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你好》教案(精選3篇)
《喂,你好》教案 篇1
課時:1課時
課堂類型:設計 應用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利用泥、紙盒等材料設計、制作電話機或手機,體驗材料帶來的美感。
2、通過欣賞相關資料啟發學生用夸張、變形、重組等方法,制作與眾不同的電話機。
教學重、難點:
1、設計方法。
2、拓展思維。
教具學具:墊板、尺子、鉛筆、剪刀、牙簽、橡皮泥、紙盒、彩紙等。相關欣賞資料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導入課題
實驗游戲 :取自然課的紙口杯與線制成的電話,請倆生表演打電話。
揭示課題:喂,你好
二、講授新課
1、設計原則
通過圖片資料簡介電話的有關知識;欣賞一些電話機的設計,“這些電話機給你的印象?”引導學生認識到設計要新穎獨特。激發學生的興趣,“自己設計電話機。”
2、師示范設計一款喇叭花電話機,生糾正,引導生認識到設計原則:造型新穎的同時要滿足聽、說、撥號的基本功能。
欣賞達利作品《蝦形電話》、《唇形沙發》等,“是否符合新與用的設計原則。”
3、設計方法
分析作品:唇形沙發、彩色熱水瓶、一個超現實的房間
問題:“它是一個沙發,它象什么?”(嘴唇)“人的嘴唇是這么大嗎?”“它是運用了什么方法設計成沙發的。”(夸張)
“這一組彩色熱水瓶圓圓的瓶蓋、扁扁的瓶嘴、胖胖的瓶身,象什么?”(企鵝)它是運用什么方法設計的。(變形)
“它是怎么設計成一個房間的?”“想想設計師是怎樣設計的。”(把人的臉通過夸張、重組的方法設計成一個特別的房間。)
“設計師從哪里尋找設計資料的?他們運用了哪些方法?”
討論:“我們還可以把哪些東西變成我們的設計資料?我們還有其它方法嗎?”引導學生認識到把生活中常見的人物、五官、字母、建筑及各種自然物,通過夸張、變形、重組等方法設計電話機。
4、設計材料
問題:“可以用什么材料來表現。”指生答。
5、討論交流
“我想設計什么樣的電話機,它有什么特點。”
三、學生創作
四、展示作品:以打電話的游戲方式介紹自己的設計,交流電話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
五、收拾整理:提醒學生收拾整理工具材料,保持環境的衛生和整潔。
六、課后拓展:收集有關電話機的資料。運用綜合材料設計、制作新穎的電話機。
《喂,你好》教案 篇2
課題:《喂,你好》
一、課堂類型:設計·應用
二、教學目標:
1、簡單了解電話的發展史
2、學習用泥或紙盒等材料設計、制作電話機、手機,培養學生的創新和造型能力
3、強調豐富的想象,體驗創造的樂趣
三、教學重點:
電話機的制作。
四、教學難點:
1、電話發展史
2、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設計有特點。
五、課前準備:
1、多媒體課件、電話機一只。
2、學生準備:橡皮泥、合適的紙盒、彩紙、剪刀、膠水等。
六、課時:一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過年的時候我們和在他鄉的親人聯系最方便快捷的方法是什么?打電話
2、電話做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訊工具,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3、打電話的時候我們常說的一句話是什么?喂你好。揭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喂,你好!》。(板書課題)
4、師:小朋友知道一百多年前的電話是什么樣嗎?想看看嗎?今天,我們一起坐上時空飛船去游覽一下。
(二)、了解電話的發展
1、多媒體展示:時空飛船出發,穿過時空隧道,來到1876年,師介紹蘇格蘭醫生貝爾發明了第一部電話。
過渡:一百多年前的電話只有一個話筒和聽筒,功能和款式非常簡單,哪幾十年前的電話又是什么模樣呢?
2、多媒體展示:老電話機圖片(沒有撥號盤和用撥號盤的電話機。)師:最早的電話機沒有撥號盤,所有的通話都通過接線員進行。
過渡:小朋友,幾十年過去了,大家快坐上時空飛船,回到現在去看看電話機變成什么樣了?
3、多媒體展示:現在各種固定電話照片。
師問:小朋友,看完了電話發展的歷史,大家有什么想法呢?
小結:是啊,時代在前進,科技在發展,雖然只不過是100年的時間,電話機有了非常大的變化,它們的形狀都不相同,很多電話的造型十分可愛、特別,色彩也搭配漂亮和諧。
(三)、制作電話
1、引導創意:
現在,老師請小朋友想想未來的電話會是什么樣的?
