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案(精選19篇)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案 篇1
課題:5、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本課初備
課時
共3課時,本課第1課時
個人復備欄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字,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理解詞語。 課前準備: 投影片、生字卡片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提出課題,解題。
三、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詞。
(1)借助拼音輕聲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詞語。
(2)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喜滋滋 鄰 居 送 給 田 野
歡 樂 童 年 往 日 替
2、檢查自學效果。
3、齊讀生字詞。4、各自試讀課文。
5、指名讀課文。
6、分小節,理清脈落。
練習。
看下面四個小節的意思,對照課文,在括號里填上序號。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 )相信會使盲婆婆滿意。
( )給盲婆婆送蟈蟈。
。 )向盲婆婆說明送蟈蟈的目的。
7、齊讀課文。
板書設計:練習設計: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二 年級 語文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課題:5、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本課初備
課時
共3課時,本課第2課時
個人復備欄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課文。
2、激發學生奉獻愛心、關心和幫助殘疾人。
重點難點: 理解重點詞、句。課前準備: 投影片教學過程:
一、精讀訓練。
1、看圖。
出示投影片。
。1)圖上畫了那兩個人?
(2)戴紅領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盲婆婆神情怎樣?
2、分小節學習。
第一小節
(1)指名讀。
。2)這一小節只有一句話,告訴我們這位紅領巾提回蟈蟈時神情怎樣?他為什么這樣高興?他為什么要關心盲婆婆?
。3)小結。
第二小節
。ǎ。┲该x(板書:讓它替我唱歌)
。2)這一小節有幾句話?第一句說了什么?蟈蟈真的會唱歌嗎?
。3)小結。
第三小節
。1)指名讀,(板書:領看到清波想起歡樂)
(2)這一小節有幾句話?這句當中的歌聲是什么意思?
(3)出示投影片,圖上盲婆婆手里拿著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樣?
第四小節
。1)這一小結有幾句話?為什么讓蟈蟈來替他做事呢?
(2)紅領巾說這句話有什么含義?
。3)指名朗讀,小結。
二、總結。
這首兒童詩說的是紅領巾送蟈蟈給盲婆婆,讓盲婆婆得到歡樂,表現了少先隊員對殘疾人的愛心。
板書設計:練習設計: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二 年級 語文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課題:5、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本課初備
課時
共3課時,本課第3課時
個人復備欄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重點難點: 指導背誦。課前準備: 錄音機。教學過程:
一、朗讀指導。
1、把握朗讀感情的基調。
2、教師范讀。
3、學生練讀。
4、指名讀。
二、背誦。
1、放錄音欣賞。
2、指著板書引導背誦。
3、各人輕聲試背。
4、指名背誦,評議指導。
5、同座二人交替換背,聽給一次。
6、全班齊背。
三、寫字指導。
1、須按筆順描紅的生字。
2、其它要描紅的生字。
四、作業練習。
板書設計:練習設計: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二 年級 語文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課題:6、一株紫丁香
本課初備
課時
共2課時,本課第1課時
個人復備欄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 學習生字。課前準備: 課文范讀錄音帶,生字卡片。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小朋友們,當春天來臨,百花齊放時,你就喜歡什么花?(出示紫丁香圖片)這是什么花,你們喜歡嗎?有一群小朋友非常喜歡它,用它作為了禮物送給了老師,這是怎么回事?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ò鍟n題)
2、出示課文中的插圖,引導學生觀察,說說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想知道老師窗前的紫丁香是誰送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株紫丁香》。(板書)
二、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通讀全詩,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
2、四人小組進行輪讀,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共同研究。
3、交流。讀了課文后你了解了什么?
。ㄗ灾髯x書與交流讀結合,引導有目的性的讀書活動,提高學生的朗讀效果。)
三、識字
1、學生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自主認讀。
2、同桌交流讀,互聽,并正音。
3、開火車檢查生字讀音。去掉拼音再來一遍。
4、匯報記憶方法。把你記生字的好辦法說給同學聽。
5、出示一段順口溜檢查識記效果。(踮起腳尖,走進小院,放下書包,給樹除草。牽牽小手,唱唱兒歌,笑聲甜甜,不覺疲倦。)
。ㄔ谧詫W的基礎上,合作學習加深印象,探討交流識字方法,進一步提高學生識字能力。改變識字情境,促進鞏固識字。)
四、朗讀
1、教師范讀,聽后說說感受。
2、小組練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3、分小節檢查朗讀情況。
4、賽讀。通讀全詩,看誰讀得正確、流利。
。ńo學生足夠的時間自由讀或交流讀,達到讀得正確、流利的效果,為下節課朗讀感悟作鋪墊。)
五、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休、伸、甜、院、除、息、困”。讀字音,認字形。
2、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形特點,教師提示書寫注意事項。
3、教師范寫。
4、學生練習。教師檢查學生的寫字姿勢和寫字效果。
5、同桌互相欣賞,提出建議。
板書設計:練習設計: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二 年級 語文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課題:6、一株紫丁香
本課初備
課時
共2課時,本課第2課時
個人復備欄
趙玉萍
教學目標:
1、背誦課文;體會師生之間的深厚感情。
2、樹立起尊敬老師的心愿。重點難點: 朗讀體會課文。課前準備: 1、收集贊美老師的詩句,抄寫下來。 2、回憶一件老師關心愛護自己的事。教學過程:
一、導入
“開汽車”游戲。(教師手拿生字卡片隨機抽出一張指給學生)師:汽車汽車開起來。生:汽車開到我這里。我為汽車加點油。(給教師出示的生字組詞,造句。)
二、精讀
1、放歌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談感受。
2、學生練讀,指導學生讀出對老師的尊敬之情。
3、教師引讀。
4、學生選讀。喜歡哪個小節就用自己喜愛的方式讀哪個小節。
5、配樂朗讀全詩。把對老師的愛表現出來。
三、品讀
1、小組內再讀讀課文,想一想,說一說:“我們”為什么要在老師窗前栽一株紫丁香?
2、指讀第三小節。引導學生:“幫您消除一天的疲倦”這一句中你能體會到什么,或者聯想到什么。
3、如果讓你去陪老師你會為老師做點什么?(讓學生充分回答)
四、背誦
1、說出你想對老師說的話。(學習自由說)現在就讓紫丁香為我們做這一切吧!
2、觀看課件畫面自己練習背誦。
3、小組表演背誦。
4、全班匯報。
五、練習
出示課后“我會讀”中的詞語。
1、同桌互相讀一讀,要讀正確。
2、全班開火車讀。
3、學習伙伴說這些詞語會寫的她都要寫一寫,你們會寫哪些也寫一寫吧。寫后同桌展示一下。
六、寫字
1、出示“甜、歌、牽、困”四個字。讀字音,認字形。
2、觀察教師范寫,點評。
3、學生練習。同桌展示;ヌ峤ㄗh。
七、拓展
交流自己積累的贊美老師的詞語、名言、詩句等。
板書設計:練習設計: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二 年級 語文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課題:7、有趣的發現
本課初備
課時
共3課時,本課第1課時
個人復備欄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并能正確、美觀地書寫。
3、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重點難點: 學習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7有趣的發現。
2、解題:“有趣”是什么意思?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輕聲練讀課文。要求:(1)標好小節號。(2)讀準生字字音。(3)讀通課文中的長句子。教師巡視指導。
2、檢查自學情況。
。1)抽讀生字詞。(出示下列詞語)
有趣達爾文小島昆蟲翅膀
觀察比較因為生存研究重要
指名帶讀,正音后,再指名帶讀,開火車讀。
。2)去拼音后,指名帶讀這些詞語,開火車讀。
。3)問:課文有幾個自然段?出示第3自然段,重點指導讀第二至第四句。
。4)指名分自然段試讀課文。評議。
3、范讀課文。
三、細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2、問:你聽明白了什么?
3、引導:達爾文是什么時候的人?達爾文是哪個國家的什么人?
4、給“著名”這個詞找個近義詞。
5、齊讀這個小節。
四、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卡)讀一讀,鞏固生字的字音。
2、你是怎么樣記住每個生字的?指導分析生字的結構和偏旁。
上下結構——容、易、究。
左右結構——較、研。
半包圍結構——達、存。
3、指導書寫:你在字形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4、你能給這些生字組詞或用它來說一句話嗎?
5、集體書空這些生字。
6、學生描紅。
五、布置作業
1、課堂上完成《習字冊》。
2、課后熟讀課文。
板書設計:練習設計: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二 年級 語文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課題:7、有趣的發現
本課初備
課時
共3課時,本課第2課時
個人復備欄
教學目標:
1、能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尤其是第三自然段,在讀中貫穿詞句訓練。
3、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適應自然環境才能生存下來的道理。學習達爾文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良好習慣。
重點難點: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尤其是第三自然段,在讀中貫穿詞句訓練。課前準備: 投影、課文錄音。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
1、讀生字卡片。
2、擴詞:達島因存
二、分析理解。
1、細讀第二自然段。
。1)齊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2)第一句中的達爾文干了什么?
。3)第二句告訴我們達爾文發現了什么?
。4)換詞練習:“要么……要么……”還可以換成哪些詞?
。5)出示掛圖,看圖說話練習。
2、讀第三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
(2)理解第1句。
“許多”說明了什么?“反復”說明了什么?“終于”說明了什么?
。3)理解第2、3句。
這里講了幾種昆蟲?這些昆蟲怎么樣?
3、細讀第四自然段。
。1)齊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
。2)本文中“有趣的發現‘指的是什么?
