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變動的影響教案
第二框 價格變動的影響一、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使學生識記替代品和互補品的含義、理解價格變動對消費者的影響和對生活必需品與高檔耐用品的需求影響、以及價格對生產的影響。
2.能力目標:
讓學生對現實生活中人們的消費選擇有更清醒的認識,同時讓學生初步了解在市場經濟中,企業使出于什么樣的考慮來決定和調整產量、開發新產品的。
二、重點、難點:
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和生產的影響。
三、課時安排:
一課時
四、教學方法:
幻燈片、常規。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我們已經學習了決定價格的因素是價值,也知道價格會受到供求的影響,那價格的變化會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XX年11月,廣州的百佳和萬佳兩個超市發起價格戰,消費者用8毛錢就可以買到一只燒雞,低價引來搶購狂潮。同年12月,諾馬特購物中心在羊城開業,標出:生菜1角錢一斤、雞蛋1角錢一只、玉米1角錢一斤,……超低的生鮮市場再次引來搶購狂潮。
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呢?(學生回答)
【講授新課】
第二課 多變的價格(板書)
一、 價格變動的影響(板書)
(一)、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價格上漲
1、 價格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化
價格下降
價格的變動影響著人們的消費。消費者有自主選擇消費的權力,他可以決定什么時候購買,買什么商品。一般來說,當某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時,人們就會減少對它的購買;當這種商品的價格下降時,人們就會增加對它的購買。比如,當超市的燒雞、生鮮回升到原來的價格的時候,人們就不怎么購買了,而在當時,人們可是要排長隊購買的啊。就好像是書本上第一個思考題,有些商品在旺季購買,有些在淡季購買就是由于價格的因素。市場上也是有“物美價廉”的商品,我們想想在什么時候就會有呢?(學生思考)在供過于求的時候,還有就是當個別生產者提高自己的個別勞動生產率的時候。因此,價格的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動。
我們看書本的第二個練習題。思考應該怎樣回答。(學生回答,)
分析:“買漲不買落”的現象說明了除了價格的影響外,消費時還會受到消費心理的影響,人們都想用更少的錢買到更多的東西,當價格不斷下降時,人們想等它再降價時再買;當價格上升的時候,人們為了不要多花錢買同樣的東西,就會抓緊購買。這些都說明價格變動的影響不是絕對的,有特殊的情況存在,所以,書上是說“一般說來”,它不否定特殊情況。我們要注意這一點。
我們回想一下,非典的時候,米價、鹽價曾一度上漲,但是購買的人們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臺風過后,肉類價格上升,也不見減少其購買量,這是為什么呢?(學生思考,回答)因為這是生活必需品,人們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即使價格上漲了,還是要購買的。相反,如果米價下降,人們也不會增加對它的購買,沒有人會因為大米降價而一下子買幾百斤回去。因此,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的影響比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