采用多種方法激發學生讀課文的興趣,通過重點品讀第二自然段,感受課文描繪的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并能熟讀成確。
2、引導學生搜集、拓展相關的閱讀內容,反復欣賞、評析,培養語感,積累語言。
3、鼓勵學生不拘形式地動筆寫,升華學生情感,培養寫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課題,初識課文美
1、讀題。
2、談話復習導入:《望月》是現代著名作家趙麗宏寫的,它處處滲透了美,包含了美。上節課,我們初學了課文,并通過朗讀,感受了文中蘊藏的美。我們感受到了哪些美呢?(板書:月色美、詩句美、想像美)。(對學生找到的其它的美也應予以肯定,如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小外甥的童心美等)。今天我們先欣賞美麗的月色。
二、品讀第二自然段,感受月色美
1、師配樂范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生閉上眼睛聽,展開想像,浮現畫面。
2、學生各抒己見,同桌談談剛才仿佛看到了什么。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把認為寫得最美的一句話標出來,讀好它,準備讀給大家聽。
4、交流:你認為哪一句寫得最美?
這里將運用語言渲染法、示范讀、有意比較法、以評促讀法、借詞發揮法等多種朗讀方法,重點欣賞、評析重點詞句。(順序不固定,根據學生的選擇可任意調換)
。1)第一句。
a.學生讀。
b.將“安詳”與“安靜”進行比較,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安詳:不僅包含了靜和安寧的意思,作者還把月亮當人來寫,給人以親切和親近感。)
c.齊讀。
(2)第二句。
a.學生讀。
b.分別指導讀好“千點萬點”、“晶瑩閃爍”、“跳動”等詞。(這句話寫出了月光下的江景有一種動態美;“千點萬點”說明江面上跳動的光斑極多,數不清;“晶瑩閃爍”說明光斑有光澤,像星星一樣一閃一閃,很美;“在跳動”說明光斑有節奏。有彈性地跳躍,給人以活潑可愛之感。)指導學生進行個性化朗讀,讀出情來,讀出味來。
c.師小結:是呀,同一個句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讀起來也不一樣,只要能把你感悟到的讀出來,都是可以的。
d.學生自由讀,喜歡怎么讀就怎么讀。
(3)第三句:a.學生讀后,請同學們說說讀得怎么樣。
b.指導讀好“隱隱約約”。(“隱隱約約”一詞寫出了月光下的江景的朦朧美和神秘美。)
c.齊讀。
。4)第四句:請喜歡這一句的同學一起讀。
5、配樂齊讀第二自然段。
三、賞讀經典美文,感受語言美
1、過渡: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剛才我們一起欣賞了一幅恬靜的“月下美景圖”,都深深地陶醉了。皎潔的月亮,晶瑩明凈,清柔似水,曾給了人們多少夢幻,多少遐想。朱自清、冰心、巴金等大文學家都曾描繪過它,贊美過它,F在我們一起來欣賞幾個片段。
大屏幕出示以下三個片段:
片斷一: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朱自清:《荷塘月色》
片斷二: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
——《月光曲》
片斷三:靜美的月亮,自然是母親了。我半夜醒來,睜眼看見她,高高的在天上,如同俯著看我,我就欣慰,我又安穩的在她的愛光中睡去。
——冰心《寄小讀者·通訊十二》
2、學生挑最喜歡的片斷自由朗讀。(默讀、輕聲讀、高聲朗誦、同桌讀、小組讀或走下座位找好朋友都可以,不拘形式)
3、欣賞。請學生先談談為什么喜歡它,再有感情地讀一讀。
。1)師指導賞析。
a.師簡述對荷塘月色的喜愛和感受。
老師最喜歡的片段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在朱自清的筆下,月光如水,靜影沉壁,荷塘像籠著輕紗的夢。特別是“靜靜的、薄薄的、淡淡的”這一連串疊詞的運用,使月色中的荷塘如夢如幻,膝俄而恬靜,我們讀起來,也特別有韻味。
b.師深情并茂地朗讀。
c.生自由朗讀。
d.生配樂齊讀。
(2)學生根據老師的方法自由選擇賞讀片段!对鹿馇分攸c欣賞月光下,大海刮風起浪時“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壯美,要讀出月的溫柔和海的氣魄;《再寄小讀者》主要體會冰心筆下的月亮像慈母,飽含了濃濃的關切和愛。
(3)再欣賞2或3段學生課前尋找的關于月亮的片段,有些讀得棒的同學可給他配上音樂,或叫他到前面做小老師,帶領大家一起讀,如果有同學能背出來最好。
。4)同桌互相欣賞搜集的美文。
四、積累運用語言,表達感受美
1、(多媒體出示美麗月色圖):看著這清幽的月光,欣賞了這么多寫月亮的美文,你一定也忍不住想贊美一下月亮吧?好,拿出筆在課文中美麗的月亮旁寫點兒什么,可以寫關于月亮的一、二個好詞,可以寫一、二句話或一段話,喜歡詩的同學可以寫幾句小詩,喜歡唱歌的同學也可以寫幾句歌詞……今天學到的詞或句可以用進去。
2、交流欣賞。
。▽W生寫的內容,老師應盡量從積極的角度給予鼓勵和贊美,升華學生的情感,培養寫作能力。)
五、師小結:《望月》真是一篇美文,處處都是美。今天,我們欣賞了美麗的月色。下節課,我們一起欣賞關于月亮的美妙詩句和小外甥美好而奇特的幻想。
蘇教版五年級第十冊語文《望月》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聽寫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2、學會本課3個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感受望月的樂趣及小外甥的聰明好學、想象力豐富。
