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精選22篇)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體會,邊讀邊想象;
2、練習用先總后分的構段方式,遷移寫話。
3、激發愛國情感,立志以徐悲鴻為榜樣,從小立志愛國,矢志刻苦學習,長大為國爭光。
教學重點:通過朗讀,體會徐悲鴻為祖國人民爭氣爭光,發憤努力,刻苦學畫的精神。
教學難點:學習先總后分的構段方式,遷移寫話。
教學準備:奔馬圖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學習給課文分段,說出段落大意。
教學過程
一、名言導入
1、出示:縱使世界給我珍寶和榮譽,也不愿離開我的祖國。因為縱使我的祖國生活在恥辱之中,我還是喜歡、熱愛、祝福我的祖國。——裴多菲(匈牙利)
請同學們欣賞這一句名言。指名讀。這句話表達了裴多菲什么思想?
過渡:古往今來,古今中外,有許許多多這樣的愛國人士,徐悲鴻也是其中的一位。
2、介紹徐悲鴻:徐悲鴻,我國著名的畫家,美術教育家。他擅長素描、油畫、中國畫,尤善畫馬。他的著名作品《奔馬圖》表現了中華民族堅忍不拔的進取精神。今天,我們來走近徐悲鴻,學習關于他學畫的故事。
請看老師板書課題:《徐悲鴻勵志學畫》。(板書課題時故意將“勵”寫成“厲”)理解“厲”是“嚴厲”的“厲”、“厲害”的“厲”,“勵志”應該是“鼓勵”的“勵”、“激勵”的“勵”。)“勵志”是什么意思呢?
3、學生查字典,理解“勵志”的意思。(激勵志氣,以求有所作為)
齊讀課題,連起來說說課題的意思。
4、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二、名篇初讀,學習生字
1、同學們的問題提得很好,相比起來,我更相信你們的讀書能力。相信通過你們的認真閱讀,會有所感悟,有所發現的。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把它們讀準確。
2、出示生字詞語,小老師帶讀、齊讀。(疲倦、陳列、承認、震驚購買繪畫努力租借成績)
在這些生字詞語中,預習時你覺得哪些字難記?你想到好方法嗎?
學生說發現、書空、描紅。
重點指導書寫“倦”“績”字。
3、二類字你會認嗎?(指名讀、齊讀)
嫉妒、臨摹仰望禮貌節省犯錯
三、再讀課文,理清思路
1、生字大家會讀了,也會寫了,相信朗讀課文難不倒大家。請逐段練讀,給自然段編上序號,把句子讀通順。
2、指名讀課文。
長句指導:
靠爭論/是無法改變別人的無知/和偏見的,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徐悲鴻/在巴黎高等美術學校/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了結業考試。
要求學生讀長句子時,要注意中間的停頓,不能讀破。
2、邊讀邊做記號,看看哪幾個自然段寫徐悲鴻為什么要勵志學畫?哪幾個自然段寫怎么勵志學畫?哪幾個自然段寫他努力的結果?
3、討論上述思考題,劃分段落,師板書。
第一段為什么?(第1——3自然段)
第二段怎么?(第4——6自然段)
第三段結果(第7——8自然段)
4、指名按邏輯段落朗讀課文。
5、說說課文大意。
四、作業
1、朗讀課文。
2、生字書寫。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起因
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齊讀課題。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1、師:同學們復述得非常好,說明你們有很好的輸入與精彩的輸出。為了表揚你們,老師請你們欣賞一幅名畫。(出示《奔馬圖》)
2、說一說圖上的馬給你什么感受?
3、這匹飛蹄疾馳的駿馬就像我們的主人公意氣風發的徐悲鴻一樣。齊讀課題——
4、徐悲鴻立的是什么志向呢?快速默讀1、2、3自然段,找出相關句子。
5、出示句子(讀)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徐悲鴻為什么要立下這個志向呢?自讀第2自然段,討論。
指導朗讀:“很不禮貌”、“沖著”、“就是”、“也”
指名讀外國學生的話。他不說“你徐悲鴻”而說“你們中國人就是……”你能體會出什么?
教師敘述:1919年的中國內憂外患,一系列的侵華戰爭和大批的不平等條約,把中國推向災難屈辱的深淵,造成了近代中國的貧窮和落后,中國人在國際上沒有地位,在國外常常遭人白眼和看不起。外國留學生的話該怎么讀?指名讀。
這個外國學生的話太欺人了,他太傲慢了,于是徐悲鴻立下了這個志向。請同學們用堅定的語氣把這句話再讀一遍。
(學生齊讀句子)
徐悲鴻要讓外國人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真正的中國人”是什么樣的人?
。ㄕ嬲闹袊”是具有聰明才智的人、勇敢、像劉翔一樣為國爭光的人……)
為了實現自己的志向,他是怎樣努力的呢?請同學們看課文的第4-6自然段。
二、經過
1、齊讀第四自然段,想一想徐悲鴻是怎么做的。
2、作者把徐悲鴻比作了什么?為什么這么比喻?
3、那么徐悲鴻是如何來努力學習的呢?文中哪幾小節具體介紹了徐悲鴻的刻苦學習呢?
4、指名分節朗讀5、6兩小節。
5、學生討論交流:每逢……就……
6、潛心臨摹
說話練習:每逢節假日,徐悲鴻一畫就是一整天,在你眼前仿佛出現了怎樣的畫面?
(每天清晨,徐悲鴻早早地就站在博物館門口……中午他廢寢忘食埋頭作畫……傍晚,直到管理員一再催促,他才極不情愿地離開……)
7、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五自然段。
8、徐悲鴻如此努力學習繪畫,那么他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文中哪一句話告訴了我們。
9、齊讀第六自然段,學生交流。
哪些地方說明了徐悲鴻生活的清苦?
板書:一間一杯兩片
10、他為什么要如此清苦呢?學生回答。
補充介紹:法國國家畫展期間,徐悲鴻整天埋首于繪畫、臨摹,常常忍饑挨餓,導致嚴重的腸痙攣,疼痛發作時,恨不得滿地打滾,但他仍然堅持作畫。
是什么信念在支撐著年輕的徐悲鴻?一起大聲讀這句話: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加嘆號)
11、先概括后具體敘述(先總后分),教給學生運用總起句概括段意的方法,讓學生概括第二段段意。(徐悲鴻更加奮發努力,勤學苦練)
12、寫話:(任選一題)以先總后分的構段方式寫話:
(1)今天真冷!
。2)農貿市場真熱鬧!
13、交流。
三、結果
1、“功夫不負有心人”,徐悲鴻的畫展轟動了整個世界,他用事實讓外國留學生重新認識了中國人。齊讀第七節。
2、讀此時留學生的表現,提問,為什么留學生的態度與剛開始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什么叫“有眼不識泰山”?
3、讀留學生的話,在通過對“震驚”、“鞠了一躬”、“有眼不識泰山”朗讀品味中,感受到那個外國留學生對中國人的重新認識以及他的懺悔。)。
4、說話:如果你就是那位外國學生,你會對徐先生說點什么?
四、聯系自己,拓展延伸
同學們,徐悲鴻的成功得益于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我想更得益于他的勵志。只有勵志了,我們的人生才有目標,生活才有奔頭,學習和生活起來才充滿活力和力量,會讓我們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有勵志的經歷。那我們現在應該怎么做哪?又應該向徐悲鴻學習什么哪?請大家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五、布置作業
課后請同學們搜集一下名人立志的故事讀一讀。
板書:6、徐悲鴻勵志學畫
奮發努力學習刻苦
生活清苦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 篇2
聽課札記 《徐悲鴻勵志學畫》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86
by 小蔣老師 發表
教例:《徐悲鴻勵志學畫》
師:徐悲鴻了勵志學畫,那他立下了什么志向呢?
生: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師:(出示該句)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ǖ谝环段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學畫)
此問轉載
師:哪徐悲鴻為什么會立下這志向呢?你能說說嗎?
