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0的運算》教案(通用14篇)
《有關0的運算》教案 篇1
一、考試要求:
。1)導數概念及其幾何意義
、倭私鈱蹈拍畹膶嶋H背景
、 理解導數的幾何意義.
(2)導數的運算
① 能根據導數定義,求函數 的導數.
、 能利用下面給出的基本初等函數的導數公式和導數的四則運算法則求簡單函數的導數,能求簡單的復合函數(僅限于形如 的復合函數)的導數.
二、知識梳理:
1、如果當 時, 有極限,就說函數 在點 處可導,并把這個極限叫做 在點 處的導數(或變 化 率)。記作 或 ,即 。 的幾何意義是曲線 在點 處的切線;瞬時速度就是位移函數 對時間 的導數。
2、幾種常 見函數的導數
(1) (其中 為常數);(2) ( );(3) ;
。4) (5) (6) ;
3、可導函數的四則運算的求導法則
。1) ; (2) ; (3) ( );
。4) 的導數 (其中 );
三、基礎檢測:
1、設 是函數 的導函數,將 和 的圖象畫在同一個直角坐標系中,不可能正確的是 ( )
2、已知曲線 的一條切線的斜率為 ,則切點的橫坐標為 ( )
A.1 B.2 C.3 D.4
3、設函數 是R上以5為周期的可導偶函數,則曲線 在 處的切線的斜率為 ( ) A. B.0 C. D.5
4、已知對任意實數 ,有 ,且 時, ,則 時( ) A. B.
C. D.
5、若 ,則下列命題正確的是( )
A. B. C. D.
6、點 是曲線 上任意一點,則 到直線 的距離的最小值是 ;
7、若函數 的圖像與直線 只有一個公共點,則實數 的取值范圍是
8、若點 在曲線 上移動,則過 點的切線的傾斜角取值范圍是
9、設函數 (1)證明: 的導數 ;
。2)若對所有 都有 ,求 的取值范圍。
10、已知 在區間[0,1 ]上是增函數,在區間 上是減函數,又 (Ⅰ)求 的解析式;
(Ⅱ)若在區間 (m>0)上恒有 ≤x成立,求m的取值范圍.
《有關0的運算》教案 篇2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冬天你最喜歡什么運動?(生:滑雪、打雪仗……)這是濟南新開業的滑雪場(課件出示滑雪場圖片)。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有關滑雪場的情況。
二、結合情境,探究新知
。ㄒ唬┌l現、總結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1.出示信息:滑雪場開業第一天上午有230人,中午有70人離去,又有150人到來。
師:根據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生:下午有多少人?
學生列式解答并指名板演:
、230-70=160(人);
160+150=310(人)。
②230-70+150=310(人)。
匯報交流:請列分步算式和綜合算式的學生分別說說解答思路。
引導學生分析比較:兩者思路是相同的,只是第二位同學列出了一道加減混合的綜合算式,這樣寫比較簡單。
師:由于數目越來越大,直接寫出最后得數容易出錯,如果我們把第一步的計算結果記錄下來就不容易算錯了。
。ń虒W脫式書寫格式,略)
2.出示信息:開業前三天共接待900人,照這樣計算,5天預計接待多少人?
師:你能根據信息列出綜合算式并脫式計算嗎?
指名板演:900÷35
=3005
=1500(人)
師:請你給大家說說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為什么這樣算。
生:我先算900÷3,再用它們的商乘5,因為必須先求出平均每天接待的人數才能算出5天的人數。
師:也就是說,這道乘除混合的算式你是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做的。誰能說出15-8+11和403÷60的運算順序?
生答略。
3.總結運算順序。
師:觀察這幾道算式,你有什么發現?
生 :我發現第1、3題中只有加、減法,第2、4題中只有乘除法。
生 :我發現它們都是從左往右計算的。
師:在一道算式中,只有加減或者只有乘除,一般情況下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做
《有關0的運算》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熟悉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能根據四則運算的意義,選擇合適的運算解決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用畫圖、語言敘述等方式表征數學問題的過程,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和策略,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ㄈ┣楦袘B度和價值觀。
1、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建立與運算意義之間的聯系,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本課教學目標是在學生已學習100以內的加減法和2~6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定位的,讓學生在畫一畫、說一說、比一比等活動中,學會用畫圖、語言敘述等方式表征數學問題的方法,感受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過程,建立與運算意義之間的聯系,并能夠運用加法、減法和乘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根據四則運算的意義解決問題。
2、教學難點:用畫圖、語言敘述等方式表征數學問題。
三、教學準備。
課件等。
四、教學過程。
(一)動手操作,鋪墊導入。
1、動手操作。
用小棒擺一擺下面算式表示的意思,并說一說。
2、揭示課題。
(1)復習乘法和加法的意義。
。2)引出課題并板書。
復習導入,通過動手擺小棒,了解學生對乘法和加法算式的含義的理解與掌握情況,激活學生已有的認知經驗,為用運算的意義解決問題奠定基礎。
。ǘ┙涣骼斫,探究新知。
1、提出問題,理解題意。
。1)課件出示例7:
比較這兩道題,選擇合適的方法解答。
①有4排桌子,每排5張,一共有多少張?
、谟2排桌子,一排5張,另一排4張,一共有多少張?
(2)審題交流下列問題:
、倌阒懒耸裁?
兩題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張桌子
、谶@兩道題的條件和問題分別是什么?
第①題的條件是有4排桌子,每排5張,問題是一共有多少張桌子;第②題的條件是有2排桌子,一排5張,另一排4張,問題是一共有多少張桌子。
、郾容^這兩道題有什么相同點,又有什么不同點?
