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與我們的生活》教案(精選2篇)
《電與我們的生活》教案 篇1
第五單元 電與我們的生活
1 生活離不開電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電對人們生活的改變,能說出電對人類生活有哪些作用。
2、能舉例說明電與現代化生活密切相關。
3、引導學生初步了解電的來源,懂得節約用電的重要性。
4、體驗討論與交流在科學學習中的重要性。
二、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想知道、愛提問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難點:
了解電的來源。
四、教具準備:
有關發電站的圖片。
五、教學課時: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1、展示課本的組圖,
師:兩幅圖讓我們了解到不同的生活,電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請說一說電與我們生活、生產的關系。(板書:11、電在我家中)
(二)新課活動
1、認識電在人們的生活中的作用
(1)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在發明電之前,人們是怎樣生活的?”
(2)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在停電之后,人們的生活會變成什么樣”?
(3)小組討論:結合組圖,說說電對人類生活有哪些作用?
(4)鼓勵學生從“我想知道”的角度提出關于電的問題,并展開交流。
(5)指導學生交流收集的家電資料,說說各有什么用途和功能,使學生對電有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
2、認識電是如何傳送到各個地方的。
(1)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各種的看法: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電,但是電是怎么來到我們生活中的?
(2)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插圖,認識電是發電廠發電(水力發電、火力發電等)后,經過高壓輸電、變電站改變電壓、長途輸送,最后才成為我們家中的電源。
(3)指導學生閱讀科學在線。
(4)vcd:電從哪里來(8分鐘)了解人類發現電的歷史,使學生懂得電的發現經過了一個漫長的過程,電的發現是人類歷史上一件重大的事情。
(4)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生活中怎樣才能做到節約用電。
(5)布置節約用電的小調查活動。
(6)鼓勵學生課后調查生活中節約用電的方法。
3、拓展及作業:了解近年來新型的生產電能的方法。
5.2 電燈亮了
教學內容:
第五單元第2課。
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
1)學生主動開展科學探究的過程包括:
感知科學現象──提出問題──做出假設──開展探究──交流──得出結論──推廣應用。
2)學生學著用科學探究的方法來解決科學問題,包括:根據科學現象提出問題,根據問題組織、選擇材料,根據材料開展科學探究。
2.知識與技能:
1)知識:知道電可以轉變成光;知道簡單電路所需的基本元件。
2)技能:能根據探究需要選擇材料;能動手拼裝簡單電路;能畫出簡單電路。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生對科學現象充滿好奇;
2)學生對科學探究充滿興趣;
3)學生樂于合作學習,樂于交流。
4)學生環保意識、節能意識的培養。
教學重點:
1.學生分組拼裝電路。
2.學生多元智能的培養。
教學準備:
1.教具:各種漂亮的燈飾,霓虹燈拼出的各種圖案,在講臺桌上展示,或定在刨木板上展示。
2.物品超市:簡單電路的基本元件分類裝好,貼好標簽。
3.準備一些相關的物品備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1.好看嗎?(老師指著講臺上的各種漂亮的燈籠,黑板周圍掛著滿天星。)
2.可惜同學們桌上的小燈籠都不亮,要亮起來多漂亮啊,你們能設法讓小燈籠亮起來嗎?
3.要想使小燈籠亮起來,你得首先知道需要哪些器材。
二、嘗試實驗,開展探究 (20分鐘)
1.互相商量一下要些什么器材。
2.由組長統一到物品超市來挑選:
1 )一種最好只選一件;2)各組要團結協作;3)還需要器材可以再選。
3.學生分組練習。
4. 給燈亮的同學發獎!
5.說說你是怎么組裝的?(讓學生盡可能多的說出不同的組裝方法。)
6.請你把組裝的方法畫在紙上告訴老師。
7.比一比誰畫得好,發給獎品。
8.說說他們組裝方法的相同的地方。
9.強調組裝電路的方法。
10.給說得好的同學發獎。
11.嘗試一下別的方法能使燈亮起來嗎?不知道裝的同學可以向其他同學請教。
三、提出新的問題,開展新的嘗試
1.這小燈籠老是亮著,挺耗電的,要能控制他多好啊!你有辦法嗎?大家試試。組長可以再來選材料。
2.請你講講你的方法,上臺給大家演示一下。
3.鼓掌表揚。
4.大家再試試。
四、聯系實際,拓展應用
1.你見過哪些開關?
