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奇松》教案(通用22篇)
《黃山奇松》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通過朗讀感悟文中新詞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1、指導朗讀,在讀中體會黃山松的美和奇。
2、在讀中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奇松的。
教學用具:課件、教學光盤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引入情境
1、讀詞
陡崖瀟灑屹立玉屏樓賓客蟠曲
姿態優美枝干遒勁飽經風霜充滿生機
2、安徽黃山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勝地,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曾在兩次游完黃山之后,留下了“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感嘆。出示“徐霞客詩句”課件
3、黃山究竟有多大的魅力,讓古今中外的許多游人如此迷戀?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黃山奇松》,讀通了課文,我們從中知道了那是因為——黃山有四絕。哪四絕呢?(學生回答)打開課本,齊讀第一段、理解。
4、情有獨鐘什么意思?(感情專一,特別偏愛)同樣是“四絕”,人們為何對黃山奇松特別偏愛呢?(指名回答)
今天,咱們就一起去欣賞欣賞黃山奇松吧。
二、激情導讀,感受奇松。
。ㄒ唬⿲W習第2自然段。
1、老師首先帶你們來到黃山最妙的觀松處,曾被徐霞客稱為“黃山絕勝處”的玉屏樓(ppt出示圖片),在玉屏樓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請同學們讀讀第二自然段。
2、交流:在玉屏樓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生答,師板書:迎客、陪客、送客)
過渡:這些松樹究竟奇在哪里?請同學們再仔細讀課文,劃出你覺得“奇”的地方。
3、文中是怎么寫迎客松的奇的?(ppt出示迎客松的圖片和描寫迎客松的句子),指讀。
(1)迎客松是什么樣的?(指名說)
。2)“姿態優美”,具體是怎樣的?(指名回答: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地歡迎賓客的到來。)
“如同”就是“好象”,這句話是一個——(比喻句),把比作。(把斜伸出去一叢青翠的枝干比作好客的主人伸出的手臂)
同學們可以伸出手臂,邊做動作邊反復讀這段文字。(學生做動作、讀課文)遠遠望去,斜伸出去的枝干多么像主人伸出的手臂,這是一個多么貼切而生動的比喻。從這句話,你還讀懂了什么?是啊,其實這就是“迎客松”——(名稱的由來)
。3)“枝干遒勁”就是枝干怎么樣?(枝干蒼勁有力)
(4)“雖然飽經風霜,卻仍然郁郁蒼蒼,充滿生機。”“飽經風霜”什么意思?請用“飽經風霜”說一句話。“郁郁蒼蒼”什么意思?
這么高大的迎客松,經歷了多少年的烈日暴曬,風吹雨打?(800多年)正如文中說它飽經風霜,但它卻仍然郁郁蒼蒼,充滿生機。這兒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大家試著讀一讀這一句話。(學生讀)誰來讀好它。
。5)如今,只要人們一提到黃山就會想到迎客松,看到迎客松就會想起黃山。迎客松已經成為黃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征了。
我們一起讀好這一句話。
指導朗讀:
我覺得咱們在讀的時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給讀出來,還要把作者對迎客松的贊嘆,喜愛之情給讀出來。你們能用自己的朗讀把作者的情感表現出來嗎?大家試著再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6)正因為迎客松的獨特魅力,曾有詩人作詩贊嘆:
。╬pt出示詩句:奇松傲立玉屏前,閱盡滄桑色更鮮。雙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壽千年。)
自由讀,你讀懂了什么?
誰再來讀一讀,贊一贊?
4、看圖猜松:(ppt出示送客松圖片)
。1)下面我們來做個猜圖游戲,請同學們猜猜,它是哪棵松樹?說出你的理由。
(2)送客松奇在哪里?誰能讀出對它的贊美和驚嘆。
點撥:盆景同學們都見過,它是園丁精心制作出來的裝飾品,而制作送客松這盆“天然盆景”的園丁又是誰呢?
[通過猜圖游戲,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積極調動學生對文本的解讀能力]
5、除了這兩棵奇松,作者還介紹了哪一棵奇松?
想看真的陪客松嗎?(ppt出示)齊讀這段話。
學生讀“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綠色巨人”體會,并結合“陪客松”的圖片進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
6、配樂朗誦第二自然段,
7、認識了這三大名松,同學們想親自去黃山看一看嗎?這不,機會來了:
。1)(ppt出示:爭當小導游
“黃山絕勝處”的玉屏樓工作委員會最近招聘導游,條件是:講普通話,口才好,必須將三大名松的“奇美”介紹到位,給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出示導語:各位游客,歡迎大家到黃山旅游,現在你們看到的是:。
[通過應聘導游的活動,強化學生對黃山松的認識,熟悉、背誦課文]
學生準備一分鐘,可只介紹一棵松,導語也可自己設計。
。╬pt設計超鏈接,學生介紹的同時相機出示相關的圖片)
。ǘ、學習第三自然段:
1、同學們玉屏樓前的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實黃山還有許許多多千姿百態的松樹,你從文中哪里知道的?指名說。
2、師引讀第三自然段。
3、想欣賞這些千姿百態的松樹嗎?(ppt出示)
[展示更多的黃山松的形象,加深學生對黃山松樹之奇的感受。]
學生邊欣賞,邊想象,看到圖,你想到了什么?你能用一句話贊嘆一下你看到的景色嗎?
齊讀第三自然段
三、總結課文
1、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欣賞了黃山奇松,(指著板書)你看,多有禮貌的黃山松啊,客人來了,他們迎客、陪客、送客,難怪人們對它情有獨鐘。
2、以一首歌曲結束今天的課
四、作業設計
想象寫話
根據課堂實際情況設計:背誦第二自然段或爭當小導游
《黃山奇松》教案 篇2
設計理念:《黃山奇松》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性散文,全文緊扣"奇"來對黃山松進行描寫。文字生動,意境優美,適合學生朗讀,在讀中感悟, 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喚起情感的升華,從而讓學生的心靈和文本發生思想的碰撞,進而能認識美、感受美,提高學生審美情趣。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通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審美情趣,感受黃山松的奇、美。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指導朗讀,在讀中體會黃山松的美和奇。
教學難點:在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奇松的。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黃山它被譽為(跟說:“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絕聞名于世,即(跟說:“奇松、怪石、云海、溫泉”),(投影展示黃山四絕圖片),特別是四絕中的“奇松”,人們對它更是(跟說:“情有獨鐘”)。(多媒體展示黃山松)瞧!山頂上,陡崖邊,處處都有它們瀟灑挺秀的身影。今天,老師就帶大家一起走進黃山,我們齊讀課題,注意老師用紅筆寫的字了嗎,是什么呢?(奇)黃山的松奇在哪兒呢?我們一起去感受一番。
二、初讀感知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的第2自然段。想一想,這一自然段寫到了哪些奇松? 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松?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過渡
1、這一自然段寫了哪些奇松?
。ㄖ该卮,板書: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想不想看一看?
。ㄒ唬、迎客松
。ǘ嗝襟w展示迎客松圖象)瞧!這就是黃山第一大名松迎客松。請同學們結合圖片,從課文中找出描寫迎客松的句子。細細地品讀,并體會一下迎客松奇在哪呢?
句一:
、佟白藨B優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
② “枝干遒勁” 借助形象理解“遒勁”,體會迎客松的雄健有力,
③“郁郁蒼蒼,充滿生機”體會它的茂盛,生命力頑強。
、堋帮柦涳L霜”體會它的古老頑強的生命力。你對這個詞是怎么理解的?用這個詞我們還能形容什么對象呢?(指名說:建筑、人物……)瞧!從老爺爺的臉上,你看到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是!老爺爺經歷了許多艱難困苦,從他的皺紋里我們可以體會到他是飽經風霜的,那我告訴你,迎客松已經在高高的懸崖上生長了八百年,歲月的流逝,自然環境的變化會給它留下什么呢?你能想象出迎客松的枝干會是什么樣的呢?(樹皮變得開裂,斑駁)而它的葉是怎樣的呢?(仍是那么郁郁蒼蒼,充滿生機)它的生命力是那么的頑強,你能通過朗讀把你的體會讀出來嗎,(練讀第一句)指名讀齊讀。
句二:迎客松的奇還表現在哪兒呢?(“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受比臂,熱情的歡迎賓客的到來”)
①這句話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呢?(比喻、擬人)從這兒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凇盁崆榈臍g迎”體會迎客松非常熱情”。是!迎客松斜伸出去的手臂多像熱情好客的主人啊!
、圻h方的賓客慕名而來了,這位熱情的主人會怎樣歡迎呢?請四人小組討論一下,由一位同學主筆,幫迎客松擬一份歡迎詞,并想一想,它會以什么樣的姿態去迎接貴賓呢。(小組討論交流),現在你就是迎客松,你會怎樣來歡迎賓客呢?(表演)
、芏嗝礋崆榈挠退裳,我們能把它讀好嗎?請同學們先練一練,呆會兒我們比比,哪棵迎客松最熱情。練讀第二句。(指名讀齊讀)
句三:迎客松不愧為一大奇松,它姿態雄偉生命力頑強,你知道人們是怎么評價它的嗎?(指名說)
①“如今,這棵迎客松已經成為黃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征了”
②人們對它的評價怎么樣?(很高)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代表”“象征”體會人們對它的評價很高。
③你能用“不僅……而且……”把它的意思也表達出來嗎。(指名說)
④這句話你理解了嗎?你能把它表達的意思讀出來嗎?(指名讀)
迎客松小結:1、看著這棵迎客松你想說些什么呢?(迎客松你真神奇,你真美!)
2、同學們能通過朗讀把你對迎客松的喜愛和贊美之情讀出來嗎?(齊讀)
。ǘ、陪客松
過渡:你還想看看什么松?(陪客松)。(多媒體出示陪客松圖片),瞧!這就是陪客松了,請同學們仔細看看圖,再讀讀描寫它的句子,說說你覺得陪客松奇在哪兒?
、 “綠色的巨人”體會它的高大挺拔,蒼翠茂盛
②是啊,陪客松高大挺拔,真像一個正陪同游人觀賞黃山風光綠色的巨人。它的神奇之處就在這里,你能把它讀好嗎?(指名讀)
。ㄈ 、送客松
過渡:最后我們去看看送客松(出示送客松圖片)看了送客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覺得它的神奇之處在哪呢?
、僮藨B獨特,枝干蟠曲,就像“天然盆景”。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到他的枝干是彎彎曲曲的,就像什么呢?(“盆景”。)(出示圖片比較盆景),但盆景是經過園藝工人修剪出來的,而送客松卻是(跟說“天然”)從這兒我們感受的它的神奇。
、谒蛏较律斐鲩L長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別”。從“依依不舍”體會它的熱情。
③送客松好像在說什么?指名說
、芏嗝春每偷乃涂退裳!你能把它的熱情讀出來嗎?練讀送客松的句子。(指名讀)
(四)、玉屏樓
過渡:剛才同學們所見到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這三大名松雖各有特點,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齊說) “奇”,這么神奇的黃山松,在哪里觀看最好呢?
、倏焖贋g覽第二自然段,看誰先發現?(指名說)“玉屏樓”
、趯!就是玉屏樓,在這里我們可盡睹三大名松的風采,所以它被徐霞客稱為“黃山絕勝處”,也就說此處是黃山松獨一無二的、最妙的觀松處。
第二自然段小結:現在,我們多么想登上玉屏樓去看看黃山的三大名松啊!我請一位同學帶我們去,好嗎?(指名)請你為大家美美的朗讀第二自然段,把我們帶上美麗的黃山,老師給你配上音樂。(配樂朗誦第2自然段)點評:謝謝你把我們帶到了美麗的黃山,讓我們感受了黃山奇松無窮的風采。
四、其他松
過渡:同學們,玉屏樓前的三大奇松是最有代表性的,其實黃山上還有許許多多的松樹,真是數不勝數,咱們在去看看其他的奇松好嗎?請同學們自讀第三自然段說說你有什么體會?
1、“黃山的松千姿百態”。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呢?出示:(或……或……或……;或……或……或……有的……有的……有的……)
2、黃山奇松只有這些嗎?你是從哪里知道的?(省略號)
3、你們想不想去看一看呢?(欣賞圖片)你覺得黃山松還像什么呢?(指名說)?
4、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誰能用“有的……有的……還有的……”把剛才同學們說的連成一句完整的話呢?指名說(黃山的松有的……有的……還有的……它們真是千姿百態。。
5、黃山的松千姿百態,是它們裝點著黃山,使得黃山(學生跟說: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7、誰來能把黃山奇松的千姿百態美美的讀出來呢?(指名讀)
8、我覺得,我們在讀的時候應放慢速度,這樣才能把黃山奇松的千姿百態,它的神奇秀美給讀出來。(齊讀)
五、總結全文
黃山的松是神奇的,是黃山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亮麗風景。(屏顯黃山全景圖)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兩次游覽黃山后,發出這樣的感嘆,他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可見黃山的風景確實令人著迷。
、偻瑢W們,看了這神奇美麗的黃山奇松,你們最想做的是什么呢?
②我想,假如我是一位詩人,我會寫一首感情奔放的詩來贊美黃山,那么你呢?
練說,出示:假如……我會……
六、作業。
過渡:相信同學們看了黃山的奇松有很多體會,但卻沒有機會說,下面就讓我們以作業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吧。
1、模仿文中“迎客松”的寫法,選擇自己喜愛的一種松樹寫下來。
2、把自己喜愛的松樹畫下來。
附:板書
20、黃山奇松
迎 客 松
三大奇松 { 陪 客 松 奇
送 客 松
《黃山奇松》教案 篇3
教學目標: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通過語言文字感受黃山松的奇美,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指導朗讀,在讀中體會黃山松的美和奇。
教學難點: 感悟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姿態美。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美麗的黃山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觀光,它以什么聞名于世?(課件出示“四絕”),是因為黃山以“四絕”聞名于世,人們對誰最情有獨鐘?(奇松)。今天我們就來感受一下黃山松的奇特。
二、賞析課文
1、到黃山觀奇松,最好的觀賞點在哪呢?
指讀第二節第一句。(課件:玉屏樓)
2、是。∮衿翗鞘屈S山最妙的觀松處,當你在玉屏樓上,會看到哪些奇松?快速讀第二自然段。(教師板書: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自由讀描寫三大名松的句子,喜歡哪棵松,就多讀幾遍,品味品味,把自己喜歡的理由說一說,也可以寫在書的空白處。(課件出示要求)
4、劃好了嗎?誰愿意來讀一讀。
5、品味迎客松:三大名松中,作者評價最高的又是哪樣呢?文中哪句話可以看出?
過渡:作者為何對迎客松評價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
瞧,(多媒體展示畫面)這就是黃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請同學們結合資料,從課文中找出描寫迎客松的句子,細細品讀,體會迎客松奇在哪兒?
交流:一奇在姿態
姿態優美遒勁(理解):筆直有力,粗壯雄健,有氣勢
二奇在生命力強
迎客松已經在高高的懸崖上生長了8XX年,“飽經風霜”這個詞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長過程中的多少艱辛呢?請同學們結合課前搜集的資料想象一下:
風撼不動它,雪壓不斷它,它仍然那么根深葉茂,四季常青,郁郁蒼蒼,充滿生機。更難得的是它還那么瀟灑、挺秀,真是一棵奇樹!再讀:它就像一位歷經滄桑的老人,經歷了各種風風雨雨,讀“飽經風霜”這個詞時,稍慢一些,突出它的滄桑感。
連起來把整個句子讀一讀
三奇熱情好客
迎客松的奇還表現在哪里?
出示:“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地歡迎賓客的到來!
這句話運用什么修辭手法?
同學們,請伸出手臂,再看看圖,這一叢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正因為太像了,所以人們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太豐富了,但老師相信我們班同學的想象力更豐富。好客的迎客松正翹首盼望熱情地歡迎我們的到來呢?它會說哪些歡迎詞?(學生熱情交流歡迎詞,并加上動作)
5、欣賞完迎客松,我們再來欣賞一下陪客松和送客松。請同學們自由讀描寫這兩大奇松的句子。感受一下它們的奇特。
6、交流。
。1)出示陪客松或送客松圖片,猜猜這是什么松?你根據什么來判斷?再讀課文,準備一下,將理由說得更充分一點。盡量地用書上的語言。(板書:綠色的巨人、天然盆景)
。2)交流:相機理解“綠色的巨人、天然盆景”等詞語。
小結:這就是陪客松、送客松的奇特所在。
朗讀指導:能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嗎?指名讀。
小結:黃山奇松之所以那么有名,是因為它的奇特,三大名松名字是由于它們的形狀而得名,是人們賦予它的。
7、學生欣賞課件出示的黃山奇松。
8、指導學生說話:請選自己喜歡的一棵,試著說兩三句話。
四、總結
五、作業
1、當一次小導游,給爸爸媽媽紹黃山奇松。
2、今天我們感受了黃山奇松的奇特,大家能不能選你印象最深或最喜歡的松樹,把它畫出來 。
板書設計:
迎客松 好客的主人
黃山奇松 陪客松 綠色的巨人 千姿百態
送客松 天然盆景
《黃山奇松》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段。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黃山松的奇美,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1、利用工具書,自學生字詞。
2、搜集和課文有關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到黃山去游覽一番。高興嗎?誰先說說課外搜集到的關于黃山的資料?
