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花朵 語言果實——課文對聯活動案例
[活動目標]
對聯是最具民族風格、最能體現漢語特點的文學式樣,也是中學語文教學的內容之一。該活動的策劃,旨在以富有創意的形式去解讀語文,做到內外結合,活學活用(知識目標);旨在以喜聞樂見的形式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其漢語表達水平(能力目標);旨在以成功的體驗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參與競爭的欲望,培育其對漢語的審美情感,使其自覺繼承漢語文化的瑰寶(態度目標)。
[活動準備]
這是一次課內外結合的語文主題活動。策劃者事先向學生交代活動創意,征詢同學的意見,然后形成活動的初步方案。
1.準備好活動相關的材料,如王尚文、葉柏青的《對韻新編》,鄧洪波的《中國書院楹聯》,谷向陽、何惠琴的《中國店堂對聯集成》等;
2.安排好活動組織和課務,組織方面主要確立主持人,發動班委,落實小組長,使之各負其責,課務方面要明確活動的形式、時間、場地,聯絡相關人員。
[活動過程 ]
活動過程 在創意初期就已明晰,只不過在操作過程中尚可隨時調整。
1.鋪墊 以課外作業 形式,要求學生統計、搜集課文中的對偶聯語;以相互傳閱的方式,提供有關對聯書籍,如前面提到的幾種;以布置早讀的形式,誦讀《對韻新編》中“新編對韻”部分。
2.激趣 教師講述,注意懸念,學生如已熟悉,則換別的材料。(1)1932年,清華大學招生,語文試題是陳寅恪先生編制的,只有兩道,一道是作文題,一道就是聯對。上聯是“孫行者”,要求考生對下聯。陳先生的“標準答案”是“胡適之”,可一考生對出“祖沖之”,勝過陳先生的“標準答案”,據說該學生后來成為著名的國學專家。
(2)20世紀初,一個叫壽鏡吾的私塾老先生,教授“對課”時,出“獨角獸”一聯,叫童子們對下聯。一時間,“兩頭蛇”、“三腳檐”、“九頭鳥”、“百足蟲”,答案紛呈。老先生搖頭不滿。后一童子對“比目魚”,老先生拍案叫絕。該童子就是后來的魯迅。
(3)1953年,錢三強率領科學家代表團出訪,團中有華羅庚、趙九章(物理學家)等人,大家提議屬對相娛。華羅庚擬出上聯:“三強韓魏趙”,既寓歷史,又扣場景,大家只覺其妙,卻一時難以應對。最后華羅庚道出下聯:“九章勾股弦”,將數字與物理聯姻,滿座喝彩。
(4)“北大之父”蔡元培指出,聯對“不但是作文的開始,也是作詩的基礎。”1932年清華招生考試后,有人提出異議,陳寅恪先生解釋說:“對對子有益處,可以考出虛實字,懂得平厭聲,還可以看出讀書之多寡,語藏之貧富,思想之條理。”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說,對聯是最能看出一個人的智力水平和漢語能力的。
3.增知 教師結合故事,聯系妙對,系統講述對聯常識。
(1)字數相等。短可一兩字,如“色難太容易”,長可千余字(如清末鐘祖《題江津城樓聯》全聯1612字,為我國長聯之最),但上下聯字數要完全相同。
(2)結構相應。這是對聯最主要的特征,如“孫行者/祖沖之”屬并列。“獨角獸/比目魚”屬偏正,“三強韓魏趙/九章勾股弦’屬總分。
(3)詞性相同。在上下聯同一地方,不但名詞、動詞、形容詞各各相對,而且虛詞要和虛詞對,甚至數詞、疊詞、回環等均要各依其類,方見其妙。
(4)意境相隨。上下聯在內容、情調、色彩、風格諸方面要協調、有美感,如“窗外黃樹葉,燈下白頭人”“輕風扶細柳,淡月映梅花”,二聯各具意境,但內部非常協調。
(5)平反相對。一般而言,上聯最末一字為民,下聯最末一字為平,嚴格來說,上下聯以兩個字為單位平反相對出現,變通的做法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從實際出發,該條可不作要求。此外還可補充交代上下聯常見的關系,講述聯句的各種類型、技巧和忌諱等常識。
4.嘗試 布置課外嘗試性練習,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1)填空。選幾副對聯,在上下聯相同處空去原文,要求填寫,然后比較優劣,如給“輕風細柳/淡月梅花”各加一動詞為腰。
