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教案(精選10篇)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做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
2.理解本文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3.理解并運用事實論據。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本文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2、難點:理解并運用事實論據。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前兩年高考作文題,就是以本文的開頭的圖形為題,它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
二、閱讀課文思考問題:
1.事物的正確答案為什么不止一個?
因為事物是豐富復雜的,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非只有一個,而是多種多樣。
2、為什么要確立“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思維方式?是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闡明這一事理的?運用這一論證方法的好處是什么?
作者運用了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闡述這一道理。先從反面說,“如果你認為正確答案只有一個的話,當你找到某個答案以后,就會止步不前。”;再從正面說。“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正反對比,使說理全面,而雙透徹,增強了說服力。
3、產生創造性思維必須具備哪些條件?又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論證的?
(1)富有創造性的人總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使自己學識淵博。
(2)必須有探求新事物,并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
(3)持之以恒地進行各種嘗試。
作者采用了舉例論證的方法,具體而又確鑿地闡明了事理。
4、區分一個人是否擁有創造力,關鍵看什么?
擁有創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細小的想法。即使他們不知道將來會產生怎樣的結果,但他們很清楚,小的創意會打開大的突破口,并堅信自己一定能使之變為現實。
5、如何才能成為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
○1關鍵是要經常保持好奇心,不斷積累知識;○2不滿足于一個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運用所得的知識;○3一旦產生小的靈感,相信它的價值,并楔而不舍地把它發展下去。
三、閱讀3-6段,回答問題。
1、第五段中的“這種情況”、“當事人”“它”分別指什么?
這種情況:知識隨時都可能進行組合,形成新的創意。當事人:富有創造性的人。它:新的創意。
2、認為正確答案只有一個有什么危害性?
當你找到某個答案以后,就會止步不前。
3、選文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過渡段,請指出是哪一段?并說說其作用?
第四段,承上啟下,使文章層次分明,又結構嚴謹。
4、根據選文內容,概括“創造性的思維”所必需的“要素”。
(1)富有創造性的人總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使自己學識淵博。
(2)必須有探求新事物,并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
(3)持之以恒地進行各種嘗試。
5、為什么說“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
因為生活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非只有一個,而是多種多樣。如果你認為正確答案只有一個的話,當你找到某個答案以后,就會止步不前。
四、小結
本文按照逐層遞進的邏輯順序論證了怎樣做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這個中心論點。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教案 篇2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蘇軾的《題西林壁》 大家一定不陌生,誰來談談對“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的理解?其中包含著怎樣的哲理?
大千世界多姿多彩,千變萬化,即使是同一個事物,角度不同,答案無窮。美國實業家羅迦.費.恩格由四個幾何圖形引發出“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觀點。請大家閱讀,看看能否從中獲得一些啟示。
二、具體實施
1.分組自學
要求:
A.閱讀課文,找出作者的觀點和支撐觀點的依據,歸納一下,派代表寫在黑板上。
B.提出值得探究的問題。
2.辨析什么是論點、論據及兩者之間的關系。
A.明確論點的定義——寫出本文的論點
B二 明確論據的定義——歸納本文的論據
C.將有關系的論點和論據用線連接起來
3.創造性地設計圖表展示作者的思維順序,文章的結構脈絡。
4.動筆練習
A.請把“創造力不僅僅是貝多芬、愛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亞他們的”“任何人都擁有創造力”作為一個觀點,再舉例證明這個觀點。(如太空筆的事例等)
B.評議,重點在于事例是否支撐觀點,事例與觀點之間的銜接是否自然。
三、探討延伸
1.討論學生發現的問題。(機智應變)
2.創設情境,引發思考。
放赤壁風光畫面——請同學說說感受——同一個“赤壁”,為什么蘇軾就高歌“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而杜牧卻低吟“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由此聯系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談開去。
四、小結
生活是一個多棱鏡,總是以它變幻莫測的每一面,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個人,不必介意別人的觀點不同,不必擔心自己的思維偏差,堅信你自己的眼睛,因為你用敏銳的視角去注視。這個世界,執著于你的感悟,因為你用善于感悟的心靈去體味這多彩的人生,一定能獲得豐富的答案_
五、網絡論壇(課后)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已成為我們的思維定勢,學過本文后,聯系你的生活經歷談談對它的理解。 |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教案 篇3
學習目的
1.學習做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
2.理解本文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3.理解并運用事實論據。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本文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2難點:理解并運用事實論據。
學習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學習過程
一、基礎知識
查字典,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并解釋下列詞語。
汲取(ji):吸取。
推敲:傳說唐代詩人賈島騎著驢做詩,得到“鳥宿地邊樹,僧敲月下門”兩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猶豫不決,就用手做推、敲的樣子,無意中碰上了韓愈,向韓愈說明原委。韓愈想了一會兒說,用“敲”字好(見于〈苕溪漁隱叢話〉卷十九引《劉公嘉話》。后入就用推敲來比喻斟酌字句,反復琢磨。
根深蒂固:比喻基礎穩固,不容易動搖。
孜孜不倦(zi1):勤勉的樣子。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堅持下去。
鍥而不舍(qi4):雕刻一件東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不言而喻:不用說就可以明白。
輕而易舉:形容事情容易做。
一事無成:連一樣事情也沒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二、技能訓練
閱讀全文,思考提示和課后練習中的問題。
1、有人說,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你同意這種看法嗎?
