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早發白帝城》教案(精選14篇)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早發白帝城》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這是唐代詩人李白寫的一首千古名詩,全詩共4行2句,寫詩人乘船從白帝城返回江陵時的愉悅心情,前兩句寫早晨辭別了朝霞繚繞的白帝城,順長江而下,一日之間就可以到達千里之遙的江陵。后兩句寫三峽兩岸樹木中猿聲響成一片,走出很遠仿佛還能聽見,整首詩寫得輕靈飛動,生動地傳達了詩人的喜悅心情。
學情分析:
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能夠背誦古詩,進而理解詩人的愉悅心情。學生在學習本課時,看插圖、看視頻、配樂反復吟誦課文,體會詩人的心情。
“發、朝、還、重”四字是多音字,可以通過組詞區別字音。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利用多種認字方法認本課3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
過程與方法
通過反復誦讀,背誦古詩。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詩意,體會作者遇赦后乘船東歸的愉快心情,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和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感受詩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乘船東歸的愉快心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出示圖片,激趣導入。
同學們,在很久以前,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詩人,被人們稱為“詩仙”是誰呢?(出示李白頭像)我們已經學過不少李白的詩,你會背哪一首,背給大家聽一聽,指名背,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李白的詩《早發白帝城》。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師配樂講故事
故事發生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李白因愛牽連蒙冤獲罪,被流放到很遠很遠的夜郎城(今天貴州東部)一路上,他很傷心,走呀走呀,途中經過江陵城(湖北江陵縣),那兒地勢險要,水流很急,當小船慢慢行使到白帝城(今天重慶白帝山)時,突然接到了一個好消息,他無罪了,可以自由了,他非常高興,決定順水行舟回江陵,途中使寫下了一首千古名篇《早發白帝城》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師范讀古詩,讀后讓學生評價。
2、配樂再讀古詩,讓學生評價讀得怎樣。
過渡,聽完古詩,你一定也想讀對嗎?試一試讀。
3、生自由讀古詩。
讀時要求:讀正確,通順。
4、指名讀,齊讀。
5.學習多音字“發、朝、還、重”進行區別字間,分別口頭組詞。
三、品讀古詩,感情意境。
過渡:讓我們再深入的讀一讀古詩,你讀懂了什么?
1、出示古詩內容、
2、指名讀前兩行。
3、提問:詩人從哪里出發?要到哪里去?多遠的路?要多長時間到?板書:白帝城——江陵
4、問:從詩中看出李白什么感受?
5、師述:白帝城在山頂處(指圖)從白帝城返回江陵有一千多里水路,因為李白急著回家,把好消息告訴家人所以試著用高興的心情去讀前兩行。
6、齊讀前兩行。
7、指名讀。
8、指導朗讀,板書:辭、還。
9、指名讀后兩行。
10、看視頻。師述:兩岸的猿猴很多,一眨眼工夫,小船已過了很多座山,好象一只猿猴沒叫完,船又到了另一只猿猴叫的地方,想象李白去時和回來時是同一條小船,但感覺不一樣,去時傷心,回來高興,又是順水行舟,所以輕舟已過萬重山。
詩中的“一日還”“萬重山”是李白的夸張的手法,如:“飛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危樓高百尺”等詩句都是作者夸張的寫法,這是李白特有的風格。
11、齊讀后兩行。
12、指導朗讀全詩。
四、再次朗讀,升華情感。
過渡:這么美的詩還想讀嗎?
1、打節奏朗誦。
2、表演讀。
3、配樂朗讀。
五、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過渡:詩讀的很好,我們來復習一下生字。
1、齊讀生字。
2、“帝”“岸”兩字的寫法。
六、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李白的《早發白帝城》,中國是詩的國度,朗讀是中國詩歌藝術的峰,課外同學們多收集一些唐朝的詩讀一讀好嗎?
板書設計:
早發白帝城
辭 還 啼 過
白帝城 江陵
愉快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早發白帝城》教案 篇2
《早發白帝城》是二年級第四冊《遠行》這一主題單元中的一篇主體課文,同時也是一首流傳千古的佳作。課文是一首五言絕句,使用單純而豪放的語言表達了詩人豐富的情感,而且情景交融。
本課的教學要求是:1、認識本課7個生字,會書寫8個生字,學會多音字“還”。2、能夠大致理解詩句含義,體會詩人行船途中的喜悅心情。3、能夠熟練地背誦古詩。本課的重難點就是引導學生能夠大致地理解全詩的含義,體會詩中作者所表達的喜悅之情。因而,設計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著重完成二、三兩個教學要求,第二課時鞏固所學生字,并指導書寫。
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使用兩種策略方法:
一、自主合作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古詩更是如此。在傳統的古詩教學中,教師往往逐字的為學生解釋,再把字意串起來,然后就是學生死記硬背這些古詩的意思。這樣的教學完全沒有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沒有考慮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和獨特的情感體驗。在古詩教學中,我讓學生聯系自己對古詩已有的認知水平,通過反復誦讀借助插圖展開想象,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古詩的情感及意境,然后在小組交流自己的理解。在課堂上創設出一種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和諧互助,充滿人文氣息的合作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主動意識和合作精神。
二、課內與課外相結合
語文教學得法于課內,延伸于課外。古詩教學的目的不只是為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情感,更是讓學生體會到祖國語言文字的韻律美,意境美,感受到古詩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一支瑰寶,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激發學生積極主動誦讀古詩的興趣。
我的設計思路是這樣的:
一、激趣導入——背誦課外古詩(李白所寫古詩)
學生已經會背了許多首古詩,所以教師的激趣會引發他們爭先恐后地吟誦起來,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課外自學、課內展示的舞臺。學生在爭先恐后地吟誦中,一種渴望學習古詩的欲望被點燃,興趣盎然的開頭,使新詩的學習成功了一半。這一環節既是積累,也是激趣。
二、指導方法——主動學習古詩
這一大環節中包含著三個環環相扣的小環節:
1、讀——識字教學。設計多樣形式,分散識字難點,提高識字效率,掃清誦讀古詩的語音障礙。
2、講——理解詩意。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借助圖畫,邊讀邊看邊想象,把各自的理解議一議,以達到理解詩意的目的。
3、讀——體會情感。簡介詩作背景,體會思想感情,反復誦讀,升華情感。
三、拓展延伸——課外背誦古詩
搜集、背誦唐詩,開一次“唐詩”交流會!墩Z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1-2年級學段背誦優秀詩文50篇,而課本上提供給學生的肯定不夠,所以要調動學生課下自學古詩。這一活動將課內知識有效地拓展到課外,不僅調動了學生課下自學古詩的積極性,而且以充分利用課本以外的教育資源,突破教學內容的單一性。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早發白帝城》教案 篇3
之一
執教:八達小學 李蓉暉
教學目標
1、學會五個生字, 正確讀寫“白帝城、江陵、猿聲”等詞語。
2、朗讀、背誦并默寫古詩。
3、學習利用注釋,展開想象,讀懂古詩。
4、理解詩句意思,想像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和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詩句,感受詩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
理解詩中重點詞句,讀懂古詩。
教學方法
直觀法、合作學習、情境感受。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讓學生課前查閱與這首古詩相關的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 新課
1、背誦《絕句》,說說詩意。
2、回憶上節課學習《絕句》的方法,課件展示學習步驟:
、攀熳x古詩
、评斫庠娨
、窍胂笠饩
⑷練習背誦
3、師:今天,我們繼續用上一節課的學習方法學習一首唐代詩仙李白的《早發白帝城》。
二、學生利用課前查閱的資料簡要介紹作者李白,教師加以補充。
三、解題
師:這首詩的題目《早發白帝城》,誰知道它的意思?
早:早上。發:出發。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慶奉節城東白帝山上,位于長江三峽一帶。城居高山,地勢險要。(課件展示地圖)
四、指導自學
課件展示自學要求:
1、自學生字詞,自由朗讀本詩,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利用注釋讀懂本詩,體會詩中流露出詩人怎樣的心情;
3、畫出不理解的地方,通過查閱工具書,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五、小組合作學習
1、匯報各自自學情況;
2、將不懂的問題在小組內提出,通過結合各自課前查閱的資料一同解決問題;
3、體會詩人當時的心情。
六、匯報自學情況
1、指名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匯報朗讀。
2、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內容?
3、從一二兩行詩中,你讀懂了什么?(詩人從哪里出發、要到哪里去、距離多遠、需要多少時間?)復習“夸張”手法的運用。
4、這兩行詩是什么意思?(早晨離開了仿佛在彩云中間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導朗讀一二行詩。
6、你對后兩行詩是怎么理解的?
7、這兩行詩表現了行船之快,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輕松、愉快)
8、指導朗讀,學生試讀。
七、體會詩人心情及詩歌意境
1、利用課前查閱的資料交流:為什么詩人會覺得船行得特別快?(順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2、正因為如此,所以詩人在第一句就寫道“朝辭白帝彩云間”。為什么詩人說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間呢?(地勢高;作者心情高興。)
3、展開想象:詩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會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詩人順流而下,行船經過三峽,見到長江兩岸奇麗的景色時,那種欣喜的樣子嗎?學生自由描述。
4、讓我們一起來感受詩人喜悅的心情吧!課件播放音樂,學生帶表情齊聲朗誦。
5、背誦。
剛才老師發現這首古詩同學們讀得很熟,甚至有很多同學已經會背了。下面請所有能背的同學背給大家聽聽。
老師也想當場背一背,邀請剛才沒背過的同學和我一起來,行嗎?
