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上冊思想品德《生命是寶貴的》教案(精選2篇)
小學六年級上冊思想品德《生命是寶貴的》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思想品德課生命教育第一課,是本學科中生命教育的起點,為下一步教學起到定位作用。本課主要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滲透,教育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的美好,感悟生命的意義,了解生命的寶貴,珍愛生命,熱愛生命,以滿腔熱情投入生活。
初步感知什么是生命,生命形態,了解生命存在的重要性;知道生命基本特征和基本規律,澄清一些不正確的認識,加深對于生命重要性的理解;用生動的事例和學生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進一步懂得生命寶貴;懂得生命需要關愛,引導學生初步樹立生命意識,積極為保護生命做力所能及的事。
二、學生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對生命的意識已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教學中,我們要充分使這些認識更加具體化、個性化,在深度和廣度上進行一定的拓展,并在本單元的學習活動中進一步用觀察、體驗等方法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動成果、在老師的幫助下,總結、提升獲得的經驗和信息。
三、教學目標
1、知道生命孕育、誕生、哺育、成長的艱辛,生命是父母生命的延續等等,感悟到生命是一個珍寶,來之不易。
2、體驗社會對生活的關愛,初步知道生命屬于自己,也屬于社會,珍愛生命是一種責任。
3、知道生命只有一次,初步理解生命的意義,并產生善待生命,珍愛生命的愿望。
四、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嬰幼時照片,詢問父母哺育、牽掛孩子的故事以及對孩子生命的希望。
2、學生收集:“生命只有一次”的證據(可以問醫生,可查資料)。
第一課時 生命來自父母
教學過程:
1、導入語: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充滿活力的生命。你們知道我們的生命是怎么來的嗎?
2、集體交流:說一說生命是怎么來的。
3、讀教材提示語。
4、集體語、看教材照片說感受:分別看一看書中四張照片和下面相應的感悟語,請同學說一說自己有什么感受。
5、講述交流:請同學上臺把嬰幼時期的照片展示給大家看,把聽爸爸媽媽講的那時懷孕、分娩、喂奶、照顧的事講給大家聽。同時說一說自己的感受與想法。(小組內互相交流)
6、集體感悟:請同學概括地說一說對生命的孕育、誕生、成長有什么感受。
7、過渡語: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充滿愛的世界,我們的生命淋浴在愛的氛圍中,關于生命,我想問大家一個問題,人的生命屬于誰?
8、請同學回答:了解同學對“生命屬于誰”的看法,引起同學對這個問題的關注。(讀教科書提示語)
9、教材圖片分析:(1)問:從第一張圖片中,我們能發現什么?(2)第二張圖片中,老爺爺年紀很大了,為什么還要來義務保護孩子安全?(3)第三張圖片中,“我”給素不相識的人發宣傳單后,會有什么感覺?
10、小討論,說說我發現的社會關愛。(教師語)
上述三張圖片中看到的社會關愛,第二張是“我”親自經歷的社會關愛,第三張是“我”參與過的社會關愛活動。說一說你的發現和體驗。
11、說一說:自已的生命受到社會哪些關愛。
12、講故事:讀《為了一個年輕的生命》故事后,請學生講社會關愛的故事,如獻血故事、搶救遇險生命的故事等等。再請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13、讀《不要閉上眼睛》 唱《愛的人間》提出希望:請珍愛生命。
第二課時 生命只有一次
1、問:生命能夠永遠存在嗎?
2、生命會遇到不幸、甚至死亡,你能給大家舉個例子嗎?
3、學生舉例。
4、看圖導入:請同學們看教科書中第6頁上面的圖片,問:同學們在討論什么?你覺得他們的觀點對不對?你的看法是什么?
5、請同學談一談上述問題。
過渡語:生命是一個過程,生命的研究是一門科學,關于生命與生死,民間充滿了各種各樣的想象與傳說,我們要從科學的角度來看。
6、讀課文前面的提示語。
7、生命感悟:讀《祭奠日,我對爺爺說》,請同學們說一說自己的觀點和感言。
8、論證演講:講教科書中“方土”的故事,提出生命只有一次的觀點,請同學們再舉例論證。
9、講故事:講《不愿放棄》的故事后,請同學講一個善待生命的故事,再請大家說想法。
10、解讀《品一品》。
11、寫一寫:怎樣善待生命,請同學們留言。
12、過渡語:我們不僅要善待生命,而且讓生命活得有意義,有價值。
13、朗讀《生命贊歌》。小組討論:怎樣珍惜生命?怎樣才能讓生命有意義,有價值?請同學們討論第8頁三張圖片下的問題,準備演講。
14、即興演講:確定演講主題“讓生命閃光”,請同學作“一分鐘演講”。
15、總結:生命既脆弱又頑強,動物、植物等生命體和人類共同創造了生動美麗的世界,生命是寶貴的,生命需要關愛、需要呵護。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熱愛生命。
小學六年級上冊思想品德《生命是寶貴的》教案 篇2
今天教學了品德與社會第一單元《珍愛寶貴的生命》學習主題下的《生命是寶貴的》一課時,使我若有所思:
這節品德與社會課主要是和學生一起探討生命的意義,生命對于一些十來歲的孩子來說太抽象了,本節課的設計中我大膽轉變學習方式,在上課時是以名字的來歷引入,通過自己的名字讓學生明白父母對裝機的一番良苦用心,接著用多媒體演示一對父母從懷胎十月到辛苦產子再到把孩子哺育成人的一系列圖片。很多孩子在看完圖片后說:媽媽真偉大!然后我讓學生和同桌說一說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曾經為他們做過一些什么讓他們很感動,記憶猶新,使學生在回味、感受生命的可貴的同時,悟出應該珍愛生命的道理。
整節課的教學我認為還是較為成功的,大部分學生熱情高漲,受到教育,可是我還是發現有少數兩個孩子很茫然。在合作學習中,我上前詢問他們為什么不和同桌交流時,有一個孩子的回答讓我覺得很意外。他說:“我不覺得我父母為我做了什么,也感覺不到他們的愛,媽媽還經常打我呢!”孩子的話觸動了我,現在的確有很多父母對子女寄予很高的期望,對自己的小孩要求非常嚴格,輕則訓斥重則打罵,很少和孩子進行溝通,總覺孩子太小不懂。而現在孩子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比較孤獨,如果父母平時不注意他們的心理需求,多與孩子聊聊天,多聽聽他們講話的話,久而久之孩子的性格就會比較孤僻,不喜歡與人溝通,這對他們以后的生活和學習都會帶來不好的影響。
從這節課上我明白了,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努力,在這門學科里,不止讓孩子學到課本上的知識,更多的是讓他們能學到一生受用的東西。在教學中,我也發現了許多不足,也產生許多困惑,但是我相信,只要投入更多的精力、熱情與時間,努力鉆研,我們的教學一定會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