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圖書館》教案(精選3篇)
《小小圖書館》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探索并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的計算方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知識間的遷移能力,體會計算方法的多樣化。發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3、情感目標:感受數的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探索并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的計算方法,體會計算方法的多
樣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1、出示:"小小圖書館"的主題圖。
請學生觀察圖和統計表,然后提出數學問題,請學生先在小組中討論。在小組中討論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中,寫出所提的問題,不會寫的字用拼音代替。
學生可能提出:(1)兒童畫報還剩多少本?
(2)故事書還剩多少本?
(3)連環畫還剩多少本?……
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應給予鼓勵
(二)、自主學習,探索算理。
1、嘗試解決問題。
先對"兒童畫報還剩多少本?"進行討論。要求這個問題,需要哪些條件,并列式: 33 - 7 =
讓學生嘗試計算,有個自由發揮的空間,并讓學生有充分發表意見的機會。
2、探索算理。
請學生匯報,同學之間可以互相補充,幫助。
方法一:借助小棒。
方法二:借助計數器,進行撥珠計算,先撥出33,減7時,個位不夠減,向十位上借1,個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減7得6,,合起來就是26。
方法三:13 -7 =6 ,20 +6 = 26 。
方法四:7 - 3 = 4 ,30 -4 =26。
方法五:3 3
- 7
2 6
豎式計算:(1)、數位要對齊,個位對準個位,十位對準十位。
(2)、從個位開始計算,個位不夠減,向十位上借1,十位上的3借1后剩2,個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減7得6,,合起來就是26。
3、比較討論算法的簡便性。
一、二兩種方法,比較直觀,需借助實物,所以三、四、五的計算方法較為可取。
(三)、實際應用。
1、完成教科書第58頁的"試一試"第(1)題。
故事書還剩多少本?
讓學生觀察統計表,在書中獨立試著完成。
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只要對就應給予肯定。
2、"試一試"的第(2)題。
連環畫還剩多少本?
讓學生觀察統計表,在書中獨立試著完成,并匯報。
3、完成教科書第59頁的"練一練"第1題。
利用計數器,通過圈小棒的過程,幫助學生獲得感性認識,在操作的基礎上將進一步體會計算方法。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進行討論與交流,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應給予及時指導。
4、書59頁的第2題。
48-9= 53-6= 70-7= 32-3=
獨立豎式計算。
(四)、總結。
今天有什么收獲?結合算式,說說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的計算方法。
板書設計:
小小圖書館
33 - 7=26 13-7=6 33 7-3=4
20+6=26 - 7 30-4=26
26
(1)、數位要對齊。
(2)、從個位開始計算,個位不夠減,向十位上借1,十位上的3借1后剩2,個位上的3加上10得13,13再減7得6,合起來就是26。
《小小圖書館》教案 篇2
本節課的教學,經過實際教學檢驗,既有成功之處,又有不足,概括下來有以下幾點:
1、 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愿望。“ 興趣 ” 是最好的老師,是小學生學習的動力。本節課針對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了學生喜聞樂見、生動有趣的問題情境。根據以往的經驗,學生在學習加減法時,往往不感興趣,而加減法這部分內容卻又相當重要。為了使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感興趣,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將學生熟悉的兩個情境組成情境串,把教材中小小圖書館中的情境圖進行了改動,“學校的圖書館向我們開放,然后又去圖書館借書。”依此設計了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使之直觀形象、生動有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能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通過教師小小圖書館的故事,使學生自覺的融入新知識的學習,并產生了學習的興趣和探究的欲望。
2、課堂上教者還為學生留下了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大膽地想、大膽地說、充分釋放每一個孩子的潛能。學生的思維含量在不斷地增加,在思維的碰撞中不時地迸發出創新的火花。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非常注視學生的交流和分析問題的邏輯性,學生對自己的所思、所想,能用準確的語言進行表述,使自己的表達能力、分析能力都得到了鍛煉。本節課還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只是一個組織者、引導者的作用。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自主探究,想出了一種種計算方法。培養了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探究的能力。