2.老師演示聲控開關,給學生展示各種開關樣品,延伸到樓道的觸摸開關、家用的遙控開關。
3.請你想想還可以設計哪些開關?
4.給有創意的學生發獎。
5.你見過哪些電池?
6.用完后人們是怎樣處理的?
7.電池污染嚴重,能不能設計出沒有污染的電池。
8.發獎。
9.讓我們在課后來設計一個電池回收裝置吧。
《電與我們的生活》教案 篇2
電池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能夠認真觀察電池外部特征并有所發現。
2.經歷一個讓小燈泡亮起來的探究過程,在探究中會依據自己的經驗對電路連接圖中的小燈泡的亮滅做出自己的猜想,并進行驗證。
3.搜集、整理關于電池種類和用途等資料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猜想與假設需要依據一定的事實。
2.體驗自己制作電池的樂趣。
科學知識
1.了解要使小燈泡亮起來需要一個完整的回路。
2.知道電池有多種多樣(電能來源各不相同,可為今后能量轉換積累感性認識),并了解電池的用途。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材料準備:
課件(各種各樣的電池、伏打電池;廢舊電池的危害)
銅片、鋅片、發光二極管、酸性水果(或者白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電池是一種常見的電源,你都見過哪些種類的電池,我們在哪些地方用到它?
二、新授:
㈠、各種各樣的電池:
1.學生獨立思考以上問題,然后小組交流,并完成課本64頁下部表格的填寫。
電池種類
用 途
關于電池我還知道
干 電 池
紐扣電池
蓄 電 池
光 電 池
……
(教參上按電池成分分為堿性、鋅碳、鋰錳、氧化銀、鋅空等電池,學生不容易分清,所以教師可以讓學生按照外型的區別大致區分)
2.交流探討:
⑴、說一說你們小組討論的情況,你有哪些發現?)
期望學生能夠產生的感悟:
a.電池的種類很多。(很多物體都能儲存電能)
b.電與我們的生活聯系非常緊密,電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⑵、生活中各種各樣的電池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可是你知道嗎?廢舊電池隨意丟棄,卻會造成很嚴重的環境問題。
觀看:CAI課件介紹廢舊電池的危害。
討論:那么我們該怎樣處理廢舊電池呢?(垃圾分類處理)
3.最初的電池——付打電池
人類的電池是什么樣呢?閱讀65頁資料。
伏打電池的結構是怎樣的?(鋅、銅、酸性液體)
㈡、制作水果電池
1.伏打電池的結構居然這樣簡單,真的可以產生電流嗎?我們也來試一試!
2.出示材料:我在實驗室里找到了許多鋅片和銅片,我們身邊有哪些東西是酸性的呢?(捂住腮幫子,提示學生去聯想相關酸性食品)
學生可能想到的答案:醋、酸梅、檸檬、橘子、西紅柿等
3.怎樣才能知道我們的“電池”產生了電呢?
a.舌尖嘗(注意衛生,酒精消毒)
b.發光二極管
4.提示實驗中注意事項:
a.制作水果電池時,制作水果電池時,銅片與鋅片應隔開一定距離插入選定的材料中,不能互相接觸。
b.注意區分發光二極管的正負極,(演示)在連接實驗裝置時,強調銅片連出來的導線與發光二極管的正極相連,鋅片連出來的導線應該與發光二極管的負極相連。
5.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及時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幫助。學生可下位參觀其他小組的制作情況。
三、小結,布置下次課需要準備的材料(小燈泡、1.5伏干電池、導線)。
第二課時
材料準備:
小燈泡、1.5伏干電池、導線
畫有若干簡筆干電池和小燈泡的記錄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已經認識了許多電池,生活中最常見的電池就數這種1.5伏干電池了。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研究研究它。
二、新授
㈠、觀察電池
1.干電池大家都很熟悉,對吧?那你能說出電池都由哪幾部分組成,各部分都有什么作用,同組同學手中的電池都有哪些相同與不同嗎?