教學重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聽寫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2、學會本課3個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難點:
1、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光產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過朗讀訓練,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方法:
交流法、討論法
教具準備:
小黑板、掛圖
教學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感知課文
課時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3個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進程:
一、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知道哪些有關月亮的詩句?請大家背誦。
2、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有關月亮的課文,中間也有不少月亮的詩句,請同學們仔細讀課文。
3、出示課題24望月(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出示自學要求: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2)自由輕聲讀課文,自學生字詞語,結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詞語。
。3)再讀課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問題。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檢查詞語讀音,提示注意點。
3、學生質疑,理解部分詞義:
對學生提出的一些問題,能解決的當堂解決,不能解決的放到下節課。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
思考:課文是不是單單寫月亮的?除了寫賞月外還寫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導學生給課文分段?
提示:課文哪些段落寫賞月,哪些寫背詩句?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賞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獨自一人在甲板上展開了幻想的翅膀。
四、課堂練習
1、寫字練習,教師進行指導。重點指導:斑、絮、呵欠
2、用鋼筆描紅。
蘇教版五年級第十冊語文《望月》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二兩段。
2、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的優美語句,通過朗讀,激發學生積累詩句的興趣。
3、創設研究專題:為什么同一個月亮在不同人的眼里不一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明白“一切景語皆情語”的道理。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欣賞描寫月光的句子。
教學難點:理解文中寫月的詩句。
教學準備:課文插圖、課文錄音、鋼琴曲、月下江景圖
教學過程:
一、背詩激趣,導入新課。
1、月升月落,月圓月缺,月亮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凝望皎潔的月亮,沐浴著柔和迷人的月色,有多少人為之陶醉,為之思緒萬千呀?唐朝大詩人李白,就為后人留下了許多寫月亮的膾炙人口的詩句。如:〈〈靜夜思〉〉(學生背)又如:〈〈古朗月行〉〉(學生背)還有:〈〈月下獨酌〉〉師背
2、你還知道哪些關于月亮的詩,把你搜集到的朗誦給大家聽聽。
3、明月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慷慨的,但相同的月亮,在不同人的眼里,有著不一樣的感受。今天,我們就隨著現代著名作家趙麗宏和他的小外甥一同去望月。(生齊讀課題)
二、感知大意,體驗感情。
1、 請大家打開課本,聽課文錄音。
2、 同學們,聽了課文錄音,你了解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3、 總結:作者圍繞“望月”這個主題,分別寫了自己望月,和小外甥比背關于月亮的古詩 ,小外甥對月亮的想象這三大部分的內容,老師想再提煉一下,給這三部分起小標題:
望月 談月 想月(板書)
4、在這三個部分中,每一部分作者都有側重地寫了不同人眼中的月亮,請大家讀讀課文,說說三部分分別寫了什么人眼中的月亮!拔摇保ň司耍┰娙送馍ò鍟
5、這三種人眼中的月亮分別是怎樣的呢?為什么會這樣呢?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研究的問題。
三、選擇主題,自主探索。
1、下面,請大家選擇自己特別感興趣的某某眼中的月亮,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學習,某某眼中的月亮是怎樣的?為什么會這樣?待會兒,準備向大家匯報自己的學習收獲,好嗎?
2、學生自學。(放抒情的鋼琴曲 )
四、全班交流收獲。
第一板塊:舅舅眼中月
1、你探究了舅舅眼中月這部分,你有什么體會?
