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煮書》教案(通用6篇)
鄂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煮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獨立學會課文中出現的10個生字;會認9個生字,理解“煮書、消化、品味”等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通過對煮書的理解,引導學生緊扣爺爺的話,抓住關鍵詞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幫助學生養成積累和運用關鍵詞語的習慣,培養會讀書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教學重點:
1、學習運用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消化”,“品味”等詞語的意思。注意小作者思想感情的的變化“奇怪”“疑惑不解”“豁然開朗”,通過此線索,讀出課文中小作者的語氣。
2、理解“煮書”的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煮書”的含義;知道讀書的方法,讓學生知道應學習的讀書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和學習習慣。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時數: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目標轉化。
教師板書課題,指明讀題。質疑:同學們你們看了課題之后有什么感受?
(學生質疑,煮書真的是把書拿到鍋里去煮嗎?)
師:現在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來學習課文。
二、 自主學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順句子。找出不理解的詞語,并作記號。
2、匯報自學預習情況。
A出示生詞:
文章、品茶、糧食、所以、語文、犯愁、煮書、火鍋、杜甫、誦讀、否則、牢記、妙詞、佳句、一篇文章、疑惑不解、豁然開朗、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3、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教給學生,通過查字典了解詞意的方法。)
4、小組合作,分段朗讀全文。
5、自由讀,思考:讀了課文后你知道了些什么?還有什么不理解的?請做上記號。
6、同學們帶著問題讀課文,邊讀邊想邊畫。
三、學習課文,品讀課文第一部分。
1、指名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看圖理解:蒼勁有力(蒼老挺拔)
2、教師重點指導學生讀好,“我”覺得奇怪,疑慮的語氣。
3、全班朗讀此段。
四、指導學生寫字。
1、明確讀詞,復習要寫的遼。文章、品茶、糧食、所以、語文。
2、教師范寫。請學生點評。
3、學生獨立練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分別指7名學生朗讀本課的7個自然段。(讀后請全班的同學評一評)
二、品詞析句,體會感悟。
1、學習課文第2、3、4自然段。
A指名學生朗讀“我”和爺爺的對話。
重點理解: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現場查字典,選義項;把選出的意思抄在書上)
“消化”—食物在人或動物體內,經過腸、胃的作用,變為能夠被機體吸收的養料。
B小級討論:本課的“煮書”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全班學生,反復朗讀第4自然段。找出有關的語句劃下來。
(能反復誦讀品味,非把書熟讀透不可。)
“品味” ——咀嚼和體味,深層次的感悟,細細品位是為了深入淺出的理解。
C同位合作,反復朗讀品味爺爺說的話。
2、學習課文第5、6、7自然段。
A分角色朗讀第5、6、7自然段。
B師:大家想重點煮哪一段?(第六段)
C指名讀一讀,第六段。說說讀后有什么感受?
3、分角色朗讀課文。
A分小組自主合作學習:一個同學讀“我”,一個同學扮爺爺,其他同學扮旁白。
B請小組全班交流展示。
C評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理解得好才會讀得好。
D全班分角色朗讀。
三、拓展提高,課外延伸。
1、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讀書方法。
2、推薦讀書方法:
毛澤東:三復四問,不動筆墨不讀書。
魯迅:既要泛覽,又要專注,”活讀”和”參讀”
華羅庚:慢工夫打基礎,厚薄讀書法
3、課后收集有關讀書,學習方法的名言警句。
板書設計:
6.煮 書
告訴我 什么是煮書:讀書讀透
爺爺---------→
怎么煮:讀課文
四,預習作業
1、 讀第六課三遍,會認,會寫課后生字。
2、 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3、 劃出文中你覺得好的詞或句。
鄂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煮書》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課文通過爺孫倆圍繞“煮書”展開的交談,告訴學生的方法——反復誦讀品味,讀熟讀透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爺爺深入淺出的講解都是由“我”為題引出的,通過學習也可啟發學生明白借鑒別人的學習方法固然重要,但結合自己的實際摸索出適合自己讀的書、學習的方法更重要。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獨立學會課文中出現的10個生字;會認9個生字,理解“煮書、消化、品味”等詞語的意思;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通過對煮書的理解,引導學生緊扣爺爺說的話,抓住關鍵詞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幫助學生養成積累和運用關鍵詞語的習慣,培養會讀書的能力,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教學重點:
1.學習運用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消化”,“品味”等詞語的意思。注意小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奇怪”“疑惑不解”“豁然開朗”,通過此線索,讀出課文中小作者的語氣。
2.理解“煮書”的含義;
教學難點:
理解“煮書”的含義;知道讀書的方法,讓學生知道應學習的讀書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和學習習慣。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內容:
1.初讀課文,讀順課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2.認識生字新詞,初步感受讀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目標轉化。
教師板書課題,指名讀題。質疑:同學們你們看了課題之后有什么感受?
