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教案模板 > 《電》教案(精選7篇)

《電》教案

發布時間:2023-07-14

《電》教案(精選7篇)

《電》教案 篇1

  (一)教學目的

  1.記住安全電壓的數值。

  2.知道觸電的原因和觸電的幾種形式。

  3.知道安全用電的常識。

  (二)教具

  幻燈機,有關電的應用方面的幾張投影幻燈片,自制課本圖10—11、圖10—13的投影幻燈片(或插圖),課本圖10—14的掛圖一幅。

  (三)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教師通過實例,講述隨著科學的發展,隨著家用電器的普及,現代生活中已離不開電。接著用幻燈機打出幾張電的利用的幻燈片:如夜晚的教室里燈光明亮,同學們在燈下讀書;節日的天安門城樓,被燈光點綴得格外輝煌;大型電網等,用來激發同學們的情緒。

  教師再將話鋒轉到接連不斷發生的觸電事故,給國家、給個人都帶來了不可挽回的損失。但是觸電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我們掌握了安全用電的原則,并嚴格按照用電的要求去做,我們就可以馴服電,讓它做我們的好朋友,為生活和工農業生產、國防科技服務。那么,怎樣才能做到安全用電呢?安全用電的原則是什么?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要討論的。

  2.進行新課

  (1)問:你們知道觸電是怎么回事嗎?

  引導學生看課本上的第一個問和答。然后教師指出因為人體是導體,人體觸及帶電體時,有電流通過人體。這就是觸電。電流對人體的危險性跟電流的大小,通電時間的長短等因素有關。

  (2)問:人觸電一定會死亡嗎?發生觸電事故的原因是什么?安全電壓值是多少?

  引導學生看課本上的第二個問和答。然后讓學生討論下列問題:①根據歐姆定律知道,導體中的電流大小跟什么有關?②用兩手分別觸摸一節干電池的正負極,為什么沒有發生觸電事故?③通過人體的電流大小決定于什么?④安全電壓值是多少?

  教師小結:①通過人體的電流大小決定于外加電壓和人體的電阻;②安全電壓:只有不高于36伏的電壓才是安全的;③家庭電路的電壓是220伏,動力電路的電壓是380伏。④觸電事故是由于過大的電流通過人體而引起的,且通過人體的電流越大,通電的時間越長,越危險。

  (3)問:家庭電路中的觸電事故是怎樣發生的?(低壓觸電的兩種形式)

  引導學生看課本的第三個問和答。明確家庭電路中的觸電事故,都是人體直接或間接跟火線連通造成的。

  再引導學生觀察課本圖10—10,并請學生指出圖甲和圖乙中電流的回路,然后教師指出觸電的兩種形式:

  單線觸電(圖甲):站在地上的人觸到火線,則電流由火線進入人體到地,經地線形成回路,造成觸電事故。跳轉《電子課文》

  雙線觸電(圖乙):站在絕緣體上的人若同時觸到兩根電線時,電流將由火線進入人體到另一根線(零線)而形成回路,造成觸電事故。

  指出:為了安全用電,絕對不要接觸沒有絕緣皮的火線以及跟火線連通的導體。

  (4)家庭電路安全用電的常識

  引導學生看課本的第四、第五個問和答。然后問:生活用電中要特別警惕什么?

  學生答:要特別警惕本來是絕緣的物體導了電,本來是不該帶電的物體帶了電。

  教師用幻燈片打出課本上的圖10—11的4個圖(或出示掛圖),指圖提問。如用幻燈片打出甲圖,教師指圖提問:這是什么現象?生活中還有哪些這類現象?應當怎樣防止?由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歸納小結:①注意防止絕緣部分破損。②保持絕緣部分干燥,不用濕手扳開關,不在電線上晾衣服。③有人觸電,要先切斷電源,或者用干木棍等絕緣體撥開電線。④架設電視天線時,注意不要觸及電線。

  (5)家用電器的安全用電

  請一位同學讀課本第六個問,請另一位同學讀第六個問的答,請第三位同學回答。學習了第六個問和答,你知道了什么?(為了安全用電,有金屬外殼的家用電器,外殼一定要接地)。請同學們回到家里檢查哪些用電器有金屬外殼,把沒有接地的,想辦法接地。

  繼續請一位同學讀第七個問,另一位讀第七個問的答。然后引導學生看課本上的圖10—12。最后教師指出:在高大建筑物上,室外天線一定要裝避雷裝置。

  (6)高壓觸電的兩種形式

  用幻燈打出課本上的圖10—13,問學生有沒有見過這個標志?讓學生記住這個標志,然后講述第八個問和答,使學生知道高壓危險。

  讓學生看課本的第九個問和答。出示課本上圖10—14的掛圖,講解高壓觸電的兩種形式:

  高壓電弧觸電:當人體靠近高壓帶電體到一定距離時,高壓帶電體和人體之間會發生放電現象。這時有電流通過人體,造成高壓電弧觸電。

  跨步電壓觸電:高壓輸電線落在地面上,地面上與電線斷頭距離不同的各點存在著電壓,當人走近斷頭時,兩腳位于離斷頭遠近不同的位置上,因而兩腳之間有了電壓(跨步電壓)。這時電流通過人體,造成跨步電壓觸電。

  強調指出:為了安全用電,不要靠近高壓帶電體。

  (7)觸電的急救

  引導學生看課本第十個問和答。知道生活中人觸電、發生火災的一些急救方法。

  3.小結(師生共同小結)

  (l)安全電壓值。

  (2)觸電的原因及觸電的四種形式。

  (3)安全用電的常識。

  (4)觸電急救的方法。

  4.組織學生討論課本上“觀察·實踐·調查”的第 4點,問:同學們,你們的家庭電路中有沒有違反安全用電的地方?你有沒有發現學校的電路中有違反安全用電的地方?

  讓學生討論回答,對提出問題的同學給以表揚,鼓勵他們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再讓同學們對剛才提出的問題,提出解決的辦法。

  5.布置作業 

  (l)總結安全用電的要點,并編成口訣,看誰編得好。

  (2)本章習題3、4。

《電》教案 篇2

  活動過程:

  1、了解安全使用電器的粗淺知識。

  2、學習詞匯:插頭、插座、觸電。

  3、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4、引導幼兒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用電安全。

  5、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卡片。

  2、電線若干、插座若干。

  活動過程:

  1、通過提問,引起幼兒談話興趣,啟發幼兒講述電的用途。

  (1)、天黑了,什么都看不見,這時候我想看書怎么辦?

  (2)、天氣非常熱,我想在一個涼爽的環境里工作,怎么辦?

  (3)、房間的地毯上落了許多灰塵,我想把它打掃干凈,用什么?

  (4)、燈、電風扇、空調、吸塵器,要讓它們工作起來,都需要用什么?

  (5)、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也需要用電?

  小結:電有這么多的用處,它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方便,我們在生活中越來越離不開它了,它是我們的好朋友,但這位朋友有時候也會發脾氣傷人的。

  2、請幼兒取出操作卡片,引導幼兒觀察、討論,幫助幼兒了解安全使用電器的粗淺知識。

  (1)、提問:這只小熊做得對不對?這樣做會怎樣?為什么?

  出示一段電線,讓幼兒觀察它的基本結構和作用,讓幼兒知道電線的內層是一根銅線,可以傳電,外層是塑料,包裹著銅線,是保護層,它沒有電。如果電線的保護層被損壞,人們就可能碰到電,電就會給我們帶來危險。

  (2)、提問:這只小兔在干什么?它這樣做對不對?會發生什么問題?

  出示一個插座,讓幼兒觀察插座的基本結構和作用,讓幼兒了解插座內有銅片或是銅絲是帶電的,外層是塑料做的盒子,起保護作用。如果將手或其它東西伸進插孔,接觸到銅片,電就會傳到我們身上,傷害我們。

  (3)、提問: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這樣做會發生什么事?

  小結:水是可以傳電的,如果將電器放在潮濕的地方使用,會發生漏電。

  3、總結:

  電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好處,但如果不正確使用電器,就會給我們帶來危險。所以小朋友一定要注意安全用電,還要提醒周圍的人也要安全用電。

《電》教案 篇3

  (鄂教版)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教案

  第二單元 愛護我們的家園

  5.節約水和電

  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了解水電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知道自來水的生產過程,懂得水電資源的寶貴。

  情感目標:體驗水的珍貴和來之不易。

  行為目標:在日常生活中養成節約水電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懂得水電資源的寶貴,初步形成節約水電,節約能源的意識。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謎語激趣,引出話題

  1. 喜歡猜謎語嗎?學生打謎語大家猜。

  2. 師:我也來打個謎語大家猜猜:

  一物不稀奇,

  人人不能離。

  鋼刀切不斷,

  鐵鉤鉤不起。

  3. 你們是怎么猜出來的?就像謎語中說的那樣,水在我們生活中人人都離不了。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水——揭題。

  二、聯系生活,感受寶貴的水

  1. 你在哪里見到過水?

  江水、湖水、河水、露水……

  2. 大自然中處處可以見到水,水讓大自然如此秀美。

  生活中什么時候需要水?

  社會上什么地方需要水?

