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基礎(精選6篇)
信息技術基礎 篇1
1.信息技術的發(fā)展
信息(information)就是指以聲音、語言、文字、圖像、動畫、氣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實際內容。
人類歷史上的六次信息革命:①語言②文字③造紙術和印刷術④電傳播⑤微電子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⑥多媒體信息和網絡化信息。
在當今以數字化、網絡化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社會中,信息成了比物質材料和能源更為重要的資源。
2.現代信息技術
1946年在美國誕生了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eniac(埃尼阿克)。
計算機界的摩爾定律:隨著微電子工業(yè)水平的不斷增加,單位面積集成電路板上能被集成的晶體管數目,將會以每18個月翻一番的速度穩(wěn)定增長,并在今后數十年內保持這種勢頭。
internet 是無國界的,不屬于任何一個國家或政府機構,是一個完全開放的通信和信息的自由王國。
以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正向著智能化,多媒體化和網絡化的方向繼續(xù)發(fā)展。
3.計算機基本結構
計算機系統(tǒng)由硬件系統(tǒng)和軟件系統(tǒng)兩大部分組成,硬件系統(tǒng)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組成。
到目前為止,我們所使用的計算機都屬于馮·諾依曼結構。馮·諾依曼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是程序和數據統(tǒng)一存儲并在程序控制下自動工作,即存儲程序和程序控制。
4.中央處理器(cpu)的組成、功能及發(fā)展
運算器和控制器合起來稱之為中央處理器(cpu)。
5.存儲器
存儲器中所包含的存儲單元的數量稱為存儲容量,其計量基本單位是字節(jié)(byte,簡稱b),8個二時制位稱為一個字節(jié)。
單位換算關系是: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隨機存取存儲器(ram):斷電后,ram中數據全部丟失,可讀可寫。
內存儲器 只讀存儲器(rom):斷電后不會丟失數據,但只能進行讀操作。
[1] [2] 下一頁
<
信息技術基礎 篇2
一、教學引入:
電腦之所以能夠正常工作,除了必須有硬件之外,還必須有一個軟件——操作系統(tǒng)。操作系統(tǒng)就象一個能干的“大管家”,管理著電腦中所有的資源,我們在操作電腦的時,實際就是給操作系統(tǒng)這個“小管家”下達命令,然后由它來協(xié)調電腦工作。所以,一旦離開了操作系統(tǒng),我們就不能控制電腦了。
常用的操作系統(tǒng)軟件 WINDOWS 的功能非常強大,通過它我們可以用電腦干很多事情,有了 WINDOWS ,我們使用電腦就變得簡單、有趣了。
下面,老師將帶領同學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個電腦“管家”—— WINDOWS 98 。
二、教學新內容:
(一)教師講解演示
1、啟動電腦后,我們就進入了 WINDOWS 98 的桌面(圖15.1)
2、介紹桌面各部分的名稱和作用。 (1)、桌面:屏幕的空白部分
(2)、圖標:快捷方式
(3)、“開始”按鈕:一切的開始
(4)、任務欄:顯示電腦正在進行的任務
(二)學生認識:
1、看書 P120-121 “小知識” 1-4
2、對照書中所說,在電腦屏幕上對照學習。
(三)學生操作練習:
1、打開“記事本”的過程從哪里開始?