2.提問:不看課文,“從下列四種圖形中,找出一個性質與其他三個不同來”,并說明理由。
3.提問:這個問題說明了什么?
4.為什么說“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
5、創造性的思維又有哪些必要的要素呢?
6.本文為了證明“發揮創造力的真正關鍵,在于如何運用知識”,列舉了哪兩個事例?試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補充一兩個漢例。
7.提問:創造的靈感是怎樣產生的?
8.“區分一個人是否擁有創造力,主要根據之一”是什么?
9.做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關鍵在哪里?
10.本文用什么順序論證怎樣做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這個中心論點的?
11.本文論證了怎樣的論點?
三、自我測評
1.什么是年輕精神的品質呢?第一,是真理的追求者。他是一張白紙,毫無成見地去接受客觀
真實,他A虛心坦懷地受人指教,B如饑似渴地請人指教.他C肯向一切學習,以養成他的智慧。這是年輕精神的第一特征。
段中有兩個語句應對調位置,行文才連貫,這兩個需要調換的語句是和(只填寫字母即可)
2.“①大公無私、②博愛、③人饑己饑”,是從下文中抽出的詞語,請
根據文意判斷,應分別填入下文段中哪一個括號內?
答:第二,是的實踐者。他,好打抱不平,決不或很少為自己打算,實切實地有著,人溺己溺的懷抱,而為他人 服務。這是年輕精神的第二特征。
3.請仿照“他是一張白紙,毫無成見地去接受客觀真實”的
句式,再寫出三個語句,只需在括號內填寫有關詞語,所填詞語要和空
格后的內容銜接,并且不能重復。
答:①他是,流動不息地奔向遠方。
②他是,無所畏懼地搏擊長空。
③他是,大公無私地播撒光明。
參考答案:1.AB2.②①③3.略
教學目的要求:
1. 讀懂課文,了解文中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觀點。理解由一個具體實例引出論點的寫法。
2. 把握文章的結構,理解文章的思路,理解圍繞中心講道理,擺事實,逐層深入的論證方法。理清“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思維方式與創造性思想、創造力之間的關系。
3. 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真正認識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性,努力成為具有創造精神的人。
4. 通過討論法、論辯小擂臺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更好地深入理解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教學目的要求1、2
難點:教學目的要求3、4
教學課時數:
一課時
教學內容與過程:
一、 導入課文
用詩歌《題西林壁》導入,讓學生說說學習這首詩的感受;或用兩個相對的人臉圖形、○△想象導入,讓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或用1+1=?導入,讓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訓練;或就課文的幾個圖形的同異比較導入。
二、 整體感知全文
思考下列問題:
1. 課文論述的中心問題是什么?為什么會提出這個問題?
2. 圍繞論述的中心,課文分別從哪幾方面進行了論述?
三、 深入感悟課文
1.事物的正確答案為什么不止一個?
2.文中運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來闡述“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這一觀點?這樣的論證方法有什么好處?
3.產生創造性思維必須具備哪些條件?這里又運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來論證?