★ (我認為舅舅眼中的月亮很美。)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你能讀出月亮的美嗎?誰可以將月亮讀得更美?
★ (我認為舅舅眼中的月亮很安詳。)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你能讀出月亮的安詳嗎?誰能更好地讀出月亮的安詳?
相機板書:安詳 美麗
2、老師根據作者的描繪,畫了一幅月下江景圖,讓我們看著畫,再聽聽作者對它的描述吧。
3、 讓我們齊讀第二自然段,體會月亮的安詳與美麗。同學們,為什么作者眼中的月亮如此安詳與美麗呢?(生答。師評:你讀課文能看看前面,看看后面,邊讀邊思,真會讀書。)
4、作者將月下江景的生動描述讓我們對月光有了很深的體會。其實呀,古今中外,有好多關于月光的名篇,同學們,能把你們搜集到的片段與大家分享嗎?
第二板塊 詩人眼中月
1、 你能來談談對詩人眼中月的理解嗎?
首先,我們來看看寫詩人眼中月的部分是課文的哪幾個自然段?(3——13)
2、學生匯報。
★“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天真、幼稚)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保 向往 )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保 思鄉 )
★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保ㄋ监l)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 離家在外的哀愁 )
★“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依依不舍 )
以上讓學生自由選擇回答。以“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睘槔務勔龑w會的方法:
。1)你從詩句中體會到什么?(思念親人。)
。2)你是怎么體會到的?(學生講講對詩意的理解。)
。3)原來,離鄉的詩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就感覺月亮和自己很親近。他借寫月亮來寄托自己的思鄉之情。
(4)你能通過讀來抒發詩人的思鄉之情嗎?(生讀)讓我們一起讀,來體會這種感情。
3、一個月亮,在詩人的眼里就成為抒發寄托感情的景物了,(板書寄情)難怪清朝大學者王國維曾說過一句話:一切景語皆情語
4、 讓我們分角色朗讀該部分,體會舅甥倆陶醉于月光和古詩之中的情景。(三人: 敘述 “我” 外甥)
5、正因為小外甥聰明好學,才積累了數不清的寫月的優美詩句。豐厚的積累對于提高我們的作文水平,豐富我們的生活是非常舅有用的。同學們,老師想在下節課舉行一個古詩背誦比賽,請你們課后搜集有關山或水的古詩,并理解著記憶它,好嗎?這個就作為今天的家庭作業。
6、另外,由于時間的關系,關于對外甥眼中月的探究,我們也放到下節課重點討論。
五、布置作業;
1、你喜歡哪些描寫月光的句子?先體會體會,再把它抄寫下來。
2、背誦課文第1至13自然段。
蘇教版五年級第十冊語文《望月》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理解“不假思索”、“繪聲繪色”等詞語;了解文中省略號和單句成段、省略提示語和襯托的寫法;積累運用關于月的古詩詞。
2.理解“凝望”、“出神”,體會小外甥望月的情景并想象朗讀;在讀文中,抓住
細節、標點、特殊寫法感受外甥的聰明好學、想象力豐富,并有感情朗讀。
3.想象寫月亮的比喻和童話,感受望月的樂趣及寫作的美好;在望月情境中,產生美好的想象和寫作的愿望。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不假思索”、“繪聲繪色”、“凝望”、“出神”等詞語;體會小外甥望月的情景并想象朗讀;在讀文中,抓住細節、標點、特殊寫法感受外甥的聰明好學、想象力豐富,并有感情朗讀;積累運用關于月的古詩詞。
難點:想象寫月亮的比喻和童話,感受望月的樂趣及寫作的美好;在望月情境中,產生美好的想象和寫作的愿望。
教學準備
課件、學習單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交流你心中想到的美好文章。(板書:美好)
環節一、復習導入
【回望“美好”——月】
1.上節課,我們跟隨作家趙麗宏一起去望月。還記得那美好的月景嗎?(課前板書:望月)
夜深人靜,置身江中,看,月亮出來了(出示:圖、提示)(音樂) (引導全班背誦課文第2自然段。)
2.這迷人的月景還吸引了誰也來到了甲板上?(出示:圖)
3.這節課讓我們跟著小外甥繼續去——齊讀課題。(出示:課題)
環節二、精讀感悟人物
【初見“美好”——人】
1.小外甥是怎么望月的?瀏覽全文,找找答案。(出示:語句)
?交流:這句話你讀懂了嗎?他是怎么望月的?