八、總結
這首詩通過對行船的輕快和沿途壯麗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重獲自由后輕松喜悅的心情。整首詩氣勢奔放,情景交融,極富浪漫主義色彩。
九、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古詩。
2、課外找一兩首李白的詩讀一讀、背一背。
>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早發白帝城》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古詩內容,體會思想感情,了解祖國山河的壯麗。
2.有感情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古詩內容,體會思想感情,了解祖國山河的壯麗。
2.有感情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古詩文專題學習網站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創設情境。
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詩人,他的一生寫下了許許多多的優秀詩文,他的詩熱情奔放、感情真摯,他被人們稱為“詩仙”,是誰呢?(李白)李白是唐代最偉大的詩人,大家已經學過了他的不少詩篇,同學們能背誦出來嗎?
(學生有表情地背誦《望廬山瀑布》《夜宿山寺》 《靜夜思》 《贈汪倫》)
二、揭題釋題,指導方法。
1.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早發白帝城》也是李白的詩篇。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早發白帝城”是什么意思?
3.你們想知道白帝城是什么樣的嗎?老師這里有張白帝城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圖片)
4.一大早,詩人李白乘船從白帝城出發,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一路上,他看見了什么聽見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讓我們一起學習這首流傳千古的佳作。
指導自學
自學要求:
1.自學生字詞,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通過查閱twxgs網站,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2.正確、流利朗讀本詩,體會詩中詩人的心情;
四、小組合作學習
1.匯報各組自學情況;
2.將不懂的問題在小組內提出,通過結合各自登陸古詩文專題學習網站,查閱資料一同解決問題;
3.用自己喜歡方式誦讀古詩,體會詩人當時的心情。
五、匯報自學情況
1.指名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匯報朗讀。
2.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內容?
3.從一二兩行詩中,你讀懂了什么?
4.這兩行詩是什么意思?(早晨離開了仿佛在彩云中間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導朗讀一二行詩。
6.出示課件“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同學們看到畫面有什么感受?
7.詩人站在船頭,耳邊響起猿猴的啼叫,這一處的叫聲還沒有停,由于小船飛速而下,詩人又聽到另一處猿猴的叫聲,兩岸猿聲連成一片,可見船行的速度真快。在這一行詩里,詩人間接地用“啼不住”突出船快。同學們能體會到這一點,真不簡單!船真的像詩中描述的那么快嗎?
(是詩人的感覺,詩人覺得船走得很快。)
8.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呢?老師給同學講個故事吧:公元759年3月,詩人因受牽連,流放夜郎,行至夔州白帝城時,傳來皇帝赦天下的消息,所有的罪人都免罪。詩人欣喜若狂,撥轉船頭,放舟東下江陵,這首詩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創作出來的。詩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會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詩人順流而下,行船經過三峽,見到長江兩岸奇麗的景色時,那種欣喜的樣子嗎?學生自由描述。
9.這兩行詩表現了行船之快,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輕松、愉快)
10.指導朗讀,學生試讀。
弄懂詩句的意思后,咱們來比一比,看誰能流利地朗讀全詩。(學生朗讀古詩)
11.同學們讀得這么有感情,能說說自己的感受嗎?
(從“彩云間”我體會到,詩人得到免罪的消息后,十分興奮,因此覺得環繞在彩云之間的白帝城特別漂亮。
(猿聲悲啼本來是使人很不舒服的,但是此時詩人卻覺得猿猴的啼叫是在為他歡呼,向他辭行,可見詩人多么高興。詩人此時的心情,不但興奮、激動,而且舒坦,他乘坐在輕快的小船上,欣賞著祖國美麗的山河,想到就要回到家鄉,見到親人,那種心曠神怡的感覺,真是妙極了。)
12.重獲自由的詩人心情無比愉快,他已顧不得描寫兩岸的山光水色了。在這愉快心情的映襯下,江水流得特別快,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到達了;小船也顯得特別輕快,在猿猴的叫聲中,越過了萬重高山。
這首詩不但文字優美,而且感情豐富。來,我們再讀一讀這首詩,試著體會一下詩人當時的愉快心情。(學生自由感情朗讀)
13.指名讀,評議。
14.讓我們一起來分享詩人愉快的心情吧!(播放音樂)背誦。
六、總結
這首詩通過對行船的輕快和沿途壯麗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重獲自由后輕松喜悅的心情。整首詩氣勢奔放,情景交融,極富浪漫主義色彩。
七、作業
1.讀一讀其它描寫三峽的詩篇。
2.給《早發白帝城》這首詩配一幅畫。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早發白帝城》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會認本課7個生字, 會寫5個生字。
2、展開想象,讀懂古詩。通過本課學習,激發學生課外閱讀古詩的興趣。
3、理解詩句意思,想像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4、能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詩句,感受詩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 :理解詩中重點詞句,讀懂古詩,感受詩的意境美 。
教學準備:
1、課件
2、學生搜集這首古詩相關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背誦古詩,導入新課
1、在你學過的古詩中,你最喜歡哪一首,背給大家聽聽。
2、學生分小組比賽背李白的詩。
3、接題并板書。
二、自學詩歌,感知大意
1、讀準字音,并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
2、畫出不理解的地方,通過查閱工具書,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3、通過自學,你學懂了哪個詞或哪句詩?
4、集體匯報交流。
三、品析詩句,理解詩歌
1、朗讀全詩,說說:詩中講述了一件什么事?
2、再讀詩歌,你知道了什么?
3、看課文插圖,啟發學生想象:畫和古詩中的哪些詩句對應?
4、學生自讀。
5、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6、自由朗讀古詩,把詩人的欣喜之情表達出來。
四、精讀品味,感受意境
1、指名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匯報朗讀。
2、讀了這首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說給大家聽聽。
3、指導朗讀古詩,重點是邊讀邊想象。
4、哪兩行詩表現了行船之快?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輕松、愉快)
5、指導朗讀,學生試讀。(千里江陵一日還)
6、展開想象:詩人在可能見到長江兩岸怎樣的景色?學生自由描述。
7、詩人的心情是怎樣的?你從哪些詩句看出來?
8、讓我們一起來感受詩人喜悅的心情吧!課件播放音樂,學生帶表情齊聲朗誦。
9、一邊欣賞畫面,一邊試著背誦這首詩。
10、師生比賽背誦詩歌。
五、古詩拓展,布置作業
1、找幾首李白的詩讀讀、背背。
2、可以是畫、說、默這首詩,可以是收集其他詩人的詩句。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早發白帝城》教案 篇6
師:大家都能背誦這首古詩了嗎?
生:能。
師:請同學們都閉上眼睛試試,不能背誦的同學可以偷偷地看一看書。
生齊背。
師: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腹有詩書氣自華。讀詩還能陶冶我們的情操。四年級的孩子僅僅能背誦古詩是不夠的。同學們都查了資料。誰來匯報匯報。
生:《早發白帝城》是李白被流放到貴州桐梓,途經白帝城,正趕上全國大赦,重獲自由,一時喜極而歌,吟誦出的膾炙人口的詩作。
師:通過誦讀,你體會到詩人當時的心情怎么樣?
生:喜悅、高興。
師:不動筆墨不讀書。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筆,輕聲地讀詩,把你體會到詩人喜悅心情的字眼找出來好好品味品味。
生獨立完成并匯報。
師:你能通過自己的聲音,把你體會到的詩人喜悅的心情傳達出來嗎?試一試。
生讀。
師:老師從你的誦讀中聽到你在努力地進入詩的意境。是的,學古詩,首先你得浮想出那一幅詩意的畫面。要進去,要把自己當作一個詩人。請同學們大膽地想象一下。你對這首古詩的理解,會更加豐富。誰來談一談?
師:現在你就是一個詩人了,請你邊讀邊在腦海中勾勒出這幅詩意的畫卷,然后講給同桌聽聽。
生完成,師巡視。
師:三人行,必有我師。不管你是得到同桌的肯定還是補充,你一定很想把你的感受告訴給伙伴,告訴給在座的老師們。好,你可以下座位選擇你的好伙伴共同一起來完成,你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誰說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
生:……
師:老師這里也有一些建議:(出示小黑板)
■ 寫一篇小文;
■ 編一個故事;
■ 畫一幅小畫;
■ 讀出你的體會;
■ 表演詩歌的情境。
師:你們認為這一個環節需要幾分鐘?