四、 課堂討論、交流
做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關鍵在哪里?
五、 論辯小擂臺
正方:事物的正確答案只有一個
反方: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六、 總結
本文圍繞中心,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逐層深入地進行了論述,使我們認識到思維方法的變化對培養創造性思維和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性。
七、 作業
1. 練習1、2
2. 編寫提綱。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教案 篇4
一、導入新課
每一種事物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觀察角度不同,結論也不盡相同。我們只要調整一下思維模式,就會“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得到異乎尋常的答案。今天,我們來學習《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二、自主學習
1、你了解作者嗎?
羅迦•費•因格,1948年生,當代美國實業家、學者、創造學家。曾任加利福尼亞創意顧問。著作有《當頭棒喝》、《創造性紙牌》等。“真正快樂的人們是兒童和富有創造性的那一部分人”是他的名言。
2、給加橫線的字注音。
根深蒂固( ) 孜孜不倦( ) 鍥而不舍( )
汲取( ) 不言而喻( ) 持之以恒( )
駕馭( ) 淵博( )
3、解釋下列詞語
汲取:
根深蒂固:
孜孜不倦:
持之以恒:
鍥而不舍:。
不言而喻:
輕而易舉:
一事無成:
三、默讀課文,自主探究,思考下列問題:
默讀是較快獲取信息的方式之一,文章娓娓傾談,字句比較容易進入學生頭腦,啟發學生心智。九年級學生已能較好地把握一般默讀要求,自然會標好段號,勾畫出給自己啟發、留下深刻印象、有疑問的語句。為進一步對話、討論做好準備。
問題設計:文中 句子,我的理解是 。
引導:作者的觀點是什么?哪些語句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哪些語句給你啟發?你有沒有疑難問題?圍繞這些語句大家有什么看法。
學生交流后,教師點撥,可能出現的問題大致如下:
1、“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明白生活中的這些道理。
2、“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
關鍵在于“不滿足”的心態和“不放棄”的精神。
3、“富有創造性的人總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識,使自己學識淵博。”
引導學生明確,自己偶爾的靈機一動并不能完成創造性的偉大事業,更不能因此請示知識積累,不肯耐心學習,他們所謂的“創造性思維”往往流于淺薄,甚至是胡思亂想。最終讓學生明白要努力求知,為創造準備好“源頭活水”很重要。
4、“發揮創造力的真正關鍵,在于如何運用知識。”
有知識只是前提,關鍵在于如何“運用”。
5、“擁有創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細小的想法。”
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細小”想法,也許就是智慧的光芒,非常珍貴。
當然學生可以發現更多的句子。齊聲朗讀這些句子,讓它們留在學生的記憶中。
四、合作探究,理清思路
在剛才交流的基礎上,明確:
論證中心: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有創造性的人?
論 證 過 程: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確立創造性思維方式——擁有創造性思維必需的要素——堅信人人都有創造力——創造性人才必備的條件
五、拓展練習:
請把你所崇拜的富有創造性思維的偉人介紹給大家。
貝多芬:
他幼年早慧,在年輕時就確立了作曲家的地位。也許是命運的捉弄,在人生最輝煌的時刻,他卻失聰了。但是,在這之后的八年中,他依舊繼續著音樂家的生命,大大發展和改變了古典音樂。他是德國最偉大的樂曲家之一,創作了如:《英雄》、《命運》、《田園》等交響曲,《月光》、《熱情》、《黎明》等鋼琴奏鳴曲。
莎士比亞:
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偉大的戲劇家、詩人。他重要的喜劇作品有《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無事生非》、《皆大歡喜》、《第十二夜》等;歷史劇《理查三世》、《亨利四世》;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
莎士比亞被馬克思譽為“人類最偉大的戲劇天才。”“在過去的幾千年人類歷史中,最獨領風騷者為成吉思汗,而才華者是莎士比亞。”
偉大的德國詩人歌德有一句名言“說不盡的莎士比亞!”
中國戲劇家曹禺曾贊嘆:“莎士比亞是一位使人類永久又驚又喜的巨人!
愛因斯坦:
20世紀最偉大的物理學家,科學革命的旗手。他從小腦中就充滿許多奇思妙想,例如4歲時就奇怪為什么羅盤針總是轉向南方?它周圍有什么東西推動它?