2.分組觀察,并做好簡捷的記錄。(教師巡視過程中若有小組出現短路現象,馬上向全班同學做出警示)
3.匯報交流:
說一說同組電池的區別
學生可能的發現:顏色、型號、廠家制造商等
同組電池的相同點
學生可能的發現:
a.都有正負極標記;
b.有相同結構(教師簡筆板畫,并要求學生說說各部分都有什么作用)
㈡、用電池點亮小燈泡
1.觀察小燈泡的結構(教師簡筆板畫,畫出燈泡的內部構造,便于學生在后來的連接中發現“閉合的回路”)
2.嘗試連接、尋找規律:
⑴、提出問題:
你能用電池、導線點亮小燈泡嗎?
該怎樣連接呢?每人嘗試三種連法,無論成敗,把你的做法畫下來(注意接頭的位置)。
然后與本組同學交流對照,看一看我們小組共找出了多少種點亮小燈泡的連接方法。(相同的連接方式只能算一種)
⑵、各自實驗,記錄后對照
⑶、以小組為單位匯報交流:(把正確的連接方法展示在黑板上)
你們小組共找到多少種點亮小燈泡的方法。
其他小組還有不同連接方式嗎?
⑷、同學們真了不起,找到這么多連接方法!現在仔細看一看黑板上的這些連接方式,你能發現什么?(總結規律:只要用導線將電池的正負極分別連接小燈泡的黑頭和螺紋,小燈泡就會發亮)
㈢、猜測、驗證課本64頁上圖中的連接
1.投影出示圖片(沒投影的直接翻書):下表圖中的方法連接電池與小燈泡,燈泡會發亮嗎?
2.做出判斷,并把自己的猜想記錄下來。
3.親自動手連接,檢驗我們的猜想是否正確。
4.集體交流。
三、小結學生學習情況,布置下次課所需材料。
怎樣控制電路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經歷查找故障的活動,訓練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制作開關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愿意與同學交流遇到的問題,并通過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2.意識到開關是安全用電的有力保障。
科學知識
了解開關的作用。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小燈泡、導線、電池;圖釘2個、小木塊1塊(可用泡沫板、曲別針一個。
教師準備:
為各組準備有故障的電路,用硬紙板托著;繪有完整電路的圖紙一張(所以部件都是簡筆畫而非圖形符號);
演示材料一份;解決故障、制作開關的材料各兩份(學生實驗出現意外可給予支援);
幻燈片:各種電器開關圖片;空氣開關、光控開關和聲控開關的簡單介紹;愛迪生發明電燈的故事。
教學重點:理解開關工作原理,制作小開關
教學難點:組織教學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出示干電池、小燈泡(燈絲已斷)、導線:怎樣連接小燈泡才會發亮?(學生口述)
教師出示電池盒、燈座,邊演示邊講述它們的用途和用法。按照大家認可的方法將電池、小燈泡用導線連接起來。
電路中的小燈泡不亮!這是怎么回事,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二、新授
㈠、查找故障
1.獨立思考小燈泡不亮的可能原因,再與小組交流,并記錄下來。(課本66頁)
2.下面,請各組同學來領取本組電路,仔細觀察,找出并排除故障。完成后迅速送到講臺前的空桌上,我們比一比,哪個小組完成最快。(這樣可以避免下面講授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停留在電路上)
3.分組活動,教師巡視,提供必要的支援(為了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可在一個小組完成后立即通報:燈泡最先亮起來的X小組!并示意該組同學坐端正。若有小組最后還沒有完成,可讓他們送到前面大家一起排除。)
4.小結:電路斷開燈就滅了,電路通了燈就亮了。
㈡、認識開關
1.人們根據以上規律,設計了開關,用它來控制電路的通與斷兩種狀態。
2.出示幻燈片,觀察各種開關圖片:他們是如何控制電路的通與斷的。(兩個連接點、可以活動的接觸點)
㈢、制作小開關
1.出示材料:圖釘2個、小木塊1塊、曲別針一個,你能用這些材料制成一個小開關嗎?
2.思考,然后參考教材67頁下圖所示完成制作。
3.我們的小開關可以實現開關功能嗎?只有連接到電路中才能檢驗開關的作用。小開關該放在電路的什么位置呢?