生:讀第二自然段。
師:回答得很對,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師:誰愿意上來演一演這一情節。
兩名學生表演,但明顯對文字的挖掘不夠,學生并沒有把外國學生的傲慢,徐悲鴻的奮發圖強表演出來。
上述案例不由讓我想起那句經典的廣告詞“不看廣告,看療效”。它其實告訴我們一個簡單的道理:療效才是人們選擇藥物的關鍵。同理當我們在課堂上設計我們的教學環節時首先就要考慮它們是否有效。有效課堂應該是每一位語文老師追求的目標。在上述案例中我們不難發現在整個教學環節中老師對學生的指導和評價是遠遠不夠的。當學生在朗讀中出現問題時,正是我們老師介入的最佳時機,如學生在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時,就要抓住 “很不禮貌、沖著、別以為、天堂、也成不了才”等詞來指導學生讀出外國學生的傲慢,欺人的語氣,從而體會當時徐悲鴻的心情。很是可惜在這里老師并沒有引導學生去很好的理解,只是草草一讀了之,從而喪失了一個很好的指導學生挖掘文本的機會。以至于最后的表演也就成了一種形式,學生在嘻嘻哈哈的表演中也就體會不出什么有價值的東西,有效的課堂教學也就根本談不上。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學畫)
此問轉載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 篇3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66
著名的美術家徐悲鴻生于宜興縣一個窮教書的人家。
父親徐章達,是個半耕半讀的村塾老師,也是個畫師。悲鴻六歲開始跟父親讀書,七歲時因常?匆姼赣H畫畫,就想學?筛赣H認為他年紀太小,不肯教;但他念書念到卞莊子刺虎的故事時,就偷偷求人畫一只老虎,自己依著樣子描繪。父親知道兒子實在喜歡畫,在九歲時,就讓他每天摹一幅當時流行的《吳友如畫本》,這就是徐悲鴻學畫的開始。
徐悲鴻在十歲時就能幫父親在畫上不重要的部分染顏色,十七歲便在一家中學里教圖畫來幫助家用。十九歲那年,父親逝去,家里負債很多,弟妹也要供給,他只得在縣里三家學校擔任教課來解決全家的生活。
沉重的家庭擔子壓不住他上進的決心,為了學美術,他來到上海。他曾企圖把畫寄給當時的《小說月報》賣錢,但是被退回。他寄居在一家賭場里,白天用功,晚上等客人散了,才攤開鋪蓋在賭桌上睡覺。
人們都在用鑼鼓迎接新年的時候,徐悲鴻卻餓著肚子給一家叫做“審美書館”的出版社用顏色填染單色印刷的雜志封面(那時印刷術落后,沒有彩色印刷,雜志封面是雇人用手工填色的。審美書館的主辦人,就是著名的嶺南畫派導師高劍父、高奇峰兄弟)。等到他考進震旦學院讀法文的時候,肚子已經空了好幾天。他是穿著死了父親的喪服,噙著眼淚踏進了這個學校的。
徐悲鴻的作用逐漸受到社會的注意。除了高劍父兄弟外,當時的文化名人康有為、蔡元培等也給予他鼓勵和幫助。1917年,二十二歲的青年徐悲鴻已經被聘為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的導師,又得到北洋政府的教育總長、大學者傅增湘(沅叔)先生的幫助,派他到法國去留學。
可是出國不久,因為內戰,他的經濟來源就斷絕了。他經常飲水啃干面包度日,不間斷地從事每天十小時以上的勞作,他用功鍛煉素描,臨摹古代的名畫,并努力于國畫和油畫的創作,還給書店畫書籍插圖及與一些散稿來維持生活。
。ǖ谝环段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學畫)
此問轉載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 篇4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93
作者:費慧華
--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學后記
這一課的教學中,我發現這一課的復述課文教學,可以利用課文中的生字詞進行串連。
課文主要是講徐悲鴻學畫過程中,遇到的事情以及如何刻苦學畫的事情。課文中的生字有:徐悲鴻、激怒、不知疲倦、陳列、租、成績、鞠躬、錯誤 等。上完詞語時,我按照慣例,問了學生幾個關于課文內容的問題,沒有想到,學生竟然沒有幾個說得出來,于是,我想到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中的這些詞語,讓學生對課文的內容進行復述。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這樣才利于學習。復述時,先讓學生分部分進行復述,如:“激怒”一詞,我讓學生看過課文后,不看書,說一說這個詞語所包含的故事。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被“故事”調動起來了,基本能把故事說完整!安恢>搿笨梢宰寣W生結合后面的“陳列”一詞,說說徐悲鴻刻苦學畫的過程,學生也能根據這兩個詞語說得比較完整。“成績”中,包含的內容可以就課文內容進行補充,告訴學生,這里的成績,不是單指考試的成績,而是平時的努力結果,這可以從課文中提到的“畫展”中看出來。讓學生知道優異的成績,是靠平時的積累的。最后的“鞠躬”、“錯誤”學生能很快說出來,說明他們對于課文的內容已經比較熟悉了。回過頭來再問一些問題,學生已經不用教師多說了,基本都能領會了。
看來,熟讀課文是必要的,但是,單單靠學生一味地讀,對于要求復述課文這一任務來說,顯然是不夠的。還需要進行科學的引導。也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ǖ谝环段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學畫)
此問轉載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 篇5
讀懂徐悲鴻怎樣“勵志學畫”,感悟徐悲鴻勤學苦練的精神,是學習本文的重點,在教學中,為了突出重點,真正感悟徐悲鴻的為國勵志學畫的可貴精神,我采用“細讀探究、品讀想像、讀寫結合”來教學,自我感覺效果不錯。以下是這一教學片斷及反思:
。ㄒ唬┘氉x探究第4—6自然段,體會徐悲鴻的勤學苦練精神
師過渡:徐悲鴻被激怒了,決心勵志學畫,他是怎樣用行動來實踐這一決心的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讀第4-6自然段,想想,說說。
學生自由朗讀第4-6自然段后,指名學生說。
生:從此, 徐悲鴻奮發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
有學生聽出該生在回答時,忽略了“更加”一詞并指出,(原文是“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
我于是接口道:剛才曉旺同學說“徐悲鴻奮發努力”,我們看看文中是怎么寫的?
原文:“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努力!
師:去掉“更加”和原本意思有何不同?
生1:沒了“更加”,只是說他此刻才開始努力了,加了“更加”說明之前徐悲鴻也是很刻苦,要不他就得不到達仰的看重。
生2:“更加”“奮發努力”,說明他之前也是很刻苦努力的,但被外國學業生譏笑后,他越發努力學習了。
師:是的,徐悲鴻原本就是一個刻苦努力的學生,正因為這他才得到達仰的看重,但卻得到外國學生的嘲笑,于是“從此,他更加奮發努力!保ㄒx)
師:看來,讀書或說話確實要準確,丟了或換了一個字或一個詞意思就可能完全不一樣呀。
。皶r抓住學生的一個疏忽,讓學生品味“更加”一詞,反倒讓學生理解的更透徹,這是我沒有想到的。)
師:那回過頭來,我們看看從哪里可以看出徐悲鴻更加奮發努力了?
于是我便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進行朗讀體會,從“每逢節假日”、“他畫呀畫呀”、“常!薄ⅰ耙徽臁钡仍~語中體會徐悲鴻為了學畫,抓緊一切時間學習,從第六自然段中“小閣樓”、“一杯白開水”、“兩片面包”等詞中體會徐悲鴻為了學畫,寧愿過著清苦的生活,并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感受徐悲鴻的刻苦精神。
。ò嗌蠈W生的朗讀能力不高,尤其是男生占了四分之三的班級,朗讀指導總是倍覺吃力,看,這里的朗讀效果又不盡人意,盡管他們體會到了徐悲鴻的勤學苦練,可如何讓他們通過出聲朗讀表達出來呢?這是自己必須思考的地方。)
最后讓學生理解這三個自段段在結構上的關系,學生因為去年接觸過“總—分”或“總—分—總”的文章結構方式,于是很容易理解他們是先總后分的構段方式。
。ǘ┌l揮想像,讀寫結合
師:徐悲鴻的勤奮努力,不單單體現在這兩個方面,為了提高自己的繪畫水平,他還會充分利用哪些時間來學習?在學畫過程中他還會遇到哪些困難呢?他又是如何克服的?請同學們發揮想象說說。
(留時間讓學生想像)
師:為了提高自己的繪畫水平,他還會充分利用哪些時間來學習?
生1:徐悲鴻上課十分認真,達仰先生所說的每一句話,他都牢記在心里,下課了,同學們都玩去了,可是他還在思考著如何把畫畫得更好。
生2:早上,天剛蒙蒙亮,可徐悲鴻就起床了。夜深人靜了,人們都入睡了,可徐悲鴻還躲在小閣樓里學畫畫呢。
生3:有時候,徐悲鴻躲在小閣樓一呆就是一整天,也忘記了吃飯了。
師:在學畫過程中他還會遇到哪些困難呢?他又是如何克服的?
生1:有時一幅畫畫了一整天都無法令自己滿意,可他總是堅持著。
生2:有時口袋里僅剩下買面包的錢,可他仍然用僅有幾個錢去買展覽館的門票,只為了進館臨摹著名畫師的畫,而且常常一畫就是一整天,也忘了肚子餓。
……
師:是的,徐悲鴻就是這樣努力學習,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
請你們也以第四自然段為總述段,把剛才想象的“徐悲鴻更加奮發努力”事例模仿第四五六自然段的方式寫下來。
于是學生便刷刷下筆。
……
(好久沒有看到學生對小練筆如此輕松自如地應對了,看著他們書寫的熱情與興致,我感受到他們在快樂地書寫著。我想這與自己在這一“讀寫結合”的環節教學中橋梁架設得好。在這里,我在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徐悲鴻勤學苦練的精神,體會了文中“總—分”的寫作方法后,讓學生發揮想象說說“徐悲鴻還會充分利用哪些時間來學畫,為了提高自己的繪畫水平他還會遇到哪些困難,又是如何克服的?”,最后模仿文中的第4、5、6自然段的構段方式寫下來。這里讀寫結合的指導具體、有法可循,學生當然寫得得心應手。)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 篇6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18
盧永霞 發表
張慶主編在西安培訓會上說:“要重視整體感悟,不要把課文教得很“碎”,要抓住皮毛的領子,俗話說:‘提領而頓,百毛皆順。’語文教學要抓住最主要的,以它為綱領,做到綱舉而目張!蔽乙恢庇X得這番話說得很好,但真正深有體會,卻還是在今天的課堂上。
今天,原本按照計劃完成第5課《天安門廣場》的教學。沒想到突然接到代課的任務,于是臨時改變計劃,將明天才上的第6課《徐悲鴻勵志學畫》提前教學。我還好辦,預先備了課,學生沒有預習,恐怕要影響教學效果了。