愛因斯坦是人類歷創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他一生中開創了物理學的四個域: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宇宙學和統一論.
他是量子理論的主要創建者之一.他在分子運動論和量子統計理論等方面也作出重大貢獻. (其余略。)
2、認識了這么多的偉人,他們因為富有創造性思維而成功,那么怎樣才富有創造性思維呢?談談你的理解。
六、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
2、發揮你的創造力:
兩個三角形(可以任意縮放和擺放)可以拼成什么形狀?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教案 篇5
學習目的
1.學習做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
2.理解本文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3.理解并運用事實論據。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本文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2難點:理解并運用事實論據。
學習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學習過程
一、基礎知識
查字典,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并解釋下列詞語。
汲取(ji):吸取。
推敲:傳說唐代詩人賈島騎著驢做詩,得到“鳥宿地邊樹,僧敲月下門”兩句。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猶豫不決,就用手做推、敲的樣子,無意中碰上了韓愈,向韓愈說明原委。韓愈想了一會兒說,用“敲”字好(見于〈苕溪漁隱叢話〉卷十九引《劉公嘉話》。后入就用推敲來比喻斟酌字句,反復琢磨。
根深蒂固:比喻基礎穩固,不容易動搖。
孜孜不倦(zi1):勤勉的樣子。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堅持下去。
鍥而不舍(qi4):雕刻一件東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不言而喻:不用說就可以明白。
輕而易舉:形容事情容易做。
一事無成:連一樣事情也沒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二、技能訓練
閱讀全文,思考提示和課后練習中的問題。
1、有人說,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你同意這種看法嗎?
2.提問:不看課文,“從下列四種圖形中,找出一個性質與其他三個不同來”,并說明理由。
3.提問:這個問題說明了什么?
4.為什么說“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
5、創造性的思維又有哪些必要的要素呢?
6.本文為了證明“發揮創造力的真正關鍵,在于如何運用知識”,列舉了哪兩個事例?試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補充一兩個漢例。
7.提問:創造的靈感是怎樣產生的?
8.“區分一個人是否擁有創造力,主要根據之一”是什么?
9.做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關鍵在哪里?
10.本文用什么順序論證怎樣做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這個中心論點的?
11.本文論證了怎樣的論點?
三、自我測評
1.什么是年輕精神的品質呢?第一,是真理的追求者。他是一張白紙,毫無成見地去接受客觀
真實,他A虛心坦懷地受人指教,B如饑似渴地請人指教.他C肯向一切學習,以養成他的智慧。這是年輕精神的第一特征。
段中有兩個語句應對調位置,行文才連貫,這兩個需要調換的語句是和(只填寫字母即可)
2.“①大公無私、②博愛、③人饑己饑”,是從下文中抽出的詞語,請
根據文意判斷,應分別填入下文段中哪一個括號內?
答:第二,是的實踐者。他,好打抱不平,決不或很少為自己打算,實切實地有著,人溺己溺的懷抱,而為他人 服務。這是年輕精神的第二特征。
3.請仿照“他是一張白紙,毫無成見地去接受客觀真實”的
句式,再寫出三個語句,只需在括號內填寫有關詞語,所填詞語要和空
格后的內容銜接,并且不能重復。
答:①他是,流動不息地奔向遠方。
②他是,無所畏懼地搏擊長空。
③他是,大公無私地播撒光明。
參考答案:1.AB2.②①③3.略
教學目的要求:
1. 讀懂課文,了解文中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觀點。理解由一個具體實例引出論點的寫法。
2. 把握文章的結構,理解文章的思路,理解圍繞中心講道理,擺事實,逐層深入的論證方法。理清“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思維方式與創造性思想、創造力之間的關系。
3. 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真正認識創造性思維的重要性,努力成為具有創造精神的人。
4. 通過討論法、論辯小擂臺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更好地深入理解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教學目的要求1、2
難點:教學目的要求3、4
教學課時數:
一課時
教學內容與過程:
一、 導入課文
用詩歌《題西林壁》導入,讓學生說說學習這首詩的感受;或用兩個相對的人臉圖形、○△想象導入,讓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或用1+1=?導入,讓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訓練;或就課文的幾個圖形的同異比較導入。
二、 整體感知全文
思考下列問題:
1. 課文論述的中心問題是什么?為什么會提出這個問題?
