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課教學反思(精選3篇)
七年級語文課教學反思 篇1
今天,我上完了第五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短文兩篇》。包括《夸父逐日》和《共工怒觸不周山》兩篇。這兩篇文言文在文體上與七年級之前學過的文言文都有差別,是兩篇神話故事。事實上,學生們對于“神話”并不陌生,大多數的學生也能講很多神話故事,但文言文教學畢竟不是講故事這么簡單。
對于如此短小的兩篇課文,我制定了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學生首先落實字詞的意思,在此基礎上能夠翻譯全文。這一點我的學生都做的非常好,并且多數學生能夠通過疏通字詞句子了解這兩個神話故事并當堂能夠背誦這兩篇文言文。然而,正當我講完字詞句正要開始深入挖掘課文內容時,學生們突然提出了疑問。“老師,夸父是不是一個自不量力的人呢?這樣的人有這樣的結局是意料中的事呢!對不對呀?”我被學生問到了。因為接下來我剛要開始講這一神話故事的積極意義,然而學生首先先入為主的提出了神話故事中的消極意義。但是學生的理解并不是錯誤的,如何引導學生繼續去理解神話帶給我們的積極意義成了這堂課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于是,我突然意識到關于“神話”我首先忽視了它的定義。接下來,我就開始借著學生的提問把神話的定義跟同學們解釋了一遍。孩子摸著頭說道:“哦,原來是這樣,遠古的人們根本不知道自然科學的知識。”了解了這一點,接下來的積極意義的講授就變得順利的多了。
整堂課這么一來變得相對輕松了許多。差不都在講完《夸父逐日》的內容時,有位同學突然舉手了,我請他起來發言,沒料到他說:“老師,夸父具體是什么時候的人呢?如果他跟大禹在一個時期就好了。”我問道:“為什么呢?”這位同學一臉笑容地說:“老師,你看他喝干了黃河的水呀,大禹就不用這么辛苦去治水了。”在這時我突然發現,孩子們擁有無限的想象力,這是多么珍貴。我表揚了這個孩子,因為他的聰慧,也因為他的想象力與聯想的能力。
這一堂課下來,我突然感受到了作為一名老師是多么幸福。自我從教以來,還沒有像那天那么高興。因為在那一堂充滿著孩子們疑問的課上我感到孩子們對于知識的渴求。我欣賞他們打破少過問到底的精神。我也發現了自己身上的許多不足。很多次培訓時聽到這樣的話:做一名語文老師,自己要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慢慢一杯子水。然而,面對日益進步的社會,信息高速發達的社會,如今的語文老師已經不僅僅是一桶水這么簡單了。只有不斷地在知識上完善自己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語文老師。
七年級語文課教學反思 篇2
今天早上第二節課之前的課間,我與一同事在辦公室閑談,一位剛從辦公室出去的老師A把七(1)班學生連拎帶推的拎了進來(老師高大,學生瘦小,老師右手拉著學生衣領),并說了句:“踢嘛,繼續踢!”另一個從外面進來的老師B也附和說:“他們班不只他一個踢,還有好幾個的!”語句里對學生的行為表示出極端的怨恨。這個學生站穩腳跟后抬頭看到我也在辦公室,有些膽怯的說:“是老師教我們踢的!”A老師懷疑的問:“是你們老師教你踢的,是x老師?”學生則更加的膽怯的“嗯”了聲,低著頭不敢聲張了。A老師好像是有些想求證學生說話的真實性的樣子說:“好嘛,是你們老師教踢的,那就站好等好了!”說完轉身走了。B老師也在他后面走了,留下學生站在辦公室里。
和我談話的同事C看了學生一眼,問了一聲:“下節課是哪樣課?”學生簡短的說:“語文!”C又轉頭看我說:“你的課?”我以為A與B出去,是找教學生踢墻壁的x老師去了,他們會立即給學生一個公正的結果,我只好無奈的笑笑,無語。一直坐在辦公室微機前的D老師,眼看快要上第二節課了,還沒等到A、B老師的到來,上第二節課的時間越來越近了。知道我與C是無力給面前站著的學生什么幫助,(補充一句:A、B、D老師都是學校的中層領導,我與C是普通教師)就站了起來走到學生身連推帶哄的安慰著說:“好了,去上課去了!”