相同點: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張桌子,條件中都有4和5;不同點:第①題有4排桌子,第②題有5排桌子,兩題條件中4和5表示的意義不同。
引導學生仔細讀題,關注題目中的數量關系,明確題目條件和問題,為后繼理解題意、分析數量關系作好鋪墊。
2、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嘗試解題,教師指導。
(2)匯報交流,教師板書。
、54=20(張)
、5+2=7(張)
(3)多種表征,溝通聯系。
①用多種方式表征數量關系。
a、這兩道題都有4和5,為什么解答方法不一樣?(條件中4和5表示的意義不同)
b、你能用擺學具或畫圖等方法說明自己的想法嗎?
②交流展示,溝通直觀圖與實際問題及運算意義之間的聯系。
。4)用語言表征數量關系,明確運算的意義。
結合圖說說兩道題中4和5分別表示什么?4和5之間分別有著怎樣的關系?
第①小題中4表示排數,5表示每排桌子的張數,要求的是4個5相加的和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第②小題中,4表示第一排有4張桌子,5表示第二排有5張桌子,要求的是4和5合起來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計算。
小結:這兩道題雖然都是求一共有多少張桌子,但題目給的條件中4和5表示的意義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同。
3、檢驗結果,梳理強化。
。1) 回顧反思:這兩道題的解答正確嗎?
。2)討論檢驗的內容和步驟。
、傧葯z查什么?再檢查什么?為什么?
、诎磿系膬热莺筒襟E進行檢驗。
本環節設計遵循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檢驗結果的思路,結合教材中知道了什么?怎樣解答解答正確嗎?三個環節展開教學,使學生在提出問題后自主探究方法,學會用多種方式表征數量關系,根據四則運算的意義選擇合適的運算解決問題,并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說明選擇不同運算的道理。通過反思回顧,明確檢驗的內容和步驟,進一步深化理解數字相同,但條件表述的意義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不同,滲透思考問題的基本方法。
。ㄈ╈柟踢\用,深化理解。
1、基本練習。
第64頁練十四的第1題和第2題。
。1)二年級舉行攝影展,如果每個班要要選出5張照片,6個班一共要選多少張照片?
(2)小明和伙伴們租了兩條船,一條坐了4人,另一條坐了6人。一共有多少人?
以上兩題讓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講評時讓學生說說這么做的理由。
2、變式練習。
(1)教材第64頁練習十四的第4題。
學生自主練習,靈活運用加、減、乘法的意義解決實際問題。
。2)教材第65頁練習十四的第8題。
漢字木筆畫是4畫。
、贊h字森的筆畫是幾畫?你是怎樣知道的?
②詞語森林的筆畫一共是幾畫?你是怎樣知道的?
學生獨立完成,建立數筆畫問題與乘法意義的聯系。
3.綜合練習。
教材第65頁練習十四的第11題。
引導學生正確審題,找出隱含信息,再獨立思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答。
通過層層遞進的練習,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靈活運用四則運算的意義,選擇合適的運算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審題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感受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的過程,建立與運算意義之間的聯系,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ㄋ模┱n堂總結,拓展延伸。
這節課我們運用數學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問題,想一想,我們是按什么步驟解決問題的?解決問題時需要注意什么?你有什么好方法?
通過歸納總結,讓學生重溫回顧本課內容,同時對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進行歸納,讓學生在反思學習的過程中享受成功的快樂。
《有關0的運算》教案 篇4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6的例2以及例3(部分)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究、交流等學習活動,使學生理解“先乘除,后加減”,引導學生發現并總結出同級運算和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正確進行運算。
2、培養學生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引導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發現并總結概括出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先乘除,后加減”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老師:冬天,同學們最喜歡什么運動?
學生:滑雪、堆雪人、打雪仗......
這里是新開業的滑雪場。(出示大屏幕)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有關滑雪場的情況。
二、結合情境,探究新知
。ㄒ唬┌l現、總結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1、出示信息:滑雪場開業第一天上午有230人,中午有70人離去,又有150人
到來。
老師:根據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下午有多少人?
(學生列式解答并指名板演)
230-70=160人 160+150=310人 230-70+150=310人
匯報交流:請列分步算式和綜合算式的學生分別說說解答思路。
引導學生分析比較:兩者思路是相同的,只是第三位同學列出了一道加減混合的綜合算式,這樣寫比較簡單。
老師:由于數目越來越大,直接寫出最后得數容易出錯,如果我們把第一步的計算結果記錄下來就不容易算錯了。(教學脫式書寫格式)
2、出示信息:開業前三天共接待900人,照這樣計算,5天預計接待多少人?
老師:同學們能根據信息列出綜合算式并脫式計算嗎?
(指名學生板演)90¸3´5
=30´5
=150(人)
老師:指名學生給大家說說應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為什么?
學生:我先用900¸3,再用它們的商¸5,因為必須先求出平均每天接待的人數才能算出5天的人數。
老師:也就是說,這道乘除混合的算式你是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的。
誰能說出15-8+11和40´3¸60的運算順序?
3、總結運算順序
老師:觀察這幾道算式,你們有什么發現?
學生:發現第1、3題中只有加減法,第2、4題中只有乘除法。它們都是從左到右計算的。
老師:在一道算式中,只有加減或者只有乘除,一般情況下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做題。
。ǘ├斫、總結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1、出示信息:
剛才有同學說想知道滑雪場的門票是多少錢,前兩天我有兩個朋友也去了滑雪場,知道成人票一張60元,付給售票員200元買兩張,應找回多少錢?
(學生列算式,指名板演)
200-60¸2
=200-120
=80(元)
老師:前幾道題都是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的,為什么這道題先算后面的乘法呢?