三、總結全文。
通過對本文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只有適應環境的生物才能得以生存,我們要學習達爾文仔細觀察的精神。
板書設計:練習設計: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年級 語文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課題:7、有趣的發現
本課初備
課時
共3課時,本課第3課時
個人復備欄
教學目標:
1、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復述課文。
2、總結課文,使學生初步懂得生物只有適應自然環境才能生存下來的道理。
3、完成課堂練習。
重點難點: 學習復述課文。課前準備: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1、指名朗讀課文。
2、聽寫本課的生字詞。
二、復述課文。
1、指導復述課文:教師指導復述課文的要求。主要內容只要說出來就可以了,不必背誦課文。
2、指名學生讀課文。
3、學生自由讀課文,練習復述。
4、同座位練習復述課文,互相糾正。
5、指名試著復述課文。
三、課堂作業設計:
1、比一比。
究( ) 觀( ) 校( ) 白( )
窮( ) 現( ) 較( ) 百( )
2、一字開花。
反( )( )( )
容( )( )( )
存( )( )( )
研( )( )( )
四、布置作業1、課堂上完成“習字冊”。
2、課后完成《語文作業本》。
板書設計:練習設計: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二 年級 語文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課題:練習3
本課初備
課時
共3課時,本課第1課時
個人復備欄
教學目標:
1、學習用音序查字典
2、照樣學寫鉛筆字。
重點難點: 課前準備: 教學過程:
一、教學第一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
。2)教師進一步明確題目要求。
2、指導。
。1)自讀對話
。2)分角色讀對話
(3)教師講解音序查字典法
3、練習。
。1)查小猴不會寫的字
(2)開展用音序查字典的比賽
4、反饋。
二、教學第二題。
1、審題。
2、指導。
。1)出示卡片學生認讀“龍、亮、兔”3個字。
。2)引導歸納三個字的結構。
。3)指導書寫
。4)學生練習描紅。
3、練習。
教師個別輔導,注意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
4、反饋。
教師展示學生寫得好的字,表揚書寫姿勢正確的學生,指出存在地問題,并進行糾正訓練。
板書設計:練習設計: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二 年級 語文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課題:練習3
本課初備
課時
共3課時,本課第2課時
個人復備欄
教學目標:
1、熟記四條成語和一句古文。
2、任選三個動詞,各寫一句話。
重點難點: 課前準備: 教學過程:
一、 教學第三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
。2)教師談話幫助弄清學習要求。
2、指導。
學生自讀4條成語。
(1)教師范讀。
。2)學生自由讀。
(3)理解成語的意思。
風吹草動:風一吹草就晃動。
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條水渠。
瓜熟蒂落:瓜熟了,瓜蒂自然脫落。
3、練習。
。1)學生自由練讀。
(2)同座位練習背誦。
4、反饋。
二、 教學第四題。
1、審題。
2、指導。
。1)讓學生借助拼音自讀。
(2)指名試讀。
(3)教師范讀。
。4)教師借助插圖講解這個古文的意思。
第一行意思是:合抱的大樹,是從細小的萌芽生長起來的。
第二行意思是:高達許多層的平臺,是從堆積泥土開始逐步建造起來的。
第三行意思是:千里路途,是從腳下一步一步走完的。
。5)教師再次范讀。
。6)教師指導:比喻事情總是從頭開始,逐步發展,最后取得成功的。
3、練習。
。1)學生自由練讀。
。2)指名讀。
(3)朗讀理解:同學們要取得成功,必需從小努力,從現在開始做起。
。4)練習背誦,指名試背。
4、反饋。
板書設計:練習設計: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二 年級 語文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
課題:練習3
本課初備
課時
共3課時,本課第3課時
個人復備欄
教學目標:
學會問路。重點難點: 課前準備: 教學過程:
教學第五題。
一、 審題。
1、揭示言語交際的題目:他們在做什么。
2、學生借助拼音自讀圖下的兩個要求。
二、指導。
1、指導觀察。
。1)出示掛圖,要求認真觀察圖中每個小朋友的動作,并把每個人的動作用一個確切的詞語表達出來。
。2)指名回答上述問題。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表示動作的詞。
吹 寫 投 跑
游 跳 看 唱
2、指導說話。
(1)從以上的詞中選一個練習說一句話。
。2)范說例句:陳超同學在教室里掃地。
(3)指導學生練說: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三、練習。
學生任選幾個詞各說一句話,自由練說,同桌互說。
四、反饋。
1、指名說(好中差生都要考慮到)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說到。
2、評議。
3、任選3個詞寫三句話。
板書設計:練習設計:教后記:
參加備課人員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會觀察圖畫,結合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
3、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激發學生奉獻愛心,尊敬老人,關心和幫助殘疾人的美好愿望。(看厚教參)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前奏:課前五分鐘
一、體驗感受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5課,(生齊讀課題)
2再看課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盲”是什么意思嗎?(就是眼睛看不見,失去了光明)
3課前,老師讓小朋友用布蒙住雙眼,體驗了一下眼睛看不見的感覺,試了嗎?說說你的感受。(我蒙上眼睛寫字,感覺就像畫畫一樣,字寫得歪歪扭扭的)(我走路時,不小心摔了一跤,老是撞到課桌椅。)蒙上眼睛做事,你覺得怎么樣?(很難受,失去光明,很不開心。很悲傷,)
4小朋友才蒙了一會兒,就這里出錯,那里出錯,心里難受極了?墒怯幸晃焕掀牌,她眼睛長期看不到光明,她會遇到什么困難,心情又會怎樣呢?
出示練習:口頭填空
鄰居家的盲婆婆,孤零零地住在小屋里,看不到,看不到,也看不到,她感到。(先和同桌說一說)(她看不到清清的小河,看不到粉紅的桃花,看不到雪白的綿羊,感到很傷心。)(看不到火紅火紅的太陽,看不到五顏六色的野花,看不到閃爍的星星,感到很憂傷。)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可是今天,盲婆婆心情怎么樣?(出示第一幅圖)(感到高興、開心)你是從圖上哪些地方看出來的?睜大眼睛,仔細觀察。(表情:她的眉毛都笑彎了,笑得咧開了嘴,嘴都合不攏了,露出了兩顆大門牙。眼睛瞇成了一條線。滿面笑容)(動作:手在空中比劃著,在夸獎小男孩真是一個關心老人的好孩子。)
2觀察得真仔細。今天,盲婆婆的確非常開心,你知道她為什么這么高興嗎?請讀一讀第一自然段再回答。(根據回答板書:送蟈蟈)難怪她這么開心,小朋友是怎樣送蟈蟈的?(生答:樂呵呵捉,喜滋滋送)
3出示比較句子:(1)捉回了一只綠色的蟈蟈,送給了鄰居家的盲婆婆。(2)樂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綠色的蟈蟈,喜滋滋地送給了鄰居家的盲婆婆。
。1)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哪句好?為什么?(2句好,因為多了樂呵呵,喜滋滋看出小男孩捉蟈蟈送蟈蟈時是非常高興的)
。2)讀好這兩個詞語,(老師領讀)。再讀好這句話。(生讀)
(3)你還知道像樂呵呵喜滋滋這樣表示笑的意思的詞語嗎?(笑呵呵,笑哈哈,笑嘻嘻,笑瞇瞇,樂滋滋,樂陶陶,喜洋洋)
。ㄉ何疫從圖上的小男孩咧著嘴,滿面笑容看出在送蟈蟈時是非常高興的)
4他為什么這樣高興?(盲婆婆雙目失明,她一天到晚一人孤零零地住著,感到孤單寂寞,需要有人陪她說說話,解解悶,F在,我捉了一只蟈蟈給婆婆,它的叫聲清脆悅耳,很動聽,婆婆聽了會感到快樂,不再煩悶悲傷。能為殘疾老人做一點有意義的事,當然會感到十分快樂。)
5指導朗讀。誰來讀出小男孩此時此刻無比快樂的心情?(指名讀)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學生評)(,應重讀樂呵呵,喜滋滋,應是面帶微笑地讀)(我能讀好這句話)把你們快樂的心情寫在臉上。(我能讀得比他更好)你的小臉蛋上綻放出了燦爛的笑容。(齊讀)誰能加上動作、表情來讀一讀?先和同桌小朋友練一練。再指名表演讀,全班表演讀。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小男孩喜滋滋地提著蟈蟈,一路上邁著輕快的腳步,心里比吃了蜜還甜,來到了盲婆婆家門口。請仔細觀察圖畫,想象一下,這位小男孩送蟈蟈給盲婆婆的情景。請同桌合作表演,一位當盲婆婆,一位當小男孩,比一比哪組同桌配合最默契,表演得最精彩。(教師認真傾聽,好的地方表揚,不好的糾正。師生共同評議)
。ㄉ1微笑著說:婆婆,你一個人在家悶得慌,我今天放學后在草地上捉到了一只可愛的蟈蟈,它的叫聲清脆悅耳,送給您,讓它和您做伴,您就不會再孤單了。生2:笑著說:謝謝你啦,你真是我的好乖乖。你真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關心老人)
2(評議第一組,師生評議)(再表演第二組,師生評議)
3課文中的小男孩是怎樣對盲婆婆說的?齊讀第二自然段。(學生回答)你讀懂了哪些詞語或句子?
(這是一只會唱歌的蟈蟈。蟈蟈真的會唱歌嗎?生:蟈蟈不是真的會唱歌,而是雄蟈蟈的前翅有發音器,能發出清脆的聲音。這種聲音很好聽,就像在唱歌一樣。把蟈蟈的叫聲比做是歌聲)(這位小男孩平時不上學的時候總是去陪伴照顧盲婆婆,給她唱歌,唱音樂課上學的歌曲,給她解悶。)除了唱歌,小男孩還會為盲婆婆做些什么呢?(幫婆婆做家務活,掃地拖地,整理房間,洗衣服,陪她說話聊天,端茶倒水,帶路,洗碗等,在上學時候也會惦記著婆婆)(對婆婆用的是“您”,說明他懂禮貌,對盲婆婆非常尊敬)
4指導朗讀(讀出小男孩對盲婆婆的關心)他讀得怎么樣?(學生評價)齊讀。你能加上動作表情來讀一讀嗎?先和同桌練一練。(指名表演背,全班表演背。)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2圖)婆婆捧著心愛的蟈蟈,蟈蟈歡快地唱著,婆婆聚精會神地聽著,聽著,她仿佛來到了哪兒?(田野)仔細觀察圖上有哪些景色?(田野,野花,草地,小草,樹林,小溪,清波,遠處的房屋)
2她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3課文哪一自然段描寫的是這幅圖畫?(第3)齊讀,你讀懂了哪些詞語或句子,與大家一起分享?
。ㄉ焊杪晻涯銕Щ赝。。。歡樂,說的是聽到蟈蟈的叫聲,盲婆婆就會想到自己往日也就是小時候的生活,師:婆婆小時侯會有哪些快樂的事情?與小伙伴們逮蟈蟈,捉螞蟻,逮螞蚱,捉蝴蝶,放風箏,游泳,打雪仗,堆雪人,充滿了歡聲笑語,樂趣。)(盲婆婆看不見東西,課文為什么說歌聲會領您走進田野,看到。。。清波?答:這句話不是說歌聲能真正把她領進田野,看到清波,而是說婆婆聽到蟈蟈唱歌,她就會想到田野的景象,會想到小溪流淌的粼粼清波。)(蟈蟈本來生活在田野,婆婆聽叫聲就會想到田野景色,想到小時候和小伙伴在田野里玩耍嬉戲跳皮筋做游戲。)
婆婆小時候有這么多忘不了的趣事,她心中多么快樂!你能把歡樂的感覺讀出來嗎?(練一練,指名讀)他讀得怎么樣?(學生評價)
齊讀。你能加上動作表情來讀一讀嗎?先和同桌練一練。(指名表演背,全班表演背。)
4(出示:)歌聲會領您,看到。
歌聲會把您,想起。
歌聲會帶您,聽到。
歌聲還會怎樣呢?帶著你對盲婆婆的祝福,四人小小組合作仿照文中的句式創作一首屬于你們自己的詩歌,比一比哪一小小組創作得最優美,最出色。
交流:請一小小組,一人說一句。我們來賽一賽,哪個小小組不僅詩寫的好,而且朗讀得更美。(評議)
再請一組。(你們寫的詩歌動聽極了,像一首美妙的旋律。)
五、學習第四自然段
1蟈蟈的歌聲實在是太悅耳了,讓我們一起再來欣賞它清脆美妙的歌聲,引讀:婆婆,這是一只會唱歌的蟈蟈(生跟讀)
2讀了這一段,你發現了什么小秘密?(第一句和第2自然段的第一句完全一樣)意思也一樣嗎?(不一樣,第一次是告訴婆婆,這是一只會唱歌的蟈蟈,而這次是再次強調,表明送蟈蟈是為了讓它陪伴婆婆,給她歡樂。)(是否要去掉)
。ㄊ÷蕴,是什么作用?蟈蟈不停地唱歌,給婆婆帶來了許許多多、無窮無盡的歡樂)
3齊讀,練背,你能加上動作表情來背一背嗎?全班齊表演背。
4齊讀全文。讓我們一起美美地朗讀課文。(注意停頓)
六、總結拓展
1小朋友,學完了這首詩歌,你們有哪些收獲?(生說)
2我們要關心愛護身邊的殘疾爺爺奶奶、叔叔阿姨,小朋友們,要給他們更多的關懷與幫助,讓他們感受到祖國大家庭的溫暖與幸福。
3拓展:小朋友,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需要關心幫助的殘疾人們,你是怎樣奉獻愛心,主動關心幫助他們的,與大家交流一個你關愛他們的故事。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案 篇3
一導入:
1、板書“目”就是眼睛,是啊,我們小朋友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眼睛讓我們看到紅的花,綠的樹,眼睛讓我們看到清澈的小溪,湛藍的天空,茂密的山林,空曠的原野。(配圖)
2、板書“婆婆”“婆”怎樣記?有這樣一位婆婆,她眼睛看不見了,板書“盲”,多可憐哪!讀詞語“盲婆婆”。
3、不過有人給她送東西來了!板書“送給”“的”出示圖片。什么呀?板書“蟈蟈”。
4、讀題。
二初讀課文
1、這蟈蟈是誰送的?為什么要送呢?我們聽聽課文是怎么說的。看動畫朗讀課文。
2、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檢查
。1)檢查字音:
鄰居領綠色/您童年難忘
唱歌田野替喜滋滋樂呵呵
自讀——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開火車讀——去拼音齊讀
(2)長句檢查:
歌聲會領您/走進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歌聲會把您/帶回童年,想起往日/難忘的歡樂。
(3)四人小組讀課文。
三精讀課文
1、剛才我們讀了好幾遍課文,(指課題)現在你知道這只蟈蟈是誰送的嗎?