2、提出制作要求:今天,老師請小朋友也來設計制作一只未來的電話。在做之前,我們先來回憶一下橡皮泥的制作方法。(學生說,老師演示)
3、我們除了用橡皮泥制作電話機,還可以用什么來做?(可以用紙盒或彩紙來做。)
4、學生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四)、展示、交流作品。
1、把學生做好的電話機貼到前面的黑板上。
2、老師請學生來挑選自己喜歡的電話。讓學生說說為什么選它。同時請制作的小朋友說說這只未來的電話是怎樣設計的,有什么特色。
(五)、課堂總結,收拾整理。
1、小朋友,你們今天設計的電話都很有特色,有的造型別致,有的色彩漂亮,有的電話功能奇特,老師非常喜歡。課后小朋友可以把這些作品再相互交流欣賞。
2、請每一位小朋友把自己的用具收拾好,把垃圾放在課桌上的紙盒中。
3、下課可以用自己設計電話機和你的好朋友打個電話,說說心里話。
《喂,你好》教案 篇3
課時:2課時
學習領域:設計*應用
教材簡析:
電話,現在已經是每個家庭都擁有的通訊工具了,用簡單的材料來制作電話,可以讓學生體驗材料帶來的美感,以及創造的樂趣。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利用泥、紙盒等材料設計、制作電話機或手機,體驗材料帶來的美感。
2.通過欣賞相關資料,啟發學生用夸張、變形、重組等方法,制作與眾不同的電話機。
3.強調豐富的想象,體驗創造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1.能否在制作方法上有所創新。
2.能否突破電話常規的造型與色彩進行大膽的想象與創造。
教學準備:
師生共同準備墊板、彩泥、紙盒、剪刀、膠水、牙簽、彩紙、彩筆等材料。各個時期的電話模型。教師范作,各種電話的彩色招貼畫。
教學活動過程:
第一節
施教時間:9月22日——9月24日
活動一:
教師帶來各個時期的電話模型,引起學生興趣。以講故事的形式讓學生了解電話的發展歷史遺跡電話的一些知識,欣賞一些電話的造型。
引導學生討論:你在超市、商店、別人家里,還見過什么樣子的電話?我們將來的電話會是什么樣子?
活動二:
欣賞達利《蝦形電話》《唇型沙發》及同齡人運用彩泥制作的電話作品。
以“玉米形電話機”為例,師生共同探討可以運用哪些彩泥的制作技法來表現。
討論完后,教師迅速的現場示范一個。
活動三:
引導學生把生活中常見的建筑、人物、五官、字母等常見的東西,通過夸張、變形、重組等方法運用彩泥之作出與眾不同的電話機,體驗造型的快樂。
學生制作,教師指導。
活動四:
“電話超市特賣會”,作業展示,引導學生以介紹產品的形式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構思與制作。
教師發給每一組幾張“代幣券”,組里派代表購買大家感到最滿意的電話,最后評出“歡迎的商品”。
活動五:
收拾與整理。
布置下一節課帶紙盒子及其它制作工具、材料。
第二節
施教時間:9月24日-9月26日
活動一:
教師出示自己用紙盒制作的雙屏翻蓋手機裝作與學生通電話步入教室,引起學生興趣。
教師將這個手機傳給各組看看,請孩子們說說老師是怎樣將盒子改造成手機的。
活動二:
教師將自己帶來的各種電話、手機的彩色廣告發到各組,請同學每研究一下,并將大家帶來的材料堆到一起,看看最適合做哪一種電話。
教師以學生們都很熟悉的“天線寶寶”形電話為例進行示范。請學生從自己組的材料中找出一個最適合做這個電話的盒子交給老師。大家一起討論怎樣將盒子改造成需要的形狀。
教師根據大家討論的結果對盒子進行剪、切、貼等改造。并根據大家的建議進行貼、畫等造型。
啟發學生考慮可以怎樣來制作凸起的按鍵。
活動三:
鼓勵學生通過動腦與合作,運用夸張、變形、重組等方法,利用盒子、彩色紙、小扣子等材料制作出與眾不同的電話。
學生制作,教師指導。
活動四:
“電話傳情”表演,每組推選兩位同學拿著自己制作的電話表演打電話,在表演過程中交流情感,分享快樂,體現電話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課后拓展:
了解生活中常用的電話號碼,如火警、查號臺等。
札記:
學生們對于手機的熟悉和樂于表現的程度遠遠超過了對電話的熱情。他們熟悉新上市的每一種收集的樣式、功能特點,對手機上的每一個按鍵、插口都了如指掌。這讓我既興奮又擔憂:他們能很快的用彩泥或紙盒將手機表現出來,但讓他們大膽的運用夸張、變形、重組等方法制作出與眾不同的電話卻很難。于是我讓孩子們想向未來世界的通訊發展,想向未來的材料,一點點的啟發,鼓勵,這才使得他們放棄了對實物的“克隆”而轉向了想象制作。看來孩子們對表現對象太熟悉了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