學生:要想求出找回多少錢,必須在總錢里去掉兩張票的價錢,而不是減去一張票的價錢,所以要先算后面的乘法。
3、出示信息:現在已經放假了,聽說滑雪場對兒童還有優惠活動:成人票60元,兒童票半價。如果你和媽媽一起去,一共花多少錢?請列式解答。
。1) 60¸2+60 (2)60+60¸2
=30+60 =60+30
=90(元) =90(元)
同學1匯報思路:我是先算出兒童票多少錢,再加上成人票60元,求出一共花了多少錢,所以我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同學二匯報思路:我跟她的想法一樣,只是把60 放到了前面,因為在加法中兩個加數可以交換位置,但還是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三、總結規律:
老師:根據同學們的匯報和總結:我們知道在一道算術中,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一般情況下先算乘除,再算加減。
反饋練習,鞏固提高
直接說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7¸3´7 54¸6´9 45+8-23
28+20´8 203-135¸9 35+24+12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混合運算(板書課題),重點研究了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你有什么收獲和體會?
《有關0的運算》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會計算小數連乘、乘加、乘減類型運算順序
2讓學生認識到小數的四則運算順序和整數一樣
3讓學生通過整數四則運算到小數四則運算的學習,培養其知識的遷移學習、應用能力
重難點
連乘、乘加、乘減題型中小數四則運算順序
教學用具
電子幻燈PPT
教學過程
教學方法和手段
引入
我們已經學過了整數的四則運算,也就是關于整數的加、減、乘、除,下面大家判斷屏幕上每一小題的運算順序(板書)
。1)連乘:103×8×9從左往右的依次計算
。2)乘加:103+8×9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乘減:103-8×9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通過復習整數的四則運算順序
概念分析
同整數相同,連乘按照從左往右順序依次計算;乘加,先算乘法,再算加法;乘減,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例題講解
一、新授
出示P11頁“鋪瓷磚”,讓學生齊讀題目,了解題意(a)問題是什么?100塊夠嗎?
實際上是問→100塊夠鋪這么大的面積嗎?(b)計算面積(c)面積公式(板書)
二、學生列式計算
。1)提示:先算一塊瓷磚面積,再算100塊瓷磚面積連乘:0.9×0.9×100
。2)110塊夠嗎?
A0.9×0.9×110,再和85平方米比較
B0.81×10+81乘加
課堂練習
P11做一做P14第7題
做一做
【乘加】【乘減】
72×0.81+10.47.06×2.4-5.7
=58.32+10.4=58.32+10.4
=68.72=606.528
小結與作業
課堂小結
。1)連乘:從左往右的依次計算
(2)乘加: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乘減:先算乘法,再算減法
本課作業
一課3練
課后追記
《有關0的運算》教案 篇6
教學內容:
P58、59
教學目標:
1、能用綜合算式解答兩步計算題。
2、根據文字計算題,選擇正確的算式。
3、結合樹狀算圖,用逆推的思想探索文字計算題的結構。
4、運用樹狀算圖,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教學重點:分析數量關系時,采用樹狀算圖來展示逆推的思考過程,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從文字題的問題出發,用逆推的思想分析文字題的結構,提高分析綜合的思維能力。
課前準備:口答一步計算文字題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自主探究
。1)出示例題:90乘90加上90,結果是多少?(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題意)(可以先討論找到等量關系)
。2)反饋:先想什么?再想什么?數量關系是什么?
。ò鍟90?和=積或積+ 90=和)
(3)問:積怎么求,和怎么求?根據題意你能畫出樹狀算圖,列出綜合算式并計算出結果嗎??(集體練習)
匯報出示:90×(90+90) 90×90+90
=90×180 =8100+90
=16200 =8190
(4)比較這兩題有什么不同?
2、小結,揭示課題
3、試一試:(口答)
。1)650減去34乘15的積,差是多少?
(2)320減去68的差除以4,是多少?
二、繼續探索
1、出示:先比較下面兩題的區別,再畫樹狀算圖。
、23除1058的商減去46,差是多少?
、23除1058減去46的差,商是多少?
(1)問:這兩題要注意哪個字?這兩題有什么相同點與不同點?(討論)
(2)在練習紙上可以先畫出樹狀算圖,再列綜合式(不計算)。(集體練習)
2、匯報出示:
1058÷46-23 (1058–46 )÷23
問:第二題為什么加括號?
3、小結:今天我們一起討論了兩步計算文字題的計算方法,在解答兩步計算文字題時,可以從問題出發分析數量關系,通過逆推的方法用樹狀圖表示出計算順序,然后列出綜合式,最后還要再檢查,先將所列的算式用數學的語言讀一讀,與原題比較一下,計算順序是否一致。
三、課內練習
1、選擇題
(1) 400除以23減去15的差,商是多少?算式是( B )
A、400÷25-15 B、400÷(25-15) C、(25-15)÷400
(2) 40個25的和比45乘8的積大多少?算式是( A )
A、40×25-45×8 B、(40+25)-45×8 C、45×8-40×25
問:為什么這樣選?
2、(1)說出下列各題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60÷(20-2)×5
360÷(20-2×5)
360÷20-2×5
(2)找朋友,他們的朋友分別是誰?用線連一連。(書P59)
360÷(20-2)×5 360除以20的商減去2乘5的積,差是多少?
360÷(20-2×5) 360除以20減去2的差,所得的商再乘5,積是多少?
360÷20-2×5 20減去2乘5的積所得的差除360,商是多少?
。3)集體練習,反饋。
3、只列式不計算。(練習紙)
(1)72與16的和,除128與40的差,結果是多少?
。2)203減去650除以25的商,所得的差乘5,積是多少?
4、拓展題:(練習紙)
一個數與16的積減去34,所得的差除以15,商是18,求這個數。
四、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在解答文字題的時候,我們可以從問題出發想最后一步要求的是什么,并且注意題目中的關鍵字,如“除”、“去除”、“被…除”等,還可以借助數狀算圖進行計算。
五、課后作業:用下面的卡片編題,并列式計算。
2個50相加的和2個10相乘的積除100
除以商是多少?