2、看看圖,這個小男孩是盲婆婆的什么人?(鄰居)出示“鄰居”讀好,“鄰居”是什么意思?這兩個字怎么記?
3、看圖:鄰居家的小男孩送蟈蟈時上什么樣的表情?書上用了什么詞?讀好“喜滋滋”“樂呵呵”。
點評:從你的笑臉,我能看出你是喜滋滋的。我聽出樂呵呵的心情了。你讀得真是喜滋滋的。
4、鄰居家的小男孩可能會對婆婆說些什么呢?
1、(指課題)鄰居家的小男孩為什么要送給盲婆婆蟈蟈呢?自讀,用課文中的一句話回答。
2、匯報:替我給您唱歌。想不想聽聽蟈蟈唱歌的聲音?你覺得歌聲怎么樣?請生多讀。在我不上學的時候,我會為盲婆婆做些什么呢?再讀。
3、總結:多么善良的孩子呀!平時為婆婆唱歌、解悶;自己去上學了,仍然放心不下婆婆。特意捉了一只蟈蟈送給盲婆婆。
4、請生多讀。
1、盲婆婆聽了蟈蟈的歌聲心情會怎樣呢?自讀課文。交流。
2、看圖:配樂:你們看,盲婆婆雙手捧著蟈蟈,蟈蟈歡快地叫著,婆婆用心地聽著,雙目失明的婆婆好像又聽到了小溪叮咚的流淌聲,仿佛又看到了秋天五彩繽紛的田野,她聽著想著,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3、指名多讀。
4、歌聲還會領盲婆婆來到哪里,看到什么,聽到什么,想到什么呢?板書:領看到
5、歌聲還會帶盲婆婆回到童年,想起哪些童年快樂的事情呢?板書:帶想起
6、蟈蟈的歌聲讓雙目失明的盲婆婆好象又能看到了這世界上許多美麗的東西,想起了許許多多的快樂。再個別讀,男女生讀。
7、小男孩送的蟈蟈可真是神奇啊!所以鄰居家的小男孩一定要送盲婆婆蟈蟈,同時他還希望盲婆婆能收下這只蟈蟈。
1、個別讀。點評。
2、你覺得這個小朋友怎樣?出示填空:他是一個-——的男孩。這只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是愛的禮物,愛讓這個小男孩變得更加可愛。
四總結全文
1、帶著這份愛,齊讀全文。
2、學習生字。
。1)去拼音讀生字。
。2)看看這課生字中哪兩個字很像?
學習“領”它和“鄰”有什么不同?讀音上不同。字型上不同。
在古代,“頁”就是表示頭,“領”就表示脖子,
寫“領”的時候要注意左窄右寬。
寫“鄰”是左高右低。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認識一個新偏旁,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激發學生奉獻愛心,關心和幫助盲人。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認識新偏旁,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關心、幫助他人。
教具準備:投影片、詞卡、小黑板。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小朋友,在今天的社會,人們都非常關心殘疾人,幫助他們解決難處。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課文講的是一位小朋友關心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二、板課題,解題。
1、學生字“盲”,學生書空。
2、齊讀課題。
3、解釋“盲婆婆”,“蟈蟈”的意思。
三、初讀指導。
1、借助拼音輕聲讀課文,畫出生字,讀一讀。
2、出示小黑板:讀生字詞。(指明讀、齊讀、開火車讀)
3、自讀課文,分小節。
4、指名讀、分組比賽讀、齊讀。
5、看下面四小節意思,對照課文,在括號里填上序號。
(出示小黑板)(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 )相信會使盲婆婆滿意。
。 )給盲婆婆送蟈蟈。
。 )向盲婆婆說明送蟈蟈的目的。
6、指名到黑板上填寫。
7、小結。
四、指導寫生字。
1、分析字形。“野”里字旁!疤妗鄙舷陆Y構。教師范寫!跋病苯處熯吺痉哆呏v述。
2、同樣方法學習其它的字。
五、描紅練習。
第二課時
一、聽寫生字。
二、學習課文。
1、指導看圖。
出示投影片:(1)圖上畫了哪些人?
。2)系紅領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么樣?他拿什么?
(3)小結圖意。
2、分小節學習。
第一小節:(1)指名讀。(板書:送蟈蟈)
(2)這一節說了什么?他為什么這樣高興?他為什么要關心盲婆婆?
。3)小結。
。4)齊讀第一小節。
第二小節:(1)指名讀。(板書:讓它、替我、唱歌)
。2)這一節有幾句話?第一句說了什么?(學生答)
(3)第二句說了什么?對盲婆婆稱“您”而不是“你”表達了什么意思?“紅領巾”愛“蟈蟈”,但他更愛誰?
。4)小結。
(5)齊讀第二小節。
第三小節:(1)指名讀。(板書:領、看到、想起、歡樂)
。2)這一節有幾句話?第一句說了什么?這句中的“歌聲”指什么?“歌聲會領你走進田野”是什么意思?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見,為什么要說她會看到小溪的清波呢?
。3)第二句說了什么?句中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時間?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4)出示投影片:《盲婆婆在田野里》。盲婆婆艘手里拿著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樣?她為什么這樣開心?她在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5)小結。
。6)齊讀第三小節。
第四小節:(1)指名讀。
。2)按以上學習方法學習這小節。
(3)學生自學。
。4)檢查自學效果。指名說這節寫了什么?
。5)指名有感情地朗讀這節。
。6)小結。
三、總結。
四、指導朗讀。
五、指導背誦。
六、作業 設計。
1、比一比,再組成詞語。
忘( ) 你( ) 鄰( ) 古( )
盲( ) 您( ) 郊( ) 居( )
2、擴詞。
野——
喜——
童——
居——
忘——
板書設計 :
4、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送蟈蟈
領 看到 清波
讓它替我唱歌
盲婆婆
帶 想起 歡樂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案 篇5
一導入:
1、板書“目”就是眼睛,是啊,我們小朋友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眼睛讓我們看到紅的花,綠的樹,眼睛讓我們看到清澈的小溪,湛藍的天空,茂密的山林,空曠的原野。(配圖)
2、板書“婆婆”“婆”怎樣記?有這樣一位婆婆,她眼睛看不見了,板書“盲”,多可憐哪!讀詞語“盲婆婆”。
3、不過有人給她送東西來了!板書“送給”“的”出示圖片。什么呀?板書“蟈蟈”。
4、讀題。
二初讀課文
1、這蟈蟈是誰送的?為什么要送呢?我們聽聽課文是怎么說的?磩赢嬂首x課文。
2、自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檢查
。1)檢查字音:
鄰居領綠色/您童年難忘
唱歌田野替喜滋滋樂呵呵
自讀——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開火車讀——去拼音齊讀
。2)長句檢查:
歌聲會領您/走進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歌聲會把您/帶回童年,想起往日/難忘的歡樂。
(3)四人小組讀課文。
三精讀課文
1、剛才我們讀了好幾遍課文,(指課題)現在你知道這只蟈蟈是誰送的嗎?
2、看看圖,這個小男孩是盲婆婆的什么人?(鄰居)出示“鄰居”讀好,“鄰居”是什么意思?這兩個字怎么記?
3、看圖:鄰居家的小男孩送蟈蟈時上什么樣的表情?書上用了什么詞?讀好“喜滋滋”“樂呵呵”。
點評:從你的笑臉,我能看出你是喜滋滋的。我聽出樂呵呵的心情了。你讀得真是喜滋滋的。
4、鄰居家的小男孩可能會對婆婆說些什么呢?
1、(指課題)鄰居家的小男孩為什么要送給盲婆婆蟈蟈呢?自讀,用課文中的一句話回答。
2、匯報:替我給您唱歌。想不想聽聽蟈蟈唱歌的聲音?你覺得歌聲怎么樣?請生多讀。在我不上學的時候,我會為盲婆婆做些什么呢?再讀。
3、總結:多么善良的孩子呀!平時為婆婆唱歌、解悶;自己去上學了,仍然放心不下婆婆。特意捉了一只蟈蟈送給盲婆婆。
4、請生多讀。
1、盲婆婆聽了蟈蟈的歌聲心情會怎樣呢?自讀課文。交流。
2、看圖:配樂:你們看,盲婆婆雙手捧著蟈蟈,蟈蟈歡快地叫著,婆婆用心地聽著,雙目失明的婆婆好像又聽到了小溪叮咚的流淌聲,仿佛又看到了秋天五彩繽紛的田野,她聽著想著,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案 篇6
樂呵呵的捉回了
一只黑色的蟬,
喜滋滋的送給了
我的媽媽。
媽媽,媽媽,
這是一只會叫的蟬。
在我上學的時候,
就讓它替我給您唱歌。
歌聲會領您走進海洋,
看到海洋里的波浪。
歌聲會把您帶回童年,
想起學生時代的快樂。
媽媽,媽媽,
這是一只會唱歌的蟬。
您聽,她唱得多好,
吱吱,吱吱,吱吱……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案 篇7
教學內容: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第5課《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教材簡析:《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是一首兒童敘事詩,全詩展現了一位可愛的小朋友向盲婆婆送上心愛的蟈蟈的情景,婆婆因“盲”而間隔了與五彩世界的交流,生活也因此而灰暗寂寞!拔摇毕氲剿鸵恢粫璧南X蟈給盲婆婆,讓寂寞的她聽到蟈蟈的歌聲“走進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液”“帶回童年”“想起往日難忘的歡樂”。其情感之真摯,其祝福之美好,其心地之善良,在詩歌的字里行間充分洋溢著,真是一首充滿童趣又寄意深遠的好詩!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揣摩人物的動作,語言和神情,結合自己的感悟,增加適當的情節進行語言訓練。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僬_、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詩歌。
②會寫“您”“領”“童”“難”4個生字。
過程與方法:
營造入境悟情的環境,引導學生以多種形式朗讀詩歌,加深他們對詩歌的理解和感悟。
情感態度價值觀
理解詩歌內容,激發學生奉獻愛心,主動關心、幫助殘疾人。
教學重、難點:
①指導朗讀背誦。
②指導在朗讀中感悟詩歌內容。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①小黑板(一面有詞串,一面寫有“說話訓練”內容)。
、趯嵨铮阂恢环旁诨\子里的蟈蟈。
、壅n件說明:風景圖、課本插圖2
學生準備:鉛筆、生字本。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ㄒ唬 復習詞語
。ㄟ^渡,前面我們己經初步學習了這首小詩,認識了許多新詞朋友,瞧它們來啦!還認識它們嗎?)
1、出示兩排詞語:
好蟈蟈 綠色 田野 唱歌 樂呵呵
盲婆婆 童年 往日 難忘 喜滋滋
2、學生讀詞串。[設計意圖:本環節中,試圖利用詞串的韻味,初悟小男孩的人性美]。
二、品讀詩歌,入境悟情
。ㄒ唬┢纷x一、二小節
1、抓“盲”字,奠基礎。
。ㄟ^渡,聽小朋友們讀得這么好,盲婆婆想單獨出來和大家打打招呼。學生齊讀"盲婆婆":
師:盲下邊是個什么字?(目)
師:“目”指什么?(眼睛)
師:你用眼睛能干什么?(生交流)
師:出示風景圖片,并小結,“是啊,人有了眼睛可以看書、寫字,還可以欣賞美景,可盲婆婆的“目”上邊加了一個“亡”,也就是眼睛壞了,看不見了,那她每天的生活會是怎樣的?心情又會怎樣呢?請同學們閉眼想一想!磳W生交流〉
[設計意圖:利用“盲”字的構字規則,先分析“目”然后結合風景畫及教師描述,讓學生體會:婆婆因盲而隔開了與五彩世界的交流,生活因此灰暗寂寞,前后對比感悟,鄰家小男孩關心他人的美好品質奠定基礎]。
。ㄟ^渡,多可憐的婆婆呀!幸好,鄰家小男孩為盲婆婆送來了一只蟈蟈)。1)這是一只怎樣的蟈蟈?請同學們自由讀詩的第一節(自由讀)誰讀給大家聽?(指名讀)
2)這是一只綠色,會唱歌的蟈蟈,小男孩心理一定會非常高興,對嗎?你從哪兩個詞中看出來的?(樂呵呵,喜滋滋),你能說出幾個跟“樂呵呵”、“喜滋滋”意思相同形式一樣的詞語嗎?想想小男孩“樂呵呵”、“喜滋滋”的樣子,再讀讀一定能讀得好。(指名讀)。
3)(出示實物蟈蟈)多可愛的蟈蟈呀!假如你有這樣一只,你心理一定會怎樣?(很快樂,很高興),那我們來"樂呵呵"、"喜滋滋"再讀讀。[設計意圖:在設計這一環節時,我抓住了"樂呵呵"、"喜滋滋"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人物情緒,然后出示實物,引導學生進入境悟情]。
3、品讀第二小節
。ㄟ^渡:從你們的讀中,我知道了這是一只會唱歌的蟈蟈,小男孩喜滋滋地把它送給了盲婆婆)。
1)他為什么要送給盲婆婆蟈蟈呢?請小朋友自己小聲朗讀詩的第二節。(自由讀文)。
2)誰愿意讀給大家聽?(指名讀)
3)哪個小組愿意展示一下?(小組讀)
4)從大家的讀書聲中,我知道了“我”送蟈蟈給盲婆婆,是讓它在“我”上學的時候,替“我”為盲婆婆唱歌,多懂事的孩子呀!小小年紀就學會了關愛他人。小朋友們,你們都是有愛心的孩子,想想平時不上學的時候,你是怎樣關心盲婆婆的?(生交流)。
5)能為需要我們關心、幫助的人帶來快樂,我們自己也是快樂的。來,讓我們一起來讀讀一、二小節(齊讀)。
。ǘ┢纷x第三小節
。ㄟ^渡,蟈蟈的歌聲會給盲婆婆帶來什么呢)?
