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關鍵點的確定與處理
4.在“結合部”選擇突破口,著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在同樣的教學時間內,在相同的教育對象和教學條件下,怎樣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課題。實踐證明,選擇與處理好教學關鍵點是優化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效率的一個重要環節。如:在講溶解度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濃溶液”和“稀溶液”這些概念,對它們之間的關系不少學生仍分辨不清。在他們看來,“飽和溶液一定是濃溶液”,因為在一定條件下,溶質不能再溶解了;反之,“稀溶液一定是不飽和溶液”。這種看法正是“先入為主”造成概念性錯誤,也是初中化學教學的難點所在。為突破這一難點,教師應把問題具體化,巧妙地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思考題,讓學生分析、判斷。例如先讓學生計算20℃時氫氧化鈣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啟發學生回答下列問題:(1)這時氫氧化鈣溶液是否飽和?(2)這時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多少?(3)這時溶液是濃溶液還是稀溶液?(4)飽和溶液是否一定是濃溶液?這樣組織教學,既解決了疑難,又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消除心理定勢的消極影響,促進學習的正遷移。
心理定勢是指學生以前學習中形成的一種思維習慣。對于求解已學的同一類型的問題,這種定勢能夠趨使學生沿著某一固定的思維模式去思維。駕輕就熟地進行解答,對于鞏固知識技能有積極的一面,但在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這種心理定勢往往會限制發散性思維的展開,阻礙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為促進學習的正遷移,避免發生負遷移,必須消除心理定勢的消極影響。教師應該把握教材體系知識間的聯系,應該非常熟悉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備課時就應該預料到哪里會產生這種影響,并有針對性地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如“溶液”一章中,學生對溶解度和溶質的質量分數的數學表達式很熟悉,但涉及到結晶水合物如膽礬的計算時,部分學生單純地把無水物的質量和溶劑水的質量作為溶液的質量,而忽視了結晶水的質量也要作為溶劑這一事實。消除心理定勢的消極影響,正是把握教學關鍵點的一項重要任務,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利用定勢的范例作用來消除定勢的消極影響。
把握關鍵點這一教學環節盡管主要是針對教學重、難點進行的,但在確定與處理時要注意一方面在把握教學關鍵點時,必須注意運用鋪墊與呼應的方法,充分發揮直覺思維在創造思維活動中的作用,啟發學生的直覺思維;另一方面與教材中一般知識的教學緊密結合,與其他教學環節緊密銜接。當然,每位教師所面對的學生不同,所處的教學環境不同,對教材理解的側重點不同。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來處理教學關鍵點是最優化原則的要求,更是每位教師藝術的生動體現。
上一篇文章: 初中化學CAI課件的選題 下一篇文章: 優化教學設計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