師結:黃山是聞名中外的風景區和旅游勝地,在安徽省黃山市境內,它集泰山之雄偉,華山之險峻,峨眉之秀麗于一身,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四絕聞名于世。我國古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在游覽了黃山之后,曾發出這樣的感慨:“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黃山四絕中最奇的要數黃山松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欣賞——《黃山奇松》。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檢查生字詞。
2、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正音。
三、細讀課文,感悟松之奇美。
1、請同學們默讀第一自然段,思考這段里哪個詞最能體現人們對黃山松的喜愛?你能聯系上下文說說“情有獨鐘”的意思嗎?
過渡:黃山松到底奇在哪里呢?讓我們一起登上曾被徐霞客稱為“黃山絕勝處”的玉屏樓觀賞奇松吧。
2、出示小組討論,按要求學習。
3、交流。我們先來看看課文是怎樣描寫迎客松的?(出示)誰來讀讀寫迎客松的句子?你從哪些詞語能看出迎客松的美?(“姿態優美,枝干遒勁,郁郁蒼蒼,充滿生機”)迎客松不光美,更奇的是……(生:更奇的是“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熱情地歡迎賓客的到來。)”
師:說得真好。
(出示投影)同學們看圖,你想象中的迎客松是不是這樣的?(指圖)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干斜伸出來,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地歡迎賓客的到來,多么熱情好客啊!所以,人們把它叫做(生齊:迎客松)如今這棵迎客松已經成為黃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征了。其實,豈只是黃山的象征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安徽廳里陳列著巨幅鐵畫《迎客松》象征著我們中華民族的熱情好客。真是國之瑰寶啊!你能用讀來表現它的奇嗎?
請同學們自由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多練習讀幾遍。指名朗讀,學生評價,可讓同一生再讀比較。
4、你把迎客松給讀活了,老師覺得他好像在朝我們招手呢!迎客松的熱情好客,給人以賓至如歸的感覺,陪客松又有什么特點呢?誰來讀讀寫陪客松的句子。(出示投影)
師:同學們,當你登上黃山欣賞著這美麗的黃山風光時,陪客松如同一個綠色的巨人站在你旁邊,陪伴著你,保護著你,你會是怎樣的感覺呢?想想這兒應該怎么讀?生:(自由練讀。)
師:(指一生讀)觀賞完美麗的黃山風光,天也不早了。我們該回家了。這時,你會發現,還有人在送你呢!誰呀?(生答:迎客松)你能找出送客松與迎客松的不同之處嗎?
生:(看書后回答)迎客松姿態優美,送客松姿態獨特。
生:迎客松枝干遒勁,送客松枝干蟠曲。
生:雖然都是伸出手臂,但迎客松是歡迎游客的到來,而送客松是向游客告別。
師:你看的真細,找得多準。要想把寫送客松的句子讀好,就要把剛才同學們說的那些詞語讀好,特別是把最后一句寫送客松與游客依依惜別的樣子讀出來。
生:(練讀后,指名讀)
5、師:三大名松的確美,的確奇,美在姿態奇特,更奇在它們仿佛通了靈性,好像成了黃山的主人了。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風景;還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長手臂,向你告別。真是奇跡!讀了這段文章,相信同學們也一定會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了吧!下面讓我們再次去黃山領略一下這“三大奇松”的風采。
生:(全神貫注地欣賞)(看錄像,聽老師配樂背誦)師: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把這一段連起來讀一讀,看誰讀得好,老師也給他配上音樂。
6、師:黃山處處有松樹,棵棵有奇態,作者不可能把每一棵松樹都一一詳細地描述一番。但是不寫又不能體現黃山松的奇,所以,作者在最后一段概括地寫出了黃山松的千姿百態。(板:千姿百態)怎樣才能讀出黃山松的千姿百態呢?自己練習讀一讀。(自由練習有感情朗讀。)
(指一生讀)
(生齊讀)
四、作業設計。(投影出示)
教后記:“不讀書的語文課,不是一節好的語文課”。我在教《黃山奇松》一課時,讀書成了重頭戲。通過對課文的閱讀欣賞,引導學生探求美、學習美,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讀,貫穿本課教學始終,讀的方式多,讀的面很大,讀的要求又逐漸提高,使學生入情入境讀出美。以教師之情激發學生之情,以文章之情動學生之心,使學生在動情、動心、入情、入境的狀態下受到感染,水到渠成的感情朗讀。從學生繪聲繪色的朗讀中,我再一次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黃山奇松》教案 篇5
目標:
1、知識能力:學習黃山松的“奇”,知道人們為什么對他情有獨衷。能夠有感情的朗讀全文,背誦文章第二小節。
2、過程方法:讀中感悟,以讀代講,讀寫結合。學習文章總分總、總分構段方式,學習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仿寫其他松。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過程:
一、導入課題,整體感受“奇”
1、這堂課,我們繼續學習——讀題
2、 黃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四絕”聞名于世,而人們對奇松,更是情有獨鐘。黃山松為什么令人們對它情有獨鐘,它到底“奇”在哪兒?我們一起走近黃山松。
二、讀中感悟,領略名松“奇”
(一)出示要求自學
1、文章第二節就是他的自我介紹?請大家自由地讀讀文章第二小節,思考:黃山最妙的觀松處在哪里?最有名的三大名松分別是什么?用括號分別括出對這三種松描寫的有關語句。
。ǘ┙涣魅竺
1、你要去黃山觀賞奇松,你會去哪里?
2、交流,學生回答。
、俪鍪镜谝痪
選擇題:
理解選擇“絕勝”( )
a 絕對勝利。
b 最(極)優美的風景。
、谛煜伎头Q為“黃山絕勝處”是——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圖片)
3、在玉屏樓看到的,黃山最有名的三大奇松是?
教師板書: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僮x著他們的名字,你覺得他們的名字奇嗎?
、谏涣
③小結:他們是黃山的主人,會歡迎游客、會陪伴游客、會目送游客,真奇。板書:名字奇
、芩麄兪欠衩逼鋵嵞兀课覀兪紫葋砜从退伞
4、誰來讀你找到的有關迎客松的語句。其他同學,思考迎客松到底奇在哪里?
。1)交流:迎客松到底奇在哪里?抓住關鍵字詞來交流,你可以來說?也可以來讀?
。2)生交流(順序隨機)
姿態美
、僮藨B優美 枝干遒勁
a板書:姿態美姿態美,美在它的枝干——
b遒勁換個詞說,就是——
c誰讀好這兩個詞?(讀出美,讀出有力)def
、谶@段當中,哪句話也是說他的姿態的?
a交流讀
b想看看它的姿態嗎?出示圖片。
c升出你的手臂,再看看圖,像不像手臂。
d熱情歡迎客人的迎客松,它會說些什么呢?
e作者抓住“斜伸”一詞,用比喻,擬人的手法。把迎客松寫成好客的主人,迎客松,讀——真是名副其實呀!
f讓我們邊想象邊來齊讀
迎客松的姿態長得奇美,它的奇還體現在哪里?
生命強
、亠柦涳L霜
a理解詞義
b你來想象,迎客松曾遭遇過哪些困難呢?
交流說,引個別讀,雖然如此,卻——
引個別讀,雖然如此,卻——
引個別讀,即便如此,卻——
不管……還是…….我們一起讀。
c從飽經風霜的迎客松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精神?
板書:生命強
文化深
①同學們,你知道這棵松多大年紀了嗎?
交流
、谀氵對它有什么了解?(資料拓展)
迎客松挺立于玉屏峰東側,樹齡800多歲。樹高10米左右,胸徑64厘米,地徑75厘米,樹干中部伸出長達7.6米的兩大側枝, 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熱情歡迎海內外賓客來黃山游覽。
游人到此,目睹此松,游興倍增,紛紛與它合影留念,引以為幸。
北京人民大會堂,安徽廳陳列的巨幅鐵畫《迎客松》,就是根據它的形象制作的。
客松已蜚聲中外,成為中華民族熱情好客的象征。迎客松作為國之瑰寶,當之無愧。
、圩匀灰耄“如今,這棵迎客松已經成為黃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征了。”
a如今,齊讀——
b引讀,迎客松熱情好客,成為——乃至——,更是中華民族好客的象征。
c迎客松身上,我們感受到它的板書:文化深
5、朗讀背誦
、僮屛覀兺暾刈x讀這處文字,感受迎客松的姿態美、生命強、文化深。
、谀隳茉囍堰@段文字背出來嗎。
生自由背,1-2生背,齊背
g小結:我們從迎客松姿態美,生命強,文化深,感受到了迎客松的奇,真是名副其實的迎客松!
6、小結學法
①剛才我們學習迎客松,是采用這樣的方法來學的:先找到這段文字,再讀讀感受奇特,請你用這種學習方法,選陪客、送客松中的一種自學。
、谀阋c大家交流的是,來把你的學習收獲讀出來。
教師指導朗讀,讀中點評
。ㄈ┱w回顧段落
出示整分段,齊讀
齊讀這段文字
交流,這段先概括寫三大名松,再分別具體寫了三大名松。這種寫法叫——總分結構
三、讀寫結合,總結提升“奇”
1、三大名松三種姿態,黃山奇松“千姿百態”,請你來讀讀!
①讀中點評,“或...或...”
、谶@里的省略號又告訴我們什么呢?
、鄢鍪疽唤M圖片
、苣隳芨鶕渲械囊环鶊D片,或者自己大膽想象,學著文章寫三大名松的樣子,也來寫一種姿態的松嗎?
2-3名學生交流。
小結板書:姿態多
2板書總結:
、冱S山處處都有它們瀟灑、挺秀的身影,它們板書:數量多,這些松,長在——山頂上,陡崖邊。
板書:位置奇
②小結板書:黃山奇松,奇在——,奇在——……
、垡x——它們裝點著黃山,使黃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兩句話,感受這兩句話在文中寫作上的結構。
分別位于開頭結尾,板書:首尾呼應
具體寫了三大名松,又略寫了其他松,這種寫法叫——板書:點面結合
全文的結構是——板書:總分總
四、作業
1、做小導游,介紹黃山玉屏樓觀三大名松。
2、課外閱讀一:查找資料,讀讀黃山其他“三絕”——怪石、云海、溫泉。 課外閱讀二:了解祖國的名山——“五岳” 。
五、板書設計:
黃山奇松
位置奇
名字奇 首尾呼應
姿態美 點面結合
迎客松 生命強 總分總
文化深
陪客松
送客松
姿態多
數量多
《黃山奇松》教案 篇6
學 校 濰坊市育才學校 設計者 張明慧 年 級 五年級 學 科 語文 教材版本 蘇教版 學 時 2 教學環境 硬件環境 電腦 投影儀 軟件資源 多媒體課件 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黃山奇松》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描寫大自然美景的佳作。課文集景色美、語言美、情感美于一體,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松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文章語句生動,令讀者賞心悅目、心馳神往、浮想聯翩。全文共3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段是講人們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第二自然段具體描繪了三大名松的動人姿態。第三自然段寫千姿百態的松樹使黃山更加秀麗。第二自然段對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優美姿態進行詳細描寫和對黃山松“千姿百態”的概括描述表現了黃山奇松的“奇” 。教學時,我首先抓住“迎客松 ‘奇’在哪里?”這個大問題來引領全文、貫穿全文,,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贊美之情。 學習者分析 五年級學生具有一定閱讀能力,能理解課文內容,本課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質疑問題、自讀解疑和讀議領悟的過程中,給予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思維的空間,鼓勵學生發表個人見解,培養創新意識。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通過朗讀感悟文中新詞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難點以及 突破措施 重難點:1、指導朗讀,在讀中體會黃山松的美和奇。 2、在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奇松的。 突破措施:首先,通過錄像初步感知黃山風光。使學生對黃山有大致的感性認識,以便更好地理解奇松的特點。接著,以“黃山奇松‘奇’在哪兒?”這個問題,讓學生研讀全文,探究體會。并根據學生的討論相機出示圖片或錄像,在問題的討論中從整體上把握“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特點。然后,精讀這段,落實訓練點。最后,引導學生想象其它奇松的形態,把訓練拓展向課外。 媒體設計 闡 述 利用信息技術讓教學多元化、立體化,并使教學內容圖、文、音、像得到了相得益彰的充分體現,從而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各種情感因素、心理因素,充分調動他們參與意識。課堂上,用生動的畫面、優美的音樂,把學生帶進真實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對照圖像閱讀課文,感受課文,理解課文,使閱讀與感受、體驗結合在一起,將閱讀的觸角伸向更廣袤的空間。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活動設計 設計意圖 媒體、教學資源、教學工具的使用及分析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境激趣,再現生活,觸發情感。 1多媒體演示:黃山“四絕”錄像請學生用一個字、一個詞或一句話概括黃山給你的感受?
2、看來,黃山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人們對黃山奇松特別有感情,文中哪句話最能說明?
3指讀、質疑課題。 1欣賞黃山“四絕”的風景。用一個字、一個詞或一句話概括感受。 2整理分析,確定研究方向:黃山奇松“奇”在哪?
借助“課件”演示和老師的解說,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 [多媒體演示:黃山“四絕”錄像]
(形象快捷地讓學生對黃山有形象、生動的印象,激起學生想了解黃山的興趣。)
自主研讀,創設情境,體會奇特。
1提醒:黃山松的“家”都安在哪?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概括黃山奇松的形態特點,并指導感情朗讀最后一節,加強體會黃山松形態奇的特點。 2多媒體演示“黃山奇松”錄像。 3多媒體出示迎客松的圖片。 說話想象訓練:假如你是迎客松,你會說些什么? 4在學生的自主交流中,相機引導學生朗讀描寫“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語句,加深理解這三種松樹的特點。 5多媒體出示句子,小結,引導學生對迎客松有初步總體的印象。 6同法學習“陪客松、送客松”這部分語句。 1小組研讀課文,討論:黃山奇松“奇”在哪? 2觀看“黃山奇松”的錄象,談談感受。 3以黃山奇松的身份作“自我介紹”。 4朗讀描寫“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語句。 5補充句子。 6同法學習“陪客松、送客松”這部分語句。 借助“課件”演示讓學生在對迎客松有了生動印象的基礎上,通過探究體會迎客松的特點。學生再讀時,文章的內涵就都能表達在他們的表情、聲音、語調之中了。這是最理想的詞語學習境界。 1多媒體演示: “黃山奇松”錄像。 (利用多媒體形象、直觀的特點,拓展視野,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特定的學習對象上,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促其思考。) 2多媒體出示迎客松的圖片。 (多媒體的展示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3多媒體出示:人們提到黃山就會想到--------------,看到迎客松就會想起--------------。 抒情表達,發揮想象,豐富情感。 1、發揮想象:黃山只有這幾種松樹嗎?2、引導學生以松樹的身份介紹其它松樹的形態。 學生以松樹的身份介紹其它松樹的形態。 這一處正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口。我利用課件展示了幾種姿態不一的黃山松。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想象、表達能力。 多媒體出示千姿百態的松樹的圖片。 (學生在和諧、充滿美感的教學氛圍中欣賞著一幅幅的奇松圖,腦中會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態的松樹形象,極大豐富了課文內容,幫助學生揚起了想象的風帆,開啟了思維的閘門。) 拓展延伸,創造生活,積淀情感。 1、 寒假期間,濰坊春秋旅行社準備開辟“濰坊——黃山”的游覽線路,請你代寫一句廣告詞。
(學生寫廣告詞,教師巡視指點)2、引導學生交流匯報。 3我們再去欣賞一下黃山“四絕”優美的姿態,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4多媒體演示:黃山“四絕”的另一個風景片。)
1學生寫廣告詞。 2交流匯報。 3欣賞黃山“四絕”的另一個風景片。 讓學生走進文本,又走出文本,并超越文本,使課堂充滿濃濃的創新氣息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把學習語言文字與發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過程融為一體,使語文學習展現生命活力。 多媒體演示:黃山“四絕”的另一個風景片。 (讓學生再次感受黃山松的奇特。)
布置作業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可見,黃山的風景的確令人著迷。同學們回去后還可以把黃山的奇松或其它“三絕”介紹給爸爸媽媽,說不定爸爸媽媽聽了你精彩的介紹后,暑假就能帶你到黃山去游玩呢! 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 學案設計 一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黃山給你的感受是什么?用一個字、一個詞或一句話概括。 2人們對黃山奇松特別有感情,文中哪句話最能說明?