4.教師拿著電路圖紙,說:請同學們先分小組討論,各小組設計好后,在圖紙上標出來,帶上圖紙到講臺前領取本組電路,然后按照圖紙,把開關連接在電路中檢驗。
5.小組活動,教師巡視。
6.收集各組設計圖紙,小結實驗情況,指導學生了解“一個完整的電路應該由電源、用電器、導線、開關4部分組成”。
7.生活中的開關還有很多種,課件出示:路燈(光控開關)樓梯燈(聲控開關)家庭漏電保護(空氣開關)
三、拓展:
今天各小組都成功的利用自己制作的小開關控制了小燈泡的亮和滅,你們知道電燈是誰發明的嗎?
閱讀教材68頁故事。
你還知道哪些關于愛迪生的事跡?
課后繼續收集愛迪生的事跡,做一份小小光明報。
設計電路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讓學生經歷一個設計電路、根據電路圖連接電路的過程。
2.在設計電路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設計電路與連接電路的活動中訓練學生認真、細致的工作態度。
科學知識
1.初步了解一些基本的電器符號。
2.會設計簡單的電路圖。
教學準備:
小組實驗材料:小燈泡3個(其中兩個分別染成紅和綠色),兩個電池盒、燈座三個、曲別針、導線、圖釘、木板(或泡沫板)。
教師準備:施工電路圖紙、上次課堂中學生標示的電路圖、紅綠燈電路設計圖紙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生活中,人們總是按設計好的電路圖連接電路,這樣做有什么好處呢?(明確思路,節省材料等)今天我們也來設計電路圖。
二、新授:
㈠、電路圖上圖形符號的意義
1.課件出示施工電路圖,圈點出關鍵符號,猜測:這些符號代表什么呢?
2.閱讀課本70頁指南車信箱。
3.出示上節課同學們標示的簡筆畫電路圖,若用這些符號來標示,該怎么畫?
4.將教師出示的這幅簡筆畫電路圖,轉化成電器符號連接電路圖,填入教材69頁設計圖方框一中。
㈡、按要求設計電路:
1.提出問題:你能設計一個電路用一個開關控制兩個小燈泡的嗎?
2.學生思考,獨自作圖。
3.匯報交流:
你是怎樣設計的?大家認為這樣的設計可行嗎?(檢驗電路是否通暢的標準:在閉合的回路中)
哪些同學還有不同的設計?是否也是可行的?
學生可能有的設計: 4.把你沒有想到的連接方式記錄下來,然后選取其中你覺得最有意思的方案,按照圖示連接電路。
㈢、做紅綠燈
1.出示紅綠燈電路圖:制作紅綠燈需要哪些材料?(教材上提供的設計圖讓學生很容易理解,但不省材料,教師也可以更優的方案,如:) 2.分組按圖連接電路。 3.匯報交流:展示控制得好的小組。
導體和絕緣體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能用實驗的方法檢測各種材料是否容易導電。
2.多次經歷猜想、實驗檢測是否容易導電的探究活動。
3、能夠認識一個電器的各部分由哪種材料組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夠有序地展開檢測活動,愿意與同學合作完成。
2.愿意與同學交流導體與絕緣體在生活中的應用。
科學知識
1.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導電,有的材料不容易導電。
2.了解導體與絕緣體在生活中的應用。
第一課時
教學準備
學生材料:導線、燈泡、電池、燈座、電池盒;易拉罐、各種檢測的材料(教師可以從廢舊電池中獲取碳棒,避免學生留下只有金屬才是導體的印象)。
教師準備:電路板、易拉罐;演示文稿(檢測步驟、導體絕緣體定義和舉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出示電路板)上節課我們用自制的小開關控制了電路。一個簡單的電路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怎樣能使小燈泡發光呢?(合上開關)
為什么合上開關燈泡能亮?(有電從電池流出,經電線、開關流過燈泡。)
講述:電從電線、開關等物體中流過,這種現象叫導電。
在制作小開關的時候,我可以用鋁片替代泡沫板做底座嗎?為什么?(不行,因為鋁片本身會導電。)
二、新授:
準備活動:
1.演示:打開電路的開關,拿出一塊鋁片。不合開關,用鋁片連接電路,通過演示,教給學生基本的實驗方法,以確保學生能正確獨立地操作。
2.講述:小燈泡亮了,說明電確實能從鋁片流過,鋁片是容易導電的物體。(板書:容易導電的物體。)
3.出示易拉罐:那么我把這個易拉罐接入電路中,小燈泡會怎樣?(翻轉手腕)
㈠、易拉罐的秘密(教、扶)
1.預測易拉罐接入電路之后的情況:
a.兩根導線都接在易拉罐的金屬部分;
b.兩根導線都接在易拉罐的油漆部分;
c.一根導線接在易拉罐的金屬部分,另一根接在它的油漆部分。
2.實際連接檢驗猜測。
(教師強調:a.檢測前要先檢查電路是否聯通;b.重復檢測)
3.小結:
⑴電路不通的原因
引導:
吖,同一個易拉罐,連接方式不同,檢測結果就不相同,這是怎么回事?