1、誰愿意讀給大家聽?(指名讀)
2、你再來讀讀,一定會讀得很出色(再指名讀)。
3、出示課本第二幅插圖,指導看圖。(你看,盲婆婆雙手捧著蟈蟈,臉上笑瞇瞇的,多高興呀!)你可以看著畫面再自由小聲地讀讀第三節,你一定能讀得更好。(自由讀,指名讀)。
4、盲婆婆專心的聽著,她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你能用詩歌中的句式說一說嗎?(出示歌聲領您--看到--生交流)。
5、你就哪位盲婆婆,歌聲帶你走進了廣闊的田野,看到了流淌地清波,找回了童年的歡樂。你的心情會怎樣?誰再來讀讀?(指名讀)老師想聽男生讀。(男生讀),女生一定也一定讀得不錯。ㄅx)。
。ㄈ┢纷x第四小節
。ㄟ^渡:蟈蟈帶盲婆婆走進了山村原野,找回了童年的歡樂)。
1、引讀:它是一只(會唱歌的蟈蟈),您聽(它唱得多好,咯咯……)。
2、“它唱得多好”,你一定會讀得更好,請你來讀讀(指名讀)。
3、“咯咯,咯咯,咯咯……”后面的六個點表示什么?(蟈蟈還在繼續唱歌),你再來讀讀(指名讀)。
4、蟈蟈在唱歌,盲婆婆在聽著,聽著,就好象誰陪在他身邊?(小男孩),“咯咯,咯咯,……”好象是小男孩在說(婆婆……有我……有我),這個小男孩真好!這個小男孩就是你!就是你!就是我們班的同學。我們一起來把最后一節讀一遍,讓我們把這個故事讀到我們的心里去。(由重到輕,讀出余音未盡的樣子)。
5、范讀全詩
讀書就應該能通過讀書看到畫面,讀出自己的感受,想聽老師讀嗎?
你能象老師這樣讀嗎?(指名讀,集體讀)。
[設計意圖:借助課文插圖,提供直觀形象畫面,發揮學生想象,引導學生把視野投得更遠些,更寬些,進行詩歌的補向,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再觀詩歌描繪的意境,反復指導朗讀,力求讓學生能讀中感悟,以悟促讀]。
三、指導背誦
(過渡:通過剛才的學習,相信小朋友們把這個充滿愛心的小男孩的動人故事已經記在心里。
1、你可以看著圖畫,試著背,老師會幫你!誰先來試試(指名背)。
2、男同學背(女同學閉眼想畫面)
3、女同學背(男同學想畫面)
4、齊背
四、指導寫字
(過渡:同學們真不簡單,不知不覺中已經把這首小詩記在心里了,字寶寶好,高興呀!來跟這些字寶寶打打招呼。
1、出示小黑板,復習"您"、"領"、"童"、"難"。
2、指導觀察字形。
3、范寫。
4、描紅。
5、臨寫
五、小結
六、作業:
1、課外閱讀,補充讀本《一顆小豆兒》。
2、搜集"關心他人,奉獻愛心,尊老助殘" 的小事故。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反思: 上完這節課,通過反思,看到了這一課的成功點與不足之處。首先要肯定的是,本課的學習任務基本完成,在教學過程中,抓關鍵字運用字理分析法,導入課題的設計還是比較成功的,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為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質奠定了基礎。引導學生朗讀詩歌,體會意境,充分利用實物和課文插圖,組織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詩歌朗誦,加深了他們對詩歌的理解與感悟。但是,在教學中,也暴露了課堂機智欠缺,不夠開放等弱點,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注意把新課標的理論要求,靈活地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來。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案 篇8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1、認識生字。
2、初讀課文。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字,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理解詞語。
教學準備: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二、提出課題,解題。
三、初讀指導。
1、自學生字詞。
。1)借助拼音輕聲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詞語。
。2)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喜滋滋鄰居送給田野
歡樂童年往日替
2、檢查自學效果。
3、齊讀生字詞。
4、各自試讀課文。
5、指名讀課文。
6、分小節,理清脈落。
練習。
看下面四個小節的意思,對照課文,在括號里填上序號。
。 )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相信會使盲婆婆滿意。
給盲婆婆送蟈蟈。
向盲婆婆說明送蟈蟈的目的。
7、齊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課文。
2、激發學生奉獻愛心、關心和幫助殘疾人。
教學重難點:理解重點詞、句。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
一、精讀訓練。
1、看圖。
出示投影片。
。1)圖上畫了那兩個人?
(2)戴紅領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盲婆婆神情怎樣?
2、分小節學習。
第一小節
。1)指名讀。
。2)這一小節只有一句話,告訴我們這位"紅領巾"提回蟈蟈時神情怎樣?他為什么這樣高興?他為什么要關心盲婆婆?
。3)小結。
第二小節
。ǎ。┲该x(板書:讓它替我唱歌)
。2)這一小節有幾句話?第一句說了什么?蟈蟈真的會唱歌嗎?
。3)小結。
第三小節
(1)指名讀,(板書:領看到清波想起歡樂)
。2)這一小節有幾句話?這句當中的"歌聲"是什么意思?
(3)出示投影片,圖上盲婆婆手里拿著什么?她的神情怎么樣?
第四小節
。1)這一小結有幾句話?為什么讓蟈蟈來替他做事呢?
。2)"紅領巾"說這句話有什么含義?
。3)指名朗讀,小結。
二、總結。
這首兒童詩說的是"紅領巾"送蟈蟈給盲婆婆,讓盲婆婆得到歡樂,表現了少先隊員對殘疾人的愛心。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指導朗讀,背誦,寫字。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指導背誦。
教學準備:錄音機。
教學過程 :
一、朗讀指導。
1、把握朗讀感情的基調。
2、教師范讀。
3、學生練讀。
4、指名讀。
二、背誦。
1、放錄音欣賞。
2、指著板書引導背誦。
3、各人輕聲試背。
4、指名背誦,評議指導。
5、同座二人交替換背,聽給一次。
6、全班齊背。
三、寫字指導。
1、須按筆順描紅的生字。
2、其它要描紅的生字。
四、作業 練習。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圍繞課題,閱讀課文,發揮想象,明白小學生送盲婆婆一只蟈蟈的用意。
2、理解詩歌后,激發學生自己奉獻愛心,主動關心他人的美好愿望。
教學過程:
一、出示蟈蟈圖:1、這是一只怎樣的蟈蟈呢?
練習填空:( )的蟈蟈
2、師小結:多可愛的蟈蟈,小男孩喜歡它嗎?
3、讀一讀兒童詩的第一段,從哪些詞語感受到了他的喜愛之情?
4、學生自讀,匯報:樂呵呵 喜滋滋
5、這兩個詞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你能給他們換個說法嗎?(笑呵呵 笑哈哈 笑咧咧 笑瞇瞇 笑嘻嘻 喜沖沖 喜洋洋 樂陶陶 樂滋滋)
6、你能把小男孩的喜悅之情讀出來嗎?(指導感情朗讀)
7、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要送盲婆婆蟈蟈?
二、自讀詩歌2、3段
過渡:你們讀一讀2、3自然段,就會找到原因的。
1、學生自讀,再說說理由。(沒有人做伴會孤獨,小朋友上學了不能陪她了,盲婆婆看不見只能聽了) 教師根據學生發言適當教學生字“替”字。
2、誰來幫小男孩送蟈蟈?(指導朗讀第2段)
3、出示插圖:你們看,盲婆婆接過了蟈蟈,正聚精會神地聽著,讓我們跟著她一起聽聽這美妙的歌聲吧。úシ乓魳罚
。1)在這美妙的歌聲中,她仿佛來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還會看到了什么?)
。2)總結:蟈蟈的歌聲是盲婆婆走出小屋,走進田野,來到了大自然,盡情的享受著大自然的美景,傾聽著大自然的聲音。
(3)(繼續聽)不僅如此,盲婆婆甚至好像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時代,想到了曾經在田野里----,曾經----- 曾經----
(4)是呀,多么快樂的童年時代呀!我都聽到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讓我們捧起書兒一起將盲婆婆的快樂之情讀出來好嗎?
(5)指導朗讀第3段,并指導背誦。
(6)繼續聽,歌聲也許會把盲婆婆帶到——————(聽音樂,看句式填空)
。7)這真是一只神奇的蟈蟈,有了它的陪伴,盲婆婆一定會享受到無限的歡樂,感到生活的幸福。你們還想聽蟈蟈的叫聲嗎?(指名讀第四自然段。齊讀)
。8)你們喜歡這只蟈蟈嗎?難道僅僅喜歡這只蟈蟈嗎?(引導學生說到喜歡小男孩)
。9)你喜歡這位小男孩嗎?為什么?想看到他嗎?其實他遠在天邊,近在眼前。(讓學生驚訝。┤绻阋碴P心過他人,幫助過他人,你不就是他嗎?誰是呢?
。10)學生自由說自己曾經做的好事。教師評價。
。11)看來,我們都和小男孩一樣有一顆關愛他人的心。其實,哪怕送一只小小的蟈蟈,哪怕一次小小的讓座,哪怕------只要我們心中有他人,只要我們把快樂帶給別人,我們就是獻愛心。希望小朋友們每人都擁有一顆愛心!(畫上愛心)
4、齊讀課文。結束。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婆、綠、鄰、居”,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
3.初步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
1.觀察圖畫,揭示課題。
。ù笃聊怀鍪鞠X蟈圖)這是什么?(出示:“蟈蟈”)
揭示課題:5、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2.教學“盲、婆”。
3.質疑:你們看到這個題目,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
過渡:課文是一首敘事詩,現在我們來讀課文,想一想,文中有沒有把答案告訴我們?
1.聽課文錄音朗讀。
2.學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
3.檢查交流:
(1)蟈蟈是誰送的?
。2)為什么他送蟈蟈給盲婆婆?
4.小結。
三、教學生字。
1.出示蟈蟈圖,這只蟈蟈是什么顏色的?
。ù笃聊怀鍪尽熬G”)學生拼讀lü。
提問:你覺得“綠”哪兒最容易寫錯,應提醒大家注意。
用“綠”組詞并說話。
(大屏幕出示:______是綠色的。)
綠( )_________
2.鞏固練習。
。1)讀生字。
(2)讀詞語。
四、練讀課文。
過渡:剛才這些生字,小朋友讀得很準確,學了這幾個生字以后,你能把課文讀得更好嗎?
1.學生先自由讀,同桌互相聽。
2.指名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來。
五、寫字指導。
過渡:請大家翻開《習字冊》,觀察一下,怎樣在田字格里把字寫漂亮呢?
