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里的學問》教學案例
一、教學設計背景七年級上冊一、二單元的《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分別為:介紹我自己;漫游語文世界。我將第二單元的主題定為——《名字里的學問》,其一是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其二是延續并深化第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第一單元的綜合性學習是淺層次的介紹自己,而《名字里的學問》雖不是專門介紹自己,但卻包含對自己的深刻認識,并能逐步喚起自己的生命意識。此外,這個教學設計能很好地把寫作、口語交際及其它語文活動結合起來,達到綜合性學習的效果。
二、教學設計思路
綜合性語文學習活動——《名字里的學問》,包括以下三個環節:
1、通過多種渠道查閱資料,了解中國人取名字的一些常識、趣聞等,并將這些資料整理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2、和自己的家人一起研究自己的名字,并將研究成果寫在練筆本上。
3、以《名字里的學問》為主題,進行集體交流。
三、預期目標
1、 拓寬語文學習的途徑,增加語文學習的趣味性。
2、 學習多渠道收集資料,并學習如何整理資料。
3、 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
4、 學會認識自我,增強生命意識。
四、教學反思
綜合性語文學習活動——《名字里的學問》歷時近兩周,師生皆有較多的收獲,也留下了一些遺憾,下面試從兩大方面作一些反思:
此次活動的成功之處:
1、活動切入點——《名字里的學問》選得不錯,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很高。整個活動以自主探究為主,探究的寬度和深度都有所體現。很多同學都在自己的練筆本中表達了這種心情。
2、強化了學生對自己的認識,許多同學萌發了與自己相關的生命意識。
3、課堂交流十分活躍,并可看出有些同學的研究達到了一定的深度。
4、大大拓展了語文學習的途徑。同學們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發現,生活中時時處處都可以學習語文。
5、執教者獲得了一次難得的自我認識和反省的機會。通過課堂實錄的撰寫(包括反復觀看課堂錄象),我得以清晰發現自己教學中的一些問題,尤其是那些平時無法發現的問題。
此次活動的不足之處:
1、在資料搜集的過程中,多數同學選擇了上網,直接導致所選資料的單一(有一部分屬雷同),執教者缺乏防御措施。
2、部分同學與家長合作不夠好,甚至沒有這個環節,因而對自己的名字的認識顯得單薄。
3、在“口語交際”這個環節中,仍有三分之一的同學沒有參與。
4、整個活動,除了與家長的合作以外,缺少其它形式的合作學習。
課堂教學中的自我批判:
1、教學環節的安排上存在一些不足。如第一個環節“猜卡片上的名字”,個別人名的選擇不具代表性,導致學生產生過多的歧義,而浪費教學時間。
2、個別點評及發揮的地方,若從學術的角度來看,存在知識上的不嚴密,甚至有個別的錯誤。
3、在點評學生的發言中,仍有一些不必要的重復。
4、第一個教學環節“猜卡片上的名字”結束后,執教者對照幻燈片進行總結時,有一些不必要的重復,這個環節沒有達到最優化。
5、各教學環節之間的起承轉合,在語言的鏈接上,存在著許多值得推敲的地方。
6、教學中的禮貌用語用得不夠好,缺少“請坐”這樣的語言。
五、今后的對策
1、 進一步研究語文新課標,使自己的教學設計更加符合新課改的要求。
2、 進一步研究學生,努力做到對每一個學生的尊重。
3、 進一步研究自己,使自己的教學語言更加凝練,更加生動;使自己的教態更具親和力。
4、 進一步研究新的教育教學理論,研究一些教育名家,使自己的教學設計更具特色,更加合理化。
附:
《名字里的學問》課堂實錄
(第一張幻燈片顯示:名字里的學問;黑板板書:名字里的學問)
師:上課!
班長:起立!
師: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班長:坐下!
師:世間萬物,只要在我們人的認識范圍內,都有一個名稱,這個名稱是誰賦予它的呢?
