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變動的影響教案
(學生思考,回答)
聯系我們上節課講的供求的圖表(或是p17的圖)來分析:當牛蒡的價格上漲,高于價值的時候,藥農有利可圖就會擴大生產,當種植的規模過大,供應遠大于需求時,價格下降,這時藥農就嚴重虧本。當狐皮供過于求時,價格下降,生產者減產,當減產到一定規模時,供應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價格上升,高先生就賺錢了。由此可見,價格的變動會調節生產者的生產,使其擴大生產規模或是縮小生產規模。
對于生產者來說,目的是賺錢,那就要提高自己的勞動生產率,使個別勞動時間盡可能低于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增大降價的空間,才具有打價格戰的資本。我們思考一下:生產者怎樣才能提高勞動生產率?(這屬于擴展性的題目,簡單讓學生了解。比如:改進技術、改善管理、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等等)。
價格影響著人們對商品的選擇,每個企業都在價格方面費盡心思。但是價格是不是企業致勝的惟一“殺手锏”?消費者在追求低價的同時是不是還有其他的考慮點?今年4月的安徽劣質奶粉造成的 “大頭嬰兒”事件被媒體曝光。這樣的奶粉,即使價格再低,人們也不會購買,因為它不具有“使用價值”。什么是“使用價值”,我們找出來。使用價值是商品能夠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簡單地說是商品的有用性。每種商品都必須具有使用價值,比如:棉衣可以御寒;食品可以充饑;書籍可以閱讀;農藥可以除蟲……沒有人會買沒有用的東西,也就是說沒有使用價值的東西是沒有人要的。企業在追求低價的同時,必須生產高質量的產品,做到“物美價廉”,同時還要根據市場的變化,生產對路的商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轉”,這樣才能在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
1、調節生產(板書)2、提高勞動生產率(板書)3、 生產適銷對路的高質量產品(板書)
【課堂總結】
我們這節課學習了有關價格的影響問題,知道了價格變動對消費者和生產者產生的影響,這些都是我們要重點把握的問題,同時我們也要能判斷替代品和互補品。
練習:(略)
六、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