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李清照課堂實錄
師:你說的“彼岸”是指什么地方?
李思:嗯—是文學的——高峰。
師:太好了!同學們的想象力真讓我自愧不如!還有嗎?
巫丹婷:我在家畫了一幅畫,就是我心目中的李清照。
師:快拿出來給我們欣賞欣賞。
巫丹婷:(走上講臺。李熙用實物投影展示圖畫)這幅畫的底色是黑色的,象征了當時那個黑暗的社會。這是一枝蒲公英,它被這塊冰包住,就象李清照的命運一樣不幸,但蒲公英的種子還是從冰的包裹中飄了出來,就象李清照的詩詞,直到現在還被我們傳誦。(下)
師:真了不起!李清照泉下有知,應該感到欣慰了。九百年后,她的作品仍在被我們傳誦,而且,在我們一個班里,她就擁有這么多的知音!
今天非常高興,老師沒有過多的指導,同學們自己研究,自己體會和感悟,竟然有如此高水平的發言,可以說,你們已經用自己的方式走近了李清照的心靈深處。這樣的學習方式也有效的拓展了大家的視野,大家已經學會了如何在研究中思考,在學習中領悟。學語文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在美好的文學世界中汲取精華,充實精神,體驗更豐富的人生,我們實施素質教育的目的也就在這里。
下課!
生:(起立)謝謝老師!
點評:這樣的研究性學習在語文課中,如若每學期舉行兩次,中學六年十二個學期將可對中外二十四位作家進行類似的研究,可以想見,學生將會有多么大的長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