生:人(齊答)。
師:人不但賦予萬物以名稱,還賦予他本身以名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很少有人關注過自己或他人的名字,這是因為我們都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其實,我們的名字里面大有學問。我們從研究自己、他人和世間萬物的名稱的過程中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這也是我們這次綜合性語文學習的一個主題。
(第二張幻燈片顯示:想一想 猜一猜 這些名字有何特征)
我這里選了一些人的名字,請同學們猜一猜,想一想,這些人的名字有何特征?
師: (出示第一張毛筆書寫的人名卡——蔡國慶)一起讀一下。
生:蔡國慶(齊)。
師:請同學們說一下。
生:我想,他可能是在國慶節出生的。
師:在國慶節出生的,正確。
師:(出示第二張毛筆書寫的人名卡——陳冬梅)一起讀一下。
生:陳冬梅(齊)。
師:誰說一下。
生1:冬天梅花盛開的時候出生的。
師:還有沒有補充的?
生2:我想是她的父母希望她像冬天的梅花一樣,傲立于風雪之中。
師:不錯!還有誰補充?
生3:她父母很喜歡冬天里的梅花,所以取這個名字。
師:她父母很喜歡冬天里的梅花。
說的都有道理。藍子君說她肯定是冬天梅花盛開的時候出生的,后面的同學說不一定是冬天出生的,因為她父母喜歡冬天的梅花,也可以叫這個名字。從這個名字可以看出她是冬天里出生的,至于是不是在梅花盛開的時候出生的,那也未必。但是她的父母一定喜歡冬天里的梅花,希望她以后像冬天里的梅花一樣。猜得不錯。
師:(出示第三張毛筆書寫的人名卡——李湘)一起讀。
生:李湘(齊)。
師:知道這個人嗎?
生:知道(紛紛地)。
師:何許人也?
生1:《快樂大本營》的主持人。
師:你能不能說說她為什么取這個名字?
生:不知道。
生2:因為“湘”是湖南的簡稱,她出生在湖南,所以叫“李湘”。
師:對不對?
生:對!(齊)
師:像這種按地名叫的名字,你們還知道嗎?
生:魯豫。
師:非常正確,“鳳凰衛視”的名主持魯豫。那么有些同學可能說是不是魯豫在魯地出生,或是豫呢?那不一定。她全名陳魯豫,可能她的父親、母親,一個是魯,魯是那里?(生:山東),一個是豫,豫是那里?(生:河南)那么,這種是屬于跟地名有關的。你們知不知道上步中學前任校長叫什么?
生:竊竊私語。(有的小聲說,劉粵生)
師:噢,有人知道他叫劉粵生。為什么叫劉粵生?在廣東出生的。可見他祖上是不是廣東人?(生:是)是嗎?肯定不是。我第一次看到這個名字就推斷他不是廣東人,后來一問,果然如此。他祖籍河北,其父是南下干部,他小時侯在這里出生,便取名劉粵生。
師:(出示第4張名字卡片——敖翔) 一起讀一遍。
生:ào xiáng
師:ào xiáng嗎?
生:áo xiáng
師:áo xiáng 。(指著“敖”字說)這是一個姓。我曾經教過的一個學生姓“敖”,名“翔”,知道他為什么取這個名字嗎?
生:沉默(約4秒鐘)
師:真正的áo xiáng一詞是這樣寫的嗎?
生:不是。
師:雖然不是這兩個字,但讀起來就有“翱翔”之意。知道什么意思嗎?
生:(不敢說)
師:(指著幻燈片說)不知道可以猜嘛,猜一猜,無所謂對錯。
生1:那個“翔”字像老鷹飛翔,剛好他的姓讀“敖”,所以,一讀起來就是“翱翔”了。
師:哦,他的父母希望他像老鷹一樣翱翔。還有哪個同學說說?