討論:比一比,哪一組編得多。
板書設計:三步計算式題
90×和=積積+90=和
90×(90+90) 90×90+90
=90×180 =8100+90
=16200 =8190
《有關0的運算》教案 篇7
教學設計思路:
根據課堂教學設計的基本原理,并結合《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制定了“四則運算”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方案。按照“復習舊知識——導入新知識——學習新知識——鞏固新知識——布置作業”五個環節來設計課堂的。在導入中給學生留下問題情境,再帶領學生繼續學習四則運算的第二條定律。通過講解例題和例題拓展學生自己找出運算定律: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接著學生練習、鞏固今天的學習內容,知道如何將分步運算寫成綜合式子,并且按運算定律計算結果。
1、學習任務分析
“四則運算”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一章的內容。本節課內容通過爸爸媽媽帶玲玲去“冰天雪地”游玩買門票這一具體生活實例,引發出有關四則運算的運算法則的數學問題。在活動中讓學生了解這一知識的生成過程,提高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混合運算賦予了生活中的現實意義,從而達到在感悟、理解的基礎上嘗試概括總結,掌握運用。
(1)教學重點
學生理解掌握在沒有括號的情況下,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2)教學難點
學生理解歸納:“先算乘、除”,“后算加、減”的運算規律。
2、學習者分析
學習者是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歸納總結的能力。上節課已經學習了四則運算的第一條定律: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這節課需要學生自己總結出運算定律: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
法。這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在沒有括號的情況下,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的算式的運算順序及格式。通過對運算順序的了解,結合本節課內容,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以及基本的運算能力和技巧。
。2)過程與方法:會把分步算式寫成綜合算式,學生理解和自主探討歸納正確的運算步驟和規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和對科學的熱愛,能夠在生活中感受到數學的樂趣,能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
4、教學準備
多媒體、網絡
5、板書設計
四則運算(二)
老師講解例題時的重點數學信息和運算步驟,練習題的講解時會有運算步驟。
6、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四則運算的第一條運算法則,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該怎么計算?(從左到右,多媒體出示運算規律。) 那我們來說說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答案老師已經給出,但是你們必須告訴老師怎么計算才能得到正確地答案呢?多媒體將題目展示出來。
27+60-30=57 8×6÷24=2 12﹢30×2=72
師講解,著重分析12+30×2。這題我們該按什么順序計算呢?同學們比較我們昨天學習的內容,這個綜合式子有什么不一樣,它有幾類運算?(兩類,加法和乘法)那我們能按照昨天學習的從左到右計算的方法來計算嗎?我們試一試好嗎?
老師帶領學生計算得出84,和正確答案不符。
為什么我們這樣計算沒有得到72呢?是我們哪里出了問題呢?難道還有另外的運算法則嗎?那我們今天就繼續來學習四則運算,看看能不能找到解決方法,好不好?
設計意圖:有計劃地安排練習,復習上節課的內容,進一步達到熟練計算,為后面學習打下較好的基礎,同時也留下了疑問,為新課的學習埋下伏筆,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新課教學】
① 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的運算定律學習
多媒體展示“買門票”情境圖和例3:星期天,爸爸媽媽帶著玲玲去“冰天雪地”游玩,購門票需要花多少錢?(成人票:24元,兒童票:半價) 師:從圖中你獲得了什么信息?
師:“半價”是什么意思?
。ɡ斫狻鞍雰r”指的是兒童票的價格是成人票的價格的一半)
分步列式
師:購門票需要多少錢?你能列分步算式進行解答嗎?(學生上臺寫答案) 方法一: 24×2=48(元) 24÷2=12(元) 48+12=60(元)
方法二: 24+24=48(元) 24÷2=12(元) 48+12=60(元)
師:說說這樣列式,每一步是什么意思?學生回答每一步的意思。
綜合列式
師:同學們能根據分步算式列出綜合算式嗎?(學生回答,老師多媒體展示) 算式一: 24×2+24÷2
算式二: 24+24+24÷2
師:這兩道算式和上節課的算式有什么不同?該怎樣計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是什么意思?請在小組里交流一下,說給同學聽聽。(老師指名回答)
24×2+24÷2
=48+12
=60(元)
(引導學生理解:先算:爸爸媽媽兩個大人,所以買兩張成人票,就是24×2=48,同時算:玲玲是兒童,買兒童票,就是24÷2=12,最后求總門票,就
是48+12=60)
師:那方法二又是怎么計算呢?老師想算一遍讓大家看看有沒有算對,大家要注意老師的運算順序啊。
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老師是按什么順序計算的?引導學生理解:先算玲玲的票價24÷2=12,再算三個人的總價24+24+12=60,也得到了60正確答案,那老師的運算方法正確嗎?)
師:比較我們上節課的綜合式子,看看我們這兩個綜合式子有什么不一樣,它有哪些運算呢?說說每道算式是按怎樣的順序算的?
。ㄒ龑W生說出:先算乘除,再算加減,并多媒體展示運算定律)
、 例3拓展題學習
多媒體展示“買門票”情境圖和拓展題:買3張成人票,付100元,應找回多少錢?
師:請同學們在本子上列出綜合算式并計算。
算式和計算過程
100-24×3
=100-72
=28(元)
答:應找回28元。
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每一步表示什么意思?