生:……
生進行,師完成。
…… ……
[教學分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新課程呼喚生成的課堂。生成,這教學追求的“千里之行”,與“始于足下”的預設和諧相生。許多教師在課前挖空心思假設過程:學生會如何?我該怎樣引?課前就對結果了然與心。如此編導的生成,也很難說是主體性原則的真正體現。正如我們看到的一樣,學生出乎預料的學習熱情和無法抑制的創造力的出現,雖然有賴于教師突破束縛,擱淺教案,但是,擯棄學生熟讀成誦的“預設”前提,這高潮迭起,精彩紛呈的課堂教學也很難呈現。請讓孩子們盡興誦讀吧!作為教學的主體,生成不能沒有學生預設——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作為中年級的學生,已有能力進行課前預習,了解作者背景,以及識記生字新詞,讓學生課前自學完成。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節省了有效的課堂誦讀時間。“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學生在誦讀中,會不由自主地展開想象的翅膀,入情入境,與詩人心靈相通,感同身受。本案例中,教師沒有慣于傳統讓學生理解具體的詩句,而是先讓學生熟讀成誦,成詩在胸。實際上,學生在誦讀積累中已經完成了一次次言語精神的同構。此時,學生對文本中的形象、情感和音韻才有豐富的感悟。教師也沒必要一遍遍地問學生為什么要這樣讀,“意識上和理念上的到位要比語言的表達重要得多”。就感覺的東西與學生糾纏不休,必將使學生處心積慮揣摩老師意圖,感受言不由衷夸夸其談。
入情悟境,百態千姿。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如臨其景,如見其人,如悟其情。“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案例中,學生邊誦讀邊想象,深切地體會到早晨霞霧繚繞的白帝城之美,領悟了詩人“漫卷詩書喜欲狂”的神采,搭乘輕舟下江陵的愜意,感受到山峽峰巒疊嶂的氣勢。傳統教學的講解被讀取代。學生熟讀自悟的體會才是最個人最獨特的。但學生作為特殊的生命群體,“尊重和珍視學生的獨特視角”,并不意味著教師放棄在這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諸如對比閱讀,發揮想象,整體把握等閱讀方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古詩教學既不能淡化語文本體,也不能偏廢人文內涵。這主要體現在尊重學生內心的體驗,看重其想象、直覺和創造性。但這些并不是以往支離語言一問一答詩句理解所能達到的。教師先入為主的教學,忽視了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更無法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經歷和體驗。學生反復誦讀詩文,整體感知,進行個性化解讀,老師在交流匯報中積極有效的指導,完成對學生的價值導向。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早發白帝城》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五個生字, 正確讀寫“白帝城、江陵、猿聲”等詞語。
2、朗讀、背誦并默寫古詩。
3、學習利用注釋,展開想象,讀懂古詩。
4、理解詩句意思,想像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和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詩句,感受詩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 理解詩中重點詞句,讀懂古詩。
教學方法 直觀法、合作學習、情境感受。
教學準備
1、小黑板、錄音機、古箏曲《高山流水》、李白畫像、生字卡、聽寫本。
2、讓學生課前查閱與這首古詩相關的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ㄒ唬﹦撛O情景 ,導入新課
1、導入:胸有詩書氣質華,讀詩可以陶冶我們的情操。古詩是我國古典文學長河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同學們,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大詩人,猜猜是誰?(出示畫像)
2、你們課前查到了有關李白的哪些資料?
學生利用課前查閱的資料簡要介紹作者李白,教師加以補充。你們的課外知識真不少,通過課外查閱資料,你們對李白還有哪些了解?是的,李白的一生寫下了許多優秀的詩歌,人們又美稱他為“詩仙”。你們會背他的詩嗎?誰能美美地背給大家聽一聽?(配優美的古箏曲)今天,我們要一起來學習討論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出示課題)在學習前,老師為你們帶來了一個有關李白的故事,想聽嗎?(想)請仔細聽師:(講故事)故事發生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李白因受牽連蒙冤獲罪,流放到很遠很遠,荒無人煙的夜郎城。(師聲音低沉)一路上,他的心里極其悲傷,他走呀走呀,途中經過江陵城,沿地勢險要,江水湍急的三峽逆流而上(板示地圖簡筆畫)。當小舟慢慢的,慢慢的行駛到白帝城時,突然他接到了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師聲音激動)“他無罪了,可以獲得自由了”,欣喜如狂的他決定順水行舟,返回江陵城,途中便寫下了一首世人傳誦的古詩《早發白帝城》。(板圖)
2、解題。
(1)“發”在這里的讀音和意思是什么?(fa)(出發)早:早上。 發:出發。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慶奉節城東白帝山上,位于長江三峽一帶。城居高山,地勢險要。(展示地圖)
。2)同學們:讀了這個題目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
(早上從白帝城出發)(早上從白帝城出發去哪里?怎么走的?)
在學習這首詩時就會解決我們的疑問。
(3)這首詩主要內容是什么?
(二)指導學習《早發白帝城》
1.交代學習方法。
。1)今天,老師要教大家一種新的學習方法“五讀法”來學習古詩。什么叫“五讀法”?又該怎樣運用“五讀法”來學習古詩呢?
。2)出示“五讀法” :一讀通,咬準音;二讀懂,解詞義;三讀精,知大意;四讀會,達意境;五會讀,有感情。
2.學生按照“五讀法”開始學習詩句
(1)一讀通,咬準音。(齊讀)
、僬郑撼▃hāo)發(fa ) 間(jian)還(huán)重(chóng)
②字形(出示生字卡)
帝(上中下結構),上邊像“立”不是“立”,下橫變成禿寶蓋,“巾”字在下就是“帝”。組成“白帝城”,在今重慶奉節東的白帝山上。
辭(左右結構),左邊“舌”,右邊“辛”,合在一起就是“辭”,表示離開。(口訣:舌頭辛辣就告辭了)
陵(左右結構)江陵是地名。
猿(左右結構)左邊反犬旁,右上是“土”,下邊是“衣”字去掉點和橫,換成“口”。“猿”是哺乳動物,跟猴相似,比猴大,種類很多,有的形狀跟人類相似,生活在森林中。
啼:左邊“口”,右邊“帝”,合在一起就是“啼”。“啼”指某些鳥獸叫。
。2)二讀懂,解詞義。(小組讀)
你在預習的時候讀懂了哪些詞的意思?或者哪些詞不懂?
朝:早晨。
彩云間:彩云,五顏六色的云霞。間,中間。
辭:辭別、離開。
還:返回。
啼不住:不停地叫。
輕舟:輕快的小船。
萬重山:一重又一重的大山。
。3)三讀精,知大意。(指名讀)
誰能用“代入法”說說每句詩的大意?
。ㄔ绯,作者離開了仿佛在彩云中間的白帝城,遠隔千里的江陵,只要一天的時間就到了。兩岸猿猴的啼叫聲,一聲接一聲還沒停下來,輕快的小船已經穿過一重又一重高山。)
小結翻譯古詩的基本方法:代、調、補、
。4)四讀會,達意境
a,通讀全詩,根據每句詩所寫的內容,給詩分層。每層寫了什么內容?
。ㄟ@首詩分兩層意思來寫,第一層告訴我們詩人出發的時間和到達目的地的時間;第二層寫長江兩岸的景色。詩人的敘述順序很清楚。)
、僦该x第一、二句“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讀后你知道了什么?
。ㄖ懒俗髡咴绯繌陌椎鄢浅霭l,一天的時間就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城。)
、谧髡呤裁磿r間離開白帝城出發的?從詩中哪些詞可以看出來?(詩人早晨從白帝城出發。從“朝”和“彩云間”這兩個詞語中可以看出來,當詩人離開白帝城時,天上彩霞一片。表示他心情是很愉快的。)
“彩云間”一詞,除了寫出時間,還寫出了白帝城的什么特點?(很高)
教師講解: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節縣城東白帝山上,“早晨,紅紅的太陽從東方升起,射出萬道金光,照在山頂的云朵上,云變成了金色、紅色、桔黃色、紫色……環繞山頂,環繞著山頂上的白帝城。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所以作者講在“彩云間”。 邊講解邊板畫“彩云間的白帝城”。
③從白帝城到江陵有多遠?詩人乘船走了多長時間?從詩歌的哪些詞語中可以看出來?
。◤陌椎鄢堑浇暧1200多里遠,詩人乘船只用一天時間就到達江陵了。)
詩中的“千里”,“一日”都是虛指,以空間之遠與時間之短作懸殊對比,說明船開得很快。師:對,同時也可以看出詩人的心情.怎樣?
、苄〗Y:這兩行詩,一是突出白帝城之高,二是反映了行船的速度快,朗讀時,除了要把順水行船速度極快的意思表達出來,還要表達詩人的心情同飛舟一樣輕快。
⑤指導朗讀。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薜诙䦟邮菍戦L江兩岸的景色,作者抓住了什么來寫。
。ㄗプ“猿聲”和“萬重山”來寫。)
⑦作者為什么要寫“猿聲”和“萬重山”?
明確:當年長江三峽,都是高山峻嶺,懸崖峭壁。猿猴的叫聲常常會在深山峽谷中引起回聲,一聲接一聲,聲聲不斷地傳播開去。李白乘船順水而下時,在兩岸猿猴的啼叫聲中,輕快的小船已經穿過一重又一重的大山。作者在這里用猿猴的啼叫聲和重重高山突出行船的輕快和沿途景色的壯麗。
、嘀笇Ю首x(注意把“快”的意思讀出來)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b.引導學生體會詩的意境和詩人的感情。
引導學生看課本的插圖《早發白帝城》。談話:這首詩的詩人李白,當年他受到牽連,被判罪,流放到貴州的夜郎,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個白帝城的地方,忽然傳來皇帝要釋放他的命令,你們想想看,李白的心情怎樣?(十分高興)李白在釋放后寫了這首詩,不但描寫了長江兩岸雄偉壯麗的景色,而且表達了自己經過艱難歲月之后,被釋放的喜悅心情。為什么說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達?