生2:他的父母希望他有才,能夠飛到藍天,所以取名“敖翔”。
師:很好!其實這兩個同學都說對了。他的父母希望他長大以后能夠翱翔于廣闊的藍天之上,也就是說,希望他以后無論學業還是事業都能夠展翅飛翔,寄予了一種美好的希望,這種叫法也很多。
師:(出示第5張名字卡片——王若愚) 一起讀。
生:王若愚。
師:王若愚,姓王,名若愚。這個名字有何講究?
生:(竊竊私語,小聲議論,其中蔣姝男同學躍躍欲試)
師:好,請蔣姝男同學回答。
生:這個名字一看很蠢。
師:你由這個名字想到了什么?
生:大智若愚。
師:聲音大一點。
生:大智若愚
師:大智若愚。大智若愚是一個成語,你接著說。
生:表面上很笨,其實很有志向。
師:知道“大智若愚”這個成語的舉手。
生:(有12個同學舉手)
師:不錯,把手放下。剛才蔣姝男反應很快,她猜中了這個人父母的心思。這個人的父母就是根據成語“大智若愚”來取的。
一個很有智慧的人不一定從表面上能看出來。有時候表面上看起來很蠢,他這個蠢是真蠢還是假蠢?(生齊聲:假蠢)哦,裝出來了。這是中國人一直宣揚的一種美德,這種美德叫——(學生齊答:謙虛)對了,中國人特別宣揚謙虛。所以,越是有智慧的人越要裝得謙虛,所以有“大智若愚”一說。這個父母很有文化。
師:(出示第6張名字卡片——張瑪麗)來,一起讀。
生:張瑪麗。
師:為什么取這個名字?
生:(議論紛紛)
生1:我想這應該是一個中國人和外國人的混血兒。
師:哦,混血兒。
生2:她是一個中國人,出國留學了,一定要取一個英文名。
師:出國留學了。
生3:他的父母在中國,是移民美國后改的名字。
師:有沒有同學認為她就在中國也叫這個名字,行不行?
生:行!(齊聲)
生4:她父母想讓她很美麗,因為“瑪”是“瑪瑙”。
師:可能沒這么復雜。
生5:因為“瑪麗•居里”是一個科學家,她父母想她像“瑪麗•居里”一樣出名。
師:哦,還有這想法。請坐。
其實這個名字你們想復雜了。就是改革開放以后,很多人從音譯詞中弄一些到名字中來的。我們在坐的同學中就有一些帶這樣的字,像什么“娜”之類的,如“林燕娜”的“娜”。像這個“張瑪麗”就非常典型了,都是想沾點洋氣。不是有一種說法,說有人認為外國的月亮比中國的圓,比中國的大嗎?其實這是一種崇洋的心理。
師:(出示第7張名字卡片——陶行知)一起讀。
生:陶行知。
師:知道這個人嗎?
生:(議論紛紛,有些同學說知道)
師:是什么人?
生:作家。(議論紛紛地)
師:不對。
生:詩人。
師:不對。你們小學時聽說過(這個人),對不對?
生:是。
師:這是中國現當代著名的教育家,當然他也寫過一些作品,但主要從事教育。
現在我們看一看他的名字,姓陶,名行知。這個難度大一點,大家討論一下。
生:(討論)
生1:“行知”是表示走萬里路,邊走邊學知識。
師:講得不錯。
生2:“行”是行走,就是在知識中漫游。
師:想象很豐富,還有嗎?