“凝望”仔細地看
“出神”想象(板書:想)
?我們發現了小外甥望月時動作、神態的細節(板書:細節) 想象著他“仰起頭凝望”的動作、“出神”的神態讀這句話,他就能出現在眼前。
范讀,你看到他了嗎?
誰也能想象著他的動作神情讀,
如果能帶上動作神情去讀,就更生動了。
2.他都想了什么呢?
3.這個孩子不得了,凝望著月亮,出神地想到詩句,腦海中還產生疑問,
【熟識“美好”——人】
1.其實他可比你們想象的厲害多了,讓我們趕緊走進課文,走近這個孩子。(出示:讀書要求)
。1)第5段(出示)
交流:“我一句你一句”(積累多、充滿自信)語言
“眼睛一眨就是一句”(聰明、知識豐富、反應快)動作
你已經會關注人物語言、動作的細節了。
“挑戰”——敢和大作家對詩(積累多、充滿自信)提示語 你還從提示語讀出了感受,真了不起。(板書:提示語)
。2)6—11段(出示)
交流:他能對出很多詩(聰明、知識豐富)
省略號單獨成段(還對了很多詩)
從這個標點讀出的內容比上面的句子更豐富。(板書:標點) 他們是怎么對這些詩的?(一人一句)你怎么看出來的? 無提示語(出示提示語標紅的語段)這里沒有提示語提醒你呀?
前邊我們知道了提示語有很大的作用,這里為什么又不加了?(連貫、更表現出小外甥的聰明機靈)
一句一段不用提示語了,用什么提示你的?
(省略號里的詩句應該也是一人一句,看來他們難分勝負) 不用提示語,而是單句成段,這種構段方式多獨特,它也是在告訴我們小外甥是聰明自信地對詩。(板書:段式)
漢語多神奇,一種段式、一個標點、一處提示語都告訴了我們小
2.出示文段指導朗讀
他們可不光能幫我們認識小外甥,還能幫助我們通過朗讀展現出那個聰明好學、充滿自信的小外甥。
指名一生指導讀 自信語氣和動作
你看到小外甥的動作了嗎?聽到他的聲音了嗎?
再找一生(師生3人合作讀)(評價鼓勵)
你好像真的回到五六歲了
想想五六歲的時候怎么說話
再自信一點真是腹有詩書氣自華
只讀語句指名兩生讀。男女生分角色讀。
3.情景積累運用對詩
(1)省略號變大讓我們也加入,和他們一起對指名對詩 總結:你們能對出這么多呢,真是和小外甥一樣聰明!
。2)小外甥心中有詩,而詩中有月,月中還有情呢!古人喜愛月亮,認為月是美好事物的化身,他們共賞一輪月,卻各自抒發著不同的情思。
當李白回想少時,便寫下......
當蘇軾心系故土,便吟出......
當張繼泊船江楓,便誦出......(音樂起)
(情境圖)(隨機出示詩句)
當望見水面升起的明月,小外甥可能會想到......
當看見水煙籠罩江面為月披上輕紗,我會沉醉地吟誦......
當看到寧靜的湖水中美麗的月影,小外甥會情不自禁地吟誦...... 當想起離別多日的故鄉,我觸景生情地低吟......
4.總結引讀:
此時此刻,月亮的清輝灑落在我們肩頭,美妙的詩句縈繞在我們身邊,你有何感受?