(學生質疑,煮書真的是把書拿到鍋里去煮嗎?)
師:現在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課文。
二、自主學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找出不理解的詞語,并作記號。
2.匯報自學預習情況。
A.出示生詞:
文章、品茶、糧食、所以、語文、犯愁、煮書、火鍋、杜甫、誦讀、否則、牢記、妙詞佳句、一篇文章、疑惑不解、得心應手、豁然開朗、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3.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教給學生,通過查字典了解詞意的方法。)
疑惑、得心應手、豁然開朗、疑惑不解、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4.小組合作,分段朗讀全文。
5.自由讀,思考:讀了課文后你知道了些什么?還有什么不理解的?請做上記號。
6.同學們帶著問題讀課文,邊讀邊想邊畫。
三、學習課文,品讀課文第一部分。
1.指名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看圖理解:蒼勁有力
2.教師重點指導學生讀好,“我”覺得奇怪,疑慮的語氣。
3.全班朗讀此段。
四、指導學生寫字。
1.明確讀詞,復習要寫的字。文章、品茶、糧食、所以、語文。
2.教師范寫。請學生點評。
3.學生獨立練寫。
第二課時
學習內容:
理解“煮書”的含義;知道讀書的方法,讓學生知道應學習的讀書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和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分別指7名學生朗讀本課的7個自然段。(讀后請全班同學評一評)
二、品詞析句,體會感悟。
1.學習課文第2、3、4自然段。
A.指名學生朗讀“我”和爺爺的對話。
重點理解: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現場查字典,選義項;把選出的意思抄在書上)
“消化”——食物在人或動物體內,經過腸、胃的作用,變為能夠被機體吸收的養料。
理解、吸收所學的知識;
B.小組討論:本課的“煮書”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全班學生,反復朗讀第4自然段。找出相關的語句劃下來。
(能反復誦讀品味,非把書讀熟讀透不可。)
“品味”——咀嚼和體味,深層次的感悟,細細品位是為了深入淺出的理解。
C.同位合作,反復朗讀品味爺爺說的話。
2.學習課文第5、6、7自然段。
A.分角色朗讀5、6、7自然段。
B.師:大家想重點煮哪一段?(第六段)
C.指名讀一讀,第六段。說說讀后有什么感受?
3.分角色朗讀課文。
A.分小組自主合作學習:一個同學讀“我”,一個同學扮爺爺,其他同學扮旁白。
B.請小組全班交流展示。
C.評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理解得好才會讀的好。
D.全班分角色朗讀。
三、拓展提高,課外延伸。
1.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讀書方法。
2.推薦讀書方法:
毛澤東——三復四問、不動筆墨不讀書,
魯迅——既要泛覽,又要專注,“活讀”和“參讀”
華羅庚——慢工夫打基礎;厚薄讀書法;
3.課后收集有關讀書、學習方法的名言警句。
鄂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煮書》教案 篇3
一、說教材
《煮書》是小學語文鄂教版第五冊第五課,本次說課主要圍繞著第一課時進行說課。課文通過爺孫倆圍繞“煮書”展開的交談,告訴學生讀書的方法——反復誦讀品味,讀熟讀透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從爺爺深入淺出的講解中,不難明白借鑒他人學習方法固然重要,但結合自身實際摸索出適合自己的讀書、學習的方法更為重要。文章字里行間投射出對知識的理解和渴求,有利于培養學生樹立科學的學習觀,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鄂教版第五冊的第二單元圍繞“學習和生活”這個話題,編選了三篇課文,課文都很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在細讀《煮書》后自會明白,書是人類的朋友,教師是學生的朋友。
二、說學情
三年級的學生在低年級的基礎上有了一定的讀寫能力,但是低年級的學習方法以及老師的教學方法有了比較大的改變,老師課堂上的重點也從字詞的教學向閱讀教學轉移,但畢竟還是三年級剛剛開始,這個轉變在課堂上是潛移默化的進行。所以《煮書》這篇課文安排在這里是非常巧妙的,是希望學生通過學習課文,了解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三、說教學目標
全課的教學目標:
1、 學會10個生字,會認9個字,讀準多音字“卷”。
2、 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分角色朗讀課文。
3、 通過朗讀課文,知道讀書的方法,逐步認識到應學習、培養好的讀書方法,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
1、學會10個生字,會認9個字,讀準多音字“卷”。
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的讀課文。