。ù笃聊怀鍪旧郑浩 綠 鄰 居)
1.分析字形。
2.范寫。
3.學生描紅。
4.評價交流。
六、作業。
1.抄寫生字。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案 篇11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趣味導入
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又認識了幾個生字寶寶,現在它們排著對來看你們啦!快和它們打招呼吧!
生:讀生字詞。
師:同學們讀得真棒,老師要講一段故事來獎勵你們。
有一個小朋友,他的鄰居是個盲婆婆,已經好多年沒有看到美麗的鮮花、明亮的陽光。她的世界除了黑暗還是黑暗。這個小朋友經常去陪這位可憐的盲婆婆,給她帶去了很多快樂?尚∧泻l現,當自己去上學時,老婆婆一個人還是很孤單。這可怎么辦呢?小朋友想啊想,終于想出辦法來了。同學們,你們知道是什么辦法嗎?
二、進入情境、整體感知
師:(出示掛圖)你們看,小朋友想出了什么辦法?可以從他的表情看出他的心情怎樣呢?
生:高興,開心……
師:是!從他的表情一看就知道他很高興,那你們能不能自己讀第一節,找出兩個寫小朋友高興的詞呢?
生:(通過引導用筆畫出關鍵詞“喜滋滋”、“樂呵呵”)
師:你想怎樣讀它們。(指名讀)
生:(帶有激情地)喜滋滋、樂呵呵
師:老師聽出你很開心。
生:(面帶微笑地)喜滋滋、樂呵呵
師:老師看到你很高興。還有誰愿意試試?
生:……
師:我們一起試一遍。
師:你們還知道哪些像“樂呵呵”這樣的表示高興的詞嗎?
生:甜蜜蜜……
師:現在你們就是那個想出辦法的小朋友,把你們高興的心情讀出來吧!可以邊讀邊做動作,注意標點符號的停頓,在“捉回了”和“送給了”后面都要略微停一下。(板書:送給 盲婆婆)
生:(有感情地讀第一小節)
師:你能不看書把它朗誦出來嗎?
生:(學生背誦第一小節)
三、自主學習、以讀促讀
師:現在小朋友已經到了盲婆婆的家。我們來看看他是怎么跟盲婆婆說的。
請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二小節。
生:(輕聲讀、默讀、同桌互讀、找朋友讀)
師:讀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這是一只會唱歌的蟈蟈。
生:我知道小朋友很關心盲婆婆
師:你從哪里知道的?
生:“在我上學的時候,就讓它替我給您唱歌。”
師:這句話說明了什么?
生:放暑假的時候小朋友天天來陪伴婆婆。
生:星期天小朋友也來陪伴婆婆的。
生:放學以后,小朋友把作業做完了,也來給婆婆唱歌。
師:小朋友除了給婆婆唱歌,還會為婆婆做些什么呢?
生:他會自己唱歌給盲婆婆聽。
生:跟婆婆談家常。
生:給婆婆講故事。
生:幫婆婆做飯。
生:攙著婆婆到外面散心,給婆婆解悶。
生:他會為盲婆婆捶背,把學校里有趣的事情講給婆婆聽。
生:……
師:聽了小朋友的回答,老師知道了小朋友們也是關愛婆婆的好孩子。讓我們一起揣著一顆愛心去對婆婆說(做手勢讀第二小節)
生:(聲情并貌地讀)
師:假如老師就是這位婆婆,請你對我說一次,不看書。
生:(有感情地背誦)
四、入情入境、感悟生成
師:蟈蟈真的會唱歌嗎?
生:不會,它只會叫。
師:為什么小朋友說蟈蟈會唱歌呢?蟈蟈的叫聲真的能為盲婆婆帶來歡樂嗎?
答案就在第三小節,誰愿意讀一讀的?
生:(讀)
師:聽、讀了這一小節,你們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歌聲會領您走進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生:我知道了“歌聲會把您帶回童年,想起往日難忘的歡樂!
師:(板書:領 把 走進 看到 清波 帶回 想起 歡樂)婆婆是一位盲人,怎么會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呢?
(出示插圖)你們看,盲婆婆雙手捧著蟈蟈聚精會神的聽著(播放蟈蟈叫聲或流水鳥叫聲)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生:仿佛看到了田野里的莊稼、綠樹紅花。
生:仿佛看到了雪白的棉花、流淌的小溪。
生:仿佛回到從前和小伙伴一起玩耍。
生:仿佛聽到了小伙伴們的歡笑聲。
生:她仿佛一下子眼睛恢復了,看到了美麗的大自然。
……
師:是呀!蟈蟈的歌聲使她仿佛置身于美麗的大自然中,享受著陽光雨露,感受著鳥語花香。她聽著想著,心中充滿了歡樂,你能把歡樂的感覺讀出來嗎?
(一名學生朗讀第三節,其余學生評議。)
生:聽了你的讀,我們仿佛也走進了田野,找到了歡樂。
(頓時,學生紛紛舉起小手爭著朗讀,都讀出了盲婆婆的歡樂之情。)
師:你能把這一小節朗誦給你的同桌聽嗎?不看書。
。ㄍ阑ハ啾痴b)
師:蟈蟈的歌聲還會帶領盲婆婆到哪里呢?你能用“歌聲會……歌聲會……”說下去嗎?
生:歌聲會領您走進花園,聞到淡淡的清香。
生:歌聲會把您帶回故鄉,想起往日難忘的歡樂。
生:歌聲會領您走進二(1)班教室,聽到小朋友瑯瑯地讀書聲。
生:歌聲會把您帶到大街上,看到熱鬧的人們。
生:歌聲會把您帶進大森林,看到可愛的小動物。
生:歌聲會領您走進樹林里去,聽到小鳥們唧唧喳喳地歡叫聲。
生:歌聲會把您帶入馬戲團,欣賞到精彩的馬戲。
師:聽了小朋友說的,老師多么希望盲婆婆的眼睛突然恢復了光明,真正地享受到歌聲帶給她的歡樂生活。讓我們一起再讀一遍第三小節,把對盲婆婆的祝愿之情讀出來。
師:好,同學們讀得很好!老師很受感動。讓我們一起祈禱,衷心祝愿盲婆婆早日獲得光明,永遠幸?鞓罚脝?
生:(閉上眼睛祈禱著)共同祝愿盲婆婆早日重見光明,永遠幸福快樂。
師:快,帶著你的祝愿,小組合作創作一首屬于你們自己的詩歌。
。▽W生分小組熱烈地討論著)
請看一小組合作而成的詩歌:
歌聲會領您走遍世界,
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歌聲會把您帶回草原,
仿佛騎上駿馬追趕著那歡樂的羊群。
師:沒有創作完的小組課后繼續。
五、讀中感悟、內化體驗
師:小朋友,蟈蟈真的會唱歌了吧!
讓我們齊讀第四小節。
(生讀齊讀第四小節)
師:把它和第二小節比較一下,你發現了什么?
生:這兩小節第一句都一樣。
師:它們說法完全相同,但是意思不完全相同,你們能體會出來嗎?
生:這一句是告訴婆婆這只蟈蟈真的會唱歌,而第二小節只是說蟈蟈會唱歌。
師:蟈蟈真的唱得好嗎?
生:唱得好。它的歌聲能使婆婆好象睜開了眼睛,看到美麗的世界。
師:說得真好。
讓我們一起背誦吧。
六、拓展想象、升華情感
師:婆婆因為有了蟈蟈而開心,可她更開心的你知道是什么?
生:是小朋友關心她。
生:是小朋友惦記著她。
師:小朋友的愛使婆婆不再孤獨了,他的心理會怎樣?
生:喜滋滋
生:更開心了
……
師:如果你是盲婆婆的鄰居,你會為她做些什么?
生:為她唱歌
生:跟婆婆談家常。
生:給婆婆講故事。
……
師:你們和那個關心別人的小朋友一樣,都是值得大家稱贊的。讓我們把漲滿心里的感情帶進課文里,盡情朗讀背誦吧!
(學生自由朗讀背誦)
七、聯系實際、拓展升華
師:回家小朋友把課文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這一星期我們來開展“我學會關心”活動,為周圍的人做好事?凑l做得又多又好。
附板書:
5、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送給
領 走進 看到 清波
盲婆婆
把 帶回 想起 歡樂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案 篇12
想象是詩歌的靈魂。閱讀教學重點在于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的能力;使學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培養學生對于語感的感受力、審美力的方法很多,在本課教案之初我抓住“想象”這一“靈魂”,“立足文本”又“超越文本”,再“回歸文本”,讓學生獲得情感體驗,感受語言之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立足文本。在設計第三段詩歌教學時,我通過插圖、音樂等創設出可感可觸之情境,讓學生吟誦課文中的優美詩句“她仿佛聽到小溪流淌的清波”、“她仿佛回到了往日童年的歡樂”等,然后再讓學生把歡樂的感覺讀出來。這一“立足文本”,體悟語言的教案體現了閱讀教學的“根本”,它能有效地促使學生在反復吟誦中嬉戲“品位”文本,感受詩歌語言之美,獲得情感熏陶,享受審美樂趣。
二、超越文本。在接下來的設計中我并沒有把學生局限于“文本”,而是涉及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歌聲還有什么作用嗎?”,鼓勵學生“照著書上的句子試著說說”。結果學生們展開想象的翅膀,仿照課文,說出了“歌聲會領您走進花園,聞到淡淡的清香”、“歌聲會領您走進樹林,聽到小鳥嘰嘰喳喳的歡叫聲”等富有個性化的詩句。在模仿中,學生們進一步品味了詩歌之美,自主性、想象力、創造性得到了發展。
三、回歸文本。在第三步設計中我讓學生帶著對盲婆婆的祝愿之情再次讀第三小節;讓學生閉上眼睛祈禱,共同祝愿忙婆婆早日重建光明,永遠幸?鞓。顯然這一富有創新的設計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生回味課文中的詩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對語言的感悟。接著我又設計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用“詩歌會------”句式“創作”詩歌,使這首詩歌的“主調”在學生的創作中不斷的反復的被引入、被強化、被升華。
在本文的教案中我力求創新,結合語文新課程中“閱讀應該是探索與創造的過程”、“閱讀是與文本對話的過程”等理念,強調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設計著重教學情境,激勵學生學習,指導學生利用教材自主合作,將書本上、課堂上所學與實踐相聯系,創作出具有豐富的想象、并且屬于自己的詩。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體會盲婆婆的歡樂,有感情第朗讀課文。
2、感悟幫助殘疾人的歡樂,做一個樂于助人的孩子。
3、能仿寫課文的第三小節。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文中孩子的美好品德。
教學難點:體會蟈蟈給盲婆婆帶來的快樂,做一個樂于助人的人。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寫“盲”字:同學們,你認識這個字嗎?請你仔細看看這個字,說說你是怎么理解它的意思的?
生:“盲”就是眼睛死亡。
生:“盲”就是眼睛看不見的意思。
師:我們稱這樣的人為“盲人”。昨天。老師讓同學們回家體驗盲人的生活,能談談你的感受嗎?(生談體會)
師:是啊,盲人看不見紅的花,綠的草,看不見蔚藍的天空,看不見那絢麗的燈光,內心很孤獨、寂寞,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怎么對待他們呢?
生:我們要多幫助和關心他們。
師:有位小朋友啊,就是這樣做的。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送給盲婆婆的蟈蟈》。補充課題,齊讀題目。
二、新授
自由朗讀課文,試著帶上自己的理解。
學習第一小節
師:誰來讀讀第一小節
生讀
師:看你滿臉笑容的,說說你為什么這樣讀?
生:因為書上說“樂呵呵”、“笑滋滋”,所以要高興地讀。
師:你真是個會讀書的孩子,誰還能說出像“樂呵呵”這樣的表示心情高興的詞語呢?
生:美滋滋、笑哈哈…….
師:是啊,高興的心情總是道不完,就讓我們都送進朗讀中吧!
師:小男孩為什么這么高興呢?