多情的詩句,滋潤著我們;
美麗的月色,親吻著我們;
蘇教版五年級第十冊語文《望月》教學設計 篇8
昨天,我應幾個實習老師的要求上了一堂語文課。自我感覺不錯,成功之處在于:
1、重感悟、抓實效
《語文課程標準》中很強調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要重感悟。這就造成一種不良的傾向:學生只是匆匆讀過一遍課文,句子還未讀通,教師就花很多時間讓學生說感悟,往往造成課堂上的“死氣沉沉”。但我在這堂課的教學中,并未一下子就讓學生談體會,而是進行了層次分明的朗讀、感悟。如首先讓學生閉眼聽老師范讀,并說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這是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最初了解,只要學生認真聽,都能回答這樣的問題。然后又讓學生邊讀邊劃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說說原因。這時候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上就又更進了一步,他們此時考慮的并非完全是課文中的原話了,而是把自己以往的學習經驗都挖掘出來了。如有同學說“安詳”平時都是用來描寫人物的……最后我又設計了讓學生賽讀這一環節,使學生在對課文達到充分理解的基礎上盡情地把自己的想法釋放出來。這就真正做到了重感悟、抓實效。
2、真放手、達自主
《語文課程標準》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許多老師往往怕學生學得不夠到位,因此在上課時,總會或多或少的加以提示、引導,以此來讓學生學得更扎實,更充分些。殊不知教師這樣的行為,反而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造成學生思維的凝固。這節課我大膽地放開手了,從頭到尾都把學習課文的時間留給了學生。整堂課至始至終都是學生在學習、在思考、在探索。我只是他們匯報學習情況的組織者、牽引者。這就真正做到了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生的閱讀能力也真正得到了提高。
蘇教版五年級第十冊語文《望月》教學設計 篇9
夜深人靜,我悄悄地走到江輪甲板上坐下來。
月亮出來了,安詳地吐灑著它的清輝。月光灑落在長江里,
江面被照亮了,流動的江水中,有千點萬點晶瑩閃爍的光斑在跳
動。江兩岸,蘆蕩、樹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處隱隱
約約地伸展著,起伏著。月光為它們鍍上了一層銀色的花邊……
。ā锻隆罚
1、“它們”是指:(2分)
2、“我”坐在江輪甲板上,先看,接著看,
然后看。(要求寫清看什么地方的什么)(6分)
3、“黑色剪影”“伸展著”,這是從 方向看的;“起伏著”,
是方向看的。(2分)
4、概括這兩段話的大意。(3分)
蘇教版五年級第十冊語文《望月》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會生字新詞。
3、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亮產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重點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2、能聯系課文內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和小外甥對月亮產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過朗讀訓練,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啟發學生展開幻想的翅膀,用童心來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學具準備及輔助活動]:賽詩會
[主要板書計劃]:
16 望月
月下江景 美麗如畫
比背詩句 聰明好學
想象月亮 愛幻想
獨坐甲板 展開幻想
[作業設計、安排]
課內:抄詞、寫近義詞、背誦課文、練習冊部分作業
課外:背課文、賽詩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清文章脈絡。
一、背詩導入,板書揭題:
1、同學們知道哪些有關月亮的詩歌?請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2、揭題
二、初讀課文,掃除字詞障礙
1、明確:讀通全文,劃出不理解詞句,想清解決。
2、學生讀文,自學字詞
3、指名分段朗讀。
4、詞義質疑:
清輝:淡雅清純的光輝。
凝望:出神地看
繪聲繪色:形容敘述、描寫生動逼真。(聯系課文)
云絮:絮,像棉絮的東面。淡淡的云朵。
剪影:照人臉或人體輪廓剪紙成形。這里指事物的輪廓。
不假思索:假,借用。用不著想,形容說話,做事迅速。
晶瑩:光亮而透明
隱隱約約:看起來不很清
5、存疑:
“詩,和月光一起,沐浴……,……清幽曠遠”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默讀課文,思考:課文是不是單單寫月亮的?除了寫月亮還寫了什么?
2、指名回答:板書:景比賽想象
3、我們應怎樣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賞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賽背誦寫月亮的詩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對月亮的獨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獨身一人在甲板上展開了幻想的翅膀。
三、課堂練習
四、1、進行寫字指導甥瞳仁鎖絮幽欠
2、鋼筆描紅、臨寫。
3、寫近義詞
光點凝望驚奇封閉
4、抄詞:
清輝流動封銷不假思索光斑瞳仁
閃爍挑戰剪影繪聲繪色沐浴比喻
云絮呵欠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一、聽寫詞語
二、學習第一段
1、師讀課文,讓學生閉上眼睛用心地聽,仔細想想你的感受是怎樣的?
3、同學們,想不想把這幅畫畫出來?
4、學生細讀課文,思考作者描繪的“圖畫”上有哪些景物以及這些景物是什么樣子的?
交流。
景物:月光江面蘆蕩梅林山峰
江面----浮光躍
蘆蕩梅林山峰----鍍上花邊
5、學生當場打開畫筆進行繪畫,其它同學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評議。
6、播放第一段錄音(誦讀),再看看同學畫的圖感受意境。
6、看圖,嘗試背誦。
三、學習第二段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毙⊥馍{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頭凝望著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師質疑:月亮怎么會叫醒人?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和他交談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聰明而又好學體現在哪里?
角色讀5--11節。
4、了解詩句意思。
5、指導讀詩、背詩。
6、教師口述,引入情境,詩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這兩種美妙的東西一起滋潤著
“我們”的心田,使我們天比舒暢,美麗而幽靜,空曠而遼遠的氣氛中。
出示句子:詩,和月光一起,沐浴著我們,讓我們清幽曠遠的氣氛中。
反復朗讀,體會意境。
7、小結談話,激發學生主動積累詩句的興趣。
學習了第二段課文,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
五、作業:《練習冊》p54、二、三)
收集有關山水的古詩,背一背,準備賽詩會。
第三課時
一、復習:
課文中的小外甥是一個什么樣的小孩子?