生3:他預測自己會成為教育家。《論語》里有一句話“有一言可終身行之者乎?”所以他想了很多句,那些很有哲理的話。
師:不錯。總之,這個名字有很濃的哲學味道。其實,他的名字就是從中國傳統哲學中取的這個名字。本來他不叫“陶行知”,有一陣字還叫過“陶知行”,后來反復琢磨,還是覺得“陶行知”好。中國人主張:行是指一個人的行為,知當然是指一個人掌握的知識。一個人所掌握的知識與自己的行為應相互統一。如果你不能很好地將自己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或者不能在實踐中很好地體現自己學到的知識,那么,“知”、“行”就不能達到辨證的統一,不能達到一種默契,那么,這就不是一種最佳狀態。
他希望把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都運用到自己的實踐當中。他在美國留學多年,學到了很多教育法方面的知識,回來后親自辦學校,而且在農村辦學校,用他自己畢生的實踐來體現自己的教育思想。所以,他被譽為我們中國最偉大的現當代教育家之一。
師:(出示第8張名字卡片——冰心)
生:冰心。(未等老師開口,異口同聲地說)
師:太熟悉拉。誰說說看。是姓冰名心嗎?
生:不是!(齊聲)
生1:我在一本資料上看過,她原名謝婉瑩,后來取筆名“冰心”。
生2:有一個成語叫“冰雪聰明”,她希望自己很聰明,所以叫冰心。
師:“冰雪聰明”好象不是成語,是當代一個流行語,那時還不流行。
生3:她想把自己冰封起來,不想讓外界塵世來干擾(自己)。
生4:我看過一本書,講“冰心”取這個名字好象是受一句詩的啟發,是“一片冰心在玉壺”。
師:太棒了!大家鼓掌!
生:(鼓掌)
師:如果沒學過這句詩,是不可能知道這個名字的來歷的,非常佩服“丁佳迪”同學。她(冰心)的名字就是根據這句詩取的。加上前一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生讀),是表明一個人非常潔凈,內心世界非常美好。其實,從古詩中取名字的例子也很多。
剛才我們舉了這么多例子,當然舉不盡。各種類型的例子非常豐富,大致看來,人們取名字會依據這些。
出示幻燈片,對以上教學環節進行總結。幻燈片內容為:
時節 陳冬梅 時代 馬文革 地域 李 湘 希望 敖 翔
哲理 陶行知 詩句 冰 心 成語 王若愚 紀念 蔡國慶
外來詞 張瑪麗 占卜 石磊
像“陳冬梅”,根據時間、季節,我這里本來還有一個人名,他叫“陳曦”,大家說說,很簡單。這個詞是——(生:早晨的太陽)當然,那個“晨”,不是這個“陳”,他也是像“敖翔”一樣,取其諧音。像我們班的“林曉露”,我一看這個名字就知道她是早上出生的。以上都是根據時節取的名字。
還有根據時代特征取的,這里有個人,叫“馬文革”,知道的人舉手。
生:出生在“文化大革命”時期。
師:對啦,出生在“文化大革命”時期,以示紀念。還有叫什么“建國”之類的,如福田中學校長“李建國”肯定是1949年出生的,以紀念這個時間。
根據地域的,剛才舉了“李湘”,還有一位非常著名的作家(出示名字卡片——郭沫若)。
生:郭沫若。(有一位同學舉手)
生(林玲):他到國外留學,非常思念自己的家鄉。他的家鄉有一條沫河,一條若河,于是就改名為“郭沫若”。
師:小小年紀,非常博學。郭沫若本來不叫這個名字,他在留學期間非常思念家鄉,便根據家鄉的沫河、若河而改名,你們看,這個名字多好!
師:表示希望的“敖翔”。還有我剛教的畢業班中的“李想”,“木子李”,然后取諧音“理想”,家長希望她有遠大的理想。
師:表示哲理的“陶行知”。從詩句里取的“冰心”,還有中國臺灣著名詩人“鄭愁予”,也是根據辛棄疾的一首詞里的“江晚正愁予”而取的。
還有根據成語而取的“王若愚”,“大智若愚”。我有一個朋友叫“何移山”(學生馬上說“愚公移山”),對,“愚公移山”。
還有紀念意義的“蔡國慶”,以及剛才說的建國之類的。
還有根據外來詞叫的。這里還有根據“卜卦”叫的。中國人喜歡通過卜卦來占卜一下自己的前程,這也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中國還有一門專門的學問叫“易經”(周易)。很多人喜歡在小孩出生的時候去卜卦,通過金、木、水、火、土等因素來為小孩命名。例如我出生的時候,家里就幫我卜過卦。根據我這個名字(王海林),知不知道缺什么?