  3. 我們時時處處都離不開水,就連人的身體里也離不開水,水在人體中占65%。老師體重100斤,就有65斤的水.你們呢?

  摸摸自己的皮膚,感覺怎樣?

  看看同桌的眼睛,有什么感覺?為什么水汪汪的?

  如果身體里沒有水,會怎樣?

  所以水是生命之源。

  三、交流匯報,體驗水的珍貴。

  1. 我們先來做一個小調查:你家停過水嗎?當時是什么心情?帶來什么麻煩?

  2. 我們偶爾停一次水,生活就這樣不方便,可是你們知道嗎?我國西部地區的人們長年缺水。

  3. 師出示反映西部地區缺水的圖片,這就是記者從我國西部地區拍回來的照片,你們從照片上看到了什么?看到這些觸目驚心的場面你又想說什么?

  4. 對于西部地區缺水的狀況你還有哪些了解?學生交流課前收集了解到相關圖片資料。

  5. 前不久,老師還讀到了一個發生在我國西部地區真實的故事,師講述:

  青海那邊很缺水,每人每天規定只能用3斤水,包括洗衣,做飯,喂牲畜,水都是靠部隊從很遠的地方拉水過來。有一天,一頭被村子里認為是最老實的牛掙脫了繩索,可能是渴的受不了了,它瘋狂的沖向了送水車行駛的公路上,這時,正好來了一輛送水車,于是老牛不加思索的沖了上去,攔住了水車。送水的戰士從車上走了下來,他以前也遇到過攔車的動物,可是還沒有遇到過這么倔強的動物,怎么罵,怎么趕,也不走。后來牛的主人拿著鞭子來了,很勁的朝牛的身上抽去,老牛由于肉被皮鞭的抽打而撕裂,它悲壯的向天哀叫著,這時,牛的主人哭了,送水的戰士哭了,后面等車的人也哭了。送水的士兵對牛的主人說:“就算我要背處分,我也要破一次例!”于是他拿著盆子,取出了3斤水,給老牛拿了過來,可是老牛卻沒喝,它對著遠方大叫,而這時,來了頭小牛,小牛很快的跑到了老牛的旁邊,迅速的喝完了盆子里的水,老牛慈祥的看著小牛,添著它的身子,小牛也回過頭來,允吸著老牛的傷口。老牛和小牛都流下了眼淚,朝著家走了回去……

  6.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課時

  一、故事欣賞,體會水的來之不易。

  1. 我們離不開水,可是人們能利用的淡水卻十分有限。引導學生讀p22小資料,了解水資源分布比例,學生談感受。

  2. 我們生活中用的自來水是自己來的嗎?讓我們來聽聽小水滴自己是怎么說的吧!

  學生看p25插圖,師講述自來水的來歷。

  3. 聽了小水滴的自述,你有什么體會?

  4. 小結:自來水來得真不容易,我們應當珍惜它。

  二、聯系實際,暢談節水方法.

  1. 生活中有哪些浪費水的現象?先從我們自己說起。

  2. 認識節水標志,說說你有什么節水方法?

  3. 請你設計節水標語。

  第三課時

  一、現場調查,引出話題

  1. 你們家里有哪些電器?這些電器給你們的家庭生活帶來了哪些便利?

  2. 這些電器靠什么才能工作?

  3. 師小結:電的廣泛應用改善了我們的生活,有了電,各種電器才能工作。

  二、探究交流,關注電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

  1. 除了家庭用電,社會中哪些地方需要電?如果沒有電,我們的生活又會是什么樣子的?

  2. 電是一種重要的能源,近幾年來我國出現大范圍的“電荒”,由于供電不足,許多地方開始拉閘限電,你遇到過這種情況嗎?自由交流,說說當時的心情和感受。

  三、聯系實際,懂得節約用電

  節約用電刻不容緩,生活中應該如何節約用電呢?你有什么節約用電的好點子?

《電》教案 篇4

  1、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靜電現象,通過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體帶電。

  2、帶同種電荷的物體相互排斥,帶異種電荷的物體相互吸引。

  3、電荷在電路中持續流動起來可以產生電流。

  過程與方法:

  根據已有知識,運用邏輯推理,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合理的解釋。

  情感態度價值觀:

  發展探究身邊科學現象的興趣。

  【教學重點】解釋靜電現象

  【教學難點】認識正負電荷

  【教學準備】

  一把塑料梳子、碎紙屑、幾個氣球、綁氣球的細線、掛氣球的支架、靜電現象的相關圖片或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體驗靜電現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現象,看老師的表演,問:靠近紙屑,可能會出現什么?

  教師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頭發,頭發可能會怎樣?----頭發飄起來了。

  頭發為什么能飄起來呢?----出示課題: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2、體驗靜電現象

  小組實驗:拿出一根經過摩擦過的塑料棒,靠近碎紙屑。

  發現了什么?----摩擦過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紙屑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塑料棒經過摩擦,產生了靜電,就把紙屑吸起來了。

  3、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生活中的靜電現象隨處可見,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認識電荷

  1、不一樣的電荷

  1)靜電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質之中,為什么我們通常感覺不到物體帶電呢?認識正電荷和負電荷

  2)進一步研究靜電現象----小組研討

  解釋前面的靜電現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頭發,梳子帶負電荷,頭發帶正電荷,互相靠近時產生互相吸引的現象,所以頭發就飄起來了。

  3)用一塊羊毛皮反復摩擦充氣乞求的一個側面,將氣球的一個側面靠近頭發,發現了什么?(2人一個小組,一人操作,一人觀察,后互換)

  小結:兩個摩擦后的物體,有時相互吸引,有時互相排斥,跟我們前面所學的磁鐵的現象類似,同一種電荷(都是正電荷或都是負電荷)互相排斥,不同種電荷(一正電荷和一負電荷)互相吸引。

  2、讓電荷流動起來

  摩擦能使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從而使物體帶上正靜電。帶靜電的物體中的電荷卻不能持續流動。要形成電流就必須使電荷流動起來,需要具備動力,需要形成電路。

  板書設計:

  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靜電現象:正電荷、負電荷

  電荷能流動起來

  2、點亮小燈泡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只有電流流過燈絲時小燈泡才會發光。

  2、利用電來點亮一只小燈泡需要一個完整的電路。

  3、一個完整的電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種方法建立起來。

  4、電池兩端直接用導線連接在一起,就會發生短路。

  過程與方法:

  1、連接簡單電路。

  2、觀察、描述和記錄點亮小燈泡的實驗現象。

  3、根據實驗現象對電流的流向做出大膽的想象與推測。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對周圍事物進行有日的、細致地觀察的樂趣。

  2、敢于根據現象做出大膽的想象與推測。

  3、激發進一步探究電的興趣。

  【教學重點】正確連接電路

  【教學難點】認識小燈泡的結構,正確連接小燈泡

  【教學準備】

  小燈泡、1. 5 v的干電池、導線、實驗記錄單、小燈泡的剖面圖或剖開的大燈泡的實物、電池和小燈泡的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當我們閉合家里的開關,電燈就會亮起來。電燈為什么會亮呢?考慮過這樣的問題嗎?讓我們先來研究一下小燈泡吧!

  二、認識小燈泡等的結構

  1、小燈泡的構造

  1)小燈泡大家都看到過吧?你能畫一畫印象中的小燈泡嗎?要求劃出小燈泡的內部構造觀察小燈泡。

  2)每組一個燈泡,觀察小燈泡的各部分結構。

  3)交流觀察結果,并對自己畫的小燈泡作出修正。

  4)猜猜電流是怎么從小燈泡內部通過的?用手指畫一畫。

  2、觀察導線、電池,說說導線和電池的結構

  三、讓小燈泡發光

  1、點亮小燈泡

  1)小組活動----連接這些實驗器材,想辦法使小燈泡亮起來,用手比劃說說電流是怎么流動的?并做好記錄,用箭頭畫出流動的方向。

  2)組織學生匯報:連接好的小組上臺展示,并說說電是怎么流動的?它的方向是怎樣的?沒有連接好的也上臺展示,與全班同學一起分析,可能出現的問題----滲透短路、斷路等知識。

  2、嘗試用多種方法點亮小燈泡

  1)還能用哪些方法點亮小燈泡,用實物圖畫下來哦。

  2)畫出每一種連接方法的電路中電流的流動路徑,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3)把連接圖貼在黑板上,在全班交流

  4)分析接亮的共同點

  3、出示實物圖,分析哪個燈泡會亮,哪個燈泡不會亮。

  四、安全教育

  我們在課堂上使用的都是電池,電壓較小,不傷及到生命,而發電廠發出的,通過導線送到各家各戶的電是220v交流電,這是足以引發觸電事故的、致人死亡的點,所以我們不能直接用家里、學校里插座中的電做實驗。在使用的過程中也尤其要注意。

  板書設計:

  點亮小燈泡

  小燈泡  導線  電池

  3、簡單電路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一個簡單電路需要一個能持續提供電能的裝置一電池。

  2、電從電池的一端經過導線和用電器返回到電池的另一端,就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電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電路可以有不同的連接方法。

  過程與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點亮更多的小燈泡。

  2、觀察、描述和記錄有關的實驗現象。

  3、用簡易符號表示一個電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對電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

  1、使用相同的材料,電路可以有不同的連接方法。

  2、用簡易符號表示一個電路的不同部分。

  【教學難點】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點亮更多的小燈泡。

  【教學準備】

  每小組小燈座2個、電池盒1個、1號電池1節、導線4根、小燈泡2個、記錄紙若干,記號筆1支。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

  1、連接比賽:每組一節干電池、一根導線和一個小燈泡,把小燈泡點亮。

  2、討論:我們這樣用手按著來點亮小燈泡,一松手小燈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點不太方便啊?

