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精選3篇)
人教版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 篇1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
2、反復誦讀古詩,于品詞析句、想象意境中熟讀成誦。
3、感受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潔和精美絕倫,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重點:感情朗讀古詩,理解古詩的意思;感受月夜洞庭山水的柔美皎潔和精美絕倫,體會詩人對洞庭湖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難點:對“兩相和”、“鏡未磨”“白銀盤里一青螺”景象的感悟。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師板書“洞庭湖”:你們領(lǐng)略過它的美景嗎?
2、讓我們來游覽一番(播放課件)。相機請去過的同學做小導游簡略介紹。
3、多媒體出示洞庭湖的畫面。欣賞“月夜圖”時,請學生嘗試用詞語形容所看到的景象,如:水平如鏡、波光粼粼、月光如水、皓月當空、月明星稀、風清月朗……
二、學習古詩
(一)知作者
1、板書:劉禹錫、望。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詩人(指板書)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眺望了月夜下的洞庭湖美景,于是詩興大發(fā),寫下了這首千古傳頌的佳作——《望洞庭》。
2、關(guān)于劉禹錫,你們了解多少?(劉禹錫:字夢得,唐代文學家、哲學家。與白居易并稱“劉白”。代表作:《烏衣巷》、《陋室銘》。)
(二)明詩意
師: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走進劉禹錫所吟誦的景象中去。
1、要求學生自讀全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指名匯報讀,正音。
3、小組競賽形式朗讀古詩,指導評價。
4、引導學生回憶理解詩句內(nèi)容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釋、看插圖、讀資料等)。
5、自主選用以上方法在小組內(nèi)說說詩句的基本意思。
6、全班交流詩的大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與明月的清光交相輝映,顯得十分寧靜、和諧;湖上無風,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經(jīng)磨拭的銅鏡一樣。在皓月銀輝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遠望如同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
7、重點把握:“兩相和”——〉湖光與秋月之“和諧”。這是水月澄潔的寧靜氛圍,呈現(xiàn)出一派和諧之美。“鏡未磨”——〉把“潭面”比作“沒有打磨的銅鏡”,有些模糊,有些迷蒙。為什么?(一是月光下不真切;二是浩闊湖面,漣漪輕起,波光粼粼)湖面浩闊,如月下銅鏡鋪在大地。漣漪輕起,粼粼細波,好一派迷蒙之美。“銀盤青螺”——自然之美。月夜遙望,水白山青,相依相伴,恰似一顆青螺綴放在白銀盤中,大自然如同精妙絕倫的工藝珍品,讓人愛不忍釋,好一處秀美柔和之景。
(三)悟詩情
1、播放背景古樂,學生自由練讀,想象畫面,讀出韻味,感受意境。
2、讀著詩句,你眼前浮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
3、你體會到詩人怎樣的心情?請讀出這種感受。
三、背誦全詩
1、自由組合練習誦讀。
2、指名背誦。
四、拓展延伸
1、同學們,描寫洞庭湖的詩還有許多,如孟浩然的“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杜甫的“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這些詩句的特點是把洞庭湖寫得氣勢雄偉、境界壯闊。劉禹錫本詩卻不同,重在表現(xiàn)洞庭湖的柔和秀美。現(xiàn)在,給大家見識兩首同題詩(課件出示),我們來對比誦讀一番。
題君山
(雍陶)
(方干)
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
曾于方外見麻姑,聞說君山自古無。
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
元是昆侖山頂石,海風吹落洞庭湖。
2、洞庭景象美不勝收,古往今來,歌頌者無數(shù)。回家后,請感興趣的同學收集一下描寫洞庭湖的詩歌和文章,我們找個機會再來交流。
五、布置作業(yè)
1、收集描寫洞庭湖的詩歌和文章。
2、默寫《望洞庭》,可配畫。
人教版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 篇2
【教材分析】
《望洞庭》中詩人以輕快的筆觸,勾勒出一幅風景優(yōu)美的洞庭湖秋夜圖。
明月當空的夜晚,詩人經(jīng)過洞庭湖,記下所見的景象,故名為“望洞庭”。全詩的大意是:湖光秋月互相輝映,顯得那么和諧,平靜的潭水,如一面沒經(jīng)過打磨的迷蒙的銅鏡,那月下洞庭湖里蒼翠的君山,從遠處看,就好像在白銀盤里盛放著一枚青螺。
【學情分析】
《望洞庭》這首詩選擇了月夜遙望的角度,通過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將月夜的洞庭美景描繪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詩人筆下的月夜洞庭山水儼然變成了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珍品,給人以莫大的藝術(shù)享受。學生已經(jīng)積累了一定的詩詞,對學習古詩詞也有了一定的方法。教學的程序可按照運用插圖和教師的導語帶入詩的意境---理解詞句、想像畫面---吟誦詩詞、體驗詩情的步驟進行。另外中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注意課堂上要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歸還給學生,通過教師有效地促進和支持性教學行為,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重難點,組織學生在輕松、自由的課堂環(huán)境中快樂的學習。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古詩;
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并能寫出本課《望洞庭》一詩所描繪的景色。
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
理解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
【教學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洞庭湖風光的多媒體課件、配套朗讀音頻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詩句接龍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玩一個“詩句接龍”的小游戲,老師說詩的上半句,看誰能最快說出詩的下半句。(“明石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飛流直下三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大家回答得真棒!那同學們有沒有發(fā)現(xiàn)小游戲中這些詩句有哪些特點呢?