生:水和木。
師:對,于是便取名“海林”。你看這大海里的水取之不盡,森林里的木頭很多。有的同學也許會說,“我的名字里也有這樣的因素吧”,你們自己去琢磨琢磨吧。
還有些人根據自己的職業給小孩取名字。例如,我的一個老師,夫妻都是教數學的,想了很久都沒有好名字,于是根據圓周率的名稱,給小孩取名(板書:張丌)。
生:張pai。(雜)
師:讀“張pài”。這個名字特不特別?
生:特別。(下面議論紛紛)
師:這個名字有點另類了。
師:是不是老師把取名的方法都概括了?
生:沒有。(齊)
師:取名字的方法很多。如果都列出來,10張幻燈片都列不下。但是,通常的取名方法大致是這些,其它的我們就不一一去細究。
師:古人取名字要比我們現在的人講究得多,哪些同學知道,古人是如何取名字的?
生1:古人取名字講究吉祥、順口,還要有意思。
生2:還有許多家庭取名字都是按族譜的。
生3:好看(認)、好聽、容易寫。
師:古人取名的講究當然很多啦。我們現代人在這方面已經簡化了。下面我提個簡單的問題:古人的名字一般由哪幾個部分組成?
生:姓、字、名,還有號。
師:姓、名、字,還有號。“號”是不是所有人都有?
生:不是。
師:不是人人都有。哪什么人有?
生:(議論紛紛)
師:一般是文學家、藝術家有。當然也不是所有的文學家和藝術家都有。因此,“號”不是一般人都有的。(幻燈片顯示——蘇東坡)
我這里舉一個例子:蘇東坡,學過他的詩文沒有?
生:學過。
師:誰知道他的姓、名、字、號?
生:(議論、雜說)姓蘇,名軾,字……
師:字什么?號什么?
生:字東坡,……
師:(出示答案)姓蘇,名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
師:李白知道嗎?
生:知道(雜曰)。姓李,名白,字太白,號……
生(蔣姝男):號“青蓮居士”。
師:正確。你如此博學,很好!
師:我們再說一個人。剛學過《論語》,誰知道孔子的?
生:(議論紛紛,不知道他的字)
生(陳思哲):姓孔,名丘,字仲尼。
師:好!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有些同學說“為什么不是姓孔名子呢”?我當時怎么教你們的?
生:“子”有先生的意思。
師:對一個人的尊稱。你看古人,有姓、名、字、號。當然不是所有人都有號,剛才說的孔子就沒有。我們現代人的名字就沒有那么復雜了。一般只有姓、名兩部分。關于古人的名字,我們這節課不深究。
師:說了這么多以后,我想聽一聽。你們對自己的名字的了解。
我仔細看了我們班的名字,我們同學的名字也非常有趣。哪個同學先說說。
生(黃嘉駿):我父親姓黃,我當然姓黃啦(全班大笑),“嘉”是好的意思。我在馬年出生,我父親希望我像一匹駿馬,所以叫“黃嘉駿”。
師:這個名字取得不錯。哪一位接著說?
生(尹藝帆):我的名字有兩層含義:我姓尹,“藝帆”是取“一帆風順”的意思,父親希望我在學習上一帆風順;另外,這個“藝”是藝術的意思,父親希望我能從事藝術方面的事。
師:這個名字含義很多。包含成語和父母的希望。
接著說。
生(董立諍):“董”字不用說了,“立”是立刻的意思。“諍”字一般人不懂,我的理解是:首先它由“言”和“爭”組成,有辯論的意思;另外,“諍”是“諍言”,向朋友立刻進“諍言”啦。
師:董立諍的家長很有學問的,這個“諍”字一般人不取的。誰接著說?