、夙標写ǹ陀^);②心情愉快,急切盼歸(主觀)。
讀了這首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在學習小組討論一下,再試著把想象到的景象畫成簡筆畫。每組選送一幅好作品到班上來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5)五會讀,有感情
a,在這樣的畫面中,假如你是坐在小舟上的詩人,會怎樣來吟誦這首詩呢?
b,男女生起立配樂吟誦這首詩。
c,聽錄音配樂唱《早發白帝城》,學生輕輕打節拍,并配上你喜歡的適當動作跟著唱。
。ㄋ模┛偨Y、填空
1、今天我們用“五讀法”來學習古詩,希望大家能掌握這種方法來更多的古詩。
2、填空(出示小黑板)
《早發白帝城》這首詩是 唐 代詩人 李 白 寫的,通過從白 帝 城到江 陵途中行船的輕 快以及沿途壯麗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輕 松 喜 悅的心情。
(五)布置作業
1、向家長背誦并默寫《早發白帝城》。
2、繼續完成簡筆畫,并給畫配上這首詩,明天在班上展覽。(圖畫紙)
(六)板書設計
出發
古詩“五讀法”
一讀通,咬準音;
二讀懂,解詞義;
三讀精,知大意;
四讀會,達意境;
五會讀,有感情。
早 發 白 帝 城
。ㄌ疲 李 白
早上告別
朝 辭 /白 帝 //彩 云 間,
返回
千 里 /江 陵 //一 日 還。
不停地啼叫
兩 岸 /猿 聲 //啼 不 住,
輕快的小船
輕 舟 /已 過 //萬 重 山。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早發白帝城》教案 篇8
之一
執教:八達小學 李蓉暉
教學目標
1、學會五個生字, 正確讀寫“白帝城、江陵、猿聲”等詞語。
2、朗讀、背誦并默寫古詩。
3、學習利用注釋,展開想象,讀懂古詩。
4、理解詩句意思,想像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的心境,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和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教學重點
通過理解詩句,感受詩的意境美。
教學難點
理解詩中重點詞句,讀懂古詩。
教學方法
直觀法、合作學習、情境感受。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讓學生課前查閱與這首古詩相關的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 新課
1、背誦《絕句》,說說詩意。
2、回憶上節課學習《絕句》的方法,課件展示學習步驟:
、攀熳x古詩
、评斫庠娨
⑶想象意境
、染毩暠痴b
3、師:今天,我們繼續用上一節課的學習方法學習一首唐代詩仙李白的《早發白帝城》。
二、學生利用課前查閱的資料簡要介紹作者李白,教師加以補充。
三、解題
師:這首詩的題目《早發白帝城》,誰知道它的意思?
早:早上。發:出發。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慶奉節城東白帝山上,位于長江三峽一帶。城居高山,地勢險要。(課件展示地圖)
四、指導自學
課件展示自學要求:
1、自學生字詞,自由朗讀本詩,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利用注釋讀懂本詩,體會詩中流露出詩人怎樣的心情;
3、畫出不理解的地方,通過查閱工具書,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五、小組合作學習
1、匯報各自自學情況;
2、將不懂的問題在小組內提出,通過結合各自課前查閱的資料一同解決問題;
3、體會詩人當時的心情。
六、匯報自學情況
1、指名學生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匯報朗讀。
2、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內容?
3、從一二兩行詩中,你讀懂了什么?(詩人從哪里出發、要到哪里去、距離多遠、需要多少時間?)復習“夸張”手法的運用。
4、這兩行詩是什么意思?(早晨離開了仿佛在彩云中間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導朗讀一二行詩。
6、你對后兩行詩是怎么理解的?
7、這兩行詩表現了行船之快,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輕松、愉快)
8、指導朗讀,學生試讀。
七、體會詩人心情及詩歌意境
1、利用課前查閱的資料交流:為什么詩人會覺得船行得特別快?(順水行舟;作者愉快的心理使然。)
2、正因為如此,所以詩人在第一句就寫道“朝辭白帝彩云間”。為什么詩人說白帝城仿佛是在彩云中間呢?(地勢高;作者心情高興。)
3、展開想象:詩人在得到赦免的消息后,他會想些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詩人順流而下,行船經過三峽,見到長江兩岸奇麗的景色時,那種欣喜的樣子嗎?學生自由描述。
4、讓我們一起來感受詩人喜悅的心情吧!課件播放音樂,學生帶表情齊聲朗誦。
5、背誦。
剛才老師發現這首古詩同學們讀得很熟,甚至有很多同學已經會背了。下面請所有能背的同學背給大家聽聽。
老師也想當場背一背,邀請剛才沒背過的同學和我一起來,行嗎?
八、總結
這首詩通過對行船的輕快和沿途壯麗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重獲自由后輕松喜悅的心情。整首詩氣勢奔放,情景交融,極富浪漫主義色彩。
九、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古詩。
2、課外找一兩首李白的詩讀一讀、背一背。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早發白帝城》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利用多種認字方法認識本課7個生字,寫10個生字。
2、理解詩意,體會作者遇赦后乘船東歸的愉快心情。
3、有感情地朗讀,會背誦古詩。
教學建議:
759年,李白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省),行至白帝城遇赦,便乘船返回江陵。輕舟順流而下,迅捷無比;詩人心情暢快,喜悅有加。這首詩使用單純而豪放的語言表達了詩人豐富的情感,情景交融。教學時,可組織學生對照地圖,搜集、參考三峽的資料,看插圖,反復吟誦課文,體會詩人的心情。
“朝”、“還”、“重”三字是多音字,可以通過組詞區別字音。
拓展習題:
一、比一比,組成詞語。
京( ) 永( ) 舟( ) 包( )
景( ) 泳( ) 船( ) 跑( )
二、根據課文填空。
早發白( )城
。 )( )白( )彩 云 間, 千 里 江 陵 一 日( )。
兩( )猿( )啼 不 住,( )( )已 過 萬( )山。
相關資料:
白帝城:在原四川省奉節縣(今屬重慶市)東邊的白帝山上,原名紫陽城。東漢末年公孫述曾占據此地,筑城衛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氣,說井里有白龍跳出來,所以自己是“白帝”,此山是白帝山,城為白帝城。白帝城山峻城高,如入云霄。
江陵:指湖北省江陵縣,距離白帝城約1200里(水路),當中經過地勢險要的三峽。
精品教案:
《早發白帝城》教學設計(一)
教學準備:
字詞卡片、地圖或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出課題。
同學們,你們喜歡唐代詩人李白的詩嗎?誰能背一首?今天我們再學一首唐代詩人李白的詩《早發白帝城》。
板書課題。
教師介紹本詩的寫作背景:公元759年,李白被流放到夜郎。夜郎在現在的貴州省境內,當時是個偏遠的地方。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個叫白帝城的地方。這時候傳來皇帝赦免他的命令,當時李白欣喜若狂,立即動身返回江陵,這首詩就是他離開白帝城的途中寫的。
引導學生說說對題目的理解。
二、讀詩認字。
1、自由讀詩,畫出自己不認識的字,并用喜歡的方式解決。
2、指名讀詩,檢查識字效果。
三、明意悟情。
1、小組內交流不理解的字、詞。
2、提出不明白的問題,全班交流。
3、結合看圖,理解整首詩的意思。
誰愿意說給大家聽一聽?
4、創設情境,配樂朗讀,引導學生一邊聽一邊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5、學生交流。
6、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7、師生評價朗讀。
8、指導背誦。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早發白帝城》教案 篇10
課文簡介:
《早發白帝城》是李白一篇極富浪漫主義色彩的詩歌,這首詩是作者在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因受牽連蒙冤獲罪,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遇赦,乘船返回江陵途中所作。詩中強烈地表現出作者急切高興的心情。
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
1.運用多種方法認識7個生字,會書寫8個生字,在語境中學會多音字“還”。
2.理解古詩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景象,感受詩人的高興,急切的心情,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意識。
過程與方法
1.學生反復誦讀,借助文中動畫,展開想象來理解古詩的意思,體會作者心情。
2.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展開小組討論,對古詩的意思及意境進行理解、感悟。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感受作者的心情,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韻律美,意境美。
2 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設計說明:
通過《早發白帝城》的教學,力求體現素質教育的思想.在教師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優化教學過程 ,提高教學質量.
古詩教學,首先要打破傳統的逐字逐詞逐句牽引,而后串詩意的串講的教學模式,還給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自由發揮想象的空間。因此,在備課時,我緊緊圍繞“以學定教”的原則設計教學環節,以“讀中理解,讀中感悟”為著眼點,從學生已知入手,探討未知.強調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全程參與(課前,課中,課后)。在本詩的教學中,我適時地安排自學環節,鼓勵學生利用工具書查字詞,理解字義,給學生創建自讀自悟的機會。在交流自學成果中,變單純的“師教生”為“生生互學,生生互補,師生互助”,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為學生間的自我啟迪,從而充分的讓學生自主的學習,自悟,自得。本課的教學設計同時較好的去體現“以讀為本”的語文學習理念,讀書的方式多而有效,有自主練讀,有示范讀,有抽生讀,評價性讀,集體朗讀,有感情地讀,吟誦,背誦。學生在一遍遍的朗讀,一輪輪的交流,一次次的探究的過程中,領悟了詩的意境,情感得到了升華。
課堂實錄:
一:創設情景 導入 新課
師:同學們,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著名的大詩人,猜猜是誰呢?(出示畫像)
生:李白
生:是“詩仙”李白。
師:你們的課外知識真不少,通過課外查閱資料,你們對李白還有哪些了解?
生:我知道李白六十幾歲死的。(眾人笑)
師:應該說病逝。
生:李白是61歲病逝的。
師:李白雖然只活了六十多歲,卻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你還了解些什么?
生:李白又叫李太白,他有一本詩集叫《李太白全集》。
生:我知道他寫了九百九十多首詩。
師:流傳至今的大約有九百九十多首。
師:(出示李白簡介)是的,李白的一生寫下了許多優秀的詩歌,人們又美稱他為“詩仙”。你們會背他的詩嗎?誰能美美的背給大家聽一聽?(配優美的古箏曲)
生:我背的是《望天門山》,“天門中……”
師:背得不錯,誰能比她的聲音更洪亮
生:我喜歡背《望廬山瀑布》 ,唐 李白……
生:《古朗月行》……(掌聲響起)
師:(鼓掌)真棒,同學們課下“每周一詩”的活動開展得真好!今天我們再來學習李白的一首詩,看誰能很快記住?
