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基礎
1.信息技術的發展
信息(information)就是指以聲音、語言、文字、圖像、動畫、氣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實際內容。
人類歷史上的六次信息革命:①語言②文字③造紙術和印刷術④電傳播⑤微電子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⑥多媒體信息和網絡化信息。
在當今以數字化、網絡化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社會中,信息成了比物質材料和能源更為重要的資源。
2.現代信息技術
1946年在美國誕生了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eniac(埃尼阿克)。
計算機界的摩爾定律:隨著微電子工業水平的不斷增加,單位面積集成電路板上能被集成的晶體管數目,將會以每18個月翻一番的速度穩定增長,并在今后數十年內保持這種勢頭。
internet 是無國界的,不屬于任何一個國家或政府機構,是一個完全開放的通信和信息的自由王國。
以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正向著智能化,多媒體化和網絡化的方向繼續發展。
3.計算機基本結構
計算機系統由硬件系統和軟件系統兩大部分組成,硬件系統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組成。
到目前為止,我們所使用的計算機都屬于馮·諾依曼結構。馮·諾依曼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是程序和數據統一存儲并在程序控制下自動工作,即存儲程序和程序控制。
4.中央處理器(cpu)的組成、功能及發展
運算器和控制器合起來稱之為中央處理器(cpu)。
5.存儲器
存儲器中所包含的存儲單元的數量稱為存儲容量,其計量基本單位是字節(byte,簡稱b),8個二時制位稱為一個字節。
單位換算關系是: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隨機存取存儲器(ram):斷電后,ram中數據全部丟失,可讀可寫。
內存儲器 只讀存儲器(rom):斷電后不會丟失數據,但只能進行讀操作。
[1] [2]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