生(林玲):“林玲”后面的“玲”字有美玉的意思。
師:林玲這個名字很好聽,是把姓字重復一下,有許多人是這么叫的。像我國的速滑運動員“楊洋”,她姓楊,后面的哪個“洋”變了。
生(黃雯):在我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全家人都在為我取名字,取了很久沒取好,就說算了,別想了,就叫“黃文”吧。后來出生后,發現是個女孩,說原來那文章的“文”不合適,就在上面加了個“雨”字頭,變成了現在的“雯”。
師:本來想男孩,叫文章的文,生女孩后就在上面加了個“雨”字,于是成了現在的名字。這家長變得挺快的。
師:“蔣姝男”這個名字挺有意思的,說說看。
生(蔣姝男):我不知道為什么給我取個怪怪的名字。
師:可能你們家指望生一男孩,但卻沒有如愿,不過更希望你將來也不比男孩差。
還有誰說說看,只要覺得名字有趣就說說看。無所謂,這也不是什么秘密。
師:“丁佳迪”說說看。
生(丁佳迪):我爸爸姓“丁”,我媽媽姓“賈”,于是取了“賈”的諧音“佳”。“佳”和“迪”都有好的意思,這樣就取名“丁佳迪”了。
師:這個名字取得好。她父親姓“丁”,母親姓“賈”,但沒有直接用,而是取其諧音。“佳”是好的意思,“迪”也是好的意思。
父母希望把自己的姓氏嵌進去,有的甚至不惜用4個字。像上一屆的一個學生(學生說:何羅依依)何羅依依,這個“羅”肯定是她媽媽的姓,“依依”是從《詩經》里移過來的。這四個字叫起來有點洋味兒,像哪里的名字呀?(生:日本)有一陣子很流行取4個字,像日本名字。
誰再說說自己的名字?
生(林曉露):我是早晨出生的,所以用“曉”,又因為缺水,于是用“露”。后來發現這個名字不大好,因為“曉”字旁有“日”,太陽會把露水曬干。當時想改名字,但又沒想好,就一直用到現在了。(全班笑)
師:哪個同學再說說?……我們班長(鄭蔓琦)的名字挺有意思,有點像外國人的名字,你說說看。
生(鄭蔓琦):其實也沒什么,父母覺得這樣叫順口就叫了。(學生笑)
師:她的這個名字也是不常用的(學生笑,有的同學說像“鰻魚”),有點像音譯詞。
還有誰說?……劉孟佳這個名字也挺有意思的,說說。
生(劉孟嘉):我爸爸姓劉,我就姓劉了。這個名字當初并沒有什么意思,后來我爸爸發現,“孟”是“孟子”的意思,“嘉”有好的意思,還有“嘉獎”的意思,就是“孟子”都會夸獎我。(學生笑)
師:這個家長既有學問,又有殷切的希望,名字取得不錯。
其實很多同學都對自己的名字進行了研究。隨著自己年齡的增長,還有自己心情的不同,你們還會在自己的名字中發掘出許多新的信息。
“說說自己的名字”就到這里。現在來說說別人的名字。(出示幻燈片:評一評他人的名字 你很喜歡的 你覺得很奇怪的)只說一個,要么說說你很喜歡的,要么說說你覺得很奇怪的。誰先來?
生1:我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個人的名字叫“肚子疼”。
師:叫“肚子疼”?(驚訝地 全班大笑)
生:“杜”是木字旁的“杜”,“紫”是紫色的“紫”,“藤”是“藤蔓”的“藤”。
師:哦,是這樣。(師板書“杜紫藤”, 學生笑,并竊竊私語)
這個名字的確有點怪。(問發言的學生)是專門搞笑的書上的吧?