師:在學習前,老師為你們帶來了一個有關李白的故事,想聽嗎?(想)請仔細聽:
師:(講故事)故事發生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朝,李白因受牽連蒙冤獲罪,流放到很遠很遠,荒無人煙的夜郎城。(師聲音低沉)一路上,他的心里極其悲傷,他走呀走呀,途中經過江陵城,沿地勢險要,江水湍急的三峽逆流而上(出示地圖動畫)。當小舟慢慢的,慢慢的行駛到白帝城時,突然他接到了一個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師聲音激動)“他無罪了,可以獲得自由了”,欣喜如狂的他決定順水行舟(點擊小舟)返回江陵城,途中便寫下了一首世人傳誦的古詩《早發白帝城》。板書:早發白帝城
。ㄌ疲 李白
生:齊讀課題
二:理解詩意,感悟意境
師:讓我們一起來靜靜的欣賞這首詩(播放帶著配樂的朗誦)
生:(靜聽,學生表情很專注)
師:再聽一次,注意聽清字音
生:(靜聽)
師: 聽完這首古詩,同學們一定有很多話想說,想說些什么?
生:這首詩真美。我仿佛來到了三峽。
生:我眼前仿佛有一幅美景。
生:我覺得作者很高興。
生:我也好像坐著小船在那里很快的行駛。
師:同學們的想法說得真好,那我們就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帶著你的想法去讀一讀,老師有個小建議,要求讀正確,讀通順。請把書翻到47頁,自己讀。
(生自由讀,老師巡視指導)
師:誰愿意把詩讀給大家聽聽.其余同學要注意聽,是否讀正確了。
。ǔ閮缮x)
生:這兩位同學讀得很不錯,聲音很宏亮,但我想對說:你把“朝”的音讀成“早”了。(謝謝)
師:誰還愿來正確的朗讀?
。ㄒ簧x,全體讀)
師:大家讀得非常好,也談了自己的理解。讓我們再深入地讀一讀,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么,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嘗試自己解決。
。◣熝惨,隨機點撥。生邊讀邊說,同時運用字典查找字義,同桌互助)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讀,一定會有好多收獲。請在小組說一說,也把不明白的問題和小組的同學議一議。
。ㄈ喙卜至鶄大組,教師深入到每個組了解學生討論的情況,同時給與指導。)
師:剛才各個小組討論得非常熱烈,下面請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發言,本組的同學可以補充,其余組的同學也要認真聽,注意補充。
生甲1:我們討論了第一句“朝辭白帝彩云間”,我們讀懂了“朝”是“早上”的意思,早上李白告別了白帝城,看見了彩云。
生甲2:我補充,李白在有朝霞的早晨告辭了很高很高的白帝城。
師: 多了很高很高。
生甲3:書中還用了一個比喻句,高得插入彩云間的白帝城。
師:補充得真好,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白帝城。(指白帝城)
白帝城在山的什么位置?(生:山頂 山尖 山的最高處)
讓我們來看一看白帝城的真實圖像?(出示白帝城真實圖片)
生:哇,太高了。ū娚摽诙觯
生:這座城太高了,我想站在城頂看看,一定很美!
生:真高!所以書中寫了“朝辭白帝彩云間”,白帝城高得像插入了云霄。
師:誰還對這句詩有不同的感受嗎?
生乙1:我認為這里還能看出李白非常高興。
師:能談談為什么嗎?
生乙1;(沉思)
生:我來說:因為當他接到自己無罪可以獲得自由的消息時,心里很高興,看什么東西都很美,即使那天天空沒有彩云,他也會把白云看著彩云。
生:我認為去的時候他的心情很悲傷,三峽兩岸的美景他也不可能去欣賞,即使天空中出現彩云。他也不會發現的,也不會覺得美。
師:說得真精彩,你們有這種生活體驗嗎?(有)那你就用這種高興的心情去讀一讀這句詩,好嗎?
生:(示范讀)
生:我聽出他讀這句詩時真高興。
師:你來試試可以嗎?
生:朝辭白帝彩云間。
(生自由練讀,齊讀)
師:別的組誰愿來說說?
生乙1:我們讀懂了“兩岸猿聲啼不住”,是李白在回江陵城時,聽見兩岸的猿猴在不停的叫,船行的特別快。
生乙2:我補充,船行的特別快,好像一只猴還沒叫完,船已經行到了另一只猴叫的地方。
生乙3:我認為白帝城到江陵城是順水行舟,白帝城還很高,水流得很快,船行駛特別特別的快,“嗖”的一聲,便行駛過很多座山,他眼前看不清兩岸的景物,耳邊只傳來猿猴不停的叫聲。所以他覺得猿猴的聲音是在不停的叫。(熱烈的掌聲在同學和聽課教師中響起)
師:這位同學的理解真到位,真不愧是我們班(生搶著說“演講大師”),在三峽一帶猿猴特別的多,正因為船疾駛而過,作者來不及欣賞兩岸的美景,耳旁只留下猿猴的叫聲,所以書中下一句便寫出“輕舟已過萬重山”。
生:老師,我知道這句的含義(搶著說)
師:那你來給同學們談談吧!
生:船行得非?,好像一眨眼就過了萬座山。
生:我反對,我認為不是真的有萬座山。李白不可能去數,他也數不清。這里的“萬重山”是指“很多很多座山”(掌聲)。
生:這里用了比喻。
生:不是比喻,是夸張。
生:這首詩中還有這樣的寫法:“千里江陵一日還”,“千里”是指很遠的路,
師:同學們討論得很激烈,佩服佩服!叭f重山”和“千里”確實不是實際的數目,是夸張的寫法。萬重山是指很多座山,千里是指很遠的路,在李白的詩中常用到了這種寫法,誰能舉例說說?
生:我剛才背的詩《望廬山瀑布》中,“飛流直下三千尺,(全體學生接著背)疑是銀河落九天”。
生:《贈汪倫》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生:《夜宿山寺》中也有,“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師:同學們的詩詞積累真豐富,是的,這種夸張的浪漫主義手法在李白的詩中常常出現,這正是李白詩詞特有的風格。想象飛快行駛的小船,自己讀一讀這兩句詩。
。ㄉ约后w會練讀)
師:對這兩句詩還有不同感受的嗎?
生:我認為這兩句詩還能看出作者心情非常高興。
師:你從那兒看出的?
生:(沉思)
師:詩中有這樣一個詞“輕舟”,可不可以把它換成“小舟”,(不能)能說說理由嗎?你覺得哪個更好?(生思索)每個同學在小組里說說,大家交流一下。
生:(小組討論,師巡視指導)
生:不行,“小舟”只能代表作者坐了一只小船,不能說明作者的心情。而“輕舟”說明作者的心情很輕松。
生:我還覺得李白由于心情輕松,小船行駛也很輕快,所以不能換“小舟。”
生:李白去時和回來心情不一樣,坐的同是一艘小船,但感覺不一樣,去時可以寫成“小舟”回來就該改為“輕舟”
生:船是順水行舟,當然很輕
師:是的,輕舟比小舟更能表明作者的心情是……?
生:輕松。
生:高興。
生:歡快。
生:興高采烈……
師:那我們就帶著高興,輕松的心情來讀讀這兩句詩。(學生自由練讀,指名讀,老師范讀)
師:別的組還讀懂了別的詩句嗎?
生丙1:我們組認為“千里江陵一日還”,是說李白從白帝城出發,行駛了很遠的路,一天就回到了江陵城。
生丙2:我補充,不是一天,只是好像一天就返回江陵城。
師:很不錯,加了一個“好像”。為什么你加了一個“好象”呢?
生丙2:因為白帝城到江陵城很遠,小船不可能一天就返回,只是他很高興,感覺很快就回去了。
生:我覺得他的心里非常高興,想急著回家,他被判有罪,家里人一定很傷心,他想馬上趕回家把這個消息告訴給家里人,“他沒罪了,可以獲得自由了”,所以感覺像一天就回到江陵城(聽課教師點頭稱贊)。
師:體會得真好,這個“還”就是(生接著說:回家,返回的意思)。
師:你們日常生活中有這種感受嗎?
生:(簡單舉例說)
師:這里還能體會出作者什么樣的心情?
生:著急。
生:急切。
師:是的,這里不止能體會出李白高興的心情,還能體會到急切的心情,誰愿帶著這種體會讀一讀?
。ǔ樯x、小組讀)
師:剛才同學們一起交流了讀懂的內容,體會了作者高興,急切,輕松的心情。還有什么不懂的嗎?
生:“猿聲”是什么意思?
生:猿猴的叫聲。
生:猿猴是一種動物
生:老師,猿猴的叫聲好聽嗎?
師:(出示三峽猿猴圖)猿猴的叫聲很凄慘,常有“杜鵑啼血,猿悲鳴”的說法,說的是猿猴的叫聲很悲慘。
生:那李白聽后不就更傷心嗎?
生:去的時候他聽后肯定更悲傷,回來時就不一樣了。
師:為什么?
生:回來心情好,就像不好看的景物他看見了也覺得很美,聽見猿猴的叫聲他也覺得不那么悲慘。
生:我從“猿聲”中想到我們班一位同學的名字,他叫袁浩,用袁浩的袁加上反犬旁就記住這個字了。
師:你們說得真棒!看景物和聽聲音和人的心情確實很有關。同時還用形聲字的方法記住了這個字。你們還有不明白的嗎?(生搖頭)那我們就帶著我們共同交流的感受再次欣賞這首詩。(生欣賞詩,體會詩意)
師:再次感受完,讓我們用自己的感受,加上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這首詩的含義。
。ㄉ杂烧f,抽生說)
師:伴著優美的樂曲,帶著自己所體會到的感受,有感情的讀一讀。
(生有感情自由地讀一讀)
師:誰能伴著樂曲美美的吟誦這首詩?