上課伊始,我先拿出大約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進行預習:初讀課文,了解大意,掃除字音障礙,讀通讀順句子。然后板書課題,指導讀題。至此,課堂是平靜的,學生是安靜的!白x了這個題目,你有問題嗎?”當我拋出這樣的話題時,立即得到了“沒有”的齊答。我不禁有些吃驚:看課題提問,這是我們在三年級時常用的一個教學策略,孩子們在預習的基礎上都能提出許多有價值的問題來。而今天這課由于時間的關系,顯然預習不夠充分,怎么竟齊答“沒有問題”?看來不是真的沒有問題,而是忘卻了“動腦讀題,邊讀邊思考”的習慣。我抿嘴一笑說:“我最喜歡愛動腦筋的孩子。”沒想到這么輕輕的一句話卻惹得小手如林了。接下來是他們接二連三的問題:“徐悲鴻是什么人?”“他跟誰學畫?”“徐悲鴻為什么勵志學畫?”“徐悲鴻是怎么勵志學畫的?”“徐悲鴻立志學畫的結果怎么樣?”“勵志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用立志?”我立即對這幾位提問的孩子大加贊賞,同時指出這些問題有些提得很好,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課文內容,如“勵志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用立志?”;有些問題只要看看書,很容易就可以弄懂,如“他跟誰學畫?”;有些問題老師可以幫助你,如“徐悲鴻是什么人?”;有些問題同學們經過認真讀書自己就能解決,如“徐悲鴻為什么勵志學畫?”“徐悲鴻是怎么勵志學畫的?”“徐悲鴻立志學畫的結果怎么樣?”等。
于是,我先給孩子們介紹了徐悲鴻是我國著名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他的畫以奔馬著稱,學生馬上聯想到:齊白石的畫以蝦著稱,鄭板橋的畫以竹著稱等。接著我出示了徐悲鴻的奔馬圖,同時留下個懸念:“為什么徐悲鴻如此鐘愛馬?學完了這篇課文,也許你就能得到答案了。”接下來我請同學們討論作者“為什么不用‘立志’,而用‘勵志’一詞”,沒想到第一位同學就答得很好,他說:“‘立志’是表示定下一個目標,定下一個志向。而‘勵志’是常常激勵自己要奮發努力的意思!蔽也唤宸斫獾玫轿,表述得準確,同學們聽了都心悅誠服。一個我原以為比較難的問題就這樣輕而易舉地解決了。
接下來我引導同學們帶著剛才提出三個問題“徐悲鴻為什么勵志學畫?”“徐悲鴻是怎么勵志學畫的?”“徐悲鴻立志學畫的結果怎么樣?”自由讀書,讀完以后思考:課文哪些內容是寫“徐悲鴻為什么勵志學畫?”的,哪些內容是寫“徐悲鴻是怎么勵志學畫的?”的,哪些內容是寫“徐悲鴻立志學畫的結果怎么樣?”的。本文敘事脈絡清楚,又有一些暗示性的時間詞,所以學生很快就找出了相應的段落,從而將全文分成了三個部分。
我想,這就是張慶老師說的“提領而頓,百毛皆順”吧。課題往往是一篇文章的“文眼”,透過這個“文眼”可以窺探文章的主要內容甚至思想感情,把握全文的基調。所以我將本文的課題作為文章的領子提起來,就使學生對全文的整體感悟變得簡潔而明朗。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學畫)
此問轉載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 篇7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徐悲鴻學畫的主要過程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步了解課文的寫作結構,學習給課文分段。
4、教育學生以徐悲鴻為榜樣,從小立志愛國,矢志刻苦學習,長大為國爭光。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認知目標:初讀課文,感知課文主要內容,讀準生字新詞。
能力目標:自學能力的訓練及概括分段能力的提高訓練。
情感目標:初步走近徐悲鴻,感知他的拳拳愛國之心。
重點難點:理清條理,并能按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歸納全文。
一、名言聽說
師讀兩遍后,學生復述,練習學生聽說能力。
1、縱使世界給我珍寶和榮譽,
我也不愿離開我的祖國。
因為縱使我的祖國生活在恥辱之中,
我還是喜歡、熱愛、祝福我的祖國。
——裴多菲
2、一天二十四小時的時間總是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與力量,給懶散的人留下一片悔恨。
——魯迅
二、名畫導入
師:同學們復述得非常好,說明你們有很好的輸入與精彩的輸出。為了表揚你們,老師請你們欣賞一幅名畫。(出示《奔馬圖》)
1、欣賞名畫,引出課題
2、齊讀課題,釋疑“勵志”
討論:“勵志”是什么意思呢?請同學們查字典理解。
(勵,激勵;志,志向!皠钪尽钡囊馑际牵簽榱藢崿F某一志向而激勵自己刻苦努力。)
指名連起來說說課題的意思。
3、再讀課題,學習質疑
4、歸納問題,引入新課。
為什么?怎么?結果?(板書出三大問題)
三、名篇初讀
師:同學們的問題提得很好,相比起來,我更相信你們的讀書能力。相信通過你們的認真閱讀,會有所感悟,有所發現的。
1、自由讀課文,做到讀通,讀順。
2、邊讀邊做記號,看看哪幾個自然段寫徐悲鴻為什么要勵志學畫?哪幾個自然段寫怎么勵志學畫?哪幾個自然段寫他努力的結果?
3、討論上述思考題,劃分段落,師板書。
第一段為什么?(第1——3自然段)
第二段怎么?(第4——6自然段)
第三段結果(第7——8自然段)
四、交流活動
1、指名逐段讀課文,師生共評。
2、交流詞語的理解。
3、指導學生讀好長句。
4、根據板書簡要說說這課主要內容,訓練學生概括能力。
五、學習生字
1、學生交流會與較難生字,教師相機點撥。
2、描紅
3、當堂完成生字與詞語的抄寫
六、課后作業
朗讀課文,并利用網絡課搜尋一些徐悲鴻的資料。
第二課時
認知目標: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通過演示體會人物情感,積累內化文中的語句。
能力目標:學習第二大段的構段方式。培養學生的表演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本文的學習,感受徐悲鴻的愛國之心,領悟他的堅定志向。
一、復習反饋
1、默寫本課詞語
2、交流網絡課上搜集的資料。
二、問題導入
1、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徐悲鴻勵志學畫》。徐悲鴻立的是什么志呢?誰能找出課文中的話來讀一讀?
2、生自由朗讀課文,“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師出示本句,研讀。
3、為什么徐悲鴻要立下這個志向呢?請同學們細細讀讀課文的第一大段,邊讀邊做記號,找出有關的話。
三、情景再現
1、讀第二自然段中有關語句。
2、以小組為單位,各自準備,體會人物心理,說話的語氣,把朗讀轉化為表演語言。
3、全班交流匯報,評價。
4、在感悟的基礎上齊讀外國學生的話,把表演語言再轉化為朗讀語言。
四、品味感悟
1、過渡:這個外國人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鴻立下了這個志向。(師指板書)讓我們用堅定的語氣再把這句話朗讀一遍。(生讀)徐悲鴻要讓外國人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直正的中國人”是什么樣的人?為了實現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我們來看一下第二個大段。
2、重點體會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睆奈闹姓页鼍渥觼碚f說他如何更加奮發努力的,也可抓關鍵詞。
3、學習構段
師:大家默讀第二大段,看看這一大段三小節這間的關系。(先總后分,先概括后具體)
師:課文就是先總寫徐悲鴻更加發奮努力,后從學習的勤奮和生活的清苦兩方面來具體描述的。
給一個總分的情境,讓學生練習說話,內化知識。
4、以讀代講
學習第七自然段
五、回歸中心
1、讀后理解“震驚”
2、前后對比外國學生的態度,體會原因。
3、朗讀活動,談體會。
六,積累內化
練習復述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 篇8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43
by valenny 發表
剛教完《徐悲鴻勵志學畫》,本課教學中滲透了愛國主義教育,為了讓學生理解外國學生嘲笑中國學生的話語,我補充了些資料,”1919年的中國,貧窮落后,內憂外患,國內戰亂不斷,中國在國際上沒有地位,中國人在國外經常遭人白眼,在一些外國的租界,還公然寫著“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字樣,那時外國人根本看不起中國人。”想不到這番話激起了學生的愛國情懷。個個義憤填膺的,感覺是自己受到了侮辱似的。然后讓學生讀徐悲鴻勵的志——“必須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學生都讀的相當的好,讀出了中國人的骨氣,志氣。而且是發自內心的那種愛國情感。課最后,我送給學生一句名言“縱使世界給我珍寶和榮譽,我也不離開我的祖國,因為縱使我的祖國生活在恥辱之中,我依然熱愛我的祖國!睂W生把它牢牢的記在了心中。相信這個教學難點已經突破了。在濃濃的愛國情感中,去突破另外一個難點——體會徐悲鴻的勤奮刻苦。通過讀,悟,對比。教學進行的很順利。語文教學要注重情感的熏陶,我想在這節課上我做到了。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學畫)
此問轉載:8080/blog/teacher/user1/valenny/archives//59.html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 篇9
課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講述了年輕畫師徐悲鴻留學法國時,為回擊外國學生的嘲笑,勵志勤奮學畫,以優異成績為中國人爭光的故事,是一篇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星期一聆聽了張處對司馬老師的點評,很有感觸,因此,在教學中,我注意運用了用對比的方法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內涵,感覺效果較好。
一、外國學生前后態度的對比。
課文前后兩個地方寫到了外國學生的態度,一開始他表現出“不禮貌”“沖著”(可以看到他的傲慢無理,輕視中國人。) 后來表現出“震驚”、“鞠躬”、“有眼不識泰山”(可見他的心悅誠服、對徐悲鴻的尊敬和歉意。)我抓住這一變化,引導學生尋找到這種變化的內因是徐悲鴻用實際行動樹立了中國人的形象,改變了外國人對中國人的不良印象。
二、徐悲鴻清苦的生活和刻苦學習的對比。
徐悲鴻在生活中吃、住都非常清苦,而繪畫方面,卻付出了許多金錢和精力。我在教學時,補充了一些資料,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他家庭的貧寒、學畫的決心,從而加深對“勵志”的理解,進一步感受到他的決心大,不可動搖。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 篇10
上次聽了振芳的課,在第一課時的教學中,采用“捋課文”的方式,挺好的,今天課上也試了一下。本次教學目標:初讀課文,讀準文中生字詞,適當講解。教學第一、二、三節,了解徐悲鴻勵志學畫的原因。
【片斷】
一、第一節教學。
原文:1919年春天,年輕的畫師徐悲鴻考取了巴黎高等美術學校,后來又向法國著名的繪畫大師達仰學畫。達仰很看重這位刻苦努力的中國學生,熱情地指導他,這卻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
(生字:繪畫。綠色通道詞語:達仰、嫉妒)
1。讀。
師:三人讀。(和學生約定,指名朗讀課文片斷,三人讀的話,就是點到哪個學生的姓名,他和后面的兩位一起朗讀。這樣的方法,可以盡可能地讓多一點的學生有機會個別朗讀。同時,也便于發現齊讀的時候隱藏的問題)
生讀。
2。詞。
師劃詞語:繪畫、達仰、嫉妒。
擴充:“仰”組詞:仰視、前俯后仰
比較:嫉妒和忌妒(師注音,強調第二聲和第四聲的區別)
3。問。
師:讀最后一句。
生讀:“達仰很看重這位刻苦努力的中國學生,熱情地指導他,這卻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
師:“這”指什么?