二自主研讀,體會奇特。
1迎客松“奇”在哪?把寫迎客松“奇”的句子畫出來。 (1) 解釋“遒勁”、“郁郁蒼蒼”。 (2) 為什么說這棵迎客松已經成為黃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征了呢? 2陪客松“奇”在哪兒?把寫陪客松“奇”的句子畫出來。 3送客松“奇”在哪兒?把寫送客松“奇”的句子畫出來。 三發揮想象,抒情表達。 1想象:黃山只有這幾種松樹嗎?你覺得還有什么樣的松樹? 2嘗試以松樹的身份介紹其它松樹的形態。 四拓展延伸,創造生活,積淀情感。 濰坊春秋旅行社準備開辟“濰坊——黃山”的游覽線路,請你代寫一句廣告詞。 鞏固練習 一、選擇正確的韻母填入括號內。
ü——i 屹( ) 譽( ) 玉( ) 依( )
in——ing 屏( ) 賓( ) 景( ) 形( )
二、查字典,給句子中帶點字選擇正確的解釋。
1.人們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 _________
靜海寺中的鐘又敲響了,它警示人們不要忘記國恥。 _________
2.迎客松雖然飽經風霜,卻仍然郁郁蒼蒼,充滿生機。 _________
荷花的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_________
三、造句。
屹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郁郁蒼蒼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讀下面一段話,完成練習。 黃山松千姿百態。它們或屹立,或斜出,或彎曲;或仰,或俯,或臥;有的狀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們裝點著黃山,使得黃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請你查找一些關于黃山松的圖片,或根據上面的描寫,選擇一棵黃山松,仔細觀察或展開想象它的樣子,學習課文描述迎客松的寫法,把它具體寫下來。如有興趣,你還可以給它取個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獻資料 老百曉網站 第一范文網 中國黃山風景名勝區網站
《黃山奇松》教案 篇7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通過朗讀感悟文中新詞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指導朗讀,在讀中體會黃山松的美和奇。
三、教學難點:在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奇松的。
四、教學過程:
。ㄒ唬、復習鞏固,引入情境。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黃山奇松》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黃山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出示圖片。它以“四絕”-----奇松、怪石、云海、溫泉聞名于世。人們對四絕之中的奇松特別有感情,正如課文中說的一樣,更是情有獨鐘(板書)。只要你來到黃山上,就會看到山頂上、陡崖邊,處處都有它們瀟灑、挺秀的身影。
2、那么黃山奇松“奇”在哪?(板書:“奇”下加著重號)這節課我們就帶著這個問題走進黃山。
(二)感受名松,學習第二自然段
1、現在讓我們打開課文,去尋找一個最妙的觀松處,你會選擇什么位置?(玉屏樓)請你用書上的句子回答。指讀第二節第一句(出示句子)。
看,這就是玉屏樓,曾被徐霞客稱為“黃山絕勝處”,也是大家公認的理想的觀松處,你能把這種非?隙ǖ恼Z氣讀出來嗎?
2、舉目四望,在玉屏樓前我們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第二自然段。
3、交流:在玉屏樓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板書: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描寫順序能不能顛倒?
4、這些松樹究竟奇在哪里?請同學們再仔細讀課文,劃出你覺得“奇”的地方。
(在品讀語言文字時我們要學會抓住關鍵字詞感受特點)
5、品味迎客松
三大名松中,作者評價最高的又是哪一個呢?文中哪句話可以看出?
出示:如今,這棵迎客松已經成為黃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征了。
師:一提到黃山的松樹,就馬上會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黃山,也會馬上想到——迎客松,因為——齊讀該句“這棵迎客松已經成為黃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征了。”
過渡:作者為何對迎客松評價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
瞧,(多媒體展示畫面)這就是黃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請同學們結合資料,從課文中找出描寫迎客松的句子,細細品讀,體會迎客松奇在哪兒?
交流:(結合學生回答出示描寫迎客松的句子)
。1)姿態奇
a、相機理解“遒勁”并讀好這個詞。
b、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地歡迎賓客的到來。
同學們起立,請伸出你的手臂,再看看圖,這一叢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手臂?
你看,它好像正在熱情地歡迎客人,它會怎么說?
。ㄔ谌藗兊难劾镉退删褪且粋活生生的熱情好客的黃山人。)
由此可見,稱它為迎客松那是名副其實的,讓我們一齊來讀出迎客松的熱情。
。2)精神奇
a.除了這種姿態奇你們還有沒有新的發現?
理解“飽經風霜”
b.那么這個詞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長過程中的多少艱辛呢?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它的生長環境,誰能結合搜集到的資料介紹一下?
。ㄒc包括:生長在巖石縫中,忍受風吹日曬,沒有泥土,僅靠一丁點空氣或腐敗花草的營養過活等。下無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巖裂縫之中;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懸崖,飽受風吹日曬;從堅硬的巖石中、從雨后的空氣中、從腐爛的花草樹葉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營養;尺把高的小樹就已經生長了幾十年;迎客松更是歷經了800多個寒來暑往。)
c請大家想象迎客松在1600多米高的懸崖上生長,會遇到哪些危險呢?
(暴雨如注,雷電交加的時候迎客松——;寒風呼嘯,飛雪壓頂的時候迎客松——)
據說它已經生長了800多年,得經歷多少的風吹雨打,這不正如課文中所說——飽經風霜,奇不奇?不僅如此,它還能長得郁郁蒼蒼,充滿生機,奇不奇?
d好,讓我們一起讀出它的頑強,讀出它的活力!
。“飽經風霜”這個詞稍慢些,讀出它的滄桑感)
過渡:同學們,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樣的頑強、旺盛,姿態是那樣的奇特,所以——齊讀“如今,這棵——”,現在我們還明白了這棵迎客松也象征了什么?(熱情好客的黃山人民)
。3)正如有一首詩這樣稱贊它(范讀、齊讀)
。ǔ鍪荆┢嫠砂亮⒂衿燎埃啽M滄桑色更鮮。雙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壽千年
這就是黃山第一奇松迎客松的生動寫照啊。
6、猜圖品讀“陪客送”
(1)學到這兒,我們不妨輕松一下,來做個猜圖游戲,請同學們猜一猜,它是那棵松樹?說出你的理由。
a交流“陪客松”,出示句子,奇在哪里?
。ò雅憧退杀茸髁司G色巨人,在你眼中,陪客松成了親密的朋友了),齊讀句子。
b“送客松”
再來看看這是什么松?(送客松)
送客松有奇在哪里?(結合學生的回答出示句子)
盆景同學們都見過,它是園丁精心制作出來的裝飾品,為的是追求它姿態的優美,而制作送客松這盆“天然盆景”的園丁又是誰呢?(黃山、大自然)
送客松似乎在向游客道別,它好像在說什么?誰來做一做送客松?(多么好客的送客松。。
c現在,你能完成這個填空了嗎?
因為(),所以人們稱這棵松為“陪客松”。
因為(),所以人們稱這棵松為“送客松”。
7、齊讀第二自然段
同學們,剛才我們在玉屏樓前欣賞了黃山的三大名松,現在讓我們一起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再次感受三大松奇特的風采!
8、爭做小導游
。1)同學們,黃山玉屏樓工作委員會最近招聘導游,條件是:口齒清楚,表達流利,落落大方,將三大名松的“奇美”介紹到位,能給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
。2)準備交流(導語:各位游客,歡迎大家到黃山旅游,現在你們看到的是:——)
。3)學生介紹(出示名松圖)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同學們,玉屏樓前的這三棵奇松最具有代表性,其實,黃山還有許許多多千姿百態的松樹,齊讀弟三自然段。(出示第三自然段)
2、你們想看看這千姿百態的奇松嗎?不過看時老師還想請你們給它取個名,再用幾句話把它的奇特之處介紹給游客聽。
3、出示各種松樹圖。
4、文中的省略號表示什么?
5、完成填空:
想象說話:
黃山松千姿百態,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仿佛,有的狀如……它們裝點著黃山,使得黃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6、這么多的松一棵有一棵的姿態,每一棵都不同,真是千姿百態。它們裝點著黃山,使得黃山更加秀美。難怪古人說“黃山之美始于松。”難怪人們對它——情有獨鐘(指板書)
四、總結全文
同學們,此時老師又不由得想起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兩次游玩黃山后,曾發出這樣的感嘆,齊讀: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徐霞客?梢婞S山的景色確實令人著迷。今天我們感受了松之奇特,老師希望課后同學么們能自由組合學習小組去查找、搜集、了解黃山怪石、云海、溫泉這“三絕”的特點,模仿課文的寫作方式去介紹。
五、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課后做小導游,給爸爸媽媽介紹黃山奇松。
3、收集資料,了解黃山怪石、云海、溫泉這“三絕”的特點。
《黃山奇松》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朗讀感悟課文內容,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3、指導朗讀,在讀中體會黃山松的美和奇,在讀中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奇松的。
教學重點:指導朗讀,在讀中體會黃山松的美和奇。
教學難點:在讀中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奇松的。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引入情境。
1、出示“黃山全景圖”課件。 同學們,這就是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的黃山。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曾在兩次游完黃山之后,留下了“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感嘆。
出示“徐霞客詩句”
2、黃山究竟有多大的魅力,讓古今中外的許多游人如此迷戀?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黃山奇松》,讀通了課文,我們從中知道了那是因為——黃山有四絕。哪四絕呢?(學生回答)
出示“第一段”課件,齊讀、理解。
3、同樣是“四絕”,人們為何對黃山松樹特別偏愛呢?(指名回答)
用“因為……所以……”說話
這就叫“情有獨鐘”
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欣賞欣賞黃山奇松吧。
二、激情導讀,感受奇松。
(一)學習第2自然段。
1、告訴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處就是曾被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稱為“黃山絕勝處”的玉屏樓。
出示“玉屏樓圖”課件。
2、玉屏樓前可以看到哪些著名的奇松呢?它們有什么奇特之處呢?請同學們根據學習提綱,自己讀讀課文第2小節。
出示“學習提綱”課件。
。1)站在玉屏樓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
。2)讀第二自然段,分別找出描寫這三大奇松的句子,分別用“ 、 、 ”表示出來。
(3)這三大奇松 “奇”在哪里?在表示特點的詞句下加小圓圈。
3、交流學習成果
同學們,在玉屏樓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過度:這三棵松到底奇在哪呢?我們一一來學習
板書:奇?
學習迎客松部分
1、出示迎客松圖片
瞧,迎客松已經在迫不及待地等待著我們的到來,課文里是怎樣來描寫迎客松的呢?迎客松到底奇在哪里呢?請一個同學找出迎客松的句子讀一讀,其他同學思考老師的問題
。ǔ鍪揪渥樱
2、聽了朗讀之后,你覺得迎客松奇在哪里(指名說)
。1) 姿態優美、枝干遒勁
怎樣的枝干才是遒勁的?結合圖片說說(枝干蒼勁有力)
指導朗讀,讀出迎客松之奇
指名讀,齊讀
(2) 飽經風霜,卻仍然郁郁蒼蒼,充滿生機
想象一下:迎客松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了,在這一千多年里,迎客松經歷了哪些艱難困苦?她的表現又怎樣呢?
* 請做下列的填空:
狂風來了,迎客松
暴雨來了,迎客松
電閃雷鳴,迎客松
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狂風暴雨,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電閃雷鳴,課文用了一個怎樣的詞語來形容?(飽經風霜)
請用“飽經風霜”說一句話。
雖然不知經歷了多少烈日暴曬, 多少風吹雨打,但它卻仍然——郁郁蒼蒼,充滿生機。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迎客松的生命力頑強)
指導朗讀,讀出迎客松生命力之頑強
指名讀,齊讀
。3)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地歡迎賓客的到來。
這是一個什么句?(比喻句)
把( )比作( )。(把斜伸出去一叢青翠的枝干比作好客的主人伸出的手臂)
同學們可以伸出手臂,邊做動作邊反復讀這段文字。
指名讀,齊讀
。▽W生做動作、讀課文)
遠遠望去,斜伸出去的枝干多么像主人伸出的手臂,這是一個多么貼切而生動的比喻。
是啊,其實這就是“迎客松”——(名稱的由來)
用“之所以……是因為……”的句式說一說
想象:如果現在老師是賓客,在座的各位同學來演一演迎客松,說說在賓客到來時,迎客松會說些什么呢?
3、如今,只要人們一提到黃山就會想到迎客松 ,看到迎客松就會想起黃山。迎客松已經成為黃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征了。
4、朗讀課文
迎客松姿態優美、枝干遒勁,生命力是那樣的旺盛,讓我們懷著贊嘆,喜愛之情讀一讀描寫迎客松的句子。
。ㄗ杂勺x,指名讀、齊讀)
學習陪客松部分
黃山松真神奇!當游客被迎客松熱情地迎接到黃山后,接著誰來陪同游人觀賞美麗的黃山風光?(陪客松)
1、出示圖片,指名讀課文,其他同學思考:陪客松又奇在哪呢?
2、“綠色的巨人”說明陪客松高大挺拔,蒼翠茂盛
過度:是呀,陪客松如同一個“綠色的巨人”,正在陪同客人欣賞黃山風光呢!所以給它取名叫——陪客松。
3、 指名讀,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棵松,介紹出陪客松高大挺拔,蒼翠茂盛的樣子。
齊讀
學習送客松部分
當游人飽覽美麗的黃山風光后,接著誰來向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別?(送客松)
1、 指名讀送客松的句子,想想送客松奇在哪里?
出示“送客松圖——文”課件,
。1)姿態獨特,枝干蟠曲
剛才學習的迎客松,比較這兩棵松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迎客松姿態優美,枝干遒勁,陪客松姿態獨特,枝干蟠曲)
從中不難發現作者觀察非常細致,抓住枝干的特點來寫,我們讀讀送客松的句子。
。2)理解“天然盆景”
為什么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
什么是盆景?
。ㄅ杈笆菆@丁精雕細刻、刻意造型,為的是追求它優美的姿態。)
那培養這棵天然盆景的園丁又是誰呢——大自然
(3)指名回答:誰來說說為什么叫他送客松?
送客松跟游客告別,多么依依不舍!你能把這種感情讀出來嗎?
指名讀,齊讀
配樂朗讀第二小節
同學們,讀完了課文第二小節?赐炅擞衿翗乔暗娜闷嫠,我們一定會被枝干遒勁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態獨特的送客松給深深地吸引住,讓我們一起記住這三棵奇松,好嗎?
出示“描寫三松的文字”課件
配樂齊讀
總結:黃山松真是……很神奇!(板書:“?”改“!”)
學習課文寫作方法
文中描寫的三種松樹,其中迎客松寫得比較具體,而陪客松、送客松寫得比較簡單,作者為什么這么寫呢?是不是陪客松和送客松沒有迎客松長得好呢?
。曌鲿r有詳有略,文章才眉目清楚,中心突出,我們平時寫作的時候也要注意這一點)
。ǘ、學習第3自然段。
1、其實黃山松數量成千上萬,形態不一,用一個詞那就叫——“千姿百態”。
出示“第3自然段”課件。
這樣千姿百態的黃山松你們喜歡嗎?那就讓我們帶著喜愛之情一起齊讀課文最后一小節。
齊讀
2、黃山奇松的姿態僅僅是課文里介紹的這些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黃山松都有哪些姿態?
出示黃山松“千姿百態的圖片”課件,
3、發揮你的想象,仔細觀察它們的姿態,試著給這些松樹取名字,并說說理由
三、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全文圍繞一個“奇”字,為我們具體介紹了黃山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作者用詞貼切,比喻生動,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們一起帶著贊美之情,來贊美一下黃山奇松!
五、布置作業,總結延伸。出示“作業”課件。
1、 記一記——把奇特的黃山松記在腦海里。
2、 找一找——收集更多的關于黃山資料。
。ǹ梢允屈S山的來歷; 關于黃山的傳說;有關黃山的詩詞;有關黃山的名言;黃山風景:奇松、怪石、云海、溫泉、人文景觀;)
板書設計:
迎客松
16、黃山奇松 陪客松 奇?(!)
