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作品的民族風格
課題:音樂作品的民族風格課型:欣賞課
課時:1課時
教學對象:高中一年級
教具:電腦、背投彩電、音響、鋼琴等
教學目的:
一、使學生初步了解并體驗音樂作品的民族風格。
二、復習“五聲音階”、“五聲調式”知識。
三、培養學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學難點:對“音樂作品的民族風格”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聽歌曲《蒙古人》,提問導入、并出示課題。
二、新課教學
a、蒙古民歌
1、聽《贊歌》,要求學生注意感受作品的旋律、節奏、結構、情緒等的特點。
2、學生回答,教師總結
3、介紹蒙古民歌的體裁分類
(1)、長調民歌(舉例《牧歌》)“長調”曲調悠長、節奏自由,曲式篇幅較長,帶有濃厚的草原氣息,牧歌、贊歌、思鄉曲及一部分禮俗歌屬長調范疇。“短調”曲調較緊湊、節奏整齊、曲式篇幅較短小。狩獵歌、短歌、敘事曲及一部分禮俗歌屬“短調”范疇。“長調”民歌是典型的蒙古族音樂風格。
(2)、短調民歌(舉例《嘎達梅林》)
4、分析促使蒙古民歌音樂特點形成的因素:
(1)分布區域及地理環境
蒙古族先民長居額爾古納河流域,8世紀遷徙至蒙古高原。由狩獵生產方式隨遷徙改為以畜牧業為主的游牧生活。
(2)生活特點及風俗習慣
b、藏族民歌
1、 聽《酒歌》,簡介藏族民歌的體裁,引導學生分析該曲的樂音的構成并介紹、復習民族五聲音階,介紹其構成的音響色彩(即興舉例)
藏族民歌包括山歌、勞動歌、愛情歌、風俗歌、頌經歌等幾類,風俗歌中又有酒歌、婚禮歌、箭歌、告別歌等幾種,酒歌和箭歌的曲調簡潔而婉轉,熱情明快具有較明顯的藏族音樂風格。
“酒歌”是在喝酒、敬酒時唱的歌曲,可以伴隨簡單的舞蹈動作。酒歌的曲目豐富,內容包括祝福、祈禱、喜慶、愛情等。《年輕的朋友》是一首在我國許多地區廣泛流傳的藏族酒歌,宮調式,句法獨特,四個樂句并不對稱,但唱起來卻感到自然流暢、熱情洋溢、風格濃郁并具有鮮明的舞蹈性。
2、聽《北京的金山上》,要求學生分析調式、節奏特點
c、維吾爾族民歌
1、聽一組維吾爾族民歌《青春舞曲》《掀起你的蓋頭來》《大阪城的姑娘》,要求學生注意感受音樂作品的旋律、節奏的特點及情緒。
2、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并提出為什么。
3、 分析維族民歌特點:
對照譜例,再聽《青春舞曲》《掀起你的蓋頭來》,引導學生逐步分析其音樂特點(典型的節奏型、節奏的重復、旋律的重復等)
4、 析促使維族民歌音樂特點形成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