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范文(精選4篇)
課文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范文 篇1
在本次教學中,透過收集關于秋天的詞語、句子、詩,欣賞畫面,品讀詞句,背誦積累,實踐體驗等方法使學生體會秋天的完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從而產生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透過本課的教學,我有一些體會:
一、欣賞秋色,育情導學,給孩子一個充滿秋意的課堂。
1.教師引述:老師這兒有幾幅圖畫,同學們想欣賞一下嗎?(《語文園地二》習作要求:畫一幅秋天的圖畫,并把它按必須順序寫下來)
2.教師一一出示有關秋天景色的幾幅圖畫,選一幅圖畫讓學生按必須的順序,用平時積累的詞語來說一說,然后生生評價。
3.同桌相互介紹自己的畫,師生評價。
因為是學生自己作品,這本身就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再播放舒緩的音樂,學生直接感受秋的情境。我從喚起學生已有生活感受,激起學生情感需要入手,讓學生容易走近文本,愿意走近文本,理解美的感染,為整節課鋪設一個“美”的基調。學生結合平時積累的語言,說一說有關秋的詞語和古詩。
二、走進教材,超越教材,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新課改反復強調:“教師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高明的教師,在于能透過教材上例子,巧妙地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讓學生到廣闊的生活中去學習。在生活中,學生無時無地不在運用語文,學習語文。將課堂與生活相聯系,用聯系的觀念來處理教學,教學必然由單元走向多元,由封閉走向開放,由淺薄走向厚重。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的開放性、選取性、適應性的特點,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帶著自己的文化積淀,去分析、理解和把握教材。根據學生經驗,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樹立大語文觀、大課堂觀和新教材觀,把語文教學置身于社會生活的大背景中,不要隔斷語文教學的生活地聯系,讓語文回歸生活,讓語文教材成為心中的活教材,這就是我對落實《語文課程標準》,正確處理教材,開發利用語文課程資源的思考。
三、關注語言積累,為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
《語文標準》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強調了“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語感”,在總目標中又要求在閱讀方面注意“有較豐富的積累,構成良好的語感”。語文的學習是很難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的積累的過程,只有積累才能薄發。沒有積累,就談不上培養良好的語感,也談不上有真正的聽說讀寫潛力,當然學不好語文。課標要求“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積累自己喜歡的詞語和格言警句”,“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子,以及在生活中和課外閱讀中獲得的語言材料”。積累語言材料,其實是感性的語言模塊的整體儲存,這些材料儲存于大腦,將成為學生的終身營養,它們一旦被激活,就會產生綜合效力,極有利于語文素養的提高。
在導入新課時,我首先出示了幾句描述四季的詩句讓學生猜,再聽一首秋天的歌來引入新課,配上舒緩音樂,問:“能說一說你積累有關秋天的詞句或詩嗎?”“你能用學過的或自己背過的描述秋天的詩來抒發自己的感受嗎?”學生結合平時積累的語言,說一說有關秋的詞語和古詩。即檢查了學生平時積累狀況,又將積累與課堂聯系起來,融會貫通,也激發了學生積累語言的興趣,為學生搭建展示的平臺。
四、錦上添花與畫蛇添足,預設與生成。
在導入新課這一環節,我在舒緩的音樂聲中,一一出示秋天的圖畫,學生欣賞作品的同時也走進了文本描述的情景中,學生興致濃厚,效果超出了想像。
課堂需要反思。在遺憾中反思。在遺憾和反思中,帶著新的收獲,讓我們再次走進課堂。
課文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范文 篇2
《秋天的圖畫》: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多美的畫面啊!
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想象畫面。通過反復的吟誦,感受秋天的熱鬧。然后,在上美術課時,我帶著學生到操場尋找秋天去。學生很高興去尋找秋天的足跡,他們仔細觀察,有的甚至把枯黃的落葉撿回來了。接著,我請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再結合自己觀察到的秋天的景色,畫一畫秋天的景象。結果通過畫面,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里許多好詞的意思。(因為他們通過畫畫把這些好詞給表現出來了。)也激發了學生觀察大自然的熱情。孩子們用自己手中的彩筆畫出那艷麗的秋天。許多學生有這樣的感想:“哇!原來秋天真的這樣美麗啊!”
語文課融入了美術,學生學語文就不會感到枯燥,效果也更好了。
課文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范文 篇3
三年級上冊是小學生習作的起步階段,可每次作文都讓我頭痛,因為學生詞匯量太少,用不上好詞、好句,甚至有些學生不知道從何下筆,毫無頭緒,到最后總得不到滿意的效果。
為了讓學生的作文水平上一個臺階,我在教秋天的圖畫時,讓學生做了充分的課前預習工作。首先,我利用雙休日讓學生到郊外到田野去認真觀察秋天,因為平時孩子們不知季節變換。另外也可以觀察一下校園的秋天,而且要求觀察時有一定的順序。其次,我也收集一些關于秋天的圖片,做成幻燈片,讓學生觀看。最后,讓學生收集一些相關的好詞、好句,并記住它們。
接下來就開始在課堂上進行討論,但我發現剛開始,孩子們東扯一點西扯一點,感覺沒層次,很凌亂。我就把事先制作好的幻燈片給學生看,按順序,讓學生依次說說圖的內容。在學生說內容時,送給學生一些好詞、好句,讓學生用在自己的作文當中,尤其是一些比喻句,提示學生怎樣把文章的內容寫豐富。我發現接下來說的學生也紛紛用上了比喻句與擬人句,說得也更流暢了。
都說教育是一個教、扶、放的過程,教作文也一樣,幫學生理好思路后,發現學生寫的文章能按不同的景點進行展開描寫了,而且文章的句子也美多了。
看來,要學生寫作文,老師應該告訴學生寫句子的方法,學生通過模仿,就一定會把句子寫生動。
課文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范文 篇4
《秋天的圖畫》是新選編的課文,圖文并茂。作者運用比擬的手法,寥寥數筆就為讀者呈現出了豐收的景象和人們的喜悅心情。城市的學生對秋天的山野會有一定的識,但這種認識僅停留在對外在的感知,缺乏對秋天美好的真正感悟。由此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引導學生了解秋天是個美好的、豐收的、喜慶的季節,從而體會出秋天真正的美和秋天給人們帶來的喜悅。
在學習課文第二組句子時,我首先指名讀,再自讀,同桌互讀。然后在讀通順、讀正確的基礎上,再自由讀,一邊讀一邊想象句子描寫的圖畫。接著欣賞多媒體課件,是否與自己所想的一樣。最后出示句式“秋天來啦,梨樹──,好像──。”指導說話。其他三組句子小組內看圖片練習說話。既練習了說話,又進一步理解了課文,同時感受到了秋天是個美好的、豐收的、喜慶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