送客松
黃山松千姿百態。有“臥龍松”的騰云駕霧,有“鳳凰松”的展翅高翔,有“團結松”的簇擁相抱,有“扇子松”的嬌小玲瓏,有“貼壁松”的攀龍附鳳,有“蒲團松”的厚重穩健,有“黑虎松”的虎虎生威……它們有的倚岸而立,有的獨釣寒江,有的懸空絕壁;它們有的亭亭如蓋,有的尖削似劍,有的迎風展翅……它們在風雨中碧如大海,在陽光下顏如翠玉,在大雪中狀若珊瑚……每一棵黃山松都是一處獨立的風景,以各自獨有的本色展示其個性的魅力。
《黃山奇松》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了解黃山奇松的特點。
2、圖文結合,展開想象,體會比喻、擬人修辭的作用。
3、總結全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第2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指導朗讀,在讀中體會黃山松的美和奇。
難點:1、在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奇松的。
2、通過感受黃山松的奇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引導法 討論法 圈畫法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師:本節課將繼續學習課文《黃山奇松》,通過上節課學習,我們知道了人們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還了解到玉屏樓被徐霞客譽為“黃山決勝處”。這節課我們將一起走進玉屏樓,觀賞那兒的奇松。
二、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體會黃山奇松的特點
1、出示自讀提綱。
。1)畫出作者所介紹的奇松;
。2)邊讀邊想黃山奇松的樣子。
2、思考:第二自然段具體描寫了哪三種奇松。
。ㄓ退、陪客松、送客松)
3、師出示三種松的圖片,讓生辨認出這三種松。
4、找出能概括三種松樹的詞語。
5、師生共同交流。
迎客松
陪客松 千姿百態
送客松
6、齊讀本自然段,指導背誦。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拓展延伸
1、指名讀本自然段,思考:本自然段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
(黃山松千姿百態)
2、師依次出示黃山松圖片,導讀:黃山松千姿百態:或( ),或( ),或( );或( ),或( ),或( );有的狀如( ),有的形似( )。
3、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用以上的句式說一說黃山奇松。
四、總結全文,欣賞作品
1、師小結:全文圍繞一個“奇”字,為我們具體介紹了黃山的三大奇松,作者用詞貼切,比喻生動,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欣賞作品
黃山奇松
跟在懸崖高壁間,
披霜抗雪亦昂然。
問君生此緣何事?
心向云天一片藍。
五、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2自然段。
2、仿照課文第二自然段,介紹身邊的某種植物。
板書設計
16 黃山奇松
“迎客”
情有獨鐘 “陪客” 千姿百態
“送客”
《黃山奇松》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黃山奇松》這篇課文描寫了黃山風景區有許多奇松,姿態獨特,十分有趣。文章集景色美、語言美、情感美于一體,令讀者賞心悅目、心馳神往、浮想聯翩。
二、學情分析
黃山是自然名勝,可真正去過黃山的孩子不多,對于黃山松樹的奇特,他們缺乏真切感受。因此在教學中要準備一些視頻、圖片等直觀資料拉近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之間的距離,同時引導學生朗讀感悟,大膽想像,體會黃山松的姿態奇特,精神頑強,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喜愛黃山、熱愛祖國之情的目的。
三、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6個生字。理解新詞語的意思。
3、了解課文內容,明確文章“總-分-總”的結構,學習作者選取典型、抓特點寫作的方法。
4、理解課文內容,欣賞松樹的奇特,學習松樹頑強生長的精神,培養審美情趣,熱愛祖國的名山。
四、教學重難點
指導朗讀,在讀中體會黃山松的美和奇,幫助學生領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奇松的。
五、教學時間:一課時
六、教學準備:黃山風光片斷、黃山奇松圖片、重點段落鏈接
七、教學互動設計
一、創設情境,觸發情感
出示幻燈片(有關黃山的詩句或者是廣告用語),誰知道空格里應該填上什么?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一品黃山,天高云淡”“感受黃山,天下無山”
“一山,一境界”“天下第一奇山”
黃山到底有哪些神奇的魅力,能讓人贊不絕口呢?其實,黃山的魅力離不開這四絕(出示幻燈片:奇松、怪石、云海、溫泉),這節課,我們就來領略其中一絕:黃山奇松(幻燈片)
二、出示目標,明確導向(請同學們默讀一遍)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6個生字。理解新詞語的意思。
3、了解課文內容,明確文章“總-分-總”的結構,學習作者選取典型、抓特點寫作的方法。
4、理解課文內容,欣賞松樹的奇特,學習松樹頑強生長的精神,培養審美情趣,熱愛的祖國名山。
三、自讀課文,初步感知(師板書課題)
1、開口自由讀課文一遍,遇到有生字詞的地方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默讀課文一遍,想想課文寫了什么內容。
四、檢測初學,理清脈絡
1、出示幻燈片(詞語),指名讀(糾正前后鼻音、平翹舌音),齊讀。
2、出示詞語含義,學生說出詞語。
3、誰能用上這里面的一些詞語并用這樣的句式簡單概括一下課文內容:《黃山奇松》先總寫了(人們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然后具體敘述了(獨具特色的三大名松),最后概括寫了(黃山松的千姿百態)。(幻燈出示要求)總分總結構是小學閱讀課文常見的結構,我們的作文也常常使用這樣的構段方式。
無論是人們對黃山松情有獨鐘還是它千姿百態,它都離不開一個字“奇”,來齊讀課題。
五、深入研讀,體會奇特
齊讀好黑板課題:讀課題時你覺得要突出哪個字?“奇”,加重點號,再讀一遍。據說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兩次在黃山流連忘返并寫下這樣的詩句“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這其中的理由就與黃山奇松有關。那么,黃山松樹究竟奇在哪呢?請齊讀第一自然段。
。ㄒ唬┦孜舶盐眨页銎嫣
1、齊讀第一段:黃山松樹奇在哪?
“這一段話中那句話直接寫松樹?從這句話中你知道黃山松奇在哪嗎?”(引出板書:數量多、位置懸)指名讀最后一句話。
2、黃山松樹除了數量多、位置懸外還奇在哪?指名讀第三段。
剛才我們可以用語言表達出松樹的數量多,位置懸,那么現在除了用語言表達出它的千姿百態我們試試用動作來表達。聽要求讀書(生讀總起句和總結句,師讀兩生表演。生想象齊讀。)松樹還奇在哪?引出板書:形態奇
這么多千姿百態的松樹作者是不是都一一向我們介紹呢?課文就是選擇了這三棵典型的松樹來寫,這種寫作手法就叫做“選擇典型”。
。ǘ┭凶x重點,體會奇特
默讀第二段:思考:為什么人們會把這三棵松樹分別叫做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把相關句段劃出來后看著大屏幕上的提示去讀書去思考。
1、說話訓練:指名說(相機板書: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幻燈片出示三棵松樹的句子欣賞寫法:
作者再寫這三棵松樹的時候都抓住了它們形態上的特點,在表達手法上也是一致的,前半句是松樹的形態,后半句是作者的聯想。這種寫法叫:抓特點。另外作者用上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讓黃山松更具有人的情態,這也就突出了松樹的奇特之處。
3、研讀重點句,體會迎客松奇特的外形、頑強的精神。
。1)“迎客松”(出示幻燈片、句子)
師:先來看看第一句話,指名讀。
這句話里我們要特別注意的詞有哪些?”(“遒勁”,讀理解遒勁。飽經風霜(查理解:形容經歷過許多艱難困苦的生活和斗爭。郁郁蒼蒼:反義詞“草木凋零”“枯枝敗葉”)這三個詞中哪個詞背后的含義更深?(飽經風霜)
想象一下,這棵迎客松有可能經歷了那些艱難困苦的生活或斗爭?(結合你充滿感情的理解,咱們一起把迎客松的飽經風霜仍然生機勃勃讀出來)(注意:讀好轉折點“卻”)
狂風暴雨,電閃雷鳴,迎客松雖然——飽經風霜,卻仍然郁郁蒼蒼,充滿生機。
烈日炎炎,隆冬飄雪,迎客松雖然——
下無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巖裂縫之中,迎客松雖然——
從堅硬的巖石中、從雨后的空氣中、從腐爛的花草樹葉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營養,迎客松雖然——
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懸崖,歷經了800多個春夏秋冬,飽受風吹日曬,迎客松雖然……
飽經風霜后的迎客松依然屹立在懸崖邊,依然郁郁蒼蒼,充滿生機,多么神奇呀!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精神。浚B強、堅持、堅忍不拔、持之以恒、堅持不懈、鍥而不舍……)我們需要這種精神嗎?來,同學們讀好這句話,讓迎客松堅韌不拔的精神長在我們心中。
迎客松生命力是如此頑強,又因為它外形的獨特,人們又賦予她豐富的想象,齊讀第二句話。(誰來讀讀,讓在座的老師們感受到迎客松的熱情)正因為這樣,她現在已經成為整個黃山的代表了,讓我們一起用驕傲的語氣朗讀第三句話。
正因為迎客松的獨特魅力,曾有詩人作詩贊嘆:(出示詩句幻燈片)。讓我們帶著對迎客松的贊美之情,齊讀這段話。
請以同樣的情感,讀讀寫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句子。(指名讀)
帶著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奇松的贊嘆一起來讀讀第二自然段。
4、想象力訓練(審美情趣滲透):出示松樹圖片,學生想象給松樹取名字。
引起:黃山松真是——(預備齊)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六、總結提升
黃山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了奇特的黃山松。黃山松便展現著千姿百態的魅力將黃山裝點得更加神氣、更加秀美,令人贊嘆。黃山啊,真是無峰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ㄍ瓿砂鍟呵ё税賾B、令人贊嘆)。連成松樹圖
《黃山奇松》教案 篇11
基本信息
課題
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黃山奇松》
作者及工作單位
三亞市第七小學 黃菊
教材分析
《黃山奇松》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中的一篇課文,本單元是一組描繪祖國大好河山的美文。其中《黃山奇松》是本單元的首篇,在本單元中起著提綱挈領、舉一反三的示范作用。課文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松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它們的贊嘆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語言美、情感美于一體,令讀者賞心悅目、心馳神往、浮想聯翩。
全文共三個自然段,條理清晰,重點突出。每個自然段可以獨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講人們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第二自然段具體描繪了三大名松的動人姿態。寫出了它們的“奇”,是全文的重點段。第三自然段寫千姿百態的松樹使黃山更加秀美。全文結構上,按“總分結合,點面結合”的方式謀篇,是一篇陶冶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學生語言素養的好教材。本課計劃安排二課時來完成,其中第一課時著重讀準讀通,掃除障礙,整體感知。第二課時精讀品悟第二自然段,積累內化“精妙”的語言,體會作者的寫作特色,發揮充分的想象。
學情分析
由于學生都沒有去過黃山,而他們對于黃山奇松的探知欲是十分濃厚的,極為有限的課本文字、插圖,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大,注意力難以集中。而多媒體課件能給學生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教學信息,營造出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濃厚的學習興趣,真正實現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機整合。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會寫本課六個生字,理解新詞語的意思。
3、會用“屹立”“飽經風霜”造句。
4、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黃山松的奇美,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5、了解一般寫景散文的寫作思路和構思方法,學習和應用從不同角度描寫景物和變換角度表現景物的方法。
。ǘ┻^程與方法
1、利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2、引導學生品讀、感悟、想象,用各種方式激起學生誦讀的興趣,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3、為了促進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創造精神,教學活動中可將看圖、看書、訓練融入質疑、梳疑、解疑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動起來。
。ㄈ┣楦小B度與價值觀
1、感受黃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優美,增強熱愛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2、從課文中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培養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指導朗讀,在讀中體會黃山松的美和奇。
教學難點:
在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奇松的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一、談話導入
二、賞析課文
三、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重點學習迎客松
略學陪客松、送客松
總結三松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
五、總結全文
1、 美麗的黃山吸引了成千上萬的游客前來觀光,是因為黃山以“四絕”聞名于世,人們對誰最情有獨鐘?
2、自己讀讀第一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
3、在人們向往的“四絕”中,最鐘情的是其中的奇松。人們對黃山奇松特別有感情,你從哪個詞語看出來的?什么意思?讀詞,把帶有“情有獨鐘”的這句句子讀好它。
4、人們為什么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指名讀第二句話,評議,把“處處”、“瀟灑”、“挺秀”這幾個詞讀好,齊讀。
5、同學們,在玉屏樓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6、黃山是“無石不松,無松不奇”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奇在哪里呢?自己再讀一讀第二自然段。
7、你從什么地方體會到迎客松的“奇”?
8、一邊欣賞陪客松的圖片,一邊美美地多讀課文,看看陪客松“奇”在哪里呢?指名讀。
9、為什么說陪客松如同一個“綠色的巨人”呢?
10、(課件)瞧,這就是送客松,它“奇”在何處呢?
11、指名交流,你讀懂了哪些詞語?
1、學生 自讀第一自然段,并說說讀懂了什么?(
2、 請同學們快速地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三大名松的名稱。
3、再讀一讀第二自然段,體會體會,“奇在何處”可以圈圈畫畫?
4、交流: 迎客松“奇”?在哪?
5、學生練讀——指名讀——賽讀——評讀——齊讀
6、學生讀第二句句子。
7、學生想象說歡迎詞,并加上動作。
8、讀好句子。把迎客松的熱情、好客讀出來。
9、看看陪客松“奇”在哪里呢?指名讀。
10、送客松,它“奇”在何處呢?指名交流,你讀懂了哪些詞語?
11、選擇一種自己最喜歡的名松,將它背出來,把它留在自己的腦海中。(學生練背)
1、觀看視頻,深入了解黃山美。由此進入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學習。
2、利用課件,幫助學生理清文章層次。
3、設計一個“看圖猜名松”環節來調動學習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讓學生在看圖競猜的過程中,內化了語言文字的學習,深化學生對三大名松的認識和理解。
4、因為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是教學的難點。如何分化難點,達到目標。我運用了多媒體播放畫面,先讓學生通過畫面感受黃山松的千姿百態。接著看圖說話,讓學生緊扣優美的語言文字,體會黃山因松而更加神奇和秀美。
板書設計
迎客松 熱情歡迎
黃山奇松 陪客松 陪同觀賞 松態如人
送客松 依依不舍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學生不斷地完成新知的建構過程,自覺地養成獲取信息的習慣。
導入新課時能否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吸引學生學習;能否撥動學生的情感之弦,讓學生真心學習,至關重要。(設計意圖:引用明代大文豪的詩句,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很大的調動,想去揭開那黃山奇松那一層神秘的面紗,升騰起強烈的探究欲望
因為學生的親身經歷較少,幾乎就沒有學生去過黃山,連我也沒有去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黃山松的奇美,我憑借文本和教材中的幾幅圖片幫助學生感受奇松的千姿百態、“四絕”,邊讀邊展開想象,感受黃山松的奇美,學生的喜悅激動之情洋溢在臉上,而我在教學過程中也隨同學生一起游歷了黃山的山山水水,享受了黃山奇松的美呀。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讓學生懂得抓住重點詞語來品讀感悟,感受黃山松的奇美,并且注重教給學生讀書方法,不但要關注文章內容,還要關注作者的表達方法及標點符號,初步領悟了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我反思有以下幾點:其一、教學整體不夠流暢,這樣會影響到學生思維的連貫性,讓學生保持在那樣的情境中,流暢是必需保證的。其二,教者語言還需要磨練,過渡語、評價語言要更加及時到位,這方面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特別是遇到學生“意外”發言,缺少應對和引導;其三,教學內容安排過滿,以致于準備當堂完成的“小練筆”沒有來得及去做。
《黃山奇松》教案 篇12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通過朗讀感悟文中新詞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內容及重難點分析:
教學中的安排:首先,通過錄像初步感知黃山風光。使學生對黃山有大致的感性認識,以便更好地理解奇松的特點。接著,以“黃山奇松‘奇’在哪兒?”這個問題,讓學生研讀全文,探究體會。并根據學生的討論相機出示圖片或錄像,在問題的討論中從整體上把握“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特點。然后,精讀這段,落實訓練點。最后,引導學生想象其它奇松的形態,把訓練拓展向課外。
重難點:
1、指導朗讀,在讀中體會黃山松的美和奇。
2、在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奇松的。
三、教學對象分析: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要求,對于學生“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因此,本課教學主要是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在質疑問題、自讀解疑和讀議領悟的過程中,給予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思維的空間,鼓勵學生發表個人見解,培養創新意識。
四、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
一、設境激趣,再現生活,觸發情感。
1、回憶課文,體味美感。
昨天老師又從電視中看到了四川九寨溝的風光介紹片,感覺九寨溝的水確實風光旖旎,太令人神往了。你們學了這篇課文有什么感受?誰能用一個字、一個詞或一句話概括下九寨溝的水給你的感受?