愛幻想又體現在哪里?
讓我們繼續學習。(板書:愛幻想)
二、學習第三段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提問:這一段寫的是什么?(板書:想象月亮)
小外甥是怎樣想象月亮的?畫出有關句子,連起來說一說。
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歡看我們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閉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睜開,每個月都要圓圓地睜開一次……”
你覺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樣?請聯系你的生活經驗去感受一下。
自由讀句子,指名讀。
3、討論交流。(想象奇特,富有童趣)
4、繼續讀課文,找出描寫小外甥說話時的動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個問題來……
他瞪大眼睛等我們回答,兩個烏黑的瞳仁里,各有一個這晶晶的小月亮閃閃發光。
……小外甥幾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繪聲給色地說著,仿佛在講一個現成地童話故事。
圈出你認為應重讀的詞,讀,品味。
學生交流感受。
5、分角色讀這一段。
四、學習第四段。
1、齊讀課文
2、提問:這一段寫什么?
。ò鍟邯氉装,展開幻想)
3、啟發談話: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開了幻想的翅膀。你們想不想隨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閉眼。
五、聽錄音,展開幻想。
閉眼,現在,你變成了作者,甲板上只留你……
引導說說幻想中的東西。
六、作業
1、背誦課文
2、賽詩會(課外)
第四課時
教學目的:
⒈通過活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月景的美麗以及人們借月亮來寄托思念、抒發情懷的思想感情。
、才囵B學生想象力、自主創造能力和語文綜合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笔占⒈痴b描寫月亮的古詩,學唱有關月亮的歌曲。
⒉排練小合唱《月光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鼻逵牡囊箍,明月深情地凝視著大地,靜靜地傾灑著它皎潔的光輝。從古至今,月亮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是神圣的象征,它以其曠遠和神秘寄寓著人們幽遠的思念和無盡的遐想,像這樣的圖片老師還收集了一些,同學們想不想看一看?
、捕嗝襟w出示月景圖。
。弁ㄟ^觀看幾幅美麗的月景圖,把學生帶進了如詩如畫的月夜,這樣的情感創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了學生的求知渴望。]
、硰耐瑢W們情不自禁的贊嘆聲中,老師體會到同學們被美麗的月景迷住了,誰來描述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畫面?
⒋千百年來有多少文人墨客,為月亮所傾倒,被月景陶醉,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美麗詩篇,老師有一首最喜歡的寫月的詞,同學們想不想聽聽呢?
⒌誰來把你最喜歡的寫月詩讀給大家聽聽呢?
⒍看來同學們積累了很多寫月的古詩,接下來我們來做個游戲好嗎?
二、游戲輔助,加深理解。
、钡谝粋活動:看題目,背古詩。
、帕鶄詞語各代表一首古詩,請選手選擇。
、埔来慰搭}目背古詩,背不出可以朗讀。
。弁ㄟ^看詩題背古詩,檢查了學生對寫月詩的積累情況。]
⑶小結:剛才各組同學都表現不錯,特別是朗讀時很投入,很有感情。
、膊贿^,剛才的游戲只是個熱身賽,接下來的游戲難度就增加了,但也更有趣了!
、车诙䝼游戲:給圖畫配古詩。
、琶總詞語后面是一幅畫,老師已經給圖畫配上了一首詩,也請同學們根據畫面內容來配一首古詩,看看我們配的古詩是否相同。
、埔来慰磮D畫配古詩,并朗讀古詩。
。圩寣W生根據自己對圖畫內容的理解來繪圖畫,配上適當的古詩,實際檢查了學生對寫月詩的理解情況。]
、切〗Y:能給圖畫配上合適的古詩,看來同學們不光會背古詩,而且對古詩還有一定的理解。
、赐瑢W們有沒有發現我們剛才所朗讀的這些詩除了都寫月亮之外,還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板書:幽遠的思念)
。弁ㄟ^恬當的小結,揭示了傳統的月亮文學,也達成了教學目標。]
⒌第三個游戲:唱月亮的歌曲。
月亮在詩人眼中是個寵兒,在其他的藝術家心中也是最為鐘愛的,例如歌曲當中就經常出現月亮。
⑴誰來唱幾句有關于月亮的歌曲?