生:早發白帝城……
生:我想對說:你讀得真有感情,比我讀得好,可你的聲音有點小,你要是放大一點聲音去讀,一定會讀得更美!
師:(面對作評價的學生)你給她讀一讀好嗎?
。ㄉx,聲音洪亮)
師:(被評價的學生)你還想讀一次嗎?
。ㄉx,聲音洪亮,有感情)(掌聲響起)
師:這么美的詩,還想讀嗎?(想)你們還可以加上適當的動作來吟誦,能背下來的同學還可以背一背。
三、主動識字 探究寫字
師:學習完這首詩,詩中還有許多生字想和你們交朋友,想嗎?自己先讀一讀,并組組詞。
。ㄉ杂勺x)
師:哪個組愿意先來和生詞交朋友?(開火車)(猿聲,辭別,白帝城,江陵城,朝陽,啼不住,一日還,輕舟,兩岸)
。ㄒ越M為單位讀生詞)
師:誰愿意與生字交朋友?
(以小組為單位讀生字,并組詞)
生:朝,朝辭
師:你們同意這個詞嗎?
生:不同意,這不是一個詞,朝是朝霞,辭是辭別。
生:還,還鄉,還書。
師:這個字還讀什么?
生:還(huái)有,
生:朝,朝代
生:這個字還有一個音,讀zhāo,朝霞
師:本課讀什么?
生:讀zhāo……
師:認識了他們,怎樣才和他們真正交上了朋友呢?
(生自己和同桌說說)
生:我和“舟”交上了朋友,船去掉右半部分就是舟。
生:我認為是大船漏水了,只剩下一部分,所以就是舟
生:我的姓名叫周舟,我一定不會忘記這個字。(學生笑了)
生:我給大家猜個謎語:十月十日?
生:是朝,(對)我還可以這樣記,月亮從右邊落下,太陽從左邊升起來,就出現朝霞。
生:我記岸,山下有個廠,廠里有人干,干完就上岸。
生:我和帝交朋友,旁邊的旁的下面“方”換成“巾”就是帝。
生:我記啼,這是一個形聲字,今天我們剛學完帝,再加口字旁,與嘴有關……
師:同學們用各種方法與生字交朋友,有的是字謎,有的是分析結構,有的是按形聲字在記,還有的同學用自己和同學的姓名在記,各種方法真讓老師佩服,這些生字一定很樂意和你們交朋友。老師如果把這些生字放在新的詩句中,你們會讀嗎?(出示詩句:)
1.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2.山凈江空水見沙,哀猿啼處兩三家。
(生自由練讀,齊讀)
師:記住了這些字。怎樣寫才好看呢?回憶我們寫字的方法,自己說一說。
。ㄉ约嚎磿刑镒指裰械纳址治鋈绾螌,可以合同桌討論)
生:我認為這些字有左右結構的字:朝,辭,啼,陵,猿,他們寫時應該左邊稍稍窄,右邊寬,但朝不一樣,左邊和右邊差不多;還有上下結構的字:岸,帝,帝注意上包下,岸要下面托起上面。還有一個獨體字舟,應該把橫寫在橫中線上,兩點在豎中線上。
師:真不愧是我們班的“書法家!”
生:陵的右下邊應是折文不是反文
生:皇帝的帝上面不是立,少了一橫……
師:同學們分析得很仔細,有什么難寫的字要老師幫忙的嗎?
生:陵,啼,舟
。◣熓痉叮鷷,然后將難寫字寫在本上)
四、總結全文 拓展延伸
師:同學們一定有很多收獲,誰愿意把自己的收獲給同學們說說?
。ㄉ浞终劚竟澱n的收獲)
師:同學們的收獲很多,老師也有收獲想和同學們分享,可以嗎?(可以)
我最大的收獲是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李白的這首名詩,更讓我領略到同學們不凡的思維,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同學們課外知識的豐富,我得好好向你們學習。中國是詩的國度,唐詩是中國詩歌藝術的高峰,老師有個想法,課下同學們再收集幾首有關李白的詩,或者唐詩,可以自己查閱資料,也可以幾個同學合作,我們來開個“唐詩交流會”,你們來做老師,給大家介紹,好嗎?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早發白帝城》教案 篇11
之三
佚名
教學內容:學習古詩《早發白帝城》
教學目的:
1 學會本首古詩中的生字新詞。
2 在弄懂詞句意思的基礎上,了解詩歌內容,體會思想感情。
3 能正確、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重難點:有節奏、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教學過程 :
一:組織教學:
二:復習:出示圖片:看圖回憶古詩《絕句》
兩只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教師指導學生朗讀古詩。
出示一段話:(略)
教師指導朗讀。
師:同學們喜歡讀那一段話?說出理由。(喜歡讀古詩,古詩讀起來象唱歌)
師:朗讀古詩要注意節奏,就像大家做操一樣,要跟著節奏,才能做出優美的動作。
三:新課:
師:今天我們學習古詩《早發白帝城》(板書)
1 預習情況,解釋詞語意思。
白帝城 辭 江陵 還
2 出示地圖從圖上找到白帝城和江陵的大概位置。
師:作者正是從白帝城回江陵?那么他用的是什么交通工具呢?(船)
師:你是從什么地方知道的?(輕舟已過萬重山)
同學們思考:作者從白帝城出發到江陵坐船需要多長時間?
師:詩中用多長時間?(一天)
師:為什么用一天就可以到達千萬里的路程?
3 教師簡單講詩的背景:李白在朝中做官時遭人陷害被皇帝流放到很遠的地方中途的赦返回家鄉。這時的李白是懷著異常高興的心情返回家中的。正是因為這樣他才寫下了經典的《早發白帝稱》。
師:那么我們應該以什么樣的感情來朗讀這首古詩呢?(輕松愉快的心情)
板書:朗讀古詩。(創新之處打節奏讀古詩)
師:剛才大家說喜歡讀古詩,因為讀起來比較優美,我們以前用什么樣的方法讀古詩?
(拍手打節奏:一句來兩拍一句四拍一句七拍)
1 學生分別用三種節奏來朗讀古詩,感受詩的節奏美。教師指導學生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2 小結用那一種節奏讀起來比較好?(一句兩拍)大家再來讀一遍。
板書:體會古詩
師:讀完古詩,你從中知道了詩中寫了那些內容?(學生回答)
師:詩中寫了誰從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去?(李白從白帝城出發到江陵去)
師:你是從什么地方知道的?(詩的題目)
師:“發”是什么意思?(出發學生對出發可能不懂,教師稍加講解。例:我們從學校出發到烈士陵園。)
學習詩句: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學生的要學習方法:自己理解,教師啟發。
師:彩云間是什么意思?白帝城沐浴在彩云中間。(解釋詩意)
早晨離開了沐浴在彩云中間的白帝城。
師:白帝城距江陵有多遠?詩中寫了嗎?(相距千里)
師:一千里是真正的一千里嗎?千里不是實數,是一個大概得數字。這樣遠的路程作者什么時候才能到達?。(一日表明速度快)
學生想:一天能到達嗎?現在坐火車到北京還需要一個晚上,坐船一天就能到嗎?
師:從這句話中可以知道作者的心情愉快,所以覺得船行的快。
。▽W生解釋詩意)
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達。
師:作者如此喜悅的心情,他不去欣賞沿江兩岸那美麗的風景嗎?他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聽到了猿猴的叫聲看到萬重的高山)
師:萬重山是什么意思?是一重兩重。(解釋詩意)
在猿猴不斷的叫聲中,輕快的小舟已經穿過了連綿不斷的群山。
朗讀詩意。
小結:這首詩主要講作者在歸途中覺得千里的路程很快就可以到達。表明他無比喜悅的心情。作者還為我們描述了長江兩岸,群山連綿,猿聲不斷,響徹山谷的壯麗畫面。還寫出了一葉小舟快速直下的情景。這些都充分說明了作者歸途的喜悅心情。
師:這樣美的畫面大家不詳把他描繪出來嗎?好,下面大家拿出畫筆來畫出這優美的景色吧。
板書:描繪詩句。
作業 :畫出一幅表現詩句的圖畫。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早發白帝城》教案 篇12
“語文的著眼點不在于理解課文內容,而在于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這是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這首詩的教學,就力求體現素質教育和傳承經典文化的思想,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首先要打破傳統的逐字逐句牽引,而后串詩意的串講教學模式,還給學生獨立思考,發揮想象的空間。為此,我在備課時,緊緊圍繞以學定教的原則設計教學環節,從學生已知入手探討未知,自始自終,強調學生的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教學中,適當安排學生自學環節,鼓勵學生利用工具書查解字詞,給學生創建自讀自悟的機會。在交流成果的過程中,變單純的“師教生”位“生生互學”“生生互補”,變僵硬的教師灌輸為學生間的自我啟迪,從而讓學生自主地學習、自悟、自得。
在具體操作中,采取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有:
1、以讀為主,講讀結合;
2、媒體輔助,優化教學。
好文
很菜
網友觀點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早發白帝城》教案 篇13
之一
佚名
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7個生字,會書寫8個生字,學會多音字"還"。
2、理解古詩內容,體會思想感情,了解祖國山河的壯麗。
3、有感情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和創新意識。
過程與方法:
1、學生反復誦讀,借助插圖,展開想象來理解古詩意思。感悟其意境美、韻律美。
2、展開小組討論,對古詩的思想內容及情感進行分析。
3、引導學生學習課外古詩,擴大學生閱讀量。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體會祖國語言文字的韻律美,意境美。
2、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
一、激情導入 ,創設情境。
1、今天的語文課,咱們要開展一個“闖關爭星”的活動。有信心得到許多“星”嗎?
