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美術《花地毯》教案(精選2篇)
小學一年級美術《花地毯》教案 篇1
教材簡析:
本課是引導學生用繪畫或剪貼的方法來設計一小塊地毯,然后再拼成一塊大地毯。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了解地毯的實用性和裝飾性。
2、 引導學生運用剪貼及繪畫方法來設計一塊小地毯。
3、 指導學生用許多“小地毯”拼成一張“大地毯”,從中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1、 能否創作出富有特色的圖案。
2、 能否積極參與討論、繪畫、拼貼、欣賞等活動。
3、 在拼貼“大地毯”的過程中,是否發揚合作精神,色彩搭配是否合理。
教學準備:
教師:實物投影儀、準備若干繪畫和剪貼的小地毯的范例及各種顏色的紙。
學生帶一塊泡沫拼圖地墊。準備舊掛歷紙、畫報紙、油畫棒、剪刀、水彩筆、膠水等。
教與學活動的過程:
活動一:
地墊拼圖游戲:由一個小組的同學一人拿一塊地墊,拼插起來,看拼成的大地墊的圖案是不是更美,更富有變化。
活動二:
出示一幅大地毯,然后把它拆成小塊,分發到各組,小組欣賞交流。
討論:“小地毯”圖案是怎樣組成的,“小地毯”都有用什么方法表現的?它美在哪里?
集體交流,再把發到手中的“小地毯”拼成大地毯,反復體會形式美。
活動三:
利用實物投影儀具體展示、分析設計“小地毯”的方法:剪貼、繪畫,懂得選擇不同的圖案和色彩來表現自己獨特的設計。
按設計方法不同學生自由組合,互相交流設計構思。學生運用間或繪畫的方法設計一塊“小地毯”。
活動四:
分組把做好的“小地毯”拼成“大地毯”,小組互評。
“地毯展銷會”展示所有的地毯。
收拾與整理:提醒學生收拾好學習用具。保持教室環境的整潔。
課后拓展:
讓學生嘗試用更多的舊材料,如布、線、繩、絨線等來設計制作“小地毯”。
教學評價:
1、 是否創作出富有特色的圖案。
2、 能否積極參與討論、繪畫、拼貼、欣賞等活動。
3、 貼“大地毯”的過程中,是否發揚合作精神,色彩搭配是否合理。
小學一年級美術《花地毯》教案 篇2
一、教材簡析
本課較傾向于“設計·應用”領域,根據低年級學生具體情況,要求學生嘗試不同工具,用身邊容易找到的各種材料,通過看看、說說、想想、畫畫、做做等方法,進行簡單組合和裝飾,體驗設計制作的樂趣。在這節課中我把班級分成若干小組的形式合作進行,同學們可運用彩紙等材料剪貼、繪制成方形色塊并拼擺在一起。讓他們在游戲中感受到重復美,對稱美;并能夠在輕松、自主、愉快的氛圍中學習。
二、教學目標
a:運用多個方塊自由組合基本形,認識基本形。
b:欣賞、感受、表現重復美,色彩美,體會生活美。
c:通過剪、貼、畫等技法裝飾美化基本形,具體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用舊畫報、掛歷紙、彩紙、顏料等設計制作一張花地毯。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是不斷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在看、玩、說的過程中感受美術學習的樂趣,體驗重復美、色彩美。
如何通過畫面感受重復美、色彩美是本課學習的難點。
四、教學準備和作業要求
課堂教學應準備一些方形餅干,各色tk板方塊若干;舊畫報、掛歷紙、彩紙、顏料等;各種圖案效果的地毯錄像約3分鐘。
作業要求是小組合作完成一幅花地毯;看看、說說畫面效果。
五、教學過程