2、打開以后觀察任務欄上有什么變化
三、課后作業(yè) :
請你在圖25.2上,為 WINDOWS 98 桌面各部分標注名稱。
信息技術基礎 篇3
一、 單選題(每小題2分,共28分)
1、新生小明接到學校的報名通知,就馬上到新學校報名,但是學校的值班領導說,報名時間還沒到。從信息的角度來說,以上消息最能體現出信息的( )。
a、時效性 b、可存儲性 c、價值性 d、共享性
2、在寫電子郵件時,我們應該在“收件人”處給出收件人的( )。
a、住址 b、電話 c、電子郵箱 d、bbs
3、在期末考試結束后,班主任要對全班學生進行排名,應該選用( )軟件。
a、選用microsoft word設計表格統(tǒng)計成績
b、選用microsoft excel設計表格統(tǒng)計成績
c、選用microsoft powerpoint設計表格統(tǒng)計成績
d、選用金山公司的金山文字設計表格統(tǒng)計成績
4、有個u盤攜帶有計算機病毒,那么正確的處理方法是( )。
a、不能把其他磁盤和該u盤存放在一起 b、計算機病毒能自我復制
c、計算機病毒可通過空氣傳播 d、計算機病毒具有潛伏性
5、下列可以進行文件交換和網上聊天的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
a、電子郵件 b、qq c、bbs d、在線聊天室
6、陳明要將要將5個軟件文件通過qq發(fā)給一位在線好友,下面( )方法最簡便。
a、將5個文件分別用qq的“文件傳輸”一個個發(fā)送出去
b、將5個文件放入“軟件”文件夾,再在qq上用“文件傳輸”將“軟件”文件夾傳輸。
c、將5文件壓縮打包為一個文件,再用qq的“文件傳輸”發(fā)送出去
d、將5個文件的內容復制到qq的聊天窗口中,然后發(fā)送出去。
7、某同學需要通過電子郵件發(fā)送一張自己的照片給遠方的朋友,但他發(fā)現照片的大小超過了附件的限制,為了能夠快捷順利的發(fā)送此照片,比較好的方法是( )。
a、用圖片編輯軟件將圖片縮小
b、重新申請一個能夠發(fā)送大附件的郵件地址
c、用壓縮軟件對圖片進行壓縮
d、重新用數碼相機照一張比較小的相片
8、mp3、cd、mtv、vcd是( )產品。
a、圖象化 b、形式化 c、數字化 d、音頻化
9、在windows中,使用刪除命令刪除硬盤中的文件后( )
a. 文件確實被刪除,無法恢復
b. 在沒有存盤操作的情況下,還可以恢復,否則不可以恢復
c. 文件被放入回收站,但無法恢復
d. 文件被放入回收站,可以通過回收站操作恢復
10、計算機中的個人數字化信息資源大多是以( )為單位進行管理的。
a、圖形 b、聲音 c、文件 d、文字
11、演示文稿文件的擴展名是( )
a.txt b. doc c. ppt d. blp
12、下列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個部分在總體中所占的百分比達的是( )。
a、柱形圖 b、餅圖 c、折線圖 d條形圖
13、下列不屬于可執(zhí)行文件的是( )。
a、 b、wt.exe c、autoexec.txt d、auto.bat
14、 下列是各選項中,屬于電子郵箱的是( )。
a、liming163@.com b、
c、@cn d、limingyahoo@.
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2分)
15、交通信息不能獨立存在,而是通過信號燈來顯示出來,這說明了信息具有( )特性;互聯(lián)網上的信息可以供給不同用戶訪問,這說明了信息具有( )特性。
16、給以下文件進行類型匹配:
七里香.mp3、 神州六號.jpg、 index.html
聲音文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圖形、圖像文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本(網頁)文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人工智能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有 、 、 等。
18、某一同學想制作網頁,應選擇 軟件為最佳 。
19、文件名一般包含主名和 。
20、在excel的單元格表示中,列用 表示,行用 標識。
三、問答題:(2題,共10分)
21、網絡是病毒傳播的最快方式,我們?yōu)槭裁催要上網?
22、平時你是怎樣和你的親朋好友聯(lián)系的,說說你的聯(lián)系方法。
多媒體技術應用
一、 單選題:(每小題2分,共28分)
1、多媒體技術的關鍵特性是( )。
a、多樣性 b、集成性 c、交互性 d、可傳播性
2、小明用電腦錄制了自己演唱的一首歌,這首歌播放時間5分鐘,采樣頻率為44.1khz,量化位數為16位,那么小明演唱的這首歌的數據量大約為( )。
a、 10m b、 20m c、 30m d、 27m
3、下列軟件工具中,( )不是圖像軟件工具?
a、畫圖 b、 photoshop c、acdsee d、 dreamweaver
4、以下不屬于多媒體動態(tài)圖像(視頻)文件格式的是( )。
(a)avi (b)mpg (c)dat (d)bmp
5、多媒體技術是( )。
a、一種圖像和圖形處理技術; b、文本和圖形處理技術
c、超文本處理技術; d、計算機技術、電視技術和通信技術相結合的綜合技術
6、mp3是( )。
a、聲音數字化格式 b、圖形數字化格式 c、字符數字化格式 d、動畫數字化格式
7、利用photoshop可以對( )格式的的文件進行加工?