3、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先讓學生進行估算,計算后又說明了估算可以檢驗計算結果的正確性,培養了學生估算意識,這也大大體現了新的課程理念中,重視估算、發展估算這一先進教學方式。
4、在解決236-118這一問題時,先是讓學生用計數紙在236個小方格里圈出118個,并說明圈的方法,讓學生在圈的過程中想一想是怎樣算的,這把抽象枯燥的計算變得生動、形象,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來理解算法。但學生在說圈的過程時,有一名學生已經理解了算理,但沒有敘述清楚,此時教師應再進一步引導:在幾十里圈出10?我相信,這個學生一定能說得很明白。
5、在學生板書豎式計算時,沒有寫減號,教師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這些細節問題,及時給予糾正。
6、在探討淘氣說得對不對時,教師結合具體情境,充分地讓學生體驗到了驗算的重要性。
7、最后的游戲活動體現了寓教于樂的新課程理念,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8、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對課堂時間的調控和分配能力。由于本節課教師對所執教的學生不是很熟悉,所以在配合上可能不是很密切。
9、從教師的基本功來看,教師的教態親切自然、不急不燥,當學生遇到問題時,能夠耐心而細致地進行引導、解決。我相信:她的穩重大方,一定給在場所有的聽課教師和全體學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0、本節課還注重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教師不僅交給了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更注重了讓他們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了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一旦書本世界與學生的生活世界實現了有效的溝通,學生將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挖掘無盡的知識財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學生豐富的學習資源。
《小小圖書館》教案 篇3
教學內容 課本第58、59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的口算方法,正確計算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的題目。
2.培養學生如初步的觀察力、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
3.進一步滲透要認真學習、細心計算的思想教育。
重點難點 1。借助操作與直觀,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口算的算理及算法,正確進行口算。
2.掌握口算過程,正確進行口算是難點。
教具準備 主題圖,投影片,計數器,小棒等。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
一、復習
1。復習20以內的退位減。
老師用投影片出示題目,全班同學用手勢表示結果。
14-6 12-8 13-7 15-9 11-7 10-3
2.復習整十數加一位數的口算。
20+4 50+3 7+40 8+20 20+4 8+30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題圖 引導學生看懂主題圖中的統計表。
你想了解哪些問題? 兒童畫報還剩多少本?故事書還剩多少本?連環畫些問題?剩下的書中哪種最多?……
老師引導學生先解決“兒童畫報還剩多少本?”這一問題。
2.嘗試列出算式。
3.獨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嘗試解決計算問題。
在寫筆算豎式時個位3減7不夠減,要從十位借1當10再減,就是用13-7=6,十位上還剩2個十再加個位上的6得26,以十位借1要在十位數上點點,表示退位。
小結計算方法
嘗試練習
1.解決學生看統計表后提出的問題。
故事還剩多少本?列式25-8=
連環畫還剩多少本?列式46-9=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然后集體訂正。
三、鞏固練習
1。撥一撥,算一算。
老師出示3道口算題分別請同學用計數器來演示計算過程。
42-6 50-3 54-8
2.用豎式計算。
48-9 53-6 70-7 32-3
3.下面各題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請同學當啄木鳥醫生為大樹看病,找出病因。
4.通過乘車活動,練習100以內的加減法。找出小動物們該乘坐輛車,用線連起來。
思維訓練
40- =36 34- =27 -6=54
五、課堂小結
全班同學用手勢表示結果。
指名回答
學生自由提問。
學生先解決“兒童畫報還剩多少本?”這一問題。
嘗試列出算式。
獨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嘗試解決計算問題。
匯報交流。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然后集體訂正。
同學用計數器來演示計算過程。
不對的改正過來。說一說錯那了。
找出小動物們該乘坐輛車,用線連起來。
學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