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第一章第二節教案(高一年新課程)
一、設計意圖1.信息技術迅速發展和不斷更新,引發了社會各個領域的深刻變革,信息文化成了大眾參與和關注的社會要素,信息素養成了衡量每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部分。
2.對應課標(四)信息技術與社會(1)探討信息技術對社會發展、科技進步以及個人生活與學習的影響。 提升對信息技術影響及其價值的認識,注意知識的遷移應用。?
二、內容分析
教學目標分析:
了解信息技術,感受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應用從而引發自己身邊的變化和影響,同時通過尋本溯源了解信息技術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激發對信息社會生活的關注與向往。
教材內容分析:
1.信息技術的發展歷程,主要討論信息技術發展的五個階段及各階段的重要標志;
2.針對信息技術的三大方面的發展,分別舉例說明;
3.信息技術的發展展望,舉例說明。
三、學生情況分析
1.高一新生,對信息技術有一定的了解;
2.具備了一定計算機操作能力,會上網。
四、教學資源分析
1. 教師自制的課件,課程網站;
2. 提供必要的網絡資源。
五、策略設計
1.教學方法設計:問題導入,教師啟發;自主探究,分組討論。
2.關于教—學流程和教—學活動的設計思路。
導入
信息技術是發展的,信息技術的發展歷程 .
提問:信息技術的發展過程中有哪些重大發明?(啟發學生回憶)
探究
信息技術發展的三個主要方面:
●信息技術的采集技術不斷發展
●信息技術的傳遞技術不斷發展
●信息技術的處理技術不斷發展
(分組網絡探究,學生知識的遷移)
探討
計算機技術的發展:
從微電子技術的發展,從應用規模上的發展,引導學生回憶探討計算機的發展。
講解
信息技術展望:
●虛擬現實技術
●信息技術的發展帶來的問題
練習
思考并選擇寫設計主題報告,讓學生從已知知識進行創新認知。
3.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情況和學生上機操作安排等。
多媒體網絡機房、自制課件、教學課程網上提供的學案;學生事先分好小組,便于小組內探究,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用網絡課程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學生探究時教師注意巡回指導。
六、教學實錄
環節
內容
教師活動及設計意圖
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觀察和考查
學生活動
信息技術的應用
導入
信息技術是發展的
講述:信息技術是人類文明的一部分,從產生到現在,不斷發展到了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水平,并將永遠不斷向前發展。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信息技術的發展,并展望一下未來的信息技術。 (引入主題)
訪問課程網站
了解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和要求
投影出示課題:信息技術發展展望
提問:信息技術的發展過程中有哪些重大發明?
(啟發學生回憶)
回顧
查看課程網站上的資料或課程網站提供的其他資源
討論
討論發言(參考答案):
1.語言產生
2.文字發明
3.印刷術的發明
4.電報、電話、電視的發明
5.計算機的產生及網絡技術的發展
教師使用投影展示參考答案;學生利用網絡查找
總結:前四項代表了信息技術的發展中經歷的四次革命。其中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正是我們的祖先發明的造紙術和印刷術帶來的,而第五項把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向新的高潮(激起民族自豪感,深刻認識技術的發展、進步對社會乃至個人的影響,并進一步引起思考)。
學生的情緒逐漸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