2、欣賞黃山“四絕”的風景。
(借助“課件”演示和老師的解說,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形象快捷地讓學生對黃山有形象、生動的印象,激起學生想了解黃山的興趣。)
3、請你也用一個字、一個詞或一句話概括黃山給你的感受?
4、看來,黃山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人們對黃山奇松卻特別有感情,文中哪句話最能說明?
過渡:通過欣賞,我們還知道,人們對四絕之中的奇松特別有感情,正如課文中說的一樣,更是情有獨鐘。只要你來到黃山上,你就會看到山頂上、陡崖邊,處處都有瀟灑、挺秀的奇松。
5、指讀、質疑課題。整理分析,確定研究方向:黃山奇松“奇”在哪?
二、自主研讀,創設情境,體會奇特。
㈠、小組研讀課文,討論:黃山奇松“奇”在哪?
、娼涣鲄R報。(根據學生的回答自主學習相應部分。)
1、位置奇
(提醒:黃山松的“家”都安在哪?)
2、形態奇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概括黃山奇松的形態特點,并指導感情朗讀最后一節,加強體會黃山松形態奇的特點。)
、缬^看錄象,準備介紹黃山奇松的特點。
1、觀看“黃山奇松”的錄象,談談感受。
2、小組準備,以黃山奇松的身份作“自我介紹”。
3、交流匯報:
(在學生的自主交流中,相機引導學生朗讀描寫“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語句,加深理解這三種松樹的特點。)
“迎客松”
⑴、出示句子:
迎客松姿態優美,枝干遒勁,雖然飽經風霜,卻仍然郁郁蒼蒼,充滿生機。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地歡迎賓客的到來。如今,這棵迎客松已經成為黃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征了。
(指導朗讀)
⑵大家說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嗎?
說話想象訓練:怎么樣?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樣吧!這棵姿態優美、枝干遒勁的迎客松每天不知要迎接多少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假如你是迎客松,你會說些什么?
(指名說)
、切〗Y:是的,黃山上的松太多了,它們千姿百態,形態各異。但是人們只要一提到黃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著黃山奇松。實際上這句話還清楚地告訴我們,迎客松不光代表著黃山奇松,它還象征著整個黃山。
出示:人們提到黃山就會想到--------------,看到迎客松就會想起--------------。
(引導學生對迎客松有初步總體的印象。)
同法相機學習“陪客松、送客松”這部分語句。
三、抒情表達,發揮想象,豐富情感。
1、發揮想象:黃山只有這幾種松樹嗎?
2、引導學生以松樹的身份介紹其它松樹的形態。
四、拓展延伸,創造生活,積淀情感。
1、“五一”長假快到了,溧陽的天目湖旅行社準備開辟“竹簀——黃山”的游覽線路,請你代寫一句廣告詞。
(學生寫廣告詞,教師巡視指點)
2、交流匯報。
(評:讓學生走進文本,又走出文本,并超越文本,使課堂充滿濃濃的創新氣息和多姿多彩的生活情境。把學習語言文字與發現美、鑒賞美、創造美的過程融為一體,使語文學習展現生命活力。)
3、你知道黃山“四絕”還有那些優美的姿態?我們再去欣賞一下大自然的神工鬼斧之筆。
四、布置作業:
同學們,黃山集中了我國許多名山的特點,如泰山的雄偉,華山的險峻,峨眉山的秀麗。這些景色,黃山全有,明代的旅行家徐霞客兩次游覽黃山后,發出這樣的感嘆,他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可見,黃山的風景的確令人著迷。同學們,可以記下這句話,回去后還可以把黃山的奇松或其它“三絕”介紹給爸爸媽媽,說不定爸爸媽媽聽了你精彩的介紹后,暑假就能帶你到黃山去游玩呢!
《黃山奇松》教案 篇13
[學習要求]
一看題目,我們就知道,這篇課文是寫黃山松樹的奇特。黃山的松樹到底“奇”在何處?這正是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重點。在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黃山松的奇美的同時,我們要進一步體會祖國河山的壯麗,培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此外,我們要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我們還要學會本課的7個生字,會用“屹立”和“郁郁蒼蒼”造句。
[閱讀提示]
這篇課文淺顯易懂,文字優美。初讀課文可看一看全文寫了幾個自然段,想一想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讀的時候可以把一些表示主要內容的重點句子畫下來,和老師畫的對照一下,看看是不是一樣。
1、人們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
2、黃山三大名松的動人姿態。
3、千姿百態的松樹使黃山更加秀美。
[字詞點擊]
學習本課生字詞,要注意“賓”是前鼻音,不要讀成后鼻音,“屏”是后鼻音;“譽、郁”兩個字的韻母是“ü”,而“屹”的韻母是“ⅰ”,讀時要注意區分。字形上,要注意“陡”和形近字“徒”的區別。查字典了解字義時,要注意“郁”的多義,一是表示(草木)茂盛;二是表示憂愁、氣憤積在心里不得發泄。要據詞定義,正確理解“郁郁蒼蒼”在課文中的意思。而“遒”字則可以先聯系上下文,自己揣摩一下這個字的意思,再查查字典,看看自己猜得對不對,以便掌握揣摩字義得方法!板佟笔菑娊∮辛Φ囊馑迹悴聦α藛?
[疑難解析]
很多同學可能會問:黃山奇松,到底“奇”在哪里呢?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重點體會下面的這段話——
迎客松姿態優美,枝干遒勁,雖然飽經風霜,卻仍然郁郁蒼蒼,充滿生機。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地歡迎賓客的到來。如今,這棵迎客松已經成為黃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征了。
反復讀描寫迎客松的這段話,你是否發現,迎客松有這樣“兩”奇:第一,“奇”在“雖然飽經風霜,卻仍然郁郁蒼蒼,充滿生機。”要讀懂這句話,可以先想象一下迎客松怎樣“飽經風霜”,到過黃山的人都知道,黃山的松樹大都長在懸崖峭壁上,由于山高壁陡,山風似刀,霜雪如劍。另外,黃山松的根是扎在石縫中的,根不著土,能汲取的養分極少。生長緩慢,長到碗口粗就需百年,據資料記載,這棵迎客松已生長800多年了。一個“飽”字,充分說明松樹歷盡磨難。在這樣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仍能郁郁蒼蒼,充滿生機,足見它有多么頑強的生命力。〔坏貌涣钊朔Q奇。第二,“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地歡迎賓客的到來!边@是迎客松姿態的奇特,一棵松樹竟然像彬彬有禮、熱情友好的主人,當然十分奇特。
理解“陪客松”、“送客松”的奇特可采用上述辦法,扣住句子中的關鍵詞語,加以想象和聯想。特別是送客松,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要想到“盆景”是經過人們加工的精美的藝術小品。送客松枝干蟠曲,如同游龍戲鳳,而這種“小品”又是渾然天成的,這就非常奇異獨特了。
同學們細讀第二自然段,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反復誦讀,邊讀邊聯想懸崖峭壁上迎客松郁郁蒼蒼,陪客松如同巨人,送客松精巧絕倫的畫面,從精美詞句中細細品味黃山松的奇美。如能配上古箏樂曲誦讀,效果一定更好。你不妨試一試。
[品評賞析]
這篇課文文字精美,形象生動,有很多地方寫得很值得我們學習。首先是“總—分—總”的結構,簡潔明晰。先總寫“黃山四絕”聞名天下,奇松更是讓人“情有獨鐘”,突出黃山松的奇異,引人入勝;接著具體寫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三大奇松,寫得具體形象;最后總結,“是千姿百態的黃山松,把黃山裝點得更加神奇,更加秀美”,讓讀者對黃山松的“奇”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另外,作者在敘述三大奇松時,突出奇松的不同特點,用詞精當。特別是對迎客松的描寫“雖然飽經風霜,卻仍然郁郁蒼蒼,充滿生機。”使人仿佛看到高山陡壁上昂然挺立著的那么一棵高大粗壯的松樹,雖然歷經了八百年的風風雨雨,卻依然那么蒼翠,那么雄健,不能不使人油然而生敬意。作者把奇松比作“人”,不僅使文字更加生動形象,同時也表達出作者對奇松的喜愛之情。
[課文鏈接]
讀一讀下面的資料,相信你會對“黃山松”有更深的認識。
黃山四絕中的奇松是絕中之絕。因為其他的三絕在其他名山中或多或少都會有,而這奇松卻是黃山獨有的。黃山上的松樹生長在海拔600米的高峰上,在植物學領域里是一個獨特的品種,20世紀30年代時被正式命名為黃山松。黃山松的奇有兩點:一是樹形奇特,由于是破石而長,依巖而生,受地形及光照的影響,許多松樹都有偏向一個方向生長的特點,又由于長在高山,山風似無形刀一般,將樹冠吹削,松樹大都頂平如蓋,干曲枝虬,形象奇異。照中國人的審美觀,古木常以曲為美,直則無姿,黃山松恰恰很好地體現了這一點。二是生長環境奇特,黃山松長于巖石上,根不著土,但卻針葉粗密、顏色蒼翠、生機勃勃。原因就在其根能分泌有機酸,可以侵蝕崗巖,供其扎根,另外,黃山松還能直接從空氣中、雨雪中吸取養分。所以在懸崖絕壁上,在高山上,黃山松也能挺拔而立。由于黃山松頑強的生命力,它被[視為一種精神的象征。安徽省因此還將其定為省樹。
[自我測評]
基礎練習
一、選擇正確的韻母填入括號內。
ü——i 屹( ) 譽( ) 玉( ) 依( )
in——ing 屏( ) 賓( ) 景( ) 形( )
二、讀一讀,寫一寫,在讀音易錯的生字下注上“△”,字形易錯的生字下注上“○”。
4.陡崖 屹立 飽經風霜 姿態優美
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譽為 賓客 情有獨鐘 郁郁蒼蒼
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查字典,給句子中帶點字選擇正確的解釋。
1.人們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 _________
靜海寺中的鐘又敲響了,它警示人們不要忘記國恥。 _________
2.迎客松雖然飽經風霜,卻仍然郁郁蒼蒼,充滿生機。 _________
荷花的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_________
四、造句。
屹立———
郁郁蒼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默寫課文中你認為寫黃山松寫得最精彩的句子。
1.
2.
發展練習
讀下面一段話,完成練習。
黃山松千姿百態。它們或屹立,或斜出,或彎曲;或仰,或俯,或臥;有的狀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們裝點著黃山,使得黃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請你查找一些關于黃山松的圖片,或根據上面的描寫,選擇一棵黃山松,仔細觀察或展開想象它的樣子,學習課文描述迎客松的寫法,把它具體寫下來。如有興趣,你還可以給它取個名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趣味語文
同學們,請你讀一讀下面這個故事,猜一猜楊修見了紙條為什么就把酥餅分給兵士們吃?
楊修與餅
三國時期,有一天,曹操命侍從捧來一盒酥餅,放在營房里的一張桌上。曹操想了想,在這盒酥餅上面放了一張寫有“一合酥”的紙條,然后就走了。
不久,謀士楊修來到這個營房,看見了紙條,就把這盒酥打開來,全分給兵士們吃了。曹操知道后,點頭稱是。
[參考答案與提示]
基礎練習
三、1.情感集中、專一;用鐵或銅制成的響器,中空。2.足足的,充分;飽滿。
四、“屹立”是形容人或物像山峰一樣高聳而穩固地立著,可以先想一想“什么或誰”屹立,再說一說屹立在什么地方。“郁郁蒼蒼”也就是“郁郁蔥蔥”,是形容草木長得蒼翠茂盛,一般用來形容枝葉茂密,顏色深綠的樹。
《黃山奇松》教案 篇14
《黃山奇松》教學反思
《黃山奇松》是蘇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九冊第五單元第十六課。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松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它們的贊嘆之情。全文共3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寫人們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第二自然段寫獨具特色的三大名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第三自然段寫千姿百態的黃山松使黃山更加秀美。
。ㄒ唬┲攸c抓住“文眼”的“奇”來作為理解文本內容的切入點,從奇入手。
。ǘ└鶕谋镜奶攸c,以“你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黃山松的奇?”這個問題為統領整篇文章的問題,然后再像剝開竹筍一樣的引導學生體會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奇,這樣一步一步地深層體會奇,奇貫穿始終。
(三)能在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奇松的。教學本課時,我主要抓住“奇”字,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黃山奇松的奇美,我先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悟感受黃山松的奇美,如:“姿態優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枝干遒勁”借助實物理解“遒勁”,體會迎客松的雄健有力。“郁郁蒼蒼,充滿生機”體會迎客松的茂盛,生命力頑強。“飽經風霜”體會它頑強的生命力。“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的歡迎賓客的到來。”體會迎客松對游人的熱情等等。還通過圖片的展示,讓學生直觀的欣賞到黃山松的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體會黃山松的“奇”。
。ㄋ模┙虒W中,我能緊緊圍繞“奇”,抓住“奇”,在黃山松的“奇”上尋找突破口,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在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品讀感悟方面,我通過讓學生對文本的閱讀、直觀形象的圖片等手段,激發學生品讀感悟,體會黃山松的“奇”。在教學中,我還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學習的創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黃山奇松》教學反思
一、自主閱讀,感悟如魚得水
著名小語專家張慶先生說:“堵不住繁瑣分析的路,就邁不開語言訓練的步。”“讀”要貫穿全過程,為確保“讀”不走過場,片段一留給了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讀”的有目的,有層次,有方法。引導學生直接面對文本,充分地讀,用心地讀,用心去“感悟”,學生打開了記憶的倉庫,調動背景知識,促進與文本的聯系,喚醒、激活了學生頭腦中儲存的與語言文字相關的表象、體驗和情感,體悟出“迎客松”的熱情好客、飽經風霜而充滿生機的美好形象,對文中的語句已不需要再作枯燥的“咬文嚼字”,學生已從朗讀中體悟到了;又通過朗讀,充分展現了他們的個性體驗。“自主閱讀”使課堂充滿了鮮活的、張力十足的、有生命力的東西,學生學的主動、積極。
二、引導探究,體驗精彩紛呈
語文教學應該讓學生越學越聰明,怎樣才能學得聰明起來呢?就要引導讀出“言外之意”,悟出“言中之情”,透過語言文字看到背后的意思。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片段二的設計充分利用優秀文本所存在的很大的張力空間,將學生置身于文本整體中,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深入思考和品悟。學生對“山頂上、陡崖邊”的多元理解,正是思維火花的碰撞所閃耀的迷人光芒,讀出了文本所深刻的內涵和精彩的外延。
三、訓練思維,課堂充滿智慧
目前的語文教學普遍存在重知識傳授輕智慧培育的問題,有知識不等于有智慧,F代閱讀教學論認為,閱讀是一個吸收和轉換信息的心理過程,必須采取主動的閱讀心態才能完成。兩個片段所提的問題,都富有思維價值,有是本課教學目標所在。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猶如一塊磁鐵,吸引學生的探求之心,在閱讀課文中學生便會自主研究,體會語言文字蘊涵的“意義”和“情味”,產生許多充滿智慧的發現和感悟,不僅深刻地理解了課文內容,還訓練了思維能力。學生也由此興趣盎然,在朗讀課文時充分得到了體現。
《黃山奇松》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這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在執教《黃山奇松》一課時,我就以此為設計理念,努力體現“自主感悟,培育智慧”思想,引導學生讀中感悟,讀中思考。
課文是一篇寫景美文,描繪了黃山風景區有許多奇松,姿態獨特,十分有趣,人們對它情有獨鐘。在教學課文“迎客松”一段和第一小節時,有意設計了思維力度較大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充分接觸文本、品讀課文語言的過程中,體悟豐富的內涵,發展語文素養。
片段一:
師:黃山上的松樹成千上萬,是什么使迎客松成為黃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征呢?
。▽W生投入地讀課文,邊讀邊寫寫劃劃)
生1:它的姿態優美,象一個好客的主人,熱情地歡迎賓客的到來,就像個迎賓先生。
師:哦,是迎賓先生?
生1:它很高大,枝干遒勁,就像手臂的肌肉發達,所以我覺得是迎賓先生。
生2:它飽經風霜,經過了上百年,也許是上千年,不知經過多少風吹雨打,還是那么郁郁蒼蒼,充滿生機,是很難得的。
生3:我從“郁郁蒼蒼”讀出了十分茂盛,綠得很有力,生機勃勃。如果“郁郁蔥蔥”就顯得很嫩,像小草一樣。
生4:它十分頑強,戰勝了困難,有著頑強的生命力,不但形象美,精神更美!