(2)分類。選幾副稍為陌生的對聯或詩句,打亂,編號,要求學生調整配對。
(3)列舉。選幾組成語,要求學生配上結構相同的成語,如“雪中送炭/錦上添花”。
(4)應對。出示一上聯,如“春光一縷,桃紅柳綠惹人眼”,要求學生對出下聯。
5.創制 以課文為素材庫,適當向課外拓展,分類或分組撰寫對聯。
(1)單篇文章標題聯,如“《促織》《勸學》”;
(2)多篇文章標題串聯,如“《賣油翁》《賣炭翁》二翁爭做《包身工》/《白毛女》《孟姜女》兩女協辦《挺進報》”;
(3)課文內容集句聯,如“荀子勸學,博學則青出于藍/庖丁解牛,久練而技進乎道”;課文內容概括聯,如“晉公一念釋秦囚/孟子三年拜君賜”;
(4)課文標題與內容串聯,如“《莊暴見孟子》,色欣欣然臣民樂/《荊軻刺秦王》,風蕭蕭兮易水寒”;
(5)課文背景聯 ,如“殉社稷只江北孤城,剩山殘水,尚留得風中勁草/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鐵骨,好伴取嶺上梅花”(《梅花嶺記》);
(6)聯語猜謎,制作對聯,要求猜出課文篇名或作者,如“幽室安居心可喜,至親亡故情亦悲”
(謎底:《項脊軒志》),如“剛直不阿,留得正氣沖霄漢/幽愁發憤,著成信史照塵衰”(謎底:司馬遷)。
創制環節為此次活動的主要環節,教師在課內示范舉例,學生在課外分組或分類撰寫、潤色,小組長整理、歸類、匯總并上交。
6.競賽 這是應用環節,稍加拓展,亦有難度。為激發參與欲望和競爭心理,可創設對課情景,如兩個平行班,分別擬出上聯,并準備好下聯,向對方班級征答下聯,比較答案聯和應征聯的優劣;可布置撰寫任務,如高考沖刺在即,為同學擬一副勸學聯,或為班級擬一副班訓聯,或為學校擬一副大門聯,或為學校景點擬一副楹聯,或為家里擬一副春聯等。課外完成,課內評比,選出優勝者。如有條件,亦可現場設擂。要求切合情境,取材現實,激發興趣,講究實用。
7,評價 這是活動成果的展示和評價環節。成果展示主要由班委、課代表和各小組長負責,成果評價主要由教師和學生主持人負責,可以評出最有趣的對聯故事,最優秀的嘗試性作業 ,最工整的課文對聯屬對,最巧妙的征答對聯等,最后由教師宣布“對聯高手”名單,有條件的要匯編一份像樣的活動資料。
[組織方法及活動建議]
該主題活動課內安排三教時,第一教時為“激趣”、“增知”,以講座形式進行;第二教時為嘗試性練習講評和課文對聯的示范及任務布置;第三教時為對聯活動成果的展示和評價。三教時不連排,視活動進程而定。各小組長負責督促、收集、整理,并以小組為單位把嘗試性練習交給老師,把創制和參賽的對聯交給班委和課代表。課代表和班委在課外活動時間集中分類編輯,然后打印成文,在教室里展示。主持人負責設計、印制評選表,并主持評比,統計公布評選結果。
教師的工作主要是事先策劃,開設講座,落實分工,布置任務,過程調控,評價導向,課務協調,資料匯編等。
抱著為學生服務的思想,教師在匯編活動成果時要舍得花心思。如封面設計得漂亮一些,目錄編排得巧妙一些,文面打印得清晰一些,聯對的同學姓名印得醒目一些,然后協調好教務處印刷裝訂,兩班同學人手一本。如果說此前工作為激發參與欲及競爭心的話,那么這項工作事關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尤其重要。條件允許,這項工作可鼓勵學生完成,教師作指導工作。
【案例評價】
文化底蘊的薄弱是當今學生的普遍問題,因此語文學習要注重積累;自主性的缺損,運用意識的淡薄,實踐能力的低下是他們的主要問題,所以要想方設法喚起他們參與學習的主動性,使他們在實踐中學習漢語、運用漢語,承傳漢文化。該案例基本主體現了上述設計意圖。王尚文、葉柏青教授認為,在日常的言語交際中,人們常常專注于詞語指稱的對象,得魚忘筌,忽略語言本身的存在,而對聯卻能使我們“觸摸”到它的聲音、形體、色彩、結構、分量、品質、情味等,從而領略漢語言獨特的形音義綜合美。此外,對稱和諧是美的一個基本規律,對聯是對稱對立、和諧統一這種辯證之美的發現和結晶;與此相關,對聯活動要求邏輯思維、歸納思維協同作用。周汝昌先生甚至說:“不管是誰,如果他不能領略、欣賞這種極高度的文學對仗之美,那他必定是智力和精神文化水平上的某方面存在巨大的缺陷,那實在是至堪嘆惋的事情。擴而言之,假如我們的青年一代都不能領略這種至美,民族文化的前景就可憂了。”(《中國古今實用對聯大全》序)可見,不少深諳此道的專家都極為推崇對聯的教育價值。