(引導學生運用運算定律,并結合實際理解意義)
、 師: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請同學在小組里提出問題并解答。
【鞏固練習】
、 做一做
完成教科書P7“做一做”第1題。
要求:先說出每一道題的運算順序,再比較運算順序是否一樣。
、 根據分步算式列出綜合算式
25×2=50 62-50=12
32÷8=456+4=60
15×3=45 30÷6=5 45-5=40
⑶ 判斷并改錯
22+18÷232-10×256÷8+7×3
=40÷2 =22×2 =7+7×3
=20 =44 =14×3
=42
要求:獨立完成,并小組評講。
設計意圖:讓學生獨立思考、辨析,完成練習,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歸納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還有新的想法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己歸納出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既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作業布置】
、偻瓿烧n堂作業本P2
、谕瓿蓵螾8練習一:5、6、7、8、9、10題
7、資源及媒體的應用
教師根據教學設計方案的要求事先制作好上訴內容的課件,以供教學之用,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做好準備,也能有條理地板書學習內容,便于學生接受。
8、教學設計后記
本內容的設計遵循了小學《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并結合教材,運用多媒體,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恰當地提出討論的問題,創設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合作學習的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和歸納知識。這樣,既發揮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又有效地促進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有關0的運算》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掌握四則運算的五大定律和兩個性質。
2.掌握積、商的變化規律。
3.能運用這些定律、性質和規律進行簡便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運用定律、性質和規律進行簡算。
教學難點
如何靈活運用。
教具與學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判斷牌、選擇牌。
教學過程設計
(一)揭示課題
提問: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在學習整數四則運算時,已經學過了哪些運算定律?哪些運算性質?(指名回答)
(板書)
加法交換律 減法的性質
結合律
乘法交換律 除法的性質
結合律
分配律
很好,今天我們就來復習這些定律和性質及其應用。(板書:四則運算的定律和性質復習)
(二)復習五大定律
1.提問:這些定律用字母怎樣表示?用語言怎么敘述?(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字母公式。)
2.判斷下面應用運算定律的過程有沒有錯誤,沒錯舉,有錯舉,并指出錯誤所在,改正過來。
投影出示:
(1)(43+25)4=434254
(2)(700+1)68=70068+68
(3)153(220+57)=153220+57
(4)45+(54+55)=54+(45+55)
(5)638+378=(63+37)(8+8)
3.小結:我們運用這些定律時要注意正確。
(三)復習兩大性質
1.提問:我們還學習了哪些運算性質?你能把它們用字母表示出來嗎?說說它們表示的意思。(學生邊說老師邊板書。)
減法運算性質:a-(b+c)=a-b-c
除法運算性質:(a+b)c=ac+bc(c0)
強調除法性質中的a,b都要能被c整除,且除數c不能是0。
2.做一做:在等號后面的橫線上填數,○里填運算符號。
(1)157-(27+68)=157-27○_________
(2)3214-537-463=3214-(537○463)
(3)(945+63)9=945________○63
(4)156102=156(100○_______)
指名一人做膠片,其他同學做印好的練習片子,然后投影說結果,并說明根據什么性質。
(四)積、商的變化規律
1.提問:我們在學習多位數乘、除法時,還學過積、商的哪些變化規律?誰還記得?
(1)投影:在乘法里,如果一個因數擴大10倍,另一個因數不變,那么積就________倍;如果一個因數縮小100倍,另一個因數不變,那么積就________倍;或者,一個因數擴大10倍,另一個因數縮小10倍,積________。
想一想:這是什么道理?(是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具體體現。)
投影說明:
(a10)b=a10b=ab10=(ab)10
(a100)b=a100b=ab100=(ab)100
(a10)(b10)=a10b10
=ab1010=(ab)1=ab
(2)投影回答:在除法里,被除數和除數___________擴大(或縮小)___________的倍數,_______________。
問:你能聯系乘、除法的關系和乘法運算定律來說明其中的道理嗎?(根據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關系,這也是乘法運算定律的具體體現。)
說明:整數四則運算的定律和性質,對小數四則運算同樣適用。(只有除法的性質略有變化,a,b都要能被c除盡。)
2.練習。
口答:
(1)一個因數擴大100倍,另一個因數擴大10倍,原來的積就____________倍。
(2)把除數擴大100倍,要使商不變,被除數應該____________倍。
(3)在下面的橫線上填上適當的數,○里填運算符號。
、3.6+0.85+6.4+0.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4.53-1.64-0.36=_____○(______○0.36)
、7.85.3+7.84.7=______○(_____○_____)
、4.20.7+2.80.7=(______○______)○______
(五)課堂總結
我們掌握四則運算的五大定律和兩個性質主要是為了應用,使計算簡便,而且要靈活運用。
(六)課堂練習
1.選擇題:(投影出示,學生舉選擇牌。)
(1)被減數不變,減數增加5,得到的差 [ ]。
、僭黾5
②減少5
③不變
(2)對于2548,小明想了以下幾種計算方法,分別應用了( )知識。
2548=25(40+8)=2540+258=1000+200=1200
應用了( )知識。
2548=25(68)=6(258)=6200=1200
應用了( )知識。
2548=25(50-2)=2550-252=1250-50=1200
應用了( )知識。
2548=(254)(484)=10012=1200
應用了( )知識。
、俜e的變化規律 ②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鄢朔ńY合律 ④乘法分配律
、莩朔ń粨Q律
追問:哪種最簡便?