……
提這個問題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自身的閱讀對文本進行感悟,主體的功能得到發掘,他們創造性地對知識接受、運用、轉化,思維處于異常活躍的狀態,對“黃山奇松”的“奇”字不僅僅停留在形態奇特,而是讀出更深層的東西,特別有位同學把“郁郁蒼蒼”和“郁郁蔥蔥”的意蘊之別也體悟出來了,這是智慧的閱讀,語感的訓練在潛移默化中完成了。
片段二
(在學完第二、第三節后,再回到第一節。在學習第一節時,重點設計了一個問題)
師:在這神奇的四絕中,人們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那是為什么呀?
生1:因為黃山奇松千姿百態,十分好看。
生2:因為黃山奇松有的姿態優美,有的姿態奇特,像黑虎,像孔雀,十分神奇。
生3:因為山頂上、陡崖邊,處處都有它們瀟灑、挺秀的身影,遠望過去十分壯觀。
生4:因為黃山奇松有頑強的生命力,越是艱苦的地方,越是瀟灑、挺秀。
……
這個問題需要學生整體把握教材,在充分接觸和熟悉文本后,讀出自己的個性體驗,也是真正意義上讀懂了課文,把握了文本的精髓,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對“黃山奇松”的“奇”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體會。
一、自主閱讀,感悟如魚得水
著名小語專家張慶先生說:“堵不住繁瑣分析的路,就邁不開語言訓練的步。”“讀”要貫穿全過程,為確保“讀”不走過場,片段一留給了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讀”的有目的,有層次,有方法。引導學生直接面對文本,充分地讀,用心地讀,用心去“感悟”,學生打開了記憶的倉庫,調動背景知識,促進與文本的聯系,喚醒、激活了學生頭腦中儲存的與語言文字相關的表象、體驗和情感,體悟出“迎客松”的熱情好客、飽經風霜而充滿生機的美好形象,對文中的語句已不需要再作枯燥的“咬文嚼字”,學生已從朗讀中體悟到了;又通過朗讀,充分展現了他們的個性體驗。“自主閱讀”使課堂充滿了鮮活的、張力十足的、有生命力的東西,學生學的主動、積極。
二、引導探究,體驗精彩紛呈
語文教學應該讓學生越學越聰明,怎樣才能學得聰明起來呢?就要引導讀出“言外之意”,悟出“言中之情”,透過語言文字看到背后的意思。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教會學生思考,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片段二的設計充分利用優秀文本所存在的很大的張力空間,將學生置身于文本整體中,促進了學生對課文的深入思考和品悟。學生對“山頂上、陡崖邊”的多元理解,正是思維火花的碰撞所閃耀的迷人光芒,讀出了文本所深刻的內涵和精彩的外延。
三、訓練思維,課堂充滿智慧
目前的語文教學普遍存在重知識傳授輕智慧培育的問題,有知識不等于有智慧,F代閱讀教學論認為,閱讀是一個吸收和轉換信息的心理過程,必須采取主動的閱讀心態才能完成。兩個片段所提的問題,都富有思維價值,有是本課教學目標所在。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的思維空間,猶如一塊磁鐵,吸引學生的探求之心,在閱讀課文中學生便會自主研究,體會語言文字蘊涵的“意義”和“情味”,產生許多充滿智慧的發現和感悟,不僅深刻地理解了課文內容,還訓練了思維能力。學生也由此興趣盎然,在朗讀課文時充分得到了體現。
整堂課,學生讀得是較充分、精彩的,體悟得也是較到位、智慧的。遺憾的是原本設計的一個仿寫練習,即“仿照第二節的寫法,發揮自己的想象,寫一寫千姿百態的黃山奇松”沒有實施,課堂上做到了書聲瑯瑯,但如何進一步幫助學生運用語言,讀中積累、讀中內化,將“消極語言”化為“積極語言”,提高語文實踐能力,做得不到位。主要還是暴露了不能更準確地把握教材,以及有效地調控課堂等方面的不足,今后更要多鉆研、勤學習、勇實踐,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黃山奇松》教案 篇15
設計這課,我真的是用了心的。備課時,我首先想到的是學生會怎樣學,學生會提哪些問題,提到這些問題我該怎樣引導,學生在自主性學習時會遇到哪些困難,合作學習中會出現什么情況等。說實話,因為考慮、預設得較多,在上課前,我自己還是對這節課的教學充滿信心的。
可課堂實施下來,并沒有如人所愿,我只能說感到很遺憾。
1、步子邁得太小
這節課,我們著重學習的是課文的第二自然段。這段主要介紹了黃山的三大名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為了避免課堂上將這三大名松的特點分解得支離破碎,我設計了這樣的學習環節:你最欣賞其中哪一大名松,它名在哪、奇在哪呢?自學后介紹?梢宰x課文,抓重點詞句體會黃山松的奇特;可以用書上的句子或結合課外的資料介紹。然后在充分自學、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全班匯報。盡管這樣,上下來后,我還是覺得這段的教學顯得很碎,仍是一個松、一個松的學習。雖然課堂的學習氣氛活躍、學生也讀得熱熱鬧鬧,很有感情,作為教者的我卻沒有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他們。其實這段的學習,完全可以把學生分為三大組進行,喜歡迎客松的就學習迎客松的有關句子,喜歡陪客松的就學習陪客松的句子,這樣讓學生在大組內學習,互通有無,既可以加強對課文語言文字的理解,又可以補充資料搜集上的信息交流。這樣的大組學習比起自己設計的自學、小組學來得更活躍、更自主、更靈活、更開放。
2、教材吃得不透
三大名松,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風格?蓪W完課文,如果讓學生用幾個詞來概括每大名松的特點的話,估計學生還是一知半解。課堂上,雖然,我也將每大名松的奇特、與眾不同處在小結語中概括了,但學生可能并沒留意。至于它們的獨特之處,還須明確概括。而且在學習送客松時,我也只是讓學生抓住課文中的“姿態獨特”“枝干蟠曲”“天然盆景”作了相應的理解處理,卻忽視了看圖,比較它與形態相似的迎客松的區別。迎客松是剛毅挺拔,紳士一般地伸出手臂作歡迎狀,而送客松是向山下伸出長長的手臂,仿佛在與人們揮手告別。對教材,我沒有能夠很好地進行開發和利用。
3、板書不夠合理
這節課,我還用到了教學掛圖。但在掛圖的位置擺放上,我處理得也不夠合理。圖片可以和相應的名松對應起來,使學生看得更清楚。特別是在看圖引導學生背誦時,學生可以把圖與課文的內容聯系起來,或許背的時候,困難會小些。
4、時間把握差錯
時間上的把握偏差,是這節課最敗筆的地方。在學習迎客松的有關語句時,將近花了25分鐘的時間。為什么?因為迎客松最負盛名,它是美麗黃山的象征、友好中國的象征,所以大部分的學生基本上都喜歡迎客松,而且我自己在設計這一部分的時候也確實安排了好多讀、說的環節,又是讀出它頑強的生命力了,又是讀出它的姿態優美了,還要補充介紹課外搜集的資料,還要背誦,所以在這一處浪費了近10分鐘的時間。導致接下來的一個重要環節——師生、生生互動的“小導游”介紹沒有實施。原本準備好的導游帽、導游旗根本沒能在課上派上用場。如果能處理好時間的安排,課堂是很容易出彩的。
除了這些,我想自己的課堂上還有其他很多的缺憾,有待今后努力并改善,真正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教學質量。
《黃山奇松》教案 篇16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通過朗讀感悟文中新詞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指導朗讀,在讀中體會黃山松的美和奇.
三、教學難點:在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奇松的。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引入情境。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黃山奇松》這篇課文。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們知道到了什么呢?
2、邊播放相關的圖片和音樂,邊述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絕”-----奇松、怪石、云海、溫泉聞名于世。
3、而在這四絕中,人們對黃山松更是情有獨鐘。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4、再看看課文的題目,你能從哪個字中找到答案呢?(奇)你又有什么問題要問?
5、想尋找答案嗎?
。ǘ、創設情境,感受奇松。
1、創設情境:請大家把眼睛閉上,我們登上了去黃山的飛機,經過不到一個小時的飛行,我們來到了天下第一奇山——黃山。我們爬啊爬,終于來到了黃山最妙的觀松處——玉屏樓。請大家睜開眼睛,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你看到了哪些松樹,它們又奇在哪里呢?
2、學生交流討論,師相機板書:(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大家說得很好,這三種松的確都非常奇特。是的,黃山上的松太多了,它們千姿百態,形態各異。但是人們只要一提到黃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著黃山奇松。它還象征著整個黃山。既然它有這么大的魅力,那我們就一起去領略迎客松的風采,并從語言文字中來感受它的奇吧!
(三)、引讀迎客松,自學陪客松和送客松
1、出示迎客松的文字和圖片。
2、請同學們自讀這段文字,并結合邊上的圖,你能從哪些句子和詞語中感受到迎客松的“奇“呢?
3、學生交流討論能反映“奇“的句子及詞語。
(1)迎客松姿態優美,枝干遒勁,雖然飽經風霜,卻仍然郁郁蒼蒼,充滿生機。
黃山上尺把高的松樹都生長了幾十年,可想而知,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經歷了多少烈日暴曬,多少風吹雨打,正如文中說它飽經風霜,但它卻仍然郁郁蒼蒼,充滿生機。理解遒勁、飽經風霜的意思,讀好詞語,并讀出它的奇。(指名讀、齊讀)
。2)知道為什么叫它迎客松嗎?它的形態就如同好客的主人歡迎賓客的到來。這句話實際上就寫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指名讀、齊讀)
。3)黃山上的松有千千萬萬,為什么不選其他松,而偏偏選它,這足以看出它的奇特之處。(指名讀、齊讀)
。4)同學們,你們愿意將迎客松永遠留在自己的腦海里嗎?怎么辦?(指名說)下面,請同學們抓緊時間把這段話背下來,待會兒,咱們看看哪位同學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記住寫迎客松的幾句話。
4、聽你們背誦,真是一種享受。
5、歸納學習迎客松的方法。
6、除了迎客松外,還有兩種松也十分奇特,下面就請同學們用剛才學習迎客松的方法學習另外兩種松,四人小組進行討論,然后把你較喜歡的一種介紹給大家。
7、學生介紹另兩種松,說出奇,并讀出奇,最后熟讀成誦。
8、同學們,玉屏樓真是一個觀松的好地方,我們站在上面已經看到了三棵奇松,我們一定被枝干遒勁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態獨特的送客松深深地吸引住,其實黃山還有許許多多形態各異的松樹,讓我們再去看看其他的松好不好?
。ㄋ模、觀看圖片及錄像、升化情感。
。ǔ鍪镜谌匀欢挝淖謨热荩
1、這段話主要講了黃山上還有許多許多千姿百態的奇松,文中的省略號更能說明黃山奇松形態多,你能仿照著再說幾種其他形態的松嗎?
2、觀看圖片及錄象。
。ㄎ澹、再次創設情景,復述課文
1、黃山松和黃山渾然天成,美倫美奐,相信此刻,大家已經完全陶醉在這如詩如畫的景色之中了?墒腔爻痰娘w機已經在催我們登機了,我們只能依依不舍地向黃山松、向黃山告別。
回到家中,親戚朋友要問了:你到黃山究竟看到了什么呢?如果我是你們的姐姐,從沒去過黃山,而且又對黃山松特別感興趣,你能不能當回小導游,向我介紹黃山奇松呢?
2、學生當小導游,介紹黃山奇松。
(六)、布置作業
仿照本文寫松的方法,把你印象最深的一種松,寫具體、生動。
板書設計:
20、黃山奇松
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黃山奇松》教案 篇17
一、教材分析:
《黃山奇松》是蘇教版第八冊教材第六單元的文章。全文共三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引出黃山奇松。由黃山作為“天下第一奇山”,說到它的“四絕”,然后從“四絕”中引出人們“情有獨鐘”的奇松,使人留下這樣的印象,作為“天下第一奇山”的黃山,正是因為奇松的點綴才使它獨領風騷。第二自然段寫獨具特色的三大名松。先交代三大名松的生長地,在玉屏樓前的懸崖上,然后再一一描寫“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不同的姿態,以及它們得名的由來。第三自然段寫千姿百態的眾多松樹。一連用了許多“或”字,以顯示松樹姿態各異,美不勝收,點明山因樹而“更加神奇”,以呼應前文。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利用多媒體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詞語,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想象,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利用多媒體,展現黃山奇松的姿態,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三、教學重點、難點:
一、理解黃山奇松的“迎客”、“陪客”、“送客”這三種奇松時,由于學生的知識水平和生活閱歷等因素的缺乏,所以感性體會黃山奇松的“奇”有一定的障礙,因而要加強這方面的有效積累。
二、在體會黃山奇松奇特的同時,要學會運用不同方法介紹千姿百態的``黃山奇松`,從而達到學與用的有機結合。
四、教學對象分析:
本課的教學對象為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他們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和語言積淀,初步具備了獨立閱讀的能力、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探究意識。因此,學生能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下初步理解、體會課文的內容。但要想充分體會黃山奇松的奇特美,更深層次地受到美的熏陶,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學生的語文學習還是有待幫助。所以本課運用了現代教育資源多媒體課件,以豐富學習語文資源,拓寬語文學習領域,幫助學生充分地感知、感悟課文內容,從而達到情感的感染與熏陶。
五、設計理念: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創造是人類的天性,人人都具有創造的潛能。在語文教學中,多媒體以先進的科學技術含量,營造了創造的氛圍,激發學生創造的潛能,將兒童引向創新學習之路。
一、運用媒體 以畫想象 催化感知
利用多媒體形象、直觀的特點,拓展視野,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特定的學習對象上,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促其思考。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用課件出示三大名松的圖象,讓學生仔細觀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態,說說各自的特點。直觀的畫面喚起了學生記憶中已有的表象,學生用流暢的語句說出了名松的特點。多媒體的展示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二、媒體演示 激情體驗 激勵想象
針對課文的重點,我用多媒體著力培養學生的想象、表達能力。在教學“陪客松”時,創設情境,驅譴學生的想象。想象能使學生進入課文描述的情景中,又能超越教材本身,使學生的思維呈現出多元態勢,還能培養學生不受制約、縱橫思考的習慣。錄像中迷人的黃山風光,優美動聽的旋律,點燃了學生的情感火花,激起了學生暢所欲言的愿望。學生仿佛成了黃山上的“陪客松”,聲情并茂地為人們介紹著迷人的黃山風光。同學們在侃侃而談中真切地體會到了陪客松的神奇,大自然的壯麗。
三、利用媒體 以實引虛 放飛想象
課文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勾勒了黃山松的千姿百態。這一處正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口。我利用課件展示了幾種姿態不一的黃山松。學生在和諧、充滿美感的教學氛圍中欣賞著一幅幅的奇松圖,會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態的松樹形象,極大豐富了課文內容。我隨即用語言激勵學生放飛想象,補充在省略號處。此時學生揚起了想象的風帆,開啟了思維的閘門,情緒高昂。課堂教學達到了“任情感激蕩,任思維涌動,任想象飛翔”的高潮。
六、教學準備:
《黃山奇松》課件
七、教學過程:
教學活動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策略與評價
課前互動:
課中學文:
一、引入情境,欣賞美。
1、 練說激情:
2、 明確任務:
二、品詞析句,領悟美。
(一)學習第二自然段。
1、師敘過度。
2、快速朗讀。
邊讀邊思考作者描寫了黃山的哪些名松?
3、再讀課文,邊讀邊畫自己喜歡的名松?
4、交流體會。
5、欣賞黃山奇松的自然風光。
6、配音朗讀。
7、積累、內化、表達。
。ǘ⿲W習第三自然段。
1、自主閱讀。
黃山奇松還有哪些姿態。
2、交流體會。
3、用“有的……有的……還有的”練習說話。
4、激情小結。
三、自主實踐,鑒賞美。
黃山奇松圖片攝影展。。
四、拓展延伸,升華美。
1、拓展延伸。
2、總結課文。
五、自選“作業超市”。
1、你喜歡拍照嗎?
2、在拍照時,我們通常如何取景呢。
1、上節課,我們領略了怪石、云海、溫泉的風情,黃山——天下第一奇山當之無愧,更別提還有四絕之首的奇松了。瞧,它們正在那兒熠熠生輝呢!你發現了嗎?
出示圖片
2、今天呀,我們就來當一回小小攝影師,到黃山欣賞四絕之首——千姿百態的奇松,且取景拍照。
請大家快速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描繪了黃山的哪些名松?