生:因為他想到蟈蟈可以幫助婆婆開心。
師:原來幫助別人是這么快樂的,讓我們快樂著他的快樂,幸福著他的幸福,再讀讀這一小節。
3、學習第二小節
過渡:小男孩好不容易捉到了一只蟈蟈,心情怎樣?他來到婆婆家迫不及待地告訴婆婆(出示第二小節)
創設情景,指導朗讀。
師當婆婆,隨機與學生互動。
生讀第二小節,師說:1、謝謝你孩子,你想得真周到。
孩子,自己留著吧,你也一定很喜歡這只蟈蟈吧!
生:不用,讓它給您唱歌吧!
……
師小結渲染氣氛:多么溫馨的話語啊,讓我們心中涌起了一股暖流,謝謝孩子們,我替盲婆婆謝謝大家,瞧,婆婆聽了多么開心!來,帶上這份開心,一起告訴盲婆婆這個好消息。(出示課件)
學習第三小節。
。1)創設情景指導朗讀
師:你看,盲婆婆雙手捧著蟈蟈,臉上露出了甜甜的微笑,聚精會神地聽著,她聽著聽著,仿佛來到了田野,看到了什么?
。ㄉ杂杉娬f)
師:多么美妙的歌聲啊,看婆婆聽著聽著,開心地笑了,她仿佛又回到童年時代,想起童年那些歡樂的事情,比如……(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同時,播放課件,創設情景。
師:是啊,蟈蟈的歌聲使她仿佛置身于美麗的大自然中,享受著陽光雨露,感受著鳥語花香,觸摸到了世界的繁華與美麗,她聽著、想著,心中充滿了歡樂,你能把這種歡樂讀出來嗎?
生主動讀
(2)過渡:聽了你們的朗讀,我也仿佛置看到了那流淌的清波,想起了童年難忘的歡樂(板書)讓我也加入你們吧,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師生合作讀)
。3)師:如果你是蟈蟈,你最想用歌聲把婆婆帶去哪里?
生自由說,然后出示課件:歌聲( ),歌聲( )。生伴著優美的音樂,自由想象寫下來。
。4)展示讀,評價讀
5、學習第四小節
。1)過渡:所以說,這是一只會唱歌的蟈蟈。(課件出示第四小節)
生齊讀
師: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關心別人,善良的孩子;關愛他人,有愛心)
師引導思考:那么這個孩子送給盲婆婆的僅僅是一只蟈蟈嗎?還會是什么?
生:溫暖、幸福、快樂……
(4)拓展課題,升華主題:所以,課題也可以說是:送給盲婆婆的溫暖、幸福、快樂(老師板書這些字)
。5)師小結:“咯咯、咯咯……”這只蟈蟈不停地唱著不斷給婆婆帶來快樂,你想送給婆婆什么呢?(生自由紛說)
三、拓展:
同學們都很有愛心,讓老師不由想起一句話: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你還能說出這樣關于“樂于助人”的諺語嗎?(生說完后,出示諺語,齊讀)
四、總結、升華:
師:讀了這些諺語,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談感受。
師:是啊,就像有首歌里唱的,請讓我來幫助你,就像幫助我們自己;請讓我來關心你,就像關心我們自己,這世界會變得更美麗。(美化板書:畫一雙手,意義在于用雙手美化這個世界)
五、課后小留言
-----伸出雙手,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再把這件事情有條理地寫下來。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能觀察圖畫、結合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像,并進行語言描述。
3.感受到主動關心他人是一件快樂的事,學會幫助有困難的人。
研究目標:
設計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開發學生的朗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詞語
綠色 唱歌 田野 樂呵呵
童年 往日 難忘 喜滋滋
1.小朋友,昨天我們一起學習了第5課《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我們認讀了一些新的詞語,你還記得嗎?(出示詞語,自由朗讀。)
2.這些詞語中有兩個詞的意思差不多,誰來讀一讀。
3.這兩個詞都表示高興的意思,你能讀好這兩個詞嗎?
二、精讀訓練
(一)第一小節
1.這兩個詞都出現在詩歌的第一小節中,老師請一個小朋友來朗讀一下第一小節。
2.(出示蟈蟈圖片)瞧,這就是小男孩捉回的蟈蟈,誰來說說,這是一只怎樣的蟈蟈?
3.(聽蟈蟈的叫聲。)
4.蟈蟈的歌聲是這樣的動聽。因此,當我捉回蟈蟈,并把蟈蟈送給盲婆婆的時候,都是那樣的高興。誰來讀一讀詩歌的第一小節,把我的快樂通過朗讀表達出來。(練習朗讀第一小節)
。ǘ┑诙」
1.我為什么要把這只綠色的蟈蟈送給盲婆婆呢?請小朋友自由朗讀課文的第二小節。
2.指名回答。(提示學生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3.平時,我不上學的時候,我會給婆婆說些什么,唱些什么呢?
4.現在,我得去上學了,就讓這只會唱歌的蟈蟈來陪婆婆吧!誰來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婆婆。(練習朗讀第二小節)
(三)第三小節
1.引讀課文第2、3小節。
2.(出示插圖)盲婆婆雙手捧著蟈蟈,聽著蟈蟈動聽的歌聲,婆婆笑了,你知道婆婆為什么笑了嗎?
3.婆婆聽著這動聽的歌聲,還會看到什么呢?
4.婆婆在動聽的歌聲中,又會想起什么呢?
5.大家想得好,說得也很好。你想當回小詩人嗎?請你把剛才想到的,仿照詩歌的句式說一說嗎?
。ǜ杪晻I您————,看到——————。
歌聲會把您————,想起——————。)
6.配樂朗讀課文第2、3小節。
盲婆婆眼睛看不見,平時我有空就去給婆婆唱歌,講故事,F在,我去上學了,婆婆又有這只會唱歌的蟈蟈陪伴,她很開心。她的生活又充實了。誰來讀一讀。
。ㄋ模┑谒男」
1.(出示第4小節)指名朗讀
2.蟈蟈唱得多好,你愿意學著蟈蟈唱一唱嗎?
3.蟈蟈的歌聲還沒斷,誰繼續來唱?
4.會唱歌的蟈蟈送給盲婆婆,婆婆開心,我也很高興。小朋友喜歡這首詩歌嗎?快練習背一背吧。
。ㄎ澹┚毩暠痴b詩歌。
。┩卣梗核驮姼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案 篇15
教學目標 :
1. 學會本課生字,認識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 激發學生奉獻愛心,關心個幫助殘疾人。
教學重難點:識字、寫字;朗讀、背誦詩歌。
教具學具準備:生字卡、小黑板,錄音帶、投影。
主要板書安排:
作業 設計:
課內:抄寫字詞、組詞、擴詞。
課外:讀背詩歌。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 導入 新課
小朋友,在我們今天這個社會,人們都很關心殘疾人,幫助他們解決各種困難。今天我們要學習的一篇課文,講的是一位小朋友關心一位失明老人是事。
二.提出課題,解題。
三.初讀指導
1. 自學生字詞。
(1).會讀田字格里的生字。
(2).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喜滋滋鄰居送給田野歡樂童年清波替
(3).讀通課文。
2. 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字詞,指名讀。
(2).了解詞語的掌握情況。
(3).指名分段讀課文。
3. 分小節,理清脈絡。
(1).這首詩共16行,分成幾個小節?每個小節有幾行?
(2).看看下面四個小節的意思,對照課文,在括號里填上序號。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給盲婆婆送蟈蟈。
向盲婆婆說明送蟈蟈的目的。
相信會使盲婆婆滿意。
(3).指名學生填寫。
(4).小結。
(5).分4組讀課文,每組讀一節。
5. 齊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 精讀訓練
1. 看圖。
(1).圖上畫了什么人?
(2).戴紅領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神情怎樣?他右手提著什么/蟈蟈是什么顏色的?
(3).盲婆婆神情怎樣?她的手勢、動作說明了什么?
(4).小結圖意。
2. 分小節學習。
第一節
(1).指名讀。
(2).這一節只有一句話,告訴我們這位“紅領巾”提回蟈蟈時神情怎樣?他為什么會這么高興?他為什么要關心盲婆婆?
(3).小結。
(4).齊讀第一節。
第二節
(1).指名讀。
(2).這一節有幾句話?第一句話說了什么?蟈蟈真的會唱歌嗎?那為什么“紅領巾”說它會唱歌?
(3).第二句說了什么?“紅領巾”說“在我上學的時候,就……”這句話說明了什么?你們看,“紅領巾”愛蟈蟈,但他更愛誰?為什么這么說?
(4).小結,齊讀。
第三節
(1).指名讀。
(2).這一節有幾句話》第一句話說了什么?這句中的“歌聲”指的是什么?“歌聲會領您走進田野”是什么意思?想一想,蟈蟈本來是在什么地方!翱吹叫∠魈实那宀ā敝傅氖鞘裁矗棵髅髦烂て牌趴床灰姈|西,為什么偏要說她會看到小溪的清波?
(3).第二句說了什么?這一句里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時間?請想一想,上面一句說的是歌聲會使盲婆婆想到田野,這一句說的是歌聲會使人想到什么?為什么這么說?
(4).出示投影:盲婆婆在田野里。
a. 圖上的盲婆婆拿著什么?她神情怎么樣?她為什么這么開心?
b. 在盲婆婆的周圍是一片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c. 指名自由說說圖意。
(5).指名二人分讀本節兩個字詞對稱的句子,聯系圖意,體會一下。
(6).小結。齊讀。
第四節
(1). 指名讀。
(2).這一節有幾句話?第一句說了什么?這一句和第二小節第一句說法完全相同,但是意思就不完全相同,你們能體會出來嗎?
過渡:蟈蟈到底能不能給盲婆婆帶來歡樂呢?請看第二句。
(3).第二句說了什么?“紅領巾”這句話有什么含義?
(4).指名有感情地讀第四節。
(5).小結。
三.總結
這首兒童詩說的是“紅領巾”送蟈蟈給盲婆婆,讓盲婆婆得到歡樂,表現了少年兒童對殘疾人的愛心。
你們讀了,有什么體會?你們也關心殘疾人么,可以說說。
第三課時
一. 朗讀指導
1. 教師范讀。
2. 學生練讀。
3. 指名讀,師生評議。
二.背誦
1. 放錄音欣賞。
2. 指著板書引背。
3. 各人輕聲背誦。
4. 分組交換背。
5. 全班齊背。
三.寫字指導
四.作業 練習
1. 抄寫生字詞。
2. 比一比,再組詞。
忘你鄰古
盲您您郊
3. 擴詞訓練。
野喜
居( ) 忘( )( )( )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案 篇16
[課題(學科和年級)]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 語文 二年級)
[教材簡解]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是一首兒童敘事詩。通過記敘小男孩將心愛的蟈蟈送給盲婆婆的事,表現了少年兒童關愛他人,尤其是關心身邊殘疾人的好思想、好行為。教學時既要抓住“送蟈蟈”敘事線,又要抓“獻愛心”的情感線,引領孩子去品讀、去感受、去體驗!
[目標預設]
1、知識目標:
。1)學會生字以及由這些字組成的詞語、并在語境中理解生字詞!
。2)會認讀、書寫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2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力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借助多媒體出示課文中的插圖,指導學生觀察、練習說話。
3、情感目標:
通過朗讀感悟,激起學生奉獻愛心、主動關心他人、尊老幫殘的美好意愿!
[重點、難點]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指導學生觀察、練習說話!
3、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激起學生奉獻愛心、主動關心他人、
尊老幫殘的美好意愿。
[設計理念]
1、“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教學時既要抓住“送蟈蟈”的敘事線,又抓“獻愛心”的情感線讓學生多些自己領悟出來的,以疑導學,多給學生發揮主體性的空間和時間,從而深刻地理解感悟學習內容。我準備創設情境,運用圖來助讀,思來促讀,讀中品情,讀中悟理。讓他們在積極、主動的思維中,邊讀邊想象,讓他們在讀、悟中感受人物內心,在豐富的情感活動中,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引導個性化閱讀。在有情有趣的閱讀與體驗中自主,激起學生奉獻愛心、主動關心他人、尊老幫殘的美好意愿!
2、語文教學中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抓住語文的本質特點,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語的意思,在語文課堂采取多種多樣的手段激發識字、寫字的興趣,引導二年級孩子學語言、用語言!