學生思考
交流解釋電路接通與不通的原因:金屬部分容易讓電通過,油漆部分不容易讓電通過。
⑵檢驗步驟:
提出問題:
我們身邊有些物體容易讓電通過,有的物體卻不容易讓物體通過,你們樂意親自檢測一番嗎?剛才我們是怎樣檢測易拉罐的呢?
同學們回顧
教師用課件強調檢驗步驟:
①預測②檢查電路③檢測④重復檢測
㈡、物體的導電性能(放)
1.提示學生按步驟操作檢測,檢測后將物體分類擺放。
2.學生完成課本73頁表格中“檢測物品名稱、我的預測”兩項填寫。
3.發放電池盒和燈座,學生連接電路后進行檢測。
4.匯報交流檢測結果。
5.小結:
課件出示文字:
我們把不容易讓電通過的物體,叫做絕緣體。塑料、橡膠等都是絕緣體。
我們把容易讓電通過的物體,叫做導體。銅、鐵、碳棒等都是導體。
第二課時
教學準備:
各種生活中對導體或者絕緣體應用的實物(如:驗電筆、接線板插頭等等)、半導體材料(二極管、三極管、集成電路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上節課我們通過檢測,知道了身邊的物體按照導電的容易程度可以分為導體和絕緣體。你們知道嗎?人體、大地、不純凈的水也都是導體。
2.演示不純凈水會導電的實驗
3.人體是導體,所以會觸電,一般來說人體安全電壓是36伏以下。但應該注意的是,人體的電阻在某些情況下會急劇下降。如工作場所非常潮濕或有腐蝕性氣體;人流汗或被導電溶液濺濕;有導電灰塵等。這時36伏也并不是安全電壓,所以12伏電壓才能稱為絕對安全電壓。
所以,生活中,我們利用導體把電送到人們需要的地方,利用絕緣體阻止電流到人們不希望有電的地方。
二、新授:
㈠、導體與絕緣體的應用
1.出示導線、開關、保險盒、插頭等。請同學們觀察這些物體中哪些部分使用的是導體,哪些部分使用的是絕緣體。
2.找一找教室里的電器,哪些部分用的導體材料,哪些部分用的絕緣體材料呢?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上使用了導體?哪些物體上使用了絕緣體。
小結:電器中與手接觸的部分、裸露的部分用絕緣體材料制作,電流需要通過的部分用導體材料制作。
3.介紹半導體材料。
閱讀教材74頁資料。出示二極管三極管實物。
㈡走迷宮
1.出示迷宮圖,說明游戲規則。
2.全班一起進行走迷宮競賽。
3.交流評價活動情況。
三、拓展:同組同學互相設置迷宮。
電與我們的生活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通過調查身邊的電器,了解電與人們的生活緊密聯系,它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2、觀察、體驗手搖發電機使小燈泡發光的過程,初步滲透“能量可以轉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能夠積極、認真地調查和記錄身邊的用電器。
2、樂意與同學合作,并及時地交流、分享獲得的信息。
3、感受科學技術帶給人們生活的變化。
科學知識
了解電與人們生活的關系,知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電。
教學準備:
手搖發電機;課件(各種發電方式和電的傳輸過程)。
學生課前調查:家用電器調查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通過前一段時間的學習,我們發現,電與我們的生活聯系特別緊密。下面我們來做一項統計。
二、新授
㈠、家中的電器的調查統計
1.以小組為單位,統計本小組成員家用電器。
本組成員人數: 家用電器總數:
名稱
數量
用途
……
……
……
2.匯報交流:
期望學生能夠感知:電可以用于做飯、打漿、照明、取暖、制冷、娛樂、通訊、醫療等,與我們的生活、學習、工作密切聯系。
㈡、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1.電器與手工工作對比。(參見課本77)
2.如果這會兒停了電……。
二、電從哪里來
1.提出問題:電與我們的生活聯系如此之緊密,人們生活中許許多多地方都需要用到電,那么電從哪兒來呢?