  3、引導學生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提醒學生觀察或回憶學校和家里的電燈是怎樣安裝的)

  二、觀察電池盒和小燈座,學會使用電池盒和小燈座連接電路。

  1、教師逐個出示小燈座、電池盒,讓學生觀察電池盒和小燈座。

  2、討論:這兩個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

  3、請一生演示電池盒和小燈座的安裝,教師可以做如下提示:

  (1)安裝電池的時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小燈泡是怎么裝到小燈座上的?

  (3)導線怎么連?(指出彈簧接線頭的最佳連接方法)

  (說明:電池盒和小燈座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由教師直接按照教科書上提供的步驟告訴學生,不必對使用方法進行討論。教師邊講解,學生邊操作,保證每個學生都會使用。)

  4、學生使用電池盒和小燈座連接電路,讓小燈泡亮起來。

  5、請一組學生展示他們的連接實物圖,教師介紹用簡單的符號畫電路圖的方法。

  三、讓更多的小燈泡亮起來:

  1、再提供1個小燈泡、1個小燈座、3根導線,讓學生嘗試怎樣使兩個小燈泡同時亮起來。

  2、學生使用教師提供的材料來進行各種嘗試,當嘗試成功后,再去嘗試其他的連接方法。

  3、教師提醒學生將各種方法的電路圖畫出來,以便交流。

  4、根據各小組電路的連接情況,再發給每個小組一節電池和一個電池盒,探究兩節電池在電路中的連接方法,并畫出電路圖。

  5、實驗結束,小組匯報,互動交流。

  (交流要點:小燈泡亮了嗎?用了幾種連接方法?哪種方法更好?為什么?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燈泡同時發光?指出電在電路中是怎樣流動的。)

  四、活動延伸:

  1、挑戰:我們能連接更多的小燈泡和電池,讓它們同時亮起來嗎?

  2、討論他們的想法,使學生對電路的認識得到進一步發展。

  板書設計:

  3、簡單電路

  電池  導線  用電器(電池盒和小燈座)

  連接方法

  點亮小燈泡

  4、電路出故障了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利用電來點亮小燈泡需要一個完整的電路(通道)。

  2、電路出故障了,電流就會中斷。

  過程與方法:

  1、制作一個電路檢測器。

  2、應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并排除電路中的故障。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尊重他人意見,敢于提出不同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的精神。

  【教學重點】

  用一種新的方法來檢測電路——做一個“電路檢測器”,體驗科學的檢測手段將使我們更為迅速地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應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并排除電路中的故障。

  【教學準備】

  每組2-3個小燈泡、導線若干、電池、電池盒、小燈座、壞的小燈泡、沒有剝皮的導線、廢電池、形成斷路的電池盒、一套做電路檢測器的材料、一張電路檢測器的掛圖。

  【教學過程】

  一、觀察導入:

  1、出示一個能使小燈泡發光的串聯電路,讓學生畫出簡單的電路圖,并說一說電流是怎樣流動的。

  2、說明:小燈泡發光是因為在這個電路中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回路。(板書:回路)

  3、提供一個出了故障的電路,并提出問題:小燈泡為什么不亮了?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動。(建議:教師可準備多個好的和壞了的小燈泡,有電的和沒電的電池等材料。)

  二、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1、首先可以引導學生檢查連接的方法,結合前面的學習,排除連接方法上的問題。

  2、引出新的問題:為什么連接方法正確而小燈泡卻不亮呢?引導學生來整理造成小燈泡不亮的各種原因。

  造成小燈泡不亮的原因

  1. 小燈泡壞了;

  2. 燈座松了,沒有連上;

  3、

  4、

  (說明:這是發掘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過程。要給他們一定的時間,盡可能多地分析電路出故障的可能,并做好記錄。)

  三、做個電路檢測器:

  1、討論,用什么辦法來檢測有故障的電路?

  一般有下面幾種方法:

  ①檢查法:檢查電路中的連接是否完好。(電池盒兩端彈簧夾上的導線有沒有夾緊;電池是否放好了;小燈泡擰緊了嗎……)

  ②替換法:用另外的燈泡、電池、導線等來替換電路中的材料,看看小燈泡是否能亮。

  2、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按教科書中的提示做一個電路檢測器。(電路檢測器做法:把上節課連接過的簡單電路中的小燈座上的一根導線頭拆下來,另外再連上一根導線,這就是我們的電路檢測器。)

  3、做好電路檢測器后,試試靈不靈。

  4、根據教材10面的插圖講解檢測電路和檢測電路中各個部分(小燈泡、導線)的方法。(把故障電路的某一部分電路或某一個元件連到電路檢測器的兩個導線頭之間,如果小燈泡亮了,就說明這部分電路或這個元件是暢通的、沒有故障的,否則就證明這部分電路或這個元件不暢通、有故障。)

  5、檢測器檢測電路故障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在檢測電路時,應先把故障電路中的電池從電池盒中取出;

  (2)檢測故障電路中的電池是否有電,應采用取出電路檢測器的電池盒中的電池,將故障電路中的電池放在電路檢測器的電池盒里,看看小燈泡會不會亮。

  6、制定檢測計劃。提醒學生用電路檢測器查找故障產生的原因,要邊檢查邊做記錄;最后數一數電路中一共有幾個地方出故障了。

  7、利用排除法進行測試,找出故障的原因,要讓學生再試一次,使小燈泡重新亮起來。分組匯報。

  8、強調安全事項。

  電路檢測器只能在實驗室里檢測簡單電路,不能用來檢測220v的電路。

  9、拓展:還有其他方法查找電路中的故障嗎?

  板書設計:

  4、電路出故障了

  回路      

  故障    電流中斷

  造成小燈泡不亮的原因

  1. 小燈泡壞了;

  2. 燈座松了,沒有連上;

  3、

  4、

  電路檢測器

  5、導體與絕緣體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有的物質易導電,這樣的物質叫做導體;有的物質不易導電,這樣的物質叫做絕緣體

  2、導電性是材料的基本屬性之一。

  過程與方法:

  1、根據任務要求制定一個小組的研究計劃,并完成設想的計劃。

  2、實施有關檢測的必要步驟,并整理實驗記錄。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學會與人合作。

  2、培養尊重事實的實證精神。

  3、認識到井然有序的實驗操作習慣和形成安全用電的意識是很重要的。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

  為每組學生準備:木片、塑料片、陶瓷、紙板、橡皮、布、絲綢、皮毛、鋼管、玻璃、鉛筆、銅絲、鉛絲、鋁絲(易拉罐)、鐵絲、卷筆刀、硬幣、導線、插座、20種待檢測的物體,一個電路檢測器。一份科學檢測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觀察導入:

  1、觀察簡單的電路連接,說說電流在電路中是怎么流的。

  2、討論將電路中的導線剪斷,會出現什么情況,為什么?

  3、想辦法重新接亮小燈泡,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發現電路檢測器的兩個金屬頭接在一起,小燈泡會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觸在一起或把金屬頭和塑料皮接觸在一起,小燈泡就不會亮。

  4、討論:為什么電路檢測器的兩個金屬頭接在一起,小燈泡會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觸在一起或把金屬頭和塑料皮接觸在一起,小燈泡就不會亮。

  5、講授:像銅絲那樣容易讓電流通過的物質叫做導體;像塑料那樣不容易讓電流通過的物質,叫做絕緣體。(板書:導體、絕緣體)

  二、檢測橡皮是導體還是絕緣體

  1、提問:怎樣檢測一塊橡皮是導體還是絕緣體呢?