原來,該班教室前的欄桿內墻壁脫落了幾塊瓷磚,為了安全起見,學校總務主任教該班主任組織學生自行處理,班主任安排好工作后就有事走了,讓學生自行處理,被不明原因的A、B老師遇上,認為是學生有意破壞學校公物,事后我才得知。
上第二節課的時候,當我走進教室,這個學生則伏在書桌上輕聲啜泣,全班學生的目光一會看他一會看我,沒有人發出任何聲響,似乎在等待我什么,我不知道用什么話語才能寬慰他,盡量小心的說些讓他放下思想包袱,別把小問題想得嚴重的話,好讓他轉移注意力,但卻適得其反,他哭的更傷心。我努力的讓自己別心慌,好讓心情平靜下,從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可越想越毫無辦法可想,我又做不到有學生在傷心流淚時我卻無動于衷若無其事的上我的課。
于是,故作輕松的我說:“好了,男子漢,生活中我們遇上的困難還會有很多的,這點小委屈都讓你這樣傷心難過,那以后更大的責任,更多的委屈你又如何去面對,去承受呢?”停了一下,我看他心理似乎有些許變化,接著又說:“還記得有‘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體膚,動心忍性,其所不能。’這樣的話嗎?孔子也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我發現他像是在聽我的話了,心情也象平靜了好多,知道不應該在為這個問題所糾纏不清了。“好了,忘記昨天的傷與痛,抬起頭來,笑對明天!讓我們學習居里夫人《我的信念》,看看一個真正的科學家應該具備怎樣的品質!”學生止住啜泣,用手擦了一下眼角的淚水,看了講臺上的我一眼,輕輕的把課本打開,翻到第九課《我的信念》。也許,我上面說的這些話,他不一定都明白,但他能止住淚水,聽我的話,那也讓我感到心理好受許多。
七年級語文課教學反思 篇3
《丑小鴨》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丑小鴨》是根據安徒生作品改寫的一篇擬人體童話。文章以充滿情趣的語言,生動引人的情節,描寫了一只“丑小鴨”出生后,歷經種種磨難,最后發現自己是一只漂亮天鵝的非凡經歷。文中“丑小鴨”艱難曲折的經歷,以及它身處逆境,不懈追求美好理想的精神,深深地打動著每一位讀者。故事寫得十分感人,貼進初一年級孩子的年齡和心理特征。對于文章的教學重點,學習生字詞、朗讀課文,學生并不難達到。但對于課文難點的理解:懂得要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時要正確地認識自己,有一定的難度。
我在教學中有幾點做得較成功,現在總結一下:
一、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創設情境
由于我校每個教室都有多媒體設備,要想讓學生走進文本,走進童話故事里就很方便,我利用課件創設出了丑小鴨出生的地方以及她的兄弟姐妹的圖片。之后又出示丑小鴨的圖片,我的設計意圖是:這么美的地方、這么美的小鴨,以此襯托出丑小鴨的“丑”。丑小鴨的丑很快映在了孩子們的腦海里,為學習下文埋下了伏筆。
二、展示丑小鴨變天鵝的畫面,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我先讓學生品讀描寫丑小鴨外形的句子,讓學生體會丑小鴨究竟有多丑,引導學生梳理作者是怎樣描寫丑小鴨的外形的?接著,讓學生對照課件中的丑小鴨,再找到文中第二自然段的相關語句,通過圖文對照,學生對寫作的順序就很明了。最后將丑小鴨的圖片和天鵝的圖片放在一起,我問學生:“丑小鴨后來就變成了這樣美麗的天鵝,難以置信吧?”學生們都說是的。我又說道:“是呀!就連她自己也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那么書中的哪些語句寫出了丑小鴨的吃驚呢?”讓學生們找到了相關句子,反復品讀,品味出丑小鴨的心理活動。再要求學生用課文中的詞語描寫丑小鴨長大的樣子,學生就覺得比較容易了。
三.采用詞語突破法,引導學生自讀自悟
語言文字表達的精彩點往往在個別重點詞上表現出來,《丑小鴨》一課也不例外。文中“孤單”、“譏笑”、“驚奇”、“羨慕”“大吃一驚”等詞對文章中心的表達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正確理解這些詞語,有助于學生體會課文深層次的含義。教學時,我屏棄繁瑣的分析,以詞語理解為突破口,通過不同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地讀和悟,在讀中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并把自己的領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四、讀中感悟故事的精彩片段
“當我們和丑小鴨正沉醉在她變成天鵝后的喜悅中,當我們發出”啊,多美的天鵝!”這樣嘖嘖的贊嘆聲時,有誰會想到她曾經受過的苦難,她曾經受到的屈辱,是那樣的令人心碎。讓我們再回到故事中,看看她都受到了哪些苦難和屈辱。”當我引出這樣的話語之后,孩子們一下子就進入到情境之中。然后投入地閱讀起來。丑小鴨受欺辱的部分,也是本課最精彩的部分。我基本上是讓學生在讀中悟,在悟中讀,讀與悟有機地緊密結合。學生們被故事情節感動著,被丑小鴨的命運牽動,我被學生們的朗讀感動著,這節課處處有情,處處生情。我想:這就是童話故事的魅力。
總之,我們的語文教學一定要重視學生的`閱讀,讓學生在讀中學,讀中悟。讓我們和學生一起愛上閱讀,讓閱讀成為一種好習慣吧!
在本文的教學中,我認為至少有兩點值得肯定,首先,我按照“理清線索,明確結構,知曉內容,辨明形象,感悟主題”的思路進行設計和教學。所以上課時能夠有條不紊,思路清晰,結構緊湊。尤其是在“辨明形象”一環節中,學生表現了一定的思想深度,理解了丑小鴨是善良,寬厚,有理想,勇敢追求美與幸福的形象,而在探討丑小鴨變成白天鵝的真正原因時,學生們討論的氣氛相當熱烈,思維很敏捷,水到渠成地完成了對主題的認識。在談到自己的感悟時也比較深刻而獨特。如有的學生說“是金子總是要發光的,只要不懈追求,努力進取,即使身處逆境也終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有的說“梅花香自苦寒來,只有禁受得住生活的重重磨難,才能更快地成長”等等。
其次,分角色朗讀對學生理解人物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但在處理“知曉內容”這個環節上所用的時間過多,以至于文章中的精彩部分朗讀不夠充分。所以以后再這樣篇幅較長的文章教學中一定要要求學生在家中先認真閱讀,并完成一些幫助其順利讀懂和檢測其閱讀效果的同步題。這樣才會取得更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