a、jpeg b、swf c、doc d、mp3
8、premiere軟件是( )公司的產品。
a.microsoft b. adobe c.金山 d. macromedia
9、請根據多媒體的特性判斷以下屬于多媒體范疇的是( )
a、彩色電視 b、交互式視頻游戲 c、彩色畫報 d、黑白電視
10、數字音頻采樣和量化過程所用的主要硬件是( )。
a. 數字編碼器 b. 數字解碼器
c. 模擬到數字的轉換器(a/d轉換器)
d. 數字到模擬的轉換器(d/a轉換器)
11、以對象為中心的視覺效果的全景圖是( )。
a、柱形全景圖 b、球形全景圖 c、對象全景圖 d、全部
12、一幅彩色靜態(tài)圖像(rgb),設分辨率為256×512,每一種顏色用8bit表示,則該彩色靜態(tài)圖像的數據量為( )。
a、512×512×3×8bit b、256×512×3×8bit
c、256×256×3×8bit d、512×512×3×8×25bit
13、超文本技術提供了另一種對多媒體對象的管理形式,即( )的信息組織形式。
a.非線性 b.抽象性 c.線性 d.曲線性
14、下列屬于矢量圖形的特點的是( )。
a、放大后會失真 b、由點陣組成
c、無限放大都不會失真 d、縮小后會更清晰
一、 填空題:(每空1分,共12分)
15、這是動畫開發(fā)工具flash的一個截圖。
(1)、請在下圖中標出工作區(qū),工具箱;
(2)、該軟件的版本是 ,(flash 5.0或flash mx );現在有 個關鍵幀。
(3)、利用flash所制作的動畫類型有 和 兩種。
16、制作全景圖相鄰兩張照片至少要有 以上的重疊部分。
17、使用計算機對從數碼相機中拷貝過來的相片進行加工時,我們可以使用
軟件工具。
18、我們使用flash軟件進行動畫設計后,保存文件的默認格式是 。
三、簡述題:(共10分)
19、我們怎樣把模擬信號的圖像存儲到電腦上?
20、錄制一段音樂后,我們?yōu)槭裁匆獙λM行壓縮?
信息技術基礎 篇4
第一章 信息技術基礎
教學內容 §4 計算機系統(tǒng)
教學目的 1,知道計算機系統(tǒng)構成,建立軟件、硬件的概念
2,掌握計算機硬件構成,了解計算機基本配置
3,理解計算機工作原理
教學重點 計算機硬件構成及相關概念
教學難點 存儲器的相關概念
教學方法 注意根據高中學生自身特點,倡導探究自學的學習方法
教學手段 電子板書、多媒體網絡
教學過程
[板書] §1.4 計算機系統(tǒng)
1.4.1, 計算機的硬件結構和配置
1.4.2,計算機軟件系統(tǒng)
1.4.3,計算機的工作原理
[板書]1.4.1 計算機的硬件結構和配置
計算機系統(tǒng) 由硬件系統(tǒng)和軟件系統(tǒng)組成
計算機硬件 中央處理器、存儲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組成
其中:
中央處理器(CPU) 由控制器、運算器組成,是計算機的核心部件
存儲器 存放二進制表示的數據和指令,計算機性能與存儲容量和讀寫速度有關
存儲容量用存儲器包含的字節(jié)(byte)數表示,單位為B
1B =8位(bit) 1KB =1024B 1MB =1024 KB 1GB =1024MB
存儲器又分為內存儲器和外存儲器
內存儲器
一是隨機存儲器(RAM),可讀可寫,斷電后信息丟失
一是只讀存儲器(ROM),只讀不寫,斷電后信息不丟失
外存儲器
主要包含磁盤和光盤,其中磁盤分為 軟盤、硬盤和U盤,相對內存的存儲容量要大得多,價格低,速度慢,斷電后信息不丟失
常用軟盤規(guī)格為 3.5 英寸,容量為 1.44 MB
常用硬盤一般容量為幾十GB
常用光盤分為只讀光盤CD-ROM和可改寫光盤,容量640MB
輸入和輸出設備
將人們使用的各種信息轉換為計算機可識別的二進制代碼存入內存
(一般介紹計算機基本配置,要求學生寫出自己計算機的硬件配置)
1.4.2,計算機軟件系統(tǒng)
計算機軟件系統(tǒng)分為系統(tǒng)軟件和應用軟件
系統(tǒng)軟件——用戶能夠使用計算機所必須的基本軟件,用于計算機的管理,維護,控制,運行及語言翻譯處理,是用戶與計算機硬件系統(tǒng)之間的接口。包括操作系統(tǒng)(如Win98),語言處理程序,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