1.課堂導入力求輕松,愉快。我采取游戲的形式揭開教學序幕:我把課前裁好的9塊顏色相同20×20(厘米)的tk板方塊,用雙面膠橫七豎八的很隨意地粘貼在黑板上,提出問題:同學們這樣擺放好看嗎?同學們肯定會大聲笑起來,這時候又提出問題:為什么不好看?誰來拼擺的好看些呢?請一位同學上臺來拼一個簡單的形狀(他也許拼出方形,金字塔形,菱形,梯形,多邊形甚至不規則形)。老師和同學一起聯系生活實際說說生活中物品的形狀,了解什么是基本形?這時候又提出問題:同學們能不能把這些形狀拼擺出來或自己創造一個新的形狀呢?要求學生用自己帶的紙方塊以小組游戲的形式排列組合成基本形,作業完成后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出來。感受基本形重復美。
這一環節主要是形成濃厚的探索學習的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認識各種基本形,初步感受重復美,為下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2.我在tk板拼擺成菱形效果的基礎上,有規律的翻動某些板塊,出現了色彩對比效果,詢問同學:畫面是否比原來更漂亮了?回答是肯定的,提出問題:這是為什么呢?鼓勵同學們大膽說說對重復、對比效果的感性認識。這時候播放一些運用2至3種顏色的方塊組成的對比效果的基本形畫面讓同學們欣賞。這里可以安排一個小環節:運用多媒體課件技巧,電腦中定格某一九宮格方形畫面,其中每個方塊都能移動,當鼠標點擊移動a色塊并移動到b色塊時,b色塊能馬上轉換到a色塊的位置上,從而產生和原來不一樣的畫面效果,提高同學們對畫面的理解和欣賞。并且讓他們上臺自己操作實踐一下,說說自己的想法,感受同一畫面表現的多樣性,增強學生對形和色彩的進一步認識。緊接著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桌上發到的9塊tk板(紅,黃,藍各3塊)進行形與色的重復對比排列練習。完成后把六個小組的作業展示在黑板上交流欣賞,讓同學們了解到這種豐富多彩的效果是怎樣產生的。
這一環節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既加深了形的組合認識,又感受到色彩對比組合后產生的美感,通過六個小組作業的組合展示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張美麗的花地毯。但是色彩效果是現成的,里面沒有自己制作的線條和花紋,同學們還沒有真正參與到花地毯的設計繪制中來,這時,提出本課的核心問題──自己設計一塊花地毯。
3.根據需要和可能我設計了不同材料制作的畫面,有彩紙剪貼的,有用水粉畫的以及用舊掛歷、舊畫報等不同材料制作的畫面,分發到每個小組讓他們看看,摸摸,說說老師的作業用的什么材料?畫面效果是怎樣表現出來的?同學們還想不想看看其他精彩的畫面,課件中播放欣賞材料加深理解。老師可以重點說說運用顏色表現的重復色塊和線條的畫面。并可以當場畫一張給同學們看看,老師是如何在規定形狀的彩紙上大膽輕松地表現的。讓學生進行大膽表現,學生完成后將作品集中展示在黑板上,小組間展開競賽評比活動,大家說說,評價一下,體驗成功愉悅感,強調團隊合作精神。
這一環節力求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進行討論,手工繪制以及運用各種不同類型的材料大膽表現。運用上學期學過的剪窗花、直線、曲線等知識表現畫面,能淺意識地運用對比,對稱、重復、均衡等概念完成制作。
4.通過觀看錄像聯系生活實際,體驗生活中地毯圖案的裝飾效果,還可以欣賞窗簾、桌布、床單、超市商品排列等的重復變化的色彩效果。讓同學們說說在生活中哪些地方還看到有色彩重復組成效果的畫面?
小節:整個教學過程主要分三個環節:認識基本形;形與色的組合;大膽表現紋樣三個方面,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循序漸進,師生互動,聯系生活。運用游戲、懸念、質疑等教學機智,在游戲中導入,在學習中深入,在實際生活中體會。教學中滲透淺顯的美術基礎知識,通過多媒體手段大容量的表現課堂教學內涵。我想這節課肯定是一節獲得各方好評的美術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