2.簡算,在片子上完成,指名兩個同學用膠片做。
、 1.252.5645
=1.252.5(88)5
=(1.258)(2.585)
=10100=1000
、 5.80.7+0.420.07+407
。587+427+407
=(58+42+40)7=1407=20
集體在投影上訂正。
(七)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上得很好。在今后的學習和實踐中要注意應用我們所學過的定律和性質,使計算簡便,提高效率。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四則運算的定律和性質是學生進行簡便運算的依據。靈活地運用四則運算的定律和性質,不但能提高計算的速度,還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所以在復習中,注重學生對四則運算定律和性質的理解、記憶,再加以靈活運用,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目的,這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復習中首先要讓學生搞清所學過的運算定律和性質有哪些,分別用字母怎么表示,語言怎么敘述,達到全面鞏固理解的目的。其間,分別插入適當判斷、填空練習,以幫助學生理解及靈活運用。另外,利用積、商的變化規律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使學生在觀察推導中理解積、商的變化規律實際上就是乘法運算定律的具體體現,同時,也為簡便計算打開多種途徑。然后,在學生全面掌握的基礎上出現一組選擇題,綜合地培養學生運用定律和性質的能力,反饋面也擴展到全班,便于了解多數學生的情況。最后出示兩道簡算題,讓每個學生動手動腦,以考查學生是否掌握了四則運算的定律,是否能靈活地運用。
《有關0的運算》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復習加、減、乘、除四則運算。
2.認識福娃,知道各個福娃所表示的意義。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
3.了解奧運知識。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培養學生認真計算及時檢查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糾錯與評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多媒體演示插圖)
說一說這是什么?生:這是福娃。
你知道福娃嗎?這是20__年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在申報主辦國的時候,有幾個國家參加,最后我國取得了申辦權,說明中國強大,才有能力去申辦。這五個娃娃的名字連在一起讀,組成了一句話:北京歡迎您。你們想不想了解這五個福娃名字的來歷嗎?有誰知道?相互交流。下面我們再來看看媒體的介紹。你想了解更多的奧運知識嗎?現在讓我們開動腦子尋找答案。
二、中心階段
師:出示2630-867+133
問:誰來說一說它的計算順序?用線劃出
生:回答后用遞等式計算。
小結:象這樣的題,我們要注意不要被數干擾。剛才這題的答案就是第一屆奧運會舉辦的年份。做了下面的題目,把答案填在書上第2頁,還會知道一些奧運知識。
師:繼續出示581-3118 (158+125)2 196(712-698)
師:請學生動筆計算,計算出來的結果就是答案了。
巡視,鼓勵表揚做得又快又對的學生。請學生匯報答案。并讀一讀這些知識。
三、分層練習
口算:
1230 20050 245
245245 189+897-189
12030 2000500 254
254254 120-1203
筆算:
472208-73549+7 3008-(69+36018)
12248 774411
總結:計算前要認真審題,看清運算符號,確定運算順序。數字不能抄錯,一定要驗算和檢查。
《有關0的運算》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掌握沒有括號的加、減混合或乘、除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能在問題情境中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歸納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的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學關鍵:
通過實例引導學生概括出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的算式的運算順序,把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口算
25+75 124 16+4+23 2542
35+25 60-24 18+22 100-25-10
回憶我們以前學習的運算順序,說說你知道些什么?
設計意圖:溫故而知新,讓學生通過復習,回憶以前學習的運算順序都是從左往右進行計算的規則,為本節課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情境導入
用多媒體展示主題圖,說說圖中描繪的是哪兒?人們都在做什么?
根據圖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怎么解決?
設計意圖:四則混合運算應該是用來記錄情境問題的步驟或解題計劃的,是情境問題的另一種表述,四則混合運算式題是數字化的情境問題,所以從情境圖入手是再合適不過了。
三、學習從左往右的運算順序。
只有加、減法的運算順序學習
多媒體展示滑冰場情境圖和例1:滑冰場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又有85人到來,F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師:這道題的已知條件是什么?每個條件是什么意思?
(學生思考并交流的同時,多媒體課件展示已知條件及其意義)
師:求現在有多少人在滑冰?,該怎樣列式計算?
。▽W生列式計算并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解題方法)
全班交流
方法1:分步列式
72-44=28(人)
28+85=113(人)
方法2:列綜合算式
72-44+85
師:誰能說說,在這個綜合算式中,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ǜ鶕䦟W生的回答交流,展示計算過程)
2.做一做:說說各題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100+30-16
38+65-45
120-80+72
師:上面各題算式的運算順序有什么特點?
。▽W生討論,小結得出: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法、減法運算,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設計意圖:從現實的問題情境中抽象概括出運算定律,便于學生理解和應用,便于學生依托已有的知識經驗,分析比較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3.只有乘、除法的運算順序學習
多媒體展示冰天雪地情境圖和例2: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
師:照這樣計算表示什么?
師:想想,怎樣列出算式?在小組中說說你的算式的解題思路?
(學生列式計算并在小組中交流各自的解題思路)
全班交流
98736 63987
(根據學生的交流展示兩種解題思路的算式,并以多媒體展示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兩道算式的解題思路)
師:說說綜合算式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設計意圖:注意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這對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4.做一做:一箱12瓶橙汁48元,芳芳要買3瓶,需要付多少錢?
。▽W生獨立完成。如果開始只能列出分步算式,就依據分步算式列出綜合算式, 并引導學生今后盡量采用綜合算式;如果有人列出綜合算式,就讓學生說說運算順序并注意遞等式計算的格式。)
師:這幾道題的運算順序有什么特點?
。▽W生討論,小結得出:在沒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法、除法運算,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設計意圖:教學中選擇解決實際問題,是為了避免將四則混合運算題視為單純的計算問題,產生數學與日常生活無關的錯覺,造成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找不到使用四則混合運算幫助解題的例子。
四、鞏固練習
根據下面的分步算式,把它們改寫成綜合算式。
150+33=183 183-75=108
274-52=222 222+63=285
20xx=50 503=150
282=56 567=8
判斷并改錯。
155-34+46 240403
=150-80 =240120
=75 =2
設計意圖:讓學生獨立思考、辨析,完成練習,加強分步算式和綜合算式之間的聯系,要求學生說明原因。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養成認真完成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總結思維。
師:歸納一下,今天所學的算式有什么特點?它們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
。ㄔ跊]有括號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時,都要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
師:對于今天的學習,你們感覺如何?
《有關0的運算》教案 篇11
一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實際問題中讓學生感受運算順序規定的必要性,進一步掌握加減混合或乘除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2、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 教學重點:感受運算順序的必要性,準確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2. 教學難點: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三、設計理念:本節課從學生非常感興趣的生活問題入手,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解決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成功的快樂,快速高效的掌握知識。
四、課件設計意圖:例題一道,習題10道。
五、教學過程
。ㄒ )復習舊知(課件展示)
1.口算 : 245= 324= 8+27= 9003=
604= 72-44= 453 = 85+28=
2.解答題 : 用小棒擺8個六邊形,共需要多少根小棒?