應用軟件——為解決某一具體問題設計的具有特殊功能的軟件,直接面向使用者(如Microsoft office,kv300)的軟件。
小結:計算機系統(tǒng)組成圖(略)
1.4.3,計算機的工作原理
1,總線(BUS)
提供CPU和其它部件之間的數據、地址和控制信息的傳輸通道包含數據總線、地址總線和控制總線。地址總線的位數決定內存的尋址范圍。
2,數據的存儲
美籍科學家馮.諾依曼最早在計算機中采用二進制、提出“存儲程序”并使程序能連續(xù)自動執(zhí)行的設計思想。目前使用的計算機仍采用這一原理。
3,指令及其執(zhí)行
閱讀理解p16-17
[完成補充習題] (第二部分)
[重點小結]
[課后復習和預習] 復習 §1.4 計算機系統(tǒng)
P28 思考題 5—7
預習 §1.5
[作業(yè) ] 繼續(xù)完成補充習題
[教后記錄]
信息技術基礎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電子表格加工是廣東版《信息技術基礎》中的第三章第二節(jié)第二課時內容,而圖表是本節(jié)的一個重要知識點,與表格信息加工的過程相結合,實現從操作到實際應用的提升,以圖表為手段來分析數據,表達結果,最終目的是讓學生體驗其加工和表達的一般過程。
2、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熟練掌握Excel圖表的相關操作;學會利用圖表呈現分析結果,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比較分析各類圖表的適用范圍;經歷表格數據加工與表達的過程,形成分析報告。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體會圖表在呈現數據方面的優(yōu)越性,提高學生的審美與鑒別能力。
3、教學重點:使用合適的圖表類型呈現數據;總結各類圖表的適用范圍。
4、教學難點:根據實際問題選擇恰當的圖表類型;提高對制作報告的認識和審美能力。
二、說教學策略:
1、學習環(huán)境分析:學校硬件設施比較好,而本課內容重在實踐,所以我選擇網絡教室,便于學生進行練習。
2、學習者分析:本課的對象是高一年級學生,他們已學過用EXCEL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的方法,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但在應用方面的認識比較膚淺。因此,我在教學上要注重讓學生體驗及掌握如何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教法:(1)對照導入法:創(chuàng)設文明班評比的情境,對照不同的呈現方式,引導學生思考一系列問題,突出圖表這種呈現方式的直觀性。
(2)任務驅動法:設置任務讓學生以小組協(xié)作的形式自主探究,鼓勵發(fā)揮組內各成員的所長,合作交流完成任務。
4、學法:(1)小組討論法:為學生提供表達、交流的機會,通過討論共同提高對圖表的應用認識。(2)互評學習法:通過小組互評、教師點評,促進知識的建構。
三、說教學過程:
1、情境引入:以“高一年級創(chuàng)建文明班集體評比得分統(tǒng)計表”導入新課,采用對照式導入法,進行兩個對比,首先是量的對比。先后給出兩個表格,含有3個班和含有10個班的統(tǒng)計表,同樣提問三個問題:哪一個班的總成績最好?從表中的數據來看,哪一個班的表現最平穩(wěn)?哪一個班的進步很大,保持上升的勢頭?很明顯,在數據量劇增的情況下進行數據分析有相當的困難。
設計意圖:揭示表格呈現方式的局限性,這三個問題的設計為下一環(huán)節(jié)用柱形圖、折線圖分析數據作鋪墊。
第二是呈現方式的對照,以10個班作例子,生成兩個圖表,同樣問剛才的三個問題,對比剛才的純表格呈現方式,學生更快更直觀地從圖表中得到答案。設計意圖:突出圖表呈現方式的直觀性,教學中,我會引導學生讀柱形圖回答問題1,讓學生感受柱形圖更便于比較分數的高低;讀折線圖回答問題2、3,讓學生感受折線圖更便于觀察起伏變化的情況,預測趨勢。
這一環(huán)節(jié)的目的是形成圖表應用的初步建構。
2、任務驅動:思考柱形圖、折線圖分別適應于呈現什么類型的數據?、思考在Excel圖表中的數據變化時,與其對應的圖表有怎樣的變化?