3、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教給學生質疑的方法。
4、學寫生字“茶、食、然、朗”。
四、說教學重難點
全課的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理解“煮書”的含義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難點:學會10個生字,會認9個字,讀準多音字“卷”,能正確的讀課文,這個是重點,難點是教給學生質疑方法,學會寫四個生字,初步感受讀書方法。
五、說教法
采用視頻展示儀小黑板與板書相結合,運用學生自學,互學,朗讀,學生討論,老師歸納的方法完成本課教學。
六、說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1、針對本班學生自身特點,故每次上課總是要先復習舊課,首先進行聽寫。聽寫的詞語為“高低不平、勇往直前、崎嶇不平、讀書、學然后知不足”寫完后學生在視頻展示儀上展示,互相改作業。(此處用時三分鐘)
2、用紅粉筆板書“煮”誰認識這個字?指名學生讀。給這個字組詞,“煮飯、煮菜、煮餃子。。。。。。”哦,我們一般做的飯菜用“煮”。板書“書”(黃色粉筆)那這兩個字組成的詞卻和我們平時說的“煮”有些不一樣,誰來讀讀?指名學生讀課題。
3、教會學生質疑方法之一:看到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學生質疑。教師相機板書:質疑方法針對文章的題目質疑。
4、小作者和你們有一樣的疑問,來,讓我們一起帶著問題去學習課文。
(二)新授課
1、初讀課文,注意把生字的字音讀準,讀完課文后,把生字讀一讀。這個環節一個是讓學生整理的感知課文內容,另一個目的是檢查學生前一天在家里的預習情況。
出示多音字“卷”讀音并組詞。讓學生初步了解,卷在做動詞的時候,讀三聲,在做名詞的時候讀四聲。出示小黑板,讀小黑板上的生詞。學生自由讀,指名讀,領讀。讀完后,問,通過昨天的預習,你理解了那些詞語,說說你理解的詞語的意思。(對詞語的理解是本學年段的重難點)在小黑板上還有一對反義詞,你找出來了嗎?(近義詞和反義詞的訓練也是詞語學習中的需要突破的難點)
看看小黑板上,老師把四個生字的寫法不一樣的“點”給標出來了,你們仔細的看看,這四種點的寫法有什么不一樣嗎?學生自己觀察,自己說說四個字中的點的寫法的區別。
在《練字本》上把這四個字描一個,寫一個,注意點的寫法。這里及時的完成寫字作業是為了鞏固學生生字的記憶。(此處用時22分鐘,是整節課中用時最多的部分,因為考慮到本課的生字詞非常多,而且學生又剛剛從二年級升上來)
2、指名學生讀課文,其他學生認真聽,注意看是不是把生字都讀準了。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你還有那些不明白的地方。(說文章的主要內容就指名一個學生就可以了,這個設置對三年級上學期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對于質疑,在這里就是要教會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完成質疑,并且板書)
3、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小聲讀第一小節,說說第一小節說了什么意思?“蒼勁有力”是什么意思?看展示儀,看這兩個大字,你有什么感覺?讀這一句話,用朗讀來表達蒼勁有力這個詞語的意思。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4、小節本課所學內容,提示下節課所學內容。
(三)作業
完成《課堂作業》第一二兩題。
七、說反思
1、 對課時的分配不是非常合理。第一課時其實可以順勢的解決學生的第一個問題“什么是煮熟?”就直接安排在學生說完了文章的主要內容之后,可是當時我放過了這個問題,第一個課時就顯得比較弱一點,即使是三年級的開頭,也應該是可以安排進來的。
2、 開課中的聽寫,可以利用其它時間完成。放在課堂中,一個是占用了本課時的教學時間,再一個把完整的課堂人為的進行了切割。
鄂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煮書》教案 篇4
作者:沈高明 發表時間:2004-4-28 閱讀次數:122
設 疑 解 惑 主 體 感 悟
(作者:陸渭清)
師:板書課題——“煮書”
同學們,你們看了這個課題有什么問題?
生:什么叫“煮書”?為什么要“煮書”?
生:怎樣“煮書”?
生:為什么要用“煮書”作為課題?
……(略)
師:好,同學們圍繞課題提出了許多有質量的問題。下面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讀課文,邊讀邊想邊畫,相信你們一定能解決這些問題。
生:帶著自己提出的問題讀課文。
[評析:這一教學過程 ,從審題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思維得到了激活。學生有了探求知識的欲望,為后面的學習作了有力地鋪墊。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提倡的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師:誰來說說你讀懂什么?
生:我知道了什么叫“煮書”,就是“常常反復誦讀品味,非把書讀熟讀透不可”。
生:我知道了“煮書”的好處是“不僅能體會文章情感,還可以牢記妙詞佳句。”
生:我還知道了怎樣“煮書”。就是“每天清晨起來,放聲讀上幾遍,仔細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啊!”