2.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回答問題。(電池、發電廠等)
㈠、手搖發電機
1.發電廠的電是怎樣產生的呢?我這里就有一臺手搖發電機,大家一起來看一看。
2.簡介手搖發電機的基本結構。
3.由課前調查完成得做好的小組推薦同學上來演示。
4.小結:
當我們搖動手柄,手臂上的力通過皮帶傳送給機器轉化成為電能。
㈡、閱讀材料
1.生活中可沒有這樣的大力士整體搖著巨大的發電機給我們發電,那么生活中,我們從哪里獲得“力”來轉化為電呢?
課件出示:a.各種發電廠(水力、火力、風力、核能等)
2.發電廠的電是怎樣到我們家里啦的呢?
先聽聽同學們的意見。
課件:電從發電廠到家庭的輸送過程。(電來之不易,隨手關燈、節約資源。)
三、布置作用:
電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是巨大的,可是~~(閱讀課文79頁指南車信箱資料)
清政府的禁令合理嗎?這樣的禁令現在大家看來都覺得不可思議,邵友謙為什么要下這樣的禁令?你若是他的僚幕,該怎樣來說服他?
選擇自己的角色,課后收集資料,下節課我們就來召開辯論會。
安全用電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
1.能從不同的角度思考電帶給人們生活的影響。
2.能夠應用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對用電安全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夠和同學交流。
3.能夠搜集到支持自己觀點的資料,并運用資料展開辯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到安全用電的重要,樹立安全用電的意識。
2.在辯論中善于與人合作,禮貌交流。
科學知識
1.懂得一些安全用電的常識。
2.了解常用安全標志的含義。
教學準備
學生材料:支持自己辯論觀點的資料。
教師準備:各種電器的圖片或者實物、各種用電安全的警示標志圖片或者實物、生活中常見的用電安全的圖片。
教學過程:
一、用電安全嗎
1.辯論會
邵友謙組(正方):用電不安全僚幕小組(反方):用電很安全
總結:如果注意了用電安全,電可以為我們服務,如果沒有注意用電安全,電就會給我們帶來危害。
2.怎樣做到安全用電?
⑴、絕緣體的應用
出示各種電器圖片:人們在設計或選購電器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保證安全。這些電器是怎樣保障用戶安全的?
如果它們的外殼受到損壞,還能使用嗎?
⑵、用電安全標志
為了用電的安全,人們設計了許多提示大家注意的安全標志:
分別出示用電安全的警示標志圖片,介紹每個圖片代表的意義。
說一說,你還見過其他安全用電的標志嗎?
⑶、日常用電小常識
你還知道哪些用電安全小常識?
小組交流、整理
集體交流。(注意糾正學生“自以為”安全用電的行為)
二、對與錯
1.判斷課文中的案例
出示課本圖片,以下事例中,哪些做法是對的,哪些做法是錯的,說出你的道理。
小組討論。
集體交流。
生活中還有哪些違背安全用電的做法?
2.觸電救護小常識。
爭分奪秒脫電源,就地搶救莫誤延。
松衣解帶助呼吸,全力救治別放棄。
3.學習安全用電歌:
大地人體都導電,風箏遠離高壓線。
濕布不能擦燈泡,修理電器要斷電。
晾衣莫掛門前線,安全用電記心間。
見人觸電先斷電,就地搶救莫拖延。
火警電話119,速離險境求援救。
4.安全用電人人有責:
檢查學校的電線,是否有絕緣皮損壞、暴露出金屬線的,向家長和學校領導反映,請他們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