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素描人物寫生(全身)
四、表現要真實
概念只能是認知的參照,不能成為教條,成為教條便僵化了,要尊重自己的視覺,把所見所想表現出來。表現要真實的的另一層含義是繪畫語言要樸實,不要故弄玄虛,賣弄技巧,不要把所有掌握到的技法都拼湊在一幅作品上,要注意整幅作品的方法上的統一和諧,嚴格地說,只有真實地表現客觀物象,才能創造出形神兼備的藝術形象。
第四節 方法與步驟
素描寫生是通過、整體――局部――整體“的觀察方法在不斷地比較中來實現的,全身像寫生過程通常是由以下三個階段所組成的。
一、構圖
不能簡單地確定位置理解成構圖創意,應該是通過認真的觀察對象而產生的一種創作熱情及表現欲望,并能運用動態、比例、形體及環境構成因素進行組合、穿插、取舍來實現的。當然,寫生時首先應確定人物在畫面中的位置,通過“一豎、二橫、三體積、四肢”的對應關系找出模特兒的動態特征和形體特征,然后對周圍的場景作簡要的勾勒。(如圖2-2)
二、形體塑造
構圖創意階段已使作者對模特兒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而進一步關注的是“合理空間”中人的形體塑。要對由于動態使人體各部分之間出現的“顯”與“隱”,“實”與“虛”,“大”與“小”,“長”與“短”,“緊”與“松”等變化進行深入刻畫。特別是形體特征更不應放過,使所塑造的形體真實可信。(見圖2-3)。
三、空間造型
形體塑造階段主要是針對局部結構深入刻畫,容易出現畫“碎”了,“過”了的錯誤,這時要求作者回到整體、全局上來,對前面的塑造進行統一,大膽地整理結構與形體之間的關系,使之符合所處空間的位置并與形象感受相吻合。整體是原則,適度為要點,形體塑造階段運用的多是“加法”,而這一階段則多用“減法”,減去繁瑣的描寫,不必要的細節,使主題更突出。
四、調整統一
另外,還有幾個問題必須強調。首先,邊緣淺與空間的關系不能畫“死”了“僵”了,否則造成邊緣線游離該空間之外,其次,調子、背景和空間氛圍是否吻合。再次,刻畫的主體各局部與局部的關系是否和諧。
五、畫人物寫生尚須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人物特征的表現
人物頭像不僅有復雜的結構,更有豐富的表情。在循序漸進的素描寫生中,先訓練抓“形”,在較熟練地掌握了形的基本規律后,逐漸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這樣便要求頭像的塑造時注意模特兒的形象特征。
魯道夫·阿思海姆在《藝術與視知覺》一書中曾證明出人在視覺上存在兩種習慣傾向,即整平化與尖銳化,在整平化傾向化的人往往強調對稱,剔除細節,消除傾斜,有尖銳化傾向的人則產生分離,加強差異,強調傾斜。這兩種傾向都不利于造型,整平化的缺點更為有害,它易呆板的毛病是肖像個性化的嚴重障礙。
頭像的生動神態的捕捉,主要取決于五官表情區的刻劃。安格爾說:“畫頭像時,一個藝術家所最關心的就是讓眼睛說話,即使是一般的眼睛,首先應該畫眼窩,然后過渡到隆起的鼻子。眉毛的運動方向也是表情的關鍵,嘴角對微妙表情的變化反映更加細致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