生:山水詩
2.揭題釋題
詩人游歷了名山、名水之后,詩興大發(fā),為了留住眼中的美景,于是寫下了這些山水詩,今天我們就跟隨唐代大詩人劉禹錫去看看他眼中的山水之美吧。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書寫課題。(板書:望洞庭,師指導書寫“庭”,齊讀詩題)
3.了解詩人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洛陽(今屬河南)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其詩以律、絕為主,樂府小章尤為著名。有“詩豪”之稱。
主要作品:《陋室銘》《浪淘沙》《石頭城》等。
4.介紹洞庭湖
師:通過題目有誰知道這首詩寫的是哪里的景呢?
生:洞庭湖
師:那洞庭湖在哪呢?
生:湖南省
師:那你們是怎么知道的呢?
生:由書上的注釋知道的。
師:孩子們真是善于搜尋有用的信息,真棒!
師出示PPT尋找湖南省,并介紹洞庭湖。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岳陽市附近,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
師: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欣賞一下洞庭湖的美景吧!(PPT展示洞庭湖圖片。)同學們你們看到了哪些景象?
生:晚霞、湖水、山、鳥……
師:那你們能用一些詞形容一下你看的景物嗎?
生:波光粼粼、夢幻迷人、金光閃閃、清澈見底、月色朦朧……
師送一組詞,出示PPT水天一色、湖中有山、水平如鏡、朦朦朧朧、水鳥翱翔
二、初讀古詩
1.自由讀詩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劉禹錫的這首《望洞庭》。首先請大家自由讀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檢查字音
⑴指名讀,其他同學認真聽,你覺得他的字音讀準了嗎?
⑵指名評價,再讀,師評價,齊讀。
3.讀出節(jié)奏
⑴我們讀詩不僅要讀準字音,讀通詩句,還要讀出詩的節(jié)奏,下面請看黑板,請大家自由練讀,邊讀邊試著畫畫小斜線吧。指生讀。
⑵有一個人,她很厲害,很會讀詩,同學們想去見識一下她的本領(lǐng)嗎?請大家仔細傾聽。出示朗讀音頻。同學們有信心比她讀得好嗎?先自由地練習一下吧!指生讀,評價。齊讀。
三、理解詩意
1.自讀自悟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學習古詩的方式,同桌之間互相交流詩句的意思,把不理解的詞語畫上問號。(聯(lián)系插圖;串聯(lián)詞意;發(fā)揮想象;反復讀詩)
2.交流反饋
看著大家剛剛激烈的討論,肯定有不少收獲,那么誰來說說你對詩句的理解?請同學們按詩句的順序,可以先讀出詩句,然后說說這句詩是什么意思?