  2、預測橡皮能否通過電流使小燈泡發光,并做好記錄。

  3、使“電路檢測器”的兩個檢測頭相互接觸,檢驗小燈泡是否發光。

  4、用兩個檢測頭接觸橡皮的兩端,觀察小燈泡是否發光。

  5、重復檢測一次,并將檢測時小燈泡“亮”或“不亮”的情況記錄下來。

  6、得出結論:橡皮是絕緣體。

  三、檢測20種物體的導電性:

  1、在材料盤中為學生提供20種供檢測的材料,一張“我們的檢測記錄”表。

  2、在檢測前,要求學生對每一種物體是否可以使小燈泡發亮做出預測,然后進行嘗試實驗,并做好檢測記錄。(活動中,要關注每組學生活動的參與性、興趣的持久性,鼓勵他們學會合作。)

  3、待所有的檢測都完成后,各組整理分析檢測的結果。

  4、表達與交流:哪些物體能使小燈泡發亮,哪些物體不能使小燈泡發亮。

  5、在觀察的基礎上對20種物體進行分類,并從分類中發現一定的規律,由學生對導體和絕緣體做出自己的描述。(說明:對插頭、卷筆刀等復雜物體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識別,知道許多物體構成復雜,有的部分能使小燈泡發光,有的部分不能使小燈泡發光。我們常利用絕緣體阻止電流到人們不需要的地方。)

  四、討論教室電器設備的絕緣措施和進行安全用電教育。

  1、引導學生觀察教室里哪些設施是絕緣體做的,哪些是導體做的。

  2、描述絕緣材料的用處,理解各種材料的作用。提醒學生要好好保護電器設備上的絕緣體部分,注意安全用電。

  3、概括:我們利用導體把電送到人們需要的地方。我們利用絕緣體阻止電流到人們不需要的地方。

  板書設計:

  5、導體與絕緣體

  導體            導電性             

  絕緣體

  安全用電

  6、做個小開關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開關可以用來連接或斷開電路,控制電路中電器元件的工作狀態。

  2、開關有的地方需要用導體來做,而有的地方必須用絕緣體來做。

  過程與方法:

  利用身邊的材料設計并制作一個簡單的開關,并用它來控制電路。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觀察手電筒的開關

  【教學難點】設計并制作一個簡單的開關,并用它來控制電路。

  【教學準備】

  為每個小組準備:一只手電筒和相應的干電池,軟木塊(橡皮)一塊、圖釘兩個、曲別針一個,小燈泡一個,小燈座一個、電池盒一個、電池一節,導線若干,紅燈、綠燈和黃燈各1個。

  【教學過程】

  一、觀察手電筒:

  1、觀察組成手電筒的各種材料。

  討論:在這些材料中,有哪些是導體,哪些是絕緣體?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導體,有些地方要用絕緣體?

  2、觀察手電筒的構造。

  思考:電池和小燈泡是怎樣安裝的?電路中電流的路徑是怎樣的?試著標出電流的路徑。

  3、觀察手電筒的開關。

  觀察并操作手電筒的開關,體驗開關是怎樣控制小燈泡的亮和滅的。(教科書提供了一張手電筒內部構造的電路圖,圖中表示的是電路斷開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想一想,如果手電筒的電路是通的,圖上的開關該怎樣表示?畫一畫電流是如何從電池的一端通過開關和小燈泡回到電池另一端的。)

  二、做個小開關:

  1、給每一組一個斷開的電路,討論怎樣設計一個開關。

  重點討論:用什么材料來做,怎樣控制小燈泡的亮和滅。

  2、利用身邊的材料,討論并設計制作一個小開關,然后在全班展示交流。

  3、利用每組準備好的材料,小組合作制作一個能交叉控制紅綠燈的電路。推測一下,什么時候紅燈亮,什么時候綠燈亮。(活動目的:用一個開關來控制紅綠燈的亮與滅。)

  4、如果要在紅燈變綠燈、綠燈變紅燈的中間亮起一盞黃燈的話,應該怎么辦?(方法:在一個開關控制兩個電路的基礎上,再增加一個電路,用一個開關控制三個電路。)

  5、交流匯報:

  (1)在小組活動中發現了哪些問題?

  (2)解決了哪些問題?

  (3)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4)一共運用了幾種小開關的制作方法?

  (5)自己設計的紅綠燈是怎樣控制的,和生活中的紅綠燈有什么區別?

  三、延伸與拓展:

  1、介紹幾種不同的開關,如遙控開關、拉線開關、閘式開關、活動開關等。

  2、布置學生課后調查家里用電器的開關是什么樣的,這些開關是怎樣控制電路的。

  板書設計:

  6 、做個小開關

  開關   連接或斷開電路

  導體  絕緣體

  做個小開關

  控制紅綠燈

  遙控開關、拉線開關、閘式開關、活動開關等

  7、 不一樣的電路連接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如果電能從一點流到另一點,兩點之間一定有導體連接,這兩點之間就構成一個電的通路,否則就是斷路。

  2、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是兩種用不同連接方法組成的電路。

  過程與方法:

  1、用電路檢測器檢驗接線盒內電路的連接情況。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連接電路,并在反復觀察和實驗中發現不同連接方式的特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勇于挑戰、繽密推斷的態度。

  2、樂于交流自己的觀點。

  【教學重點】用電路檢測器檢驗接線盒內電路的連接情況

  【教學難點】能運用串聯和并聯兩種用不同連接方法組成電路

  【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一個電路檢測器、兩個四個接線頭的盒子(其中一個只有一組通路,另一個有三組通路)、實驗記錄單;一節電池(配電池盒)、一個小燈泡(帶燈座)、導線幾根。

  【教學過程】

  一、里面是怎樣連接的:

  活動一:關于第一個接線盒的研究

  1、發給每組一個接線盒,觀察接線盒外面的四個接線頭及對應的數字標號

  2、打開盒蓋,看到1號和3號接線頭在盒子的里面是用導線連接在一起的。

  3、蓋上盒蓋,討論:如何用電路檢測器檢驗出哪兩個接線頭之間是通路?哪兩個接線頭之間是斷路?

  4、用電路檢測器實際檢測,看看檢測結果是不是和前面觀察到的一樣。

  活動二:檢測、推測第二個接線盒內導線的連接情況

  1、發給每組另外一個接線盒,說明盒子上面的四個接線頭在盒子里面是有導線連接的。不打開盒子,直接用電路檢測器來檢驗,能知道哪兩個接線頭之間是通路嗎?

  2、學生先討論檢測順序,然后再開始檢驗,并把檢驗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1-2 1-3 1-4 2-3 2-4 3-4

  通 路      

  斷 路      

  3、檢驗完后,根據檢驗結果推測接線盒內的連接情況,把推測結果畫在記錄紙上(教材17面)。

  4、各小組匯報推測結果,并討論哪種推測是合理的。

  5、打開接線盒,讓學生看看里面到底是怎樣連接的。

  二、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

  活動一:電池的兩種不同連接方法

  1、發給每組兩節電池、兩個電池盒、一個小燈泡、一個燈座和四根導線,要求學生用這些材料組裝不同的電路,讓小燈泡亮起來,看看有幾種不同的方法。

  2、啟發思考:在不同的兩種方法中,你有什么發現。

  3、學生匯報后,教師作適當講解。(串聯和并聯:一節電池的電壓是1.5v,兩節電池串聯起來的電壓是3v,所以小燈泡會特別亮。兩節電池并聯起來,電壓還是1.5v,所以小燈泡不太亮。)

  活動二:小燈泡的兩種不同連接方法

  1、發給學生兩個小燈泡、兩個小燈座、一節電池、一個電池盒和四根導線,要求學生用這些材料組裝不同的電路,讓小燈泡都亮起來。看看能有幾種方法。

  2、啟發思考:在不同的連接方法中,你有什么發現?

  3、學生匯報后,教師作適當講解。

  (說明:“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這一活動,在教學中還可以采用讓學生直接用教師提供的材料,按照教科書上的電路連接方式連接電路,重點放在讓學生觀察兩種連接方法有什么不同,觀察小燈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上。這樣做更有利于讓學生發現并聯電路和串聯電路的本質不同。)

  三、拓展活動:看誰的設計最有特色

  提供學生若干材料,以小組為單位自由設計電路,比一比誰的設計最有特色、最實用。

  板書設計:

  7、 不一樣的電路連接

  通路   斷路

  里面是怎樣連接的           (電路檢測器)

  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    串聯電路   并聯電路

《電》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了解安全使用電器的粗淺知識。

  2、有安全意識,知道電是危險的,小朋友不能玩。

  3、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4、初步培養幼兒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事先對要用到電的電器有一定的了解。

  活動過程

  1、談話引出課題:小朋友,我們一起來找一找,教室里哪些東西要用到電?

  教師小結:這些電器都要接上電才能使用。

  2、請幼兒找一找教室里的電源插座和插頭在什么地方。

  3、討論:幼兒園的插座為什么要安裝的這么高?

  (讓幼兒知道電插頭、電源插座都是危險地東西,如果手碰到插孔內,人就會觸電,會有生命危險。)

  4、請幼兒看教師拿插頭時的姿勢和抓的位置,讓幼兒知道插孔內有電,插頭上的小銅片能把電通過電線傳給錄音機,所以手不能碰到銅片,更不能把手伸到插孔內。

  5、組織幼兒討論:用電時要注意什么?