⑵我們學校合唱隊曾經唱過一首歌叫《月光光》,非常好聽,我們班有好幾個合唱隊員,我們來欣賞一下他們的表演。
、钦埻瑢W們說說聽完后的感覺。
、任以趺绰犞犞胨X呀?請合唱隊員解釋一下。
⑸小結:怪不得聽著聽著,我好像回到了兒時,躺在搖籃里沉沉睡覺,原來月亮確能引發人無盡的遐想。(板書)
三、分組合作,借月抒懷。
、背嗽姟⒏枨有很多種藝術形式可以借月亮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情感,這樣吧,我給大家創造一個機會,學做一回藝術家。
、捕嗝襟w出示:“現在你是一個藝術家,請你用編歌、寫詩、書法、畫畫、朗誦、寫話等形式通過月亮來表達你的情感。”
、硨W生匯報,說清楚作品是什么?為什么創作這幅作品?
。壑R的積累和能力的形成依賴于主體的親身實踐,在寫詩、畫畫、編歌等實踐中,學生把感知、理解、內化的知識轉化為了運用的能力。]
、纯偨Y全文。
聆聽著同學們的匯報,老師更深刻地感受到月亮是一首恬靜的詩,是一曲委婉的歌,是一幅含蓄的畫,是一段綿長的情,讓我們在《小白船》優美的旋律中,再一次領略一下美麗的月景帶給我們幽遠的思念和無盡的遐想。
蘇教版五年級第十冊語文《望月》教學設計 篇11
第七單元第25課《望月》是一篇散文,形散神聚,富有童真童趣。寫的是小外甥向舅舅挑戰背詩和問問題的交談過程,表現了小外甥“聰明好學、愛幻想”的特點和人們喜愛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作者趙麗宏文筆生動活潑,聰明好學,愛幻想的小外甥的形象躍然紙上。教學后,我認為以下幾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深入詞句,很好地感受到小外甥的特點。
教學中,通過反復有感情朗讀第2自然段,使孩子們在賞析的過程中充分感受月光之美,從而感受到小外甥的話語“是月亮把我叫醒的”。同時我讓學生細讀描寫小外甥神情、語言等詞句,感受“小外甥”愛幻想、富有童真童趣的特點,抓住小外甥與“我”的對詩和提問題,引導他們體會小外甥的聰明好學、天真活潑和愛想象。正是這種聰明好學,才能讓小外甥積累那么多有關的詩句,使學生在品讀中感受“中國月文化之美”。
二、品讀課文,感受月夜的魅力。
在教學第一部分時,我緊抓文章第2自然段中的關鍵詞句,讓學生感受體會夜色之美,從“噴灑”、“鍍”、“黑色剪影”、“隱隱約約”等詞中體會月色朦朧、柔和、均勻、薄的特點,進而感受語言文字之美。對詩部分,讓學生在讀中感受在歷代詩人心中,賦予月亮不同的情感,代表著詩人當時細膩的心思和美好祝愿。讀文字也要讀標點,我抓文中出現的十二個點的省略號,和學生補充對詩,感受一輪多情的明月。在品讀體悟中感受“我”眼中月亮的安詳,通過引導學生在對詩中沐浴詩中月亮得多情,在遷移想象中放飛小外甥幻想中月的奇特,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和生命體驗,培養學生懂得欣賞美的情懷和學會表現美的能力。此外,通過詩句積累、品析研讀重點詞句等,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實現由“感”而“悟”,由“悟”到“讀”到“背”。
三、善于歸納、積累古詩
通過本課的學習,一定要讓學生們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善于歸納和積累同類型的古詩詞等。課上我讓小組內交流課前搜集到的其他關于“月亮”的古詩,展示交流時還是以4人小組的形式匯報學習成果,可以2個人分角色繼續對古詩,第3個人說古詩出處和作者,第4個人議一議詩的意思,其他同學還可以做補充。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大家全員參與,收獲更多。
四、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
每個學生心中都有一個美妙神奇的世界,他們心中的形象是不同的、無限的。文中的小外甥認為月亮像眼睛,是天的眼睛,這一比喻太貼切、新穎了。在學生認識到這一點后,我問:“你們認為月亮還像什么?它為什么有變化呢?”這一問題激發了學生的想象,有學生把月亮比成玉盤,天狗總在農歷十六開始打玉盤,越打越小,織女從月初開始補月亮,一直補到十五有學生把月亮比成好吃的蛋糕,可總是被天狗偷吃,被嫦娥補圓有的同學把月亮比作化妝鏡,是那么神奇美麗還有的同學把月亮比作蘋果,小朋友越吃越小可見,利用文本所提供的內容,創設一定的情境,可以極大地豐富學生的想象,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課下,我還要求學生們把課上對月亮富于的想象寫在小練筆本上。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古人對月亮的喜愛,小外甥的聰明好學,在教學中沒有把古詩和作者的心境結合起來,學生的朗讀感情還不是很到位。
蘇教版五年級第十冊語文《望月》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
創設研究專題“為什么同一個月亮在不同人的眼里不一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形成研究成果,并遷移運用,發展學生個性。
教學重、難點:
營造研究氛圍,以學定教,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培養遷移運用能力,發展學生個性。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
一、創設情境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望月》。
2.上節課主要研究了什么內容?