2、小朋友們,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詩人,他的一生寫下了許許多多的優秀詩文,他的詩熱情奔放、感情真摯,他被人們稱為“詩仙”,是誰呢?(李白)(張貼李白頭像)
3、你們一定知道許多他的古詩,誰愿意背給李白聽一聽?(播放古箏音樂)學生展示古詩背誦,互相評議。
二、揭題釋題,指導方法。
1、小朋友們背得真棒。ǖ玫降谝活w“星”)今天,咱們再來學一首李白寫的詩。
2、(板書課題)這是一首很有名的古詩。(齊讀課題)
3、音讀得真準!課題中有個地名,能找出來嗎?還有個多音字?(給“發”字作個記號,并引導學生組詞:出發)
4、那么,課題“早發白帝城”是什么意思?
5、你們想知道白帝城是什么樣的嗎?老師這里有張白帝城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張貼圖片)
6、一大早,詩人李白乘船從白帝城出發,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去。(板書:江陵學習“陵”字:帶音、說記法、書空)
7、途中要經過地勢險要的三峽(張貼圖片),一路上,他有什么感想呢?讓我們一起學習這首流傳千古的佳作。
8、學習古詩的方法是什么呢?學生說一說。(板書:讀——講——讀)
三、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自己試著讀一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劃下來,可以請教同桌,可以問問拼音朋友,也可以問老師。如果,會讀下來了,讀給同桌聽一聽。
2、誰愿意讓大伙欣賞一下你美妙的讀書聲呢?(指名朗讀,評議)
3、還有誰想讀一讀?(全班齊讀古詩)
4、都把課文讀下來了,現在我們來爭第二顆“星”,讀準字詞。
5、(出示字卡:帝、辭、陵、猿、啼、舟)請位同學當當小老師(一生帶讀,其余跟讀)。咱們來開“大火車”(整排輪流讀字卡)。
6、發現了一些比較難記的字了吧!與同桌討論一下:如何記住它們。
匯報(重點區分:帝——啼)
7、厲害!有這么多的識字方法!那在這首古詩中,你還覺得哪些字的讀音容易讀錯,來給小朋友們提個醒吧!
。ò鍟撼、還、重①說說各自不同的讀音,②重點給“還”字組詞)
8、真棒,這顆“星”歸你們了!
四、再讀古詩,體會情感。
1、這第三顆星可不好得,它要求同學們再讀古詩,邊讀邊想邊看圖,理解詩句的意思,不懂的地方作個記號。
2、與小組成員交流一下你剛才的讀詩收獲。
3、反饋:①你讀懂了哪一句,說給大家聽一聽,其余的同學可以給他補充或幫助。②還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請提出來。(學生互相解決問題,教師適時進行點撥指導。)
4、小結:剛才小朋友們很了不起,自己通過閱讀理解了詩句的意思,送給你們第三顆“星”,F在,我們一起來說一說整首詩的意思:詩人清晨時離開云霞籠罩的白帝城,回到千里之外的江陵只用了一天時間;當兩岸的猿猴啼叫不停時,輕快的小船早已越過了萬重高山。
5、你們知道大詩人李白是怎么寫這首詩的嗎?(學生交流所搜集到的信息,教師簡介背景:李白五十幾歲時曾在永王李粲的手下做事。后來,永王李粲奪皇位,被鎮壓,李白也受到牽連,被判罪,流放到夜郎。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白帝城這個地方,突然接到皇帝赦免他無罪的命令,他隨即乘船回到江陵。)
你們想想,當時李白的心情會怎樣?(板書:喜悅)
6、小結:重獲自由的詩人心情無比愉快,他已顧不得描寫兩岸的山光水色了。在這愉快心情的映襯下,江水流得特別快,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到達了;小船也顯得特別輕快,在猿猴的叫聲中,越過了萬重高山。
7、來,我們再讀一讀這首詩,試著體會一下詩人當時的愉快心情。(學生自由感情朗讀)
8、指名讀,評議。
9、讓我們一起來分享詩人愉快的心情吧。úシ乓魳罚┍痴b。
五、拓展延伸,背詩比賽。
搜集、背誦唐詩,開展“唐詩”交流會。
北師大版小學二年級語文下冊《早發白帝城》教案 篇14
24 古詩兩首
早發白帝城。ㄌ啤畎祝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師:同學們已經學過不少古詩,現在,請你們自由背誦你最喜歡的那一首。
。▽W生紛紛自由背誦)
[以舊引新,激發興趣。]
師:誰愿意先背一首?
生:“泉眼無聲惜細流……”
師:你能告訴大家背的是哪一首嗎?
生:《小池》。
師:背得不錯。誰能比他的聲音更宏亮?
生:“春種一粒粟……”
師:你背的是哪一首?
。ㄉ了迹
師:誰來提示他?
生:他背的是《古風》。
師:對,背詩還要記住詩名。還有誰想背?
生:我背《早發白帝城》!俺o白帝彩云間……”
師:剛才聽了幾個同學的背誦,她的聲音是最洪亮的。
(學生舉手踴躍,又一位同學背誦。)
師:不錯。今天我們還能學習兩首古詩,一首李白的,一首杜甫的。通過課外查閱資料,你們對這兩位詩人有了哪些了解?
[注意了課內外結合,教師的著眼點不僅僅是學會這兩首古詩。]
生:杜甫被人們稱為“詩圣”。
師:李白呢?
生:李白被稱為“詩仙”。
師:人們對他們的詩篇喜愛之極,所以給他們這樣的稱號。還知道別的嗎?
生:我知道李白多少歲死的……(眾人笑)
師:應該說病逝。
生:李白是61歲病逝的。
師:雖然只活了六十多歲,卻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還了解些什么?
生:我知道李白寫了九百多首詩。
師:流傳至今的大約有九百九十多首。知道杜甫嗎?
生:杜甫一生不得意。
師:他一生是在窮困和戰亂中度過的,但這一首詩卻是在他心情愉快的情況下寫的,這在他一生中也是很少見的。這一次,李白暢游廬山,寫下了《望廬山瀑布》。(同時板書)
師:我們已經學過《瀑布》一課,在葉圣陶先生的筆下,瀑布好像是一座珍珠的屏。李白是怎么描寫廬山瀑布的呢?請同學拿出自學提綱。(打出投影片)誰來讀一讀?
(生讀自學提綱。自學提綱:1.讀一讀這首詩,想一想廬山瀑布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2.借助字典或聯系詩句理解詞語的意思,如“生”“遙”“川”“疑”等,并說說詩句的意思。3.記下不懂的問題。)
師:打開書,翻到51頁。按照自學提綱一步一步地學,學完一道題再學一道題。
(學生自學,老師巡視指導。)
。▽W生又讀,有了進步,群體練讀。)
(公開課上再次給讀得不夠的學生以時間,讓其練讀,注意到了學生的差異,教風樸實。)
師:就這樣邊說邊讀,還有讀懂的內容嗎?
生:我把整首詩都讀懂了。
師:可以說印象最深的那句。
生:“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笔钦f瀑布從三千尺那么高的地方飛快地流下來,是從天的最高處落下來的。
師:他有一個詞理解得非常準確,知道是哪個詞嗎?
[啟發學生注意聽,及時發現同伴的長處。同時,不追求統一的答案,注重詞匯的積累和運用。]
生:……“飛”,他說的是飛快的意思。
師:不錯,對剛才那位同學的解釋有不同的想法嗎?
生:“三千尺”并不是真有三千尺那么高,它是夸張。
師:那你想怎么說?
生:瀑布飛快地流下來,大約有三千尺那么高,就像銀河從天的最高處落了下來。
師:他也有一個詞補充得好……
生:“好像”!
師:對。就是這個“疑”字,還有不同的說法嗎?
生:“好似”。
生:“可能是”。
生:“如同”。
生:“就像是”。
師:都可以。這瀑布就像是銀河從天上落下來,多么壯觀!自己讀一讀這兩句,想象一下瀑布奔騰而下的氣勢。
。▽W生自由練讀,指名讀,老師范讀,學生再次練讀。)
師:誰再試試?
生:“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師:讀得好!再現了瀑布宏偉的氣勢。齊讀這兩句。
師:不錯,銀河從九天上落下來,何等壯觀。這里,詩人為什么用上了“疑”字呢?(板書:疑)
生:不是真有銀河從九天上落下來,而是詩人想象出來的,所以用上了個“疑”字。
師:對,這不禁使我們想到了李白的另一首詩,《靜夜思》中,好像也有這樣的筆墨。“床前明月光……”
(溫故而知新。這里不但扎實地解決了“疑”字,而且通過運用,使學生感悟到李白詩詞的風格,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
生:(一起接背)“疑是地上霜。”
師:這神話般的想象,正是李白詩詞特有的風格。想象這景象,自己帶著感情讀一讀這首詩。
(學生自己有感情地讀)
師:剛才同學們交流了讀懂的內容,還有什么不懂的嗎?
生:為什么這里說“疑是銀河落九天”,而不說“像是銀河落九天”?
師:誰幫他解決?