  (知道潮濕的東西不能靠近電器,這樣會漏電,電器不能與潮濕的東西放在一起,不然可能引起火災,手濕的時候也不要去插插頭,以免觸電。)

  6、教師小結:小朋友不要自己去插插頭,要請大人幫忙。電器著火時不能用水撲滅,要用干粉滅火器,如果發現人觸電不能用手去拉他,人會導電,要用木質品把電器與人分開,切斷電源。

  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電》教案 篇6

  (一)教學目的

  1.記住安全電壓的數值。

  2.知道觸電的原因和觸電的幾種形式。

  3.知道安全用電的常識。

  (二)教具

  幻燈機,有關電的應用方面的幾張投影幻燈片,自制課本圖10—11、圖10—13的投影幻燈片(或插圖),課本圖10—14的掛圖一幅。

  (三)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教師通過實例,講述隨著科學的發展,隨著家用電器的普及,現代生活中已離不開電。接著用幻燈機打出幾張電的利用的幻燈片:如夜晚的教室里燈光明亮,同學們在燈下讀書;節日的天安門城樓,被燈光點綴得格外輝煌;大型電網等,用來激發同學們的情緒。

  教師再將話鋒轉到接連不斷發生的觸電事故,給國家、給個人都帶來了不可挽回的損失。但是觸電事故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我們掌握了安全用電的原則,并嚴格按照用電的要求去做,我們就可以馴服電,讓它做我們的好朋友,為生活和工農業生產、國防科技服務。那么,怎樣才能做到安全用電呢?安全用電的原則是什么?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要討論的。

  2.進行新課

  (1)問:你們知道觸電是怎么回事嗎?

  引導學生看課本上的第一個問和答。然后教師指出因為人體是導體,人體觸及帶電體時,有電流通過人體。這就是觸電。電流對人體的危險性跟電流的大小,通電時間的長短等因素有關。

  (2)問:人觸電一定會死亡嗎?發生觸電事故的原因是什么?安全電壓值是多少?

  引導學生看課本上的第二個問和答。然后讓學生討論下列問題:①根據歐姆定律知道,導體中的電流大小跟什么有關?②用兩手分別觸摸一節干電池的正負極,為什么沒有發生觸電事故?③通過人體的電流大小決定于什么?④安全電壓值是多少?

  教師小結:①通過人體的電流大小決定于外加電壓和人體的電阻;②安全電壓:只有不高于36伏的電壓才是安全的;③家庭電路的電壓是220伏,動力電路的電壓是380伏。④觸電事故是由于過大的電流通過人體而引起的,且通過人體的電流越大,通電的時間越長,越危險。

  (3)問:家庭電路中的觸電事故是怎樣發生的?(低壓觸電的兩種形式)

  引導學生看課本的第三個問和答。明確家庭電路中的觸電事故,都是人體直接或間接跟火線連通造成的。

  再引導學生觀察課本圖10—10,并請學生指出圖甲和圖乙中電流的回路,然后教師指出觸電的兩種形式:

  單線觸電(圖甲):站在地上的人觸到火線,則電流由火線進入人體到地,經地線形成回路,造成觸電事故。跳轉《電子課文》

  雙線觸電(圖乙):站在絕緣體上的人若同時觸到兩根電線時,電流將由火線進入人體到另一根線(零線)而形成回路,造成觸電事故。

  指出:為了安全用電,絕對不要接觸沒有絕緣皮的火線以及跟火線連通的導體。

  (4)家庭電路安全用電的常識

  引導學生看課本的第四、第五個問和答。然后問:生活用電中要特別警惕什么?

  學生答:要特別警惕本來是絕緣的物體導了電,本來是不該帶電的物體帶了電。

  教師用幻燈片打出課本上的圖10—11的4個圖(或出示掛圖),指圖提問。如用幻燈片打出甲圖,教師指圖提問:這是什么現象?生活中還有哪些這類現象?應當怎樣防止?由學生討論回答。

  教師歸納小結:①注意防止絕緣部分破損。②保持絕緣部分干燥,不用濕手扳開關,不在電線上晾衣服。③有人觸電,要先切斷電源,或者用干木棍等絕緣體撥開電線。④架設電視天線時,注意不要觸及電線。

  (5)家用電器的安全用電

  請一位同學讀課本第六個問,請另一位同學讀第六個問的答,請第三位同學回答。學習了第六個問和答,你知道了什么?(為了安全用電,有金屬外殼的家用電器,外殼一定要接地)。請同學們回到家里檢查哪些用電器有金屬外殼,把沒有接地的,想辦法接地。

  繼續請一位同學讀第七個問,另一位讀第七個問的答。然后引導學生看課本上的圖10—12。最后教師指出:在高大建筑物上,室外天線一定要裝避雷裝置。

  (6)高壓觸電的兩種形式

  用幻燈打出課本上的圖10—13,問學生有沒有見過這個標志?讓學生記住這個標志,然后講述第八個問和答,使學生知道高壓危險。

  讓學生看課本的第九個問和答。出示課本上圖10—14的掛圖,講解高壓觸電的兩種形式:

  高壓電弧觸電:當人體靠近高壓帶電體到一定距離時,高壓帶電體和人體之間會發生放電現象。這時有電流通過人體,造成高壓電弧觸電。

  跨步電壓觸電:高壓輸電線落在地面上,地面上與電線斷頭距離不同的各點存在著電壓,當人走近斷頭時,兩腳位于離斷頭遠近不同的位置上,因而兩腳之間有了電壓(跨步電壓)。這時電流通過人體,造成跨步電壓觸電。

  強調指出:為了安全用電,不要靠近高壓帶電體。

  (7)觸電的急救

  引導學生看課本第十個問和答。知道生活中人觸電、發生火災的一些急救方法。

  3.小結(師生共同小結)

  (l)安全電壓值。

  (2)觸電的原因及觸電的四種形式。

  (3)安全用電的常識。

  (4)觸電急救的方法。

  4.組織學生討論課本上“觀察·實踐·調查”的第 4點,問:同學們,你們的家庭電路中有沒有違反安全用電的地方?你有沒有發現學校的電路中有違反安全用電的地方?

  讓學生討論回答,對提出問題的同學給以表揚,鼓勵他們能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再讓同學們對剛才提出的問題,提出解決的辦法。

  5.布置作業 

  (l)總結安全用電的要點,并編成口訣,看誰編得好。

  (2)本章習題3、4。

《電》教案 篇7

  第一單元  電

  一、單元教學意義

  當我們輕輕閉合開關:電燈就會發出光,收音機就會播放動聽的樂曲,電視機就會呈現五彩繽紛的畫面……這一切對我們來說似乎早就習以為常了。

  電的大規模應用,是基于人類對電的不斷探究。孩子們也對電感興趣。這一單元將借助導線、燈泡、電池等電器元件和許多有趣的探究活動,幫助學生建立有關電的初步概念,促進他們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發展。

  本單元的第1課“生活中的靜電現象”,學生將首先對身邊的靜電現象開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動。靜電現象在學生們的身邊經常會發生。在這一課中,他們將知道靜電現象是物質在外力作用下,發生電荷轉移而形成的。同種電荷相互排斥,異種電荷相互吸引。如果電荷能持續地向一個方向流動,就會產生電流。這些是學生們建立電概念的基礎。

  接下來在“點亮小燈泡”“簡單電路”“電路出故障了”三課中,學生將開展對電路的研究。用一根電線和一個電池使小燈泡發光。這一活動看似簡單,但四年級的學生仍會津津有味地參與到活動中。他們將在活動中認識電、電路,想象電流是怎樣流動的。而在一次次使小燈泡亮起來的實驗中,他們會提出更具挑戰性的任務,并嘗試著用更多的連接方法使小燈泡亮起來。電池盒和小燈座的使用將使他們連接的電路更加穩定,并便于操作。為了“讓更多的燈泡亮起來”,學生將探索不同電路連接方式對小燈泡的影響。在電路中,如果某個地方連接不好或者某個電器元件出了問題,都有可能導致燈泡不亮。“電路出故障了”一課的學習內容,引導學生在尋找電路故障的過程中,將自制的“電路檢測器”做為重要的檢測工具。同時,在此過程中,學生們將形成關于電的一些重要概念,如“電是一種能源,它能使物體發光、發熱”“要使小燈泡發光,電必須流經包括電池在內的完整的回路”“用相同的材料可以連接不同的電路”等。

  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導體和絕緣體”,將使學生對身邊物質性質的認識得到發展,同時對電的理解也得到加深。

  本單元還在導體與絕緣體的認識基礎上,安排了“做個小開關”一課,旨在使學生把已形成的電路概念進一步發展為一個“可以控制的電路”,同時也深化對導體和絕緣體的認識。

  單元的最后一課是“不一樣的電路連接”。日的是整理學生的發現和認識,比較串聯和并聯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方法。

  整個單元的安排是一個嚴密的結構,前后課之間有著學生認識發展上的邏輯關系。學生從認識電的本質一電荷開始,到認識電路、電流、開關、電路檢測器、導體、絕緣體,這一系列的探究活動將最終指向對電的認識。

  在本單元中,學生使用的是電池這樣一個安全的電源,而在日常生活中,多數用電器使用的是220伏的交流電。教師一定要讓學生知道220伏交流電的電源是很危險的,不能直接用家里和學校里插座中的電做實驗。要把安全用電的教育貫穿單元教學的始終。

  二、單元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靜電現象是物質在外力的作用下電荷位置發生變化所產生的帶電現象。

  2、電荷有正電荷和負電荷兩種,同種電荷相互吸引,異種電荷相互排斥。

  3、電荷持續的定向流動就形成了電流。

  4、要使電流經過導線使小燈泡發光,需要有一個完整的電路。

  5、使用相同的材料,可以組成不同的電路;用不同的連接方式連接的電路具有不同的特點。

  6、有的物質容易導電,這樣的物質稱為導體;有的物質不容易導電,這樣的物質稱為絕緣體。

  7、開關通過連接和斷開電路來控制電路中的用電器。

  8、電是一種能量來源,能產生光和熱。

  過程與方法:

  1、組裝簡單的電路。

  2、在關于電的探究活動中,進行預測、觀察、描述和記錄實驗的結果。

  3、用簡單的電路圖表示電路的連接方式。

  4、制作簡單的開關,并用它來控制電路。

  5、用電路檢測器檢驗電路中的故障。

  6、用電路檢測器檢驗導體和絕緣體。

  7、用電路檢測器探究接線盒里電路的連接情況。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知道安全用電的重要性。

  2、激發探究電的興趣。

  3、發展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三、教學準備

  氣球、線繩,塑料梳子、碎紙屑、小燈泡、小燈座、電池、電池盒、導線、回形針、小開關、紅燈、綠燈、黃燈、具有4個和6個接線頭的盒子、橡皮、木質材料(小木片、小木棒等)、金屬材料、絲、棉、皮、各類布料(濕和干)、鉛筆、鋼筆和玻璃等。

  1、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靜電現象,通過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體帶電。

  2、帶同種電荷的物體相互排斥,帶異種電荷的物體相互吸引。

  3、電荷在電路中持續流動起來可以產生電流。

  過程與方法:

  根據已有知識,運用邏輯推理,對觀察到的現象進行合理的解釋。

  情感態度價值觀:

  發展探究身邊科學現象的興趣。

  【教學重點】解釋靜電現象

  【教學難點】認識正負電荷

  【教學準備】

  一把塑料梳子、碎紙屑、幾個氣球、綁氣球的細線、掛氣球的支架、靜電現象的相關圖片或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體驗靜電現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現象,看老師的表演,問:靠近紙屑,可能會出現什么?

  教師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頭發,頭發可能會怎樣?----頭發飄起來了。

  頭發為什么能飄起來呢?----出示課題: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2、體驗靜電現象

  小組實驗:拿出一根經過摩擦過的塑料棒,靠近碎紙屑。

  發現了什么?----摩擦過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紙屑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塑料棒經過摩擦,產生了靜電,就把紙屑吸起來了。

  3、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生活中的靜電現象隨處可見,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認識電荷

  1、不一樣的電荷

  1)靜電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質之中,為什么我們通常感覺不到物體帶電呢?認識正電荷和負電荷

  2)進一步研究靜電現象----小組研討

  解釋前面的靜電現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頭發,梳子帶負電荷,頭發帶正電荷,互相靠近時產生互相吸引的現象,所以頭發就飄起來了。

  3)用一塊羊毛皮反復摩擦充氣乞求的一個側面,將氣球的一個側面靠近頭發,發現了什么?(2人一個小組,一人操作,一人觀察,后互換)

  小結:兩個摩擦后的物體,有時相互吸引,有時互相排斥,跟我們前面所學的磁鐵的現象類似,同一種電荷(都是正電荷或都是負電荷)互相排斥,不同種電荷(一正電荷和一負電荷)互相吸引。

  2、讓電荷流動起來

  摩擦能使電荷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從而使物體帶上正靜電。帶靜電的物體中的電荷卻不能持續流動。要形成電流就必須使電荷流動起來,需要具備動力,需要形成電路。

  板書設計:

  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靜電現象:正電荷、負電荷

  電荷能流動起來

  教學后記:

  2、點亮小燈泡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只有電流流過燈絲時小燈泡才會發光。

  2、利用電來點亮一只小燈泡需要一個完整的電路。

  3、一個完整的電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種方法建立起來。

  4、電池兩端直接用導線連接在一起,就會發生短路。

  過程與方法:

  1、連接簡單電路。

  2、觀察、描述和記錄點亮小燈泡的實驗現象。

  3、根據實驗現象對電流的流向做出大膽的想象與推測。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對周圍事物進行有日的、細致地觀察的樂趣。

  2、敢于根據現象做出大膽的想象與推測。

  3、激發進一步探究電的興趣。

  【教學重點】正確連接電路

  【教學難點】認識小燈泡的結構,正確連接小燈泡

  【教學準備】

  小燈泡、1. 5 v的干電池、導線、實驗記錄單、小燈泡的剖面圖或剖開的大燈泡的實物、電池和小燈泡的圖片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當我們閉合家里的開關,電燈就會亮起來。電燈為什么會亮呢?考慮過這樣的問題嗎?讓我們先來研究一下小燈泡吧!

  二、認識小燈泡等的結構

  1、小燈泡的構造

  1)小燈泡大家都看到過吧?你能畫一畫印象中的小燈泡嗎?要求劃出小燈泡的內部構造觀察小燈泡。

  2)每組一個燈泡,觀察小燈泡的各部分結構。

  3)交流觀察結果,并對自己畫的小燈泡作出修正。

  4)猜猜電流是怎么從小燈泡內部通過的?用手指畫一畫。

  2、觀察導線、電池,說說導線和電池的結構

  三、讓小燈泡發光

  1、點亮小燈泡

  1)小組活動----連接這些實驗器材,想辦法使小燈泡亮起來,用手比劃說說電流是怎么流動的?并做好記錄,用箭頭畫出流動的方向。

  2)組織學生匯報:連接好的小組上臺展示,并說說電是怎么流動的?它的方向是怎樣的?沒有連接好的也上臺展示,與全班同學一起分析,可能出現的問題----滲透短路、斷路等知識。

  2、嘗試用多種方法點亮小燈泡

  1)還能用哪些方法點亮小燈泡,用實物圖畫下來哦。

  2)畫出每一種連接方法的電路中電流的流動路徑,說說自己是怎么想的。

  3)把連接圖貼在黑板上,在全班交流

  4)分析接亮的共同點

  3、出示實物圖,分析哪個燈泡會亮,哪個燈泡不會亮。

  四、安全教育

  我們在課堂上使用的都是電池,電壓較小,不傷及到生命,而發電廠發出的,通過導線送到各家各戶的電是220v交流電,這是足以引發觸電事故的、致人死亡的點,所以我們不能直接用家里、學校里插座中的電做實驗。在使用的過程中也尤其要注意。

  板書設計:

  點亮小燈泡

  小燈泡  導線  電池

  不同實物圖展示:

  教學后記:

  3、簡單電路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一個簡單電路需要一個能持續提供電能的裝置一電池。

  2、電從電池的一端經過導線和用電器返回到電池的另一端,就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電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電路可以有不同的連接方法。

  過程與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點亮更多的小燈泡。

  2、觀察、描述和記錄有關的實驗現象。

  3、用簡易符號表示一個電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態度價值觀:

  激發對電探究的興趣。

  【教學重點】

  1、使用相同的材料,電路可以有不同的連接方法。

  2、用簡易符號表示一個電路的不同部分。

  【教學難點】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點亮更多的小燈泡。

  【教學準備】

  每小組小燈座2個、電池盒1個、1號電池1節、導線4根、小燈泡2個、記錄紙若干,記號筆1支。

  【教學過程】

  一、活動導入:

  1、連接比賽:每組一節干電池、一根導線和一個小燈泡,把小燈泡點亮。

  2、討論:我們這樣用手按著來點亮小燈泡,一松手小燈泡就不亮了。是不是有點不太方便啊?

  3、引導學生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提醒學生觀察或回憶學校和家里的電燈是怎樣安裝的)

  二、觀察電池盒和小燈座,學會使用電池盒和小燈座連接電路。

  1、教師逐個出示小燈座、電池盒,讓學生觀察電池盒和小燈座。

  2、討論:這兩個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

  3、請一生演示電池盒和小燈座的安裝,教師可以做如下提示:

  (1)安裝電池的時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2)小燈泡是怎么裝到小燈座上的?

  (3)導線怎么連?(指出彈簧接線頭的最佳連接方法)

  (說明:電池盒和小燈座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在學生觀察的基礎上由教師直接按照教科書上提供的步驟告訴學生,不必對使用方法進行討論。教師邊講解,學生邊操作,保證每個學生都會使用。)

  4、學生使用電池盒和小燈座連接電路,讓小燈泡亮起來。

  5、請一組學生展示他們的連接實物圖,教師介紹用簡單的符號畫電路圖的方法。

  三、讓更多的小燈泡亮起來:

  1、再提供1個小燈泡、1個小燈座、3根導線,讓學生嘗試怎樣使兩個小燈泡同時亮起來。

  2、學生使用教師提供的材料來進行各種嘗試,當嘗試成功后,再去嘗試其他的連接方法。

  3、教師提醒學生將各種方法的電路圖畫出來,以便交流。

  4、根據各小組電路的連接情況,再發給每個小組一節電池和一個電池盒,探究兩節電池在電路中的連接方法,并畫出電路圖。

  5、實驗結束,小組匯報,互動交流。

  (交流要點:小燈泡亮了嗎?用了幾種連接方法?哪種方法更好?為什么?為什么不同的方法都能使小燈泡同時發光?指出電在電路中是怎樣流動的。)

  四、活動延伸:

  1、挑戰:我們能連接更多的小燈泡和電池,讓它們同時亮起來嗎?