。ǔ鍪景鍟河、陪客、送客)
你最喜歡拍攝哪種名松,畫出相關的語句,讀一讀,想一想,為什么要拍攝它呢?
。ǜ鶕䦟W生的發言隨機映示圖片,出示句子,隨即圈畫關鍵的詞語。)
a、迎客松:“迎客松姿態優美,枝干遒勁,雖然飽經風霜,卻仍然郁郁蒼蒼,充滿生機。……這棵迎客松已經成為黃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個黃山的象征了。”
播放“文字資料”“圖片資料”
b、陪客松:“陪客松正對著玉屏樓,如同一個綠色的巨人站在那兒,正陪同游人觀賞美麗的黃山風光。”
播放“文字資料”“圖片資料”
c、送客松:
“送客松姿態獨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長長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別。”
播放“文字資料”“圖片資料”
這么奇特而秀麗黃山松,你們想親眼目睹嗎?現在就讓我們隨著攝像鏡頭走近黃山。欣賞黃山奇松的錦繡風光。
播放視頻資料
黃山松真奇,真美呀!相信大家定能讀得更奇更美。試著發揮你的最佳水平,來美美地讀讀這段課文。
播放音樂 演示圖片
剛才小攝影師們拍攝了自己的最喜歡的黃山奇松,你想給自己的圖片配上怎樣的文字介紹呢?
。ǹ梢杂脮械奈淖郑梢允亲约旱恼Z言,總之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語言文字進行表達。)
剛才,我們已認識且拍攝了幾棵名松,領略了它們奇特的風韻。其實,黃山無樹非松,無石不松,無松不奇,真可謂千姿百態。 想不想再看看?拍攝更多的精彩圖片。
1、自主閱讀最后一段,試著說說黃山松還有哪些姿態。
2、補充省略號。(先播放圖片讓學生觀察,再請學生試用“有的……有的……還有的……”句式進行說話。)
3、小結:正是這千姿百態的黃山松,它們裝點著黃山,使得黃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黃山旅行社準備舉辦“黃山奇松圖片攝影展”活動。你想參加嗎?準備展示哪些圖片,怎樣介紹?
。ǹ梢哉故疽环蚨喾鶊D片,文字說明要有特色。)
隨機演示圖片。
1、今天,我們過了一把拍攝癮,拍攝到了許許多多的奇特秀麗的黃山松。其實,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的黃山,還有許多風光值得我們游玩、拍攝,如:十大奇松、四季風光……請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閱讀欣賞。出示相關內容。
。S機點擊文字、圖片資料)
2、教師總結。
請從以下作業中選擇一題練一練。
(1)選擇自己喜歡的詞句摘抄下來,并背誦。
。2)畫一畫自己心中的黃山奇松,并配上解說詞。
(3)為黃山奇松設計一則廣告詞。
。4)根據文中提示,請你想象其中某一棵松樹的樣子(如黑虎松、鳳凰松等),再依據課文描述迎客松和送客松的寫法,具體描述一下這棵松樹。
。5)上網查月黃山的有關資料。
學生自由表達。
學生欣賞圖片
1、快速閱讀。
2、交流閱讀成果
3、邊讀課文邊圈畫。
4、反復練讀自己最喜歡拍攝的部分,并說說自己的理由。
5、大組交流。
迎客松:
1、學生交流。緊扣“姿態優美”“枝干遒勁”“飽經風霜”“郁郁蒼蒼”“充滿生機”等詞說理由。交流時,圖文結合,引發想象,體會迎客松的奇特和秀美。
2、練讀 評讀 再讀
3、角色扮演:假如你就是迎客松會怎樣迎客?(要有動作、神態、語言)
4、扮演讀、賽讀。
陪客松:
1、學生交流。緊扣“如同一個綠色的巨人”談理由。隨機欣賞圖片和補充文字資料,充分體會作者把陪客松比作巨人的妙處。
2、結合圖片,想象說話:它會陪游人欣賞哪些黃山風光,又會怎樣介紹?
3、練讀,指讀,齊讀。
送客松:
1、學生交流。緊扣“姿態獨特”“枝干蟠曲”和“被稱為‘天然盆景’”談理由。隨機欣賞圖片。
2、練讀、評讀。
觀賞黃山奇松錄像
配音齊讀課文
1、 學生練說。
2、 學生互說。
3、 個別說
1、學生自主閱讀。
2、交流學習成果。
3、學生發揮想象用“有的……有的……還有的”句式說說其他姿態的黃山松。
齊讀最后一小節
1、學生自我準備。
2、學生扮演攝影師結合圖片介紹黃山奇松。
學生自由閱讀、欣賞圖片和文字
學生自由選擇進行練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喜歡拍照,而拍照在與學習內容密切相連。因而,以此為切入點出,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觀察、取景、描述,為下面學習課文作鋪墊。
讓學生觀察圖片,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課伊始,情已動。
讀既是能力,又是手段。我以讀為主要手段,把讀貫穿閱讀教學的始終,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感悟、感染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我們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個體需要。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水平與興趣愛好,自主選擇自己喜愛的閱讀內容進行交流。學生在自主、輕松愉悅的心態下,進行學習,學得有情趣,有味道,有收獲。真正找到了“我是學習小主人”的感覺。
這里演示圖片資料,旨在幫助學生體會迎客松的奇特和秀美。
學生扮演迎客松既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幫助他們理解迎客松名稱的由來,還能豐富情感,訓練語言表達能力。
欣賞陪客松圖片、補充文字資料能有效幫助學生作者把陪客松比作巨人的妙處。
想象說話既是對學習內容的豐富與拓展,又能有效積累語言,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對黃山松的奇特與秀麗已有了初步的認識和感受,這時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不但拓寬了學生學習的視野,更有效地幫助了學生對黃山松的奇特與秀麗的深刻感受,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學生在讀、說、看的基礎上對黃山奇松有了獨特而深刻的體驗與感受。他們躍躍欲試,已有想表達的需要。這時設計“為圖片配文字”環節是滿足他們的需要,搭建展現的平臺,讓他們自由表達。同時,既達到語言內化的目的,也加深了對課文的感悟。
閱讀教學應努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我們要努力構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大顯身手,自我閱讀,自我表達。
由于黃山奇松的優美姿態遠遠不止這些,課文留給了閱讀空間,我們應抓住契機,調動學生閱讀儲備,進行創造性閱讀和想象閱讀。
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主要途徑是語文實踐。讓學生扮演攝影師展示“黃山奇松圖片”,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可以使學生獲得學習的樂趣,……同時也是將語文趣味化、實踐化、生活化。
這里設計“閱讀拓展”環節主要是挖掘和利用語文資源,以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此環節設計多層次、多向性的作業,是讓不同水平的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需要,在有限的范圍內有選擇的空間,這樣就會提高學生做作業的興趣和學習效率。
八、板書設計。
迎客松 飽經風霜 郁郁蒼蒼 充滿生機
奇特
黃山奇松 陪客松 綠色的巨人
。ㄌ煜碌谝凰桑 秀麗
送客松 姿態獨特 枝干蟠曲 “天然盆景”
……
《黃山奇松》教案 篇18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通過朗讀感悟文中新詞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指導朗讀,在讀中體會黃山松的美和奇。
教學難點: 在讀的過程中幫助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來寫黃山奇松的。
教學過程:
一、課件,導入: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黃山奇松》。(板書課題)
二、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自己讀讀第一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開始)
出示: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的黃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四絕”聞名于世,而人們對黃山奇松,更是情有獨鐘。山頂上,陡崖邊,處處都有它們瀟灑、挺秀的身影。
2、交流,看“四絕”圖。
師:“奇松”——松樹在懸崖上爭奇;“怪石”——怪石在山峰上矗立;“云海”——云海在峰壑中彌漫;“溫泉”——溫泉四季常暖。大自然的美在這里匯聚,這就是黃山“四絕”。
3、在人們向往的“四絕”中,最鐘情的是其中的奇松。人們對黃山奇松特別有感情,你從哪個詞語看出來的?(情有獨鐘),什么意思?(特別偏愛、感情專一)讀詞,把帶有“情有獨鐘”的這句句子讀好它。
4、人們為什么對黃山奇松情有獨鐘?指名讀第二句話,評議,把“處處”、“瀟灑”、“挺秀”這幾個詞讀好,齊讀。
三、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今天,咱們就一起去看看黃山奇松,好嗎?告訴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處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稱為“黃山絕勝處”的玉屏樓,玉屏樓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請同學們快速地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三大名松的名稱。
2、同學們,在玉屏樓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ㄖ该f, 板書: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黃山是“無石不松,無松不奇”的,“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奇在哪里呢?自己再讀一讀第二自然段,體會體會,“奇在何處”可以圈圈畫畫?
迎客松:
1、你從什么地方體會到迎客松的“奇”?交流
2、出示迎客松的圖片和句子
a、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邊看迎客松的圖片邊適當引導,在動態生成的教學過程中,重點欣賞:枝干遒勁、郁郁蒼蒼、飽經風霜
b、是!這棵迎客松屹立在黃山上已經一千多年了,雖經歷了千百年的風霜、雨雪的考驗,但它仍然郁郁蒼蒼,充滿生機。這是一棵多么——的松樹!你能把它讀好嗎?
c、學生練讀——指名讀——賽讀——評讀——齊讀
3、你還從哪里體會到迎客松的“奇”?
4、學生讀第二句句子。
a、同學們,請伸出手臂,再看看圖,這一叢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像)
b、正因為太像了,所以人們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豐富了。但老師相信我們班同學的想象力更豐富,你看,它正在熱情地歡迎賓客的到來。它會說哪些歡迎詞?(學生熱情地說歡迎詞,并加上動作)
c、喜歡迎客松的同學一齊站起來(停頓)伸出你熱情的手臂,大聲地說:“各位賓客,歡迎你們!”
d、讀好句子。把迎客松的熱情、好客讀出來。
5、是的,黃山上的松太多了,它們千姿百態,形態各異。但是人們只要一提到黃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著黃山奇松。實際上這句話還清楚地告訴我們,迎客松不光代表著黃山奇松,它還象征著整個黃山。
同學們,現在這句話理解了嗎?能讀好嗎?(指名讀)
6、請一位同學完整地讀一讀描寫迎客松的語句,老師給你配上音樂。大家先練一練,體會體會。誰來試一試?
過渡:聽你們的朗讀,真是一種享受。我覺得咱們已經來到了黃山,來到了玉屏樓下,迎客松就生長在這里。它旁邊還有陪客松、送客松。
陪客松
1、(出示課件:陪客松圖片)現在,請你一邊欣賞陪客松的圖片,一邊美美地多讀課文,看看陪客松“奇”在哪里呢?指名讀。
2、為什么說陪客松如同一個“綠色的巨人”呢?
。ǹ磮D,這是——旁邊是——為什么稱它是綠色的巨人呢?說說你的體會,相機指導朗讀,讀出陪客松高大挺拔,蒼翠茂盛的樣子。)
送客松
1、(課件)瞧,這就是送客松,它“奇”在何處呢?
2、指名交流,你讀懂了哪些詞語?
重點欣賞枝干蟠曲(枝干彎彎曲曲,這就是蟠曲)、天然盆景(沒經人工修飾,天然形成的,正因為它的枝干蟠曲,所以人們把它們比作天然盆景)、依依不舍
3、朗讀指導:送客松正跟游客告別,多么依依不舍啊,你能把這種情感讀出來嗎?
總結三松
1、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形態奇美,神韻非凡。讓我們完整地讀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配樂朗讀第二段)
2、這三大名松寫得真美,請你選擇一種自己最喜歡的名松,將它背出來,把它留在自己的腦海中。(學生練背)
3、練說:認識了這三大名松,同學們想親自去黃山看一看嗎?這不,機會來了:
。1)(ppt出示:爭當小導游“黃山絕勝處”的玉屏樓工作委員會最近招聘導游,條件是:講普通話,口才好,必須將三大名松的“奇美”介紹到位,給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2)出示導語:各位游客,歡迎大家到黃山旅游,現在你們看到的是: 。
學生準備一分鐘,可只介紹一棵松,導語也可自己設計。
(ppt設計超鏈接,學生介紹的同時相機出示相關的圖片)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三自然段)其實,黃山松何止這三大名松,它們星羅棋布,爭奇競秀,它們或——,或——,或——;或——,或——,或——;它們有的——,有的——。黃山奇松裝點著黃山,使得黃山更加——,更加——。黃山奇松真是——
。ò鍟呵ё税賾B)。
2、瞧它們向我們走來了。(播放各種松樹的圖片)
3、想象說話:ppt出示
。S山松千姿百態,有的像 ,有的如同 ,有的仿佛 ,有的狀如 。)
4、小結:同學觀察認真,講得到位,聽得仔細,讓我們把對黃山松的贊美,把它們的千姿百態讀出來。
。R讀第三段。)
五、總結全文
1、小結: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欣賞了黃山奇松,(指著板書)你看,多有禮貌的黃山松啊,客人來了,他們迎客、陪客、送客,難怪人們對它情有獨鐘。
2、黃山奇松,破石而生,蒼勁挺拔。那姿態美得奇而奇得絕,真是讓我們大飽眼福。難怪徐霞客會有“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感嘆!
3、學寫廣告詞
長假快到了,太倉的教育旅行社準備開辟“黃山三日游”的游覽線路,請你代寫一句廣告詞。
六、 作業設計:
1、當一次小導游,給爸爸媽媽介紹黃山奇松。
2、今天我們感受了黃山奇松的奇特,大家能不能選你印象最深或最喜歡的松樹,把它畫出來 。
板書設計:
迎客松 好客的主人
黃山奇松 陪客松 綠色的巨人 千姿百態
送客松 天然盆景
《黃山奇松》教案 篇19
授課教材:《黃山奇松》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八冊(四年級)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
工作單位;連云港師專一附小
執教老師:湯愛華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新詞,會用“屹立”和“郁郁蒼蒼”造句;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黃山松的奇美,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內容
學習課文,認識并欣賞黃山松的奇特,讓學生朗讀和背誦課文。
三、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課文,欣賞黃山松的奇特,培養學生審美情趣。
四、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課文并借助多媒體,認識黃山奇松的美。
五、教學對象分析及其學習需要分析
《黃山奇松》是蘇教版第八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由于絕大部分學生沒有登過黃山,所以他們無從領略黃山的秀美,當然就更不知道黃山在哪里。通過朗讀課文,學生已初知黃山被稱為“天下第一奇山”,黃山有四絕,黃山有三大名松。至于松怎樣奇,課前學生頭腦中只是有個簡單的概況。因此,第二課時老師根據學生的需要進一步給予指導與幫助,讓學生通過朗讀課文,看課件演示,真切地感受黃山松的“奇”。
六、教學媒體選擇與應用設計
本課教學主要采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我先借助電腦播放vcd,巧妙地把課文配套光盤中的有關內容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欣賞黃山的自然風光,從而激發學生對黃山的喜愛;再通過朗讀課文,反復細看黃山松的圖片、資料,體會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名字的由來以及它們奇特的姿態,使黃山奇松在學生頭腦中形成表象,促使學生喜歡這些奇特的黃山松;最后,進行知識拓展,讓學生看黃山其他三絕,限于光盤中內存這方面資料不夠多,課前我發動學生找來很多關于黃山其他三絕的彩色風景畫,通過實物投影把這些美景展現在學生眼前。學生普遍反映:我們真是大飽眼福,如臨其境。這樣的教學安排,著實讓學生感受到黃山真不愧為“天下第一奇山”的美譽,進而激發學生愛黃山、愛大自然、愛祖國的真情實感。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課件演示,喚起學生對美的向往
1、放vcd 圖片,讓學生看黃山風光;
2、看完后,請學生談談有什么感受。
。襟w運用策略:這時讓學生看黃山風光,能充分調動學生視覺感官,讓他們直觀感受黃山的美:黃山有四絕,黃山有三大名松。學生看完后總有很多感想要說。這時讓學生談看完感受顯得恰到好處,學生也能言之有物。這樣,學生又將看到的美通過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這就是課堂教學中的首次互動。)
二、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告訴大家你知道了什么?(指名說)
3、聯系上下文“情有獨鐘”是什么意思?(同桌說后指名說)
板書:山頂上、陡崖邊
4、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指名2—3人讀)。
過渡:黃山到處都有松樹瀟灑、挺秀的身影,黃山最妙的觀松處是曾被徐霞客稱為“黃山絕勝處”的玉屏樓,在樓前,我們可以欣賞到三大奇松!你們想欣賞嗎?