生:因為“疑”就是像的意思。
師:(轉向提問的學生)你比較一下,同一個意思,用哪個字好呢?可以讀一讀,體會一下詩人的想象力。
生:用“疑”更好。
生:為什么“生紫煙”的“生”不用升起的“升”?
[這兩個問題提得多好!質疑環節得到落實。值得稱贊的是,對學生的提問,老師發動全班同學思考,解答,不包辦代替。]
師: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大家怎么想?(板書:生)
生:因為這里還有產生的意思,所以用學生的“生”。
師:對,可以綜合著理解,先產生而后升起。明白了嗎?
(學生會意點頭)
師:隨著大家的想象,我們眼前就出現了這樣的景象,千丈青山襯著一道銀白的瀑布,這瀑布飛騰奔涌,傾瀉直下。這么壯觀的景象只有遠望才能一覽無余。那么該怎樣讀這首詩呢?請你們想象這景象,自己放開聲音讀一讀。
。▽W生自由練談,指名讀。)
師:你們想不想親眼看一看這景象?
生:(齊喊)想!
。ǚ配浵,同時點出畫面中的“生紫煙”、“掛前川”。)
師:現在,你們面前就是廬山瀑布,你們想不想做一回詩人,也來吟誦一下這首詩呢?(再次練讀)
師:做詩人還可以自然些,你們可以加上適當的動作來吟誦,能背下來的同學還可以背一背。
(學生有表情帶動作地練讀統背,后集體背誦。)
師:通過讀詩,我們看到了一很壯美的圖畫。那么《絕句》又會把我們帶入到怎樣的情景中呢?你們自己讀幾遍第二首詩,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學生自由練讀)
師:對于這首詩,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比如能用自己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著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擅長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還有什么別的方法都可以試一試。
[這一環節徹底放開了學生,讓學生自主選擇最喜歡的方式學習,受到他們的歡迎。]
(學生選擇各自喜愛的方式自學《絕句》,老師巡視指導。)
師:畫畫的同學可以繼續畫,選用其他方式的同學能先匯報一下嗎?
生:我用說的方式。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上鳴叫,一行白鷺飛上了蔚藍色的天空。終年不化的積雪……
師:誰能幫忙?
生:應該說遠處的西嶺上有終年不化的積雪。
師:(轉向前—學生)可以這么說嗎?
生:可以。
師:請你繼續。
生:門口停泊著要到萬里之外的東吳去的船只。
師:不錯。其他同學想一想,如果把“含”字的意思加進去,可以怎么說?
生:在翠綠的柳樹上,有兩只黃鵬在自由自在地唱歌……
師:描述得非常生動。
生:一行白鷺悠閑地飛上了蔚藍的天空。從窗口望去,遠處的西嶺上有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要到萬里之外的東吳去的船只。
師:(贊許地點頭)理解得好。誰知道“含”的本義是什么?
生:(搶著答)包含!
師:剛才這個同學的描述好在哪兒?
。ò言u價的權利交給學生,同時加深了理解。)
生:他說得自然生動,不死板。
師:對,這樣解釋就把詩的意境描述出來了。還有用其他方式匯報的嗎?
生:我用讀的方式……
師:畫畫的同學停下筆來,我們一塊兒來欣賞。
生:(大聲)“兩個黃鸝鳴翠柳……”
師:兩只小鳥歡叫跳躍,這句詩該怎么讀呢?你們試一試。
。▽W生自由練讀)
師:誰愿意展示一下?(一生讀)
師:對前兩句,有沒有不同的讀法?
生:(輕快地)“兩個黃鶴……”
師:(贊許地)好!連詩人愉快的心情都讀出來了。大家再試一試。(學生再次自由練讀)
師:這景象在同學的筆下也已經畫了出來。誰來展示?
。▽嵨锿队罢故疽粚W生的簡筆畫)
[這幾個回合中,老師的激勵語言很精彩,學生學得很開心。]
師:請你用詩句描繪一下你的畫。
生:(指著畫上的景物)這是“兩個黃鶴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這是“窗含西嶺千秋雪”,這是“門泊東吳萬里船”。
師:那詩人在哪兒呢?(眾人笑)
生:(沉思片刻)詩人應該在房子里。
師:干什么呢?
生:在望著窗外的景象做詩。
師:(滿意地點頭)你真正理解了“窗含”的意思。
師:如果我們給這幅畫添上顏色,可以加上哪些顏色呢?
生:柳樹可以添上綠色。
師:什么樣的綠?
生:翠綠。黃鶴可以加上黃色。
師:好,這樣的色彩才夠明快。再看詩句,還有沒有?
生:天要畫成藍色,白鷺和積雪是白色的。
生:船是土黃色的。
生:房子是……
師:千萬種顏色都畫得出來,你們再看詩句,詩中有什么是畫不出來的呢?(學生們沉思)
生:黃鸝的叫聲畫不出來!
師:對,這是聽不到的。繼續找。
生:“一行白鷺上青天”中白鷺飛時的動作畫不出來。
師:詩人不是畫家,但僅僅用了二十八個字,就畫出了一幅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絢麗多彩的圖畫,這就是詩的想力。咱們來一次畫配詩,同學們可以用詩句來描繪這幅畫。
[總結得準確、適時。在理解的基礎上,再次啟發學生體味古詩的內涵和魅力,感受到語言的深蘊,這種審美教育對學生終生有益。]
生:(看著圖畫,練習背誦,紛紛舉手。)
師:不少同學想試一試,咱們一塊兒來背誦。全體起立,背誦時可以加上適當的動作。(全班同學放聲背誦)
師:回去繼續背誦這兩首詩。李白流傳至今的詩大概有九百九十多首,杜甫流傳下來的大約有一千四百多首,除了學過的,同學們再找一兩首,下節課你們來做老師,給大家介紹,好嗎?下課!
[這種作業改變了傳統的作業內容,使課內學到的知識延伸到了課外,擴大了信息量,培養了自學能力。]
總評:
張立軍老師執教的這節課,40分鐘學習了兩首古詩,容量大,方法活,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很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節課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打破,F,改革古詩教學的課堂結構
這節課,較大的突破就是改變了古詩教學由老師牽引著學生,逐字逐句串講詩意的傳統做法。課堂上,從學生自由背誦學過的古詩開場,引出今天要學的兩首古詩。而后,安排自學時間,使學生有一個潛心讀書的過程。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讓學生匯報“讀懂了什么”,師生共同討論,互相補充。對于學生沒有弄懂的問題,老師安排了質疑環節,啟發學生共同探討。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在學生自由發表意見的探討中,完成了教學任務。這種設計,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使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老師只是一個參與者、合作者。
為了改變串講串問的教學結構,張老師抓住重點進行教學。兩首古詩沒有平均地使用力量!锻麖]山瀑布》和《絕句》相比,第二首易學好懂。于是他把第一首詩作為教學重點,又抓住第一首詩中的后兩句為重難點來突破。因此,增大了這節課的教學容量,節省了教學時間。
二、以學定教,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1.自學時間充分。
安排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學,學生能靜下心來認真思考,寫寫畫畫,動手查查字典,同桌的還可以商量商量,學生學得主動,的確有所收獲。自學提綱的設計,符合四年級的要求,同時滲透了學習古詩的方法,潛移默化培養自學能力。
2.質疑環節落實。
在匯報了讀懂內容的基礎上,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而且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課堂上學生提出的問題很有水平。如,“疑’是“像”的意思,為什么這里不用“像”?為什么“生紫煙”的“生”不用升起的“升”?張老師并不急于解答這些問題,而轉向全班學 生:“誰幫他解決?”“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大家怎么想?”很巧妙地把“球”又傳給了學生。
3.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第二首古詩。
基于《絕句》淺顯易學的特點,學習這首古詩時,張老師宣布:“對于這首古詩,同學們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學習。能用自己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著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擅長畫畫的同學可以畫一畫。還有什么別的方法都可以試一試!边@樣的安排徹底放開了學生,讓學生自主選擇最喜歡的方式學習,真正體現出對學生的尊重,體現出教為學服務的思想,課堂氣氛熱烈。
三、創設情景,以讀為本
為了增強教學效果,激發學生朗讀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壯美,體會到詩人的思想感情,張老師千方百計創設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置身于大自然中。如,老師的配樂范讀,投影打出的畫面,錄像片中真實的廬山瀑布,有感情色彩的激勵語言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學生入情入境,充分地展開了想象,提高了教學效率。
與此同時,張老師以讀為本,把讀和理解、讀與想象等有機結合,并不斷提高讀的要求,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學習理解地讀,投入感情地讀,配畫加上動作地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直至會背誦,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詩詞的想象力,領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凝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老師舍得花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自由練讀”,讓讀得不夠的學生再讀,重視了群體活動,同時也注意到了學生的差異,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四、主導作用發揮得當
在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時,老師能順勢引導,隨機應變,表現出對古詩的準確把握和深刻理解。如,觀察點的巧妙解決:“我應該站在哪兒望著廬山瀑布來吟誦這首詩呢?”當一學生沒有說準時,老師問:“誰還有不同的意見?”當學生能聯系詩句說準觀察點后,老師仍引導到“再看一看題目,還有補充嗎?”這些指導與點撥,及時、準確、到位。另外,激勵語言的運用,也體現出素質教育的思想,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少了老師個人風采的展示,多了切實為學生服務的應變。
五、加強了課內外的結合
課堂上啟發學生互相交流查閱資料的收獲,不但擴大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這對學生終生有益。特別是課后作業的布置:“除了學過的,同學們再找一兩首,下節課你們來做老師,給大家介紹!焙苡行乱,它打破了課內外的界限,擴大了學生的課外閱讀,這正是素質教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