  2、討論他們的想法,使學生對電路的認識得到進一步發展。

  板書設計:

  3、簡單電路

  電池  導線  用電器(電池盒和小燈座)

  連接方法

  點亮小燈泡

  教學后記:

  4、電路出故障了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利用電來點亮小燈泡需要一個完整的電路(通道)。

  2、電路出故障了,電流就會中斷。

  過程與方法:

  1、制作一個電路檢測器。

  2、應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并排除電路中的故障。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尊重他人意見,敢于提出不同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的精神。

  【教學重點】

  用一種新的方法來檢測電路——做一個“電路檢測器”,體驗科學的檢測手段將使我們更為迅速地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應用電路檢測器檢測并排除電路中的故障。

  【教學準備】

  每組2-3個小燈泡、導線若干、電池、電池盒、小燈座、壞的小燈泡、沒有剝皮的導線、廢電池、形成斷路的電池盒、一套做電路檢測器的材料、一張電路檢測器的掛圖。

  【教學過程】

  一、觀察導入:

  1、出示一個能使小燈泡發光的串聯電路,讓學生畫出簡單的電路圖,并說一說電流是怎樣流動的。

  2、說明:小燈泡發光是因為在這個電路中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回路。(板書:回路)

  3、提供一個出了故障的電路,并提出問題:小燈泡為什么不亮了?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動。(建議:教師可準備多個好的和壞了的小燈泡,有電的和沒電的電池等材料。)

  二、什么地方出故障了?

  1、首先可以引導學生檢查連接的方法,結合前面的學習,排除連接方法上的問題。

  2、引出新的問題:為什么連接方法正確而小燈泡卻不亮呢?引導學生來整理造成小燈泡不亮的各種原因。

  造成小燈泡不亮的原因

  1. 小燈泡壞了;

  2. 燈座松了,沒有連上;

  3、

  4、

  (說明:這是發掘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的過程。要給他們一定的時間,盡可能多地分析電路出故障的可能,并做好記錄。)

  三、做個電路檢測器:

  1、討論,用什么辦法來檢測有故障的電路?

  一般有下面幾種方法:

  ①檢查法:檢查電路中的連接是否完好。(電池盒兩端彈簧夾上的導線有沒有夾緊;電池是否放好了;小燈泡擰緊了嗎……)

  ②替換法:用另外的燈泡、電池、導線等來替換電路中的材料,看看小燈泡是否能亮。

  2、在此基礎上指導學生按教科書中的提示做一個電路檢測器。(電路檢測器做法:把上節課連接過的簡單電路中的小燈座上的一根導線頭拆下來,另外再連上一根導線,這就是我們的電路檢測器。)

  3、做好電路檢測器后,試試靈不靈。

  4、根據教材10面的插圖講解檢測電路和檢測電路中各個部分(小燈泡、導線)的方法。(把故障電路的某一部分電路或某一個元件連到電路檢測器的兩個導線頭之間,如果小燈泡亮了,就說明這部分電路或這個元件是暢通的、沒有故障的,否則就證明這部分電路或這個元件不暢通、有故障。)

  5、檢測器檢測電路故障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在檢測電路時,應先把故障電路中的電池從電池盒中取出;

  (2)檢測故障電路中的電池是否有電,應采用取出電路檢測器的電池盒中的電池,將故障電路中的電池放在電路檢測器的電池盒里,看看小燈泡會不會亮。

  6、制定檢測計劃。提醒學生用電路檢測器查找故障產生的原因,要邊檢查邊做記錄;最后數一數電路中一共有幾個地方出故障了。

  7、利用排除法進行測試,找出故障的原因,要讓學生再試一次,使小燈泡重新亮起來。分組匯報。

  8、強調安全事項。

  電路檢測器只能在實驗室里檢測簡單電路,不能用來檢測220v的電路。

  9、拓展:還有其他方法查找電路中的故障嗎?

  板書設計:

  4、電路出故障了

  回路      

  故障    電流中斷

  造成小燈泡不亮的原因

  1. 小燈泡壞了;

  2. 燈座松了,沒有連上;

  3、

  4、

  電路檢測器

  教學后記:

  5、導體與絕緣體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有的物質易導電,這樣的物質叫做導體;有的物質不易導電,這樣的物質叫做絕緣體

  2、導電性是材料的基本屬性之一。

  過程與方法:

  1、根據任務要求制定一個小組的研究計劃,并完成設想的計劃。

  2、實施有關檢測的必要步驟,并整理實驗記錄。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學會與人合作。

  2、培養尊重事實的實證精神。

  3、認識到井然有序的實驗操作習慣和形成安全用電的意識是很重要的。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教學準備】

  為每組學生準備:木片、塑料片、陶瓷、紙板、橡皮、布、絲綢、皮毛、鋼管、玻璃、鉛筆、銅絲、鉛絲、鋁絲(易拉罐)、鐵絲、卷筆刀、硬幣、導線、插座、20種待檢測的物體,一個電路檢測器。一份科學檢測記錄表。

  【教學過程】

  一、觀察導入:

  1、觀察簡單的電路連接,說說電流在電路中是怎么流的。

  2、討論將電路中的導線剪斷,會出現什么情況,為什么?

  3、想辦法重新接亮小燈泡,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發現電路檢測器的兩個金屬頭接在一起,小燈泡會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觸在一起或把金屬頭和塑料皮接觸在一起,小燈泡就不會亮。

  4、討論:為什么電路檢測器的兩個金屬頭接在一起,小燈泡會亮,而把外面的塑料皮接觸在一起或把金屬頭和塑料皮接觸在一起,小燈泡就不會亮。

  5、講授:像銅絲那樣容易讓電流通過的物質叫做導體;像塑料那樣不容易讓電流通過的物質,叫做絕緣體。(板書:導體、絕緣體)

  二、檢測橡皮是導體還是絕緣體

  1、提問:怎樣檢測一塊橡皮是導體還是絕緣體呢?

  2、預測橡皮能否通過電流使小燈泡發光,并做好記錄。

  3、使“電路檢測器”的兩個檢測頭相互接觸,檢驗小燈泡是否發光。

  4、用兩個檢測頭接觸橡皮的兩端,觀察小燈泡是否發光。

  5、重復檢測一次,并將檢測時小燈泡“亮”或“不亮”的情況記錄下來。

  6、得出結論:橡皮是絕緣體。

  三、檢測20種物體的導電性:

  1、在材料盤中為學生提供20種供檢測的材料,一張“我們的檢測記錄”表。

  2、在檢測前,要求學生對每一種物體是否可以使小燈泡發亮做出預測,然后進行嘗試實驗,并做好檢測記錄。(活動中,要關注每組學生活動的參與性、興趣的持久性,鼓勵他們學會合作。)

  3、待所有的檢測都完成后,各組整理分析檢測的結果。

  4、表達與交流:哪些物體能使小燈泡發亮,哪些物體不能使小燈泡發亮。

  5、在觀察的基礎上對20種物體進行分類,并從分類中發現一定的規律,由學生對導體和絕緣體做出自己的描述。(說明:對插頭、卷筆刀等復雜物體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識別,知道許多物體構成復雜,有的部分能使小燈泡發光,有的部分不能使小燈泡發光。我們常利用絕緣體阻止電流到人們不需要的地方。)

  四、討論教室電器設備的絕緣措施和進行安全用電教育。

  1、引導學生觀察教室里哪些設施是絕緣體做的,哪些是導體做的。

  2、描述絕緣材料的用處,理解各種材料的作用。提醒學生要好好保護電器設備上的絕緣體部分,注意安全用電。

  3、概括:我們利用導體把電送到人們需要的地方。我們利用絕緣體阻止電流到人們不需要的地方。

  板書設計:

  5、導體與絕緣體

  導體            導電性             

  絕緣體

  安全用電

  教學后記:

  6、做個小開關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開關可以用來連接或斷開電路,控制電路中電器元件的工作狀態。

  2、開關有的地方需要用導體來做,而有的地方必須用絕緣體來做。

  過程與方法:

  利用身邊的材料設計并制作一個簡單的開關,并用它來控制電路。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觀察手電筒的開關

  【教學難點】設計并制作一個簡單的開關,并用它來控制電路。

  【教學準備】

  為每個小組準備:一只手電筒和相應的干電池,軟木塊(橡皮)一塊、圖釘兩個、曲別針一個,小燈泡一個,小燈座一個、電池盒一個、電池一節,導線若干,紅燈、綠燈和黃燈各1個。

  【教學過程】

  一、觀察手電筒:

  1、觀察組成手電筒的各種材料。

  討論:在這些材料中,有哪些是導體,哪些是絕緣體?為什么有些地方要用導體,有些地方要用絕緣體?