設計意圖:(1)任務的安排已把明確任務→建立表格→分析數據→形成報告這一流程滲透其中,讓學生經歷表格數據加工與表達的過程,突破教學難點。(2)分組分別練習不同的內容,有利于小組協(xié)作交流。(3)任務中包括思考題,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圖表類型的應用上。
3、學生課堂活動:讓學生帶著任務去操作,我深入各小組關注學生的協(xié)作情況,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生在協(xié)作過程中充分自主學習,進行主動的意義建構。
4、教師點評:對剛才學生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點評,提出以后改正的方向。
四、說小結與反思:
1、小結:在教學上我重視對學生活動的指引,通過“活動目的”、“活動任務”、“活動過程”、“活動結果”、“活動評價”引導活動的流程,提高活動效率與效果。
完成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后,我將對本節(jié)內容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再一次回憶本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內容,加深記憶,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積極主動,善于動腦等行為給予肯定,最后布置作業(yè)。
2、反思:完成所有教學任務之后,我將根據課堂上學生的反應情況以及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找出教學設計上的不足,并積極改進,以期在以后的教學中得到改進和提高。
信息技術基礎 篇6
1.信息技術的發(fā)展
信息(Information)就是指以聲音、語言、文字、圖像、動畫、氣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實際內容。
人類歷史上的六次信息革命:①語言②文字③造紙術和印刷術④電傳播⑤微電子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⑥多媒體信息和網絡化信息。
在當今以數字化、網絡化為主要特征的信息化社會中,信息成了比物質材料和能源更為重要的資源。
2.現代信息技術
1946年在美國誕生了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ENIAC(埃尼阿克)。
計算機界的摩爾定律:隨著微電子工業(yè)水平的不斷增加,單位面積集成電路板上能被集成的晶體管數目,將會以每18個月翻一番的速度穩(wěn)定增長,并在今后數十年內保持這種勢頭。
Internet 是無國界的,不屬于任何一個國家或政府機構,是一個完全開放的通信和信息的自由王國。
以計算機技術和現代通信技術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正向著智能化,多媒體化和網絡化的方向繼續(xù)發(fā)展。
3.計算機基本結構
計算機系統(tǒng)由硬件系統(tǒng)和軟件系統(tǒng)兩大部分組成,硬件系統(tǒng)由運算器、控制器、存儲器、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組成。
到目前為止,我們所使用的計算機都屬于馮·諾依曼結構。馮·諾依曼理論體系的基本特點是程序和數據統(tǒng)一存儲并在程序控制下自動工作,即存儲程序和程序控制。
4.中央處理器(CPU)的組成、功能及發(fā)展
運算器和控制器合起來稱之為中央處理器(CPU)。
5.存儲器
存儲器中所包含的存儲單元的數量稱為存儲容量,其計量基本單位是字節(jié)(Byte,簡稱B),8個二時制位稱為一個字節(jié)。
單位換算關系是: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隨機存取存儲器(RAM):斷電后,RAM中數據全部丟失,可讀可寫。
內存儲器 只讀存儲器(ROM):斷電后不會丟失數據,但只能進行讀操作。
存儲器 硬盤:可讀可寫 幾十個GB
外存儲器 軟盤:可讀可寫 1.44MB
光盤:只讀不寫 650MB
6.常見的輸入輸出設備及作用
常用的輸入設備有鍵盤、鼠標,除此之外,還有光筆、掃描儀、話筒,數碼相機等,常用的輸出設備有顯示器、掃印機、音箱、繪圖儀。
7.軟件的概念及分類
計算機的軟件系統(tǒng)分為系統(tǒng)軟件和應用軟件兩大類
8.系統(tǒng)軟件的功能
主要用于計算機內部的管理、維護、控制、運行以及計算機程序的翻譯、編輯、控制和運行等,它能使用戶方便地操作計算機,主要包括操作系統(tǒng),監(jiān)控管理程序、設備驅動程序、語言編譯系統(tǒng)等,其中常用的操作系統(tǒng)有DOS 、UNIX 、Windows 、Netware 、Windows NT、Windows2000、Linux。常用的高級語言有:FORTRAN 、BASIC 、COBOL 、PASCAL 等。常見的數據庫管理系統(tǒng)有Dbase、FoxBase、Foxpro 、Oracle 、Sybase等。
9.應用軟件的功能:
應用軟件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而編寫的計算機程序。常見的有word、Excel、商品流通管理系統(tǒng)、倉庫管理系統(tǒng)、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等。
10.知識產權。
11.信息安全。
12.信息的使用規(guī)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