。ㄉ卮鹬饕莾煞矫妗R皇茄芯苛嗽趺窗颜n文讀通順讀流暢;二是研究了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即舅舅和外甥在江輪上望月、談月、想月,分別寫了舅舅眼中月、詩人眼中月和外甥眼中月。)
3.舅舅、詩人、外甥眼中月一樣嗎?(不一樣)他們眼中的月亮到底怎樣又為什么不一樣呢?這就是這節課我們要研究的問題。
4.怎么研究?大家可以提出建議。
二、自主探索
選擇自己喜歡的眼中月,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研究研究。(分組合作研究)喜歡研究舅舅眼中月的同學在……喜歡……自由組合,展開研究。)
。ㄒ唬┚司搜壑性陆M織策略。
1.學生匯報(估計學生會說“舅舅眼中月很美,我想試試,試著讀一讀”→學生評價:“我覺得他把舅舅眼中月亮的美讀出來了,我也想像他那樣讀一讀”或者“我認為他基本上讀出來了,但“……”還美中不足,我想給他示范一下”→既然這么美,也讓老師來美一下好嗎?(好)→生評價→讀著讀著,我仿佛看到了一幅月色美景,你看到了嗎?→出示課件(邊看邊讀邊想)→此時,作者會想些什么呢?(主要是出來旅行能看到如此美月心里太高興了。))
2.月色迷人!還有補充嗎?(生:像這樣的月之美景還有許許多多,我來讀一篇給大家聽聽→指名上臺實物投影→學生自己實物投影并介紹)
3.真是賞心悅目。建議大家再來讀一讀。有一句詩叫“葡萄美酒夜光杯”,美的月為大家配點曲(請一生選擇)→(美,還它個美。R讀。
4.過渡:剛才這一小組匯報的舅舅眼中的月亮,其他小組呢?
。ǘ┩馍壑性陆M織策略
學生匯報(我們覺得外甥眼中的月亮很天真、可愛……,我們也像那一組一樣把它給讀出來(分角色)→注意“偷偷地、圓圓地、月亮困了”→生評價→直接讀外甥話→師評:趙麗宏的小外甥(外甥女)來了!很神奇,他好像看到一樣,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陰晴圓缺圖”→看著這變幻而俏皮的月亮,你想到了什么?(生:“想到外甥想象真豐富”或“月亮真是變幻莫測”或“外甥很天真,月亮也變得可愛了!”或“想到一句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過渡:妙!說著說著,讀也出來了。那么詩人眼中月呢?
。ㄈ┰娙搜壑性陆M織策略
1.學生匯報(生讀古詩→生:我們覺得詩人眼中的月是……→生:上臺借用實物投影談詩→師:能讀出來嗎?評價→師點評《水調歌頭》→生:除了課文上,我還搜集了……→演示說解)
。▽дZ :讀的時候,假如能把詩人的情感和作者的感受結合起來,那才叫絲絲入扣呢。
2.分角色體會朗讀(教師讀旁白,男同學讀趙麗宏,女同學讀外甥(配樂:春江花月夜))
三、總結成果
1.學生暢談:同一個月亮在不同的人的眼里是不一樣的。此時此刻,你明白了嗎?
2.教師小結:了不起!這是一個偉大的發現!清朝大學者王國維曾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即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眼里感受是不一樣的。關鍵看人所處的環境,人的心情如何。
3.導語 過渡:你們啊,個個都是小小王國維,究竟合格不合格,還得考考大家。ㄔ敢饨邮芸己藛?)
四、拓展延伸
1.想象選擇:《望雨》
。ㄏ灿辏┖糜曛獣r節,當春乃發生。雨,________________;(愁雨)清明時節雨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雨,_____________________;
(霉雨)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雨,________________
2.啟發談話:
選擇自己喜歡的做一做,慢慢地,相信同學們都會成為學習的研究者。
。ā苏n為溧陽市綜合性學習研討活動觀摩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