。ǘ 導入新課,新知學習
。ㄕn件出示)例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
1、 觀察主題圖,根據條件提出問題。
2、 小組交流。根據圖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樣解決?(引導學生理解照這樣計算的意思)
3、 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系,運用知識遷移類推,學會知識。
4、 學生匯報。引導學生列綜合算式并說一說每一步表示的意義。
5、 教師用線段圖引導學生用兩種方法解決問題。
6、 教給方法:我們可以用畫線段圖、簡圖等方法來幫助我們理清解題思路,保證準確的解決問題。
小結:如果在一道算式中沒有括號,只有加、減法或者乘、除法,都要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計算。在解決問題時,可以用畫線段圖、簡圖等方法來幫助我們理清解題思路
。ㄈ 鞏固練習(課件展示)
基礎練習
1、直接寫出計算結果。
37+12-20 2467 90-52+28
624 3285 48-13+5
2、劃出下面題目的計算順序并計算任意兩題。
192+8+157 453054 290-68+951
6005090 143-45-57
24530 43478 240204
3、啄木鳥醫生(判斷并改正)
850252 345-164+36
=95050 =345-200
=19 =145
4、 課本P 5做一做1、圖書館里有故事書98本,今天借出46本,還回25本,F在圖書館里有故事書多少本?
提高練習(課件展示)
1、先計算,再列出綜合算式。
24012= 236+70= 237+263=
12514= 175025= 2536=
20+1750= 943-306= 900-500=
2、列綜合式計算
。1)4除900的商減224,差是多少?
(2)504加140除以28的商,和是多少?
(3)比一個數的3倍少12是60,這個數是多少?
3、課本P8 練習一 4、
4、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并列式計算。
小張有8張10元的。小王有18張2元的。 ?
(四)拓展練習(課件展示)
1、用兩種方法解決下面的問題:(只要求列式不計算)
。1) 過年了,小蘭用壓歲錢為自己的小圖書館購買了一批課外書。小圖書館有2個書柜,每個書柜有6層,每層放了15本書,F在小蘭的圖書館里有多少本書?
2、一件兒童上衣48元,一條長褲比上衣便宜9元,一條裙子又比長褲貴5元。這條裙子多少錢?
。ㄎ澹、課堂小結
一 、教學目標
1、在解決實際問題中讓學生感受運算順序規定的必要性,進一步掌握加減混合或乘除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2、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1. 教學重點:感受運算順序的必要性,準確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2. 教學難點:掌握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
三、設計理念:本節課從學生非常感興趣的生活問題入手,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解決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成功的快樂,快速高效的掌握知識。
您現在正在閱讀的《四則運算一》教學設計文章內容由收集!本站將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學資源!《四則運算一》教學設計四、課件設計意圖:例題一道,習題10道。
五、教學過程
。ㄒ )復習舊知(課件展示)
1.口算 : 245= 324= 8+27= 9003=
604= 72-44= 453 = 85+28=
2.解答題 : 用小棒擺8個六邊形,共需要多少根小棒?
。ǘ 導入新課,新知學習
。ㄕn件出示)例2 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
1、 觀察主題圖,根據條件提出問題。
2、 小組交流。根據圖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樣解決?(引導學生理解照這樣計算的意思)
3、 抓住新舊知識的聯系,運用知識遷移類推,學會知識。
4、 學生匯報。引導學生列綜合算式并說一說每一步表示的意義。
5、 教師用線段圖引導學生用兩種方法解決問題。
6、 教給方法:我們可以用畫線段圖、簡圖等方法來幫助我們理清解題思路,保證準確的解決問題。
小結:如果在一道算式中沒有括號,只有加、減法或者乘、除法,都要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計算。在解決問題時,可以用畫線段圖、簡圖等方法來幫助我們理清解題思路
。ㄈ 鞏固練習(課件展示)
基礎練習
1、直接寫出計算結果。
37+12-20 2467 90-52+28
624 3285 48-13+5
2、劃出下面題目的計算順序并計算任意兩題。
192+8+157 453054 290-68+951
6005090 143-45-57
24530 43478 240204
3、啄木鳥醫生(判斷并改正)
850252 345-164+36
=95050 =345-200
=19 =145
4、 課本P 5做一做1、圖書館里有故事書98本,今天借出46本,還回25本。現在圖書館里有故事書多少本?
提高練習(課件展示)
1、先計算,再列出綜合算式。
24012= 236+70= 237+263=
12514= 175025= 2536=
20+1750= 943-306= 900-500=
2、列綜合式計算
。1)4除900的商減224,差是多少?
。2)504加140除以28的商,和是多少?
。3)比一個數的3倍少12是60,這個數是多少?
3、課本P8 練習一 4、
4、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并列式計算。
小張有8張10元的。小王有18張2元的。 ?
。ㄋ模┩卣咕毩暎ㄕn件展示)
1、用兩種方法解決下面的問題:(只要求列式不計算)
。1) 過年了,小蘭用壓歲錢為自己的小圖書館購買了一批課外書。小圖書館有2個書柜,每個書柜有6層,每層放了15本書,F在小蘭的圖書館里有多少本書?
2、一件兒童上衣48元,一條長褲比上衣便宜9元,一條裙子又比長褲貴5元。這條裙子多少錢?