[設計思路]
教學時,圍繞課題先讓孩子質疑,然后在讀書初步了解詩歌內容的基礎上解疑,再緊扣詩歌的內容引領學生反復誦讀詩歌,理解感悟。精讀課文第一小節時,
抓住“樂呵呵”、“喜滋滋”兩個詞語,讓學生體會小男孩把蟈蟈送給盲婆婆的喜悅之情。學習第二小節時,抓住“替”一詞,讓學生體會小男孩平時可能會給為盲婆婆做些什么事?精讀第三小節的時候,引導學生觀察圖畫,讓學生想象蟈蟈的叫聲讓盲婆婆,仿佛看到了什么?也回想起哪些歡樂的往事?讓學生創編詩歌,享受創造美。最后總結全文,聯系實際對學生進行關愛他人的教育。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小朋友們,請你看著這幅圖,能完成這組填空嗎?(課件出示:一個長著明亮大眼睛的男孩(課文中的小主人公)的圖片,( )的眼睛,( )的眼睛)對呀,我們小朋友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眼睛讓我們看到紅的花,綠的樹,眼睛讓我們看到清澈的小溪,湛藍的天空,茂密的山林,讓我們看到身邊這個美麗、精彩的世界。
2、 昨天,老師讓小朋友們試著回去閉上眼睛做一些事的時候,你都遇到哪些困難?那時你心里又有什么感受呢?(著急、難受、緊張、害怕……)
3、 小朋友才閉上了眼睛一會兒,就遇到了這么多的困難,那要是一個人她的眼睛看不到光明,永遠生活在黑暗中,那她會怎樣呢?(孤單、寂寞、難受……)成天面對著黑暗,會覺得孤單、寂寞、難受……
4、是呀,就有這樣一位婆婆,她眼睛看不見了,出示詞卡:“盲婆婆”,讀詞語“盲婆婆”。“婆”是我們今天要學的一個生字,兩個字在一塊時,后面一個要讀輕聲,跟老師一起讀。有什么好方法能記住它呢?對了,婆婆是女的,這樣的字還有很多。比如:媽媽的媽、姐姐的姐、妹妹的妹妹、姑娘等觀察一下,婆下面的“女”和其他幾個字寫法一樣嗎?伸出手,跟老師一起書空,注意,下面的女要擺得穩,關鍵就是要寫好這個長橫!
老師在田字格內范寫,學生書空,重點提示長橫的寫法以及生字筆順!
這位盲婆婆多可憐哪!
5、不過有人給她送東西來了!出示:“送給”、“的”。什么呀?出示:“蟈蟈”。 (出示蟈蟈圖) 蟈蟈是一種身體綠色,能發出清脆聲音的昆蟲。
4、齊讀課題: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1)真了不起,兩個輕聲一下子都讀準了,我還想再聽一遍!
。2)讀了課題,小朋友有什么疑問嗎?(預設:①誰送給盲婆婆蟈蟈?②怎樣送盲婆婆蟈蟈?③為什么要送給盲婆婆蟈蟈?④盲婆婆收到了蟈蟈,有什么反應?)
(3)下面老師為大家朗讀課文,仔細聽,看一看疑問能不能解決?聽老師范讀課文。
二、初讀詩歌,了解大意!
1、師范讀詩歌。
2、你們想不想自己也讀一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生自由讀課文。
⑴檢查字音。
開火車讀生字!
生字是不是都能叫出他們的名字呢?說說需要注意什么?
您和鄰(鼻音和邊音)鄰和領(前鼻音和后鼻音)難(前鼻音多音字)
、谱x詞語。
綠色 你見過綠色的什么?多么漂亮的顏色啊!
鄰居 ①“鄰居”是什么意思?( 人們聚居在一起,臨近自己居住地的其他居住者。)
、谡J識你們家鄰居的舉手,是誰?
、壅n文中誰和誰是鄰居?(盲婆婆、小男孩)
歡樂
⑶這么多的生字、詞語的音都讀準了,掌聲送給你們!
、任覀冊僮x一讀這首小詩,老師的要求提高了,讀通句子,長的句子多讀幾
遍。你們覺得哪句最長,比較難讀?指名讀長句子。
⑸最長的句子也讀通順了,你能不能把課文讀正確、流利了?生自由讀!
⑹這是一首兒童詩,每小節之間會空一行,共有幾小節?指名分節讀課文。⑺小朋友們真會讀書,句子讀通順了,小詩自然也就讀通了,你們學的得真認真!
3、全班交流!
、耪l送給盲婆婆蟈蟈?(鄰居家的小男孩,就是那個長著明亮的大眼睛的小男孩。)
⑵怎樣送盲婆婆蟈蟈?(喜滋滋)
⑶為什么要送給盲婆婆蟈蟈?(這是一只會唱歌的蟈蟈,在我上學的時候,就讓他替我給您唱歌。說明小男孩關心盲婆婆。)
、苊て牌攀盏搅讼X蟈,有什么反應?(這個有點困難,學生可能一下子說不上來。)
4.下面我們來細細品讀詩歌,相信小朋友不僅能能解開所有的疑問,還會有更多的收獲!
三、具體學文,了解內容,體會情感。
(1)學習第一小節,感受送蟈蟈的快樂!
、賻熓觯嚎磮D,說說小男孩送出蟈蟈時,他的心情怎么呢?
、跁鲜窃鯓佑迷姷恼Z言來描述這幅場景的呢?自由地再去讀讀這一自段!
③指讀!
交流:小男孩帶來的是一只什么樣的蟈蟈呢?(綠色、會唱歌、可愛……)
(課件出示蟈蟈圖片,點擊蟈蟈叫)
蟈蟈披著一身翠綠的外衣,非?蓯,還會唱歌呢,多有趣呀!
、芗偃缒銈円灿羞@么可愛的蟈蟈,你們舍得送人嗎?說說你的理由!
、菘烧n文中的小男孩卻把它送給了鄰居家的盲婆婆,他愿意嗎?從哪兒讀出來!
。c:“樂呵呵”“喜滋滋”由黑變紅)來,帶著笑容讀一讀,像這樣的表示開心的詞還有嗎?
就讓我們一起來快樂地讀讀這些詞語吧!
。ㄕn件出示:笑瞇瞇 笑哈哈 笑嘻嘻 喜洋洋 樂呵呵)
⑥送出蟈蟈時,小男孩看到婆婆滿臉的笑容,自己也快樂起來了。讓我們一起來快樂地讀讀第一小節,讀出他們的快樂。
。2)學習第2-4小節,潛心會文
小男孩高興地把會唱歌的蟈蟈送給了盲婆婆,還有滿肚子的話要對婆婆說呢,瞧他都說了什么了?自由地去讀一讀2、3、4小節。
學習第二小節
①、讓我們讀一讀書上的話。(自由讀、指名讀)
②、這一個“您”,(課件點“您”變紅)表示非常尊敬。誰再來試試?(引導把 “替”讀好)
③、聽了他們的朗讀,知道小男孩為什么要送蟈蟈給盲婆婆嗎?平時,小男孩不上學時,他都會為盲婆婆做些什么?
、、他會做許多事來解除盲婆婆心中的寂寞。在上學的時候,他也時刻惦記著盲婆婆。他知道蟈蟈能幫婆婆消除寂寞,就送給盲婆婆一只蟈蟈!
、、小朋友,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男孩?(關心盲婆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2自然段,讀出小男孩對盲婆婆的關心。
學習第3小節
學習第一句:歌聲會領您走進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
、僬埻瑢W們結合圖畫讀這一節。邊讀邊想一想:婆婆在蟈蟈聲中會看到什么?聽到什么?想到什么?生自由朗讀。
、谙X蟈那美妙動聽的歌聲給盲婆婆帶來了什么呢?歌聲會領她走進田野,她好像看到了什么了?(小溪流淌的清波)你眼前好像也看到這條小溪嗎?是什么樣的呢?(清清凌凌,小魚,)歌聲會領她走進田野還會看到什么呢?(想象春天、夏天、秋天不同的美景)
③師:是呀!蟈蟈的歌聲使她仿佛置身于美麗的大自然中,享受著陽光雨露,
感受著鳥語花香,見到凌凌的小溪從金色的田野中丁冬的流淌著,多美!指名讀。
④如果你就是蟈蟈,你最想把盲婆婆帶到哪里去?
⑤她聽著想著,從她的表情上你們感受到什么?心中充滿了歡樂,你能把歡
樂的感覺讀出來嗎?
聽了你的讀,我們仿佛也走進了田野,找到了歡樂。
學習第二句:歌聲會把您帶回童年,想起往日難忘的歡樂。
① 蟈蟈那美妙動聽的歌聲不僅會領盲婆婆走進田野,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還會——?(帶回童年,想起往日難忘的歡樂。)
、谀銈兿胂笠幌滤叵肫鹜昴男┛鞓返耐?
(吹草葉,挖野菜釣魚,捉蝴蝶,)
③講一個指導讀一次。(歌聲會把您帶回童年,想起往日難忘的歡樂。)
。 難忘什么意思? 深深的印在腦子里了。)
④ 想起了童年的歡樂,她的心情怎樣?你能讀好嗎?
、菹X蟈那美妙動聽的歌聲給讓雙目失明的盲婆婆好象又能看到了這世界
許多美麗的東西,想起了許許多多的快樂!
引讀:歌聲會 , 歌聲會 !
⑥試著背誦 (歌聲會 , 歌聲會 。)
⑦小朋友,你知道蟈蟈的歌聲還會怎樣呢?照著書上的句子能試著說說嗎?
歌聲會領您走進公園,看到 !
歌聲會把帶您帶回草原,看到 。
歌聲會把您帶回森林,聽到 !
歌聲會把您帶回二(9)班,看到 。
歌聲會 ,看到 。
。 課件出示:歌聲會_________,__________。)
⑧婆婆心中不再寂寞,孤獨。因為蟈蟈的歌帶她走進了五彩繽紛的世界。讓我們讀一讀!
學習第4小節。
①我們多么希望盲婆婆能享受歡樂的生活?墒撬难劬κ强床坏焦饷鞯模屛覀円瞾碜鲆恢幌X蟈,給她帶去歡樂。齊讀最后一自然段。課件出示
、谶@“咯咯”是什么呢?“咯咯咯咯咯咯”,一邊聽著一邊想著,(由重到輕)
、圻@里有六個點。(課件出示:省略號變紅)老師不明白,誰知道?(是蟈蟈的歌聲,是我對盲婆婆的關心讓她快樂的笑聲!......)
、、指導朗讀!
在盲婆婆的耳邊一直圍繞著蟈蟈的歌聲 ,引讀“咯咯咯咯咯咯”。
歌聲是那樣的歡樂,盲婆婆是那樣的開心 ,引讀“咯咯咯咯咯咯”!
讓我們把這個動人的故事記在心里,引讀“咯咯咯咯咯咯”。
⑤.指導背誦!
四、全文小結:
1.學了這首詩歌,你有什么收獲?
2、是啊,學了這首詩歌,我們感受到了這個小男孩對婆婆無微不至的關愛,他給婆婆送了只會唱歌的蟈蟈,他把蟈蟈的歌聲送給了婆婆,把歡樂送給了婆婆,更把自己真誠的愛心送給了婆婆。給婆婆送去了光明。婆婆開心了,他自己更開心。小朋友們,請把你們的愛心撒向每一個人。因為你給別人帶來歡樂的同時,也會享受到更大的快樂!
五、學寫生字。(鄰 居 替 您 領 童 難)
1、出示生字,認讀!
2、提問:你什么好辦法記住它?
3、師范寫,生書空!
重點指導童、綠、您
童:(觀察,什么筆畫最多?書寫時有什么注意點呢?哪橫長,哪橫短。)
綠:(下面不要寫成水。)
您:(臥鉤的寫法。)
4、完成《習字冊》。
5、評價學生的字。
六、布置作業:
1、背誦全文。
2、為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做一件事。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案 篇1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婆、綠、鄰、居”等,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揭題,質疑。
1.觀察圖畫,揭示課題。
(大屏幕出示蟈蟈圖)這是什么?出示:“蟈蟈”。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有關蟈蟈的故事。揭示課題:5、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2.教學“盲、婆”。
3.質疑。你們看了這個題目,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
過渡:課文是一首敘事詩。現在我們來讀課文,想一想,文中有沒有把大家想知道的事情,告訴我們?