1生:指達仰。
2生:指巴黎美術學校。
師:再想想,把句子讀完整想。
3生:指達仰指導徐悲鴻。
師:對的,但是說得不夠好。
4生:指達仰看重徐悲鴻刻苦努力,熱情地指導他。
師:好,達仰是誰?
生:繪畫大師。
師:什么樣的人才能被稱為“大師”?
生說。
師:好,再用因為……所以……說說達仰為什么看重徐悲鴻。
生:因為徐悲鴻刻苦努力,所以達仰看重他,熱情地指導他繪畫。
師:由此,你體會到徐悲鴻身上具有怎樣的品質?(刻苦努力)
【在這個教學中,原本我覺得非常簡單的一個問題“這”指什么?竟然學生無法準確地說出來,由這個現象,可以看出,學生在閱讀視角上,存在著“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狹隘。同時,反映的是學生閱讀理解上存在缺乏上下聯系的能力。】
二、第二節教學。
原文:一天,一個外國學生很不禮貌地沖著徐悲鴻說:“許先生,我知道達仰很看重你,但你別以為進了達仰的門就能當畫家。你們中國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綠色通道詞語:禮貌)
1。讀。
師指名讀。
2。字詞。
強調“貌”的部首“豹子旁”。(因為這個字平時經常用,學生易寫錯,所以花了一點時間進行了強調,用賈老師的方法,先一筆一筆寫,然后一筆一筆擦。)
3。問。
師:你從外國學生的話語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看不起中國人。
師:好的,(學生眉注:看不起)還有哪些詞語也是看不起的意思?
生:輕視、小瞧……
師:再讀讀他的話,你特別從哪些字詞上感受到他的輕視、小瞧。
1生:我從“就是到了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
。ㄉ粫x句子,就靠老師來引導說自己的話。)
師:這里用了“就是……也……”強調了語氣。你們聯系上下文說說“天堂”在這里指什么?
張韌哲:就是指有很好的環境,能夠讓人達到很好的藝術境界。
唐依寧:我還從“感嘆號”中體會到了外國學生對中國人的看不起。
師:好啊,從一個標點中,讀到了情感。曾經有一位著名的作家說標點是文中的無聲英雄,我們讀文章,也要學會讀標點。
師:一起來把外國學生這種輕蔑的語氣讀一讀。
生齊讀。師評價:真是令人氣憤啊。
【這個段落中主要訓練了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談感受找依據,并且引出了對標點的推敲!
三、第三節教學。
原文:徐悲鴻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爭論是無法改變別人的無知和偏見的,必須要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ㄉ~:認識。二類詞語:激怒)
1。讀。
2。詞。
畫出詞語。強調“認識”的“認”,前鼻音。
3。問。
師:讀第一個逗號部分。
生齊讀:“徐悲鴻被激怒了,”
師:提問!
生:徐悲鴻被誰激怒了?
師:是個問題,但比較淺顯,一起回答。
生:被外國學生。
師:再提!
生:徐悲鴻為什么激怒了?
生:不對,應該是徐悲鴻為什么被激怒了?
[這里,我在課上沒有很好的反映,“被激怒”和“激怒”是不一樣的,這是一個細膩的語感的問題。后來我思考,學生是把“激怒”和“憤怒”相混淆了。同樣是“怒”,但實施對象不同。這里可以引導學生比較一下:“徐悲鴻被激怒了”“徐悲鴻憤怒了”,體會“被”的作用。]
生:徐悲鴻被什么激怒了?
師:這是一個有價值有一定難度的問題,誰來回答?
1生:徐悲鴻被外國學生的言語激怒了。
師:你看到的是一個最外的層面,只能說我們跨出了一步。
2生:徐悲鴻被外國學生的看不起激怒了。
3生:徐悲鴻被外國學生看不起中國人的態度激怒了。
師對第二位學生說:你們之差一個詞“中國人”,但是體會體會有什么不同?
師:沒有“中國人”的話,徐悲鴻只是因為對他個人看不起而憤怒。有了“中國人”三字,我們感受到的是什么?
生:徐悲鴻的愛國之心。
【這三個學生的回答是思維逐步深刻、全面的過程!
師:接著讀。
生齊讀:“但是他知道,靠爭論是無法改變別人的無知和偏見的,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師:這里又有一個感嘆號,你從這個嘆號了讀出了什么?
生:我讀出了徐悲鴻要未中國人爭氣。
師:你讀出了“志氣”(學生在嘆號旁注)
生:我讀出了徐悲鴻決心要用事實為中國人爭氣。
師:你讀出了“決心”(學生注)
師:那么“真正的中國人”是怎樣的?
生:就像徐悲鴻那樣的。
師追問:像徐悲鴻那樣么,是哪樣?
生:刻苦努力的。
生:有志氣的
生:愛國的
……
【前后兩個嘆號,上一個學生讀出了輕蔑,這里更加豐富地讀出了“志氣、決心”。我都很驚訝,同時孩子們的回答也是豐富了我的思考!
教后思考:
這節課中,我著重關注學生這些方面的能力:
1。字的辨析,記憶。
2。詞語在語境中的意思。
3。聯系上下文閱讀理解的方法。
4。學會扣住關鍵詞,提出問題的意識和方法。
5。關注句子中語言,以及標點,“有抓手”地進行閱讀。
至于徐悲鴻的品質,其實在這些“咬文嚼字”中,自然就品到了。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 篇1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20
課標中關于中年級段的閱讀教學建議中明確提出:“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币虼,訓練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應該是四年級的重點訓練項目之一。而根據教材的安排《徐悲鴻勵志學畫》一文是第一次在課后的習題中明確提出: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盡可能用上下面的詞語。(嫉妒、禮貌、激怒、勵志、疲倦、陳列、臨摹、優異、承認、震驚)也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應該對學生進行主要內容的訓練了。
鑒于此,我在本課的第一課時教學中,除了完成傳統的字詞教學和把課文讀通讀順這一要求外,把訓練的重點放在了如何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上面。為了讓第一次接觸這一內容的孩子們感到概括主要內容并不難,我通過“課題質疑——理清層次——抓關鍵詞概括段意——概括主要內容”這樣分層訓練,讓學生步步踩實,很好地完成了概括主要內容的任務。下面具體談談訓練過程:
一、課題質疑:
師:看到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生:徐悲鴻為什么要勵志學畫?是怎么學畫的?學畫的結果怎么樣?(師相機板書:為什么 怎樣 結果)
二、理清層次:
師:默讀課文,找一找課文哪些段落在寫徐悲鴻勵志學畫?哪些段落在寫怎樣學畫的?學畫的結果又在哪些段落里?
。▽W生通過交流討論得出:1——3自然段:為什么學畫。4——6自然段,怎么學畫。7、8自然段學畫的結果。)
三、抓關鍵詞概括段意。
師:請孩子們默看課文1-3自然段,抓關鍵詞用一句話說說這幾個自然段的意思。
生:這三個自然段主要講了達仰很喜歡徐悲鴻,引起了外國學生的嫉妒,對徐悲鴻不禮貌,徐悲鴻被激怒了,于是勵志學畫。(在生的敘述過程中,師相機板書出嫉妒、禮貌、激怒、勵志這三個關鍵詞。
用相同的方法概括出后面兩部分的關鍵詞,寫在黑板上:不知疲倦、臨摹、省錢、優異、震驚、承認。
。ㄟ@一環節,我根據課文內容及學生當時的回答對課后三題的詞語進行了一點調整,把疲倦換成了不知疲倦,把陳列換成了省錢,我覺得這樣的調整更適合本課內容)
四、總結方法,概括主要內容。
師:請孩子們用上這些黑板上的關鍵詞,先自己練習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呆會兒老師還會叫一個同學起來說一說。
生練說之后再指名說,最后讓學生在本子上寫一寫。
師:(指黑板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概括主要內容并不難,象這種寫人記事的文章,我們只要找到了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并抓住每一部分的關鍵詞,用一句完整的話把它概括出來,再把這些話串起來就是一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雖然這是一節再普通再樸實不過的課,不過,在這一堂課中,我相信,對學生而言,他們是有收獲的,訓練是扎實的,課堂也是有實效的。
。ǖ谝环段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學畫)
此問轉載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 篇12
一、在正確的字下劃橫線。
再接再(勵 厲 歷) 禮貌(帶 待)人 日夜奔(馳 弛)
孜孜不(倦 卷) 潛心臨(摩 摹 ) (憤 奮)發努力
二、按要求寫成語。
1、《奔馬》是徐悲鴻的代表作之一,含“馬”的成語有許多,請寫出幾個。
2、請寫出幾句表現“只要功夫深,就能有所得”的諺語。
。1)
。2)
(3)
3、按課文內容填空。
。1)“功夫不負有心人”,課文中“有心人”指 ,通過他刻苦學畫,他取得了這樣的成績:a
b 。 我還知道他的代表作有 。
煮書
爺爺的書房里掛著一張條幅,上面寫著“煮書”兩個蒼勁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書只能讀,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爺爺剛剛寫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轉椅上品茶。我指著條幅問爺爺:“書怎么可以煮呢?書放在鍋里煮,不是要煮壞了嗎?”
爺爺笑了:“這是精神食糧嘛,既是食糧,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爺爺看我疑惑不解的樣子,便接著說:“你知道唐代大詩人杜甫吧?他小時候讀書,就是反復誦讀品味,非把書讀透不可。其實,這就是煮書。這樣,他作起詩來就感到得心應手了,所以他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們學習語文,對那些好的文章也應該‘煮’,否則,就很難把語文學好!
“爺爺,你看,我該怎么‘煮書’呢?”
“你可以從煮‘語文’書入手嘛。語文課課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來,放聲讀上幾遍,仔細聘問一番,多有意思呀!這樣‘煮’下去,你不僅能體會文章情感,還可以牢記妙詞佳句……好處可多啦。肚子里的詞兒多了,今后說話或寫文章,還會犯愁嗎?”
