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歌舞音樂--高中音樂教案
第五單元 第11節 非洲歌舞音樂
作者單位:江蘇江陰長涇中學
課 題 非洲歌舞音樂
教學目標 1、通過書本上的曲目欣賞,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非洲民間音樂的風格特征;
2、初步了解非洲音樂的概況,知道非洲音樂的社會功能;
3、初步感受非洲音樂的節奏和樂器“馬林巴”的音色。
教學重點 1、欣賞布隆迪的《鼓舞》片段;
2、節奏練習。
教學難點 節奏練習組合
解決方法 單個節奏打會、打熟,然后隨教師口令由慢到快練習。
教 具 音響、教學磁帶等。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教師問:班上哪位同學會跳街舞?
學生答:某某某
教 師:熱烈的掌聲歡迎他來一段。
某學生:上來表演
教 師: 講評
教 師:街舞之所以受年輕人歡迎,是因為它沒有固定的條條框框,舞者可以隨音樂節奏自由發揮自己的動作,是種本能的體現,最適合年輕人張揚個性;街舞雖然成型在美國,但要追溯起源,可尋找到遙遠的非洲大陸。今天,我們大家來共同學習非洲的黑人音樂
二、 新授 板書 非洲歌舞音樂
我們今天主要講非洲的黑人音樂。從影視作品的印象中,我們思考回答一下,非洲音樂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請同學們回答,如果答出來,就表揚;如果答不出,則引出下面的內容:看來,大家對于非洲音樂知之甚少,有必要來共同學習。首先,我們來感受一下第一首樂曲,請大家注意兩點:1、曲中大量運用了什么樂器?2、節奏變化程度?(教師不提供曲名),欣賞結束后,請大家歸納。
學生集體得出結論:1、大量運用鼓;
2、節奏復雜。
教師稍作補充:鼓是噪音樂器,它發出的不是樂音,但音樂作品除了使用樂音外,有時也使用噪音,非洲黑人音樂更是如此;非洲鼓的音色與中國鼓音色有明顯的不同,形態也不一樣;非洲鼓有幾十種基本鼓型和幾百種鼓的變型,大的象水缸,小的如茶杯,形狀也希奇古怪,有的甚至象人一樣。剛才我們大家欣賞的是布隆迪的《鼓舞》片段;接下來我們欣賞第二首樂曲,沒欣賞之前先學唱四小節旋律:
||: 2 1 6 6 | 5 1 6 6 |2 1 6 6 |5 1 6 6 :||
非洲有一種很有特色的樂器,音色有點類似于白居易描寫的“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接下來請欣賞《門庫爾雅》,注意樂器的音色,猜想一下它是怎么演奏的。
播放音樂。
請同學們回答:1、樂器名稱? (馬林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