3.古今對比讀
師:剛才幾位同學描述得可真美,來,我們一起將這美麗的景色吟誦出來。出示PPT
古文 今文
女生:湖光秋月兩相和 男生:洞庭湖的水光和秋月相互映襯
潭面無風鏡未磨 湖面風平浪靜,如同一面沒經(jīng)過打磨的銅鏡。
遙望洞庭山水翠
白銀盤里一青螺遠遠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綠,恰似白銀盤里托著一只小小的青螺。
四、感悟詩境
師:整首詩以精煉的語句向我們展示了洞庭湖的美景,那么劉禹錫在《望洞庭》這首詩到底寫了哪些景物,請同學們輕聲讀全詩,邊讀邊圈畫出詩中描寫的景物。他又由此想到了什么呢?(學生上黑板畫)
1.湖光秋月兩相和
師:誰來讀讀第一句。 生:讀
師:詩人是在什么時候欣賞的洞庭湖美景的呢? 生:秋天的夜晚
師:你是從哪知道的? 生:從“秋月”一詞。
師:詩人看到了什么? 生:湖光、秋月
(板書:湖月)
師:那是怎樣的湖光?怎樣的秋月呢?生:水平如鏡的湖面,銀色朦朧的秋月。
出示圖片:請你用四字詞語概括一下你眼中的美景。(風平浪靜,水天一色……)
師:是哪個字把這種水天一色玉宇無塵的和諧之美表現(xiàn)出來的?生:和(板書:和)
師:來,我們一起讀出這寧靜和諧之美。(齊讀)
2.潭面無風鏡未磨
師:在這湖光秋月寧靜和諧的氛圍中,詩人靜靜地凝望著洞庭湖波光粼粼的湖面,他想到了什么呢?他是怎樣寫的?
生:沒有打磨過的銅鏡。
師:是什么讓詩人聯(lián)想到是沒有打磨過的銅鏡?
生:水平如鏡的湖面。
師:把湖面比作鏡子似乎沒有什么奇特之處,同學們在作文中也常常這樣描述,可是作者卻別出心裁的比作沒有打磨過的銅鏡,為什么要強調(diào)沒打磨過的呢?
師:我們先來看看這幅圖,白天,陽光照在湖面上,給人什么樣的感覺?(金光閃閃、清澈見底……)此時,天上的白云,岸邊的樹木倒影是不是看得清清楚楚。
師:再想想,夜晚,月光沒有陽光那么亮,灑在湖面上給人什么樣的感覺呢?(湖面看起來朦朦朧朧、迷迷蒙蒙。)
師:這看起來朦朦朧朧的湖面能像一面鏡子一樣平滑嗎?
師:那這是一面什么樣的銅鏡呢?(未經(jīng)打磨的銅鏡)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代未經(jīng)打磨的銅鏡是什么樣子吧。(出示銅鏡圖片)沒有打磨過的銅鏡給人一種怎樣的感覺?(模糊,朦朧)
夜晚,湖面迷迷蒙蒙,看不清,就像沒有打磨過的銅鏡一樣。詩人劉禹錫對景物的觀察是多么的細致啊,我們也要像他一樣,在生活中做一個善于觀察的人。(板書:觀察)
來,我們一起感受感受洞庭湖的朦朧美吧。(齊讀)
3.遙望洞庭山水翠
師:在這朦朧的月色中,詩人眺望遠處,還看見了什么景色呢?誰能把它讀出來?(生讀)在這句詩中詩人著重寫了什么景物?(生答)(板書:山水)
師:這里的山水有什么特點?你能用詩中的哪個字眼來概括出來?(翠)
師:在皎潔的銀輝之下,山愈顯青翠,水愈顯清澈,山水相互映襯,渾然一體,這也是一種和諧之美。誰能用自己的朗讀表現(xiàn)山水之美?(指名一列讀)
4.白銀盤里一青螺
師:作者看到這樣的山水又聯(lián)想到了什么呢?(生答)
師:你覺得這句詩妙在哪?(生答:……比作……)
師:這是多么精妙絕倫的比喻啊,詩人為什么要這樣比喻呢?
(詩人看到月光灑在湖面上,湖面波光粼粼,想到了……)
(詩人的視線又從廣闊的湖面集中到君山這一點,君山在這湖中就好像…)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那是怎樣一幅美景吧。(出示圖片)
師:詩人的想象力可真豐富啊!我們在寫作時也要像詩人一樣放飛想象的翅膀。(板書:想象)
師:詩人想象豐富,比喻恰當,寫下這句詩,你感受到詩人對洞庭湖懷有一種怎樣的感情呢?(喜愛、贊美、對大自然的喜愛)
5.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讀
師:一只晶瑩剔透的銀盤里放了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
生:白銀盤里一青螺。
師:詩人筆下的洞庭山水變成了精妙絕倫的工藝品,給人莫大的藝術(shù)享受,詩人可真浪漫啊!