爺爺的話使我豁然開朗,“煮書”還真有道理呢!
一、根據意思在短文中找出相應的詞語。
1、心里不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 ( )
2、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形容運用自如。 ( )
3、形容開闊或通達。 ( )
二、將句子改成陳述句。
肚子里的詞兒多了,今后說話或寫文章,還會犯愁嗎?
。
三、爺爺所說的“煮書”其實是指的什么嗎?請你用簡潔的話寫出來。
。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 篇13
作者:佚名 轉貼自:本站原創 點擊數:711
。ǖ诙n時)
一、導入:
、背鍪久裕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鄧小平
指名讀→齊讀。
、步裉,我們繼續學習第6課——《徐悲鴻勵志學畫》(生齊讀課題)。
二、學習課文:
、边^渡:昨天,同學們都說勵志的意思就是立下一個志向并且發奮努力。那么徐悲鴻究竟立下了一個什么樣的志向呢?你能在課文中把它讀出來嗎?請快速默讀課文,讀到了就把它劃出來,告訴大家。
⒉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
“靠爭論是無法改變別人的無知和偏見的,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指名讀(相機評價)。
、胚@就是徐悲鴻的志向!讓我們一起再讀一讀(齊讀)。
⑵徐悲鴻為什么要立這樣一個志向呢?句中的“別人的無知和偏見”指的又是什么?……種種疑問都縈繞在我們心頭。要想解決讀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我們該怎么辦呢?(引導學生深入自讀課文)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1~3小節,把你的收獲與你的同桌分享。
、步M織交流:
、磐鈬思刀省槭裁赐鈬藭刀市毂櫮兀磕隳苡谩耙驗椤浴钡木涫秸f一說嗎?
、瞥鍪就鈬鴮W生的話。引導學生注意“很不禮貌”;同桌討論,想想當時外國學生是怎么想的,什么表情,什么語氣?再指讀這句話。
這個外國學生僅僅針對徐悲鴻一人嗎?(指名回答)
師肯定:是呀!當時的中國極端地貧窮落后,中國人在國際上毫無地位,讓人看不起。因此,外國人的不禮貌不僅是嫉妒徐悲鴻的才能,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你作為一個中國人,會怎么想?又會怎么做?(指名說)
、尺^渡:這個外國學生真是欺人太甚了。于是徐悲鴻立下了這個志向。讓我們用堅定的語氣再把這句話讀一讀。(生讀)
徐悲鴻要讓外國人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罢嬲闹袊恕笔鞘裁礃拥娜耍繛榱藢崿F自己的志向,他又是如何努力的?請同學們分小小組學習課文第4~6小節,劃出重點詞句,小小組交流自己的體會。
、礊榱藢崿F自己的志向,徐悲鴻沒有多說話,而是用事實開始了行動。你從文中讀到了什么?
、艑W習:每逢節假日,一畫就是一整天,潛心……
、粕睿呵蹇,只租,小閣樓……
引導學生齊讀:他就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
、颠@樣清苦的日子,如此刻苦的學習,三年的時光,徐悲鴻成功了嗎?一起讀一讀第7小節。
、缎毂櫿f要用事實來證明,他做到了嗎?
原來對他有偏見的外國學生現在又是如何對他呢?
此時的徐悲鴻又會怎么說呢?
、沸毂櫝晒α耍屧洶谅耐鈬烁械搅苏痼@,低下了那仿佛不可一世的頭顱。此時,你想對徐悲鴻說些什么?
三、總結:
。裕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 篇14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抓住徐悲鴻學畫的主要過程復述課文。
2、教育學生以徐悲鴻為榜樣,從小立志愛國,矢志刻苦學習,長大為國爭光。
二、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開火車讀重點的詞語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徐悲鴻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二、精讀課文
過渡:說得真好,正是因為徐悲鴻學習非?炭嗯Γ允艿搅水敃r法國著名的繪畫大師達仰的器重。而這也恰恰引起了一些人的嫉妒。
1、精讀第一段
。1)下面請同學們把書打開,自己讀一讀課文1——3自然段,思考:徐悲鴻在遭受了一個外國學生的侮辱后,立下了什么志向?在重要的地方做上記號。
。2)引導學生回答,出示句子:“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冽R讀句子
、“他們”是誰?(外國人),那些外國學生原來是怎么看待中國人的呢?
、壑该x外國學生說的話。并請學生思考:
a.“天堂”在這里指什么?(天堂在這里指學習條件十分理想的地方或跟達仰學畫。)
b.他的言下之意是什么?(①中國人太愚笨,學習條件再好,也不能成材。②徐悲鴻即使跟了達仰學畫也不可能成為畫家;)
c.從他的話中你感受到什么?(外國人瞧不起徐悲鴻或看不起中國人)
非常好,您能通過你的朗讀表達出來嗎?(點評,我感受到了外國學生的那份傲慢。
④恩,剛剛我們從語言上感受到外國學生瞧不起徐悲鴻,那你在這段中還從哪個方面看出那個外國學生瞧不起中國人?(從態度方面“很不禮貌”、動作方面“沖著”)
⑥恩,我仿佛看到了那個狂妄的外國學生,讓我們一起讀好這段話。
(3)學生讀后,請學生思考:孩子們,如果當時你是徐悲鴻,你聽到這句話會有什么感受?(生氣,憤怒,難受、丟臉……)
追問:生氣之后呢?你還會怎么想怎么做?(學好畫畫,證明給他們看。一定要為中國人爭口氣等。)
。4)很好,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徐悲鴻當時的反應:(課件顯示第三自然段)
、傩毂櫛患づ耍
②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圩屛覀円黄饋碜x好這段話,讀出他心中的憤恨,但更多地是成為一個真正中國人的堅定信念。(語氣應低沉、稍緩、堅定)
2、精讀第二段
過渡:接下來徐悲鴻是怎樣將他的堅定信念付諸行動的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課文的4—6小節,用筆在感受深的地方做上記號。
。1)好,我們按照順序來看。根據學生回答,出示第4自然段。引導學生思考:
、“奮發努力”什么意思(振作精神,情緒高漲,刻苦學習)?為什么要加一個“更加”?(本來也非常努力勤奮。)
②那他努力到什么程度呢?
他像一匹不知道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指名讀)
這是一句比喻句,把徐悲鴻比作了.....實際上,這些詞語也是在形容徐悲鴻。
、酆芎,讓我們一起讀好這段話。(要求學生精神飽滿的讀,體會徐有遠大的志向,高漲的情緒和無窮的精神力量。)
(2)出示第5段,請學生思考:徐悲鴻是如何不知疲倦、日夜奔馳、勇往直前的呢?具體體現在什么地方呢?(“每逢……就……”說明他放棄了一切休息時間;“畫呀,畫呀,常常……一整天”說明他畫得很多,畫的時間很長;“潛心”說明他畫得投入,很認真)
、诳吹竭@樣的情況,如果你是徐悲鴻的好朋友,你會怎么鼓勵徐悲鴻呢?(你一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
、塾懈星辇R讀第5自然段
。3)徐悲鴻的不知疲倦在生活中是怎么體現的呢?
出示第6自然段
、傩毂櫳钍智蹇啵銖哪睦锔惺艿降?(一…一…兩)
他這么做,為的就是?(省下錢來購買繪畫用品。)
小結:他學習上如此刻苦,生活上如此清苦為的是?(引讀)(學好畫畫)。學好畫畫為的是?(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4)理清第二段的構段方式。
、冽R讀第二段。
、谒伎嫉4自然段與第5、6自然段之間是什么關系?
③第二段話實際上是在具體的說徐悲鴻不知疲倦、日夜奔馳;第三段話是具體的在說徐悲鴻克服了生活上的重重困難,他勇往直前!因此,第二段的構段方法是先概括后具體敘述(先總后分)
3、精讀第三段
過渡:同學們,徐悲鴻學畫的結果又如何呢?他成功了嗎?
(1)指名讀課文7小節
(2)顯紅“功夫不負有心人”,你是怎么來理解這句話的?(他的努力沒有白費,苦沒有白吃)
(3)很好,徐悲鴻取得了什么成績。(順利畢業、畫展)
。4)這段話中哪個詞語最能說明他創作的油畫非常棒?(轟動)
過渡: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徐悲鴻的畫展,欣賞一下他的作品!
。1)同學們,你覺得他的作品怎樣?能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嗎?
。2)那個外國學生看了他的作品后有什么反應?(震驚)是怎么做的?(鞠躬)
。3)恩,你覺得他為什么會“鞠了一躬”?(道歉,犯了一個錯誤,三年前不該瞧不起中國人)
(4)你真聰明,讓我們一起讀一讀他三年前說的話。
。5)那個外國學生為什么前后會有這么大的變化呢?(因為徐悲鴻奮發努力,畫畫的非常好,為中國人爭了氣)
(6)說的太對了,他說自己是“有眼不識泰山”,那“有眼不識泰山”是什么意思呢?
(7)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8)縱觀徐悲鴻走向成功的這一段辛苦旅程,是什么東西在支撐著他一路堅持下來的呢?(要為中國人爭口氣的信念,愛國之心)
三、總結全文
學了這篇課文后,你懂得了什么?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從小立志愛國,矢志刻苦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很好。
今天,老師要把這句話稍微改動一下,“功夫不負有志人”!改這個“志”是希望大家既要向徐悲鴻一樣勵志學好功課,又要有一顆立志愛國的心!