三、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看圖片(光盤中),練說
。1)出示迎客松圖片
你看它長得怎么樣?為什么叫迎客松?(引導學生從松的枝干姿態說起)(指名說說)
。2)出示陪客松、送客松圖片
學生在小組內選擇一種說說,再推薦一名同學說。
2、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找出你喜歡的松。
3、練讀描寫松的有關語句,學生自己尋找伙伴練讀并互提建議
。ㄔu價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與體驗。我這樣的教案設計正是遵循新課標的思想。)
4、指名讀、評議、再指名說
5、創設情境,讓學生練說
讓學生當小導游,向別人介紹黃山奇松,
可用上體態語。學生先自己練說后,再選人在小組內練說,最后推薦一名同學向大家介紹。
謀體運用策略:學生通過反復看課件觀察、欣賞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對黃山松那奇特的姿態有了非常直觀的印象,很好地突破了教學難點。
6、游客向小導游質疑,小導游即興解答
7、學生練背,試背課文第二自然段
(評價:這里安排學生當小導游,大大激發了學生讀課文、練說的興趣,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的實踐機會,給學生一個感受體驗的舞臺。向導游質疑這一環節,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
四、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看vcd松的畫面,注意它們的姿態;
2、老師總結并引讀第三自然段;
3、學生自由讀,齊讀第三自然段。
五、總結板書
黃山奇松
山頂上 千姿百態
陡崖邊
六、拓展
過渡:奇松是黃山的四松之一,黃山還有“怪石”、“云!、“溫泉”等聞名于世的景點。請欣賞黃山的“怪石”、“云!保úシ舦cd)。
老師邊看邊解說:
1、怪石
(1) 猴面石,這兒像猴子的臉部;
。2) 觀音石,亭亭玉立,仿佛剛從云中降落下來,要普渡重生了;
。3) 書童背箱,背著一大箱子的書,可能是陪著主人去趕考了;
……
2、云海
。1) 注意它的色彩變化;
(2) 像海,但它比海寧靜;
(3) 像霧,它比霧純潔;
。4) 像雪,它比雪輕盈。
3、學生選擇怪石或云海作描述(課內小練筆)
4、指名讀并評議
。ㄔu價:學生欣賞了黃山的四絕,都發出由衷的贊嘆,黃山真美啊,激發了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教師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于日常的教學之中。)
《黃山奇松》媒體組合教學設計表
課題名稱知 識 點教 學 目 標教 育 媒 體討 論知識能力情感電腦投影vcd光盤圖片黃山奇松黃山有奇松√ √√ √ √三大名松動人姿態√√√√ √√√√千姿百態的松√ √√ √ 拓 展 √√ √√ √
《黃山奇松》教案 篇20
課題名稱 黃山奇松 科 目 語文 年級 五年級 教學時間 一課時(40分鐘) 學習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閱讀過多篇描寫祖國秀麗景色的文章,如《九寨溝》、《西湖》、《泉城》等,他們領略了祖國的秀麗風光,對祖國的風景名勝充滿了向往。對于黃山,他們略有耳聞,但對于黃山奇松的千姿百態、神奇秀美,小學生由于年齡小,視野不開闊,缺乏感性認識。 學習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朗讀感悟文中新詞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過程與方法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屹立”、“郁郁蒼蒼”造句。體會作者是怎樣抓住“奇”字來寫黃山奇松的。 知識與技能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二自然段。 學習重點、難點 指導朗讀,在讀中體會黃山松的奇和美。 引導學生通過抓住重點詞語和關鍵句子,通過反復朗讀,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奇”字來寫黃山松的。 《 黃山奇松 》(第 二 課時)學習過程描述 學習階段 學習活動 學習活動序列 教師行為 (支架、資源、評價等) 課前 活動一 閱讀交流 1、搜集你知道的風景名勝地或文物古跡的圖片或文字資料。 2、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寫了什么。 3、:“黃山奇松“奇”在哪?”圍繞這一問題,通過自主閱讀,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4、小組合作完成閱讀報告,并上傳至m平臺 1、在moodle平臺建立學習課程,布置課前預習題,要求學生自讀課文,完成平臺上的三個活動,并小組合作完成閱讀報告。 2、通過平臺的反饋,對學生學情及課前知識掌握程度進行診斷。 【資源】 1、內容:作品范例 2、形式:文本圖片視頻 【學習環境】 moodle平臺網絡環境 活動二 欣賞黃山 之美 1、小組合作,搜集黃山松的圖片和文字介紹。 2、搜集古今文人描寫黃山的文章。 3、將捕捉到的畫面記錄下來,在moodle平臺與同學分享。 1、通過平臺的分享、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對學生進行指導。 2、引發學生資源共享。 【學習環境】 實地與網絡結合 課中 活動一 總體把握 1、回顧各小組在moodle提交的風景名勝資料和黃山的資料。(閱讀了關于黃山的哪些文章?有什么體會?) 2、小組匯報,交流。 要求:認真聽同學的發言,就同學的發言作補充,或提出不同意見。 3、了解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1、打開平臺的學習記錄,引導學生回顧。 2、指導學生小組匯報,出示交流要求。 3、出示本課學習任務: 學習本課的內容,結合查找的資料,理解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通過學習本文,能了解、歸納本課值得借鑒的寫作方法,并在平時習作中有效運用。 活動二 細品黃山松的“奇” 一、精讀第一節
1、進入“閱讀指南”的“整體感知”;齊讀第一節,感受黃山松的奇特。
二、精讀第二節描寫三大名松的句子,感受到名松的奇特。 三、感悟黃山松的精神。 四、語言運用,爭當小導游,介紹黃山奇松 四、精讀第三自然段,感悟黃山奇松千姿百態。 五、你能通過想象任選一種名松,把它的形象畫下來嗎?你可以進入“創造園地”試一試。想像,畫畫,仿寫文中的句子,用語言描述心中的奇松,加強語言訓練
六、部分學生把造的句子發送到大屏幕,師生點評。
七、總結全文,激發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1、黃山究竟有多大的魅力,讓古今中外的許多游人如此迷戀?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黃山奇松》,讀通了課文,我們從中知道了那是因為——黃山有四絕。哪四絕呢?(學生回答)出示“第一段”課件,齊讀、理解。
2、情有獨鐘什么意思?(感情專一,特別偏愛)同樣是“四絕”,人們為何對黃山奇松特別偏愛呢?(指名回答)
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欣賞欣賞黃山奇松吧。 二、激情導讀,感受奇松。
。ㄒ唬⿲W習第2自然段。
1、告訴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處就是曾被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稱為“黃山絕勝處”的玉屏樓。 出示“玉屏樓圖”課件。
2、玉屏樓前可以看到哪些著名的奇松呢?它們有什么奇特之處呢? 3、同學們,在玉屏樓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4、下面,我們來聽-----朗讀描寫迎客松的語句,邊聽邊想象,在你的腦海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樣的?(出示句子課件)
指導朗讀:
。1)你腦海中出現的迎客松是什么樣的?(指名說)
。2)“姿態優美”,具體是怎樣的?(指名回答:它有一叢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熱情地歡迎賓客的到來。)
(3)“枝干遒勁”就是枝干怎么樣?(枝干蒼勁有力)
。4)“雖然飽經風霜,卻仍然郁郁蒼蒼,充滿生機。”“飽經風霜”什么意思?請用“飽經風霜”說一句話。“郁郁蒼蒼”什么意思? 黃山上尺把高的松樹都生長了幾十年,可想而知,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經歷了多少烈日暴曬,多少風吹雨打,這兒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大家試著讀一讀這一句話。(學生讀)誰來讀好它。 (5)你們能用自己的朗讀把作者的情感表現出來嗎?大家試著再讀一讀。(指名讀、齊讀) 7、設計導游詞,爭當黃山小導游。
同學們,試一試,做一回“黃山小導游”吧,介紹介紹我們奇特的黃山松! (二)、學習第3自然段。
1、出示黃山松“千姿百態的圖片”課件,師生一邊賞圖一邊簡述14張圖片。 2.你能選擇一種最喜歡的松樹,學習第二節的寫法,給它配上幾句話嗎?
學生自學,學生打開網頁交流 3、出示送客松的句子。 提示:展開想象,抓住特點來描寫黃山松的形象,可以仿照課文中描寫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句子。 三、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同學們,黃山集中了我國許多名山的特點,如泰山的雄偉,華山的險峻,峨眉山的秀麗。這些景色,黃山全有,可見,黃山的風景的確令人著迷。同學們,以后有機會一定要游覽一下黃山,親身感受這被譽為“天下第一奇山”的——黃山。 活動三 拓展延伸 1、登錄m課程,抒寫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 2、利用討論區品賞交流。 1、創設情境,激發感悟: 讀了《黃山奇松》這篇課文,你有什么話想說?寫一寫 2、巡視指導,在網絡進行評點交流。 3、創設情境指名全班交流。 【資源內容】與黃山有關的圖片【資源形式】ppt、音頻、圖片、m課程 【學習環境】moodle平臺網絡環境 【評價】基于moodle的互動評價 課后 活動一 1、在線完成目標測試。 1、通過平臺進行主觀題的反饋 【資源】基于目標的測驗題3道。 【學習環境】moodle平臺 【評價】小測驗 活動二 1、拓展閱讀與黃山有關的文章。 2、繼續修改網絡提交的作品。 1、布置作業:拓展閱讀;修改網絡提交的作品。 【資源】拓展閱讀資源、學生提交作品。 【學習環境】moodle平臺 【評價】互動評價 板書設計 迎客松 熱情歡迎 16 黃山奇松 陪客松 陪同觀賞 松態如人 送客松 依依不舍
《黃山奇松》教案 篇21
各位領導,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黃山奇松》,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幾個方面說說我對這一課的教學。
一.說教材
《黃山奇松》這篇課文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本單元的主題是祖國各地,描寫了我國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饵S山奇松》這篇課文以生動的筆墨描寫了黃山奇松美不勝收的各種姿態,抒發了作者對黃山松的贊嘆和喜愛,以及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文章的表達很有特色,采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的修辭手法,把黃山松的奇和美表現的淋漓盡致,令讀者賞心悅目,心馳神往,浮想聯翩,如身臨其境。是一篇加強學生語言訓練的美文。
新課標中對五六年級的閱讀要求是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借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意義,能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詞語在文中的意思;能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較強獨立識字的能力和初步的感受、理解、欣賞和語言評價能力(這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受年齡限制,閱歷淺,認知水平差,對黃山松比較陌生,對它的姿態缺乏比較直觀的感性認識。
結合本文的特點和五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基礎,以及課標對本學段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新詞的意思。會用“屹立、飽經風霜”造句。
3.在朗讀中感受黃山松的奇和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在讀中感悟黃山松的奇和美。
二.說教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達到教和學的和諧完美統一;诖耍也捎玫慕虒W方法是激趣導入法、指導閱讀法、拓展遷移法。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法上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把主動權真正的還給學生,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具體的學法是發現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過程我分四個板塊來說,下面我分別來說:
板塊一:激趣導入,板書課題
板書“奇”字,讓學生組詞,學生有的組“奇怪”,有的組“奇特”,有的組“奇松”,我就在黑板上又寫出松字,并讓學生說說奇松的意思,順其自然水到渠成的導出課題,今天我們就在作者的帶領下來領略黃山的奇松吧,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然后圍繞課題質疑。梳理歸納學生質疑的問題:
1.黃山奇松什么樣子的?
2.黃山奇松奇在哪里
這樣導入課題,質疑課題,能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能讓他們懷著好奇心走進文本與文本對話。
板塊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學生帶著剛才質疑的問題自由讀課文,要求字字入目,標畫出不認識的生字,借助拼音或工具書來掃清文本中的障礙,把課文讀通讀順,這充分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的特點
2. 檢查生字詞的認讀情況
3. 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隨時正音評價,其他同學邊聽邊想每一自然段分別寫了什么,此時每個學生都有事可做,他們的思維都在運轉 ,做到了關注每一個學生。
4. 默讀全文,整體感知,思考文章主要講了什么?讀后交流。
板塊三:細讀探究,讀中感悟
。ㄒ唬⿲W習第一自然段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聽后知道了什么?交流
。ǘ⿲W習第二、三自然段
1. 提出主話題一:文章中主要寫了哪幾種松樹?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用自己喜歡的不同的符號分別標畫出描寫不同松樹的句子。把描寫自己喜歡的那種松樹的句子大聲的讀出來,這樣有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然后逐句指導學生朗讀,讀出理解,讀出感悟,讀出黃山松的奇和美,讀出作者對黃山奇松的喜愛和贊嘆之情。
2.提出主話題二:黃山上只有這三種松樹嗎?學生的回答當然是否定的。從哪里看出來的,學生的回答有的是從到處,有的是從千姿百態,有的是從省略號。讓學生用贊嘆的語氣齊讀第三自然段,深入感受黃松的奇美。
板塊四:課外拓展,積累知識
1. 讓學生試著續寫省略的內容,這樣有利于鍛煉學生的想象力。
2. 向學生介紹徐霞客游黃山后發出的感嘆: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3. 讓學生課下查閱其他三絕的資料,豐富知識,開闊視野。
四.說板書
好的板書就是一部微型教案,我這樣設計的板書:
16.黃山奇松
迎客松
陪客松千姿百態
送客松
我的說課到此完畢,謝謝大家!
《黃山奇松》教案 篇22
智慧小木屋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
◎黟山三十有六峰,峰峰石骨峰峰松。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開心一練
一、我會讀拼音,寫生字。
rónɡ yù dǒu qiào yì lì qínɡ yǒu dú zhōnɡ
。 ) ( ) ( ) ( )
wò dǎo bīn kè pén jǐnɡ bǎo jīnɡ fēnɡ shuānɡ
。 ) ( )( ) ( )
二、我會照樣子寫詞語。
例;郁郁蒼蒼
、 、 、
例;依依不舍
、 、 、
三、我能判斷下列句子的正誤,對的打 錯的打
1.“奇、佛、舍、處、便”都是多音字。( )
2.“狀如黑虎,形似孔雀,日月如梭,揮汗如雨”的搭配形式相同。( )
3.黃山松可分為:奇松、迎客松、陪客松 、送客松。( )
四、我能按要求寫句子。
黃山是“天下第一奇山”。
1.改為反問句;
2.改為感嘆句;
3.改為雙重否定句;
開心閱讀
五、課文片段我會讀。
黃山千姿百態。它們或屹立,或斜出,或彎曲;或仰,或俯,或臥;有的狀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它們裝點著黃山,使得黃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1.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屹立——( ) 秀美——( )
2.仿照“千姿百態”寫四字詞語。
、 、
3.這段話運用了的修辭手法,這樣寫突出黃山松樹的
的特點。
4.省略號省去了許多內容,根據想象在補充一些。
六、課外的短文,我也很有興趣。
朝霞和日出
天亮了,東方天際露出了魚肚的顏色,漸漸地魚肚色變成淡紅色,好像人們喝了一點酒,臉上呈現出的紅暈一樣。接著,它又由淡紅慢慢地變成深紅,再由深紅變成金黃的顏色。這時候,周圍的白云,仿佛涂上了繽紛的色彩。啊,多么艷麗的朝霞!我真希望自己是一個畫家,把清晨這一美麗的景色描繪出來。
我爬上山頂凝望著那遙遠的天際 彩云在不斷地變化 一會兒好像紅蘋果 一會兒又好像紫葡萄 一會兒仿佛又變成藍寶石 珍珠 彩玉 瑰麗無比的朝霞 變化莫測
沒過多久,火球般的紅日,從東方地平線上緩緩地升起來了。霎時,遠近的樹木,地上的花草,青青的山,綠綠的水,都披上了晨曦,充滿了朝氣。尤其那草木枝葉上的露珠,像鑲了邊的金剛鉆一般,晶瑩閃耀,好看極了。我第一次登山,真沒想到,日出的景色,竟這樣的美麗!
原野的清風徐徐地吹拂著,我盡量呼吸著清晨的新鮮空氣,盡情地欣賞著清晨的美景,不由喃喃地自語:“大自然啊,你多么美麗!”
1.從第一自然段中找出描寫朝霞色彩變化的詞語。
( )——( )——( )——( )
2.用“——”畫出第一自然段的實寫部分;用“ ”畫出第一自然段中虛寫的部分。
3.給第二自然段加上標點符號。
4.本文是按 (1、時間 2、方位3、事情發展 )的順序來寫的。
5.判斷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對的打“√”錯的打“”
(1)周圍的白云,仿佛涂上了繽紛的色彩。
。2)火球般的紅日,從東方地平線上緩緩地升起來了。
。3)齊白石爺爺畫的蝦,像是真的一樣。
輕松探究
與“松”并稱歲寒三友的是 和 與它們有關的詩句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