生:不是,是正規書上的。(師生皆大笑)
師:哪個同學再說說看?……難道你們沒有見到過你喜歡的或者是這樣搞笑的名字嗎?
生2:記得我在小學的時候,在一本繪畫書上看到一個畫家的名字,他叫“錢笑呆”。(全班大笑)
師:怎么寫?
生:金錢的錢,然后笑呆了。(生大笑)
師:知道他為什么取這個名字嗎?
生:可能是太想錢了。(生大笑)
師:想錢想呆了。(在黑板上板書這個名字)
生3:我在書上看到一個人的名字,叫“王鴨蛋”(生大笑),可能是他爸爸喜歡吃鴨蛋吧。(生大笑)
師:可能是端午節出生的吧。(生大笑)
生4:我發現有一個人的名字叫“無人要”。(生大笑)“吳”是口天吳,“仁”是仁義的仁,“耀”是光宗耀祖的耀,但一聽是沒人要的意思。
師:那你推測一下,他父母為什么取這個名字?
生:可能他父母當初想取一個好名字,但沒想到一讀就成這樣了。
師:可見,名字還要經得起讀,是不是?
生5:我覺得“丁佳迪”這個名字很有趣。一開始老師讀得不是很明白的時候,我聽成了“丁家宜”(生大笑),不過她還真的很白。(生大笑)
師:你把人家的名字聽成了“丁家宜”(生大笑),這是一個知名品牌呀!(生大笑)
生6:我覺得梁山……《水滸傳》里的軍師吳用的名字很奇怪。(生大笑)
師:(板書:吳用)《水滸傳》里最聰明的人居然叫“無用”!古今取名字專門有這個方法,叫什么?……反其道而行之。比如,有人家喜得貴子,卻沒有跟他取一個金貴的名字,反而反而跟他取一個什么名呢?(學生議論紛紛;老師板書“賤”字;生大笑)就像剛才同學們說的什么“小黑”呀,“黑牛”呀……總之,希望他能像世間萬物中那些非常賤的東西。大家知道,這世間萬物,生命力強的是金貴的東西還是賤的東西?
生:賤的!
師:實際上這是中國人一種特殊的寄托方式。他希望自己的小孩平平安安,往往跟他取一個很賤的名字。像“吳用”,他實際上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又如“王若愚”,他也是一個很聰明的人。
還有沒有?
生7:我以前有一個同學叫“金靈芝”。
師:“金靈芝”?(生點頭)一種中藥材的名字。(生大笑)
生8:我有一個同學叫“方點萬”。“方”是正方形的方,“點”是一點的點,加在那個“萬”字上就叫“方”啦。(生大笑)
師:哦,就是在萬字上加一點,于是成了方。我以前有一個同學姓“萬”,叫“萬平方”,平方、立方的那個平方。(全班大笑)這個名字也挺有意思。
生9:很奇怪呀,看金庸的小說里,有個人叫楊過。(生議論紛紛:他爸爸做了很多壞事,他想他兒子好嘛;有很多同學一齊說“不是”)
生(自己站起來):因為他父親犯了許多錯,這個名字是郭靖幫他取的,希望他知錯能改。(許多同學點頭)
師:根據我們剛才評價自己的名字和研究他人的名字,發現名字里的學問實在太多。除了我們剛才提到根據一些特殊情況去取,更多的時候要在名字里賦予一定的含義。另外,名字讀起來一定要順、要好聽,不能讓人聽起來產生不好的諧音。(生笑)所以,一個名字取好了以后,不能貿然公之于世,應該在頭腦中反復念一念,在家中使用一段時間,然后再公之于眾。所以,接下來,我就想到了一個話題,你們有沒有覺得父母給你取的名字不太好,想改一改自己的名字?(出示幻燈片:你想過改名字嗎)
生(徐駿):我想改名字,不姓徐。
師:你想改姓,對吧?