2. 圍繞論述的中心,課文分別從哪幾方面進行了論述?
三、 深入感悟課文
1.事物的正確答案為什么不止一個?
2.文中運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來闡述“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這一觀點?這樣的論證方法有什么好處?
3.產生創造性思維必須具備哪些條件?這里又運用了怎樣的論證方法來論證?
四、 課堂討論、交流
做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關鍵在哪里?
五、 論辯小擂臺
正方:事物的正確答案只有一個
反方: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
六、 總結
本文圍繞中心,運用了多種論證方法,逐層深入地進行了論述,使我們認識到思維方法的變化對培養創造性思維和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性。
七、 作業
1. 練習1、2
2. 編寫提綱。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教案 篇6
一、教材依據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級語文上冊。
二、設計思路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一文,闡述“創造性思維”的問題,從直觀的圖形入手,娓娓道來,親切平易。既是對讀者思維的啟迪,又不強加于人。本文有較強的思辨色彩,可以幫助點燃師生理性的火苗,激發學習議論文的興趣。同時本文有著清晰的思路、恰到好處的事例和道理論證、強大的說服力,是一篇很耐揣摩的說理文,也是一篇學習議論文的經典范文。
在教學本文時,我首先從興趣入手,讓學生明白“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這一觀點毋庸置疑,然后讓學生在文中篩選信息,結合以前學過的議論文知識,了解本文圍繞中心逐層展開論述的方法,并能指出一定的論證方法,最終使學生建立“我具有創造性思維”的自信,樹立在生活中活用知識的意識。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積累詞語:讀準字音,記清字形,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初步了解議論文圍繞中心逐層展開論述的方法。
方法與途徑:
1.在快速高效的默讀中,篩選信息,初步領會文章的基本內容,理清文章思路。
2.了解議論文中常用的道理論證、舉例論證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明白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建立“我具有創造性思維”的自信,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使學生朝創造型、創新型人才的方向健康成長。
四、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
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重點
區分觀點和材料的關系,認識本文的論證方法。
六、教學難點
1、議論文圍繞中心逐層展開論述的方法。
2、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七、教學方法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與講練結合
八、教學準備
預習課文,掌握頁下注釋,思考課后“探究•練習”中的問題。
九、課時安排
兩課時
十、教學過程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教案 篇7
學習目標:
1、本文的論證方法。
2、創造性思維在實際生活中的重大意義。
3、學習做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
4、理解本文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5、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語言。
重點難點:
1、理解本文的中心論點和分論點。
2、怎樣做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莎士比亞說:“思想是自由的精靈。”,法朗士說:“最難得的勇氣,是思想的勇氣。”,請同學們發揮自己的奇思妙想,說出下列題目的答案,多說幾種。
1、1+1=?2、4+9=?3、5+7=?4、6+18=?
附答案:
1(里)+1(里)=1(公里)
4(點)+9(點)=1點(13點即下午1點)
5(月)+7(月)=1(年)
6(小時)+18(小時)=1(天)
二、檢查預習:
恭喜(gōng)根深蒂固(dì)依賴(lài)孜孜不倦(zī)汲取(jí)持之以恒(héng)鍥而不舍(qiè)淵博(yuān bó)
根深蒂固:比喻基礎穩固,不容易動搖。
孜孜不倦(zī):勤勉的樣子。
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堅持下去。
鍥而不舍(qiè):雕刻一件東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不言而喻:不用說就可以明白。
輕而易舉:形容事情容易做。
一事無成:連一樣事情也沒做成;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三、整體感知:
1、按議論文的三段式結構本文的結構如何劃分?
提出問題:(1~2段)從四個圖形,提出“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論題。
分析問題:(3~12段)
第一層(3段):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
第二層(4~5段):富有創造性的人總是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識,使自己學識淵博。
第三層(6~8段):發揮創造力的真正關鍵,在于如何運用知識,并舉例說明。
第四層(9~12段):擁有創造力的主要根據。
解決問題:(13段)總結,做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的關鍵所在。
2、課文開頭的圖形揭示了一個什么問題?開頭有什么特點?