師:出示相關語句。
誰能把這些語句讀好?先自己讀讀。
生:自讀。
師:誰來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讀得怎樣,要說出理由。
生:讀。
生:評議。
生甲說:讀得好。因為讀出了課文的內容。
生乙說:他讀得很流暢,但沒有把爺爺的語氣讀出來。
師:你能讀得更好嗎?
生乙:讀。
生:齊讀。
[評析:這一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教學情景,體現了合作學習,相互促進的主體意識,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學習活動中,提高了自己的朗讀水平和鑒賞能力。]
師:我們已經讀懂了課文,你們想不想把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語言表演出來?
生:齊聲說“想”。
師:好。那么,你們先分組準備一下。
生:分成四人小組作準備。
師:巡回作指導。
師:誰起來表演?
生:紛紛要求上來表演。
生:表演。(略)
[評析:學生的表演惟妙惟肖,在入情入景的表演中,學生加深了對內容的理解,內化了課文語言,提高了語言表達的能力,增強了合作意識。]
師:同學們,學了這篇課文我們知道什么是“煮書”和怎樣來“煮書”。那么,你們能不能說說在平時的讀書學習中,是怎樣“煮書”的?或你準備如何來煮書?
生:踴躍發言。
生甲:我是這樣“煮書”的:平時我拿到一篇課文,總是先把課文讀熟,然后邊讀想邊在書上做上記號。
生乙:我是這樣讀書的:我讀書時總是邊讀邊思,碰到不懂的地方問別人。
生丙:我以前讀書很馬虎。學了這課后,我懂得了怎樣讀書了。以后我要認認真真地讀書了。
……(略)
[評析:學生的發言,有的用剛學到的內容談自己的讀書打算,有的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談自己的學習方法。既把書本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又與自己的學習實踐結合起來,可謂一舉兩得。]
總評:
這一教學片斷,以學生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學生在具體的語言實踐中,提高了自己的語文能力。正如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那樣,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學習活動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從中受到熏陶、感染,從而達到學習語文的目的。
鄂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煮書》教案 篇5
我在教學《煮書》一課時,因為這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我采用了自學討論式的教學模式。
導入新課時,我先板書“煮”,然后讓學生認讀后組詞,找幾個同學組幾個詞后,轉入正題:同學們組的詞大家都很熟悉,沒有不懂的,可你們聽說過“煮書”這個詞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十一課《煮書 》,看看是怎么回事?導入從語文基本的練習組詞開始,學生不知不覺被引入到課文的學習上,方法簡便、有效。
在教學課文時,我采用直奔重點的學習方法。課后題2是學習重點。在學生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后,組織學生按照此題要求默讀課文,在課本上圈點勾畫。同桌或前后桌討論、交流后,找一部分學生在全班面前匯報心得體會。這一環節體現了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著意于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習慣,讓學生在這樣的學習中體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在探究中獲得新知識和能力的樂趣。
大閱讀教學理念告訴我們,要拓展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要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帶著更深、更新的問題走出課堂。所以課文的最后我又安排了拓展延伸的環節。在學生學完課文后,組織學生談對《煮書》中提出的學好語文的的重要途徑的看法 ,再說出自己認為還有哪些途徑。如此,深化學生對學好語文的幾條途徑的認識,開闊了視野。
鄂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煮書》教案 篇6
阿城市解放小學 王海娟
我在教學《煮書》一課時,因為這篇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我采用了自學討論式的教學模式。
導入新課時,我先板書“煮”,然后讓學生認讀后組詞,找幾個同學組幾個詞后,轉入正題:同學們組的詞大家都很熟悉,沒有不懂的,可你們聽說過“煮書”這個詞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十一課《煮書 》,看看是怎么回事?導入從語文基本的練習組詞開始,學生不知不覺被引入到課文的學習上,方法簡便、有效。
在教學課文時,我采用直奔重點的學習方法。課后題2是學習重點。在學生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后,組織學生按照此題要求默讀課文,在課本上圈點勾畫。同桌或前后桌討論、交流后,找一部分學生在全班面前匯報心得體會。這一環節體現了課程改革積極倡導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著意于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習慣,讓學生在這樣的學習中體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在探究中獲得新知識和能力的樂趣。
大閱讀教學理念告訴我們,要拓展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要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帶著更深、更新的問題走出課堂。所以課文的最后我又安排了拓展延伸的環節。在學生學完課文后,組織學生談對《煮書》中提出的學好語文的的重要途徑的看法 ,再說出自己認為還有哪些途徑。如此,深化學生對學好語文的幾條途徑的認識,開闊了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