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關鍵點的確定與處理
在教學研究中,人們討論較多、較深入的是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在鉆研與處理教材乃至課堂教學中,除了重難點外,還存在一個關鍵點的問題,教學就是要在確定與處理教學關鍵點上下功夫。只有把握好關鍵,才能突破難點,抓住重點。這是優(yōu)化教學過程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提高化學課堂效率的重要途徑。
一、重點、難點與關鍵點
在新課學習中,教學的重難點總是與學生原有知識存在一些距離,教學的任務就是縮短乃至消除這種距離。教學關鍵點突出反映了學生在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認識上的矛盾性,體現(xiàn)了教材內容上已學知識與新知識的聯(lián)系與銜接,展示了教學過程中由感知教材向理解教材的合理過渡。因此,確定與處理好教學關鍵點,對于順利學習新知識能起決定性的作用。
在鉆研教材時,弄清教材內容的層次與聯(lián)系,明確重難點是抓關鍵點的基矗例如初中化學中根據化學方程式的計算這部分內容,教學重點是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純凈物的質量。由于這部分化學計算是學生初次接觸,在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配平及如何理解題意方面存在一些困難,這就是教學的難點所在。而起決定性作用的問題是如何根據題意,找出已知物與待求物之間的質量關系,這就是該內容的教學關鍵點。教學中抓住已學知識,如化學方程式的意義、書寫、配平及質量比的計算等與新課題的聯(lián)系,提出幾個有坡度的問題,讓學生逐步領會根據化學方程式計算的原理,初步學會抓住關鍵點分析題意和計算的方法、步驟。這樣就能把握教學關鍵點,順利地達到突破重難點的教學目的。所以,關鍵點是“課眼”,處理好了,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二、關鍵點的確定與處理
確定與處理教學關鍵點,必須抓住兩方面的矛盾。一是學生在學習認識過程中新舊知識或經驗之間的矛盾;二是教材內容安排與合理的認識順序之間的矛盾。要針對化學學科的特點,在深入鉆研教材、深入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做好確定與處理關鍵點的工作。
1.深入鉆研教材,在明確重點、難點的基礎上確定關鍵點。
要確定與處理好關鍵點,最基礎的工作是深入鉆研教材,弄清教材內容的內在聯(lián)系,不僅要對所教授的內容作深入地剖析,理出知識的層次與聯(lián)系,還要相應地找出已學知識和后續(xù)知識與這些內容的聯(lián)系。只有這樣才能確定本單元的重難點、本課時的重難點,進而確定關鍵點。以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原理教學內容為例分析如下:重點是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裝置及制取方法;難點是從設計思路出發(fā)進行學習。怎樣突破難點,抓住重點呢?從學生已經學過的氧氣和氫氣的實驗室制法,歸納和總結出氣體實驗室制法的設計思路和方法。這些思路和方法主要包括:(1)先要了解在實驗室條件下,可以用什么藥品,通過什么化學反應來制取這種氣體;(2)根據反應物的狀態(tài),反應所需條件和生成氣體的性質來設計實驗裝置;(3)需要通過什么實驗來驗證制得的氣體就是所需制的氣體。當學生明確了以上三點后,討論本節(jié)課的內容,教學關鍵點就選在這里。抓住這個問題不放,追根求源,學生會對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有豁然開朗、恍然醒悟之感。
2.突破教材框框,設計合理的教學程序。
合理的教學程序設計體現(xiàn)在教學內容的安排與學生認識順序的科學統(tǒng)一上。就把握關鍵點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而言,合理的認識順序應該是:從整體看,要把握住教材體系、編者意圖,抓住知識間的聯(lián)系與銜接,了解學生學習的難處,調整教學程序,為突出重點、分散難點作好準備;從局部看,在解決關鍵問題前,要通過直觀手段使學生感知問題所在,并進行必要地鋪墊,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把學生思維的注意力集中到關鍵點上,在著手解決關鍵問題時,通過適當的發(fā)散與收斂,達到突出重點、難點的目的。例如:實驗室制取氧氣,有關催化劑的概念就是一個關鍵點。如果按照教材內容平鋪直敘地進行教學,就不能根據實驗現(xiàn)象突出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就不能及時地把學生的興趣及思維聚集到關鍵點上。而如果把課文中三個實驗同時集中演示給學生看,使學生通過現(xiàn)象對二氧化錳有一個生動直觀地認識,再在總結實驗現(xiàn)象,初步得出有關結論的基礎上給出一些思考題,讓學生結合實驗,通過閱讀、自學、討論、思考來解決關鍵問題。
3.根據化學學科的特點,強化實驗問題的研究性。
化學實驗中所產生的問題,往往對確定與把握教學關鍵起重要作用。這是因為,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所產生的問題在教學上往往是提示物質變化規(guī)律的突破口。與化學實驗有關的教學內容,其關鍵點的選擇與處理大都是從這個“突破口”開始逐步深入的,如證明質量守恒定律的白磷燃燒實驗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強化實驗問題的研究性,對于把握好關鍵點是至關重要的。在實驗教學過程中,要變消極的接受為積極的觀察與思考。如電解水的實驗有兩種做法:一是觀察實驗后,教師直接告訴學生負極上產生的是氫氣,反應是什么;另一種是觀察后問學生,負極上放出的是什么氣體。學生可能會說是氫氣,教師追問一句“你怎么知道是氫氣?”顯然只有第二種做法才會使學生產生急切的探究心理,創(chuàng)設出良好的問題情境。在此基礎上,才能根據發(fā)散、收斂的思維規(guī)律,聯(lián)系實驗現(xiàn)象,針對關鍵問題做不同角度的研究,直到探究出實驗現(xiàn)象與變化規(guī)律的內在聯(lián)系。通過實驗問題的研究來把握教學的關鍵點,不但能達到理解重點、難點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研究實驗來體會科學研究的樂趣,學會科學思維方法,促進其智力與能力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