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集合(通用2篇)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集合 篇1
七年級語文上冊《鳥》教學反思通過“第五單元第一章第六節《鳥》的教學,讓我體會到聯系生活實際,利用課件等手段的確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通過活動與探究,學習對獲得的事實進行分析,使學生掌握得出結論的科學方法。
從總體上看,我認為本節課的教學效果距離新課程標準要求的預期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做到了與現實生活相聯系,但沒有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學生活動太少。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能時刻關注并追隨學生的思維活動,不斷調整自己的思維活動,及時有目的地組織學生相互交流和討論,巧妙誘導。點撥的方式也有一定的`技巧性,既有利于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評價能力,達到師生互動、主動建構的目的。再好的設計也會存在不足。
由于本節課需要識記的知識點較多,為了便于學生理解與記憶,教師講解的部分過多,這導致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記憶負擔,從而使這節課的重難點不夠突出,雖然層次分明,教學思路清晰,但從學生的課堂及課后反饋來看,效果不是很好。本節課屬于“生物的多樣性”這一一級主題的其中一節較為重點的課,這也是新課標中的重要內容。其核心是幫助學生根據特征將生物分類,認識到生物界動物類群的多樣性。鳥類對人類的生活影響很大,最早的飛機便是根據鳥的形態結構特征所設計的,也就是現在的仿生學。此外,鳥類與我們生活的環境也息息相關,在本節課的最后,我以“為了明年燕歸來”這個主題,向同學們講述了鄭州在愛鳥護鳥行動中所做出了努力,也正是由此而得到“有愛的城市”的稱號。本節課涉及到一個探究實驗:探究鳥適于飛行的形態結構特征。在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我采取積極引導、學生回答的方式來展開。先引導學生思考鳥類適于飛行的形態結構特征有哪些,然后分析這些特征為什么能夠適于鳥的飛行,最后引導學生對此提出問題、作出假設。由于時間關系,這個探究實驗只進行前兩個步驟,后續工作需要學生課下自主完成。這一部分的重大失誤在于沒有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彼此的思想沒有交流碰撞,因而在提問環節學生的回答差強人意。
針對本節課的教學,我著重反思了以下幾方面:
貼近生活,聯系社會實際,用生活中的實例來解釋理論知識更便于學生的理解與記憶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與生活環境相聯系,逐步形成保護生物圈的意識。
加強學生活動及評價方式是關注學生個性發展、激勵學生走向成功、改進我的教學方式的有利途徑。本節課教學過程中,學生活動太單一,評價方式不明確,要增強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意識和積極性,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可采用了獨立、小組或團體的形式,通過觀察、記錄和分析、反思,評價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和活動成果,并在學習結束后,自我反思探究過程的活動表現,對自己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實驗操作技能、探究能力、分析問題的思路、知識的理解和認知水平以及表達交流技能等方面是否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了提高。在下一階段的教學中,要更努力的備好課、充分備課,還要去聽其他老師的課,多學習,見賢思齊,三人行、必有我師。
七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集合 篇2
核心提示:《夸父追日》這篇著名神話選自《山海經》,講的是夸父追趕太陽最終渴死在路上的故事。文章很短僅僅37個字。但文章內涵很豐富。它表現的不僅是表面上的與日逐走,還有很強烈的象征意義,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勇敢堅強...
《夸父追日》這篇著名神話選自《山海經》,講的是夸父追趕太陽最終渴死在路上的故事。文章很短僅僅37個字。但文章內涵很豐富。它表現的不僅是表面上的與日逐走,還有很強烈的象征意義,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勇敢堅強,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壯志。本篇神話弘揚了夸父身上體現出的奉獻精神和犧牲精神。既然本文是一片神話,那么學習這篇課文,就要讓學生掌握文言文的基礎知識外,還要體會神話傳說的神奇,增加中華傳統文化的積累。
此外,分析文中“夸父”這一神話的人物形象也是本文學習的重點。夸父的形象非常高大。夸父雖敗猶榮,他的精神與天地同在。而這則神話故事描述時所展示出來的作者豐富的想象力也是課文的精髓。本課的設計主要分為分析夸父的形象和體會神話故事語言兩方面。
在學習課文之前,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我先找知道這個故事的學生給大家繪聲繪色的講故事?學生講得有聲有色,其他同學聽得津津有味。就這樣,我緊接問了一個問題,除了故事本身之外,你還有什么想知道的?我提前預設學生的問題:
1、夸父為什么要追日
2、夸父是怎樣追日的
3、夸父追日的結果如何
然而,實際上學生還提了許多更有價值的問題。比如:學生還提出了夸父是誰?夸父追日的意義何在?(這個問題在“為什么追日”)根據學生的提問,學生小組內互相解決。于是學生找到課文中相應的段落,一起解決了提出的問題。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引導學生體會夸父追日的動作,通過學習夸父下定決心去追日時的語言來體會夸父追日的精神。在夸父倒下時,長嘆一聲,我讓學生體會此時夸父遺憾的心情,并請學生扮演夸父,學生有的是積極的夸父,說夸父(我)雖然倒下了,但是并不后悔,因為自己努力了,還有更多后來人去追日。悲觀的夸父:說我費了這么多努力還是沒追上太陽,看來太陽是追不上的。我評價了孩子們的體會,總結了夸父追日的意義,雖然沒有追上,但是夸父還是有勇氣、堅持不懈地去追太陽,最后還化為桃林為后人解渴。
總之,這篇短小的顧問學習,一改之前教師講學生記筆記的方法。整體上是我在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來解決問題。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存在不少問題:概括主要內容時不夠放手。在讓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時,一開始我就出示提示,學生只要簡單地填一填,這樣不利于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的提高。總結夸父追日的原因時學生的回答不夠概括,一方面是我的問題設置的不夠具體,沒有引導學生怎么樣回答;另一方面,我沒有耐心下來,悉心引導,卻自己代替學生說,這樣學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應該讓學生們先試著說一說,并從中進行方法上的指導,等學生說的不好或者說不出來時,再做提示,這樣“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教學才能大大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才能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