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從生活中的現象談起;開門見山;通俗易懂。
3、作者為什么從“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談起?
因為這個問題很具體,生動形象,又富于針對性,極易引起讀者興趣。
4、為什么說“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
只有認識到事物的正確答案往往不止一個,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我們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進步。
5、創造性的思維又有哪些必要的要素呢?
①淵博的知識。②運用知識去不斷探求新思路。③留意細小的想法,并鍥而不舍地使之變為現實。
6、創造的靈感是怎樣產生的?
這種非凡的靈感,往往產生于這樣的過程:關注極其普通、甚至一閃念的想法,并對它反復推敲,逐漸充實而形成的。
7、“區分一個人是否擁有創造力,主要根據之一”是什么?
擁有創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細小的想法。即使他們不知道將來會產生怎樣的結果,但他們很清楚,小的創意會打開大的突破口,并堅信自己一定能使之變為現實。
8、做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關鍵在哪里?
關鍵是要經常保持好奇心,不斷積累知識;不滿足于一個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運用所得的知識;一旦產生小的靈感,相信它的價值,并楔而不舍地把它發展下去。
9、本文主要論述什么問題?關于創造性思維所必需的要素,為什么到篇末才給出全部答案?
主要論述怎樣才能擁有創造力的問題。關于創造性必需的三個要素,經過課文逐層論述,最后才給出答案,這合乎“分→總”這種思維規律,便于讀者理解和把握。
10、本文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來證明論點?
(1)例證法:約翰•古登貝爾克的事例(第8自然段);羅蘭•布歇爾的事例(第9自然段)——都是從自然科學方面設例。
(2)引證法:第6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
11、本文用什么順序論證怎樣做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這個中心論點的?
按照逐層遞進的邏輯順序進行論證的。
四、課堂小結:
本文按照逐層遞進的邏輯順序論證了怎樣做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這個中心論點。創造思維不是名人的專利,讓我們大家也來鍛煉自己的創造性思維,成為一個有創造力的人吧。
五、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一、二、三題。
2、預習《應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教案 篇8
一、 鞏固復習
1、聽寫字詞;
2、解釋詞語;
3、理清本文的論證思路。
二、默讀課文,合作探究,思考下列問題:
1、 “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 為什么?
2、“尋求第二種答案”的途徑是什么?
3、創造性思維有哪些必需的要素?作者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4、發揮創造力的關鍵是什么?你有這方面的經驗嗎?
5、找出課文中的舉例論證,并分析其作用?
6、區分一個人是否擁有創造力,主要根據之一是什么?
教師點撥:
1、只有這樣才會激發人們的去思索,去“尋求第二種答案”,才有發明創造
2、有賴于創造性的思維
3、①學識淵博,精通各種知識
②有探求新事物,并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
③持之以恒的精神和毅力
4、在于如何運用知識。
5、列舉約翰•古登貝爾克發明印刷機、排版術的事例以及羅蘭•布歇內爾發明交互式乒乓球游戲的事例
作用:舉例論證創造性思維必須有探求新事物,并為此而活用知識的態度和意識
6、主要根據之一是,擁有創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細小的想法。
三、拓展練習
1、設問:1+1=?
學生自由發言,課件提示:
一把鋸子 + 一片森林 = 一片荒漠…
一支筆 + 一張紙 = 一幅畫、一首詩、一首歌、一個世界…
一個李白+ 一壺酒”= 詩百篇
……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得到的答案越多越好。
2、多角度語言思維訓練:
一個寒冷的冬天,紐約一繁華大街上,有一個雙目失明的乞丐。那乞丐的脖子上掛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自幼失明”。從他身邊經過的人都裝著沒看見似的走開了。有一天,一個詩人走近他身旁,他便向詩人乞討。詩人說:“我也很窮,不過我給你點別的吧!”說完,他便隨手在乞丐的牌子上寫了一句話。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后來,他又碰到那詩人,很奇怪地問:“你給我寫了什么?”那詩人笑笑,念那牌子上他所寫的句子:“ ”
你們猜:詩人給乞丐寫了一句什么樣的話?
