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括號的混合運算》教學設計(通用2篇)
《有括號的混合運算》教學設計 篇1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觀察主題圖,找出條件,提出問題。
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從圖中你們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二、新授
就學生提出的問題,出示例3 星期天,爸爸媽媽帶著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購買門票需要花多少錢?
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此問題。
同桌兩人說說自己是怎樣解答的。
匯報: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一張兒童票的價錢,是半價,所以用24÷2,前兩個24是爸爸和媽媽的兩張成人票的總價。兩張成人票加上一張兒童票就是他們購買門票需要多少錢。
(2)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和媽媽兩張成人票的總價,玲玲的兒童票用24÷2,再把三張門票的價錢加在一起就是總門票的價錢。
我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同一個問題,這兩個綜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點?
這兩個綜合算式都是沒有括號的,而且算式中有加減法也有乘除法。
這樣的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學生總結(jié)運算順序。
買3張成人票,付100元,應找回多少錢?
等等。
出示例4 上午冰雕區(qū)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潔員,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幾名保潔員?
小組討論,獨立完成。
小組內(nèi)互相說說你是怎樣解答的?
匯報。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幾名保潔員;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幾名保潔員,然后再用減法計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幾名保潔員。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幾名保潔員。
引導學生觀察兩個算是的不同點,以及運算順序的不同。
學生進行小結(jié)。
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小結(jié)進行板書。
三、鞏固練習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書上的后,可以變化條件,如“買2副手套”等等。)
教師在練習的過程中應抓住學生的關鍵語言進行知識的鞏固。
四、作業(yè)
p8—9/5—9
板書設計:
四則運算(二)
星期天,爸爸媽媽帶著玲玲去“冰雪 上午冰雕區(qū)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購買門票需要花多少錢?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潔員,下午要
(1)24+24+24÷2 (2)242+24÷2 比上午多派幾名保潔員?
=24+24+12 =48+12 (1)270÷30-180÷30 (2)(270-180)÷30
=48+12 =60(元) =9-6 =90÷30
=60(元) =3(名) =3(名)
運算順序: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有乘、 運算順序:算式里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
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面的。
課后小結(jié):
教學內(nèi)容:p6/例3 p10/例4(含有兩級運算或有括號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2.讓學生經(jīng)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學會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 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yǎng)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有括號的混合運算》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nèi)容:
有括號的混合運算P9——P10
教學目標:
1、了解括號產(chǎn)生的必要性,掌握含有小括號、中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能準確規(guī)范計算帶有括號的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感受數(shù)學符號的奇妙。
2、在交流、探究的基礎上,能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并能準確表達解決問題時的思考過程。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yǎng)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帶有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學過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1、說一說下列算式的運算順序,并計算。
36×4+28
65- 25+40
12×5÷6
172 - 42×3
24×3+32×5
引導學生明確:我們學過的加、減、乘、除法四種運算叫四則混合運算。
分別讓學生說一說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
2、導入:剛才,我們復習了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如果在算式里有括號,又按什么順序計算昵?這就是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
板書課題:有括號的混合運算。
二、探索發(fā)現(xiàn)
第一環(huán)節(jié) 教學例4
1、教師出示教材第9頁例4的算式:96÷12+4×2。
(1)觀察算式,讓學生說一說這個算式中包括幾種運算,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2)學生獨立進行計算。
指名板演: 96÷12+4×2
=8+8
=16
(3)引導學生思考:如果要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應該怎么辦?
教師適時介紹:可以利用小括號改變運算的順序。
啟發(fā)學生思考:只要在算式中加上一個小括號,就可以滿足要求,即: 96÷(12+4)×2
學生獨立進行計算。指名板演
96÷(12+4)×2
=96÷16×2
=6×2
=12
師:在這個算式中,小括號起什么作用?(改變運算的順序)
(4)介紹中括號的知識。
教師介紹中括號的寫法,及含有中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在含有括號的算式里,要按照從里到外的順序,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 括號里面的,最后算括號外面的。括號內(nèi)的運算,要按“先乘、除后加、減,同級 運算依次算”的順序進行。
(5)學習計算帶有中括號的算式。
出示算式:96÷[(12+4)×2]。
師:誰來說一說這個算式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先算小括號里的加法,再算中括號里的乘法,最后算括號外面的除法。)
學生獨立計算,匯報結(jié)果。指名板書
96÷[(12+4)×2]
=96÷[16×2]
=96÷32
=3
(6)對比中強化認識。
比較96÷12+4×2、96÷(12+4)×2和96÷[(12+4)×2]這三個算式,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通過比較,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這兩個算式中的數(shù)字和包含的運算都相同,但是運算的順序不同,導致計算結(jié)果也不相同。
教師強調(diào):同學們在計算時,一定要先弄明白算試的運算順序,再進行計算。
第二環(huán)節(jié) 教學例5
課件出示教材第10頁例5情境圖。
1、閱讀與理解。
師:說一說你從圖中獲得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小組討論交流得出:一共有30人要租船游玩,每艘小船20元,可以坐4人;每艘大船35元,可以坐6人。教師提出問題:怎樣租船最省錢?
2、分析與解答。
組織學生在小組內(nèi)思考與交流,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交流后進行反饋
(1)方案一:都租小船。
30÷4=7(只)……2(人) 7+1=8(只) 20×8=160(元)
需要租8只小船,共花160元。
(2)方案二:都租大船。
30÷6=5(只) 35×5=175(元)
需要租5只大船,共花175元。
師:在這兩種方案中,方案一更省錢。同學們想一想,方案一中的租船方案是否還能進行優(yōu)化更加省錢呢?
師生交流后明確:方案一中,全租小船,有一條船只坐了2人,沒坐滿。可以把這2人和另一條小船的4人都安排坐條大船,這樣更省錢。
(3)方案三:組合租船。
6條小船:20×6=120(元) 1條大船:35元
共花:120+35=155(元)
3、回顧與反思。
師:我們是怎么解決剛才這個問題的?
師生交流后明確:我們是先假設全部都租小船或大船,然后再進行調(diào)整,保
證每艘船都不留空位,還要考慮每艘船的租金。
本題中,因為每艘小船的個人平均租金是20÷4=5(元),而每艘大船的個人平均租金是35÷6≈6(元),所以盡量租小船,這樣會更省錢。
三、鞏固發(fā)散
1、先說一說下列各題的運算順序,再計算。
25×[(470- 320)÷15] [35+(62-15)]×32
2、指導學生完成教材第9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計算,教師巡視,個別輔導。完成后,集體訂正。
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每題的計算順序。
四、評價反饋
師:這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小括號、中括號有什么作用?在含有括號的算式里應按怎樣的順序進行計算?
師生交流后明確:小括號、中括號能改變運算的順序;在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的運算中,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最后算中括號外面的
板書設計:
有括號的混合運算
一個算式里,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再算中括號里面的,最后算中括號外面的。
租船
(1)方案一:都租小船。30÷4=7(只)……2(人) 7+1=8(只) 20×8=160(元)
(2)方案二:都租大船。30÷6=5(只) 35×5=175(元)
(3)方案三:組合租船。6條小船:20×6=120(元) 1條大船:35元
共花:120+35 =15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