板書:
徐悲鴻勵志學畫
徐悲鴻:被激怒 立志 努力 學畫:刻苦 優異、轟動 (愛國之心)
生活:清苦
外國學生:嫉妒、瞧不起 震驚、鞠躬
教學反思:
這節課上下來,覺得孩子似乎沒有真正走進課文。在聆聽了馮教導和專家的點評后,我恍然大悟,原來我的課堂思想教育成分多了一點,而語文味淡了一點,學生沒能很好的品味語言文字。比如在講到外國學生瞧不起徐悲鴻時,應該明確從語言、態度、動作三個方面來看。在講到第4小節和5、6小節的關系時,應該前后聯系,明確第5小節就在具體說明徐悲鴻的不知疲倦、日夜奔馳;第6小節就在講徐悲鴻的勇往直前。這樣學生自然而然就明白了“總分”的關系。我想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 篇15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05
上《徐悲鴻勵志學畫》,感覺輕松舒暢,我和孩子們在濃濃的民族自尊中,切切的民族自豪中學完了這一課。
。ǖ谝环段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學畫)
此問轉載
回顧這一課,孩子們精彩的回答讓我為他們豎起大拇指,孩子們繪聲繪色的朗讀讓我對他們刮目相看,孩子們課堂上的巧言評價又讓我對他們再一次產生了好感!
你看,當我讓學生從徐悲鴻勵志的“志”入手,請學生默讀課文,說說徐悲鴻“勵”下了什么志愿時,平日不開口的施金嶺回答得那么鏗鏘,我都不敢相信那話是出自他之口,“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边@不僅僅是孩子口出之言,更是孩子發自內心之話語,那種骨氣是有含金量的。
外國人的話也讓孩子們為之一震。中國人就是不好欺侮的。當孩子們初讀了課文以后,看得出來他們對徐悲鴻的敬仰是不言而喻的,從孩子們的朗讀中可以得到證明。那么為了突出徐悲鴻的偉大,我們在讀那外國人的話時,應該用何種語氣來讀呢。難得露面的劉昊一鳴驚人(盡管知道他有點表演才能,但課堂上的他常常在“修身養性”),他把外國人的孤傲刻畫得入木三分,表演得淋漓盡致。這不僅僅是他外在的流露,從他的語氣里也得到了充分的證明。
當外國人知道徐悲鴻的成就后,我們再來讀讀他的志愿,說說是不是實現了,他讓外國人認識了這是一個怎么樣的中國人時,孩子們的回答真讓大家頂禮膜拜。大家似乎對徐悲鴻的一生進行著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闡述,在評價中互動,在互動中激發著每一個人的內在。
。ǖ谝环段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學畫)
此問轉載
我覺得這一課是成功的,不僅能夠為自己注重育人于細微,更為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而自豪。
。ǖ谝环段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學畫)
此問轉載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 篇16
徐悲鴻就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寒冷的冬天,他( ),炎熱的夏天( ),別人休息的時候,他( ),夜深人靜的時候,他( )。
在說話的起初,學生還比較放不開,并且話語展不開。于是我繼續引導,為學生鋪墊,讓他們聯系文本,可結合4、5、6自然段的語句來說,同時回憶以前學過的類似的文章,打開學生的思路,這樣學生就有話可說了。
生1:夜深人靜的時候,徐悲鴻在小閣樓點著油燈,手握畫筆,靜靜的畫呀畫呀,不知不覺,一畫就是一個通宵。
生2:夜深人靜的時候,徐悲鴻在昏暗的燈光下,手握畫筆認真的畫呀,畫呀……不知不覺眼里布滿了血絲,他想休息一下,可轉念又想,古人為了自己的志向都能懸梁刺股,更何況我現在不僅僅是為了我自己,我要為中國人爭口氣,我要做一個真正的 中國人…想到這兒,他揉揉眼睛,重又拾起畫筆,堅定不移地畫著,畫著……窗外,天色已漸漸發白,太陽也露出了第一縷曙光!
學生們紛紛感到驚訝,我乘勝追擊,你們覺得他的發言怎么樣?生1:好,精彩!師:哦?好在哪里?生:他想象豐富,不僅說出了徐悲鴻的做法,還說了徐悲鴻遇到困難時的想法。
生2:通過描繪人物的行為和心理讓人物栩栩如生。而且還符合當時的環境。所以很好!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 篇17
之三
作者:語文教研組
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教育學生以徐悲鴻為榜樣,從小立志愛國,矢志刻苦學習,長大為國爭光。
4、喚醒學生探究意識,對學生理解能力,表達能力的障礙進行診斷與矯治。
教學過程 :
一、從課題入手,進行基礎性診斷
1、扣圖引題
。1)出示徐悲鴻《奔馬圖》。
(2)引導討論。
圖上馬畫得好嗎?你知道是誰畫的?那他為什么能畫得這么好,想知道嗎?
2、揭題、釋題
。1)討論“勵志”是什么意思?連起來說說課題的意思。
。2)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徐悲鴻為什么立志?立了什么志?結果怎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自主性診斷與矯治
1、自讀課文,注意讀通讀順,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同時劃下你不明白的地方。
2、指名逐段試讀,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
3、質疑,你有什么詞不懂?指導學生能聯系上下文理解。
4、以四人一組為單位,自由讀課文,思考討論:徐悲鴻志向是什么?為實現志向,他是怎么做的?結果怎樣?
三、優化新授,理解性診斷與矯治
。ㄒ唬⒄b讀第一、二、三節
1、指名讀,說說徐悲鴻立下的志向是什么?
幻燈出示“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1)、這句話中的“他們”是誰?“他們”原來是怎么看中國人?
。2)、指名讀外國學生的話。
“天堂”在這里指什么?外國學生的話有幾層意思?從他的話中你看出什么?
(3)、指導讀第二節。(抓住“很不禮貌”、“沖著”、“別以為”“成不了”等詞,讀出外國學生的傲慢、欺人的語氣)
。4)、師:外國人的話多么令人氣憤,請一位同學來讀讀第三節,先說說該怎樣讀好這一節?
(5)、指名讀。
。6)、齊讀“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思考討論:“真正的中國人”是怎樣的?
。ǘ⒀凶x四、五、六節。
1、學習第四節
。1)指名讀第四節,注意理解“奮發”。
(2)比較句子。
出示:(a)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學習。
。╞)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學習。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
指名讀兩個句子,說出兩句話有何不同?意義何在?
。1)指導讀第二句。
。2)過渡:那徐悲鴻是怎樣奮發努力的?我們一起來看下文。
2、學習第五、六節。
。1)自由讀第五節,邊讀邊劃出徐悲鴻奮發努力的詞句。
。2)讀后交流。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五節。
。4)過渡:徐悲鴻如此刻苦,是在什么樣的條件下學習的呢?
。5)出示:徐悲鴻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__。他只租了_________________,經常每餐只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為的是省下錢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自讀課文后,練習填空。指名說說所填的詞表現了什么?
(7)練讀第六節。
(三)、精讀第七、八節
A 指名讀七、八節。說說徐悲鴻取得了什么成績?(相機理解“轟動”等詞)
B 重點理解“震驚”,思考:那個外國學生為什么震驚?從哪看出外國學生態度改變了?指導朗讀。
四、升華情感,發展性診斷與矯治
1、師:同學們,現在我們已經學完了課文,有什么想說的嗎?可以是對自己,對同學,對徐悲鴻……
2、練說。
3、匯報交流,師生評價。
五、共同總結。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 篇18
在執教蘇教版四年級上冊《徐悲鴻勵志學畫》一課時,我就采用了“嘗試錯誤”教學法。開課時,我在黑板上板書課題,故意把“勵志”的“勵”寫成了“立”字,有學生很快就發現了錯誤,并笑著說:老師,你把“勵志”的“勵”寫錯了。話音一落,很多同學都笑了,還悄悄的說:“看,老師也出錯了。”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我還裝著不知道的樣子,故意去看看書,然后對全班同學說:“哎,老師真的錯了!看來不管是誰只要粗心大意,都是會犯錯誤的呀。以后你們可得仔細點,千萬不要像老師這樣做個‘馬大哈’喲!”學生聽了又善意的笑了。這時,我并沒有就此罷休,而是向學生提出了疑問:“‘立志’和‘勵志’,兩個詞的讀音都相同,為什么課文不采用‘立志’一詞,而采用的卻是‘勵志’呢?它們在這兒能夠互換嗎?經過一番思考之后,有學生提問了:老師,是不是他們的意思有所不同?我心中竊喜:學生找到點子上了。于是請學生說說兩個詞的意思,不知道的可以查查字典,學生很快找到了答案!傲⒅尽敝皇侵v立下什么樣的志愿,強調的是心里的想法,而“勵志”則是在立下志愿以后,不斷鼓勵自己去達成那一心愿,強調的是行動的付出。兩個詞能夠互換嗎?光從題目是找不出理由的,于是,我立刻叫學生閱讀課文,當學生讀完課文以后明白了,不能,因為課文重點講述的是徐悲鴻不懈努力成為一個著名畫家的過程,而不是僅僅講他立下當大畫家的志愿。就這樣,通過我的故意出錯,引領學生進行了一次非常精彩的開課討論,但當時我并不知道還有“嘗試錯誤”教學法這一說法,只是在備課時覺得采用這種方法,一是能夠檢查學生是否細心,督促學生養成認真細致的好習慣;二是利于區別“立志”和“勵志”的含義,讓學生不混用;三是便于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內涵,F在,通過對“嘗試錯誤”教學法的學習,我知道了這一教法的好處還有很多很多,以后在教學中,我還會運用,不過,一定要注意用得巧,用得妙。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 篇19
一、名畫導入,初讀課文
1出示徐悲鴻的《奔馬圖》,同學們知道這幅的奔馬圖是誰畫的嗎?對,是我們畫家徐悲鴻的所作。
課前老師布置大家搜集了有關徐悲鴻的資料,同學們那不能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徐悲鴻。(學生介紹徐悲鴻)。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徐悲鴻勵志學畫的故事。板書課題。
2讀通課文。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放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有難度的地方要多讀幾遍。
3檢查
。1)學生分自然段讀課文,教師選擇容易讀錯的字在黑板上板書:租、怒、倦、犯、躬、鴻、仰。
(2)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意思。
。▽W生對于徐悲鴻比較陌生的,課前搜集有關徐悲鴻的資料,一是可以豐富學生對徐悲鴻的感性認識,為學習課文打下基礎做好鋪墊,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二是可以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搜集和處理能力。)
二緊扣關鍵詞句,研讀課文。
。ㄒ唬┛垲}質疑
1、課題中“勵志”是什么意思呢?