聯對活動盡管教育價值巨大,但聯對對于今天的中學生來說,畢竟是一種古老、遙遠而又陌生的文學式樣,它沒有交際工具的性質,而屬于一種品味和鑒賞;它不像高考作文那樣屬于“安身立命”之本,是遠離功利之外的一種精神修養。因此,化零為整、刪繁就簡、內外結合是整個活動的立意原則;由淺入深、由易到難、講究鋪墊是活動過程 的特點。如對聯擬制的要求,主要有五條,第五條“平厭相協”就可不作要求。如活動過程 的策劃,從“鋪墊”到“競賽”,屬于知識掌握到能力應用,訓練的層級逐漸提高,也符合學習認知的規律。當然,從課程論角度而言,活動必須要全員參與,我們最初的預期是每個學生都能認識到一副對聯的優劣(通過嘗試性作業 和評價達成),都能擬制三至五副對聯(通過“創制”和“競賽”達成),其中部分學生還受到征集、整理、編輯、展示、評價等實踐能力的訓練。由于活動形式的制約,我們無法保證全體學生都得到完全相同的實踐鍛煉。從教育論角度來講,活動必須注重過程,注重體驗,不能以活動成果的完美與否作為唯一標準來評價活動的教育效果。但在實踐活動中,我們發現,策劃者的設想和學生的參與之間,總有一種度量的距離。個別學生由于語文水平稍差和興趣不濃,表現不出積極的回應,這需要教師設法引導。對聯的潤色和匯編關系活動成果,以較好的形式表現出來又是對成功體驗的強化,尤其是對活動初嘗者更是如此,因此對少數同學粗陋之作的寬容評價、及時鼓勵與對全班同學對聯認真的編印,從教育功能來說同樣重要。
[活動附件]
一、對聯活動評價表
評價類型(可以隨機增減) | 評價結果(每類只填一個序號) | ||||
①最有趣的對聯故事 |
| ||||
②最佳的嘗試性作業 |
| ||||
③最工整的課文對聯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
|
|
|
| |
④最巧妙的應對下聯 |
| ||||
⑤最貼切的應用對聯 |
| ||||
⑥最精致的謎語對聯 |
|
二、學生擬出的幾種對聯舉例
△最工整的課文對聯:
1.①《摸魚兒》/《采桑子》(楊雪嬌)
②《楓橋夜泊》/《商山早行》(何芳芯)
③《項脊軒志》/《阿房宮賦》(徐羅斌)
2.①《虞美人》雙手《浣溪沙》/《臨江仙》一指《定風波》(周強)
②《守財奴》《伐檀》《變色龍》《飲酒》(何軍鐲)
③昭君《出塞》《琵琶記》/嫦娥《奔月》《箜篌引》(金悅)
3.①愛情親情亂中出錯/早戀畸戀節外生枝(《雷雨》)(金元嶺)
②毛遂自薦,舌戰服群儒,邯鄲城解救趙國名揚四海
荊軻西行,高歌激眾志,咸陽宮刺殺秦王功虧一簣
《毛遂自薦》與《荊柯刺秦王》(趙林偉)
③情作蒲草,太柔易斷/愿為磐石,歷久彌堅(《孔雀東南飛》)(章榮富)
4.①未莊演《社戲》,阿Q哥革命反被革命誤/魯鎮起《風波》,祥林嫂喪兒終因喪兒死 《社戲》《阿Q正傳》《祝福》《風波》)(黃衛琴)
②《子夜》難眠思《故鄉》/《背影》可見是《母親》(蔡誠)
③《鳥鳴澗》人閑夜靜月出驚山鳥/《雁蕩山》峰高谷巨水鑿出奇觀
(《鳥鳴澗》與《雁蕩山》)(蔣晶晶)
5.①辛棄疾/霍去病(蔣將兵)
②孔明抓忠為《蜀相》,屈原怨哀猶《離騷》(王亞紅)
③諸葛孔明呈表出師/司馬長卿上書諫獵(鄭秀英)
△最巧妙的應對下聯:
①語英數,天天見/音體美,年年絕(王直干)
②《短歌行》《長歌行》,長歌續短歌/《前漢書》《后漢書》,后漢繼前漢(章榮富、陳凌)
③此對是絕對,絕對難對/彼聯乃巧聯,巧聯易聯(金元嶺、陳凌)
△最精致的謎語對聯:
①清明風中,一鴉二嫗三香四碟五聲哭泣/長江浪里,六船七人八槳九櫓十處險灘(哪兩篇課文文意聯?)(王直干)
②孔雀東南飛去,荇菜左右流之(上下聯集自哪兩部詩歌集子?)(金元嶺)
△ 最高難度的下聯征答:
《琵琶記》《琵琶行》,二曲琵琶異曲同工(陳凌)
楚門坎門松門三門臨海(褚樹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