生:白銀盤里一青螺。
師:精妙的比喻讓人感受到詩人壯闊不凡的氣度,真不愧被稱為“詩豪”。
生:白銀盤里一青螺。
考一考
看到
聯(lián)想
比喻
五小組合作
1.小朗誦家:請大家將《望洞庭》讀給同學聽聽;
2.小小作家: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出來;
3.小小畫家:在你的畫紙上畫一畫《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
4.小小書法家:請將《望洞庭》整齊地書寫在你的方格紙上。
六、交流展示
小組上講臺展示自己的成果。
七、布置作頁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了劉禹錫的《望洞庭》,詩人把美麗的洞庭湖描繪出來,讓我們得到了美的享受,還有許許多多有名的詩人都慕名而去,寫下了不少經(jīng)典名篇,請同學們下去搜集一些下節(jié)課我們再一起分享交流。
八:教學板書:
望洞庭
唐 劉禹錫
湖 月 和
觀察
山 水 翠
想像
九、教學反思:
《望洞庭》是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所寫的一首山水詩,在詩中,作者以輕快的筆觸,勾勒出一幅優(yōu)美的洞庭湖的秋月圖。詩歌短小,卻感情深刻。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反復引導學生朗讀,讀的過程中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停頓。接著指名幾位學生朗讀,然后再齊聲朗讀。聽完老師的泛讀之后,讓學生再讀詩。在理解詩意的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放手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以前學過的古詩方法同桌交流,并進行了古今對比讀。在感悟詩境這一塊我采取的逐句分析,并重點解釋了鏡為磨的含義,并引導學生掌握詩人整首詩最精妙的地方在于比喻句的應用。最后安排的小組合作展示孩子的喜歡的方面。把空間時間留給孩子。
當然,在這堂課中,我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在課堂上,點撥引導的太細,應再多留一些時間讓學生自讀自悟。而且由于時間關(guān)系,小組合作中有的孩子還沒能夠完成自己的作品。處理的太過匆忙。以后還得多多向其他老師學習,爭取一次比一次進步。
人教版望洞庭教學設(shè)計 篇3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
3、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并能寫出本課題《望洞庭》一詩所描繪的景色。
4、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重、難點:理解古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
教學準備:
洞庭湖風光的多媒體課件(也可用投影片代替)、配套朗讀磁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今天,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lǐng)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的?
2、結(jié)合學生收集的資料來介紹洞庭湖的。
3、多媒體出示洞庭湖的畫面。
4、師送一組詞,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平如鏡、水天一色、迷迷蒙蒙、朦朦朧朧、寧靜和諧。
5、引出課題
師: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shù)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fā),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
多媒體出示詩和配樂朗誦。
二、精讀會意
1、自讀全詩,明確要求。
讀準字音,讀不準的生字看生字表,讀通詩句。
2、檢查自學效果,正音:和: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詞,來說一說。
(一)教學“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相:相互。和:和諧、協(xié)調(diào)。湖光:湖水的光。
秋月:可以看出時間是秋天的晚上。
這句詩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
潭面:是指洞庭湖面。未:沒有。磨:磨拭。鏡未磨:指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理解這句詩意:
湖上一點風也沒有,湖面朦朦朧朧,就像一面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詩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誰能美美地把這兩句詩讀好?(給生配樂)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二)教學“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遙望:遠望。點題,可以看出詩人離洞庭湖有一段距離,所以詩的題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這句詩的意思是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就像“白銀盤里一青螺”。
出示實物:白銀盤和一個青螺:你看到了什么?與畫中的景象比一比,象嗎?詩人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變成了一個精美絕倫的工藝品。
這句詩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
請生讀好這兩句詩。
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
閉上眼睛,聽配樂朗誦,你能想象出這樣的景色嗎?用上一兩個形容詞說一說。
學生發(fā)揮想象,自由描述。
三、總結(jié)。
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游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lǐng)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四、指導寫字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憶生字。
2、范寫“潭、螺”,指出書寫要點。
3、學生完成習字冊。
五、作業(yè)。
1、用鋼筆完成習字冊。
2、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