學生可能會把“勵”解釋為激勵,把“志”解釋為志向,“勵志”的意思解釋為為了實現某一志向而激勵自己刻苦努力。(由于沒有進行文本細讀,學生只是揭示出了“勵志”的字面意思,需要在引導學生細讀文本中慢慢理解。)
2、同學們“勵”不僅僅是激勵,它還有振奮自己志氣的含義。在課文中徐悲鴻先生到底勵的什么“志”,我想還是要在讀課文中尋找答案。
3、學生通過讀課文找出徐悲鴻勵下的志是“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ㄒ龑W生圍繞“勵志”一詞質疑,是在關注學生的已知中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引起學生閱讀的沖動,形成閱讀期待,進一步激發學生閱讀的愿望和興趣。)
(二)圍繞關鍵詞句,細讀文本
1、投影出示“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學生齊讀這句話。徐悲鴻為什么要說這句話哪?同學們讀課文,細細地去體會。
。1)學生回答徐悲鴻是在外國學生的嫉妒和譏諷下說這話的。指名讀外國學生的話。
。2)為了加深學生對外國留學生話的理解,教師敘述1919年的中國貧窮落后,內憂外患,國內戰亂不斷,在國際上沒有地位,中國人在國外常常遭人白眼和看不起的社會現實,使學生知道徐悲鴻所處的社會歷史環境,深入理解外國留學生話中的意思。再讀外國留學生的話。
2、“必須”什么意思?學生回答“必須”是一定要這么做。徐悲鴻一定要做什么?學生再讀這句話,回答一定“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他們指誰?教師追問。當學生回答出他們指“外國留學生”時,教師繼續提問“真正的中國人”是指什么樣的人?
有的學生回答真正的中國人指有骨氣的中國人,有的學生回答真正的中國人指勤奮刻苦的中國人……學生對這問題有著自己的理解,實現著多元解讀。
3、徐悲鴻用哪些“事實”讓外國留學生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可以找一找、劃一劃,同位之間進行合作討論。
(1)、當學生回答出“徐悲鴻更加奮發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時,教師提問學生,以前的徐悲鴻學畫時刻苦努力,而今天的徐悲鴻為什么要更加奮發努力?
學生回答徐悲鴻“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完成自己的志向。學生齊讀“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2)當學生回答出每逢節假日,徐悲鴻常常一畫就是一整天”時,教師提問學生徐悲鴻為什么要這樣潛心臨摹?學生會又一次回到“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的語句上,體會出徐悲鴻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是為了讓外國人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再次齊讀這句話,感受徐悲鴻為中國人爭氣而刻苦努力的精神。
徐悲鴻每逢節假日在巴黎博物館潛心學畫只是他刻苦學畫的一個例子。徐悲鴻為了完成自己的志愿,每天堅持學畫10個小時以上,常常忘了休息,就連動物園的老虎也常常會成為他的寫生對象。(出示《駿馬圖》,這只仰蹄奮起的駿馬,不就是徐悲鴻的寫照嗎?學生讀四、五節去體會徐悲鴻的刻苦學畫精神。
。3)當學生回答出徐悲鴻寧可過清苦的生活,也要把省下的錢購買繪畫用品時,教師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生活與徐悲鴻的生活進行對比,感受徐悲鴻生活的清苦。接下來提問學生是什么支撐徐悲鴻寧愿過清苦的生活,也要把省下的錢購買繪畫用品。學生再一次回到了“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上,一起大聲讀這句話,深化理解徐悲鴻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
學生讀有感情讀第六節,朗讀時抓住關鍵詞語“小閣樓”、“一杯水”、“兩片面包”,體會文章通過這樣的描寫來襯托徐悲鴻奮發努力的精神。
4“功夫不負有心人”,徐悲鴻的畫展轟動了整個世界,他用事實讓外國留學生重新認識了中國人。齊讀第七節。
5、學生讀此時留學生的表現,提問,為什么留學生的態度與剛開始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什么叫“有眼不識泰山”。(
讀留學生的話,在通過對“震驚”、“鞠了一躬”、“有眼不識泰山”朗讀品味中,感受到那個外國留學生對中國人的重新認識以及他的懺悔。)。
5教師小結,升華情感。
年輕的畫師徐悲鴻留學法國時,為了回擊外國學生的嘲笑,勵志勤奮學畫,已優異的成績為中國人爭了光,他代表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永不服輸的精神,讓外國人再也不敢小視我們民族,小視我們中國人。我們再讀課文,記住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再讀課文,力圖對徐悲鴻勵志學畫中蘊含的民族精神有更深的理解)
。ㄎ覀兂Uf“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對話的基礎是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抓住文本的關鍵詞句,對文本進行深入解讀,直奔文本主旨、徑奔知能關要,觸動學生的心靈,實現對文本的創造性解讀。這時的閱讀,就會成為一種尋找美,獲得審美愉悅過程。這一部分的閱讀就是圍繞“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深入進行,一唱三嘆,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出語言背后的深意。)
三、升華情感,小結寫法
1、引導學生抓外國留學生前后態度變化的關鍵詞:
“很不禮貌”--“鞠了一躬”
是什么讓這位外國留學生前后的態度發生如此大的變化(是徐悲鴻勵志學畫,勤學苦練的精神)
2這位外國留學生由因偏見“很不禮貌”出言不遜,到徐悲鴻油畫轟動畫界而“鞠了一躬”。他對徐悲鴻表示深深的敬佩!此時你想對徐悲鴻說些什么哪?
(學生自由談話,升華情感)
3小結
為了表現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課文不僅從正面描寫了徐悲鴻的表現,承上啟下,轉承自然,還用了一定的篇幅描寫了外國留學生的前后表現,進行前后對比,反襯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自己再讀一讀,好好體會。
(目前的語文教學,人文性的過渡彌漫造成了語文課上大多關注對言語內容的分析和挖掘,忽視了言語形式的學習。假如沒有言語形式,言語內容只能停在空中,變成沒有實際意義的東西。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求出語言的運用之法,從操作層面上引導學生運用于語言。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從文本中尋求外國留學生的前后表現,體會進行前后對比,學習反襯的寫作方法就是如此。)
四、聯系自己,拓展延伸
同學們,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徐悲鴻的成功得益于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我想更得益于他的勵志。只有勵志了,我們的人生才有目標,生活才有奔頭,學習和生活起來才充滿活力和力量,會讓我們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有勵志的經歷。那我們現在應該怎么做哪?又應該向徐悲鴻學習什么哪?請大家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教學和學生的人生觀教育結合起來,為學生尋找一條人生幸福之路。)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 篇20
一、關于教材
《徐悲鴻勵志學畫》是蘇教版第七冊第二單元中的課文。這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年輕畫師徐悲鴻留學法國時,為回擊外國學生的嘲笑,勵志勤奮學畫,以優異成績為中國人爭光的故事,贊揚了徐悲鴻為祖國勵志學畫的可貴精神。這是一篇培養學生刻苦勤奮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生愛國情懷的好教材。
基于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結合本篇課文的內容,針對中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的特點,我確定了本篇課文的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2、讀懂課文內容,了解徐悲鴻勵志學畫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3、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合作探究,培養學生感受語言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理解徐悲鴻勵志學畫的經過。從小立志愛國,矢志刻苦學習。理解“有眼不識泰山”的意義,通過探究外國學生前后態度變化的原因感受徐悲鴻的愛國精神。
二、教法、學法
完成本課教學需兩課時。第一課時,先介紹故事背景,接著引導學生圍繞課題質疑,并讓學生帶著問題熟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了解故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第二課時,以圍繞課題提出的三個問題為教學指導主線,引導學生研讀課文的重點段落。
學生課前充分預習,了解人物常識資料和社會背景,初步朗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課上抓住文章主要內容——徐悲鴻勵志學畫的經過,小組合作探討,深入朗讀理解分析,感受徐悲鴻學畫的勤奮刻苦精神和愛國熱情。同時練習有感情朗讀,并表達感受。
三、教學過程
1、復習導入,明確學習過程和學習重點。
復習常識、字詞。然后讓學生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解釋“勵志”的意思。明確文章重點內容——勵志過程,提示學習方法。
2、學習課文,重點探究
首先提出問題:“徐悲鴻為什么要勵志學畫?”然后組織學生交流。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抓住描寫外國學生神態、語言的有關語句來體會外國學生對徐悲鴻、對中國人的侮辱。繼而品讀描寫徐悲鴻的語句,揣摩徐悲鴻的內心世界。最后通過朗讀進一步體會人物的思想情感,感知人物形象。
課文的四、五、六三個自然段是課文的重點段落,主要講了徐悲鴻怎樣勵志學畫。教學這部分時,抓住關鍵詞句,引導學生從勤奮臨摹、生活清苦兩個方面了解徐悲鴻勵志學畫的經過。理解語句后朗讀采用第一人稱,身臨其境地感受徐悲鴻學畫的艱難處境和他意志的堅定,體會人物為國爭光的可貴品質。
課文的七、八兩個自然段從兩個方面直接和間接結合來說明徐悲鴻勵志學畫的結果。引導學生理解“功夫不負有心人”的深刻含義,體會徐悲鴻努力所取得的成功。再抓住外國學生向徐悲鴻道歉的有關描寫,前后文對比閱讀,體會徐悲鴻通過自己的努力確實為中國人爭了光。
3、暢談感受,升華情感
徐悲鴻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勵志,得益于他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讓學生誦讀有關愛國、立志、勤奮的名言,讓學生進一步領悟文章的內涵,受到多方面的教育。
4、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 篇21
教材分析:
《徐悲鴻勵志學畫》是一篇人物故事。課文講述了年輕畫師徐悲鴻留學法國時,為回擊外國學生的嘲笑,勵志勤奮學畫,以優異的成績為中國人爭光的故事,贊揚了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可貴精神。
課文敘述清楚、過渡自然、重點突出、前后照應、主題鮮明,是一篇學生學習語言、體會情感的好文章。
知識能力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內容、領悟表達(先總后分的表達方式)
過程、方法、習慣目標:
憑借具體的語言文字,抓重點詞句,展開想象讀懂內容,感悟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可貴精神。
情感態度教育目標:
教育學生以徐悲鴻為榜樣,從小立志愛國矢志刻苦學習,長大為國爭光。
教學重難點:
重點:讀懂徐悲鴻怎樣“勵志學畫”,感悟徐悲鴻勤學苦練的精神。
難點:通過探究外國學生前后態度變化的原因,感受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可貴精神。
教學過程:
一、誦讀名言
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深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
——鄧小平
一天二十四小時的時間總是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與力量,給懶散的人留下一片悔恨 ——魯迅
縱使世界給我珍寶和榮譽,我也不愿意離開我的祖國。因為縱使我的祖國在恥辱之中,我還是喜歡、熱愛、祝福、我的祖國。 ——裴多菲
二、復習詞語
1、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盡可能用上下面的詞語。
嫉妒禮貌激怒勵志疲倦
陳列臨摹優異承認震驚
(設計意圖:復習檢查學生對本課字詞的認讀情況以及學生遣詞說話的能力)
2、梳理上節課學生提出的問題(出示一下問題)
(1)徐悲鴻為什么要勵志學畫?