四、文章小結
本文闡述了“創造性思維”的問題,從直觀圖形入手,娓娓道來,啟發我們在日后生活中,要有一顆善于發現的心,要留意自己細小的想法,要活用所學知識,做一個擁有創造力的人。
五、作業布置
同一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可以得出不同的結論,正如羅迦•費•因格所說的“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請你以不同角度從《龜兔賽跑》的故事中提煉觀點。(至少兩個)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教案 篇9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蘇軾的《題西林壁》 大家一定不陌生,誰來談談對“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的理解?其中包含著怎樣的哲理?
大千世界多姿多彩,千變萬化,即使是同一個事物,角度不同,答案無窮。美國實業家羅迦.費.恩格由四個幾何圖形引發出“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觀點。請大家閱讀,看看能否從中獲得一些啟示。
二、具體實施
1.分組自學
要求:
A.閱讀課文,找出作者的觀點和支撐觀點的依據,歸納一下,派代表寫在黑板上。
B.提出值得探究的問題。
2.辨析什么是論點、論據及兩者之間的關系。
A.明確論點的定義——寫出本文的論點
B二 明確論據的定義——歸納本文的論據
C.將有關系的論點和論據用線連接起來
3.創造性地設計圖表展示作者的思維順序,文章的結構脈絡。
4.動筆練習
A.請把“創造力不僅僅是貝多芬、愛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亞他們的”“任何人都擁有創造力”作為一個觀點,再舉例證明這個觀點。(如太空筆的事例等)
B.評議,重點在于事例是否支撐觀點,事例與觀點之間的銜接是否自然。
三、探討延伸
1.討論學生發現的問題。(機智應變)
2.創設情境,引發思考。
放赤壁風光畫面——請同學說說感受——同一個“赤壁”,為什么蘇軾就高歌“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而杜牧卻低吟“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由此聯系我們今天學習的課文“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談開去。
四、小結
生活是一個多棱鏡,總是以它變幻莫測的每一面,面對生活中的每一個人,不必介意別人的觀點不同,不必擔心自己的思維偏差,堅信你自己的眼睛,因為你用敏銳的視角去注視。這個世界,執著于你的感悟,因為你用善于感悟的心靈去體味這多彩的人生,一定能獲得豐富的答案_
五、網絡論壇(課后)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已成為我們的思維定勢,學過本文后,聯系你的生活經歷談談對它的理解。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語文《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熟讀課文,理解文章的主要觀點。
2.初步了解議論文的基本結構。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篩選主要信息的能力,理清文章思路。
2.了解議論文中常用的論證方法。(重點)
3.體會議論文語言嚴謹的特點。
情感
目標 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重點)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2.學習本文圍繞中心論點逐層展開論述的論證思路。
3.激活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被《美國INC雜志》贊譽為“他的創意活力無限!”的羅迦?費?因格,是“創意思考顧問公司”的創立人與總裁。“創意思考顧問公司”位于加州,專門提供激發創意與革新的方法。他為全球各大企業提供演講與專業課程,這些公司包括可口可樂、奇異公司、迪士尼、英特爾、MTV、微軟公司、美國太空總署、蘋果電腦、花旗集團與美國奧運協會。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聆聽他對于創意的思考。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理清論證思路
提問
1:默讀全文,用圈點批注的方法,理清本文的論證思路。
明確:
⑴提出問題(1~2段):從四個圖形,提出“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的論題。
⑵分析問題(3~12段):
第一層(3段):不滿足于一個答案,不放棄探求,這一點非常重要。
第二層(4~5段):富有創造性的人總是孜孜不倦地吸取知識,使自己學識淵博。
第三層(6~8段):發揮創造力的真正關鍵,在于如何運用知識,并舉例說明。
第四層(9~12段):擁有創造力的主要根據。
⑶解決問題(13段):總結,做一個富有創造性的人的關鍵所在——保持好奇心、探索新思路、相信小靈感。
‖學法指導‖
1.通過抓關鍵語句(尤其是過渡句)來進行跳讀從而理清文章脈絡,以提高閱讀的速度。
2.注意文中總結性語句出現的標志性詞語,如“由此可見”“總而言之”“這樣”“所以”……
‖教學提示‖
理清論證思路對于理解課文內容來說異常重要,需要注意第4段、第9段的過渡作用、末段的總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