  2、觀察手電筒的構造。

  思考:電池和小燈泡是怎樣安裝的?電路中電流的路徑是怎樣的?試著標出電流的路徑。

  3、觀察手電筒的開關。

  觀察并操作手電筒的開關,體驗開關是怎樣控制小燈泡的亮和滅的。(教科書提供了一張手電筒內部構造的電路圖,圖中表示的是電路斷開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想一想,如果手電筒的電路是通的,圖上的開關該怎樣表示?畫一畫電流是如何從電池的一端通過開關和小燈泡回到電池另一端的。)

  二、做個小開關:

  1、給每一組一個斷開的電路,討論怎樣設計一個開關。

  重點討論:用什么材料來做,怎樣控制小燈泡的亮和滅。

  2、利用身邊的材料,討論并設計制作一個小開關,然后在全班展示交流。

  3、利用每組準備好的材料,小組合作制作一個能交叉控制紅綠燈的電路。推測一下,什么時候紅燈亮,什么時候綠燈亮。(活動目的:用一個開關來控制紅綠燈的亮與滅。)

  4、如果要在紅燈變綠燈、綠燈變紅燈的中間亮起一盞黃燈的話,應該怎么辦?(方法:在一個開關控制兩個電路的基礎上,再增加一個電路,用一個開關控制三個電路。)

  5、交流匯報:

  (1)在小組活動中發現了哪些問題?

  (2)解決了哪些問題?

  (3)還有哪些問題沒有解決?

  (4)一共運用了幾種小開關的制作方法?

  (5)自己設計的紅綠燈是怎樣控制的,和生活中的紅綠燈有什么區別?

  三、延伸與拓展:

  1、介紹幾種不同的開關,如遙控開關、拉線開關、閘式開關、活動開關等。

  2、布置學生課后調查家里用電器的開關是什么樣的,這些開關是怎樣控制電路的。

  板書設計:

  6 、做個小開關

  開關   連接或斷開電路

  導體  絕緣體

  做個小開關

  控制紅綠燈

  遙控開關、拉線開關、閘式開關、活動開關等

  教學后記:

  7、 不一樣的電路連接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如果電能從一點流到另一點,兩點之間一定有導體連接,這兩點之間就構成一個電的通路,否則就是斷路。

  2、串聯電路和并聯電路是兩種用不同連接方法組成的電路。

  過程與方法:

  1、用電路檢測器檢驗接線盒內電路的連接情況。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連接電路,并在反復觀察和實驗中發現不同連接方式的特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勇于挑戰、繽密推斷的態度。

  2、樂于交流自己的觀點。

  【教學重點】用電路檢測器檢驗接線盒內電路的連接情況

  【教學難點】能運用串聯和并聯兩種用不同連接方法組成電路

  【教學準備】

  為小組準備:一個電路檢測器、兩個四個接線頭的盒子(其中一個只有一組通路,另一個有三組通路)、實驗記錄單;一節電池(配電池盒)、一個小燈泡(帶燈座)、導線幾根。

  【教學過程】

  一、里面是怎樣連接的:

  活動一:關于第一個接線盒的研究

  1、發給每組一個接線盒,觀察接線盒外面的四個接線頭及對應的數字標號

  2、打開盒蓋,看到1號和3號接線頭在盒子的里面是用導線連接在一起的。

  3、蓋上盒蓋,討論:如何用電路檢測器檢驗出哪兩個接線頭之間是通路?哪兩個接線頭之間是斷路?

  4、用電路檢測器實際檢測,看看檢測結果是不是和前面觀察到的一樣。

  活動二:檢測、推測第二個接線盒內導線的連接情況

  1、發給每組另外一個接線盒,說明盒子上面的四個接線頭在盒子里面是有導線連接的。不打開盒子,直接用電路檢測器來檢驗,能知道哪兩個接線頭之間是通路嗎?

  2、學生先討論檢測順序,然后再開始檢驗,并把檢驗結果記錄在表格中。

  1-2 1-3 1-4 2-3 2-4 3-4

  通 路      

  斷 路      

  3、檢驗完后,根據檢驗結果推測接線盒內的連接情況,把推測結果畫在記錄紙上(教材17面)。

  4、各小組匯報推測結果,并討論哪種推測是合理的。

  5、打開接線盒,讓學生看看里面到底是怎樣連接的。

  二、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

  活動一:電池的兩種不同連接方法

  1、發給每組兩節電池、兩個電池盒、一個小燈泡、一個燈座和四根導線,要求學生用這些材料組裝不同的電路,讓小燈泡亮起來,看看有幾種不同的方法。

  2、啟發思考:在不同的兩種方法中,你有什么發現。

  3、學生匯報后,教師作適當講解。(串聯和并聯:一節電池的電壓是1.5v,兩節電池串聯起來的電壓是3v,所以小燈泡會特別亮。兩節電池并聯起來,電壓還是1.5v,所以小燈泡不太亮。)

  活動二:小燈泡的兩種不同連接方法

  1、發給學生兩個小燈泡、兩個小燈座、一節電池、一個電池盒和四根導線,要求學生用這些材料組裝不同的電路,讓小燈泡都亮起來。看看能有幾種方法。

  2、啟發思考:在不同的連接方法中,你有什么發現?

  3、學生匯報后,教師作適當講解。

  (說明:“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這一活動,在教學中還可以采用讓學生直接用教師提供的材料,按照教科書上的電路連接方式連接電路,重點放在讓學生觀察兩種連接方法有什么不同,觀察小燈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上。這樣做更有利于讓學生發現并聯電路和串聯電路的本質不同。)

  三、拓展活動:看誰的設計最有特色

  提供學生若干材料,以小組為單位自由設計電路,比一比誰的設計最有特色、最實用。

  板書設計:

  7、 不一樣的電路連接

  通路   斷路

  里面是怎樣連接的           (電路檢測器)

  比較兩種不同的電路連接    串聯電路   并聯電路

  教學后記:

《電》教案(精選7篇) 相關內容:
  • 《灰椋鳥》教學設計(精選18篇)

    25、灰椋鳥【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辨析“觀察、觀賞”。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3至5自然段。3、懂得鳥是人類的朋友,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 《小池塘》教學設計(精選21篇)

    一、有效導入師:上節課,我們和快樂的小雨點去了很多地方旅行,一起背《雨點》。(學生背誦雨點)師:雨點落進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今天這節課,老師就想帶大家去小池塘看看,玩玩。...

  • 《春日晨景》教案(通用3篇)

    教材分析:這篇韻文向我們展現了一幅春季熱鬧、和諧的彩色圖景——紅、綠交映,動靜相宜,每一句都帶給人不同的美感。教學建議:由生活導入;自讀課文;整體感悟課文;識字教學;拓展延伸。...

  • 《數射線》教案(精選3篇)

    這節課的內容很簡單,也很少,但是數射線這個概念對學生來說很陌生,并不是生活中會碰到的東西,上完課到第二天我問他們昨天學了什么時,他們想不起數射線三個字。...

  • 《灰椋鳥》教案(精選23篇)

    (一)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8個生字,一個多音字;聯系上下文,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理解有關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五自然段。...

  • 《寫作:學寫故事》教案(精選3篇)

    【學情分析】故事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側重于對事件發展過程的描述,強調情節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于口頭講述。好的故事是孩子最珍貴的精神財富,是童年里最溫馨浪漫的陪伴,孩子是聽著故事甚至編著故事長大的。...

  • 《詠華山》教學設計(精選13篇)

    教學要求: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的古詩。2、學會10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下面要求只識不寫的有4個。認識1個偏旁(門字框)。理解本課新詞。...

  •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教學設計(通用13篇)

    訓練重點:了解新聞的特點復習記敘六要素理清文章層次訓練默讀體會準確、簡明的語言課時安排:三課時步驟:一課時1、導入用最近報紙引入(看新聞版)2、簡介“新聞”報紙最常用的文章樣式。...

  • 《月亮船》教學設計(精選15篇)

    這次的蹲點活動,我選擇了“中國娃”主題活動里的一個語言活動《月亮船》。此次活動來自生活,又能夠增長幼兒的知識。蒲公英是孩子們非常熟悉和喜愛的一種植物,它小而輕,很容易被風吹走,而在它被吹走之后,所發生的事情,是一種美好的...

  • 教案模板
主站蜘蛛池模板: 麻豆视频大全 | 国产视频99 | 无码欧美多人性站交大战 | 网站黄色在线免费观看 | 看真人一级毛片 | 视频一区中文 | 337P粉嫩日本欧洲亚洲大胆 |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 2021年最新最全婷婷丁香 | 九九在线视频免费观看精彩 | 亚洲中日韩欧美高清在线 | 无码人妻少妇久久中文字幕蜜桃 | 日皮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日韩中文在线精品第一 | 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无码中文字幕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 | 麻豆91精品91久久久的优点 | 色欲久久久天天天综合网 | 男女aa视频 | 性xxxxfreexxxxx喷水欧美 | sm鞭打高潮喷水抽搐调教玩弄 | 欧美—级在线免费片 | 99爱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高清在线 | 精品视频在线免费 | 91超碰在线 | 1000部无遮挡拍拍拍免费视频观看 | japanese成熟丰满熟妇 | 色妞www精品免费视频 | 久久精品爱视频 | 白浆一区二区三区 | 97碰成人国产免费公开视频 | 日本91网站 | 美女扒开内裤无遮挡18禁 | 国产黄色免费观看 | 人妻中文乱码在线网站 | 激情999| 国产在线麻豆 | 果冻传媒2021精品一区 | 高潮喷水抽搐无码免费 | 中文字幕佐山爱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