。2)徐悲鴻是怎樣勵志學畫的?
。3)徐悲鴻學畫的結果如何?
。ㄔO計意圖:讓學生明確上節課提出的重點問題,明白研讀文章要抓住重點問題重點解決。)
三、過渡:徐悲鴻為什么要勵志學畫?
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有關語句,再有感情地朗讀重點語句。
1、師生交流品味:
2、出示句子:“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徐悲鴻要立這樣的志,是因為什么?
生:外國學生的話。
師:齊讀這句話,你有什么感受呢?你從這句話中看出了什么?
生:外國學生對中國人很歧視,存有偏見。
3、這個外國學生太目中無人了!哪些詞語還體現他們的傲慢、欺人,(很不禮貌、沖著、別以為)那咱們再帶著傲慢、欺人的語氣讀一讀這段話好嗎?
4、面對外國學生的目中無人,受到這樣的侮辱,徐悲鴻是怎樣想的?
生:非常氣憤,并且立下了堅定的志向“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再次出示“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5、現在把徐悲鴻的內心的感受讀出來吧?
指生讀,讀出氣憤和堅定。齊讀這句話。你讀得真好!你的語氣真堅定!
。ㄔO計意圖:讓學生找準文章的線索“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圍繞這條主線進行有效學習。)
四、過渡:徐悲鴻是怎樣勵志學畫的?讓我們一起來尋找答案
1、指名讀4,5,6段。
小組合作學習第二部分
2、全班匯報
指導學習第4,5,6 段
a、生答:徐悲鴻更加奮發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你找的真好!)師:(出示《駿馬圖》)請你想象一下他是如何的日夜奔馳,勇往直前的?表現了中華民族堅忍不拔的進取精神。
b、生答:每逢節假日,徐悲鴻就進館去臨摹。他畫呀畫呀,常常一畫就是一整天。經過潛心臨摹,徐悲鴻的畫技有了很大的提高。
師:“每逢……就……”說明他放棄了一切休息時間;“畫呀,畫呀,常常……一整天”說明他畫得很多,畫的時間很長;“潛心”說明他畫得投入,很認真?磥硭芸炭喟。徐悲鴻為什么要這么勤奮學畫?
。“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學生齊讀這句話,再次體會徐悲鴻的堅定。)
c、生答:他只租了一間小閣樓,經常每餐只用一杯白開水和兩片面包。為的是省下錢來購買繪畫用品。
師:你們的學習用品是哪里來的?徐悲鴻有沒有這樣的條件?但為了學好畫,他什么都能省,什么都能將就。“小閣樓、白開水、兩片面包“生活是如此的--(清苦)。
他這樣做,仍然是為了---(“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學生用“心”讀好這句話。)
3、大家自己快速讀這一部分。讀后想想這一部分三個自然段之間有什么關系。(先總后分)
第四自然段就是承上啟下的過渡段。
。ㄔO計意圖:通過分析重點句子以及重點的詞語來體會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可貴精神。)
五、過渡: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徐悲鴻學畫的結果如何?
1、請大家欣賞徐悲鴻畫作。你認為徐悲鴻畫得如何?
。c評)直觀感受畫作的精美,由心而生對徐悲鴻的敬慕,
2、徐悲鴻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成功了,他的畫展轟動了世界,他真的用事實讓外國學生重新認識了真正的中國人。
3、下面咱們再次體會一下他的成功吧!帶著感情自由朗讀第7、8自然段。
理解“功夫不負有心人”。學生說說(就是做事情舍得下功夫,最終會獲得成功的。功夫:指時間,經歷)
4、師:是啊,徐悲鴻獲得了成功,
當外國人看到這幅畫時會怎樣想,怎么說呢?
生:震驚,中國人真了不起,徐悲鴻真了不起!
(出示:那個外國學生,看了徐悲鴻的作品,非常震驚。他找到徐悲鴻,鞠了一躬說:我承認中國人是很有才能的?磥砦曳噶艘粋錯誤,用中國話來說,那就是“有眼不識泰山”。)
“震驚”是什么意思?那個外國學生為什么震驚?說說你對“有眼不識泰山”的理解。(學生交流)
把一開始的傲慢再讀一讀,(與開始時外國學生說的話進行對比)
師:是什么讓這個外國學生有如此大的改變?
(是徐悲鴻勵志學畫、勤奮刻苦的精神,是徐悲鴻由此而取得的成績。)
5、小組內表演外國學生前后的變化。
。ㄔO計意圖:通過前后對照的表演感受徐悲鴻勵志學畫的目的,再次升華文章主題)
六、總結全文,拓展積累
1、學習了這篇課文后,你懂得了什么?
2、課外閱讀,了解中外名人勵志勤奮學習,刻苦研究的故事。
七、板書設計:
徐悲鴻勵志學畫
為什么? 怎樣? 結果?
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 篇22
教師在課后進行教學反思對教師的成長有幫助,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到您!
課文是一篇人物故事,講述了年輕畫師徐悲鴻留學法國時,為回擊外國學生的嘲笑,勵志勤奮學畫,以優異成績為中國人爭光的故事,是一篇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題材。在第一課時教學中,我就注意了這一點。揭示課題后,我向學生提出了這樣的疑問:“‘立志’和‘勵志’,兩個詞的讀音都相同,為什么課文不采用‘立志’一詞,而采用的卻是‘勵志’呢?它們在這兒能夠互換嗎?”經過一番思考之后,我引導學生說說兩個詞的意思, “立志”只是講立下什么樣的志愿,強調的是心里的想法,而“勵志”則是在立下志愿以后,不斷鼓勵自己去達成那一心愿,強調的是行動的付出。兩個詞能夠互換嗎?光從題目是找不出理由的,于是,我立刻叫學生閱讀課文,當學生讀完課文以后明白了,不能,因為課文重點講述的是徐悲鴻不懈努力成為一個著名畫家的過程,而不是僅僅講他立下當大畫家的志愿。“勵志”的意思是“為了實現某一志向激勵自己刻苦努力”。徐悲鴻的志向是什么呢?當然是成為一名畫家。是什么力量激勵他呢?是因為他受到了外國學生的侮辱,他要為中國人爭氣,所以,題目中只能用“勵志”而不應該用“立志”。就這樣,這段討論使學生很好地區別了“立志”和“勵志”的含義,便于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內涵。
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讓學生關注以下三個問題 1、 徐悲鴻為什么勵志學畫? 2、 徐悲鴻是怎樣勵志學畫的? 3、 徐悲鴻勵志學畫的結果怎樣?并圍繞這三個問題展開教學。我首先讓學生反復朗讀第二、三自然段,然后抓住外國學生的話,組織學生討論那個外國學生為什么會出言不遜。為了使學生更易理解,我引導學生聯系上文繪畫大師達仰很看重徐悲鴻,通過“我知道達仰很看重你”來體會那個學生對徐悲鴻才能的嫉妒,又通過“就是……也……”體會那學生對中國人的歧視和偏見,以加深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分角色朗讀,學生們感情也很到位。似乎外國學生的話把我們的學生也給激怒了!接著重點讓學生抓住“每逢節假日,常常,一整天”等詞語體會徐悲鴻“不知疲倦”“潛心”提高畫技的刻苦精神;從“小閣樓”“一杯白開水和兩篇面包”體會他生活的清苦。我讓學生將自己的生活和徐悲鴻做比較,讓學生更清楚認識到徐悲鴻的認真和勤奮,效果還不錯。最后讓學生找出那位外國學生的態度發生的變化的句子,與前文中嘲笑徐悲鴻的句子進行比較,并分組進行朗讀,讓同學說說自己的感受,從而引出“有眼不識泰山” 。
在這節課上出現了一個問題:學生在讀了兩遍課題后就提出了很多問題,如“徐悲鴻是誰?”、“徐悲鴻為什么要勵志學畫?”、“徐悲鴻學的是哪種畫?”、“徐悲鴻在哪里學的畫?”、“徐悲鴻怎樣勵志學畫?”、“徐悲鴻勵志學畫的結果?”等一系列問題。接著,我就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去尋找答案。當學生讀完課文后,有的已經忘記了剛才的問題,有的也只是記得一兩個問題。當我讓學生交流讀后答案時,回答的都比較零碎,說實話有些問題我自己也已經忘記了。對于學生的交流,我覺得對理解課文幫助不大。
上完這堂課后,我就深深地思考,用什么方法才能改變課堂上無序交流的狀況呢?我想如果老師在備課時對學生質疑的問題進行充分預設,并作好分類,那么就可以解決學生提問題雜、亂,讀時沒有針對性的問題了。后來,每次上課之時都認真聽取學生提出的問題,在提問后,及時讓同學回答一些簡要的問題,把難度問題給以總結,再次把問題重復說給學生聽,讓學生明確的帶著問題讀課文,做到有效閱讀,我感覺這對我以后的教學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