生:對。我想跟我媽媽姓,姓“簡”。
師:簡單的簡,是吧?為什么改?你覺得“簡駿”好嗎?
生:徐駿讀起來不好聽,而且徐駿有時候讀起來像“徐福記”。(生大笑)
師:“徐福記”是一個國際知名品牌呀!你還跟著沾了光呢。(生笑)徐駿同學因為諧音不大好想改,想跟他媽媽姓。可以回去商量商量。還有誰想改的?
生(劉明):我這個名字呢,用廣東話讀,有點像“流氓”,(生大笑)我想改個好聽的。
師:那可以在你上高中或上大學的時候,找一機會改掉。你們看,本來他這個名字在內地的時候挺好,但用廣東話讀就不好聽了,這是他改名字的動機。
還有沒有?
生(韓滔):我本來想叫“文武”的那個“斌”字,但族譜上已經有人用了,就不好改了。
師:哦,本來想叫“文武斌”的那個“斌”。
還有沒有?難道只有幾個人想改名字呀?
生(蔣姝男):我的名字讀起來很不順口。
師:就是因為不順口?
生:嗯。
師:還有沒有?有沒有覺得你的父母給你取的這個名字沒有什么意義,你想改一個更有價值的名字?有沒有?(林曉露舉手)好,林曉露,你說。
生(林曉露):我想把名字改為“覺”。(生笑,并說“林覺露”)不是,我就叫“林覺”,“覺”字上面也有三點水,主要是我比較喜歡“覺”的含義。
師:她是動了腦筋的。她缺水,這個“覺”字上有水。“覺”字意義深遠,在佛教里也是一個意義深遠的詞。所以,你不妨瞅準機會,把自己的想法付諸于現實。
還有沒有想改的?(林玲舉手)
好,林玲。
生(林玲):我有時候碰到別人問我“叫什么”,“林玲”(我回答),“這是小名,你真名叫什么?”(全班大笑)我說我就叫林玲。(全班又笑)
師:別人一聽叫林玲,還覺得是小名。(生笑)所以你將來想改一個別人不誤解的名字。
還有沒有?(朱國欽站起來,全班竊笑)
生(朱國欽):因為我哥哥叫朱國新。小時候,我的同學故意喊我“朱國新”,老師不明白,問我,我說有一個哥哥叫“朱國新”。后來這兩個名字經常弄混。(全班笑)
師:兩兄弟名字的讀音太相近了,這的確是個問題。“欽”和“新”的音非常接近,這個確實讓人煩惱。(生笑)
從我們剛才的發言中,同學們想改名字的多數是因為讀音的問題,還有些是因為意義方面的問題。但80%的同學對父母取的名字表示滿意,這一點,說明我們父母的素質很高。
師:(點擊最后一張幻燈片)
其實我們人的名字不是可有可無,或是無足輕重的。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人名是有別于其他的一個符號,因為你有這個名字,就跟別人區別開來,這是首先的一個意義。第二,名字是長輩希望的寄托,剛才這么多同學的名字寄予了長輩多少的希望。第三,名字上我們生命中的一個密碼,這個不在我們的討論范圍內,也不是我們的努力能解決的。專門研究名字的人,把名字的地位、名字的深刻意義抬到一個非常高的高度。有人甚至認為,父母親給你取好名字并公之于世以后,就決定了你一生的命運,這話聽起來有不有點懸?(生:有)我覺得有點懸。但那些人說他們研究了多少人才總結出來的。不過,名字確實應該是我們要珍惜的財富。(下課鈴聲響)最后,我希望大家:珍愛名字,讓我們的名字閃光!要真正讓你們的名字閃光,還得靠大家的……(生:努力)我希望大家今后能讓自己的名字在社會上閃閃發光!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
下課!
生(班長):起立!
師:同學們再見!(鞠躬)
生:老師再見!(鞠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