。ㄎ澹、課堂小結
《有關0的運算》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學生進一步掌握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法則及計算法則之間的聯系,能選擇口算、筆算、估算以及計算器等不同方法進行計算,進一步認識常見的數量關系,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學生在整理與復習的過程中,進一步了解計算原理,感受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進一步體會基本的數量關系,提高運算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生進一步養成獨立 、認真計算等學習習慣,培養按規則計算的品質,增強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體會學習成功的樂趣。
重點難點:
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正確進行四則運算。
教學過程:
一、 揭示課題
談話:前幾節課,我們只要復習了數的認識,今天開始我們要復習數的運算。這節課先復習數的四則運算。(板書課題)通過復習,同學們要熟悉掌握四則運算的法則,能選擇不同方法進行計算,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 知識梳理
1.小組討論。
引導:通常所說的四則運算是指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想一想,整數、小數、分數加、減法分別怎樣計算?整數、小數和分數乘、除法呢?先獨立思考,找一些例子想一想,再在小組里交流你的想法。
學生各自整理后在小組里討論。
2.集體交流。
。1)提問:整數加、減法是怎樣計算的?小數加、減法,分數加、減法呢?
生答。
追問:你能說說這些計算方法之間的聯系嗎?
生交流,匯報。
(2)提問:怎樣計算整數、小數和分數的乘、除法?你能舉出一些例子嗎?
結合學生交流,用簡單的例子說明,進一步明確法則。
提問:小數乘、除法計算和整數乘、除法有什么聯系?要注意什么問題?
學生交流,總結。
提問:分數乘、除法計算有什么聯系?
指出:分數乘法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分數除法用被除數乘除數的倒數,轉化成分數乘法后按分數乘法的方法進行計算。
三、 基本練習
1.做練習與實踐第1題。 直接寫出得數。
《有關0的運算》教案 篇13
學情分析:
第一課時(例1)
教學目標:
1.從實例中歸納加減法的意義和關系,初步理解加法與減法的意義以及它們之間的互逆關系。
2.初步學會利用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求解加減法算式中的未知數。
3.培養學生發現數學知識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加、減法的意義和利用加減法的關系求加減法中的未知量。
教學難點:從實例中探究加、減法的互逆關系。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理解加、減法的意義
1.理解加法的意義。
出示例1(1)一列火車從西寧經過格爾木開往拉薩。西寧到格爾木的鐵路長814 km,格爾木到拉薩的鐵路長1142 km。西寧到拉薩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1)問:根據這道題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讓學生嘗試用線段圖表示)
。2)請學生根據線段圖寫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師: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樣的運算叫做加法?(小組討論)
(根據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并試著用語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結: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義)
(4)說明加法各部分名稱。
2.理解減法的意義
能不能試著把這道加法應用題改編成減法應用題呢?
>(1)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嘗試用線段圖表示:
師:根據線段圖寫出兩道減法算式,并說說這樣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
(2)問:怎樣的運算是減法?(小組討論)
(根據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并試著用語言表示)
(3)小結: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叫做減法。(出示)說明減法各部分名稱。
《有關0的運算》教案 篇14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能正確地進行分數四則運算。
2.使學生能正確地進行整數、小數和分數的四則餛合運算,并能靈活地選擇合理的方法使計算簡便,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這節課我們復習分數的四則運算。(板書課題)通過復習,進一步認識分數四則運算的意義和計算法則,能正確地進行整數、小數和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并能根據具體特點靈活地選擇合理的方法,使一些計算簡便。
二、復習分數四則運算的意義
1.提問:分數四則運算意義與整數四則運算的意義有哪些相同,有什么不同?指出:分數加減法和除法的意義與整數完全相同。在乘法里,除了求幾個相同分數的和用乘法外,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也用乘法。
2.做練習十六第1題。
指名學生口答,其中第(2)題要求說明理由.追問:要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計算?
三、復習分數四則運算法則
1.復習加、減法計算。
(1)做練一練第1題加、減法。
讓學生計算 + 、 - ,同時指名板演。集體訂正,說說怎樣算的。
(2)提問:分數加、減法怎樣算?(板書:分數加減法:同分母的,分子加減,分母不變。異分母的,先通分再計算。)你能舉例說明嗎?為什么同分母分數加、減分母不變,分子相加、減,異分母分數要先通分再計算?(只有單位相同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分數加、減法的法則與整數和小數的加、減法的法則有什么共同特點?(都是把相同單位的數直接相加、減,所以整數、小數是把相同單位的數相加、減,分數是把分子相加、減,分母不變)
2.復習分數乘、除法計算。
(1)做練一練第1題后四題。指名兩人板演,其余學生分兩組,每組做一組題。集體訂正,說說怎樣算的。
(2)提問:分數乘、除法怎樣算?(板書:分數乘法;分子、分母分別相乘。分數除法:乘除數的倒數。)
3.做練一練第2題。
先讓學生直接寫出得數。小黑板出示,指名學生說出得數。第三、四行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算的。
四、復習四則棍合運算
1.做練一練第3題。
指名學生說一說各題的運算順序。提問:分數四則混合運算是按怎樣的順序進行的?指出:分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與整數、小數相同。(板書)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學生分兩組,分別做前兩題和后兩題。集體訂正。指出:分數四則混合運算要按照整數、小數的四則混合運算順序進行計算,一步一步算出結果。
2.做練一練第4題。
讓學生在課本上看一看,應用了哪些運算定律。小黑板出示,指名學生回答,并在小黑板上用適當的符號表示出來。追問:這樣計算簡便一些嗎?為什么?指出:整數、小數的運算定律在分數里同樣適用。在分數四則混合運算里,應用運算定律和規律,也可以使一些計算簡便。
3.討論練習十六第2題。
現在請大家看練習十六第3題。討論一下,每道題的數有什么特點,怎樣算比較簡便。指名學生口答怎樣算簡便。
4.討論練習十六第6題。
讓學生討論、填數。指名學生口答,并說明怎樣想的,有幾種填法。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復習了哪些內容?你能把這些內容簡要地概括一下嗎?
六、布置作業
課堂作業:練習十六第3題右邊四題,第4題下面三行,第5題。
家庭作業:練習十六第2題,第3題前五題,第4題第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