1.聽課文錄音朗讀。
2.學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
3.檢查交流。(1)蟈蟈是誰送的?(2)為什么他送蟈蟈給盲婆婆?
4.小結。
三、教學生字。
1.出示蟈蟈圖,這只蟈蟈是什么顏色的?大屏幕出示“綠”,拼讀lü。
提問:你覺得“綠”字哪兒最容易寫錯?
用“綠”組詞并說話。大屏幕出示:
綠
綠色
______是綠色的。
綠_________
2、教學“鄰居”。大屏幕出示:
鄰居
我的鄰居家有_____________。
鄰居之間要。
3、教學“樂、喜”。大屏幕出示:
樂呵呵喜滋滋
笑
爺爺地說:“你真是個好孩子!”
4、鞏固練習。
。1)讀生字。
。2)讀詞語。
四、練讀課文。
過渡:剛才這些生字,小朋友讀得很準確。學了這幾個生字以后,你能把課文讀得更好嗎?
1.學生先自由讀,同桌互相聽。
2.指名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來。
五、寫字指導。
過渡:請大家翻開《習字冊》,觀察一下,怎樣在田字格里把下面幾個字寫得漂亮呢?
(大屏幕出示生字:婆綠鄰居)
1.分析字形。
2.范寫。
3.學生描紅。
4.評價交流。
六、作業。
1.抄寫生字。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后反思:
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有兩個方面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思想:一是在識字教學的時候,把字、詞、句的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識字和語言的表達能力,突出了學習的綜合性;二是引導學生讀題、審題,自己確定學習的目標,組織學生討論,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案 篇18
在朗讀中悟情 在悟情中陶冶心靈
寧夏青銅峽光輝中心小學 包嘉雯
教材分析: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蘇教版第三冊第五課)是一首兒童敘事詩。通過記敘“我”將心愛的蟈蟈送給盲婆婆的故事,表現了當代少年兒童關愛他人的好思想,好行為,褒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教學本課重在帶領學生體悟“我”送蟈蟈的用意:在我上學時讓她替“我”為盲婆婆唱歌,讓盲婆婆從蟈蟈的歌聲中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機和回想童年時光的歡樂,充分展示了兒童的美好心靈,讓學生從中體會人間真愛,陶冶心靈。
本文的教學時間為兩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初步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和生字詞語的學習。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進一步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積累abb式的詞匯。
3、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激起學生奉獻愛心,主動關心他人,尊老幫殘的美好意愿。
學情分析:
這是一首主題鮮明集中,人物形象生動,語言淺近明快,富有兒童情趣的敘事詩,洋溢著濃濃的生活氣息和人情味,但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直接聯系不夠普遍。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積極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欲望,盡量縮短文本與生活的距離,既抓“送蟈蟈”的敘事線,又抓“獻愛心”的情感線,深入理解詩歌涵義,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事小情深,在朗讀中陶冶美好的心靈。本節課的設計我主要采用讀悟教學法和想象教學法,讓學生在充分的讀中體會“我”的美好心靈,在想象說話中表達自己的感情,從而體會詩歌的語言文字之美及其中蘊含的情感之美。
教學流程:
一、緊扣課題 激趣導入
1、復習。
(1)認讀生字詞語。
。2)輪流讀詩歌,檢查初讀情況。
2、出示課題,齊讀課題,師生共同理解“盲婆婆”這個詞。重點理解“盲”字,感悟“盲”的世界。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三分鐘,處在“盲人”角度感受一下“盲婆婆”的生活。
3、要求學生談談自己這三分鐘的感受。
4、再讀課題,設疑:“我”為什么要送給盲婆婆蟈蟈呢?一只蟈蟈能給盲婆婆帶來什么呢?
。ㄕn題“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是詩歌精華所在,極富生活氣息和人情味,在課題中抓住一個“盲”字,為學生留足時間充分去感受盲婆婆黑暗而寂寞的生活,為下文進一步學習做下對比鋪墊。讀課題后設疑,有效的激發了學生探究文本的興趣、欲望。)
二、以讀激情體會“我”的美好心靈
1、學習第一節,“我”捉到了一只怎樣的蟈蟈?指名讀第一節。
2、多媒體展示蟈蟈的實物圖,播放蟈蟈的叫聲,讓學生感受蟈蟈的可愛。
3、學生自由讀第一節,找一找你從哪些詞中感受到“我”對蟈蟈的喜愛之情?(樂呵呵、喜滋滋)
4、指導積累abb式詞語。
5、“我”面對這樣一只愛不釋手的蟈蟈做出了怎樣的決定?(指導學生觀察第一幅插圖)
6、此時“我”又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請你用自己理解的讀的方式表達出來。指導讀出詞語“樂呵呵”、“喜滋滋”的語氣。(自讀、指名讀、師生評議)
(此環節設計欣賞蟈蟈的外形、叫聲,說明我對蟈蟈的喜愛,而“我”又轉送給了盲婆婆,表達了“我”對盲婆婆的同情、關心、幫助,在多種形式的讀中體會“我”的美好心靈。abb式詞語的積累,既豐富了學生的詞匯量,也體會到了作者用詞的精妙。)
三、以讀悟情,陶冶心靈。
1、學習第二節
。1)、質疑引讀:“我”為什么要送給盲婆婆蟈蟈呢?請同學們默讀第二節。
。2)、“會唱歌”指的是蟈蟈的什么?說明了什么?
。3)、說說“我”將蟈蟈送給盲婆婆的目的是什么?
。4)、“我”上學時想讓它為盲婆婆唱歌,幫她消除寂寞,帶來歡樂,那“我”平時是怎樣幫盲婆婆的呢?
。5)、此時你看出圖中的小男孩是一個怎樣的小學生?(看第一幅圖)
。6)、讓我們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第二節呢?(指導朗讀)
。ū经h節通過釋疑,讓學生明白了“我”送蟈蟈的用意是為盲婆婆唱歌,消除“我”不在時的寂寞,讓學生在對小男孩的評價中體會“我”的美好心靈,受到情感的熏陶。)
2、學習第三節。
(1)、質疑引讀:蟈蟈的叫聲真的能給盲婆婆帶來歡樂嗎?請同學們輕聲讀第三節。
(2)、誰能發現蟈蟈歌聲的神奇力量?(指導看第二幅插圖)你看盲婆婆雙手捧著蟈蟈,聚精會神地聽著聽著,(播放蟈蟈的叫聲)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3)、歌聲還會帶領盲婆婆到哪里?請用“歌聲會… …歌聲會… …”這一句式說話。(自由組合,討論交流。)
。4)、教師小結:蟈蟈的歌聲使盲婆婆仿佛置身于原野之中,看到了原野中的一切。她聽著、想著,心中充滿了歡樂。好象恢復了與五彩世界的聯系,她的眼中似乎不再黑暗,而是充滿了光明。
(5)、讓我們再次把光明帶給盲婆婆。指導朗讀,重點讀好“流淌的清波”、“難忘的歡樂”、“您”。(指名讀,讀后評價,全班齊讀)
。6)、盲婆婆此時欣賞著蟈蟈美妙的歌聲,會說些什么呢?
(本環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說,讓學生充分的去體會盲婆婆此時的歡樂心情,再加上想象說話,更讓盲婆婆走進了學生的日常生活,縮短了她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不斷領悟奉獻愛心,主動關心他人,尊老幫殘是多么愉快的事。)
3、學習第四節
。1)、聽老師范讀第四節,你從中看出或讀出了小男孩的心理活動了嗎?知道他的心意了嗎?說一說。
。2)、誰愿意讀一讀:學生個別讀后,相互挑戰。指導讀好“咯咯、咯咯、咯咯… …”
。ǹ┛、咯咯、咯咯… …清脆的蟈蟈叫聲蘊涵著“我”對盲婆婆的關心,尊敬將永遠“有效”,我會堅持下去,這個動人的故事將永遠讓學生銘記于心。)
四、奉獻愛心,升華感情。
1、讀了本詩,說說你有什么感受。你對“我”想說些什么?
2、說說你自己以后該做些什么?
3、有感情的背誦本詩。
。ㄍㄟ^學生的說,讓他們去發表對詩意的理解,因為不同的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不同,在理解中陶冶心靈,在行動中奉獻愛心。在朗讀中再次感受語言文字之美,再次體會“我”的美好心靈,表達奉獻愛的愿望。)
五、課后作業
1、模仿第三小節的詩句,想象說話。(即用“歌聲會… …歌聲會… …”句式說話。)
2、開展“我學會關心”活動,為周圍的人做一件好事。
板書設計: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
清波 看 領 替我唱歌
歡樂 想 帶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案 篇19
……
師:自己輕聲讀讀課文第一小節,看看課文中向我們介紹的是一只怎樣的蟈蟈?
生:這是一只會唱歌的蟈蟈。
師:是啊,它唱得真好。
生:這是一只綠色的蟈蟈。
生:這是一只美麗的蟈蟈,這是一只可愛的蟈蟈。
師:瞧,王老師把這只蟈蟈帶來了,你聽——(蟈蟈的叫聲),這么美麗的蟈蟈,小男孩喜歡它嗎?你從哪里看出來?
生:我從“樂呵呵”“喜滋滋”可以看出來。
師:就請你“樂呵呵”地讀這句話。
師:小朋友,如果你有一只這樣可愛的蟈蟈,你舍得送給別人嗎?
。ㄉ杂苫卮穑
我們課文中這個小男孩,就把這樣一只綠色的蟈蟈喜滋滋地送給了鄰居家的盲婆婆。你覺得這個小男孩怎么樣?
生:他很善良,很有愛心。…… ……
師:多好的小男孩,我們把第一小節再認真讀讀,讀出小男孩那樣樂呵呵、喜滋滋的感情來。
。ㄖ笇Ю首x)
生:小男孩喜滋滋地給婆婆送蟈蟈時,會對婆婆說些什么呢?
(交流略,指導朗讀略)
……
評議:《語文課程標準》中,小學第一學段的語文閱讀要求中明確指出這樣幾點:1、要讓孩子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興趣;2、能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語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3、誦讀詩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是一首活潑明快的兒童詩,語言簡練優美,讀來朗朗上口,對于剛從一年級升入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內容并不難理解,但要讀好這首詩,讀出感情,并讀出詩歌的韻味,卻也并不容易。以第一小節的教學為例,說說我的看法。第一小節共兩句話,“樂呵呵地捉回了一只綠色的蟈蟈,喜滋滋地送給了鄰居家的盲婆婆。”王老師從“這是一只怎樣的蟈蟈”這一個問題入手,引領學生讀這小節,再通過多媒體出示蟈蟈的圖片和聲音,讓蟈蟈在學生留下“綠色、愛唱歌、美麗、可愛”的美好印象,讓孩子對這篇文章,對第一小節產生閱讀的期待和興趣,接著抓住“樂呵呵”、“喜滋滋”兩個詞語讓學生體會小男孩的高興心情,并由此引導學生讀書,讀出“樂呵呵”的感情,在這里,她還注意到指導學生讀詩時要讀出停頓、讀出節奏,才能讀出詩的韻味。通過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全班齊讀等不同的方式指導學生讀好書。在這堂課上,讀書是讀得很充分的,包括后面幾個小節的處理也是這樣,保證了讀書的時間。另外“你覺得這是個怎樣的男孩?”和“小男孩會對盲婆婆說些什么”這兩個問題的討論也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并培養學生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
如果我來上這篇課文,講第一小節,我有這樣幾個不同的想法:1、我將以“小男孩是怎樣把蟈蟈送給盲婆婆的?”這個問題作為引導學生深入讀第一小節的話題,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讀書,體會“樂呵呵”、“喜滋滋”的意思,把環節整合,可以顯得清晰一些。2、這是一個怎樣的小男孩放在這里問,學生雖然可以說一些,但感受不會很深,應該放到第二小節學完之后再讓學生交流,可能更適合。3、“樂呵呵”、“喜滋滋”是典型的“abb”型詞語,可以提醒學生注意積累運用,并進行遷移練習,扎實基礎知識的訓練和基本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