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第二框 價格變動的影響 (必修1政治新學案)
一、學習指導
(一)知識網絡
(二)課程標準要求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本框要求掌握的主要內容是:了解商品價格與商品需求量之間的一般規律;知道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是不同的;了解相關商品的價格變動對商品需求的影響;理解商品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
(三)學法指導
(1)學習理論。經濟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只有學好了理論知識,才能認清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經濟現象。學習不能勉強,只有主動學習,才有學習的積極性。
(2)觀察生活。價格變化對人們生活影響的例子就在我們身邊,要觀察生活中的經濟現象,觀察價格變化給我們生活帶來了什么樣的影響,這樣會使我們的學習更加有意義。
(3)理論聯系實際。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現實中的經濟現象和問題,會帶給同學們一種滿足感。希望同學們能主動關注經濟生活,主動聯系實際,在親身體驗中找到學習的快樂。
二、知識點撥
(一)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關于價格變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可從下面幾個角度分析這個問題。
1.價格變動會引起需求量的變動,即價格變動影響人們的需求。一般來說,當某種商品的價格上升時,人們會減少對它的購買;當某種商品價格下降時,人們會增加對它的購買。這里強調的是價格變化引起的需求變化。其結論是:需求變化會隨著價格的變化成反方向運動。價格上升,需求量減少,價格降低,需求量增加。
在經濟生活中,正常情況應該是價格下降,人們購買增加,價格上升,購買活動減少。但現實中經常出現“買漲不買落”的現象,我們稱其為反,F象。比如,筆記本電腦從上萬元的價格降到了萬元以下,但并沒有出現廠家希望的大量購買情況,需要電腦的人們還在持幣待購,這是因為人們在等待著更大的降價奇跡出現,到那時會用更少的錢買到同樣的電腦。這就是人們“買漲不買落”的心理。實際上這種現象仍然符合價格降低、需求量增加的道理,只不過消費者希望價格越低越好。
2.價格變動對不同商品的需求量的影響程度不同。我們把生活消費品分為兩類:一類是生活必需品,一類是高檔耐用消費品。生活必需品和高檔耐用品的需求量對價格的反映程度是不一樣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會有這樣的體會:糧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上漲了,但人們還是要消費,不會因為其價格上漲而減少食用。例如,XX年的豬肉價格不斷上漲,截至到5月23日,豬肉的價格已漲至XX年來的最高點,豬肉的批發價已達到16.5元/公斤,市場上的豬肉已經賣到了24元/公斤,比去年同期價格翻了一番。雞蛋價格也在上漲,至5月23日,雞蛋的市場價格已達到了4元/公斤。但這些商品是生活必需品,盡管價格上漲,需求量還是基本穩定的。這說明生活必需品價格的上漲,往往不會導致消費者對其需求量的急劇減少。而一些高檔耐用品的價格下降,會導致需求量的大幅增加。例如,XX年是汽車降價年,很多計劃買車的家庭抓住這一機會,進行購買,汽車銷量大增。這是因為需要購買汽車的家庭已計劃購置這種高檔耐用品,只是在等待機會,這種商品一旦降價,銷量就會大增。這說明價格變動對高檔耐用品的影響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